聽《呼風喚雨的世紀》執教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9.77K

11月11日,我們一行4人去杭州參加了“千課萬人”全國國小語文“新常態課堂”研討觀摩會,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個學習機會。4天學習,非常充實。觀摩了各個名家的精彩語文課堂,儘管一天聽10節課,身體很勞累,但是每一堂課,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神上很是享受。

聽《呼風喚雨的世紀》執教有感

鄭瑋瑜老師的課,我第一次聆聽,《呼風喚雨的世紀》我感覺這是一節引人深思的好課。鄭老師的課設計精巧,對文字把握精準。教師教得聚焦,學生學得輕鬆,課堂提問閃亮,教學疏密有致。細細咀嚼,別有風味。

一、關注文字文體特徵,探尋規律

鄭老師抓住科技類說明文的文體特點,緊扣“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話題,讓學生問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劃出感受到變化的句子,探尋說明文的寫作密碼。圍繞“變化之大”“變化之多”展開對話,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地走進說明文的內部,弄清科學小品文的內容,同時探祕科學小品文的形式。讓學生對科學小品文有一個整體、初步的認識。

二、關注文字,挖掘獨特之處

鄭老師非常善於鑽研教材,與文字深刻對話。對於這篇《呼風喚雨的世紀》說明文,篩選了有效教學內容,設計了精妙無比的教學環節,凸顯了這篇說明文的獨特性,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風景這邊獨好。

鄭老師研讀教材慧眼獨具,眼光獨到。他從第三自然段中顯性的`四個“沒有”,引發學生看出第四自然段中隱性的六個“有”,這樣學生靈動的迴應,富有思維張力和跨度的回答,是課堂教學中彌足珍貴的美妙瞬間,令人讚歎。

師:依賴。誰來用個詞語來回應老師

生:探索。

師:就用這一個詞嗎?

生:登上、潛入、洞察、探索

師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迴應繼續。“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你怎麼迴應我?

生:以及……等。

生:有……有……也有……

師:這些字書上並沒有。藏在哪裡?

生:有電視,有程控電話,有因特網,有民航飛機,有高速貨車,還有遠洋船舶。

三、注重語感培養,富有藝術

鄭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善於捕捉課堂上學生朗讀的不同,讓學生練習上下文揣摩正確的讀法。

師:這是一句長句子,有點難度。

請學生指讀“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師:讀得很好。有沒有不一樣的讀法?

師:老師是這樣讀的“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誰讀得是正確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

師:讀明白了嗎?誰正確?

學生會意地笑了。

師:讀長句子要注意停頓。剛才老師在歷史後面停頓,就把上百萬年讀好了。

鄭老師此處的教學留白巧妙,滲透自然,不著一字,竟得風流。

四、關注資源,開發利用

一個出色的語文老師,善於鑽研教材、解讀教材,理解編者的意圖。教材的每一處細節,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資源。其他老師容易忽視的“思考泡泡”,在鄭老師的手中卻被重點演繹,成為有效資源。

科技類說明文與學生的生活看似很近,其實離學生也存在一定距離。鄭老師讓學生舉了一個生活事例。

師:地球村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解決了人們所有的擔憂。你能不能舉一個生活的例子來說說。

生:比如說,我的爸爸媽媽要見外婆,以前路遠,沒有電話,聯絡也不方便。如今爸爸媽媽不僅可以和外婆打電話,還可以通過網路和外婆進行視訊聊天。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變化,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美好。

學生聯絡了生活實際,較為枯燥的科技類說明文就變得鮮活了。

鄭老師的課樸實自然,體現本色,真實有效,凸顯本質,這也是我對常態課的詮釋。以後,我的課堂也朝著這樣的目標看齊,比以前做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