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4W
  祭十二郎文讀後感1

因為自己看文言文的能力很有限,但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封祭文是一個什麼內容,於是直接看了被人翻譯過來的文字,讀過了之後,唯一的感覺是很“震驚”!

祭十二郎文讀後感

作者很想把對亡者的思念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因為亡者已逝,而抒於筆端又是作者覺得最合適的表達方式,畢竟陰陽兩隔。他開始回憶,回憶與亡者一起生活相處的歲月,在那過往的幾十年中,有太多遺憾,有太多未能共同完成的事情,他總以為還有機會去彌補那些遺憾之事,可一切來的如此突然,讓作者猶如感受著切膚一樣的痛。

從共同經歷的流離顛沛的生活,到彼此可以自食其力;從天真爛漫的童年,到而立之年的滄桑,作者在其中包含了對彼此共同相聚時光的渴望,及對未能完成這個想法的`難過。似乎作者的思想中包含著憂鬱的情緒,而帶著這樣的情緒去回味亡者及彼此一起時的情形,讓作者更加無法面對亡者的離開,痛苦之餘,他懷著對亡者的思念,尋覓著亡者遺留在世上的遺物,而亡者的孩子則是作者首先想到的,亡者未能將孩子撫養成人,於是作者便將所有的遺憾與錯失,轉而想彌補在孩子身上。

儘管作者知道亡者逝去的事實不能改變,但是依舊責難著自己,從亡者生病到最終的離開,作者都沒能在身邊,甚至連亡者入殮時都未能趕回。因為情真所以從文字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寫實手法,讓讀者看了都彷彿融入了意境,“不能撫摸你的遺體,不曾靠近你的棺材”可見作者內心的痛苦。亡者的離開讓作者的人生從此改變,讓作者重新審視自己!

在經歷人生百態後,不惑之年的作者,已身心憔悴,有了告老還鄉的打算,而亡者的兒女與自己的兒女都年歲還小,於是將孩子們培養成人就成為了作者唯一的心願,也是作者對亡者的慰藉!從形影不離的生活到天各一方的歲月,儘管亡者已不能再相見,但是回到曾經一起生活的家鄉,回到一起曾經留下美好記憶的地方,是作者唯一的生存想法。

通篇文字寫實感很強烈,通過這些文字,似乎形成了一個流動的畫面,在腦海裡,在意識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可以如此的真摯,同時也感嘆作者的敏感情懷。當彼此陰陽相隔之時,想說的,想做的都不會再有一絲機會,所以這也提醒我們活在世上的人,要珍惜彼此,珍惜身邊的人,因為生活無常,人生無法預測……

  祭十二郎文讀後感2

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傳統祭文的常規格式,一改以往祭文稱頌死者的內容,而傾訴自己痛失至親的真情實感,情之所至痛不欲生,使得這篇祭文格外感人,被後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

文章共分為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收到侄子死訊時的驚詫悲痛,並聯想起自己和侄子年幼時與嫂子相依為命的悽苦經歷更覺得痛不欲生。在這裡寫出了兩人幼年時同病相憐的悲慘經歷。

第二部分些韓愈到京城後便與侄子兩地分離,本以為都還年輕,日後相聚的日子還長,沒想到竟然天人兩隔了。他寫道“我與汝俱年少,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言辭中充滿對年少輕離別的悔恨之情,念及父兄早逝,自己身體早衰,卻不料侄子先他而去,道不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同時也為自己性命將短暫的跡象感到憂慮。

第三部分,韓愈寫出了侄子沒有受到王兄的蔭庇,感嘆命運的不公但又無可阻撓不能改變。自己日益衰老,卻不知能否把後代養育成人,“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感嘆命運造化的無常和人力於天命之微弱,充滿無助的哀愁。

第四部分回憶起侄子曾經說起病痛,但他卻沒能重視,而後悔莫及。追至侄子的死期都不能清楚明確,自己所能做的只有料理死者身後事,也唯有料理後事方能使他感到一絲絲的安慰。言語中充滿追悔卻不能彌補的遺憾。

最後一部分,作者自責對死者疏於照顧,使得抱憾終身,唯有養育後人成人才能使自己有活下去的動力,這一部分既是生者的遺憾又是對死者的告慰,“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一句也在告誡世人,要珍惜眼前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