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讀後感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43K

《一生》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生平僅有的6部長篇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一部。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一生》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生》的讀後感7篇

  《一生》的讀後感篇1

近期讀完了《莫泊桑作品集》,其中一部長篇小說《一生》著名法國作家莫泊桑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他的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生動,情節生趣盎然,引人入勝,讀後回味無窮,會產生深刻的思考。尤其是短篇小說,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跟隨著作家或嘲諷或同情、或冷峻或熱忱、或詼諧或凝重的筆觸,我更清楚地認識了人生百態、世間永珍,得益匪淺。

《一生》中描述了一個婦女憂傷的一生。貴族少女雅娜從與世隔絕的修道院中學習了五年以後回到家中,那年她十七歲。善良美麗的雅娜對人生充滿美好的夢想,對愛情有著天真的憧憬。她希望將來找一個英俊聰慧、品德高尚的白馬王子陪伴一生,未料到自己卻嫁給了一個粗魯愚蠢、自私自利、貪婪卑鄙的德。拉馬爾子爵。後來,她把希望寄託在兒子保爾身上,希望兒子好好學習,長大成材。結果兒子懶惰成性,不學無術,成人後是個敗家子,和他父親一樣是個十足的利己主義者……雅娜的一生就是在夢想—破滅—再夢想—再破滅中度過的。

其實,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會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夢想或者說理想,但是,由於種種不確定因素,機遇是很難把握的,事件是個人難以掌控的,很多美好的理想常常是實現不了的。所以人們常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每個夢想都能實現的。當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是我從小嚮往已久的理想,高二那年,部隊來校招兵,然而因為當時年齡小沒能如願;大學報考時我填報的醫學院,夢想著自己將來成為一名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可是也沒能如願以償。儘管許多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但人的一生中不能沒有理想,如果沒有理想,就如大海中沒有舵的航船,失去了方向。心中有了理想,就努力奮鬥去實現。如果沒能成功,則必須面對現實。要想到:即使沒能實現心中的理想,但畢竟自己努力過,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自己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無怨無悔的。

  《一生》的讀後感篇2

夢裡何曾到謝橋——我的心聲

窗外是濛濛的細雨,似乎永遠也落不盡,雅娜躺在床上,朦朧中腦海浮現出一個少女,修道院的黑袍遮掩不住她婀娜的身姿,她俯身向著窗外,十指輕叩窗櫺,依然是這樣沉悶的天氣,可是她眼中閃現的卻是欣喜與激動。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倦怠地躺在床上,起居都要別人伺候。

雅娜本該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的確,十八歲之前,她擁有一切,富足的家境使她衣食無憂,慷慨的父母讓她善良可愛,十年修道院的生活令她心靈純潔無暇。更何況,她還有一副天使般的容容顏。這樣的女孩子,無疑是上天的寵兒,眾人羨慕或嫉妒的物件。

夢破碎於一個草率的婚姻。

外表英俊,談吐不俗的於連只是空有其表,得到雅娜後便顯現出你的真實面目,吝嗇貪財,脾氣暴躁,稍有不慎,便衝雅娜的父母大喊大叫;拈花惹草,背叛妻子,不僅使家中女僕懷孕,還勾搭上了公爵夫人。

這就是愛嗎?以前雅娜看格林童話,王子和公主不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嗎,稍大一點讀莎士比亞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生死相許的愛戀曾經讓自己熱淚盈眶,可是自己的丈夫為何如此不堪?

丈夫的冷酷潑滅了雅娜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雅娜又把全部生活的全部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父母的相續離世使雅娜的心從一棵被拔掉根的綠樹化作一斷枯木,兒子的久離不歸,花天酒地又讓她朽木化為灰。

消沉是雅娜最後的結局。她倦怠地躺在床上,起居都要別人伺侯。

這就是夢與現實的距離,曾經渴望配偶的呵護,卻慘遭背叛,曾經以為有著幸福的天倫之樂,惟一的兒子卻又如此不孝。

你道命運誤你,可人本該自己主宰命運,丈夫不忠,該收回感情,兒子不孝,不必絕望,生活的意義遠不止相夫教子。

年少的夢,在現實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像一個玻璃器皿,一碰就碎。生活是個鍊鋼爐,裡面沸騰著火紅的岩漿,而不是一片如茵的草地,遍佈鮮花。

雅娜的悲劇在於,她對生活抱著一種聽天由命的態度,在命運的惡浪裡隨波逐流,不去與命運抗爭,不去重新尋找幸福,一味地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丈夫與兒子身上。

你,我一定不要重蹈她的步旅。

一夢黃梁,那些美好,永遠只存在於夢中,可是夢終究要醒,睜開眼睛,看見的卻是冷酷無情的現實。

不由得一聲輕嘆:夢裡何曾到謝橋。

命運要靠自己去抗爭——媽媽的感悟

這個寒假我給巨集兒推薦了一本莫泊桑的《一生》,《一生》是我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本小說,小說的故事情節我早已模糊不清了,惟記得的是,作者用樸實自然,真切感人的筆調,描述著一個女子平凡而辛酸的一生,是一本很值得女人讀的書。

巨集兒是喜歡這本書的。她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讀完這本長篇小說,讀完後,似乎還意猶未盡,並提出讓我與她一起寫出《一生》的讀後感。

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為人母。少了彼時讀得的憤世嫉俗,多了些對人生的懂得與體會——生活既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壞。命運要靠自己去抗爭。

小說的主人公雅娜是位出於溫馨融融,喜氣洋洋貴族之家的獨生女,家道的殷實,父母的溫厚誠樸,樂善好施,使得她心地善良、純潔天真。她接受了父親的"順乎天性",母親的情感內斂,多愁善感,她又愛幻想,對未來生活有著種種美好的夢想與憧憬。

然而冷酷無情的現實生活將雅娜的夢想一一擊碎。儀表堂堂、風流成性的貴族青年於連成了雅娜的丈夫,雅娜面對於連的吝嗇貪婪,專橫跋扈、好色不忠,一味地忍讓遷就,沉默不語,她的善良懦弱並未感化到風流成性的丈夫,而是讓於連變本加厲地朝自私好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因奸被殺。雅娜想成為一個幸福妻子的夢想破滅了。

丈夫死後,雅娜把所有的生活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她毫無理由地寵愛著自己的兒子保爾,她的過分溺愛與教育不當,導致了保爾後來的自私無能、一事無成。為了兒子雅娜用盡全部財產,且賣掉心愛的白揚山莊。就這樣,雅娜的後半生被兒子折騰得身心疲憊,痛苦不堪。最後不得不與老使女一起過著淒涼節儉的生活。雅娜想成為一個幸福母親的夢想也破滅了。

美麗溫柔的雅娜是嫁錯人或命運不好麼?不是的。我覺得她辛酸而動盪的一生源於她性格懦弱,不懂得自己的幸福應掌握在自己手裡,應該勇敢的去與命運抗爭,而不是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與兒子身上。嫁錯了人,可以收回感情,不該在自欺欺人的失望中尋找著幸福,不該對發生的苦難持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態度。

作為女人,本應擁有獨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一輩子任人宰割。

巨集兒自幼就在溫室裡長大,未曾經歷過世間冷暖,總是一派孩子氣的天真。可是,你可知道,人生既不是太完美,亦不是太恐怖。它需要我們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它,當然平常心並不是一味的懦弱、一味的怕世。

希望這本書,能教會你自立自強,要學會與命運去抗爭。

畢竟,人生這顆橄欖,箇中滋味還得你自己去品味。

  《一生》的讀後感篇3

《一生》是莫泊桑的著名作品。女主人公約娜出生在19世紀中期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她的父母從她一生下來就對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一生幸福美滿。父母為了培養她,從她懂事起就把她送進了條件優越的教會女子學校,在那裡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懂得了許多知識,教會的特殊職能還賦予了她一副善良的心腸。她優秀的品質就像她美麗的容貌一樣,受到了和她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的稱讚。約娜帶著充沛的生命力和對幸福的渴望踏進生活,但她的一生卻是傷心絕望的一生。作為少女,她幻想忠貞的愛情,最終還是插在了牛糞上;作為妻子,她幻想幸福的家庭,但她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丈夫的欺騙;作為女兒,她敬愛她的父母,幻想他們是最敦厚而有德性的長者,但是她後來發現他們也都各自有自己荒唐的經歷;最後,作為母親,她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夢想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但結果她的兒子保爾沉溺妓女、揮霍無度卻弄得她幾乎傾家蕩產。

這個當年充滿了天真、歡樂和幻想的美麗少女最後竟變成了一個意志薄弱對一切都已麻木了的老婦人,全仗著她舊時的使女羅莎麗的照顧,才得以苟延殘喘地度過餘生。作者的意圖很明顯,他想說明人生終究是空虛的、無意義的,人的命運不可能不是孤獨的、不幸的和悲慘的。帶有強烈的宿命主義和悲觀主義觀點。小說的結尾部分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描寫。那是一個飄著雪花的冬日的下午,傭人羅莎麗趕著馬車載著約娜在破敗的莊園裡閒逛,光禿禿的樹木靜靜地肅立在道路的兩旁。約娜望著漫天的雪花若有所思地對使女喃喃自語說道:“我的命,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呢?”羅莎麗低頭趕著馬車,在思考著怎麼回答她的提問,半天她絮絮地說道:“夫人,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天不得不為一片餬口的麵包而奔走忙碌,你也許就不會這麼想了。”這個回答等於是答非所問,也等於沒有回答,她只是闡述了一種現象。以一個使女的水平是絕對回答不出約娜為什麼命那麼苦的,她只能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回答到這種程度了。其實,不僅女傭人回答不出,就連小說的作者莫泊桑也回答不出,他不過也是借小說人物之口說出了自己對人生迷茫的心情。

小說結尾處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生從來不象意想中那麼好,也不象意想中的那麼壞。”也許,生活就如此:幸福總是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人們受自身夢想的欺騙時才感到幸福;痛苦卻是無限的,因為現實永遠不象人們想象那麼美好。所以拋開作者虛無悲觀的人生態度外,我們的積極意義上的理解應該是:對待生活既不能有太多幻想,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

  《一生》的讀後感篇4

“夫人,你瞧,生活並不是你想象中那麼美好,當然也不是你想象中那樣糟糕”

《一生》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雅達從一位天真·活潑·幻想崇拜愛情的少女蛻變為成熟·睿智·淡定·容忍的少婦,到最後老化為白髮盈把老婦人的曲折故事。全方面的展現了人得成長曆程還有關於人性道德倫理的探討。朱連少爵的風流以及善變·偽裝,親阿姆的善良仁慈,以及羅莉莎的背叛,當然還有兒子保爾的叛逆。這就足以改變她的一生。

朱連子爵帶給她華麗得如同童話般的愛情,在撕下偽裝後,愛的影痕跡竟像從來未曾擁有過,不得不讓人心生悲哀。讓讀者質問真愛到底存不存在?然而莫泊桑卻沒在文中對此直接作出回答,但在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他對真愛的一種呼喚與渴望。

愛情的分量在小說中所佔的比例是很少的,只是在雅達婚前婚後對愛情做過一些直接的描敘。貫穿全文討論的是關於肉體慾望的探討。雅達在婚變後,心生對“性”的厭惡,覺得它很骯髒。然而即使雅達厭惡,但卻不得不從事性行為,因為她想要一個女兒,出於對兒子的愛,處於害怕兒子一個人玩耍的孤單,所以她是強迫自己的。但莫泊桑的思想不僅侷限在這一淺層次的表面行為,而是將其引申到一個人生的高層次上:有些事,有些人,我們討厭面對,但卻不得不去面對,因為這是職責。

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雅達的父親,一位真正的男兒,教誨女人成長,做人,面世。一個人擔當起了家裡的重任。思想的超前釀就樂他的品格與堅守,莫泊桑極力的歌頌這個人物,在這個人物身上從滿了善良,仁慈,光明,正義。

雅達的母親一個被病魔纏身的女人,內心中全是往昔的回憶,她那個木匣子裡,裝著年輕時與情人寫的信件。然而母親是雅達精神上的支柱,當母親去世時,雅達體驗了生死離別的痛苦。

最讓我感慨的是,當雅達搬到新居,在收拾雜物的時候翻出了以前的日曆,看著日曆回想起從前的一點一滴。往事終究是風,抓不住,光陰似那水中寒月,清麗惹人,但還是幻影。

生與死在文中體現的很尖銳,究竟何為生,何為死?當雅達發現自己的丈夫朱連睡在女傭的床上的時候,她的心在頃刻間破碎,直至無法修復。在跑到懸崖邊上是,本想跳海自盡,但她卻恍然大悟,自己死後父親和母親的生活又該將怎樣繼續。她找到了她活下去了理由,當她得知自己懷有身孕後,那種生的慾望更加強烈。只有在死的邊緣徘徊過的人,才知道生之歡樂,生之喜悅。

雅達的一生,是那麼悲哀,那麼美麗的一生。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蛻變,有無數的跌倒,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就是對生命喪失了信心,擁有對生的信心,你就會擁有活下去的理由。

母愛也是文中極力讚揚的。雅達對待自己的兒子百般寵愛,導致他去賭博,簽下一屁股債後,雅達傾家蕩產得還清。應該說這是一種溺愛,是母愛的失調。

生活,正如開題所說,生活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但它卻也不那麼糟糕!

  《一生》的讀後感篇5

今天,我讀著世界名著中《一生》這一本小說。《一生》主要講活潑漂亮的少女讓娜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

做少女時,她渴望美好的愛情與婚姻。這時的她很快遇到了於連,一個她認為理想的人生伴侶,但結婚後,於連不斷的背叛她,先是與家中的小女僕生下孩子,後來又與一個有夫之婦私通。讓娜對愛情的美好夢想破碎了。生下兒子後,讓娜又將一生的希望重新寄託到了兒子身上,她對兒子的溺愛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使兒子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 。兒子的所作所為令她徹底灰心失望,最後,她只能在僕人的幫助下度過餘生。讀到小說的'後半部分,我不禁為讓娜對兒子的溺愛感到憤怒而憐惜。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讓娜也一樣 。但是她經歷過對於丈夫的背叛和婚姻的失敗以後,就把所有的愛全部放在了兒子身上,而且是那種愛是過分的溺愛,最終使兒子成為了一個敗家子。其實,不只是在書中,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們要求一些很過分的事情,大人們也會盡力滿足。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在家裡也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吵大鬧,有時候我還會提出一些很過分的要求。當我過生日的時候,家裡都是很熱烈的幫我辦喜宴,而媽媽、爸爸過生日卻是在無聲中悄悄的過去的。我覺得我像是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一樣甜蜜、幸福。因為家人給我實在太多太多了……什麼時候大人們能明白溺愛是催毀孩子一生的一把厲刀。

  《一生》的讀後感篇6

一生要怎麼過,一生又是怎麼過來的。

雅娜一生多難,我同情雅娜。她有擁有一生幸福的各種條件。卻最終一生都活在苦難之中。

少女時代的雅娜,純真美好,面對未來,不過是渴望一個溫暖的相親相愛家庭,但他卻最終嫁給了一個,外表虛偽的偽君子,這位可愛的姑娘那一切的幻想都如肥皂泡般破滅了,她的一生就此被一個薄情寡義的男人,所毀滅。面對這樣一切,我深深地為雅娜鳴不平。只得感嘆當時世道不公。

於連死後,雅娜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保爾的身上。正是這種溺愛使保爾幾乎成了家庭中的君王,三個親人們對他言聽計從,就像三個“僕人”。

正是這種溺愛,在保爾離開他們後,雅娜依舊對保爾的要求“來者不拒”,即便為了保爾把自己的家——白楊山莊,賣掉。可保爾的回信中所表達的情感卻十分冷淡,這不但沒有讓雅娜認清自己兒子的醜惡,反而越來越憎恨“奪走”自己兒子的兒子的情婦。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可無論雅娜怎樣用母愛召喚自己失去人性靈魂的兒子,保爾依舊離“岸邊”很遠很遠

而當初被趕走的僕人羅莎麗,在看到自己當初的主人雅娜,竟如此蒼老,潦倒時,不忘當初的恩惠,又願意一輩子伺候雅娜,忠於雅娜。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佈滿荊棘,也不可能用完美堆積,只有這兩種交叉相替時,才會締造幸福的人生。

終於,雅娜的命運也許又遇到轉機了,她的一生都充斥著變數。

雅娜的一生就像結尾羅莎裡說的一句話:“喏,人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麼好,也不像想的那麼壞”

  《一生》的讀後感篇7

這部小說試圖通過一個女子平凡而辛酸的身世來剖析和探索人生。活潑漂亮的少女約娜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深受啟蒙運動的影響,不願受教會的陳規陋習的束縛,具有民主思想,熱愛大自然。母親多愁善感、愛好浪漫。這樣的家庭環境使得她心地善良、純潔天真,她又愛幻想,對未來情有種種美好的夢想與憧憬,但冷酷無情的現實將她的夢想一個個的擊碎。主人公約娜是那種心地單純、溫柔善良的女性典型,既無狂暴的激情,也沒有過分的慾望,她的全部追求,不過是成為一個幸福的妻子,一個幸福的母親。

然而約娜的善良帶來更多的是厄運——丈夫欺騙她,兒子拋棄她,她被兒子榨乾了全部財產,不得不賣掉心愛的白楊山莊,和老使女一起節儉度日。她超我的善良使她面對丈夫的吝嗇小氣、貪婪自私、好色不忠時,採取一味遷就,沉默不語的態度。她的溫順不但不能感化自私的丈夫,而使他變本加厲地朝自私好色的道路上走下去,他後來因奸被殺讓約娜孤兒寡母淒涼地生活。約娜的超我讓她自己封閉在純潔、善良、誠實的境界裡,以致於她看不慣世俗,無法和世俗合拍。她變得鄙視人類,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厭世感,當丈夫偷腥被她發現後,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自殺,了卻自己的生命。毫無理性地寵愛自己的兒子,將他視為自己的一切希望,一切歡樂。她的溺愛導致兒子後來的極端自私,膽大又無能、一事無成的結局。她兒子給她後半生帶來的巨大痛苦是她自己善良的寵愛和不當的教育造成的。

整個故事就這樣敘述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綜觀她的一生,她好像是白白的度過了,一生動盪不安,卻又無情的陷於日常生活的單調和平庸之中。故事敘述的那樣的樸實自然,真切感人。

女主人公約娜的悲慘命運,原因好像是嫁錯了人和命不好。但我覺得,是性格的軟弱。她在面對困難和不幸遭遇時選擇是逃避和息事寧人的態度。嫁錯了人,就收回感情;在巨大的失望的過程中尋找著自欺欺人的幸福。她嚮往美好的生活,又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寄託在丈夫或者兒子身上,對於發生的苦難持一種聽天由命的態度。不懂的去反抗,希望命運自然而然的變好。但是,命運的小舟不會因為渺小和可憐而獲得上帝的寬容和撫愛,獲得一場風平浪靜的旅行。在昏暗的天空下,在濁浪滔天的,陰雲密佈的海上,小舟隨時有可能顛覆,沉入海底,成為永恆的遺蹟;甚至,在海水的沖刷下,這遺蹟也會消解以致無形。人啊,實在是這世間最脆弱的東西,因為人是有感情的。但是,人應該勇敢的和命運抗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的這句發自心底的對生命的渴望,這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是人之為人的支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