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是充滿著父母之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教導,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傅雷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對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書,短不過上百字,長則有上千字,沒有許多優美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長篇大論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經歷化為簡單而又樸素的建議和忠告,為兒子擺正人生的旗杆,無怨無悔。

無數的家書,寫不盡的憂愁,無盡的.擔憂,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筆下,處處開花。不問自己的身體,信上也只是輕輕帶過,有時卻隻字不提,只時時刻刻關心著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生活、音樂的進展。兒子彷彿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壓在他們的心頭。兒子的思想、活動、花費,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倆卻無不擔心,看似無盡的嘮叨,卻是忠言利於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為其著想。

國家一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許多人常把國家掛在嘴邊,打著國家的旗號,吞食國家的利益,幹著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實打實的愛國,把國家一詞植在了自己的心裡,生長髮芽。不僅是自己愛國,還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地教導兩個孩子一起愛國,從點點滴滴做起,不亂花國家的錢,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時時彰顯愛國之舉。中國是禮儀之邦,傅雷也深諳禮儀之道,從送畫而不是送錢這件小事,可見他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把禮尚往來的禮儀風度發揚到國外,盡顯泱泱大國風範。

每個人都生有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的時候,感到的卻是另一番關愛,不同於老師的教導,不只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細心呵護,無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就像一個乖孩子,閱讀著,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疲睏的眼光從書本的190頁上脫離,合上雙瞼,此時,我的內心波翻浪湧。端起桌角的綠茶,輕泯間無意發現,杯中綠茶折射出一位盡職的為人父親的形象。

一場道別儀式在1954年謝了幕,傅聰同志出國求學。從此,無盡的思念寫在父母的皺紋上。的確,疇昔的笑語,現在已成為回憶,所以,只有讓紙張和筆削去天涯對海角的牽掛。

在與兒子分別的這二十幾載春秋中,父親對自己過去的過錯進行檢討,對初出茅廬的兒子生活的囑咐,對兒子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兒子藝術的交流及母親對

兒子的牽腸掛肚,都只有漫天紛飛的.家書才足以言盡。父母對兒子來信的盼望,使得沒有一次來信讓他們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點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親愛的爸爸媽媽”這簡單通俗的七個字也能讓他們對眸而笑,畢竟,他們慾望的極限只停留在“平安”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父親以自己資深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而母親的舐犢之情借風傳遞到兒子耳畔引起兒子思鄉的迴應。

家書的文字質樸,如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捲的白雲,父愛從家書中與兒子論說藝術,激發兒子的感情,訓練兒子的文筆與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從中體現出來,目的就是希望兒子能成長,報效祖國。終於,兒子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思想上也成熟了許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將家書收藏起來,然而,在兒子終於有所成就的時候,傅雷卻還來不及享福清閒,就擺脫了黑暗的束縛,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闊的草原上,一隻風箏起飛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時候,不能放棄,他飛高的時候,不能驕傲,他掉下來的時候不能頹廢,他成功的時候還得執著追求……因為他的線被牽在一個人的手中。

確實,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一個為兒子嘔心瀝血,辛苦付出的父親,你一定有與之對話的慾望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這眾多的父母中,有一個父親有些特別——他用一封封家書,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之情。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兒子的愛與教育。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30餘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為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傅雷還是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個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幾十年後,他的家人將他與兒子來往的書信輯錄為《傅雷家書》,收錄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100多封。這本書信集出版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獨特見解。他認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這些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是我與我媽媽一起閱讀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媽媽都受益匪淺。媽媽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只是用一封封書信來教導孩子。她還說,從今往後,她會每年寫一封書信給我,會在信中鼓勵我,激勵我,關愛我,像傅雷一樣。

傅雷是偉大的父親,用平凡的家書,造就兒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謝《傅雷家書》出現在我生命中,給予我指導。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的閱讀接近尾聲,讀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體會到了他的思念與牽掛,我似乎對親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兒子,把父子關係轉化為朋友,兩個人交流著對藝術的見解,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相互學習,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父子關係啊!父親有許多不明白的,會詢問兒子。對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會和兒子討論,他和兒子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他給了兒子很多思考,不斷鼓勵著兒子,支援他。他永遠相信兒子,無論他是有成就,還是做錯了事,傅雷一直會在他身後,安慰著他。

在做最親密的朋友的同時,他又是位循循善誘的父親,信中無不體現出他對兒子的思念、擔心,不斷告訴兒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時間,擔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瞭解兒子的那一個。當兒子和彌拉有不愉快時,他會想辦法,讓兒子平靜下來。當兒子很少寫信時,他也明白是兒子工作生活太忙,來不及寫信。但他會在自己生病時,再累也要去為兒子翻譯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隻言片語,能知道兒子現在身在何處,是否安好,也會很滿足,可見父愛的'偉大。

傅雷能理解兒子很忙,不會多去打擾他,但每次都會不斷告訴兒子許多重要的道理,告訴他的人生、學習、人際交往。更是循循善誘的好父親,他與兒子相處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嚮往的呢?

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傅雷讓兒子充滿了藝術的薰陶,讓他無論在國內有多不順,也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傅雷對兒子的愛,讓傅聰學到了很多接觸不到的東西,不禁讓人感慨傅雷的藝術造詣。

現實中又有幾個家庭的父子關係,如此融洽。我們應該多去理解父母,才會發現他們的苦心。最後讀到遺書,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遺書好像讀完,還覺得還在某處,關心著兒子,看著他不斷的學習。

傅雷家書讀後感5

讀完這本由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以後,說心裡話,覺得,真的是蠻有感觸的。

並不是想去指責我們的父母,只是覺得,真的,傅雷夫婦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別的不說,你首先要承認,讀完它,有沒有想去把這本書拿到父母面前,讓他們好好學學的衝動?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呢,書的確是好書,信也寫的淳樸,傅雷夫婦對兒女和祖國的愛也顯而易見,他們也是教育事業的典範。但是,我覺得他們,也是我們普通人父母的放大版。

說實話,在寫這篇讀後感之前,我看了很多網上的有關讀後感資料,覺得,要麼就是說現在的教育怎麼怎麼不如人家,要麼,就是人家夫婦怎麼怎麼偉大,其實,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不要誤會,並沒有一絲貶低的意思,只是想說,如果你讀過這本書,那之後,就更應該把目光放到我們這些平常人家的父母身上。

拿我說,我父母學歷不是很高,也沒有天天祖國啊、社會啊掛在嘴邊,但,他們真的很愛我,他們給我他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教育。我們沒有遠隔重洋,當今社會通訊發達也不需要寫信,不過我相信,我們當中任何的一個人,處於像傅聰那樣的情況,我們任何一個人的父母都會掛念我們,時時刻刻操我們的心。

也許,他們不懂得多麼高尚的.教育方法,所以,傅雷夫婦是他們需要學習的物件,但是,我相信,不管是他們中任何的一個,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

我覺得,我們看這本書不能光是一股腦稱讚傅雷夫婦,或是貶低我們的父母,我們更應該的是通過這本書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爸媽對我們的愛。

我想去承擔你將可能會承擔的一切,卻又害怕承擔的太多,你會忘了怎麼去飛翔。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早就聽說《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自我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瀰漫在字裡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為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為這些,傅雷後悔不迭,他用自我的餘生為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堅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我,自我有心裡話不願和父母說,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向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後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說說自我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讀後感7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沉浸在中,把你的一生重新問過一遍,想著你在強保中疾肥胖,又淘氣又的,頑強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羅馬尼亞出發去參加肖邦為止:童年時所受的嚴格的庭教育,少年時代的發奮用功,出國後的辛勤疾苦,的些許成績真像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歡樂!如今你到了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的階段。開始成家立業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兒子的愛意,連小時候的支根末節都還記得。是啊,對的愛永遠那麼偉大,傅雷對兒子博鞋的愛都暗含在書信中了。

有人說,沒有,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的我們。就算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就。

父親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好像對於他來說,我的事永遠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種幸福叫兒女,有一種叫關懷,有一種親情叫父愛。這句活說的一點都沒有錯,父親對我們的愛可謂之偉大,父親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郁的父子情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的父親我能快樂的,凡事只要就好,俗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說我們只要努力過,竭盡所能的去實現自己的,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介懷,只要無愧於心即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樑。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著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裡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說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說,“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為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並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溫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蔘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溫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係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麼?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係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溫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中,傅雷於1961年6月27日給兒媳彌拉的信中說:“在家中維持有條理的常規,使一切井井有條,你們還年輕,這些事很難,付諸實行並堅持下去,可是養成良好習慣,加強意志力,永遠是件好事,久而久之會受益無窮。”

傅雷所說的這些,為的是讓傅聰夫婦能夠有條理的生活,他同時也道出了一個真理“堅持才會勝利”。有些人在生活學習上,只是制定一個虛無縹緲的計劃,但卻並不能付諸實行並堅持下去,從而只能使這目標一直停留在想法上;但是短暫的實行也並不能使人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要靠日積月累的堅持和努力付出的。

記得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孫權勸學》中,呂蒙在受到孫權的啟發後,勤奮學習,苦讀經典,最終學有所成,連魯肅都對他的才華讚不絕口。呂蒙能夠聽取他人的建議並堅持努力的,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去學習讀書,對於他說原來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事,他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行得到進步,這就是勝利。

朗朗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位鋼琴巨星,可他並沒有只把這一夢想停留在腦海之中,而是夜以繼日的練習彈琴,直到手都練麻了,卻也只是雙手沾一下水,用力甩一甩後繼續練習。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夠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一開始跳繩並不多,動作也十分不規範,三分鐘的時間內我只能夠跳300多下,我發現了自己的這一問題,並給自己制定了三分鐘跳420個的目標,於是我每天晚上堅持跳1000個繩,休息一段時間後,給自己計時三分鐘,看看自己跟前天相比有沒有進步。一個星期過後,我終於能夠在三分鐘之內跳420個繩,這全都要歸功於堅持鍛鍊。

傅雷在信中所教導兒子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使他成為一個正人君子。這本書對我感觸很大,也讓我明白了:想要完成一切看似很難的事情,只要付諸實行並有力的堅持,這些困難終究能夠被解決。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讀完《傅雷家書》,傅雷對傅聰的嚴格教育與音樂上的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說“藝術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那麼我想說“傅聰的修養若是最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開花的樹木”。在事業上,傅雷盡力助兒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慮到了兒子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結合成了一體,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動,點亮了傅聰傅敏心靈的燈。

在這偉大的父愛背後,在一封封信的千言萬語背後,其實也隱藏著至關重要的線索——故事的背景。在最開始,傅聰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奔赴外國求學時,傅雷和妻子用溫和貼切的口吻,彷彿近在咫尺地在與孩子聊天,字裡行間透露著他們對傅聰的思念,還時而不經意暴露出傅雷因對傅聰的生活和學業太過緊張而顯得焦急的口吻。

這時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麼純真。可是讀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時,我總會感覺哪裡怪怪的,細心摸索了一下便發現傅雷的口吻變了,雖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簡單不過的信,但是在寫這封信時的背景是這樣的——傅雷被汙衊且被錯誤批評,還要進行“思想改造”(其實就相當於坐牢)。

傅雷當時的心境一定是複雜、混亂的.,所以這封信也顯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聰從波蘭出走英國為轉折點,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最後選擇的結局,總讓我心有所戚。

家書中,充分體現了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兒子無私關愛,為人坦蕩、秉性剛毅的形象;也充分體現了傅聰孝敬父母,熱愛音樂,心懷祖國的人物形象;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聰還小的時候,她就像家庭的潤滑劑,承擔著傅雷的衝動怒火。

傅聰大了,在海外留學,作為愛子情深的母親,端莊賢淑、溫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躍然紙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傅雷家書》以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傅聰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感人至深。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愛便時刻縈繞在了我們身旁,孕育著我們茁壯成長。母親的愛溫柔如風,叮囑與關懷的話語時常在耳畔迴響;父親的愛高大如山,為我們遮風擋雨,也許春夏秋冬四季在變,可他們的愛卻依然如舊。

最近一段時間,我有幸閱讀了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選編的?傅雷家書?一書,可謂感觸頗深。此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是家人之間真情流露的文字,不經意的筆墨,不為發表而創作。家書中的話語質樸而真切,字裡行間洋溢著滿滿的父愛,蘊含著人生真諦。合上書,有這樣一句話一直躍然眼前:“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這是傅雷在家書中所提到的',讓我聯想到了平日裡母親對我的教誨: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不留遺憾。還記得有一次演講比賽,無論我怎樣一遍遍地揣摩詞句卻還是磕磕巴巴,於是就想打退堂鼓,母親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道:“這看似只是一場比賽,但能反映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倘若你全力以赴,最終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那至少你是努力過的,就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人生其實真的很短暫,每個人都要珍惜在世間的時光,如果哪日走到人生的盡頭,驀然回首盡是追悔莫及和重重遺憾,那麼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從那之後,我對待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懂得了凡事都要竭盡全力、永不言棄,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他把孩子關在家裡,不讓他四處遊玩,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要求孩子學習認真,每天督促傅聰練琴幾個小時。為人父母的他們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輕輕鬆鬆長大,可自古以來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規矩哪能成方圓,不勞而獲何時何地都只能存在於童話之中!

書中看似是一封封普通的家書,實則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實時的心靈對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火把,讓我們感到溫暖,讓我們崛起奮鬥,讓我們在人生舞臺上綻放出最美的自己,不負韶華,感恩遇見!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當我讀著這本家書,傅雷的嚴格教育,以及對兒子的無限關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書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談話,將相隔萬里的一對父子緊密相連。傅雷用自己的文字點亮了兒子心靈的燈,也點亮了千千萬萬孩子心靈的燈。

傅雷以身作則,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書背後,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業與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無鉅細,對兒子無不關懷至微。書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將內心所想傳遞,濃濃的愛子心切在這諸多封信中最為強烈的表達。對於兒子的愛與希望,不捨與思念,都濃縮在這真切而又樸實的文字裡面。面對兒子為了自己的未來,在異國漂泊打拼時,他是悲喜交加的複雜感情。

由於在兒子幼年的時候,傅雷對他的教育過於的嚴苛,所以導致他們二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面對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緊張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書信的伊始就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悔恨,並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適的地方,也不斷感嘆希望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最終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

在這從1954年開始長達十餘年的信件裡,字裡行間滲透的是他們夫妻二人對傅聰生活的真誠關心,對他事業進步的欣慰,並且也在不斷告誡他如何做人,如何愛國。傅雷對他的子女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愛,他始終把教育和藝術放在首位,呵護和疼愛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聰在音樂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賦與實力,富有勇氣與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他將來成為鋼琴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本家書以一種家常談話的口吻來展現,字裡行間流露的是質樸與親情,它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因為這樣一種真實,在讀完之後,書中的許多情節烘托出來的感情仍讓人久久不能忘卻。它記錄的是一段濃濃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誘,他在不斷的給他的孩子指引前進的方向,與兒子的交談中悟出的許多人生哲理,現實而又客觀,是對兒子的深深關切,也是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眷戀。

父母的叨嘮是對我們最深切的愛的詮釋,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愛,感恩他們的付出,用我們的進步讓他們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樣立身行事,讓濃濃的親情不再漸行漸遠。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一開始讀《傅雷家書》時覺得還挺有趣,因為我個人對音樂蠻感興趣,而本書一部分在談論與音樂有關的話題,但越往後興趣越低,因為後面談的都是重複的家庭瑣事,似乎與我們並無多大關係,我不禁懷疑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兒。

我分析本書的內容結構:45%在談論音樂、文學、美術;35%在談論傅聰在生活與學習上遇到的困難;20%在談論家庭瑣事或抒發思念之情(簡稱“催信”)。

我又讀了一遍教材裡的名著導讀,發現它更側重於“傅家親情”與“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紹。然後,我看了讀書方法指導,才豁然開朗,其實並不是書的內容無意義,而是自己沒有選擇正確地讀。《傅雷家書》我該讀什麼?

它是想鍛鍊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其實大多數人都能很輕易從中體會到父子之間的親情,其中父親教子方式對我們這個年齡來說也體會不到啊。

我將目光放在音樂與藝術的談論上,本書有近乎一半在談論這個點,這麼做似乎太過浪費時間,除了開拓自己視野,培養藝術素養之外,並無顯著幫助。我認為若非對藝術方面極感興趣,可以直接跳過,或選擇略讀或跳讀的方式進行。

最後,再來看一看“關於傅聰所遇問題的討論”。我覺得這才是我看此書的.精華之處,傅聰遇的困難,例如:情感的糾結,計劃的制定,狀態的調節……傅雷教給他的處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對我來說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讀從這本書中,我想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明白了選擇性閱讀的重要性。每本書都有每本書的意義與精華,理論上每本書都該讀,但每個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讀完每一本書,這時候就能體現選擇性閱讀的重要性。

當然,這種方法最適合精讀的書。在粗讀一遍再進行選擇性閱讀效果更佳。

回答開頭提出的疑問:《傅雷家書》,我選擇讀,並且會選擇性地閱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著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裡,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裡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裡,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著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外出打拼,最擔憂的莫過於父母。他們害怕自己孩子在外遭遇風雨,不同父母選擇不同方式去幫助孩子,傅雷和她的妻子用書信表達他們的愛意。

這186封書信不為發表而作,都是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展示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這裡面既有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父母對生活小事上的嘮叨。以小見大,展現了傅雷家風。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人們一直在追求完美,可是世上並無完美之事,但追求的過程是令人感動的。

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也令我印象深刻:“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