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習慣的力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1

習慣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我們每天都在做,卻常常無知無覺。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出門先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去到辦公室是先打掃衛生還是跟同事聊天,喜歡去什麼樣的飯店點什麼樣的菜?做這些決定之前你想過為什麼嗎?

沒有習慣迴路,人的大腦就會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將佔據一切。習慣和記憶以及邏輯一樣,都是我們行為的基礎。我們也許不記得自己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不過一旦這些習慣在大腦中形成,它們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我們自己往往是意識不到的。

大腦中的習慣迴路由三步組成。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這種心理的基礎有兩個基本規律:第一,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賞。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為。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來晨跑,那就得選擇一個簡單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綁好運動鞋的鞋帶或者把運動衣放在床邊,和一個清晰的獎賞作為一天中的獎勵,可以通過記錄運動里程數來獲得成就感。

核心習慣能創造出各種文化,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擇困難或者感到茫然的時候很可能被忘記的價值。注重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引發廣泛的變化。然而,核心習慣並不容易發現,得先知道從哪裡著眼。尋找核心習慣意味著找出某些特徵。他們通過建設新的結構以利於其他習慣的形成,並在變化擴散之處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為。但這還不夠,為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變習慣還得藉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過猛會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給其他活動。學會控制衝動時,人們就在進步。他們將學會在誘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鍛鍊的習慣,大腦就會駕輕就熟地幫助你專注於目標。

發現和理解這些原則和運用它們並不是一回事,這需要一點智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2

從本書中,我瞭解到好習慣應該如何保持。壞習慣應該如何做到見微知著,從而可以防微杜漸,對一個人習慣的改進和自我管理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那麼,惟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變我們的習慣。“習慣”就是一點一滴,迴圈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為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書中告訴我們,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人在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

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習慣造就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後來趕著做。事情多了,常會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才來做。有人做事很仔細,而有的很粗心;有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我們不難看出,習慣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就像很多人明知道運動對身體很好,但就是不捨得運動;明知道學習很好,但就是抽不出時間去學習。人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自我管理的失敗,而自我管理又與個人習慣密切相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習慣,往往人生總是不如意。因為不捨得運動,當然無法擁有強健的身體;因為不想讀書,所有人生沒有多少底蘊;因為不想努力,只是想渾渾噩噩,所以工作上也無法有更多成長空間。

我們對那些優秀的人都很羨慕、欽佩,他們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和執行力讓我們自愧不如。實際上,當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的話,會發現存在一個簡單的要點:那就是習慣。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是付出了無數汗水和無數努力,但在實現理想的途中,許多人都會無形中放棄,而那個能夠將良好的習慣一以貫之,始終堅持下來的人,他才會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成為習慣的主人,也就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人。就如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的一樣:“如果你能診斷自己的習慣,你就有了改變習慣的自由和責任。如果你能利用習慣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機,一切皆可翻盤。”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3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的作品《習慣的力量》。人長期堅持並重復的一個行為,久了,也就成為了一個習慣。而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所以好習慣是良好人生的開端。

說起習慣,我們每天做的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的行為方式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剛學會開車時,每次上車的時候都會默唸:安全帶、後視鏡、點火、踩離合器、掛檔、剎車等等,開車半年後,便不會再默唸這些,但所有的動作都會一氣呵成。大腦將這一系列的行動變成一種自動的慣性行為,人們不用通過漫長的思考就能做出行動。這就是習慣的形成。習慣源於我們最初的選擇,當我們停止思考,為節省腦力而把控制權讓給習慣時,習慣就成為我們生活的主人。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迴圈重複”。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過去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能做好,這就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的力量。往往習慣形成了,我們的大腦就進入了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的啟動,雖然你可能意識不到,但卻對你的行為意識影響深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習慣始於點滴行為,無數重複並以相應的模式固化,成為能持續堅持的行為動作養成。所以培養習慣關鍵是行動和支援。在《習慣的力量》中,它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

這部著作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想成功,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從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開始,並持續的堅持下去,同時我也認為習慣這個能促進性格養成的連續性的行為,也受我們思想理念的支配,我們只有在培養習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自己思想的深度和理念的厚度的鞏固和加強。

習慣,這種不可估量的力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認識到,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發揮習慣的正能量作用,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利用習慣的力量,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質量,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而改變永遠不會太遲。每天一小步,就是前進一大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