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800字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7W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1

近日,我讀了一本讓我如痴如醉的好書,它就是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觀察昆蟲、以其詳細確切的筆記編寫而成的《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10篇

書中,生物學家法布林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帶進那可愛的昆蟲世界,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的進食”,如果餵食稍稍“怠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在法布林的筆下,一種又一種的昆蟲栩栩如生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個又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在我們的面前上演……

《昆蟲記》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涵蓋了幾近所有關於昆蟲的細節,不但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還富有濃郁的文學色彩,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也體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特點。無論是哪一篇,都流露出了作者的敬畏之情,無論是哪一種動物,都蘊含著值得我們人類尊敬的品質。

以前,我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屢次傷害小昆蟲,根本不顧及,也從來沒想到過要顧及它們的感受。看了這本書,特別是看了《虎紋園蛛》這一篇後,我徹底改變了我原有的看法!當時讀著讀著《虎紋園蛛》時,我莫名產生一種感覺,彷彿自己也是一隻正在逃命的,不起眼的小蟲。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種種,想起自己所犯的錯誤,我後悔萬分。人的命是命,動物的命就不是命嗎?生命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偉大和敬畏。很多人之所以漠視其他生物的生命,那是因為他們沒看到那微薄的力量中所蘊含的內在精神,只看自己高高在上,把對方“玩弄於股掌”的能力和實力;可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人類哪一天也遭遇到比我們更強悍的生命,他們要對我們做我們曾經對其他生命所做過踐踏和屠戮,我們會作感想呢?

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應當得到同樣的尊重——即使你比他們強大,也不應該做無謂的殺害。因為世上稱得上偉大的東西,往往不是體積,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是卑微者的威嚴和挑戰。敬重卑微,敬畏生命,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昆蟲記》不愧為一部嚴謹的科學筆記,更是一首不朽的生命史詩!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2

看了《昆蟲記》後,我完全被這本書給迷住了,原來昆蟲世界裡有這麼多的奧祕!

《昆蟲記》的內容豐富而有趣,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的科普書。我在裡面學到了好多知識。例如:螳螂是怎樣產卵,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笨的是蟬,它在產卵時,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卵裡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蟲子的幼蟲便是拿蟬的卵作為食物。

在裡面,我最喜歡的是母甲蟲,並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愛。我最討厭的就是賊甲蟲,是因為它們不靠自己的勞動來尋找食物,只會有卑鄙的手段來獲取別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昆蟲記》這篇著作是法國的著名科學家,科普家——法不爾。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考,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不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離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昆蟲,改變了我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會了我許多的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和研究問題。

我挺佩服法不爾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夏日炎炎,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法不爾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來觀察,而且還會保護它們。

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不爾這麼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3

今年暑假我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這本書詳細地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書中講了法布林對昆蟲的觀察和發現,讓我看到了法布林對昆蟲的愛心、細心和仔細,看到了他對科學的嚴謹和求實的作風。

法布林是怎麼細心觀察的呢?只見螳螂張開鞘翅,向兩邊斜著過去;翅膀全部展開,高高豎起,就像平行的兩片船帆;它的腹部末端呈捲曲狀,先抬高,再放下,劇烈地抖動著,與此同時還伴隨著“撲、撲”的喘息聲,讀到這裡,我彷彿身臨其境,真的看見一隻螳螂在捕獵一樣!

還有圓網蜘蛛織的網,有的有二十一根輻,有的有三十二根輻,還有的有四十二根輻,編制起螺旋形的圈子。我想應該比任何人用尺子畫出來都要好吧?這是多麼神奇啊!法布林觀察的這些,也許經常在我們面前展現,可有誰像他一樣看得那麼仔細呢?

每天我都靜靜地坐在心愛的小書桌前,津津有味地閱讀,讀著讀著,我深深地沉浸在這美麗的昆蟲世界裡,也讓我對某一些昆蟲的看法有了些改變:比如圓網蜘蛛,本來我很不喜歡它的網,因為它的網總是會繞在我的臉上,粘噠噠的,但是我閱讀了“圓網蜘蛛織網記”後,發現它們的網毫不遜色於人類的捕鳥網,是那麼完美,比人類織的網還要先進很多。僅僅為了捕捉幾隻昆蟲,竟然需要練就如此卓越巧妙的紡織技術!還比如,我以前不喜歡螳螂,因為我去捉它的時候總會被它的兩把“大刀”給劃傷,一道深一道淺的,像被玫瑰的刺紮了一樣,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原來它的“大刀”可以讓它的捕獵速度快的令人吃驚!再比如,螢火蟲原來我是很喜歡的,因為它豔麗動人,而且小尾巴上的一盞燈所發出的微微細光總是那麼漂亮,但是閱讀了“發光的蟲子”,我才知道原來螢火蟲是個地地道道的食肉動物,捕食方法很獨特,甚至還有點惡毒……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也要向法布林學習,多多留心身邊的事物,用心觀察,說不定你也會向法布林一樣有新的發現呢!如蟹蛛雖然不會織網,但它會潛伏在花叢中,鎖定目標,咬住獵物的淋巴結,很快,那獵物就一命嗚呼了;秋天的葉子會變成金黃色,飄落下來,成為小蟲子們的地毯;變色龍遇敵會身體會變換不同的顏色等等……讓我們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一起去尋找大自然的奧祕吧!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4

你有沒有發現,泥土裡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蟲子在爬動?如果有,那恭喜你,你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法布林!

在法布林的筆下,昆蟲們彷彿都有奇思,有個性,成了精靈,每日為了自己喜愛的生存事業而努力。

“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裡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這段話出自《昆蟲記》裡關於遂蜂門衛的介紹。這段話乍一看好像平平無奇,但細讀之下,令人感動不已——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母親,世上最偉大的!母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只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都可以吃到新鮮的美食。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我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瞭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祕。

法布林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寫出《昆蟲記》,研究昆蟲是他的愛好,將他的研究所得寫成書本廣為流傳,是他的選擇。

通過這本書,我想: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信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的。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5

巴金,中國文學巨壇上的領導者,曾這樣評價這本《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用人類的角度來觀察昆蟲。在這個方面,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專屬於昆蟲世界的畫卷。

法布林,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他年輕時就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變得不同於那些成天待在儀器前,解剖昆蟲的“冷血”科學家。

法布林筆下,描繪了昆蟲世界的繽紛,可在閱讀中,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心靈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對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綠色蟈蟈,在法布林為我們呈現的形象中,是個矛盾的“兩面派”。它們就和睦,又殘暴,既寬容又怎麼,既禮貌可有時又會十分貪婪,妒忌別人。

“蟈蟈長得很漂亮”是法布林對其長像的評價,“身體優美,苗條勻稱,輕盈如紗”,在讀的過程,你會發現法布林的描寫好像在誇讚模特一般,在他心中,彷彿這蟈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筆記錄的“攝影師”,兩者互相配合,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字畫像。

蟈蟈喜歡捕殺蟬,可與別種動物不同的則是蟈蟈看上的,是體型比他龐大得多的蟬,而不是像別的動物一樣欺負弱小,欺軟怕硬。蟈蟈捕獵時的英勇姿態,法布林作了細緻描寫,“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將蟬開膛破肚,而蟬只能無助地哀鳴踢蹬,任蟈蟈擺佈,雖然過程有結殘忍,但我們仍能清楚想像到那個場景,那個勇敢獵手:蟈蟈。

蟈蟈在某種情況下會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為得不是飢餓,而是內心的貪婪。在有食物時,總是有一隻蟈蟈先衝上前,若有別的蟈蟈還在靠近,蟈蟈會出於心中的忌妒用腳去踢開,自己飽餐一頓後再讓給別人。法布林就是這樣去描寫蟈蟈的,但我們卻發現,法布林其實在借昆蟲諷刺人類,人類的貪婪一面,人心的醜陋一面。

這位被雨果譽為“科學界的荷馬”的作家,這位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法布林。

在我心中,總是有他自己用積蓄的買下的荒石園中,彎著腰細心地觀察著蟲子一舉一動的身影,他值得我們敬佩。

你們研究死亡,而我卻研究生命——法布林。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6

對於人類來講,昆蟲似乎一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生物。可能人們走在大街上時就有無數昆蟲死在腳下,可偏偏有一個怪人,生活在荒郊野外,只為觀查昆蟲,還樂此不疲的觀察了七十多年,他就是法布林。

在遇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昆蟲是沒有思想和性格的。它似乎就應該在標本里,成為一些人口中科學鉅作上的一段枯燥無味的文字。可法布林呈獻給大家的卻是一個充滿人性味的昆蟲世界。原來昆蟲也有自己的體系,屬於它們的社會,以及一段精彩的“蟲生”。

看著這昆蟲的世界,似乎有一個模糊的輪廊在其之下,我回味著,這個輪一點一點清漸起來。我猛然驚覺,這些昆蟲的性格特徵與人類其相似。它們有時善良、單純;有時陰險狡詐,有時凶殘無比。他們就像縮小的人類社會。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螳螂。它們是勇敢無畏的,它們從不懼怕任何比他們強大對手,但同時它也是凶殘的,它們從不憐憫任何弱小的生命。它們也是可憐無知的,螳螂界有“妻子”吃“丈夫”的本性。從雌螳螂的方面講,親手毀掉自己的家庭絕沒有什麼好滋味。而雄螳螂就更慘了,從威風凜凜的“戰神”,到被妻子追殺,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這讓我聯想到了一詞語“妻管嚴”,我相信這樣外強中乾的人可不少。

全書中最搞笑的篇章,就是“松毛蟲長征”了。松毛蟲竟會在一個花壇邊上走上七八天,你可別不信這就是事實。看的我捧腹大笑。這可真像天真可愛的孩子。不眠不休的想走出怪圈,一如孩子們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不過我也能從中看出法布林對科學認真的態度。他經過觀察,研究,論證。才得出結論,這嚴謹的態度可見一般。但他能把如此嚴肅的過程描繪的有聲有色,幽默風趣。可見他也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怪不得人們常言他“科學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寫。

法布林向我們打開了一個看昆蟲世界的視窗也為我們換了一個視角看人類的社會。法布林懷著巨大的熱情去觀察他們,書寫他們,怪不得,法布林筆下的蟲子,與絕大多數科學家眼中的蟲子不同。正如他所言你們研究的是殘廢,可我研究的是生命。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7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脫殼;;螞蟻是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昆蟲記》看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讀了這本書,我對科學更加有興趣了。原來跳蛛一跳就能跳出自己倍的距離;催眠能把人送到未

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合,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

我是多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啊!但我知道,要有本領才能當科學家,所以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好揭開科學的面紗。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8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

——題記

夏日的蟬鳴,枯燥而乏味,為炎熱的夏天更添一分熱度,直燒得人心頭火四竄。

我是討厭蟬的,向來討厭的,常常拿起家中晾衣的竹竿對蟬趕盡殺絕,或是帶上父親和兄長,在不那麼炎熱的傍晚,到林間捕蟬,捕到後放在盒子裡,或是搖晃或是用手去戳,極盡殘忍。

後來會認點字了,就更討厭,可不是麼,“如果你夏季唱歌,冬季便去跳舞吧。”書中便是如此說的,它大肆讚揚螞蟻的勤勞,貶低蟬的好逸惡勞和貪得無厭。

上了國中便搬家了,新家周圍少樹,自然少蟬,身居高層,聽不見蟬鳴,只有車輛的鳴笛聲和喇叭聲。一時間,竟無比地懷念,懷念那聒噪又貪婪的傢伙。

偶然路過一棵樹,樹下草叢中突然發出銳利的鳴叫,後勁不足似的轉瞬即逝。被好奇心指引著,蹲下身扒開草叢,卻被眼前景象嚇得一抖——一隻尚有半絲氣息的蟬,嘶嘶哀鳴著,周圍圍了一群螞蟻,它們井然有序地搬運著蟬的殘骸。算不得有多血腥,畢竟只有肢幹而並無血跡,但蟬的哀鳴卻聽得人心底一陣發涼,那是絕望的歌聲,是哀樂。

後來再去看時,蟬早已被螞蟻肢解運走了。樹還是原來的樹,泥土還是原來的泥土,好像沒什麼不同,又好像什麼都不同了,於是無奈地感慨一聲,再走遠,在長大些,便放棄了幼稚的'動畫,拾起紀錄片,以上帝視角觀看動物世界,也著實有趣。影響最深的一次約摸也只是講蟬的那一集。它說,蟬在土下被掩埋數年之久,只為了幾個月的真情演唱和自由地翱翔。大約也是在那時,對蟬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心態轉變。

這是蟬,真實的,鮮活的。它在地下陰暗的角落裡被遺忘,然後在盛夏陽光的照耀下,毅然爬出地穴,在痛苦的蛻皮後於陽光之下晒乾它的羽翅,驕矜地撲向藍天,接著開始放聲歌唱,嘹亮而真實。那是為了歌頌生命,為了歌頌愛情,歌頌陽光的火熱和月光的清冷,歌頌日出的溫暖和黃昏的幽寂。

直到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當時老師說看出要做批註,那麼我在蟬的篇章中所寫的批註怕是最多的了。

蟬,它驕傲又不自滿,它歌唱,不論旁人如何猜忌,它大口喝它的瓊漿玉露,也不管旁人腆著臉上前求一口水喝。人們說,蟬凍死於冬天的厚雪裡,可最終,卻是死在了乞求水喝的螞蟻手上。它們踏著整齊的步伐,唱著我們聽不見的歌,回它們的洞穴裡。

人世又何嘗不是如此?孰真孰假,孰是孰非?真相往往藏在腐爛的屍首背後,但在烈日的照耀下,屍骨會化為灰燼,唯真相永存。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9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800字10

透過書本,穿越時空,我看見了一位臉上已滿是皺紋,飽經風霜的老人趴在地上手持放大鏡專心致志觀察蟲子的場景,當他發現了什麼時,他就會笑得如同孩子一般。但就是被法國大文豪雨果稱為的“昆蟲界的荷馬”——法布林。

為什麼這麼說呢?法布林身為一個昆蟲學家,卻與其它的昆蟲學家截然不同。他們專注解剖,而他專注觀察;他們呆在解剖室或實驗室中,而他呆在蔚藍的天空下;他們探究死亡,而他探究生命。法布林不屑於那些從古至今的結論,他說“無知可能更有益,拋開老路,可以發現新東西。”就像他為蟬正名一樣。

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和蟬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窮困潦倒的蟬向鄰居螞蟻乞討食物,乞食者遭到冷落和螞蟻的嘲諷,法布林利用他真實的觀察推翻了這一切。他在文中寫道“在這群衝鋒陷陣的強盜中,最膽大,最決絕的就是螞蟻。我看見一些螞蟻在咬蟬爪,還看見一些螞蟻在扯蟬翼,順勢爬上蟬背,拽蟬的觸角。一隻膽大包天的螞蟻在我的眼前咬著蟬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他用事實告訴所有人,告訴全世界。厚顏無恥,強取豪奪的求食者是螞蟻,而甘願與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蟬!

法布林“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用他那睿智的眼睛捉風捕影,為我們展示了昆蟲的大千世界。他將他的一生都花在蟲子身上,他寧願放棄教書這種清閒的好日子,選擇受一輩子清苦,他把一生都與子相綁,甚至把一家老小也同樣綁在蟲子上。

《昆蟲記》在昆蟲界和文學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這些功名並不是一僦而就的,是法布林多年如一日辛勤得來的。要說這本書最大的文學特點便是以人性觀察蟲性,以寫蟲子給我們展示人性美麗的一面和醜陋的一面。光是寫綠蚱蜢,我們就可以透過這面鏡子來審視自己,是否有自私心?是否貪婪?是否寬容?法布林巧妙地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他是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他是掌握田野無數小蟲子祕密的語言大師。他是世界的驕傲。他留下的《昆蟲記》將會衝破時間的伽鎖,永遠滋潤著欠心中的文學之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