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發火了》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W

請相信,原來少兒繪本故事是可以打動成年人的。就像我,現在每當我讀起繪本故事,總會被感動。就比如,今天的這個故事。

《媽媽發火了》讀後感

這世上,有哪個小孩沒有被父母吼過、凶過、甚至是打過呢?特別是中國的所謂“孝道”,講究對父母的無條件服從。因此,“棍棒下出孝子”竟會成為俗語。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吃飯、洗澡、畫畫的時候,都會被媽媽吼的孩子小山,內心無比害怕。而暴怒的媽媽,也突然失去了孩子。當歷經艱難尋找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意識到自己暴怒下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刺痛著孩子單純的心。最終,當媽媽意識到錯誤的時候,孩子小山才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

其實,中國古代的儒學家說,以德服人,講究仁、義、禮、智、信的傳統中華文化,本來是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格格不入的。西方人說,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東方人則說,言傳身教。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從未鼓勵過教育的粗鄙化。

然而,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吼叫、甚至打罵呢?

表明上的理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內在其實是父母自己的惰性,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表現得毫無耐心,更缺少與孩子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因為,打罵、吼叫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

可是,父母的吼叫、打罵雖然簡單,但卻根本無效。因為,父母任何情緒上的宣洩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恐懼和厭惡。教育的根本,在於教會孩子方法。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給方法論。孩子不受控時,我們需要的是,給孩子一套自控的方法論。比如,我曾說過,女兒不吃飯,我就給她做飯糰。她不願洗手,我就跟她玩幫小手洗澡的遊戲。

每個家長都可以自己研發一套教孩子成長的方法論。但,絕不是吼叫。願每個孩子,都有一位不吼不叫的爸爸媽媽。那麼整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