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9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9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1

兩週前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寫一篇讀後感,我怕自己膚淺的認知不足以理解本書的深刻。但是有股力量催促著我思考,並將思考的結果化諸文字。現在,端坐窗邊,沐浴在晨光之中,碼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月亮和六便士》無疑書寫的是一個關於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故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象徵以金錢和實利為核心的世俗的物質生活。每個時代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因為他們代表了最純潔的生活狀態,完全為了理想和信念而生存的人。癲狂而偉大的靈魂總在最少數,大多數人是既低頭尋找六便士,又不時抬頭看向月亮。

“彷彿我突然闖進某個陌生的世界,那裡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人並不能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書中這兩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們常常被固定的思維模式所束縛卻不自知,年歲漸長不過是加固了那些模式。我喜歡閱讀,喜歡聆聽他人的話語,因為這常常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那裡對價值及意義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當然有時候我們更需要去聽他們未出口的話語。

人生一世,似乎有許多選擇,想來有無數種可能。可就像主人公斯特里克蘭,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了那個不得不成為的自己。這不是悲觀或者簡單的宿命論,是他付諸行動所書寫的一生。讀者褒貶不一,以自己的價值觀考量值不值得,他不在乎。

作者理性而睿智,只是靜靜解剖著人性。面對這場精神與現實的博弈,你選擇什麼?作者:林香玉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2

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深入探討了永恆的理想和現實問題:有多少人只是抬頭膽怯地看了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呢?

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做出的決定,放棄政卷經季人的工作,去當畫家。有點瘋狂,不可理喻,是眾人眼中背棄家庭的負心漢,當他一直以來靠工作工資養活太太孩子,大家也理所當然享受在其中。一直生存沒有危機感。這種現狀一旦被打破,首先是太太的慌亂,緊張。太太對他的愛好一點都不瞭解,懷疑他是變心和另外一個女人私奔跑了。太太用“聳人聽聞”來說丈夫的不可理喻。

從太太前後的表現,讓“我”發現:人的性格有多麼複雜,平庸與偉大、狠毒與善良、痛恨和喜愛可以共存在一個人身上。

太太最後也重新籌劃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努力養活自己,還有孩子靠她姐姐的接濟。這種苦難使她變得心胸更狹窄、報復心更強。她和所有循規蹈矩的女人一樣,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別人生活才是真正體面。

斯特里克蘭德在巴黎窮困潦倒,飢不擇食享受著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畫也賣不出去一張。這種苦難得生活下,他也一直沒有放棄藝術創作。

迪爾柯·斯特羅伊夫是一個滑稽、蹩腳的畫家,可他很能賺錢,又為人大方,性格軟弱、善良。被別人傷害。對“我”熱情豪邁。不會拒絕別人借錢。

我想說雖然抬頭看到了美麗的.月亮,我還得低頭去尋找地上的六便士。錢會讓我的物質生活更加有保障。現實會很殘酷,我害怕在理想生活中更加奄奄一息。我年輕時也嘗試著追逐“月亮”,但“月亮”太遙遠,永遠到達不了。只能偶爾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生存的六便士。錢可以讓我快樂,美里的“月亮”讓我上進。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3

主要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經紀人,突然放棄了本有的地位,工作,家庭,像被魔鬼附身一樣戀上繪畫,棄家出走到巴黎,由於沒人理解他,不僅經受著在異國忍飢挨餓的肉體折磨,還忍受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終由於一番離奇遭遇,他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離開了聞名世界的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藝術上的啟發。與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得後世震驚的化作,染上麻風失明之前,曾在住房四壁上畫出了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卻立下遺囑讓土著女人在他死後把畫作都燒掉。

本書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方式敘述,經常以“旁觀者”參與到敘事中來,很有意思,毛姆似解剖刀般的筆鋒將一個偉大又讓人討厭的作家表現的極具魅力。讓人不得不承認這畫家的偉大,又不得不讓人感覺他真實不懂人情世故,惹人討厭。

這部書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很多人覺得是想對於理想與現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切的理解,明亮的月亮象徵著大家都在追求的高遠的理想,而六便士,地上的六便士,是最小面額的銀幣,也很圓滿,掉在腳邊也是無人注意,但仍然是平常人生活的必須,是卑微的,有些人生活得目標是最求六便士,有些人的生活是為了最求遙遠的月亮。

在書中,查爾斯扔掉了身上已經賺到的便士,追尋著那心中的月亮,雖然貧窮,被捉弄,被嘲笑,不被任何人理解,但仍然忍受著痛苦,也享受著之中不為外人道的快樂。我們會尊敬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理想化的,是偉大的。但是反過來想想,這樣的人如果是朋友,是家人,又是又會覺得很讓人無奈,讓人感到厭煩。這也就是作為人的兩面性吧,在現實與理想間掙扎、權衡。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追求著那閃閃發光的理想——終日仰望著月亮,但大部分人也在乎腳邊的六便士,人們都得為了生存而生存,也去為了最卑微的事物去爭鬥。在馬洛斯金字塔中,人必須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吃飯、性慾、住房等等之後,才可能有想到理想——即自我實現的可能。

書中跟作者一起上島去看望查爾斯的很多人,大家都忍受不了那裡的.簡陋和粗鄙,有時候又因為那裡的淳樸感到對生活的熱愛。人作為一個複雜的社會的人,我覺得就應該像這樣,可以將那美好與卑微結合到一起,將理想和現實結合到一起。偉大的人必然是痛苦的,痛苦的人卻不一定偉大。

查爾斯拒絕他在世界上作為職員,丈夫,或者其他的什麼身份,僅僅想要做一名畫家,一名純粹的畫家。很多將人類推上進步道路的人,就是這樣,我們尊敬他們,也依賴他們。但是人類作為社會的人,還是應該成為多身份的人,這樣的社會才是穩定的。這就是作為社會人的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4

讀這本書的經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著同一個作者,應該也不錯,結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瞭解,讀不下去,心裡有些失望。後來有幸從朱老師那裡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裡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了一些關於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後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後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後和土著人結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病後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後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說的故事有些誇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5

月亮與六便士剛開始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後面才被深深的吸引。也許所謂的“天才”就是不同於尋常人的思維和行動方式。

月亮與六便士是以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小說的主線情節比較簡單: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倫敦證券經紀人,高收入,有著漂亮的妻子,聰明健康的''孩子,這在外人看來是令人羨慕的生活,人生贏家。突然有一天,他放棄工作,拋妻棄子,只為追尋繪畫的夢想。

有人認為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冷漠無情,自私。為了自己的夢想,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僅僅是留下一張字條,寫著:“晚餐準備好了”。當他被問到:“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回答道:“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再被問道:“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說:“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

他是自私的,沒有責任心,但也很無辜,他的眼中不僅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是個被夢想俘虜的人。

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追逐自己的夢想,這需要巨大的勇氣。追夢的道路異常艱辛,他窮到連顏料到買不起,落魄到看不起病,幾次差點餓死,但卻一直如痴如醉堅持畫畫。即使失明瞭,他依然堅持著,畫畫那是他的生命。

毛姆在這本書中寫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便也決定了他選擇生活的道路。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看似落魄潦倒,但也是幸福的。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6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是20世紀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暢銷了一個世紀。

當我看到書封面上的一行字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在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提到月亮和六便士,而講的是:“我”是一名年輕的作家,在一個意外的機會遇見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誰知斯特里克蘭為了心中隱祕的繪畫夢想,棄家出走到巴黎。他對世俗的一切都冷酷無情,不屑一顧,他曾迫使愛他而拋棄丈夫的`布蘭奇自殺。但他對藝術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無法抗拒的熱情。最終他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妻生子,最終雙目失明,疾病纏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為偉大的作品,但在臨死前,他委託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一切。我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與金錢。

毛姆把眾多的寫作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就像他自己講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麼真實與生動。我看完後,差點以為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蘭這個人。我彷彿不在看書,而在坐在火爐邊聽毛姆講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這本書的主角,不屈不撓的斯特里克蘭。他只為自己的畫畫理想,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名譽。貧窮潦倒,疾病纏身,可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信念,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恆!但他卻沒看到自己的成功。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持之以恆,不忘初心,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斯特里克蘭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獲得心靈上的收穫。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7

發現近期很多人在看這本書,又恰巧在書店看見有賣,便買下了。看完後,有所思考,故作此篇。不太瞭解毛姆,若有疏漏之處,還請見諒。令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

故事簡單來說,是一個平凡的證券經濟人為追求藝術,拋棄他在之前所擁有的一切,孤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生活,尋找他的藝術,最後在一個名為塔希提的島上實現他的藝術追求,同時也結束了他的生命。

這種為夢想不顧世俗的眼光的故事對於還是個少年人的我來說,應是比較鐘意的型別,但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即使其中有些句子我很喜歡。

本書以一位旁觀者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描寫男主斯特里克蘭的生活,其中夾雜對一些現狀的評論,總體來說比較有趣。粗看下來並無不妥之處,但總結書中出現的四個女性形象,竟只有斯特里克蘭的最後一位妻子——一個對藝術一竅不通,每天負責柴米油鹽和教子的女性得到了作者的正面稱讚。而對於其他三位,作者表面稱其好,暗諷其愚蠢。反觀男性形象,一個是為藝術的斯特里克蘭,另一個是哪怕被戴綠帽依舊老好人的施特羅夫,這樣看來,恐怕作者是對女性有些意見:髮妻的拘於世俗,女作家的八卦心理,施特羅夫的妻子布蘭迪,後來拋棄丈夫,戀上斯特里克蘭,最終悲慘死去,可謂這三位佔足全書最不好的部分,難說作者不帶偏見。

回到文字,前期的有些語句我還是挺鐘意的,例如第二章、第三章中關於對文藝界故作姿態、強行深刻、高高在上的風氣的批判,我還是比較認可的。

例如十一章的“人性是多麼矛盾,不知道真摯的感情中會有多少矯揉造作,高貴優雅中會有多少卑劣低賤,也不知道罪孽中會有多少良善仁慈。”和二十章的“我不會想起過去,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例如布蘭奇與斯特里克蘭戀愛時,說“在愛情之中,存在柔弱感、保護欲,陷入愛情的人急於做好事,以便給予對方快樂——這即便不是無私,也是巧妙隱藏起來的自私;愛情會讓人缺乏自信。”及後文的“作為情人,男女之間的差距在於,女人可以不停地愛,而男人只會偶爾去愛。”

例如“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是孤身一人。每個人都被封閉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通過符號與同類進行交流。這些符號沒有共同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十分隱晦和不確定。我們痛苦地向別人傳遞我們心中的珍寶,可他們沒有能力接受這些珍寶,於是我們只能孤獨前行,雖然我們和別人並肩而行,卻並不能彼此相伴,我們不能瞭解我們的`同伴,他們也不瞭解我們。”

例如“誰又能徹底瞭解難以捉摸的人心呢?那些認為人心只是具有高尚情操和正常情緒的人自然做不到。”

例如“魔鬼為達到目的總是會引用《聖經》。”

說完詞句,再來看一看主題,文中主角追求藝術並無不妥,但這樣從世俗中逃離,從安逸逃向未知,這樣逃跑的姿態不僅稍顯狼狽,也有些不負責任——曾經的責任。若是心懷藝術,不堪浮華的喧鬧,尋個寂靜處便可;即使要離開,也應體面(對於自己來說)地與過去道別,從容離開;而不是作出受害者的姿態,對世界嘲諷。追逐內心的熱情與理想不止有離開這一條路,熱情與夢想的烈火燒掉的應該是無用的道德標準與社會羈絆,而不是內心的良知和感情,但主角的烈火似乎燒了太多。

只追逐腳下賴以溫飽的六便士的人,只追逐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名為夢想的月亮的人,都是傻子。活著是追逐夢想的前提,而夢想是活下去的動力,兩者相伴相生,怎可擇其一者存活,更不用說踩一捧一了。

總體來說,這本書名不副實,讓我後悔買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8

合上扉頁,我腦海裡,都是他最後坐在屋子裡以失明之目觀自己終結之作的畫面。

他,不再需要表達,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燒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被認可、被理解。

其實我不滿意這個失明的設定。我希望他真的已經全部都畫完了,脫離苦海了。可惜,原著沒有交待,到底是畫完了,還是畫不了了。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其實借畫家為引線寫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詳有略,有的有結局有的沒結局。套用佛教用語:眾生皆苦。

畫家倫敦的妻子,到最後也還是原來的腔調。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設定?他為了嘲諷她嗎?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實極其悲憫,眾生皆苦,大家各自掙扎,各自糾纏。

畫家以自毀式的方式,體驗了實打實的身體的物質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畫家不在乎!為什麼?因為在畫家看來,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倫敦妻子、情婦、畫家朋友對生活的舒適性都自己的要求,他們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質性的苦所困擾,感情的困擾在這裡歸為物理性困擾。無論是物理性的還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眾生皆苦。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喜歡的'作品,作者只闡述,不評論。因為很多時候,如果自說自評,那麼作品會沒有生命。只說不評,作本站會活過來。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產生眾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畫家的孩子做模糊處理進行結尾。我想,這是作者對於命運、人性、世事做的謙卑姿態——苦海無涯。

無論是精神之苦還是物理之苦,脫離苦海是極難的。

我們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們便可以不評斷、不攻擊、不貪婪、不輕蔑、不索取。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9

讀這本書搞笑的是,你會對主人公克蘭德哭笑不得,既愛又恨。他是個不懂人情世故,不近人情,不在乎他人看法,不在乎與畫畫無關的一切事物的人。愛他,是因為他的所做所為都為了他的夢想,我無力總結他的一生是怎樣為了畫畫做出怎樣的犧牲。用克蘭德的話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而如今有多少個能像他這樣為夢想不顧一切呢。恨他,是因為他犧牲一切,包括他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克蘭德的`情況下,一個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是個了不起的畫家,還經常借錢給他,幫助他。在他身無分文、邋里邋遢,病的幾乎要死的時候把他帶到自己家裡,親自貼身服侍他到病癒,沒有一句感謝,還佔用了人家的畫室,拐了人家妻子,畫家只好獨自離家出走。三個月後,突然間,畫家的妻子自殺了,而他什麼表示都沒有,像是沒發生過一樣。只留下了這個可憐女人的畫。他還明說,他根本不愛她,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不得不說毛姆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以第一人稱“我”為線索,很多時候都在自言自語的對話,但是夾雜著各種心理學的細緻描寫,非常有趣。挺簡單無聊的事情也被他描述得好像很有內容。剛開始讀著枯燥,提不起什麼興趣,突然一個大轉折讓你愛不釋手。(我表達能力實在太有限了,此刻感覺自己就像毛姆所描述的克蘭德一樣,想極力地表達自己,卻揮手舞腳地都說不出一些完整的句子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