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3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舍》讀後感15篇

《老舍》讀後感1

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後迥然不同.這種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是我們彷彿在欣賞一個風趣的相聲或小品.

這篇文章寫出了母雞對雛雞的關心與照料;幹什麼事都處處想著雛雞,讓著雛雞;而且還教它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們擠在母雞的翅下、胸下.這都是雞母親愛他們,呵護它們的表現,這是母愛的自然流露.

“當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讀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像文中的母雞一樣,一做我愛吃的飯菜時,媽媽就在一旁看著我狼吞虎嚥地吃著,並且還說:“慢點吃,別噎著.”我抬起頭,嚼著菜,問道:“媽媽,您怎麼不吃啊.”而媽媽卻笑著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這菜.”每當我這樣問她的時候,媽媽總是這樣回答.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謝老舍先生帶給我們的文章——《母雞》,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

《老舍》讀後感2

他誠實,忠誠,單純,簡單。好的品質層層對堆砌他的身上。倒讓他恨透了這個世界。

三十年代末期的北京,混亂,雜亂。祥子就出身在了這個不能眷顧他的世界。祥子是善良的。他好強,愛做一個車伕,他願意付出,為勞動光榮。可是社會的汙點一而再,再而三。她的單純也為此蒙上了一層永久的面紗。

當虎妞走進了他的生活時,他無助,難耐,可又沒有絲毫的靠山。他原本以為這樣就能多幾輛愛車,卻不料,這女人早有打算。祥子為此,原本就緊密的心鎖更是又加上了幾道槓。

生活是無情的,他會逼一個人走向極端。祥子已被逼到了崖口,那一時,他無助,他怨恨。他討厭這個世上所有害過他的人。

他終於出賣了阮明,接受了思想,吸上了煙,喝上了茶。

體面的,好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何時何地會埋其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有私的不幸,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只要是人都有弱點。祥子被社會的灰塵迷暈了!他終於臣服了!著昏暗的世界,也少了一點光明的飛絮。

今天的北京,聖明,可昨天的北京不得讓人心酸。感嘆步步迎來的春光和慢慢逝去的黑暗。

《老舍》讀後感3

在暑假的一次偶然機會,讓我讀了偉大作家老舍寫的《貓》。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我讀完之後的感受吧!

當我翻開《貓》這本書時,它第一時間帶給我得竟然是貓的各種姿態,令人愛不釋手。

文章先講了老舍自己很喜歡養貓,而貓則愛玩毛線球。總是撲來撲去一刻都不停。最後呢?把毛線球中的毛線弄得老長老長。搞得主人要馬不停蹄的收拾好久。

老舍在書中說道,貓最愛吃的要屬老鼠了。如果主人家中有老鼠,貓就會想方設法把它們一隻一隻幹掉。別看貓白天喜歡撒嬌,還逗人愛。可到了晚上,貓就瞬間變成了暗影忍者。而且飛簷走壁,跑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令老鼠聞“貓”喪膽。

老舍在書中最後一篇文章中講到,貓毛絨絨的,遠看活像一個個白或黑的小毛線球。要知道,貓在白天最不老實,它們有時會在剛琴的琴鍵上跳來跳去,弄得屋裡異常熱鬧。

貓一書讓我體會到了貓的真實面目,而且再通過偉大作家老舍這麼一點化,把貓描寫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希望同學們也喜歡這本書。

《老舍》讀後感4

讀了《母雞》這篇課文,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母愛很偉大,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後迥然不同。這種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是我們彷彿在欣賞一個風趣的相聲或小品。

這篇文章寫出了母雞對雛雞的關心與照料;幹什麼事都處處想著雛雞,讓著雛雞;而且還教它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們擠在母雞的翅下、胸下……這都是雞母親愛他們,呵護它們的表現,這是母愛的自然流露,“當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讀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像文中的母雞一樣,一做我愛吃的飯菜時,媽媽就在一旁看著我狼吞虎嚥地吃著,並且還說:“慢點吃,別噎著。”我抬起頭,嚼著菜,問道:“媽媽,您怎麼不吃啊。”而媽媽卻笑著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這菜。”每當我這樣問她的時候,媽媽總是這樣回答。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謝老舍,感謝老舍先生帶給我們的文章——《母雞》,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

《老舍》讀後感5

讀了《母雞》這篇課文,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母愛很偉大,

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後迥然不同。這種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是我們彷彿在欣賞一個風趣的相聲或小品。

這篇文章寫出了母雞對雛雞的關心與照料;幹什麼事都處處想著雛雞,讓著雛雞;而且還教它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教它們擠在母雞的翅下、胸下……這都是雞母親愛他們,呵護它們的表現,這是母愛的自然流露,

“當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時,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讀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像文中的母雞一樣,一做我愛吃的飯菜時,媽媽就在一旁看著我狼吞虎嚥地吃著,並且還說:“慢點吃,別噎著。”我抬起頭,嚼著菜,問道:“媽媽,您怎麼不吃啊。”而媽媽卻笑著說:“你吃吧,我不愛吃這菜。”每當我這樣問她的時候,媽媽總是這樣回答。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原要。

感謝老舍,感謝老舍先生帶給我們的文章——《母雞》,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

《老舍》讀後感6

養花,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份悠閒自在的活計,只不過每天澆澆水罷了。但是養花對老舍來說,絕不是同吃飯喝水那樣簡單。

一篇文章,寫養花。重在養,而不在於花。對花開之後並沒有太多描寫,省去一些繁多的語言,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養花這篇文章,除了對養花過程的描寫,在段末還有幾句感悟。不說長篇大論,也不說深奧難懂。而是最樸實、最實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不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用最平常的事,悟出最平常的道理。避免讀者感到乏味,是一種獨特的吸引讀者的方法。

除了養的過程,還有養花的生活的影響,用寥寥幾筆,卻又為文章增加一處看頭,養花的又一處樂趣體現出來。

能在養花中發現門道,為自己增加一項知識說明老舍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細心觀察。只有在生活中多觀察,在寫作文的時候才能擁有更多的素材。

老舍在一件小事上就能做出一篇文章,除了細心觀察,還要有豐富的思想。描寫一個東西,無論多麼細緻,都只是龍的身體,只有加進去思想,才能點上睛,讓龍擁有靈魂,一飛沖天,句子才能變成文章。

每一篇文章,不但要有華麗的語言,精緻的描寫,還要有思想,文章有了神,讀起來才更有味。

《老舍》讀後感7

開卷有益。翻開書,你會找到一位良師;翻開書你也會有一位好友。是書伴隨了我們的成長,也是書開啟了我們知識的大門。看完《國小生老舍讀本》,讓我發現了一個幽默的老舍,也讓我發現原來好書就彷佛是一劑良藥。

這本書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叫舒慶春,一位北京爺們。他最出名的書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老舍的心裡裝著孩子,所以他喜歡寫孩子。他很多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孩子。比如,他的第一部作品《小鈴兒》,是他23歲時寫的,主人公就是個孩子。他的最後一步作品《正紅旗下》是他63歲時寫的,寫的是他自己,從他出生到一歲,核心依然是孩子。

同樣,讀了這本書,我看得出老舍先生特別愛護孩子和小動物。這讓我很感動。幽默作家的幽默感使他既不饒恕壞人壞事,也要褒揚好人好事。他心地是寬大爽朗、會體諒人的。假若他自己有短處,他也會幽默的說出來,絕不偏袒自己。這就是一位作家的人格和精神品質,也是我敬佩的地方。

讀老舍先生的書,啟迪了我,激勵了我。我要多讀書來充實自己。書,你溢滿了我的人生;書,你是我形影不離的好同學。

《老舍》讀後感8

在今天,我們學習了《落花生》一課,我從中深受啟發。

這個故事中,作者許地山的父親用落花生來教育子女:要做一個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做人不能只講體面,對整個社會卻沒有用,做人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一個人,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我們生活中就有許多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清潔工阿姨、交警叔叔、警察叔叔……

有一次,我就遇到了這樣有著落花生品質的一位清潔工叔叔。那天中午放學,天氣很熱,我手裡捏著冰棍往家走,邊走邊吃,汲取著那一點點的`涼意。突然,發現有個清潔工正在清理下水道。他面板黝黑,衣服可能是在工作中掛了,被扯爛了好幾處,衣領已被汗水溼透,他專心致志地清理髒物,對自己身上的這些渾然不知。過了好長時間,在他的努力下,下水道終於又恢復暢通了。我一路看完,他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

我想,我們身邊像他一樣的人很多,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令人羨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許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們切切實實地在為大家服務。他們就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我願向他們學習,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

《老舍》讀後感9

前不久讀了老舍的力作《我這一輩子》,讀後頗有感觸。

書中描寫了一箇舊時代的小人物,他平凡而普通,但他也要強,對生活他也是充滿信心,可是生活卻一次次的和他開著玩笑,心愛的妻子被朋友拐走,為了孩子,為了生活,他學習手藝,可是就這樣他的生活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代的變遷,他的手藝沒有用武之地,無奈之下,只能做起巡警,困苦的生活一直眷顧著他,就是這樣,他依然能笑對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

看後,我的心情很沉重,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為什麼始終不能擺脫自身的困境?生活為什麼總是開他們的玩笑?他們的每一次的努力與付出,為什麼最終終成泡影?總也走不出悲劇的命運啊?我想,老舍是通過小說中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帶著我們去審視這個社會,告訴我們舊社會的黑暗與腐敗。生活要想變得正義與光明,除非變了天。

憶入往夕,看今朝,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啊,人們豐衣足食,和這個舊巡警比起來,我們的日子簡直是飄在雲裡一樣,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呢?

《老舍》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著名作家老舍的《養花》,受益匪淺。我外婆家養了幾隻兔子,以前摸不著兔子的脾性,兔子也不理我,而讀了《養花》後,改善了我們之間這種關係。老舍爺爺在《養花》中說到:“摸著了花的脾氣,花就能活個三年五載。”我對這點有了深深的體會。有時候我到外婆家去,外婆不在家,養兔子的任務就落在我的肩上。為了讓它們吃好,我總是挑選精美飯菜給它們送去,不知道怎麼的,它們不吃也不喝,個個無精打采的,好像病了似的。後來在外婆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摸熟了兔子的生活習性。兔子喜歡在陽光下玩耍,我就把它們轉到有太陽的地方;兔子喜歡吃青菜,我就到外婆家的園子裡摘了一些青菜;兔子還喜歡吃蘿蔔,我就拿鏟子到園子裡去挖。兔子不愛衛生,每次我到外婆家去我都幫兔子們洗澡……漸漸的,我們的關係密切了,每當我給它們餵食時,它們總是來到我面前“嘰嘰”地叫,好像在說:“小主人,謝謝你照顧了我們!”我看到它們活潑的樣子,心裡格外的高興,因為我不僅享受了動物帶來的樂趣,還真正理解了老舍爺爺說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的真正含義了。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思了許久,也讓我懂得了很多,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定會懂得更多。

《老舍》讀後感11

前幾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文章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

說到這裡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詩詞:“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是呀!蒙漢兩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裡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篇課文還抒發了老舍先生對祖國河山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讀了這篇課文,我還學到了動靜結合法。老舍先生用靜態描寫展現了草原的 景美,用動態描寫突出了草原的人親,有靜有動,這就是動靜結合法。這讓我想到:平時我們所觀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如:山巒、田野 、建築物等,寫好景物的靜態要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有些景物處於變化狀態,如:鳥在飛,魚在遊,雲在變化。有時同一事物,既靜又動,如寫:湖水,又是水平如鏡,有時微波粼粼,有時波浪層層,一浪推一浪;寫樹木,有時高高挺立,不動也不搖,有時隨風搖曳,微微點頭。恰當地寫出景物的變化,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讀了這篇文章收穫還真不小啊!

《老舍》讀後感12

以前就有看過《茶館》的話劇演出,而且最近也有《茶館》的電視劇上映。總體上的感覺,經典,覺得再也不會有這麼一部意義深遠的話劇了。相比舞臺上的話劇表演,老舍先生的原版劇本,帶給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間。“茶館”,眾所周知,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喝茶的地方。《茶館》裡的“茶館”也不例外,王利發的茶館,吸引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到這裡,上演了一部部精彩的鬧劇。我只能說,老舍先生的大局觀非常好,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事,延續這麼長的時間,可是看下來一點也不覺得紊亂。在我看來,這是由於老舍先生始終堅持一點的原因,那就是不管怎麼樣,不脫離“茶館”。我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用一個“普通的、蒙特卡羅小小的茶館”,儘可能多的反映出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社會面貌和現實。老舍先生的《茶館》,語言詼諧幽默,妙語連珠,但是結構卻很嚴謹,主題也很嚴肅,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唱響了一部舊時代的輓歌。“茶館”裡的人物相當的豐富,基本上包含了一個時代社會上存在的所有人,而且刻畫的都十分的真實,很能引起我的想象和共鳴。《茶館》,不管是原著,還是話劇或電視劇,都是不朽之作。

《老舍》讀後感13

冰心曾這樣讚歎過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傳神生動的語言,充分地表現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風光;充分地傳達了北京勞動人民的悲憤和辛酸,嚮往與希望。”我想著這句話,看了《老舍》這本書。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區小楊家衚衕的一個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喪父,生活清苦,讓他從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對母親也是特別的孝順。讓我最佩服的,還是他的堅貞不屈,堅不可摧的頑強意志。當他面對著凶殘、毫無人性的敵人、黑暗的腐敗社會的時候,他從沒低頭,不被壓抑住,堅決與他們抗爭。他以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沉重的代價,為人民寫了一本本充滿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扛鼎之作。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七七事變”的時候,書上介紹說,那時,祖國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難。老舍一個文弱的書生,但他用筆做武器,著寫了《劍北篇》,裡面熱情地讚頌了邊疆軍人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抗戰到底的決心。在這場戰爭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

老舍是個廣交益友的人,雖然他自己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大作家,但他不妄自尊大,和許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茅盾、張恨水、豐子愷等。他們在一起,不恥下問,一起探討文學方面的瑣事,老舍幽默生動的語言,讓大家都理所當然地喜歡與他交談。

我真想像老舍那樣,語言雖然平凡,但卻用得很精闢,恰到好處,他的人敬尊之也很值得我學習。我現在一定要努力,我相信,我將來一定能和老舍一樣出色!

《老舍》讀後感14

今天我隨手翻開了老舍的作品集,讀完了《買彩票》這一則非常有趣的文章。這篇文章有很強的代入感,我們現代人買彩票的心情和老舍筆下幾十年前的人心情是一模一樣的,作者好像是描述我們的心情一樣,我們免不了對號入座。

藝術從來都是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儘管看上去《買彩票》略顯誇張,但是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諷刺那些不切實際,整天幻想的行為。在老舍筆下,買彩票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是一件天註定的事情。出門之前需卜卦,上吉,號召大家集資買彩票。上哪裡去買呢?得卜卦。排誰去買呢?得請屬雞的去,還得金命的人去保護。票買回來了,誰拿著呢?想來想去請了歲數大的三姥姥,理由讓人啼笑皆非——三姥姥手腳不利落,不至私自逃跑。作者描寫的開獎前一夜人的心裡活動是非常真實有趣。中了大獎改怎麼處理呢?買房?買鋪子?怎麼賺錢?完全是掉到了錢眼裡去了,“天上的星星,河邊的水泡,都看著象洋錢。清晨的鳥啼,夜半的蟲聲,都說著’五十萬’。”連做夢都夢到錢壓在身上。可是到最後,一分錢都沒有中獎,集資買彩票的錢又都還給了大家,空歡喜一場。非常具有諷刺意味。

《買彩票》描述的不正是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切實際空想家嗎?生活本該踏踏實實,做一夜暴富的夢是不切實際的,輕者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重者影響社會和諧。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生活。

《老舍》讀後感15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