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觀後感(精選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01K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孔子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孔子觀後感(精選8篇)

  電影孔子觀後感1

昨天,我聽媽媽說銀谷影城正在熱播電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媽媽見我這麼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電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電影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衛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裡,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電影孔子觀後感2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裡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裡,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裡可能還不服捏。

  電影孔子觀後感3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先生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湧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先生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先生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先生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先生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先生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先生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先生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先生。

  電影孔子觀後感4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於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說這些有關於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裡我看見了這一點。

後人追尋著孔子閃閃發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鬱鬱寡歡。那麼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能寄託給能夠採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說是其命運的悲哀。因此當我們看見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聖人的思想時,看見子路急於實現孔子的理想而戰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

電影的結尾我們看見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著,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髮的孔聖人就那樣安詳的坐化期間,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因此正如最瞭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瞭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聖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都或多或少地保有著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後的鳳凰涅??,讓它擁有了能夠撼動世界的力量。因此,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聖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裡?”

  電影孔子觀後感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電影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見孔子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但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孔子觀後感6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因此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隻要有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著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因此,得到魯國王的稱讚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還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還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電影孔子觀後感7

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電影《孔子》。給我留下的感覺是:不華麗,卻很真摯。於是,就在剛才,我又重新細細觀賞了一遍,而這一次,真正讓我重新正視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對我國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滅與取代的貢獻。

電影開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畢生所追求的儒家經典思想:禮樂仁和。孔子生於公園前551年,故事開始的時代背景是公園前501年孔子約五十歲之時,孔子時任魯國中都宰。在當時的魯國,魯定公執政,但是,政權卻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貴族的手中。

當時,大司徒季平子剛死去,用活人陪葬。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面對魯國的法理制度,面對季氏家臣輕蔑挑釁面對“三桓”的壓力,用智慧舌戰群臣,用“仁者愛人,以禮殺人則非禮也”及“天地間人為貴”的思想,表達了對殘忍陋俗的反對,同時也建議魯定公變古改制,推陳出新。最終在孔子的努力下,國相大司徒放棄了讓漆思弓陪葬。

其實,在電影《孔子》中,蘊含了太多知識,看電影的時候,不停的問自己“三桓”是什麼,大司徒是什麼,大司寇又是什麼,當時的時代背景又是一個什麼狀況。也因為能夠寫這篇觀後感,查閱了大量有關孔子的知識,比如,在電影中孔子說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他對魯定公所說的“講禮儀,知廉恥,有品格”和“選賢能,修信用,賊不作,謀不用”等等表達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歡孔子說給群臣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也很自豪,我把這句話作為我待人處事的信條。孔子告訴子路“見義不為不勇也”充分的體現了他的仁愛。在之後孔子收漆思弓為弟子,別有深意的讓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壺代杯飲酒時,說了句“貪杯”,後來在翻閱資料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這也體現了他高尚的品性和為人師表。

接下來的故事是孔子輔佐魯公治國有方,他的執政能力使的齊國感到威脅,並用計使齊魯兩國國君在交界處會盟,實則想借此操縱魯國。孔子在向大司徒借兵不成的情況下,運用卓越的政治手段,致使齊國退兵並且歸還曾經侵佔魯國的失地汶上。

從這段故事中,我深深的記住了孔子說的一句話,“凡文事者,必以武事備之”,我也深深的記住了他的弟子在魯國會盟勝利後,說的一句話,“兵以正合以奇勝”,終於明白,為什麼後人會稱孔子為政治家,也讓我更加欽佩這位聖人的博學多才與儒學的博大精深。

以前總聽人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時候真的是辯無可辨,百口莫辯,因為這句話出自於孔子之口。很多人用“孔夫子都說”來堵眾女性悠悠之口。沒想到在電影《孔子》裡竟然能讓我感受到孔子對女性的認可與讚頌,也擊破了很多人這多年來對這句話的錯誤理解。電影中孔子的妻子在照顧孔子生活起居上的無微不至,讓我看到了五千年文化底蘊下中國女子賢良淑德的形象,在給孔子調配寫字用不怕水的黑漆時,也深深看出了女性聰慧過人的另一種智慧。

在之後孔子傳道到達衛國,與衛靈公的君夫人南子相見。在此,我不得不說下我很喜歡周迅,她詮釋的'君夫人雖然有藝術色彩,但是一樣從側面體現了孔子對女性的認同與尊重。君夫人的智慧,大氣,讓我映像深刻。在之後與孔子見面時兩人的對話中,孔子說,“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之人”,南子說“世人也許很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父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這其中的真諦,也許你也會像他們一樣淚眼朦朧。

《孔子》讓我從某一角度瞭解到了,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們不但能夠面對疾苦的環境,而且能在這種疾苦的環境裡,依舊堅持信仰,終年如一日。在孔子受到多方的不解與壓制的情況下,最終決定離開故國,周遊列國,傳授儒學,在世人的不解下,依舊克己律己,傳授知識,讓人為之嘆服。同樣的,《孔子》也讓我瞭解到當成為聖人的時候,也許已經是最孤獨的人,在遇到南子,面對壓力不得輔佐,然視為知己,惺惺相惜的情懷,都是我為之感動。

《孔子》讓我看一個鮮活的孔子的形象。他有遠大的抱負,面對“三桓”,他決議除之,為國為民;面對齊國給予魯國的壓力,他告訴魯公,“志士仁人寧殺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面對弟子的背叛,他痛心疾首;面對弟子的追隨,他衷心相告,“前面沒有平坦的道路,沒有富貴的人生,只有大野茫茫”;面對宋國大司馬桓魁的不禮遇,他依舊氣定神閒,講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以忠孝為本,可以使人道和諧”;面對故國的危難,它摒棄前嫌,讓弟子幫助魯國解救危難;面對前嫌的道歉,他毅然接受。

《孔子》讓我真正走近了孔子,也讓我認識了他無數的弟子,並敬佩有加。子路,路見不平,救下漆思弓,在幫助衛國抗戰時,謹記孔子教誨,直至身亡,都是冠正身直;顏回,面對困苦,告訴師兄弟孔子的教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孔子畢生心血將赴於冰寒之時,依然在冰冷的海水裡搶救著老師的心血之作,直至身死;冉求,在孔子的許可下,回到故國,解決戰事困難,勝利後不忘懇請恩准老師回國。還有子貢,漆思弓,子羔……

也許,對於這部《孔子》,我並不是在談感想,而是在陳述它的故事,因為,孔子的修為,不是我能夠評論與評價的,入學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我的三言兩語能夠概括的,面對孔子這位聖人,我從新認識,拿出了十二萬分的敬仰與敬佩。也將用孔子的精神激勵著自己,面對生活的疾苦與挑戰,迎難而上,面對知識的殿堂,不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不驕不躁,不急不殆,在為人處事上時刻都用入學的思想多方位的瞭解與總結,取長補短。

也許這份觀後感不是那麼深刻,但是卻是我將自己對五千年文化積澱所述出的最大感慨與敬仰,同時在博大精深的入學裡,更學會了謙虛謹慎,踏實做人。

  電影孔子觀後感8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開創儒家思想,為世界舉世矚目。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電影,講述的即是孔子圍著自己的思想周遊列國的艱辛故事。

在春秋戰亂的年代,各國群雄爭立,唯有領土利益最強,雖口稱為周天子打贏天下,卻已經開始了紛紛揚揚的戰爭。魯國——孔子的母國,孔子在這兒開始了他的儒家宣傳。孔子崇尚周朝禮樂,一心想借著道德禮儀來影響魯國的子民,重振魯國雄風。但仔細想想,便知道,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君主為爭地盤而謀生,絲毫不顧及國內的民生和道德。因此憑藉這點,是絕對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絕對禮儀制度。

然而孔子說服了魯王,從而得以繼續推行自己的仁禮政策與平民政策。我在電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時孔子絲毫未察覺出魯王和群臣的眼光異樣,和他們不堅信的心情。然而,孔子還未站好腳步,便又將魯國內三桓的勢力削減,大幅度削減三桓城牆高度。如此一來,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貴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似聽從孔子的佈置,實則容忍或者說是臥薪嚐膽。從這點看出,孔子並不能學會貫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視了與周邊三桓的人際關係友好,進一步的導致和加深了三桓與王君和孔子的決裂。

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亂後,立馬開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牆活動,在電影中,季氏看見自己的城牆被削後,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動和惱火,然而他卻抓起一撮沙,接著閉上眼,鬆開手,讓土隨風飄揚。從這裡我看出季孫斯的容忍已經無法承受,卻將仇恨化為沙子一般,隨風飄揚,這跟其仇視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聯絡。電影中又給了一個小插曲,季孫斯走進拆城牆軍營,卻聽到的到處是儘早拆完城牆的願望,我看見季孫斯的臉色有些蒼白。

電影中的片段拍攝十分精巧:季孫斯臉色一使,託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計,以魯王的名義託人給了孔子一塊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見了此物,便知道該怎麼做。”正是電影的細節拍攝,影響了我對季孫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從中我能夠看出季孫斯的意思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如此殘忍的手段,逼迫著孔子離開了魯國。我覺得孔子之因此落的如此下場,正是因為將畢生重振魯國仁德、禮樂的希望置於魯王身上。卻換來的是王室貴族的排斥和打擊。從這裡我覺得,孔子正是因為過於強烈的、急功近利的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魯國,從而讓自己踏上舟車勞頓、奔走列國的旅途。

孔子來到了衛國,然後先後拜訪了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欲將自己的仁德理想託付於一國一君,以達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實並不盡如人意,發揮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後魯國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過問政事,只是專心講學。

這部電影讓我看見了一位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奮鬥的孔子,也看見了暗施毒計、心狠手辣的季孫斯、也領略了春秋的戰亂紛飛。加上電影的特效剪輯,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將孔子刻畫的淋漓盡致,扮演孔子的演員其心情和人物神態,十分符合。雖然孔子並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為思想家影響中國兩千年,作出了對中華文明的巨大貢獻,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思想家,這部電影將劇情和拍攝手段融為一體,比較精彩。我很喜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