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元宵節日記大全

來源:果殼範文吧 7.63K

導語: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1

有一次,晚上,我爸爸對我說:“明天我們一塊去奶奶家吧。”我說:“當然可以了。”第二天一早,我爸爸把我叫起來,對我說:“你先去寫一會作業吧,一會兒我處理完一件事再去奶奶家。”我想看看我爸爸處理的是什麼事,我就等我爸爸出去的時候進來,一看原來他在那裡買股票呢!到了十一點鐘,他終於處理完了。

我們特別的幸運,一出門就打上了一個車,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奶奶家,我奶奶讓我吃完了中午飯,說:“晚上帶我去看燈。”他給我講了講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我們今天過得真快活!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2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為元宵。在元宵佳節來臨之時,所有的人們都像樂開了鍋似的都欣欣歡笑著。在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當數放“煙花”,因為煙花不僅好看,而且它的五顏六色會讓人們看了感到心情愉快,使心情煩悶的人也樂開了懷。

今天我們吃飯很早,全是因為要看煙花,晚上我一吃過飯,就立刻衝下了樓,找齊了了朋友一起看眼花。

終於,夜晚降臨了。我和朋友們一起來到體育場看煙花,那裡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擁擠,於是我們就在遠處看。我們站在那兒,十分焦急地等待著。“砰砰”幾聲,煙花炸開了。哇!各種顏色的煙花“飛”到了天空,顏色不時地變化,我覺得紫色的最美麗。有的升到到月亮那邊炸開了,真讓人擔心會把月亮炸飛了。其實,月亮離我們遠著呢。有的煙花像一朵剛剛開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開來全是綠色的“小星星”,像降落傘一樣,慢慢地落下來有的在水面上噴出煙花,讓我們十分驚訝有的炸開來的形狀像一個個地球儀……每次煙花炸開,我除了鼓掌,就是大聲叫好。

接近尾聲的時候,煙花是一個一個放的,不過,這些煙花比我剛才看到的煙花開的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煙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來就是金光閃閃的煙花,它們把四周照得比白天還要亮。突然,又一串煙花在金色的“圍巾”下開放。接著,煙花就沒了。

雖然煙花表演在我們的歡呼聲中悄悄地結束了,但是剛剛那一幕幕精彩煙花,將回永遠停留在我那一頁一頁美好的記憶中。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晚上,表舅請我們全家去信都賓館共進晚餐。席間,大家相互舉杯,共祝羊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人們的臉都喝得紅紅的,孩子們則聚在一起,追追鬧鬧,一片歡聲笑語。

當我們吃完飯,離開飯店的時候,天氣還是那樣寒冷,細雨濛濛,往日接頭拉兔子燈的孩子一個都找不到了。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和媽媽一起欣賞元宵夜景。解放路上一路彩燈,鮮豔奪目;濱河廣場“椰子樹”燈光閃爍;文峰大世界內,人聲鼎沸,大樓底層聚滿了猜燈謎的人們……

爸爸的車開過三條橋後,我們就到了奶奶家,正巧,左鄰右舍正放起了禮花。頃刻間,夜空中灑下滴滴金雨,地面上開出朵朵銀花,到處五彩繽紛,到處歡聲笑語。

我興奮地向家走去的時候,心中也都開滿了花!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4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它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美好。可還有一些人卻遠離自己的家鄉、親人,如武警戰士,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寧,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為了給遠離家鄉的武警叔叔們送去歡樂與祝福,元宵節這天,我校“童鷹”小交警社團組織我們與武警叔叔們一起歡度節日。我們先在社群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活動現場。一到製作臺前,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洗乾淨手一邊學阿姨婆婆的樣子搓起了元宵,一邊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待著武警叔叔們的到來。“來了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只見武警叔叔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一進門,他們就把軍帽整齊地排在桌子上,然後和我們一起熱熱鬧鬧地搓起了元宵。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溜溜的元宵就搓成了。

“燒好咯,燒好咯!”隨著社群婆婆的叫聲,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趕忙把元宵端到了武警叔叔手上,他們互相謙讓著……看著叔叔們開心的'笑臉,吃著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我們的心裡滿是自豪。

時間像飛箭過得真快。武警叔叔們要回xx了,我們趕緊站成一排,大聲地說:“武警叔叔再見,元宵節快樂,後會有期!”大家聽了全笑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元宵節啊!

  寫元宵節日記大全5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辛棄疾的詩,是描寫唐代正月十五晚上的熱鬧景象。

關於元宵燈節還有一個傳說。

在多很多年以前,有一個村莊,飛禽走獸常來到這個村吃人。人們不想讓這些飛禽走獸來吃他們,於是他們開始了打獵。一天,一隻神鳥飛迷了路,飛到了這個村莊,被一個人看到了,於是把用箭把鳥射死了。天帝知道了,大發雷霆,就說要把這個村子燒了。仙女聽到了,就給村子報信。凡人中的一個老者告訴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時候掛燈籠,放燈火。這招果然好使,村莊倖免於難。於是就有了燈節。

事實上燈節起源於漢朝。漢朝皇帝信仰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掛燈,看舍利子。漢朝皇帝也在正月十五在皇宮供奉舍利子,張燈結綵.一年年地形成習慣,流傳到民間就有了正月十五燈節。

拓展閱讀】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都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下面簡要說一下山西的掛花燈、放焰火、文藝踩街。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綵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的富麗輝煌,花燈樣式之多,數不勝數,有十二生肖的、有謎語猜謎的、有宮燈、有鼓燈、潤餅燈、魚蝦雞鴨鵝燈、柑桔香蕉菠蘿燈、如意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煙火越變越美,越來越大,越來越豔麗。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xx。“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有民間藝術、有現代藝術展示、有傳統文藝、有古老樂曲、有八音會、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不勝數。聲、光、色俱全的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傳說的,真是美不勝收,目不?接。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友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在此佳節之際,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