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清明節習俗作文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習俗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清明節習俗作文9篇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1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也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古時就有“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的景象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一,在古往今來的農村,這個節日的重要性體現得尤為明顯,

清明節,人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大江南北花語鳥香,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 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注意防治病蟲。

千百年在坊間流傳著“小孩盼過年,大人盼種田”這句俗語 。小孩不光盼過年,還會盼著“清明節”呢!作為兒時的我們,過了年後,就會掐著手指頭一個一個地數日子,很是盼望這個節日快快到來。之所以特別盼望“清明節” 趕快到來,是因為在正月,有“春節”和“元宵節”兩個大節日 ,常言道:叫花子都有三天年呢,所以即使再貧窮的人家,在過年時,飲食上也總會比平日裡豐富一些,所以貪嘴的小孩都把嘴給吃順了。可在過了年之後,清明節到來之前的這一段時日裡,孩子們的肚子裡早已變得清湯寡水了。在我們這些少不更事的孩童眼裡,以其美其名曰把“清明節”說成是祭念離我們而去的親人,不如直接說是祭祀孩童們癟肚肚裡的腸胃呢。所以,兒時的玩伴們對“清明節”的那個盼啊,你便可想而知了!

“清明節”,像我這樣只知道吃的孩童到底盼望什麼來祭祀我們的小肚肚呢?有兩個“盼望”,“一盼望”是,清明粑——顧名思義,清明粑,就是在清明時節做的粑粑。其實,這樣的解釋也不太準確,只有加了清明菜做成的粑粑,才能名符其實。

那些年,在我們這窮鄉僻裡的人戶都窮得叮噹響,人們一年四季只要能吃上一頓乾白米飯就算了不起的享受了。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年的清明節便是大人們忙農活的時候了。頓頓喝那清得可見碗底的稀飯或包穀麵糊糊是難抵擋那繁重的體力活的。於是人們不知從何年開始,一到這時節,便紛紛發動自家孩子到野外掐摘清明菜。清明菜掐回去後,主婦們先將它除雜洗淨砌碎,然後燒上一小堆稻草灰,再將剛燒出灰裝入筲箕過上適當的清水,將過出的灰水和砌細的清明菜拌上適量的鹽巴煮上幾分鐘後,再將其和入預先準備好包穀面裡攪拌均勻:白裡泛綠,綠中見黃,看到眼裡都香。搓揉成粑粑,再沿著鍋邊貼上幾圈兒,粑粑搓完後再蓋上鍋蓋密封好蒸上一陣,這時便有一股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待蒸熟起鍋後咬上一口更是滿嘴的香,惹得旁人也饞得流口水。那時,只要奶奶將鍋蓋一揭,早就守在灶邊我就會伸手從鍋緣上抓起一個清明菜粑粑,顧不得熱氣燙手迅速地往嘴裡塞。總惹得奶奶好氣又好笑地罵。等到開吃的時候呢,孩子吃相簡直讓人忍俊不禁,只見他吃得舌頭直打轉圈,直到把他那小肚肚吃成圓球形才肯罷手,才肯罷嘴!我自己的吃相呢,只能由別人評判了,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二盼望”是,“掛清”——“清明節”,在我們這些對“生老病死”朦朧、不懂得“緬懷”已故先人的孩童的心中,根本不存在衷思啊祭祀啊什麼的,對於我們來說,吃清明粑是之一愛,之二愛呢,則是第二天,同姓族人全部都要到葬老祖先的墳山上去“掛清”(即通常說的祭祖 ,前些年的“掛清”顯得異常隆重,相比起城市裡的綠色環保的掃墓自覺幾分落後),“掛清”,就是全族人對祖墳祭祀完後,大家在家族中某一家聚餐!整個家族男女老幼到每一處,會給被牛踩馬踏的祖墳培培土,會把祖墳周圍及墳上的亂樹雜草砍掉,讓墳塋和墓碑現出來,這樣,路過的人才會知道這個姓氏的族人沒有忘記這個祖先。然後在祖墳前供果品,燒香點燭,再在墳塋附近就地取材或人為地找根木棍掛上白紙錢,又跪拜一番,之後放爆竹以示簡單的祭祀結束。所以,這一期間, “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樹青” 這一句話的上口率是最高的,尤其是有些老人,會不願其煩的在兒孫面前唸叨!

“掛清”結束後,大人們趕著回家準備豐盛午餐,我們這些孩童就漫山遍野地瘋:男孩子,鑽入荊棘林中去摘一種叫作“酸咪子”的野果子;女孩子天生喜歡花,就會到處去折映山紅;或挖些野蒜帶回家作菜。大家玩得正開心時,聽到大人的叫喊,大家就會往回跑。因為,在離開前,大人們有交待,聽到召喚,說明吃飯的時間到了!

大人們忙碌了一上午,村子裡嫋嫋娜娜升了半天的炊煙終於可以煙消雲散了,這也預示著聚餐終於可以開始了。當然,聚餐前族人會在最長輩的那個人的主持下,跪拜神宗。每一個人跪拜,這個長輩都會以這個人的實際情況許下很願望。比如,要老祖宗保佑學生入學中舉;或希望老祖宗保佑剛結婚的人來年生個胖娃娃;也或有家族中的老光棍來跪拜,希望來年能娶個好媳婦的等等!一番“折騰”之後聚餐終於開始了,家族中的婦女們端上頭碗、都粑塊炒回鍋肉、粉蒸扣肉……這樣一頓豐盛的家宴,實則是給全族人(尤其是相聚較遠的族人)提供一次大團聚的機會,年輕的相互認識交往,年老的大家在一起敘敘舊。同時也為我們這些孩童解解饞開開葷,滿足了我們又一盼望。

這些都是流年往事魂牽夢縈,揮之不去的記憶啊!

在老家,如果岳父岳母還健在的話,“清明節”這天,已出嫁的女兒女婿會被老人接回孃家過節!可老家的習俗:已出嫁的女子,一般情況下不方便也沒必要回孃家參加全族人的“掛清”,但是,如果要祭祀的對像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或父母,而自己的孃家人又會盛情邀請參加的話,也就不便也不必推辭了!

昨日清晨,忽然聽到“買清明菜粑粑——買清明菜粑粑”的吆喝聲。尋聲過去,才發現一個小商販提著竹籃,竹籃裡都碼滿了小籠包子大小的清明菜粑粑。一問,要一塊錢一個,比小籠包子貴一倍。管他的,還是買來嚐嚐吧。可一入口才知是用糯米粉揉成的,而且菜少粉多,又加了糖,甜得膩人,一點也沒有昔日的那種香味兒了。

也罷!我想用一篇小文的方式來祭奠一下那些與我相隔了一層泥土的親人們,也追憶一下我那些漸漸模糊的童年時光與青春歲月!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的習俗卻截然不同。

每到清明節,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麼“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他們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後又把它晒在太陽下面晒乾,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晒乾呢?媽媽笑了笑說:“不晒乾怎麼好燒呢。”

在晒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麼的都準備好後,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說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他們吃完“飯”後,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他們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晒乾了,是時候出發去給他們祭拜了。

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後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後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後,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

清明節,我家鄉的清明節,真是有趣。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3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就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就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就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就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就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就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就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習俗作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雲”。三年前的清明天氣如詩句一般,天空中瀰漫著絲絲的雨。即使天空下者小雨,但還是擋不住對祖先的拜 。

按照以前一樣,我一大清早就起床來到村子的中心,等待著村民們的集合。大家到齊之後,就一起從村裡向祖墳走去。

途中,有些人擔著燒豬,有些人就邊走邊說話,有些人就邊走邊笑。次時此境之下,我難免不覺的快樂,難免不說一各子“服”。

來到了祖墳,大夥子把一些東西放下。之後大家說出自己的願望。之後,有燒一串有一串鞭炮。然後就各自回家。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5

踏青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於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6

清明節是祭祀已故親朋好友的節日,你曾關注過這個節日嗎?讓我們一起來關注清明節的這些習俗吧!

聽老人們說我們的先人掃墓時將其與踏青結合,一家人通過踏青掃墓再次聚在一起,不辜負春天的大好時光。找一片平坦寬闊的草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盪鞦韆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我和小夥伴都喜歡玩。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人們也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時人們清明時節喜愛的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節是節氣和節日的結合,它把春天生機勃勃地表現出來。我們和家人一起去祭奠,一起去緬懷,可以種一棵樹,可以放一隻風箏、湯鞦韆、植樹、拔河、踢球。讓我們在大自然中運動起來。讓我們在春天裡歡快地度過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臨近清明,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下午,我們手拿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烈士陵園。

大約步行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園裡寬闊的道路上。來到一個巨大的碑下,我們停止了腳步,舉目望去,碑上寫著“永垂不朽”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下,一個潔白的花圈靜靜地“躺”在上面,那兩根漫天飛舞的布條像眼淚似的在為英雄們感到悲傷,旁邊鬱鬱蔥蔥的幾棵大樹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也在為烈士們哭泣。正當我們滿懷悲傷情緒為烈士們嘆息時,少先隊員代表朗讀了為烈士們精心準備的悼辭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耳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層悲痛。

“請全體同學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隨著大隊長的這句話,我們都低下了頭,一分鐘過後我們又抬起了頭。“請各班同學為革命烈士獻花!”一曲鏗鏘有力的《歌唱祖國》突然響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沒有烈士們,怎能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烈士們,五星紅旗怎能那麼鮮豔?我們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們!於是,我鄭重地將手中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此時此刻的小白花不僅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還表示出我們會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烈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

祭奠儀式結束了,我們又在公園裡玩了一會兒,我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想: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而且還時不時地惹長輩生氣,我們實在太不應該了。“排隊了!”一聲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爬起來,跟著隊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8

天灰了,人散了。街道上傳來一聲聲敲打的聲音,原來是人們在做好吃的清明果呀!雨下了起來,滴在做清明果的容器裡,滴在那綠綠的麵糰上,顯得更加誘人了。

雨細細的,就像千萬根尖針落下來,變成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土坑。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一位大爺手拿一個粗長的棍子用力地敲打著麵糰,一邊敲,一邊還念著一首詩還是一個童謠,節奏感很好,旋律也很美妙,只可惜我一個字也沒聽懂。大爺敲打,大娘揉麵,真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我在一旁呆呆的看著他們,自己也想“玩一玩”。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拿起那粗壯的棍子,拿棍子可真重呀,就算我使出全身的力氣,它還是得意洋洋,紋身不動地站在那裡,還時不時對著我壞笑。

我拿它沒辦法,只好去幫他們印清明果。這“印”可不是把什麼東西印在清明果上,而是把清明果麵糰放在一個容器裡,讓它成形。

看著自己製作的清明果心裡別提多高興,再咬一口更是美滋滋的。這個清明節過得真是滋味!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9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裡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