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內涵和傳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8W

端午節在中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作為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遺產,一定要世代傳承下去。端午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但是與春節、中秋比起來,不僅熱度所不及,而且節日內涵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很多人除了知道端午這天要吃粽子,知道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真正能對端午來龍去脈有所瞭解的人還真鳳毛麟角。

端午的內涵和傳承

端午節怎麼過,我們對端午的來龍去脈又能道出幾多,帶著這些疑問,用我們的反思和覺悟來重新體會端午,過一個更有意義的端午節。怎麼傳承端午文化,怎麼讓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給後人留下一個飽含著文化精髓的國粹遺產,讓端午節能過得和春節、中秋一樣豐富多彩而又滿懷情愫,端午還需要我們更多的精神投入,傾注更多文化精髓。

穿越歷史,讓我們在中華文化淵源中品讀端午,在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感觸端午,在歷朝歷代名人典故中體會端午,在歷史的足跡中尋找和發掘端午情懷,讓端午節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傳統佳節,飽滿而誘人。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有紀念屈原之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古越民族圖騰祭說、龍的節日說等不同版本來歷,這裡面的每一個故事和典故,都是我們傳統文化涓涓細流而誘人無限的泉眼。端午還有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多達二十多種稱謂,這每一個稱謂背後是中華文明在不同地域的區域化縮影。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這些傳統習俗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有的是為治病消災,有的祭祀祈福;有的是回家團圓滿懷親情,還有的是文體活動強身健體。

端午發源於先秦時期,歷朝歷代經歷不斷演變,這種演變中不斷有歷史名人、風俗習慣等歷史文化元素融匯其中,在社會發展和文化崛起之下,端午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被當時不同朝代的`人民給予了躲避災禍、祈福美好的願望。端午沒能向春節和中秋一樣,保持著一種始終讓人滿懷嚮往、激發情愫的魅力,反而越發淡薄和膚淺,究其根源則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遺失。只有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復甦和振興,端午節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才能再次飽滿和充實起來。在歷史文化璀璨的殿堂中,關於端午文化還有更多有待我們發掘的地方。

當然,時代的發展賦予著傳統節日嶄新的文化內涵。弘揚傳統文化同樣要做到與時俱進。如今,傳統文化也呼喚“與現代相遇”。不論是發掘端午“詩人節”傳統、給人們提供讀詩寫詩朗誦詩歌的平臺,還是在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讓端午節實現與“數字化”浪潮的完美結合,抑或讓一些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只有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端午文化的魅力,才能消除傳統節日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感,才能彌補文化內涵與人們心靈的隔閡。

端午節怎麼過?在吃粽子的同時,不妨給孩子們講講那些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故事,讓這種傳承一代一代接力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