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冬至的作文合集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冬至的作文合集10篇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我國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古人對這個節氣的重視程度。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我們家冬至吃補雞、赤豆飯和桂圓糖氽蛋。

一大早,爺爺起來殺雞,奶奶拿出赤豆來浸泡。到了晚上,廚房裡就忙的不可開交啦。砂鍋裡燉著雞湯,電飯鍋裡燒著赤豆飯。我很好奇的問爺爺:“爺爺,為什麼今天要燒這些菜呢?”爺爺說:“今天是冬至呀,我們這裡有一種說法‘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至於赤豆飯呢,是民間有個傳說,據說是防災祛病的哦。”“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今晚一定要多吃一些,把身體補得壯壯的。”晚飯時,我喝著雞湯,還背起了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惹得全家人都給我鼓掌。

到了睡覺時間,奶奶又端上來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糖氽蛋。奶奶笑呵呵的說:“今晚是最長的一夜,所以吃了糖氽蛋,溫暖一晚上,半夜還不會餓醒。”我似懂非懂的聽著奶奶的話,沒一會兒就把蛋給吃掉了。

我覺得冬至好幸福呀,有我喜歡喝的雞湯,還可以有一個甜甜的好覺。霎時,我靈機一動難道這是我們人的“冬眠”?

冬至的作文 篇2

“小小,過來吃餃子了。“外婆一邊說著,一邊從廚房端出一盤香噴噴的餃子。我的思緒一下被拉到,那個寒冷的冬日。

中午放學後,我像往常一樣回家吃媽媽留在保溫桶裡的午飯。因為媽媽上白班,所以中午就不在家吃飯。開啟保溫桶,今天媽媽做的是土豆絲和排骨湯。我一隻手端著保溫桶,一隻手拿著遙控器,挑選動畫片。

“叮,叮,叮”電話響起,正吃的津津有味的我,絲毫不願意起身去接電話。電話聲斷,我心想:“沒準是打錯電話了,不,一定是打錯了,那就繼續看電視吧。”幾分鐘後,“叮,叮,叮”電話聲再次傳來,“一直打真煩人”我極其不耐煩的說道,然後走過去接起電話。“喂,小小,你在幹嘛,剛剛怎麼不接電話“電話那頭熟悉的聲音傳來。”媽媽,剛剛在廁所,沒聽到呢“所有的不耐煩一瞬間變成緊張,我生怕我媽聽出來我剛剛在騙她。”下午你去學校的時候把雨傘帶著,我看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我晚上要加班,下午放學你自己把作業做了再出去玩,記得把鑰匙帶著……“電話那頭的媽媽一直絮叨著叮囑我,然後我應付著回答她:”嗯,我知道了,好了,不說了哈。”然後迅速掛掉電話,坐在電視前。吃過飯,不緊不慢的往學校走去,沒有帶傘。

放學後,因為媽媽要加班,所以我沒有直接回家,跑到了同學家裡玩。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啊,六點五十了,我走啦,明天見。“和朋友道別後,匆忙拿著書包離開。一路小跑回家。”終於到了,哎,我鑰匙呢“準備開門,卻發現沒有帶鑰匙的我急了,反覆翻口袋尋找。確定鑰匙沒有帶的我,愁眉苦臉的坐在樓梯間,等待媽媽回來。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大雨,昏暗的樓梯間,微弱的燈一閃一閃的,顯得我格外淒冷。沒多久,一個腳步聲漸漸靠近我。“啊!”我驚嚇的大叫,原來是楊奶奶。楊奶奶回家見我一個人蹲在樓道里,把我帶到他們家去了。剛走進去,香噴噴的餃子味撲面而來。熱情的楊奶奶和王爺爺怕我餓著,讓我趕緊吃點東西。“嗚嗚嗚。“我的眼淚一下出來了,我很慚愧。楊奶奶他們被我嚇到連忙安慰我,說給我媽媽打了電話,讓我別哭……

那天晚上,吃的餃子特別暖心,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個味道,那天正好是冬至節,可冬日一點都不冷。那天晚上,加班回來的媽媽跟楊奶奶他們道了謝,責備了我幾句,我很愧疚,讓她擔心了。後來,我們搬了家,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楊奶奶他們了。現在的我常常會想,那晚,不是楊奶奶我會怎麼辦?我不敢想。

“小小,快點過來了,餃子要冷了。”外婆催促著我,我的思緒一下回到現實,向飯桌旁走去“來啦,外婆……”

冬至的作文 篇3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裡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xx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聽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著,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說,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裡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裡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的作文 篇4

你們知道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節,大部分地方習慣吃餃子,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還有,你們知道“冬至”這天為什麼要吃餃子嗎?為什麼不吃餃子會凍耳朵嗎?不知道吧。嘿,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裡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吃“捏凍耳朵”。“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寒風刺骨。他看見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他的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煮,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樣子,再放進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呀,每逢冬至人們邊模仿做著吃,這便是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的原因了。

冬至這一天吃餃子,還是為了不忘“醫聖”張仲景的“祛寒矯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在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歷了吧!

冬至的作文 篇5

在我的家鄉閩南,每年的冬至每家每戶都會自己搓湯圓,我們加也不列外。

明天就是冬至了,媽媽說今天讓我過把搓湯圓的癮,我喜出望外地說:“好呀!好呀!”媽媽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被媽媽這麼一搓一揉變成粘粘溼溼的一團。我好奇極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塊,捏了捏,咦!米粉團怎麼像橡皮泥呀?

開始搓啦,媽媽掰了一小塊放在手掌上輕柔地搓起來,我也學著她的樣掰了一點放在手掌上,雙掌合上使勁地搓呀搓。唉呀!怎麼軟軟地米粉團會碎成一塊一塊地呢?你瞧,媽媽搓的小湯圓又圓又光滑,別提有多可愛了,看得我直著急。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用力要均勻,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學著媽媽輕柔地搓起來,嘿!這下成功啦!看來搓湯圓還有訣竅呢!我們一鼓作氣,繼續搓著。不一會兒就搓了兩盤。我看著那珍珠似的湯圓,饞得垂涎三尺。問媽媽能不能煮一盤給我吃,媽媽說:“好啊!”媽媽把水燒開,再把湯圓放進鍋裡,一個個小湯圓一齊貼在鍋低,不知它們為什麼和鍋底這麼親熱。媽媽把鍋蓋蓋上,一會兒直冒熱氣,媽媽忙掀開鍋蓋,呀!一顆顆小湯圓像一粒粒潔白晶瑩的珍珠在水裡上下翻滾追逐嬉戲。媽媽把湯圓裝進碗裡,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軟滑細膩,可好吃啦。幾分鐘我們就把一盤湯圓給吃完了,就像秋風掃落葉。

湯圓裡面有各種餡,這是每個閩南人的最愛。

冬至的作文 篇6

雪花蟄伏了三季,在屬於它的冬季用盡全力紛紛揚揚、洋洋灑灑的飄落下來。它們叫著、跳著、奔著、跑著,爭先恐後的落在人間的大地上。

它們落在田間,就是給田地鋪上了厚厚的棉被。田地微笑著看著它們,享受母親見到了久久沒有迴歸的孩子。它們落在小溪的冰面上,就像給一把白色的洋傘上又繡上了密密的蕾絲。小魚兒吐著泡泡望著溪面著把美麗的洋傘,歡快的搖頭擺尾。

雪花把天上的美麗,毫無保留的帶到人間來了。霎時間,人間一片純淨的潔白與美好。唯有靜謐與高潔才能匹配此時此刻的人間。

菊花謝的時候,熄滅了清秋﹔梅花開的時候,妝點了深冬。梅花的花魂是高雅、純淨的。紅梅妖嬈﹔白梅素冷。一火一雪,一熱一冷,它們是不相容的,在雪地裡卻是開得那樣的融洽。

冰天雪地,卻象徵著萬物復生。是的,沒有瑞雪,哪來的豐收?不可否認,沒有瑞雪,哪來萬花齊放的.景緻?

雪,依舊不停的下著,閉上眼,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片雪花,潔白、透明。在人間留下了一筆色彩,一抹痕跡。

捧起一捧雪,有些雪花入掌即化,消融的雪水順著掌縫流進了土地裡,也流進了心田裡。相信不久,那裡就會長出美的花,青的草。蝴蝶在那裡嬉戲,蜜蜂在那裡辛勞……

冬至的作文 篇7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一般在公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認為陽盛則陰生,陰盛則陽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稱冬至為“一陽佳節”.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關於掃墓淵源,翻閱一些典籍,無論皇室還是民間,極少有關於冬至掃墓的記載.《紅樓夢》第十一回講到,冬至前後賈母特別關心秦氏病情,因為按中醫理論,逢節氣是疾病惡化或好轉的一個關口.另據清代《大興縣誌》和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關於冬至的記載,只有“百官進表朝賀、為國大典”的禮制,均無冬至掃墓的風俗.

記者從網上搜索,發現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為掃墓.

據說,按杭州當地風俗,如果是新墓穴,頭三年冬至當日,必須風雨無阻前往祭掃.其它地方的隨當地的風俗而異.

冬至的作文 篇8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一到,表示冬天的嚴寒要來臨了。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冬至的故事。東漢末年,有一名醫叫張仲景,他看到百姓因為飢餓和寒冷耳朵都凍爛了。他為了幫助他們治病驅寒,就搭建了醫棚,支起了幾口大鍋,把羊肉和驅寒治病的藥混合在一起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給百姓吃。那時,人們把這鍋湯叫做“嬌耳湯”。從此,百姓們為了感謝張仲景,每年一到冬至就會煮“嬌耳湯”吃。冬至吃嬌耳湯成為了一種習俗。

每個特殊的節日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文化。

冬至的作文 篇9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的作文 篇10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影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