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春節的作文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8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憶春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春節的作文四篇

記憶春節的作文 篇1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的時候,感覺一年的時間特別漫長,而現如今,已為人父,日子過得忙忙碌碌,不知不覺,一年的光景就從身邊悄悄溜過,中國傳統農曆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琳琅滿目的年貨已經堆滿各大商場、超市、集貿市場,大紅燙金的福字、春聯,大大小小的中國結,象徵紅紅火火的串串紅辣椒,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新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烈!

儘管如此,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對新年的期盼遠遠沒有兒時的那份熱乎勁呢!現在倒非常懷念兒時過年的情景,覺得小時候過年真有意思啊!進了臘月,我就開始天天扳著手指頭數天數。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祭灶”後,吵年鑼鼓就在村莊敲響了。接著,家家掃舍,殺年豬、蒸年饃、辦年貨。大年三十,貼對聯、掛紅燈、全家團聚、包餃子、抄盤子。大年七年級,穿新衣、放鞭炮、朝祖、給長輩拜年、討壓歲錢;八年級至初八走親戚;初十以後,村中“社火”就開始了。正月十五還有挑燈籠,放焰火,放天燈。總之,從臘八到新年的正月十六,是非常熱鬧的。 我就這樣在眼巴巴的盼望中,迎來大年。

三十多年前的臘月二十七我出生在陝西關中一個貧寒的.農家。我的降生,給父母親帶來新年的喜氣。打我記事起,母親就對我說,你真有福啊,過生日也趕上過新年,啥好吃的都有呢!其實母親所謂好吃的對今天而言再平常不過了,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年能吃一次瓜籽花生都是奢侈的事,更別提能吃一頓肉了!按照我們關中農村的習俗,過了臘八大人們就開始備辦年貨,花生瓜籽水果糖茶葉一應俱全,這些都是用來在正月裡招待親戚,但我這個饞嘴貓還沒等到過新年就開始偷吃,父親怕我偷吃光沒法招待親戚,就悄悄的藏了起來,讓我悻悻然。然後我就等著臘月二十八母親蒸包子,什麼糖包、菜包、肉包樣樣都有,母親蒸的包子讓我吃出了天下最美的味道!直到現在我每逢歲末,就期待著早日回家美美吃一頓母親親自包的香噴噴的包子!臘月二十九母親又忙著給我們做肉臊子,到現在想起來都讓我饞得流口水。而現在每逢過年母親又手把手地把她大半輩子的絕活傳授給妻子。她說做臊子必須用上好的豬肉,以五花肉為佳,必須帶皮的豬肉。然後將其切塊,然後用文火爛,不能炒,更不能煮。母親常說“緊鍋饃,慢鍋肉”,意思是蒸饃時要用緊火燒,爛肉卻是用溫火,還要慢慢翻攪,性急不得。這樣才能使肉“出油”,達到去腥生香吃起來不膩的效果。等肉爛到八九成時再下花椒、桂皮、生薑、八角等佐料並加陳醋,這樣一鍋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母親做肉臊子很拿手,臊子還沒做熟,就已經香味撲鼻,香飄四舍,記得那時母親每次都把骨頭肉給我吃!那個香啊,今天我想起來仍會直流口水。其實母親最拿手的還是陝西傳統特色麵食——臊子面(臊子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有其悠久的歷史,尤以岐山臊子面最為著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關中地區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宴、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母親做的臊子面味道正宗鮮美。吃起來親切,解饞!現在我在城市的大飯店裡根本吃不到地地道道的臊子面,大多都摻進了商業味!現在,不管我什麼時候回家,母親都會為我做一頓我最愛吃的臊子面。臊子面裡我吃出了母親對常年漂泊在外的兒子一份濃濃的疼愛!

其實小時候過年還有一件讓我期盼的事,那就是穿新衣。小孩子過年不穿新衣服就等於沒過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過年夜飯,父親給我一元錢的壓歲錢,母親就拿出她親手縫製的新衣裳,我會高興的一夜睡不著覺!為了省錢,一字不識的母親學會了裁縫,每年春節都為我縫製新衣服。但在平時,我只穿哥哥穿過的舊衣服。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是那個年代最真實的寫照。記得在我五六歲那年,我跟母親去縣城趕年集,在一家童裝店裡,我鬼使神差的看上了一件皮夾克,死纏硬磨著讓母親非買不可,那件皮夾克要20元(相當於今天的200元左右),不懂事的我不知道那可要母親在生產隊好幾月的工分才能掙回來的啊!母親見我抱著她的腿不回家,只好硬著頭皮向同去的嬸嬸、大媽湊了20元給我買了下來,那個新年我在小朋友當中可神氣的炫耀了一回。這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每每想起來就很自責!也許是我那時已經有了虛榮心,開始嫌棄母親手工縫製的衣服土氣!才做出了一件讓我現在內疚的事 。

現如今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安居樂業奔小康,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正因此使現在的新年越來越沒有了年味,過年和平時的生活飲食、文化娛樂沒有了區別!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那麼盼過年了,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好像已經沒有什麼讓我們興奮的事值得去期待,隨著社會的快速、多元化發展,年夜飯不只是大年三十才能吃得到,新衣裳不只是在新年才能穿一回,晚會也不只是除夕夜才能欣賞得到!一切都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真不知現在的小孩是否能和我小時候盼過年的心境一樣!

過一年就長一歲。歲月催人老,現在多麼希望自己永遠年輕,多麼希望歲月的年輪刻劃得慢一些。因此,也越來越不期盼過年,也就稀裡糊塗地過了一年又一年。

現在的過年對我來說,不再是兒時對穿新衣吃年夜飯的企盼,而是更多賦予了生命的意義。過年,意味著過去歲月的平安走過,意味著生命腳步的穩健前行,意味著上天對一個人的莫大眷顧。

願意就這樣在一個又一個的大年之中慢慢變老,直到老得白髮蒼蒼哪兒也去不了......

記憶春節的作文 篇2

爆竹聲聲賀舊歲,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

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裡忙活了起來。叮叮噹噹的忙碌聲如同一曲交響樂把我的心情也隨之帶動了起來。不一會兒香味便慢慢飄了出來,一點一點誘惑著我的小肚子,將我的“饞蟲”都勾了出來。我急忙對媽媽說:“媽媽!你快點!我快餓的不行啦!”終於團圓飯做好了,餐桌上滿滿全是可口的飯菜,香氣撲鼻,有代表年年有餘的`魚、象徵吉利的雞等等。全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著團圓飯,到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氛,我好開心!

吃過飯,爸爸說:“發紅包啦!把紅包壓在枕頭底下好運就會來到我們身邊!”我連忙接過紅包立刻把紅包壓入枕頭底下,因為我想好運快點來到我的身邊。

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被幽默風趣的主持人們逗得笑聲不斷。彼此吃著瓜子,喝著可樂。不知不覺,新年的鐘聲伴隨著鞭炮聲響起來,每個人都收到了許多表示祝福的簡訊。彼此祝福新的一年美好的願望實現……春節真熱鬧呀!我愛春節!

記憶春節的作文 篇3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一春節,包餃子是春節必需做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準備包餃子。我急忙跑過去,準備和媽媽,奶奶一起包餃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媽媽的任務是剁餃子餡兒,我的任務是趕餃子皮,奶奶的任務是包餃子。任務都分配好了,媽媽拿起白菜和大肉,把它們洗乾淨,然後放在一起,開始剁,剁餃子餡兒很費力氣,不一會兒媽媽就出汗了。我拿了毛巾遞給媽媽,媽媽擦了汗。就又開始剁起餃子餡兒。過了好一會兒,媽媽才把餃子餡兒剁好。剁完餃子餡兒,我開始擀餃子皮。媽媽把麵糰揉成長條形,切成一個個小麵糰。我再把小麵糰壓扁,接著拿起擀麵杖,把那小麵糰擀平,我總是擀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還有的是長方形的。我感覺擀皮兒太難了。於是非要和奶奶交換任務。奶奶答應了,我就擀起餃子皮,我看見奶奶擀那又大又圓的'餃子皮,真佩服奶奶。我和奶奶交換過任務後,我就去包餃子。我怎麼包都不漂亮,而且餃子總是開著口,在我又準備放棄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你一定要堅持練習,才能有進步。我一聽,立馬鼓起了精神,開始認認真真地包起餃子。因為有了這次的鼓勵,所以我包的餃子越來越好。

這次過春節,我不但學會了包餃子,還學會了擀餃子皮,真令我高興啊。

記憶春節的作文 篇4

年三十和母親通話,電話裡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孩子的歡聲,母親的笑語,年味瞬間穿越而來。母親說:"皓皓(我侄子,7歲。)在院裡放炮,去集市上買年貨,他只選炮,其他啥也不要。於是買了一大堆,就讓他放個夠吧,要不長大了想讓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麼年齡玩什麼,過去了就沒那勁頭了。不過我們小時候可沒這待遇,那時候物質緊缺,放炮也要節約。

記憶最深的是在10歲以前,住大院子、土窯洞時,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牆、土地、木格窗裡傳遞的溫度一直儲存到現在。

那些年,一過臘八,就開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掃,裡裡外外,角角落落,細掃一遍。然後裱糊,整個窯洞的土牆上裱一層嶄新的報紙,再貼上年畫。最後糊窗,()一般用麻紙。後來就用父親從太原帶回來的工程繪圖紙,白且細膩韌性好,不易被風吹破。糊完窗後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年就來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遊戲。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量生產。每人拿一個不同式樣,在油燈上薰出來的模子,墊上幾層五顏六色的紙,線縫固定,照著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幾張。

最複雜的款式自然要讓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務通常最簡單,好在沒人嫌棄。剪完之後,自己先挑一個喜歡的顏色留下,其他的分給小夥伴,關係好的,會單獨多送幾張。歡蹦亂跳回家時,手裡攥著的是喜悅,更是溫情。那個曾經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記得她的模樣,但名字已然忘記。

關於年畫,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兩名女拖拉機手,背景是黃澄澄的麥田,滿面春風,神氣無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灑灑。三是百鳥朝鳳。我盯著這副畫,可以看好久,我數過畫上的鳥,也記得它們每一隻的不同,甚至會在親鄰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細微之別,但卻不會講出來,算是我在那個年代裡隱祕的娛樂方式。

過年時,家裡偶爾也會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親花了38元"鉅款"買了一隻條几,顏色花樣都別緻得很,可惜後來搬家時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會添,往往是騎著綠色自行車的.郵差送來,父親遠在太原工作,過年常常回不來,但總會寄來東西。開啟層層包裹,看著一件件嶄新的衣服,有時還有動物餅乾和飛機餅乾。想象父親買布料時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無奈,心中便五味雜陳。父親後來退休,便回村裡居住,無事是不去城裡的,這是後話。

臘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殺雞祭灶。灶臺上設起香爐,用黃紙寫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字樣,祭拜時嘴裡要說"灶神爺上天,只說好,不說歹,金銀財寶多帶來。"這麼隆重的事當然由哥哥來做,我在一旁看著,敬畏又好奇。

備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臘月十六七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兒、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樣。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鍋炸;油托兒和小的油餅相似;油糕是用軟小米混合大棗做成的,不包餡,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後是蒸饅頭及蒸玉米麵的豆包。這些都需要邀請關係好的村鄰來一起做,算是一種儀式,是年終人際關係大總結。被邀者欣然前往,沒被邀者則心生疑慮。

村裡有一戶人家,從來不邀請別人,也沒人邀請他們,但書法極好,每逢過年,會給全村人寫對聯,他的後人仍與村鄰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幾,前些天,母親來電話說,他們正在一起打牌,我大為詫異,問原因。母親說,他大病了一場,外出看病回來後,和以前很不相同,話也多了,也願意跟人來往了,大家也樂見其變,一點兒也不生疏,就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們都會以今年割了幾斤肉來衡量年食的品質。買來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極香,但也只能有節制地吃幾口。有一年,大舅除了豬肉竟然還買了一隻豬頭,我勇敢地表達了對豬耳朵的饞涎,大舅家雖然人口眾多,但還是專程送了豬耳給我。

最愛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備菜——"小炒",用白菜葉子、裡脊肉混合炒成湯菜,清香不膩。母親出生在大戶人家,她小時候,她們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會炒一大盆"小炒",再擺上其餘各種吃食,邀請村裡的老人、當兵及外出歸來的人到家裡做客。

那時候沒有電視機,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紅果酒,邊吃邊展望美好的願望,直到拿上壓歲錢,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時,會被搖醒,心裡討厭嘴上肢體自然都會反抗。這個節點往往是12點快到了,哥哥不厭其煩,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準備好兩根木棍,讓我們各握一根,棍頭掛一串長鞭,跑過去點著又快速折回,說:"握緊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響了,聽著哦……"

作者介紹 張靜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團體帶領者,太原益爾心理研究所所長,公眾微信平臺《靜暉心理》創辦人,致力於探索心靈旅程,激發生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