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來源:果殼範文吧 3.65K

什麼是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方法/步驟

1

客觀性原則。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必須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採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會計核算的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資訊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客觀性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資訊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2

相關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資訊。如果提供的資訊對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沒有什麼作用,不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關性。

資訊的價值在於其與決策相關,有助於決策。相關的會計資訊能夠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評價過去的決策,證實或修正某些預測,從而具有反饋價值;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做出預測,做出決策,從而具有預測價值。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相關性原則,就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資訊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對於特定用途的會計資訊,不一定都能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如果會計資訊提供以後,沒有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對決策沒有什麼作用,就不具有相關性。

3

明晰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根據明晰性的要求,會計記錄應當清晰,賬戶對應關係應當明確,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準確,以便會計資訊使用者能準確完整地把握資訊的內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明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當準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必須做到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係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專案勾稽關係清楚、專案完整、數字準確。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不能做到清晰明瞭,不便於理解和使用,就不符合明晰性原則的要求,就不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4

可比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資訊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資訊相互可比的基礎。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資訊能夠滿足決策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5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經濟業務的實質與其法律形式可能脫節,為此,會計人員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來選擇會計政策,而不能拘泥於其法律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資訊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6

重要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併、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資訊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資訊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資訊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資訊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專案,如果也採用嚴格的會計程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資訊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專案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面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專案;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專案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

謹慎性原則。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淨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定各種祕密準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等,就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會計資訊的修正。

8

及時性原則。

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資訊的價值在於幫助企業或其他方面做出經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客觀、可比、相關的會計資訊,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於會計資訊使用者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及時性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資訊,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資訊,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編制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資訊,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制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資訊不能及時提供,就無助於經營決策,就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