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54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2篇)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篇1

一、調整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資訊時代的到來使電腦進入了千家萬戶,隨著寬頻的普及上網也不再是一件難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網路熟悉、著迷。吸引他們的究竟是什麼?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我瞭解到原來是那些絢麗多姿、精彩紛呈的網頁、精美新穎的圖片和惟妙惟肖的動畫。知道這些後,我嘗試性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將現教材中選修的Photoshop影象處理和安排在後面的網頁製作兩部分內容進行擴充、提前講解。我們還為學生開設了一個Flash動畫興趣製作小組,為學生講解動畫製作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巧。這樣同學們綜合運用課上課下所學知識,用Photoshop製作圖片、用Flash製作動畫,在將其用於自己的網頁中,做出的網頁作品十分精彩。學生在學習和製作的過程中興致濃厚都很積極認真。他們十分感慨沒想到做網頁也挺容易的。通過這次嘗試性的實踐,學生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現有教材中,程式設計內容被壓縮到了很小的一部分,這是因為許多人都認為現在讓學生學習程式設計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覺得這種觀點很片面,因為無論哪種計算機語言都以其極其豐富的內涵給學生提供了廣博的思維空間。有時一個看似簡單的程式,做起來卻要費不少周折,包括分析、構思、畫框圖、寫程式、除錯、修整、優化、成功多個步驟。在整個過程中常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會使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的創造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程式設計有的由個人獨立完成,有的則需幾人合作完成,不論哪種在完成的過程中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沉著、冷靜面對困難的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者還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團隊精神,這種能力與精神是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必須具備的素質。另外,程式設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往往會得到跳躍式的提高。思維是能力的核心,能力是思維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輔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們素質教育所期望的嗎?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創新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是教師的天職。在國中資訊科技課Word部分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了對藝術字、文字框和圖片的基本編輯方法後,要求能夠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制作出圖文並茂的文件。書中給出的例子是“笑話”這個文件,例項很簡單,也很呆板。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話,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更不用說創造性了。但如果教師將這個例子變一變,在綜合運用繪圖工具將其改變形狀、背景顏色,就會讓學生眼前一亮。他們會想老師用的菱形,我可不可以用三角形、圓形,換一種顏色一定比老師做得好。此時,教師只要適當的予以引導與鼓勵,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構思、創意表現出來。這樣完成的練習才真正達到了練習的目的,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綜合應用編輯方法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揮,看到自己作品後的成就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

四、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資訊科技課的課時畢竟有限,這些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一些應用軟體的介紹不能過於細化,不能將某些專業人員深入運用這些軟體時才能碰到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去挖掘探討。但是,任何一個應用軟體的功能都是強大的,也總會有學生對其產生特別的興趣,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進一步學習。此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問題切忌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應引導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軟體進行自學從而解決問題。正所謂“授人以魚,未若授之以漁”嗎?教師不必擔心學生會中途放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興趣,就一定會主動研究學習的,所以教師只要適時的加以指導就足夠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資訊科技課學習的真諦,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而且它又是一門快速發展的技術。這對於一名教苑新兵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將不斷探索、刻苦實踐,在資訊科技課的平臺上做出新的貢獻。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frontpage20xx軟體使用的一節典型的技能學習課。學習的主要技能目標是:掌握網頁製作的基本方法:文字、圖片、動畫及表格的相關操作。

以往的網頁製作課,在教學過程中過於注重技術的操作步驟和效果實現,而未將技術實現的應用價值附加其中,學生每節課按老師所講進行簡單模仿,造成遺忘率高並且在進行綜合應用時(建立個人網站)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內容遷移應用到自己的網站製作中。

本節課,教師從課例研究的視角出發,在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之理念,將操作技能的學習融合於網頁製作之中,讓學生在“做中學”,縮減了教師的講解,以便給予學生更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對本節課的課例研究,有下列收穫:

一、任務的設定要有針對性,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學生情況時,設定了以下兩個層次的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基礎任務,利用模板完成主頁面設計

第二個任務是創造性任務,至少做一個子頁面並要求利用表格佈局並保持主頁面的風格,且與主頁面建立超連結。

經過“大路論壇”中專家和同行的討論,認為考慮太全面,課時太緊,任務量大,且易加大兩極分化。

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不喜歡利用模板完成主頁面設計,認為缺乏個性,無法自由發揮。在此基礎上教師重新設定任務,改為利用表格佈局完成子頁面的設定。

為讓學生儘快地明確任務要求,在課前分發學生自評表。根據學生做的情況來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二、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喜歡直接問教師該怎麼作,而不願意通過教材、幫助檔案獲取解決辦法並進行嘗試。因此教師在學生提問時,如果是能夠通過查詢資料或運用遷移解決的問題教師不直接回答,提醒學生自己找答案。而對於一些拓寬的知識,如藝術字在網頁中如何使用,則給予解答。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觀察學生做的效果,及主動發現學生是否需要幫助,及時調整課堂進度,使操作熟練的學生有事可做,進度慢的學生能夠及時獲得幫助。

三、從整體把握教材,不為備一節課而備一節課

資訊科技課的每個模組從橫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從縱向看又是相互聯絡的。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整體把握,從全域性的角度考慮如何將每個模組聯絡在一起。

本節課所使用的文字和圖片素材,是資訊檢索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從網上下載,並根據教師的指導按資訊管理的方式分門別類的存放。多媒體資訊加工時,學生利用已有的相關素材設定了動畫,為本節課提供了動畫素材。文字資訊加工時,WORD中的小報製作為資訊的規劃設計提供了認知基礎。

一節精心設計的課,並不總能能保證學生長久的興趣,教師唯有從整體把握教材,注重前後知識聯絡,精心構思教學設計,逐漸讓學生體會技術的附加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