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

努力地去學習。例如在五年級資訊科技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幻燈片的操作,在第一節課時,我就讓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課件,從單純的文字、單純的圖片到複雜的圖片與文字混合,從靜態的單張到動態的多張幻燈片展示。學生剛開始看到時都很吃驚,一個個都發出“啊!哇!”的驚訝聲。“我們也能做出這麼漂亮的幻燈片來嗎?”這樣激起學生心動,然後老師再開始講授。隨著一課課的深入,學生髮現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讓學生的心動趨向於行動,而教師只要再把這些目標分成一個個具體的環節。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鼓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後再嘗試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急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湧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一、趣味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螢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是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我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電腦知識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資訊科技之門課程。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2

週二參加了巴南區的資訊科技賽課,課雖然完了,但我的學習還沒有完。我的教學生涯還在繼續。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有無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收穫,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這次進行賽課既有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結合這次賽課的全過程,以及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靜下心來,對整個賽課過程進行一次總結、反思、以促進自己成長。

這次賽課,雖然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已經成為過去。我沒有辦法去改變過去,但是我有能力去改變明天。通過這次賽課,我總是在不停的問我自己:“你進步了嗎?你成長了嗎?如果成長了,你又成長了多少?你反思了嗎?”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裡不停的浮現。當然,這次賽課,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並能逐一的克服、解決這是我想得比較多的。通過這次賽課,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自己。

我能做什麼,我做了什麼。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自以為什麼都懂了,因為自以為什麼都懂了,所以才不知道該怎麼去努力。這次賽課,恰恰給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重重的一擊。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說實話,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否定自己過去的很多,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點,一些方法,這也就意味著自己過去做的一些事情、做事的方法是不對的,至少是有問題的。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因此相信這是很多人教不願意去面對的。但是隻能敢於面對,一定是一個成長的新起點。

二、學會放低自己。

可常聽別人說,年輕人出來要多多請教,不要清高,自以為是。要學會放低自己。原來對這些話,有些愛聽不聽,也有些反感。但在現在,我對這些很樸實的話有了新的詮釋,通過這些改變,或多或少的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在就有他成在的理由,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是丟自己的臉,而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裡強大自己。

三、經驗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初出道者,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相比來說要差一些。遇到一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解決。理論與經驗脫節,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課堂上,當然也就看不到經驗在課堂上是理論的個體應用,當自己還不能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時,就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總結,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四、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意味著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個人的成長,將帶動一個團隊的成長。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個人的成長也將放慢腳步。

五、學生觀得以改變。

以前上不好一節課總是認為學生不行,是學生不好,其實現在想來真的好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同樣對於枯燥無味的課堂毫無興趣。因此課堂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是吸引學生的真道理。這次團隊的研究,還讓我在上課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守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怎麼樣,現在我逐漸的轉向關注怎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生長的意義,是怎麼體現學生主體性的。

六、教師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和老師基本功對教師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笨,很簡單的知識教不懂。殊不知,學生現在獲到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每一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各有所長。因此只有教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上課才能信手拈來,很自然。現在上課,我不會再找學生的瑕疵,有問題,先反思自己。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一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賽課,普通話,教姿、教態、課堂應變能力等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次課,才會發現自己,認準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我在我盡力落實這個教案,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收穫也不少。至少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說,我該從何入手讀教材,我該怎麼去寫出一個像樣的教案,從那些方面來發現教案的閃光點,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提煉一些思想,我想這是這次賽課的最大收穫。因此,這個結果現在對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個過程我學到了些什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改進。

曾聽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推翻一個王朝還難”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充分尊重一個的觀點,不要輕易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這也是賽課的一種收穫。

因為年輕,所以會有失敗,有無耐,有無知,有思想。也正因為年輕,所以才經得起失敗,能自己主動的去改變自己、強大自己。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3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作為資訊科技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大力加強放手教學

一位教育家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如果我們忽視了資訊科技課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上機動手操作,而只是照本

宣科“講解”教材,那麼,“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加強放手教學,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在完成了既定任務的情況下,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接觸各種“遊戲”自主“娛樂”以及鼓勵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教師適時指導或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即可。這樣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主動性得到發揮,個性和創造系性得到發展,並且還彌補了教學內容的不足。知識可以由教師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現代資訊科技環境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虛擬”環境,在虛擬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試驗,甚至“闖蕩”,從中總結經驗,學習技能,許多計算機迷就是這樣闖蕩出來的,可以說,只有資訊科技才能夠給人們提供這樣的自由學習環境。通過長期實踐使我們感覺到,與其說計算機技能是“教”出來的,不如說是“學”出來的。所以我認為,資訊科技教學應該儘快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資訊科技中許多東西不是講懂、聽懂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應用軟體系統都很龐大,也不可能處處由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面對開放式軟體環境,進行創造性工作和學習的能力。軟體的各個單一功能可以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但是應用能力卻需要自己通過實踐進行自己建構。“以‘學’為主”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意義建構的效果,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尋找教學“零”起點的困難。“以‘學’為主”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互動性和隨機性很強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充分構造師——生、生——生互動的環境,使更多的人獲得意義建構的機會,不應該死守預先制訂的教學計劃,控制課堂局面。

總之,要學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4

1、教師通過網路教室軟體實現演示法,使教學更加直觀、清晰,教師的操作通過網路直接傳送到每一臺學生機上。學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並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手邊的滑鼠、鍵盤模仿。

2、實現了分層次教學的思想,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教師系統講解保證每一個學生達到了本課基本要求。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超前學習新知識或自學其他軟體,挖掘其潛在能力。

3、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單純師生交流之外非常重要而有益的補充。

4、能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的優勢,把教學內容通過文字、圖表、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呈現,改善了傳統教師枯燥的板書和講解,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這種教學方式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又合理保證了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能使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協調發展,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5

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資訊化社會,教育也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教育資訊化是將資訊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資訊科技,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程序。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也將在資訊科技的強烈衝擊下,在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學評價等方面產生重要改變。我國的教育資訊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思教育資訊化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硬體和軟體資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現代遠端教育設施和優質教育資源,如果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利用,這些設施和資源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要想使這些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培訓教師是關鍵

我們認為,教師在資訊科技培訓中,應當是培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對教師的資訊科技培訓,既要充分了解教師目前工作的難點和未來工作的需求,也應從教師發展出發,體現教師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進而確定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尤其是教師下載優秀資源,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方面加強學習讓現代資訊科技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綻放光彩。

二、資源積累很重要

我們要結合各自的實際需要,認真做好教育資源篩選、下載、儲存、分類和應用工作,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為本校資源庫建設服務,為我們的教與學服務。

此外,我們要求認真做好對國家免費提供的教育資源的下載、儲存和應用工作,並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資源庫、同步課堂、衛星資料資源建設力度,加快了資源徵集、引進、評審與整合的工作速度,通過現代遠端教育網、教育電視臺和教育網站每天免費播發大量教育資源。

我們要結合教學實際,採取重點攻關、合作攻關等辦法集中力量自主開發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來源的多樣化。

三、學科整合是基礎

所謂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和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必須依賴於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程度影響著教育資訊化的成效。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6

現在學生在資訊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而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採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資訊科技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遊戲、FLASH動畫演示、採取學生製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麼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況。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7

本節課要學習的是資訊科技教材中第一節初識PowerPoint的內容,是PowerPoint啟示課,本節課中學生要認識簡報軟體,初步學會設定背景、標題、文字、圖片等內容,並會根據素材恰當選擇幻燈片版式。通過製作簡報的主題活動,使學生又學會了一種加工演示主題內容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的樂趣。課堂反饋採用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充分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課程設計的難易程度適合國中一年級學生,全體學生都製作出了幻燈片,而且很多同學設計的幻燈片佈局合理、美觀、突出主題、思想性強。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共同活動”中教師需要認識此時此刻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困難,切實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收穫、問題及最終效果,變“教師為中心的教”為“學生為中心的學”。教師在課前佈置任務,根據幻燈片設計這一教學活動,學生可以自命主題。在自己準備素材過程中有的學生上網查詢,有的學生把雜誌、報刊上的內容輸入計算機,還有的學生自己編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教師研究的物件是學生,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困難,教師作為這一活動的組織者要關心到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在準備素材時多次向老師求助,有的學生一次都沒有找過老師,我就主動地問一問這樣的學生主題是否想好、素材是否準備好,既融洽了師生關係,又不會影響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讓學生向書本學習,通過媒體與網路來學習,並通過書本知識來聯絡生活、學習生活、瞭解生活,在“共同活動”中學生學習(從書本、多媒體、生活)的是如何對資訊進行處理。本次課學生通過自命主題、自己搜尋資料來設計幻燈片,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本節課新學的知識來完成幻燈片。

本節課學習環境設計:1.教師準備了文字、圖片、資料等方面的素材,便於資料蒐集不全的同學使用,這樣不會有人因為前期問題影響本節課的學習。

2.在現有的多媒體網路機房裡上課,教師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各種功能外,還為學生準備了“教學網站”,網站主要有以下三個功能:(1)學生可以通過教學網站明確本節課學習程式,學習操作較快的學生可以按照程式先行一步,實現分層次教學;

(2)提供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和探究完成生成圖表的操作;

(3)在教學網站中增加了閱讀材料、說明和提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有益深化。

3.活動中合理安排機房座位,有利於學生互助合作,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在以下幾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1.資訊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製作幻燈片的要求,有目的地去發現資訊,並能通過各種媒體收集到所需要的資訊。

2.資訊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資訊進行篩選鑑別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3.資訊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資訊進行綜合,結合設計幻燈片的要求,重新整理組織、儲存。

4.資訊利用、創新的能力。利用搜索到的資訊,創作帶有個性色彩的幻燈片作品。

5.協作意識和資訊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網路的方式與其他同學進行作品交流,共同探討、協同進步。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8

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以動手操作和實踐為主的資訊科技課,一直以來都受到許多國小生的喜愛。然而如何抓住學生的這種興趣,將學生的興趣引入到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中來,卻也是件十分不易的事。

經過上個學期三年級和五年級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我發現,現階段,國小生對於資訊科技的喜愛大多表現在愛玩遊戲,喜歡上網聊天、看電影等等。尤其是五年級的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打字和瀏覽網頁的知識之後,對於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習經常缺乏積極性。

如何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否讓資訊科技課堂真正的吸引學生,無疑成為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考慮到國小生現階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覺得要想從本質上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興趣,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慾望,讓學生產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動機和內在的需要,讓學生感覺到資訊科技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不是毫無用處的,從而才能進一步讓學生將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匯入,在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因此我覺得要提高課堂的效率,首先要讓資訊科技的課堂“動”起來,就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中的小主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開展課堂教學:

一、在遊戲中開展教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關鍵是看怎麼玩,怎麼在“玩中學”。把遊戲引入資訊科技的課堂,既滿足了學生的愛好,也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將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寓於遊戲之中,既讓學生享受到了樂趣,也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實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

例如三年級上學期的資訊科技課程中,學習指法的內容是非常枯燥的,對於三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如果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用不了幾分鐘就不願意學了,更不用說強迫其進行指法練習了。因此,在教學中我並沒有上來就講指法,而是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這就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慾望,讓學生覺得學習指法是有實際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再來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會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程式知識時更是覺得枯燥乏味,不免上來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雖然學生本身對資訊科技有很濃厚的興趣,但對教師講的關於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卻絲毫不感興趣,所以此時任憑老師怎樣講,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針對這些已經有了資訊科技基礎的學生而言,我大多采用“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展開教學,每節課都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制定一個學習任務,採用小組合作和競賽的形式展開,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師僅僅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指導者出現。

二、在多種形式中展開教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螢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讓資訊科技的課堂“動”起來,不僅僅是讓課堂教學生動起來,更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9

低年級的電腦繪畫,這部分內容不僅適合低年段的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本人也挺喜歡上的,總覺得這個模組的內容相對於其它幾個模組而言,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容易營造得熱烈,有趣。不過,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根據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注重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

3、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畫圖》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0

隨著資訊科技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IT產業的未來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因而針對於中學生的資訊科技教育越發顯得重要。在資訊科技課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不知道怎麼去學,或者是以前基礎不好對資訊科技的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學生消化不了,還有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麼,老師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在資訊科技教學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科技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上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上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優選教法,提高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教學過程緊張但不忙亂。

2、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有效指導

學生自主探究後,可以找表現突出的同學到講臺操作演示,其他學生觀察並找出問題,最後老師點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使學生在查錯糾錯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運用比喻,使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詞術語很難被學生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利用下課前五到十分鐘,通過演示讓全班共同來欣賞完成的比較好的同學的作品,讓學生來評價作品的優點所在。孩子們發言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審美能力提高,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1

時間過得很快,幾天的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已經結束,可我的內心卻是百感交集。

我上的是七年級的《EXcEL資料求和》,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我很榮幸能夠代表XX參賽,內心有點小小的欣慰,卻也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壓力。全省22個選手,聽說其中還有曾經參加國家賽的選手,壓力真是無比的巨大。我時常安慰自己:沒關係,XX地區資訊科技發展比較好,但其他地區的選手或許和我一樣,不管怎樣每參加一次活動,也會有不同的收穫,就當是鍛鍊自己。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鑽研教材、觀看視訊、琢磨教案……。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後來試了一節課,之後大家給我提供了寶貴意見,同時也得到他們的鼓勵。

12日下午,我的課終於上完了,可課後我發現上的並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該犯的錯誤:①本來匯入的時候是有聲音的,我沒有檢查一下PPT,播放的時候沒有聲音;②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在課前沒有好好看一下學生的機子,有的學生機沒有收到下發的檔案,耽誤了我不少的時間,以致於沒有詳細的講解函式,草草一句話帶過;③課堂的應變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時間,後面的練習可以不用做,特別是用公式來求水費的多少,應該先總結和評價,有時間再回過頭來做練習。在這裡犯下了這麼多的失誤,這多多少少給我留下了遺憾。

我覺得不管是上課還是聽課,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下午聽了於老師的評價,知道很多東西自己是沒有想到的,比如國興中學岑老師的課,從匯入到結束用的都是同一組資料,環環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為什麼我上課的時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馬遜的視訊,給出一組受災的資料,一直使用在課中呢?這樣的效果不是更好嗎?

雖然課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學成長中一次寶貝的機會,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膽識,提高了教學認識,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此次活動,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堅持總有希望;好的課也需要多研討;只要自信與努力並存,才能走得更好。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2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為配合新形式的發展需要,我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幾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探究課。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我深受啟發。通過聯絡自已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資訊科技學科的獨立的特點,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不同於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下面就談談《我來當大師——動作補間》一課中培養學生能力的點滴體會:

一、嘗試發現,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

要探索新知識過程中,教學中如何使用新建元件和自由變形工具,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首先讓學生態平衡嘗試操作,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已去鑽研,自主學習,且鼓勵學生間互幫互學,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獨立思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操作學,探索新建元件和自由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這樣能夠激發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採用師生互勸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進行學習。當學生掌握了建立補間動的使用方法後,教師適時出示一幅未完成一件作品,鼓勵學生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個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對於學生的各種回答教師都應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成就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設計,通過螢幕廣播把教師的操作示範直接展示到學生的顯示器上,並將學生掌握瞭如何建立補間動畫過程展示給每個學生看,相互傳遞資訊、進行交流。並在教師點拔、引導下進行學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已做好擺動手臂的機器人。

三、作品賞析,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對於實踐練習,教師首先利於課前準備的一此具有代表性精美的電子作品,如六幅機器人動畫,先讓學生欣賞,然後給出任務:完成習作。當學生欣賞完機器人動畫,會躍躍欲試,其創作慾望被充分地激發起來。由於教師沒有給學生規定任何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去創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則可充分地發揮出來。其間還可以提倡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切磋,並且讓那些操作能手充當教師的小助手,幫助哪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則巡迴指導,適時提醒學生注意事項,力求使作品富於創新、富有藝術性,這樣學生的作品就會更有新意,更有創造性,同時也可以淘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交流評價,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作品品評過程中,則採用作品交流評價的模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自己說出作品的創意,自己評價,然後由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則注意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同時還要注意發現並抓住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啟發,為以後的再學習提供“營養”,注入“血液”,讓他們以“愛學”“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不斷培養自己獲取資訊的能力。

總之,要上好中學資訊科技這門學科,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的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3

資訊科技是一門融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剪貼圖形是蘇科版國小資訊科技教材上冊中的內容,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選中圖形,複製、剪貼圖形,並能進行簡單的翻轉。在這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設計,並分為四大塊:不拼不知道、剪貼拼更妙、會拼才會贏、智慧大比拼,從而把知識點有機的串連在一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設計很感受興趣,從而讓他們始終在被課堂所吸引著。

整個教學,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重點,讓學生上臺示範,讓學生邊操作邊說,然後再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學習助手,適時點撥,加以引導、啟發,培養創新。同時,我還充分調動基礎好的同學,讓他們去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協作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4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方面,談談幾點反思:

一、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七十人左右,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教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年級的資訊科技課教學。本人歷來對資訊科技課非常重視,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非常感謝校領導能給我這個機會,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舞臺,尤其感謝盧主任,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調查,對於時下他們最感興趣和了解的資訊科技內容進行了統計和歸納;其次,把學生知識點內容也結合進來;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將要學習的某些內容,但是程度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不是很簡單,但能為國小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後,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想結合,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本學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基礎操作篇

①資料夾的操作(要求每個同學建立一個以自己班級學號命名的資料夾,將今後每堂課的作業都

儲存在自己的資料夾裡)

②檔案和資料夾的搜尋

③桌面的設定

(2)網路篇

①學會瀏覽網頁

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③聊天軟體QQ的使用

④申請網誌(學生Blog)的空間,學會修改模板、發表日誌

⑤學會發送電子賀卡

(3)軟體篇

①“畫圖”軟體的使用

②用“Word”軟體製作小報

③用“Word”軟體製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幻燈片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完成任務還是比較有興趣,他們覺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對於依靠軟體完成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報、幻燈片和金山畫王的圖片,有些學生的作品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我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同時,注意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愛好,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和他們想學的知識,並把這些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引導到主動學習、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也通過不斷的交流,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本學期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掌握知識還不牢固,教過的內容,過了2、3個星期就忘記了;有些學生對於鞏固的、知識點重複的練習興趣不高;由於學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講課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學已經反覆操練了幾遍,而較差的同學還未能完成一遍,而我個別輔導的時間有限,因此某些同學一學期內完成的任務寥寥。這些問題在以後都需要改進。

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了國小的資訊科技課教學。羅樂中學歷來對資訊科技課非常重視,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非常感謝校領導能給我這個機會,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舞臺,尤其感謝黃校長,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您的一些創新的理念,令我受益匪淺。

國小資訊科技課的教材,已經要求對網路的瞭解;對於一個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調查,對於時下他們最感興趣和了解的資訊科技內容進行了統計和歸納;其次,把學生知識點內容也結合進來;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將要學習的某些內容,但是程度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不是很簡單,但能為國小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後,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想結合,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

本學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基礎操作篇

①開關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②資料夾的操作(要求每個同學建立一個以自己班級學號命名的資料夾,將今後每堂課的作業都儲存在自己的資料夾裡)。

③檔案和資料夾的搜尋。

④桌面的設定。

(2)網路篇

①學會瀏覽網頁。

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③聊天軟體QQ的使用。

④申請北海網誌(學生Blog)的空間,學會修改模板、發表日誌。

⑤學會發送電子賀卡。

(3)軟體篇

①“畫圖”軟體的使用。

②用“Word”軟體製作小報。

③用“Word”軟體製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幻燈片。

⑤用“金山畫王”軟體製作圖片。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每堂課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然後讓他們運用學過的知識完成任務。所設計的任務有:教師節賀卡,給老師的一封信,國慶節小報,製作一張課程表,奧運會幻燈片,製作一幅“秋遊”的圖畫,給自己安一個網上的家。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完成任務還是比較有興趣,他們覺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我還發現,他們對於上網完成的任務,熱情特別高,可能是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已經滲透到我們身邊的每個地方,網上豐富的資訊內容能夠使他們的視野更寬闊。對於依靠軟體完成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報、幻燈片和金山畫王的圖片,有些學生的作品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我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同時,注意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愛好,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和他們想學的知識,並把這些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力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引導到主動學習、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來,也通過不斷的交流,增進了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當然,在本學期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掌握知識還不牢固,教過的內容,過了2、3個星期就忘記了;有些學生對於鞏固的、知識點重複的練習興趣不高;由於學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講課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學已經反覆操練了幾遍,而較差的同學還未能完成一遍,而我個別輔導的時間有限,因此某些同學一學期內完成的任務寥寥。這些問題在下一學期裡都需要改進。另外,資訊科技課基本都是上機操作課,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也比較容易興奮,因此要保證課堂紀律,做到收放自如,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以上是本學期資訊科技課教學中的一些得與失,在新的一學期中,我要更加努力,爭取出色地完成校本課程的編寫和課堂教學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