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4W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資訊科技課程日益得到重視,但伴隨而行的過程性評價在人們的意識中還在探索階段,本文就過程性評價的基本理念出發,對過程性評價應採取的方式,以及如何實施做出了簡單闡述。

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探索

一、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價值

作為資訊科技課程的過程性評價是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瞭解實施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而進行的評價,使計劃方案不斷完善。過程性評價不僅是改進教學工作、提高學習效率、形成適合於教育物件的教學重要手段,而且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

過程性評價具有其獨特的功能:

1.過程性評價具有即時的反饋調節功能,評價者要將結果以科學的、適當的方式反饋給被評價者,使其更加客觀地、全面地認識自己。

2.過程性評價更具有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作用。

3.過程性評價是最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的方式之一。

4.過程性評價的形式具有展示激勵的功能,過程性評價更多的是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而且這種活動、展示是經常性的。

5.過程性評價具有成長記錄的功能。

6.過程性評價可以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7.過程性評價具有有效的目標導向功能。

二、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的方式

首先要秉承全程的評價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蒐集學生的學習資訊,並據此分析診斷學生學習情況,動態調整教學過程或提供學習建議,發揮對教與學的“全過程”促進作用。對於日常的資訊科技教學,靈活運用一些常用的過程性評價方法,可以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

1.觀察。

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行為、效果的最基本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瞭解學生日常學習的方方面面。

2.形成性練習。

學習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給教學效果作出判斷,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促進教學。為了實時瞭解學生對於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使用形成性練習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種較好的方式。

3.學生自修筆記和學習體會。

從學生的主體反思和使用描述性語言的評價方式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其具有的優勢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全面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資訊科技課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課前預習的功能成為可能、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成果交流展示。

成果交流展示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成果交流可以強化評價對於學生的激勵功能,為學生提供公平的展示、辯護機會,還可以改善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關係以及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較長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查。 5.數字化檔案袋。利用數字化檔案袋進行學生學業過程性評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數字化檔案袋可以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學生的興趣才能,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收集學生的作品,形成作品集或檔案,作為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調節的依據,反映學生的工作歷程。

  三、資訊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的實施

過程性評價第一步是明確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為了便於實際使用,對學生的要求應該儘量使用清楚、簡潔、可測量的目標術語表述出來。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評價工具,有了對學生學習評價內容的約定和相應的評價標準,還要設計和製作相應的評價工具,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以評價表格的形式出現的。第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和證據,分析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當前水平是全面評價學生所必須考慮的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同時要考慮從哪些方面收集資料對學生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考查。從這樣的任務出發,我們需要收集和分析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有關資料和其他形式的行為表現,並且利用這些資料和證據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後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要點,制定改進計劃,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確定改進學習的方法和步驟,進一步形成改進學習的要點。這些改進要點應該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評價標準描述出來,使教師及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得出其學習進步的結論。

  四、總結

總之教師和學生應該考慮以下的問題,以使確定學生學習改進要點更加科學有效:是否清晰地界定了學生學習的改進要點?對這些要點的選擇是否依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分析?在確定改進學生的學習目標時是否考慮到那些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很高期望的相關人員的想法?改進學生學習的目標是否與學生的學習需要相一致?是否考慮到學生評價報告中體現出來的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改進學生學習目標是否與資訊科技課程目標或課程實施指導綱要的要求相符合?改進學生的目標是否是可以測量的?是否清晰地描述了學生掌握這些學習目標的表現形式和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小山.著眼學生髮展,建立多元全程評價.2003.

[3]李雁冰課程評價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