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訊科技課創新思維的培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8W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現代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表明,創造性是人的本質特性之一,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能力。創新思維的發揮,決不取決於先天生理因素的遺傳,而取決於後天的努力。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主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淺談資訊科技課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興趣是創新思維的基石。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認識就快;而毫無興趣時,認識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激發創新思維,就必須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學習興趣又從何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興趣的源泉在於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實和現實,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要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興趣是一種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奠定基礎。

——精心設計任務。任務設計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個好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錄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學生不感興趣的事。可設計一個小任務:輸入題目為“我的愛好”的小作文,內容可圍繞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這樣學生在饒有興趣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可掌握錄入文章的基本規則,而且當發生輸入錯誤時,還可學會修改文章的技巧。

再比如,畫圖軟體中圖案的放大、翻轉及拉伸的技術是比較晦澀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可讓學生畫一幅“小小樹林”的圖畫,在圖畫中設計大小不同的小樹,並使它們在太陽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陰影。由於該任務的生動有趣,可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掌握知識難點。

——講解內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量上少講,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去自學、去思考;在質上精講,排除學生已經掌握的和通過自己能理解並掌握的知識。重在教學中給學生點明問題的關鍵,發揮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鍛鍊其獨立探討問題的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邊框和底紋時,只詳細講解對話方塊中的一個標籤——“邊框”的操作,至於“頁面邊框”和“底紋”兩個標籤,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它的使用方法。

——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充分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一行之有效的理論。一個人創造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自信,自信是實現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對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會使學生滿懷希望和自信心,使興趣從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轉化,從而鞏固興趣。

例如,在每堂課即將結束時,進行作品展示。當自己的作品出現在投影儀或網路上時,學生們將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多處入手,培養創新思維。

——訓練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資訊,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新思維的核心。為走出傳統教學中“重求同,忽視求異,重集中思維訓練,忽視發散思維訓練”的誤區,必須克服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

如,在教學Windows的資料夾操作和資料夾屬性設定後,可故意將學生以往建立的檔案拷貝到一個隱含的資料夾中,讓學生上機時找不到自己的檔案。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的思維向多種方向擴散,得出“被刪除、被重新命名、被設定為隱藏屬性、被複制到其它資料夾中後再刪除原始檔”等多種設想、答案。教師再對他們的想法給予分析肯定,並讓他們自己歸納總結。

——設疑啟思。“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要改變教師“一言堂”唱“獨角戲”的老方法,給學生更多自我學習和鑽研的空間,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質疑發問,敢於打破常規。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較強的.問題,以此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

如,在講解畫小房子一課時,先用多媒體演示幾幅由各種幾何圖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圖畫,然後依次提問:①圖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圖形組成?你們還見過哪些形狀的房子?(幫助學生整理表象材料)②除了現實中的房子,你們還可以想象出什麼樣的房子?(對錶象進行初步加工)③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把你剛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個美麗的環境中,然後將它畫出來。(對錶象進行再次加工處理,形成雛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腦海裡將具備圖畫的大致形象,再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於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同,創作的畫面效果也將不同。

——聯絡實際。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自由辯論、互相交流等多種活動,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機統一。

如,指導學生用WORD編輯文稿、製作小報,用Windows畫圖程式畫出簡單的彩圖和製作書籤、卡片等。

——手腦並用。“手是大腦的入口”,手腦並用,能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兩半球的思維功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協調發展,從而鞏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可一方面指導學生練習基本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進或自制一些音樂、遊戲軟體及輔助教學的課件,鼓勵學生動手動腦。

如,讓學生經常在計算機上進行畫、拼、編、圖案著色等手腦並用的活動。

三、良好的多媒體手段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保證。

對於計算機教學而言,最有效的多媒體手段是多媒體網路教室、計算機、投影機。充分地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可以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地進行教學,使學生順利地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佈置任務。佈置任務,如果僅僅靠語言的描述,顯然是很蒼白的,有了畫面就直觀、易懂,任務明確的同時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課之前,先用計算機投影儀將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展示出來,或是一幅畫,或是一篇文章。

——輔助講解。當需要講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網路實時播放教師的操作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清晰、準確地看到,從而明確操作方法。

——交流討論。當某個學生需要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網路將他的計算機畫面和他的聲音,傳送到整個網路,使每個學生都能看清他的操作過程,聽清他的聲音。與此同時,其他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從而達到交流討論的目的。

——作品展示。當學生的任務完成時,利用多媒體網路展示學生的作品。使學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滿足,延遲興趣的持續時間,從而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奠定基礎。

布魯納說過:“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捲入學習,並從中體現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開啟這座神祕宮殿的鑰匙。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