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學隨筆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精選15篇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

一、 創設情境,使學生願學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創設情境激趣匯入,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情境中充分體驗。資訊科技教學的情景創設,更多地應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實際問題與資訊科技學科知識的自然銜接,提出解決問題的要求”。當學生面臨各種情境時,能夠聯想到運用資訊科技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問題。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畫面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情境創設的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

如在《表格的求和》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媽媽買東西有記賬的好習慣,可是一到月底媽媽就犯了愁,因為要準確地算出每月各項的花銷是件繁瑣的事情,請大家開動腦筋看看利用表格的功能能否幫助媽媽?這樣迅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他們積極地從情境中存在的資訊科技問題中去探究。

二、誘思導學,培養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敢於探索的精神比單純地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只有具備自學能力和敢於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獨立解決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實踐證明,學生通過探索自己掌握的比單純老師的講解要深刻得多。同時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要適時引導學生,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我願學”,而不是“逼我學”,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任務,逐步養成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學習習慣,更加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如在學生知道使用表格求和是最為快速的一種方法時,筆者並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求和,而是通過小提示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很多學生都能夠找出求和按鈕來求和。但是這樣算出的結果是第一個是正確的,而後面的不對。這時筆者引導學生集中到求和的數上,注意這些數有什麼特點,學生注意到這些數是上面數的和,是按列求和而不是按行求和。如何按行求和呢?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有學生就想到從下往上算。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處於引導地位,學生主動學習,體現了教育教學價值。

三、 動手實踐 , 體驗成功樂趣

資訊科技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要為學生動手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儘可能使每節課讓學生更多地進行實踐。當然在教學中學生的動手實踐決不能簡單等同於讓學生獨立操作,一定要任務明確,學生知道應該幹什麼,要從一個個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把教學內容巧妙隱含在每個任務裡,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形成感性認識。針對學生的操作狀況,對發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向全體進行說明、評價、指導。 如在學習了幻燈片的基本內容後,筆者設計了與同學們生活相聯絡的家居製作,佈置下去之後結果發現很多同學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整節課下來沒有一件像樣的作品。為此在另一個班裡進行教學改進,分為“我說我家”、“我扮我家”、“我愛我家”三個環節。而“我扮我家”又分成家居的繪製、新增文字、動畫效果、美化家居四個小任務。把知識點融在不同的任務之中,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務,最終制作出了令人滿意的作品。

對於學生上交來的優秀練習作品,老師不要忘了及時展示出來,給予鼓勵性的點評,這樣既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調動積極性,也有利於同學間的相互促進和交流。

四、拓展運用,使學生善學

學習的根本是應用,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學習資訊科技的目的就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使學生認識到資訊科技與人們生活生產實際是緊密聯絡的。

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要根據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切實做到提升能力的目標。筆者校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幾乎家裡都有電腦。針對這一情況,筆者經常給學生靈活安排一些拓展練習和拓展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擴充。例如,在學習了製作電子相簿後,筆者讓學生把自己、家人的相片製成電子相簿,給爸爸媽媽欣賞。讓學生上網閱讀、查詢新聞或者感興趣的故事,把自己喜愛的文章彙集成電子報刊、網頁,類似的拓展任務雖然會佔用學生一定的課餘時間,卻很受學生的歡迎。另外還通過我校的網站進行交流溝通,這對增進老師和學生間的情誼也大有裨益。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2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資訊的潛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資訊科技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資訊科技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資訊科技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效果。創造民主、簡單的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透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我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透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到達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3

資訊科技課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課,往往上節課剛下,顧不上課間休息,就早早到了機房。學生對資訊科技課有高漲的積極性、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慾望。當學生坐到計算機前,難抑操作慾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學生想盡設法脫離監視,自行上網、玩遊戲。教學效果往往收穫甚微。正因為資訊科技課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這門課,一直是讓我困擾的問題。

1.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常教學中某些教師上課鈴響過後,因手頭任務還沒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導致很晚才進入計算機教室;或者上課時,才發現有的學生機器出了問題,又要忙著先解決計算機故障,或正在上課時,被領導或同事打電話喊走幫忙維護計算機,這些行為都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正常教學。解決策略:教師應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鐘進教室,讓學生有過渡時間做好上課準備,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部分學生溝通。這樣上課鈴響後,學生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的課堂教學才會輕鬆、靈活、高效。因此,資訊科技教師在課前有很多工作需要準備:①機房計算機和教學需用軟體的準備。②對教學資源的合理準備。教師只有對教學資源準備充分,做到心中有數,教學才有針對性。③對上課學生準備,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準備,這樣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點面結合、輕重有別,因材施教,教學效率才會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具有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活力的重要方法。國中資訊科技教學活動中也一樣,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手段,構建理想課堂。如講解有關於計算機的Word檔案知識時,教師要耐心為學生講解計算機辦公軟體的使用方法,講解Word文件中工具欄的使用方法等。課堂中,有一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素養,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幫助計算機基礎不紮實的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資訊科技的成就感,使基礎不紮實的學生快速提高,激發學生資訊科技學習興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中,有問題才會及時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和諧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強知識的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

傳統國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首先,備課中,沒有從整體教材或者總體課程出發,直接進入教材各個章節,即邊講邊備課,這樣,學生對課程教材根本沒有立體結構感;其次,教師在國中教學中進行的備課對其教學方法產生一定影響,對知識零散的講解使國中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不好,學生對近期知識掌握較好,而對學過時間較長的知識則逐漸遺忘。這顯然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所以,國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絡加以重視,將知識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如學習FrontPage,可設計一節網站製作課,對以前所學網路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延伸。過去的經驗和相關研究證明,在相對有序的結構中提取相對有序的知識,必然是迅速而準確的。顯而易見,如果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具備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的特點,那麼他的知識就會更具備可利用性,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及時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建立起有效的知識結構,使知識條塊化、網路化、鏈條化。如學習Excel圖表時,結合數學學科中的統計人口例項教學等。

5.運用遊戲教學,優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好玩中學到資訊科技技能

所謂遊戲教學,指在教學中以遊戲方式把資訊科技教學寓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以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比如:資訊科技基礎課教學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戰”等富有情趣的闖關遊戲,可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由於遊戲中都設定了由易到難多個關口,學生每闖過一關,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們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覺地熟練了指法,熟知了換擋鍵、退格鍵、功能鍵等多個鍵的功能與操作。

6.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最穩定的素質。許多事例表明:不同習慣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要素,而壞習慣則會導向失敗的歧途。因此,學習中要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平時練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如Flash動畫製作中,新增形狀補間動畫的時候,學生往往由於動作補間動畫製作的習慣,常常右鍵新增補間動畫。這樣會導致學生髮現錯誤時,很難把操作改成形狀補間,甚至有時候還要重新操作整個Flash題。這裡我要求學生一律在屬性面板中修改,同時我將Flash的大部分知識都歸結到屬性中,培養學生使用屬性面板的習慣。在Excel表格中做函式法時,要養成四步驟習慣: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選擇函式,第三步選擇區域,第四步確定回車。培養這一習慣的目的是防止學生計算時把不該計算的部分資料計算進去。如統計成績時學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時候將總分也一起加進去。

7.創設參與學習情境,營造“聽、說”的氛圍

資訊科技課是學生最熱衷的課程,但也存在部分學生“對具體操作比對理論知識更感興趣”的現象,甚至抱著“上資訊科技課就是玩”的態度,有些學生上課根本不聽講,特別是讓學生表述時,往往會出現“冷場”局面。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教師身上,教師應該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4

一年來,我對於資訊科技新課程、新教材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認為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學好國小資訊科技的關鍵,所以本學年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一些關於如何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對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了適當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一、活用教學形式

若詢問100名學生:“你喜歡上資訊科技課嗎?”會有99人說“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麼的參差不起,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

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給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元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製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比如教學《電腦的組成》一課時,計算機是由:鍵盤、滑鼠器、主機、顯示器和印表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儲存器,一個“心臟”叫中央處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複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瞭,學生一聽就懂,很快便學會了。

二、資訊科技教學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體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遊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絃,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5

資訊科技課(可簡稱信技課)是近年新設的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即將成為中學生的必修課,信技課的主旨在於培養中學生的資訊素質以適應資訊時代的需要,使中學生成為合格的時代公民。本門課程的設立也標誌著基礎教育的新發展,昭示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題目是新穎的立意是意味深長的,由於是新設課程,在教材、教法、理論支援方面都需要我們抓緊投入研究。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資訊時代,資訊時代的特徵是資訊流通量大,資訊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資訊,人類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生在校總學時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學會學習,主要是指熟練掌握先進的資訊科技顯得尤其重要,資訊科技課培養的是學生的資訊科技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開好上好這門課才可使基礎教育與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時代主題相一致。

作為資訊科技的第一課,應該讓學生搞懂什麼是資訊科技。要想理解資訊科技,首先得理解資訊與資訊處理,資訊這個概念學生一開始都比較模糊,雖然見慣資訊時代、科技資訊、氣象資訊、商品資訊等概念,卻不能用語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礎性的概念就越應該透徹地理解它,為了向學生講清這個概念,建議參考如下要點:

1.理解方法提示,告訴學生自己去體會什麼是資訊,老師給出的定義僅作參考,因為資訊這個概念也難以用幾句話完全概括清楚。

2.參考定義:資訊是人們憑藉一定表達手段或形式而進行交流的表達內容。一定的表達手段總是與一定的表達內容相伴而存在,人們也習慣於將表達手段、形式與表達內容的看成一個整體,並稱之為資訊。

3.參照以上定義,用分類舉例法講解表達形式與表達內容 資訊表達形式涉及約定編碼記符與傳遞媒介,比如:老師給學生在教室裡面對面講話,老師與學生之間便存在資訊交流,這時侯的主要資訊表達形式中,約定編碼記符是指師生對話所用語言,或漢語或英文,傳遞媒介是空氣(聲波傳播)。再如計算機中是以二進位制為基本資訊表示單位,採用統一的編碼表如ASCII表為依據作為約定編碼記符,傳遞媒介電流或磁介質。資訊表達內容,總的來說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或說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為了更具體的說明,可從不同的角度對資訊表達內容進行分類,如資訊表達內容可分為對的與錯的,科學的與經驗的,社會的與自然的,等等。

4.從心理學角度講,資訊是生命體對外來刺激中所含意義的領會。 客觀事物是資訊源(簡稱信源),而對人們經常起作用的則是信源所傳達的資訊含義,而不是信源本身。換句話說,資訊作用不在於人們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於它所傳達的資訊意義。 對個體的生存與發展有實用價值是資訊的一個顯著特點。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6

課堂是學生接受資訊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節資訊科技課,對培養學生資訊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搞好資訊科技課的課堂教學工作,提高資訊科技課教學質量,是每一位資訊科技課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1)、任務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大小要適當。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2)、設計任務要符合學生特點,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設計任務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的原則,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 (3)、設計任務時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設計任務時注重把資訊科技作為一種認知工具,把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載體,融會在真實性的問題情景中,使學生置身於提

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協作學習過程中。

例如:學習畫圖程式中的矩形、直線、橢圓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時,可以要求學生畫出家居平面圖、教室平面圖、學校平面圖等,學生既學習了畫圖工具的使用,又掌握了畫平面圖的方法。學習畫圖程式中的文字工具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將中國行政區劃圖掃描到計算機中,要求學生填色、並寫出省會名稱等。這樣既學習了工具的使用,又複習了地理知識。

(4)、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諮詢的作用。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二、大膽嘗試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

對於自主學習,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教學的開放度,擴大學生的自主權,引導學生設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活動方式和策略,鼓勵學生自我設疑,自我檢測,自我評價,自我糾正補救,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我經

過一段時期的摸索與實踐,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這樣幾種教學模式,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1)設定疑問模式

教師或學生置疑。指導學生質疑,學生自習解疑,師生共同歸納,再設定相應訓練加以強化和反饋。這種模式以疑問為線索,以解疑為動力,以活動為手段,以澄清問題,強化知識,提高能力為目標。

(2)目標驅進模式

教師出示目標,或學生自行確立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學習設定相應問題,組織討論。突破重點,難點,疑點,佈置相關聯絡,詳析總結,迴歸目標。 (3)自學—合作模式

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對學生學習發揮主導作用,學生自學,能動的學習。該模式的核心體現在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建構知識。有利於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這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符合“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現代教育思想。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推動下,使資訊科技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擺脫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才能使資訊科技課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演示、講解模式:某些知識藉助於裝置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生“圖文混排”一節時,我採用的方式是:邊出示用FLASH製作的課題畫面邊講述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然後再依次展示圖文混排的示例,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於接受。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通過教師將教學內容任務化,並在營造的模擬情景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尋找、搜尋相關知識,歸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緊接著進行上機實踐活動,進行驗證。如此迴圈到該課全部任務完成。最後進行復習整理,融會貫通。

3、小組協作竟爭教學模式

資訊科技課也可將現代企業的管理、合作、競爭等現代意識引入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組成2—5人的小組。分組的依據一般包括性別、年齡、學習成績、知識結構、社會背景、以前小組學習的經驗等。小組成員最好有一些差異,能夠互補互助,有利於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彼此之間獲得更多的經驗資訊。倡導小組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強調組內個人之間的競爭,比一比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誰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全面深刻;誰提出和探討的問題最多;誰收集資訊的渠道方式多,資訊準確;哪個小組的協作、溝通能力強、作品

內容與風格都很不錯??這種競爭是在協作基礎上的競爭。每個成員的學習、實踐及成果為整個小組共享,每個成員的成功都與小組的成功聯絡在一起,而每個人都成功就必須組內協作、互幫互助。

4、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以問題的出現,創造欲和主體意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進行創造思維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獲取資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品質。

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為學生創設一個適當的問題情境,課程整合要求通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相聯絡的橫相教學,把相關的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個或幾個不同學科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

2、指導學生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工具應用到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去。以課程整合思想為指導的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在個學科教與學的環節中學習和應用資訊科技,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資訊科技,把資訊科技作為獲取資訊、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使用資訊工具處理資訊、表達思想以及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7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

資訊檢索能幫助人們快捷、正確、全面地獲取所需知識,最大限度地節省查詢時間,使我們的資訊檢索過程變得事半功倍,更使資訊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在實際檢索中,想要準確快速檢索到自己需要的資訊,卻殊為不易。

將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資訊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資訊檢索是一門非常實用的'科學,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值得去研究,去實踐,去摸索,去積累……資訊全球化的今天,摒棄閉門造車的思想,與整個社會去接觸,去交流,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們的整體能力,可以說資訊檢索會陪伴我們一生,我們也將受益一生.雖然這門課程已經結束了,但是我不會停止對資訊檢索的探索和研究,在檢索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檢索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檢索技巧和方法,”做檢索的主人”。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8

學生多,接觸時間少,深入的教學工作很難落實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聽話的孩子,更會耽誤全班同學的學習時間,因此如果課堂紀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談。

針對學生特點我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來應對:

1.重複練習上下課坐姿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2.講解上課紀律要求和安全規範。

3.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個主要需要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更生動有趣。

4、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交換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講解不宜過長,敘述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要提綱挈領。

5、結合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6、利用班級管理方法進行分組打分。在課堂中,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表揚批評,給予相應獎勵和懲罰措施,最後由班長統計到班級當中。

7、提升教師自身魅力,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正所謂“親其師,重其道”。

教師就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互相交流,親自動手操作的各種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及實際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理解,突出技能應用,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9

國小生,作為二十一世紀國家的接班人,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水平,而資訊科技則是社會所要求中的個人綜合水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有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資訊社會,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資訊、儲存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能力,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是必須的

而如何能夠更好的引領學生學好資訊科技這門學科呢?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1、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

國小生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形象建模階段,畢竟在他們腦海裡很多知識都是空白的,他們要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而正好資訊科技是一門可以接觸許多實體或者建立模型,好讓學生們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用小組式的完成作業的方法。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幾個人為一組完成幾份作業。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3、為學生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我覺得資訊科技教學,應該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資訊科技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還可以讓他們體會玩中練,練中學的樂趣。

新異的發現--鍵盤學習的深入。

4、 邊操作邊練習

操作練習是資訊科技教學的核心,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教師的講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聽,他們的注意力絕大部分時間指向自己剛剛遇到的問題或剛受到的新異刺激上。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應該善於利用這一點,能不講的地方堅決不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研究,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探索研究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合理利用網路的優勢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現在這個網路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的教學平臺或自己動手建立教學網站,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網路上向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提供可以選擇的學習方法、學習資源、檢測練習,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組織、指導學生學習活動,在不同範圍內解答疑難問題,隨時調控教學進度等作用。教師通過網上專題討論為各個學生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可以在富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比如在資訊科技課上,可以嘗試著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網上互動方式,這樣可以讓班的同學和老師之間可以較為自由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6、不要給學生布置太低能的任務

給學生布置任務的時候應該適當的有創新和加深。也要避免學生一味被動的學習。應該適當的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7、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中,老師先讓學生演示實現功能的作品,接著提問:為什麼是這樣的,想要實現功能應該怎麼操作,讓大家想辦法實現功能,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會上網百度搜索……,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中的方法。此外合理的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做到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迫不及待地想要動起手來的衝動。

8、 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體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詢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課堂上教師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啟用,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此外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我們要明白“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0

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從我這幾年的教學經驗看:學生愛上資訊科技課,不喜歡其他各科老師佔用資訊科技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本人今年代的是七年級學生的資訊科技課程,在這個階段的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匯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在總結過去幾年的教學經驗,依據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本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教學的。

一、抓住學生特點,遊戲引入,在玩中練。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學會使用滑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怎樣握滑鼠,怎樣單擊、雙擊、拖動、指向和單擊右鍵這些要點的話,學生不但不願學,而且更不願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紙牌遊戲》,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玩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學會單擊、雙擊、拖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單擊、雙擊、拖動、指向和單擊右鍵,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在後來的練習中,我又讓學生練習了《掃雷遊戲》,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又達到了練習的目的。

二、老師精心匯入,激發興趣,在練中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教學系統,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在學習《我的電腦我打扮》中的“改變桌面的背景”,我開始是給學生播放我從網上找到的精美的圖片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學生看時不時的發出驚奇的叫聲,然後我問學生喜不喜歡這些圖片呢?想用這些圖片當作你的電腦桌面嗎?這樣學生都想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又給學生大量的圖片(都是學生平時喜歡的圖片),讓學生在這些圖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自己的桌面背景,這樣學生都想多試幾個,老師要求學生練習的目的也達到了。

這樣做,符合本階段學生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教學生如何用“金山畫王畫畫”,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教七年級資訊科技課的一點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堅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不斷的充實自己的頭腦,為文化路國小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1

有時候,在資訊科技課堂上,教師上的很辛苦,講了好多,就怕少講了什麼。但是對於學生來講,會操作的同學早就聽的不耐煩了,不會操作的還是一頭霧水。教師沒有把握好應該講多少,使得教師上課上的十分累,學生聽課聽的也十分苦。

如何讓教師教的輕鬆,讓學生學的快樂呢。我在教學《節日賀卡》時就有這麼一個問題,這一課是資訊科技第五冊PowerPoint簡報製作的內容,其實學生在前面也製作過PowerPoint簡報。這樣就讓教師很難把握好該如何指導。

如果教師就採用教師演示一遍,學生也做一遍的話,會使學生達不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目的,學生做的只是機械的.模仿教師做單一的簡報,有的學生還會因課堂內容太多而沒有完成任務,也使教師講和非常辛苦。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按照課本一般的思路來設計的,沒能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現在的資訊科技課,教師佔用課堂時間少,不能多講,但又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瞎操作。這一課可以以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自已動手去試試。同時,教師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許多問題讓學生思考,以達到任務模式教學。

從學生上機時間占課時的70%出發,學生可以採用練習法、發現法、觀察法等,利用小組合作,在課前就給學生分一下小組,4人一組,在每組中選出一名電腦較好學生負責這一組的答疑和管理排程。這樣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識,並且肯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更能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只需檢查總體、指導個別學生。在這課結束前各組展示作品,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對電腦的興趣。

這樣一種教學過程,讓電腦技術好的同學能有更好的發揮指導作用,而讓電腦技術不好的同學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教師也不用對每個學生作指導了,只要對個別學生作一下指導就行了。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學生也學的快樂。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2

實踐告訴我們,資訊科技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與傳統教學的優勢、數學課程的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尋找出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教師、學生和現代資訊科技環境才能和諧互動,教師才能願用、樂用,用多、用好,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怎樣才能把一些抽象的、學生不易感興趣的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呢?現代教學中有了資訊科技的支援,就能變許多的“不可能”為現實,讓課堂透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法》中,如果只是枯燥的講解乘法的法則,然後進行練習,就顯得教學古板、不生動。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比較被動。採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將帶來不同的效果。首先提出問題|:枯水季節結束後,洪峰來臨,某水庫的水位保持上漲,每小時上漲0。35米,水文監測站在凌晨0時測得水位達到正常。那麼,早晨5時和昨夜21時的水位分別是多少米?並在此演示水庫水位上漲的圖片,形成動態效果,同時將不同時間的水位用圖展示出來,結合圖形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並能在這樣的'情境下分析出有理數乘法的法則。使有理數乘法的學習不僅僅是枯燥的運算。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認為:在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什麼時候該使用資訊科技時,必須保證其目的在於能更好的完成一定的教學或學習的目標。在現實教學中,我們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實踐證明,有些內容靠靜態的實物、圖畫和詳盡的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的。教學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創設動態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的營造學生研究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

在《角及其表示》一節中,角兩邊的長短與角的大小沒有關係這個知識點,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理解起來確實有困難,所以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的優勢來突破這個難點。設計兩個角,大小相等,長度不同的兩個圖形,先讓學生觀察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然後讓這兩個角能動著重合起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到這兩個角同樣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3

資訊科技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由於自身學科的特點,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知識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只能是有所涉獵,但是在技能性方面,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資訊科技教育的根本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應能掌握對各種資訊的處理、評價和完善的方法。在動手能力方面:對於給定的課題、目的、問題,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資訊手段,對必要的資訊,自主地或與人協同地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和創造,並能根據實際的情況,釋出資訊、傳遞資訊。

在對演算法和程式設計的教學中,我曾經提過為了求解某一問題,進行某種決策,需要大量地收集資訊、理解資訊、分析資訊,並將有關的資訊送入計算機,以一定的處理軟體對資訊進行處理,最後,根據處理的`結果,作出相應的決策。這是一種以資訊科技求解問題的過程。在求解問題的過程中,與機器的操作,軟體的使用相比較,對資訊的評價,並以這完善的資訊的活用過程更為重要。因為在決策或者尋找解決方法的時候,難免出現人為的錯誤,如何避免這種錯誤,只能在最後的結果和實際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比較,對產生的結果進行評價。在反覆修改決策或者方法,最終得到想要的目標結果。

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包括兩個方面:

(1)資訊科技課:

為了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學校教育中,應開設資訊科技課。學生通過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對資訊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學習和掌握。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中,應特別重視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學習。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學生以資訊科技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資訊的理解、對資訊的判斷和評價比具體機器的操作、具體軟體的使用更為重要。

(2)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學校中的資訊科技教育不應只限於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應將資訊科技教育貫穿到教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其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此,應高度重視資訊科技與其它課程整合。

資訊科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方面是以資訊科技促進其它課程的學習,即以資訊科技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體,使用因特網學習其它課程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其它課程的學習,充實,完善或補充資訊科技課程學習的不足,使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更全面、更具體、更生動。資訊科技與其它課程的整合,既有利於其它課程內容的學習,了有利於資訊科技的學習。

因此,整個資訊科技的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的知識性的檢測,更是對老師提出的更為嚴格的要求。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4

國小資訊科技課接觸到了Powerpoint,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製作幻燈片。為此,我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一直都在課上讓學生接觸到幻燈片,欣賞幻燈片,同時,也在教學生學習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可是,幾次下來,我卻發現了其中存在著許多不足。

例如:教學《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這部分內容時,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跟著課本上的例題做:一、插入剪貼畫、二、插入自選圖形,例題完成後再進一步的熟練操作。一節課下來,覺得教學效果不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著課本上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而已。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起來,創新精神也就根本無從體現,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

還有,我們的資訊科技教材在教學制作Powerpoint時,使用的模板都是讓學生介紹“頤和園”。而且,如何參觀頤和園,都到過頤和園的哪些景點,這些文字和圖片說明在教材中全部體現出來了,而我們要做的只是照著書本再複製一遍。事實上,許多學生根本沒有去過頤和園,更談不上利用Powerpoint向別人介紹頤和園了。這有些脫離了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而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利用書本進行課堂教學,學生重複機械記憶,既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在資訊科技課上最能體現小組合作、小組交流的環節也被嚴重忽視了,這也嚴重偏離了我們教學的初衷,違背了我們教學的意願。

為此,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試想:為什麼在課堂教學中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在課前重新修改了教學設計,設計了“主題幻燈片”這一主題。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有了良好的氛圍,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們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大膽想象,並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為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資訊科技教學隨筆15

在中低年級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體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兒童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用計算機畫圖》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學樓一樓電視螢幕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選單的使用。通過複製、剪下、貼上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己的畫取名或將自己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終於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己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