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學方法探討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K

一、科學把控講授內容,讓講之有效

資訊科技教學方法探討論文

講授,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輔以板書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方法,各科都離不開講授,資訊科技課程也不例外,講授是一種傳播資訊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課堂中哪些內容該講?哪些內容要詳細講以及講授的時間怎麼控制?這些都是值得去研究的。

(一)哪些內容該講

通過學習課本閱讀就能掌握的內容教師不需要去講,學生閱讀課本之後還是有很多疑惑的內容,教師必須講而且要詳細講。比如在《網路技術應用》的“網路通訊的工作原理”中,學生通過課本閱讀就記住了OSI參考模型有7層,以及具體的7層是什麼,思維的深度停留在記憶階段,很少有同學能夠理解,所以這部分需要教師去講解,把抽象的知識與現實聯絡起來。

(二)哪些內容該詳細講

講授按照思維的深度可分為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四種。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應該詳細講解的部分,都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比如OSI參考模型中講到資料是如何傳輸時,教師就應該一步步地去講解,當然在講解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可以藉助於郵政系統中寄信收信的過程來建構網路中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變化,講解之後再進行總結和歸納。

(三)講授的時間

一堂好的課,無論教師講授得有多麼的精彩,也需要把握好講授的時間,這就是限時講授。學生在聽講過程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如果教師一直講授的`話,效果並不好。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更是如此,學生一般都是在計算機房裡面上課,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在一節課中講授時間一般不要超過三分之一,即使那僅有的三分之一也是可以考慮分成幾部分的。在講授法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學情,進行講授內容、講授策略、講授時間的深入分析,最大效果地達成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內外挖掘任務魅力,讓任務樂此不疲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智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任務驅動的內外魅力所在,讓學生在任務驅動的情況下,樂在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首先,內在價值的不斷展現。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緊緊圍繞任務而展開,選擇任務驅動的內容必須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設定要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1.趣味性

選擇任務驅動的內容一般都要依附於一定的情景,情景的創設直接影響任務完成的達成率。比如在講到“因特網資訊的查詢”時,搜尋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在一定的活動中展開,可以制定查詢旅遊路線、遊玩的方案、當地的風土人情等資訊。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同學們去完成相關的任務,任務的設定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讓學生能夠陶醉其中,學習的興趣可以大大提高,師生的感情也能得到融合,任務在順勢中完成。

2.藝術性

現如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越來越高,所以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有關作品製作的部分,教師要多考慮到藝術的元素,藝術容易讓人陶醉,也容易讓心靈震撼,比如學習多媒體作品製作中視訊的編輯時,可以把元旦晚會的拍攝視訊擷取片段讓學生來完成,學生看到熟悉的學校視訊就會十分感興趣,然後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再提示一些視訊特效以及轉場的特效等,相信學生會非常的激動,當完成任務之後學生看到自己製作的視訊可以和一些娛樂節目的視訊相媲美時,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其次,外在評價的不斷激勵。“任務驅動”可以大大地提高資訊科技課堂的效率,當然,任務完成之後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的評價可以有這樣幾種模式

1.學生自評

在任務完成之後,作品的展示十分重要,要鼓勵學生踴躍地展示,展示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評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學生自己認可的作本站會去展示,展示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互評的過程,學生自己認可的作品,也希望聽到同學們不同的稱讚聲,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可以分為課上評價、課後評價和階段性評價。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只能對部分學生進行評價,有一定的侷限性,評價也不夠全面。教師可以藉助於相關的軟體把所有同學的作品收集起來,然後課後可以細細地去評價,當學生再次回到課堂時,一定要把教師的評價告訴他們,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多麼的在乎他們的作品,學生才會更加的努力。階段性評價要求教師能看到學生的進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責任心,學生都是喜歡有責任心的老師。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如果教師的表揚是非常具體實在的話,學生的進步會更大。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教師做有心人,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