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精選3篇)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1

一名90後女孩鍾嗣源因熱衷於傳統文化,立志做一名傳承者,決定畢業後去玉皇觀做一名道士,投入到傳承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去,這是當今社會十分罕見的事了,如今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發達,人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外來文化,關注傳統文化的人反而減少。但中華文化需要傳承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們總結傳承下來的道德準則。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的“人皆可以為堯舜”等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依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明道理,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悟人生。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如今,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萬聖節等各種各樣的西方節日在國內興起,反倒是一些傳統節日無人問津,各種崇洋媚外的行為不斷出現,試問有誰還記得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這位90後女孩能夠不忘炎黃子孫的使命,投身於傳承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去是她強烈責任感的體現,但這並不只是她一人的責任,這是我們14億中國人共同的責任。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它自身的傳統文化,才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走向興盛,一個民族只有擁有其自身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所有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協作,發展該民族。

能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是真正的勇士,90後女孩鍾嗣源放棄了似錦前程,將自身奉獻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她犧牲了“小我”以實現“大我”,是一名真正的勇士,當然,傳承傳統文化的方式有多種,並不一定都要像她一樣做一名道士。鍾嗣源應當結合新時代的發展,創新式地傳承傳統文化。現今的經濟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當下需要一種新的傳承方式,創新型地傳承。鍾嗣源身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可選擇自主創業的道路,建立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企業。讓傳統文化與經濟相結合,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傳承效果。在很多時候,大膽創新比按部就班和亦步亦趨更為有效,在文化傳承方面更是如此。她可以在發達的網際網路領域適時的創業,讓傳統因素與網際網路因素相碰撞,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援下,也許會有更大的火花。在一邊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創新文化,是值得選擇的更好的傳承方式。

中華文化需要傳承者,我們便是這眾多傳承者的一員,我們應該始終不忘作為炎黃子孫的使命,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使民族興旺起來,使國家強盛起來,使民族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傳承之下發揚光大。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承載著國家的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讓文化的傳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釋放中國活力。如此,蘭州拉麵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共享正是展現出了中國活力——脫貧。但是,在中華文化傳承中難免出現偏差——蘭州拉麵的總體質量,如此,我們更需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現有歌傳,“有一個老人在南海畫下了一個圈”,隨後迎來了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向世界敞開了門戶——中國,飛躍發展!隨之而來,不僅是經濟的衝擊,更是文化的碰撞。面對著這些浪潮,我們更需要提高自身經濟與文化的競爭力,才能擁有一席之地。而曾經有一篇文章提到,蘭州拉麵是老百姓的改變命運的“聚寶盆”。既然是能改變百姓命運的“聚寶盆”就更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滿足人們和時代的需求,才能讓這一碗“脫貧面”擁有持久的活力,才能讓蘭州拉麵的物質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才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林清玄的文章中講到乾隆皇帝與一位禪師的對話:

“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皇帝問。

“兩條。”禪師道,“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如今,人亦多為兩種,不為名則為利。但生活,不只是有銅臭那副醜陋的嘴臉,亦有詩畫的遠方。憑著一部紀錄片走紅全國的章丘鐵鍋,人人爭相購之,“鐵鍋之迷”甚多。當鐵鍋供不應求之際,商家便開始摻假製假售假,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張氏父子,即便處於“鐵鍋熱浪”之中,依然能堅持初心,用心打好每一口章丘鐵鍋,不受賄賂。後者所為於公有利於中華文化傳統手藝的傳承,於私他們問心無愧,實乃君子;而前者,造假售假獲取利潤,實屬助長社會歪風之焰,無益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可謂痛心!不禁反問:何為中華文化傳承之意?何為傳承之道?不為名不為利!中華文化傳承不容得絲毫馬虎,不容得弄虛作假,如此方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文化乃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不可動搖。即便身處改革浪潮,金錢熱浪,亦不可屈志焉。即便是一碗小小的拉麵,一口小小的鐵鍋,其蘊含著的豈只是文化,更是國家民族的根基。林清玄有言:一杯蜜都是煉過幾只蜂的。若一碗麵、一口鍋都不能用心去“煉”,這何嘗只是面與鍋的問題呢?一個國家若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同化,不被質化,就必須“煉”好文化,“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意,“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道,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奚以知其然也?縱橫歷史,守住文化方能守根護基。讓我們攜手前進,共舉“中華文化傳承不是‘風華、風味’的旗幟”。

  中華文化的傳承作文3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裡,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裡,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裡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裡,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裡,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著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視窗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裡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