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跨國公司文化管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8W

摘 要 現代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所面對的是與母國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由這種文化差異所決定的跨國經營環境。跨國經營的範圍越大,面臨的文化衝突就可能越多。能否有效解決因文化衝突產生的管理難題,將文化差異轉化為企業的資源,已成為決定現代跨國公司跨國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關於跨國公司文化管理

關鍵詞 跨國公司 文化差異 文化衝突 跨文化管理 文化認同

1 現代跨國公司成長的環境

現代跨國公司是為適應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需要而出現的企業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是現代制度的最高組織模式。跨國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包括母公司和設在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和附屬企業等,其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各有不同。現代跨國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著十分複雜的跨國經營環境,一般包括自然、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環境等5個方面。其中,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地理、人口、自然資源和氣候等因素;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東道國的政治狀況、政府政策以及國際組織的影響等因素;經濟環境主要包括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跨國公司所面臨的直接市場(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等因素;法律環境主要包括東道國的法律法規和跨國經營的國際慣例等因素;社會文化環境主要包括東道國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社會階層等因素。跨國經營環境中的文化影響在於它的差異性。

2 現代跨國公司文化管理的依據和機制

2.1 文化與管理的關係

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最初意為經過人類耕作、培養、教育、學習而發展的各種事物或方式。文化是由人類社會特定群體成員共同形成的。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對於存在、價值和行為的共識。因此,不同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往往是不同的。文化與管理的關係可從多個層面體現出來。

2.2 文化模式的.多樣性決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樣性

所謂文化模式是指文化要素的內在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的表象形態。由於歷史、地理、氣候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國家在語言、風俗習慣、價值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和相關群體等方面存在差別,即各國的文化模式存在差異。文化差異對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有著重要影響,這種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文化差異影響海外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動,並使其管理變得更為複雜,還影響到其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是美國管理模式和日本管理模式,它們都是以其民族文化為基礎的。

2.3 管理本身也是一種文化

管理作為一種文化,主要是指管理的指導思想、管理哲學和管理風格。它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是有層次的,從低到高依次為:有產品的企業;有形象的企業;有文化的企業;有哲學的企業。企業文化一般具有導向、約束、凝聚、激勵、整合和輻射等功能,可以作為用共同價值標準培養企業精神的手段,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員工士氣,樹立企業形象,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2.4 文化與管理具有共生性

管理是伴隨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管理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管理是文化的積累,又可以創造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進而促進了在生產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化。

3 現代跨國公司文化管理的基本機制

3.1 識別文化差異

由於文化風險是由文化差異造成的,因而進行跨文化管理首先要分析和識別文化差異。一位美國管理專家告誡美國商人:“國外經營的成敗,取決於國際企業管理人員對文化基本差異的認識和理解,取決於他是否願意把美國文化觀念當作超重的行李留在美國境內。”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自我分析法、劣勢或優勢分析法、心理需求滿足法等來分析文化差異。理解不同文化對管理行為和實踐的影響,對於進行跨文化管理的管理人員來說十分重要。當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到具有不同文化的東道國工作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語言、價值觀念、思維形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會形成障礙,產生矛盾,從而影響跨國經營戰略的實施。理解文化差異是發展管理人員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一個必要條件。理解文化差異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解東道國文化如何影響當地員工的行為;二是理解母國文化如何影響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員的行為。只想瞭解東道國文化的差異而不想了解自己文化的差異是不夠的。不同型別文化差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措施克服。因管理風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可以通過互相傳授和學習來克服,較容易改變;生活習慣和風俗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可以通過文化交流來解決,但需要較長時間;人們基本價值觀念的差異往往較難改變。把不同型別的文化差異區分開來,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文化衝突的辦法。

3.2 選拔適應文化差異的管理人員

跨國公司的海外管理人員必須能夠貫徹總部的戰略,忠實代表和維護總部的利益,同時還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和較強的管理能力,尤其要具備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工作所必需的特定素質。因此,在忠誠和才幹的標準之外,海外管理人員的選拔,應側重於考察其能否承受異國文化的衝擊,是否善於控制和調節自身去適應不同的民族文化,即對不同文化的適應和協調能力,包括民族優越感傾向、對多元文化的體驗、認識承受能力、行為承受能力、專門的文化知識、一般的文化知識、文化行為和人際交往的敏感性等。海外管理人員的選拔不外乎有三個渠道,即從母國外派、從東道國選拔和從第三國選拔,三種方式各有利弊。

3.3 文化敏感性訓練

文化敏感性訓練的目的是加強人們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具體做法包括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的文化培訓、實地考察、情景對話、角色扮演,以便打破每個人心中的文化障礙和角色束縛。文化敏感性訓練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系統培訓有關母國文化背景、文化本質和有別於其他文化的主要特點;二是培訓外派管理人員對東道國文化特徵的理性和感性分析能力。實踐證明,比較完善的文化敏感性訓練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代替實際的國外生活體驗,使外派管理人員在心理上和應付不同文化衝擊的手段上做好準備,減輕他們在東道國陌生文化環境中的不適應或痛苦的感覺。在許多大型跨國公司中,文化敏感性培訓通常採取多種方式。主要包括:

(1)文化教育。即請專家以授課方式介紹東道國文化的內涵與特徵,指導學員閱讀有關東道國文化的書籍和資料,為他們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提供思想準備。

(2)環境模擬。即通過各種手段從不同側面模擬東道國的文化環境。模擬培訓的目的是把不同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面對的情況和困難展現在學員面前,讓學員學會處理這些情況和困難的方法,並有意識地按東道國文化的特點思考和行動,以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3)文化研究。即通過學術研究和文化討論的形式,組織學員探討東道國文化的精髓及其對管理人員思維過程、管理風格和決策方式的影響,提高他們診斷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難問題的能力。

(4)外語培訓。語言交流與溝通是提高對不同文化適應能力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語言培訓不僅僅要使學員掌握語言知識,還要使他們熟悉東道國文化中特有的表達和交流方式,如手勢、符號、禮節和習俗等。

(5)組織各種社交活動,讓學員與來自東道國的留學生和工作人員有更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系統的文化敏感性培訓雖然可以提高學員對東道國文化的敏感性和適應能力,但並不能保證他們能夠在東道國有效應付不同文化的各種衝擊。外派管理人員必須學會以尊重和接受的態度對待異國文化,切忌用本國文化標準隨便批評異國文化,更不能把本國的文化標準強加於東道國公民。而且,在遇到挫折時要善於忍耐和剋制自己,把自己當作東道國文化的承受者,靈活地處理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各種摩擦和衝突,在建立良好工作關係和生活關係的過程中增強對不同文化的適應能力。

3.4 建立跨文化差異的共同價值觀

經過前幾個步驟,管理人員提高了對不同文化的鑑別和適應能力,並將在對文化共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與公司總體跨國經營戰略相一致的文化。這種文化把每個員工的行為與企業的經營業務和宗旨結合起來,加強國外子公司與母公司的聯絡,增強企業在不同國家文化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顯然,成功地建立這樣一種組織文化,要求企業通過文化的識別、選擇與認同,把帶入企業的不同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文化選擇的一般規律是選擇那些與自身文化相契合的東西,同時兼顧選擇和吸納外來文化中優秀的東西。在海外企業中,只有融合不同文化中的優秀內涵,才能真正做到優勢互補。文化認同是文化選擇的結果,是文化群體的粘合劑和基本價值取向。因此,文化認同是跨國公司跨文化差異的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 原毅軍.跨國公司管理[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2 趙曙明,楊忠.國際企業:風險管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