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淳化的文化圈子中散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9W

十多年前,不知是興趣的使然,還是想謀份差事混口飯吃,自己竟不知天高地厚的迷戀上了新聞報道和文學創作。儘管周圍的朋友和眾們親戚“懶蛤蟆想吃天鵝肉”般的指責嘲諷,儘管自己理論基礎太差、完全理解不了五個“w”原素;完全駕馭不了現代抒情詩歌、長篇小說的寫作,可從不服輸的我始終堅持了下來,且小有收穫。

行走在淳化的文化圈子中散文

那年桃李芬芳季節,走出母校的我,回到了生我養我的那片胡家廟的黃土地。本來,按照父母的意圖,農村家的娃,只有拿起鐵杴在貧瘠的黃土地“土裡刨金”,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沉默寡言、性格木納的我,卻違背了他們的意願,固執地拿起一支支禿筆,斗膽地向當時的《野草》《陝西青年》《陝西農民報》撰寫投寄詩歌、讀者來信等文學、新聞報道稿件。雖然,在那炎炎烈日晒烤下,揹著行囊,到涇陽劉海、西安辛家廟等地汗流浹背地倒磚、幹著攪拌水泥的活,可始終影響不了我對文學的痴迷。在大集體的宿舍裡,我的床頭始終少不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書。那時候,幹一天活,晚上還要看書寫作,真的不知什麼叫累。

後來,成家立業後,性格倔強的我,仍然沒有放棄對文學的摯愛,毅然如一個苦行僧,苦苦耕耘在方格天地間。白天上地勞作,晚上回家撰寫清謄稿件,然後貼上8分錢郵票寄出去,在後來的.日子裡苦苦等待著稿件變成鉛字,那種焦急的等待,真可謂望眼欲穿。可能是報紙上有名、廣播裡有聲的緣故吧!一次偶然機會,山城淳化縣綠色軍營的那位身材魁梧的上校軍官,慕名來到我們那個窮鄉僻壤處,鼓勵我到他的麾下,挑起武裝部的新聞報道工作重任。

“是金子,總要有發光的地方。”於是,只顧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的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人家的請求,成了一名“泥腿子記者”

從此,藉著別人搭建的平臺,我每天牢記職責,在第一時間,將發生的軍營中的閃光事蹟,迅速地在《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西北民兵》上報道出來,從而為單位捧回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獎牌。在自我陶醉欣慰的時候,心比天高的我嘗試著撰寫散文、隨筆、雜文等方面文學作品,郵寄於省內外媒體單位,固執地行走在淳化文化圈子中。到了2010年7月,當我的第二部散作品集《如戲人生》出版並引起人們關注後,昔日那些嘲諷者,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懶蛤蟆也能吃天鵝肉。”同樣自己也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讀者。更感動的是一些熱心腸的粉絲讀者還幫我推銷過作品集。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行走在淳化文化圈中的我,不戒不燥、紮根基層、深入生活,用筆“抒發”個人感情,將自己對人生感悟、倫理道德、孝道文化等方面內容,整理出來用心敲打在電腦上,滑鼠輕輕一點,便快速飛到編輯的信箱中,這樣一來,就有許多篇稿件見諸《西部法制報》《咸陽日報》《檢察文學》等報刊雜誌。久而久之,省、市作家協會裡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先後出版的作品集《如戲人生》《耕者情懷》《故園情思》《故土記憶》分別走上了省、市、縣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料”書架。更讓我自豪的是自己還擁有了李勇鴻、丁延平等一大批淳化籍文朋詩友。

不管以後文學前途命運如何,我都將義無反顧地行走在淳化文化圈子中,無怨無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