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精選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精選7篇)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

中國的文化遺產有很多,古代的兵馬俑便在其中。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現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時墓葬的一個類別。古代隨奴隸制建立而盛行了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人殉,在殷商時期十分興盛。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周王朝之後,各朝吸取了之前暴政的教訓,並強調“明德保民”,逐步減少了人殉,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秦代的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人們在西安市一共發掘出了三個兵馬俑坑,加起來19120平方米,足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兵馬俑也最多。1974年3月,附近村民打井意外發現了一號坑,該坑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為13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著斜坡門道,氣勢十分巨集偉。

在最早發現的一號坑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那麼它們就是二號坑和三號坑了!1976年4月23日,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北側發現了還有一個兵馬俑的坑,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相當於14個籃球場,與一號坑十分相似,但陣型卻複雜得多得多,它裡面的兵馬俑各種各樣的,非常的齊全。三號坑是於1976年5月11日在一號坑的西北側發現的,約為520平方米,相對來說,比第一二兩坑更加小巧一些,但從佈局來看,是一二號坑的指揮部,而且三號坑儲存得更好,顏色比較鮮豔。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兵馬俑就發掘於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秦始王繼位後便開始興建自己的皇陵,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當時秦國非常強大,還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城牆連線起來,修築了長城,來抵擋匈奴的襲擊,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秦始皇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做了眾多創舉,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兵馬俑種類眾多,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馭手俑專門駕駛戰車,它身穿長袍,披著鎧甲,手上還有護手甲,在古代戰爭中戰車殺傷力極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騎兵俑,出土於一二號坑,共有116件,多用於暫時奇襲,因為兵種特殊,所以裝束顯然不同,他們頭上戴著小帽,身披小鎧甲,衣服短小輕巧,特點就是在行動中十分敏捷;軍吏俑分為中下兩級,坑中的數量不過十件,非常稀有,他們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從外形上來看,鎧甲將軍俑頭戴長冠,身穿甲衣,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花結裝飾華麗多彩;武士俑是軍陣的主體,主要作用是作戰的力量,平均身高約1。8米,在秦俑坑中出土數量最多,也分為兩類,戰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他們靈活機動,持實戰兵器氣質昂揚;立射擁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品種,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一起組成了弩兵軍陣,他們身著輕裝戰袍,束髮挽髻,腰繫革帶,腳蹬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姿勢標準,從這個兵馬俑看出,當時秦國的射擊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兵馬俑可真是豐富吶,看出了當時秦國軍隊人數眾多,分工明確,級別分明,在戰爭中佔有了很大的優勢,可見當時秦始皇打仗時的輕鬆強大。

兵馬俑不僅樣式眾多,建造工藝也十分的高超。

兵馬俑主要是採用陶冶燒製的方法做成,在當時來看,這種方法的製作要求非常高,一要把握好火候,二色澤要鮮豔並要繪出和諧的彩繪,三要硬度高,不容易碎。兵馬俑創作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製作者的手法十分細膩明快,把每個兵馬俑的外形特徵描繪得十分活靈活現,仔細看,連每個陶俑的裝束和神態都不一樣,把每個秦俑的個性特點全都描繪出來了,整個群體顯得更活躍,真實富有生機,可見當時的秦朝是多麼的強大,它們的製作者手藝也是非常高超。

兵馬俑不僅蘊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蘊含著秦始皇的堅定意志。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2

祖國的長城有著兩千多年悠久得歷史,多年來,它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目睹了多少殘酷得戰爭。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得是一座古老得長城,一座雄偉得長城。

雖然在我沒有親眼看見長城之前,我已在各種書籍和電視中目睹了它得風采,但四年前得國慶節,當我踏上了長城得第一步時,我才發現,我眼前得這座長城比我想象中得更加雄偉壯觀。它雖然沒有故宮得金碧輝煌,沒有頤和園得精巧雅緻,也沒有天台九龍壁得出神入化,但它輝巨集得氣勢,長龍得神韻使它成為世界文化得寶貴遺產。這連綿不斷得城牆總長約有一萬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烽火臺。聽爸爸說,當有緊急情況得時候,駐守城牆得將士們就會點火報信。

看到周圍許許多多得中外遊客,我情不自禁地問爸爸:“長城那麼古老,為什麼有這麼多遊客來遊覽?”爸爸回答道:“一方面因為長城有著兩千多年得歷史,能夠見到儲存時間這麼長得大型建築物是非常難得得。另一方面嘛,等你長大了,自己去體會。”

四年後得今天,我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了,我雖然沒有再度遊覽過長城,可它在我得腦海裡卻越來越清晰,因為我深知,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擾精神得象徵。

我愛長城,我更愛孕育這古老長城得偉大祖國。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3

我心目中的長城長城,是我早已嚮往的去處。暑假裡,我如願以償飽覽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長城風光。八達嶺聳立在北京西郊,遠望起伏連綿,近看山嶺陡峭。長城盤旋在山樑上,像騰飛的龍。站在長城上往下看,只見停車場的一輛輛轎車如甲蟲,一個個行人如螞蟻;往上仰望,藍天白雲,烽火臺傲然挺立。登長城看起來容易,走起來氣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漢坡,大家都累得汗流滿面。媽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不自滿。”聽了媽媽的鼓勵,我又堅持往上登,終於登上了八達嶺長城高處——烽火臺。

爸爸告訴我:這是古代秦朝,為了防禦匈奴的入侵,勞動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磚石砌成的。以後逐漸連成了萬里長城。我們的心情都很激動,從不同角度,選取不同的景點,拍下了10多個鏡頭。站在長城上,我浮想聯翩:二千多年前,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就能燒出那麼質好量多的火磚,砌成了堅實的城牆,實在是了不起!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把祖國的各行各業建設得蒸蒸日上、欣欣向榮。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要保護好長城,更要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我今年9歲了,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要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世界的和平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鉅,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丁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說,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長城,是我們中國的一條長龍,是見證中國發展的有效見證。所以我們要到長城去玩。這也驗證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含義。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4

萬里長城不僅僅是我們中華人民得驕傲,而且其中還蘊含著我們古代人民得勞動智慧和辛勤得付出。當我們站在萬里長城得青磚上或在欣賞長城得美時,我們就會有一種自豪感。同樣,這一項巨集偉得建築令我們後人讚歎不已。

建造這一項巨集偉得建築時,既沒有機械,又沒有運輸工具。這完全是用人力完成得。不管嚴寒酷暑,人們還是堅持工作。即使下著暴雨或颳起大風,他麼也在辛勤得工作。就這樣經歷了多少日夜得風風雨雨,萬里長城在這兒拔地而起,顯示出中華人民得氣魄是多麼得巨集偉,偉大。這些古人何不具有一種頑強得毅力和不屈不撓,不被困難嚇倒得精神呢?而我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感覺自己是中看不中用,慚愧不已。

比如說那一次考試,我總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可以“居高臨下”。可以易如反掌地消滅一切困難。結果做到一題難題,百思不得其解。最終還是沒有被我攻下來,結果那一次考試只考了90分。現在當我想起這一件事時,覺得自己很可恥和慚愧,愧當炎黃子孫,愧當中國人,也更別與問天無愧得人相比較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也要讓“萬里長城”在我心中紮根,然後“拔地而起”,樹立一種堅定得信念,讓祖國繁榮昌盛,讓下一代因我們得貢獻而再一次讚歎不已。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5

是那秦時的銀鉤明月,是那秦時的崇山峻嶺,還是那秦時的巍峨長城。

悠悠往事,“大江東去,浪淘盡……”融入了千古歲月,凝入了古老長城。歷史定然記得萬里長城的輝煌,從山海關的老龍頭,到大漠黃沙的嘉峪關,綿延萬里似一巨龍盤臥在高山之巔。

今年春節,我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繞的萬里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駐下一座守哨戰士般的敵樓後,恰翻身向下折回山半腰,又驟然升起,至海拔近千米處,盤卷一個大彎,那酷似牛犄角,蒼勁雄壯又渾然天成。

站在長城上,腳下的方磚一路向前延伸,望不到頭。撫摸著城牆上的條石,指尖傳來粗糙的觸感。蒼天高遠,群山連綿,不由感慨萬千,我彷彿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橫掃六國!又彷彿看到多少佝僂著身軀的腳伕在烈日下一步步的挪動,為巨集偉的長城灑下熾熱的血與淚!

遠處的山林是黃的,點綴著若隱若現的紅楓葉,像是醉了一般。順著城垛往外看,幾個烽火臺在山峰上錯綜相連在一起。那蜿蜒的長城,如一條探首天際的巨龍,盤旋在綿延山峰之中。

再往上走,便來到烽火臺前。看上去不是很大,走進裡面有很多門洞,中間的石階很陡,不費點力氣是絕對上不去的。來到烽火臺的二層,用石磚砌成的正方形的`平臺應該就是巔峰火的地方。我站在平臺上,眺望兩側的敵樓和望亭,彷彿聽到了當年吹響那出征的號角。

這正是奇特的慕田峪關臺建築。慕田峪關與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等都不一樣,正關臺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互相通連並肩矗立,兩側的敵樓較小,中間的敵樓比兩側的大一些,三座敵樓之上有三座望亭,關門不設正中,而是設在關臺東側,進出關臺也是兩邊的敵樓設門,這種獨特的關臺建築在萬里長城上也實屬罕見。

走上臺階,向回望,整個長城盡收眼底。那氣勢,如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之雄偉,如同放眼整個天下。

這裡的長城,吸引了好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們被長城深深吸引,深受震撼。大家盡情的跳躍,盡情的奔跑,歡聲笑語在城牆上久久迴盪。

此時此刻,一種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才是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偉大文明。

庚子佳年,春滿九州。望著遠處的烽火臺,我熱血沸騰,我想高聲呼喊,我愛萬里長城,我愛這片土地!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6

“世界屋脊”之上,有一座建築把一座山包裹了起來。它,就是西藏布達拉皮!它是巍然屹文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紅山之巔的佛教聖地,它那美麗雄壯的建築風格,讓我們震撼!

在公元七世紀,為了西藏與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關係,引進中原先進技術和文化,藏王松贊干布決定向唐朝文成公主求婚。誰知別的國家也派出使臣向文成公主求婚,於是,唐朝太宗皇帝(唐太宗)決定出三道題考考各國使臣的智慧。結果,松贊干布派出的使臣祿東贊全部答對了,不僅如此他還答對了另加的一道題唐太泉想:松贊干布的使壓都這麼聰明,那就更不用說松贊干布自己了!於是,唐太宗將文成公主許配給了松贊干布,松贊干布喜出望外要建一座有999間殿堂的空殿迎接文成公主,這座有999間殿堂的宮殿,也就是西藏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可分為紅宮和白宮,白宮是由白色粉刷而成,它象徵著四業之中的靜;紅宮是由紅土粉刷而成,高13層,象徵著四業之中的威望或權力。更神奇的是,在夕陽的照耀下,布達拉宮會發出耀眼的金光!沿著廊道向前走,來到法王洞前,那兒立著一尊松贊干布的塑像和一尊文成公主的塑像,洞內酥油燈的光照亮了洞里美麗的景色,雕塑家們將他們雕得栩栩如生,好像讓我們感受到鬆贊乾的豐功偉績。

在布達拉宮中還有那精美的壁畫,那防蟲的造紙術,都體現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與悠久的藏族文化。

布達拉宮是一顆鑲嵌在紅山之巔的一塊紅寶石,它散發著藏族文化的金色光芒。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7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把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線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巨集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地說:“看了敦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裡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裡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

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佛和菩薩;來往於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越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後進入天國的投資。於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湧現。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裡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