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管理論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5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稅務管理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稅務管理論文(15篇)

稅務管理論文1

隨著稅法改革成果的日益顯現,“稅收法定原則”的重申與強化,稅務律師在律師整個業務體系中的分量也越來越大,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中,稅務風險管理對稅務律師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多。

一、稅務律師法律業務的基本內容

自20xx年全國律協成立財稅法專業委員會以來,稅務律師的業務在司法實踐中漸漸明晰,現階段主要有6個基本業務:1、基礎法律服務,稅務律師作為常年稅法顧問提供稅務諮詢和稅法培訓等法律服務;2、基礎稅收籌劃,充分利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所制定的優惠稅收政策,幫助企業通過合理、科學的方法,將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科學規劃,實現企業稅負降低;3、重大事項的稅收籌劃及涉稅審計,企業在進行重大股權交易、資產併購、境外投資等重大資產處置和重組時,稅務律師不僅僅解決稅法問題,同時就關係到《證券法》、《公司法》、《民法》等基礎法律關係的稅務問題協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同時就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土地增值稅清算及房地產專案清算等;4、境外稅收服務,主要包括外商投資中國稅務、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稅務、轉讓定價和進出口交易稅務等涉稅法律服務;5、納稅人權利救濟,稅務律師有別於稅務師之處就在於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權利救濟。主要包括:稅企關係協調、稅務稽查應對、稅務聽證代理、稅務行政複議代理和稅務行政訴訟代理等;6、除以上基本業務外,稅務律師也為稅務機關合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見以及相關培訓。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部分,稅務律師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供法律服務,實際上就是基於上述基礎法律業務來協助企業優化內部控制、準確評估外部環境,從而把稅務風險降至最低。

二、中小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及防控目標

(一)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中小企業在實際經營中總會面臨稅務風險,這主要源於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巨集觀背景。第一、中小企業內部環境是稅務風險產生的本源。中小企業往往是家族企業或“夫妻店”,企業管理者之間多為親屬關係,在經營目標上更多從自身利益出發而非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利的角度;另外,家族管理下的企業管理權與所有權統一,因此,獨斷自利的決策方式和風險管理資源的缺少導致中小企業的稅務籌劃質量並不高。第二、適逢我國稅收法律制度改革,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變更以及稅務機關在此基礎上對條文的解釋也經常更新,法律法規對中小企業治理結構也提出新的要求,這是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增加的外部原因。此外,經營規模小、營業收入較低、人力資源的缺乏都影響著中小企業對風險的防控能力,一旦稅務稽查中稅務機關要求企業補交稅款,企業後續經營往往因此受到重大影響。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外部巨集觀環境是企業不可控制的,特別是稅收政策和會計準則的變更,但是管理者可以通過優化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對經營投資活動以事先籌劃、事中控制和事後審查來降低稅務風險,達到優化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

(二)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1、稅務決策合法合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合法合規是指企業制定的稅務目標或稅務決策必須考慮到現行的法律法規,以避免因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決策無效並帶來不良後果。這就要求企業,一是稅務決策的內容需要符合當時有效的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務機關釋出的稅收規則或政策,二是企業作出稅務決策的程式需要符合公司章程及其相應的議事規則。

2、納稅申報及繳納操作合法合規。稅收徵管過程中,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是中小企業履行納稅義務的表現形式,也是稅收徵管活動的重要內容。中小企業要做到納稅申報及繳納稅款合法合規需要規範企業財務管理:一是準確計算應納稅額,並稽核申報資料的正確性;二是如期繳納應納稅款。

3、稅務憑證的保管和報備合法合規。中小企業的賬簿憑證管理實際上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財務管理狀況直接關係到稅負公平、稅收徵管等一系列問題。《稅收徵管法》及實施細則均規定企業應重視賬簿憑證管理,具體而言:一是明確中小企業賬簿憑證管理的部門和主要負責人,二是制定並完善賬簿憑證管理的相應配套制度。

三、稅務律師在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稅務律師參與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稅務律師參與到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特別是稅務籌劃,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減輕稅負,同時也可以引導企業走出“稅負最小化”的誤區,指導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合理控制由此產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稅務律師具備傳統律師的基礎業務能力,在參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不僅能夠規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也能從議事制度、治理結構優化等方面規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將公司治理和財務風險管理相結合,健全企業內部的.防控機制。

(二)稅務律師在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1、降低中小企業稅務資訊不對稱的風險稅務律師通過到中小企業內部進行稅務風險防控方面的講解、培訓,特別是對最新稅務政策及稅收優惠政策的解讀和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資訊更新,不僅有利於加強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稅務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能降低企業因資訊不對稱產生的稅務風險。

2、幫助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化變被動為主動。中小企業稅務風險通常存在“潛伏期”,而這一期間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視,一旦稅務風險全面爆發,企業就要承擔鉅額罰款的壓力,甚至管理人員被追究行政及刑事責任。稅務律師參與到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中,可以通過事前防控來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

3、協助企業應對稅務檢查。稅務檢查過程往往伴隨著稅務風險,從外部環境看,稅法體系自身缺陷會引起稅務風險。從內部環境來看,一是日常疏忽對財務風險管理,二是企業涉稅人員缺少相應的稅務基本專業素質或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稅務律師參與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企業因內部環境而增加的稅務風險。一方面,通過前期稅務籌劃和稅務顧問來規範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企業面對稅務機關檢查時,稅務律師協助企業與稅務稽查機關加強溝通,就稅收檢查中出現的疑問及時做好雙向交流,避免企業承擔額外的納稅責任。

此外,一旦企業不得不面對補繳稅款及滯納金,甚至是承擔行政、刑事責任,稅務律師也能通過法定權利救濟途徑來降低因稅務風險對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使該影響最小化。中小企業管理者需要認識到稅務風險並不侷限於損失,同樣也有收益的可能。稅務律師憑藉其專業的稅務基礎知識和稅務風險防控的規劃能力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使企業在合法合理的條件下最大程度節約企業成本,獲得稅收收益。

稅務管理論文2

摘要:如今,在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既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大資料為企業提供了高風險的市場環境。因此,企業進行稅務管理改革成為了必然,本文首先介紹了大資料背景,然後針對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的現狀,提出了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改革的推進提供一定的助力。

關鍵詞:大資料背景;企業稅務管理;改革

眾所周知,二十一世紀是網路化、智慧化、資訊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數字資訊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各領域生產中,把資料資訊應用於企業稅務管理中,有助於提升企業稅務管理的效率,併為企業領導者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另外,企業稅務管理使用資料資訊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趨勢的必然選擇,是推進企業稅務管理深層次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

1大資料背景的概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國內外企業聯絡不斷增強,大資料時代也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嶄新的溝通方式,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提升處理海量數字資訊的能力,推動大資料資訊處理朝向精確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藉助大資料資訊,企業領導者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的發展現狀,對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進而建立更快更好的資料平臺。

2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的現狀

首先,缺乏稅務管理意識,整體的稅務管理水平較低。從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直接掌控企業的經營管理,因此,企業稅務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十分缺乏,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也主要從稅收徵管方面進行研究,忽視了對企業稅務管理理論知識的研究,導致企業稅務管理活動缺乏理論支撐。與此同時,大多數企業認為,只要遵守並執行相關稅法規定就能實現企業的稅收事務管理,而企業本身無所作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對稅務管理的理解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企業管理者未能有效普及稅務相關知識,員工無法及時獲得相關稅務資訊。另外,一些企業為了獲取一己私利,還存在著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就算少部分企業提升了企業事務管理意識,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企業稅務管理水平不高。其次,對企業稅務管理的認識不全面。很多企業的領導者常常把企業稅務籌劃和企業稅務管理混為一談,認為只要做好企業的稅務籌劃就能夠完成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殊不知,企業稅務管理活動實際上涉及更廣泛的方面,而企業稅務籌劃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並不能代表企業稅務管理的全部。另外,由於企業的稅務管理常常發生於企業完成納稅義務以後,企業管理者常常未能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重事後公關,輕事前管理。因此,並沒有把企業稅務管理貫穿於整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總之,缺乏稅務管理意識,整體的稅務管理水平較低和對企業稅務管理的認識不全面是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相關領域人士在今後的研究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3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

上文主要分析了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具體如下。首先,設立專門稅務管理部門。伴隨我國稅收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涉稅事務越來越複雜化,有必要成立稅務管理機構,並加強稅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崗位體系,以滿足企業稅務管理的需求。另外,企業稅務管理部門還要建立穩定的稅收政策資訊渠道,及時掌握國家最新的稅收政策,把握國家巨集觀經濟動向,實現納稅行為的統一管理、統一籌劃,用最先進的國家政策來指導企業,這是保障企業稅務管理工作正規化的重要途徑,也有助於保障國家的整體經濟利益。在大資料背景下,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助於推動企業朝向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稅務管理部門需要隨時分析本單位稅收狀況,一旦發現稅收出現異常變動,需要及時上報稅務分析報告。其次,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定期開展培訓活動。由於我國的稅收法規變化快,種類繁多,這就要求企業藉助不同的渠道,及時掌握國家最新的稅收法規,並加強企業內部人員的各項稅收業務政策學習,並善於把各項稅收政策法規及時地應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增加企業的稅收抗風險能力。另外,企業稅務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所涉及的稅務內容複雜,因此,要重視對稅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大對企業高層以及基層員工的.培訓力度。具體而言,對企業高層著重灌輸正確的納稅理念,對於企業辦稅人員重點傳授業務技巧,從上至下全員參與,做好稅收成本控制。最後,夯實稅務管理基礎工作。稅務管理基礎性工作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前提,企業可以通過稅務管理基礎的工作,來獲取納稅管理技術資訊,進而使得企業的各項涉稅行為更加合法化、規範化,最大限度地避免滯納金以及罰款,為企業降低經濟風險,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

4結語

總之,本文首先介紹了大資料背景相關內容,然後針對大資料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的現狀,從設立專門稅務管理部門,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定期開展培訓活動以及夯實稅務管理基礎工作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鑑。當然,由於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論述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還希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給予批評與指正,並從更多層面展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曉如.基於“金稅三期”大資料背景下建安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探究[J].會計師,20xx(19).

[2]王雲.大資料資訊化下企業的稅務管理髮生了哪些變化[J].註冊稅務師,20xx(09).

[3]程平,張礫.大資料時代基於雲會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稅務管理探析——以A集團為例[J].會計之友,20xx(08).

稅務管理論文3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稅收政策不斷得到改善,企業逐漸認識到稅務風險控制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稅務風險成了每家企業業務管理的重點。本文通過介紹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提醒企業進行自查,並針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風險提出一些規避措施。

關鍵詞: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措施

稅務風險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還會影響企業的納稅等級。納稅等級低的企業會收到稅務局的重視,不定時地接到稅務局檢查的通知,這就會打亂企業的經營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給企業造成損失,由此可見稅務風險的重要性。因此,降低稅務風險,能給企業帶來利益,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其必然成為財務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稅務風險的含義

稅收風險是指在徵稅過程中,由於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誤,以及種種不可預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稅源狀況惡化、稅收調節功能減弱、稅收增長乏力、最終導致稅收收入不能滿足政府實現職能需要的一種可能性。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二、稅務風險指標配比分析

稅務風險檢測時,需要用到很多指標進行分析,這些指標可以分為通用指標和特殊指標。通用指標是指各個稅種都可以用的指標,利用通用指標進行配比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能直接反映問題的方法;特殊指標是指在特定稅種或規定行業裡才會用到的指標。這裡主要介紹指標配比分析法。

1.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為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於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於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於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於0且後者小於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2.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接近於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於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於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於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於0且後者小於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出現上述情況時,就需要特別關注營業收入和負債裡的貨幣情況。

3.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同步增減,兩者比值為1。如果兩者之間的比值小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小於零,則該企業可能會有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如果該比值大於1且差異較大且均大於零,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若比值小於0且差異較大,而前者大於0且後者小於0,則該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4.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與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變化一致,如果兩者比值大於1且都為正,則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情況;如果前者大於0而後者小於0,則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擴大稅前扣除的情況。

5.資產利潤率、總資產週轉率、銷售利潤率配比分析。若資產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當期數額小於上一期,而總資產週轉率的當期數額大於上一期,則說明該企業資產使用效率高,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多列成本費用的情況;若資產利潤率和總資產週轉率當期數額小於上一期,而銷售利潤率的'當期數額大於上一期,則說明企業資產的使用率低,導致資產利潤率降低,並且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的情況。根據上述各指標的配比分析,企業可以在納稅申報前進行自查,以降低稅務風險。

三、企業管理中的稅務風險

1.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不高。稅務在企業中一直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由於稅法和會計的處理方式不一致,導致財務人員在申報納稅時工作量很大,因此,如果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不高、知識結構不完善,在稅務處理中就會出現差錯,使企業遭受稅務上的損失。

2.企業對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會制定稅務風險控制體制,但有時不能與時俱進地完善控制體系,造成在納稅方面出現失誤,給企業造成金錢和名譽上的較大損失,由此可見,企業對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狀態。

3.內部管理體系不健全。規則能夠幫助人們檢驗行為是否合理,一家優秀的企業必然擁有健全的制度。假設一家企業連自己內部工作都管理不好,員工只顧忌自己的利益,那這家企業肯定會出現許多財務問題,稅務風險也必然存在。稅務風險是財務管理中的一部分,如果連基礎都不堅固,那各個部分也肯定會出現問題。所以,內部管理體系一定要完善。

4.政策資訊不能及時更新。近年來,稅法一直在推行立法制度,稅收相關政策頻繁變動,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更新這些政策資訊,那在納稅時就會出現紕漏,導致多繳或少繳稅款,影響企業的效益。還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能夠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若財務人員不瞭解與該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則企業會遭受較大損失。

四、降低稅務風險的措施

1.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會計和稅法都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的,尤其是近年來稅法變動頻繁,因此為了企業的利益,定期進行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培訓要求財務人員熟練掌握當前最新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對申報程式和會計制度要熟記於心,減少程式失誤和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損失。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職工不僅要對業務熟練掌握,還要有道德素養,不能做損害公司利益的事;企業依法合理分配工作任務,財務人員之間互相監督,定期輪換工作;企業內部機構互相監督,形成權利制約,定期或不定期核查賬務,加強企業對於發票、賬簿等資料的稽核與管理。

3.提高管理層的重視程度。管理層應當提前瞭解稅務風險的後果,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稅收管理體制並不斷完善,還要對管理層進行培訓,提高對稅務風險的認知程度,加強管理層的稅收風險意識,使稅務風險控制能夠順利實施。

4.合理申報納稅。尋求專業技術完善的稅務代理,避免因為稅務代理方的失誤給自己帶來的損失;自行申報納稅,提高企業職工的納稅意識和水平,熟悉稅收徵管條例,完善企業自行申報納稅體系,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查詢企業納稅申報的不足。

5.定期進行稅務檢查。企業自身進行稅務檢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稅務風險,而要想做好自查工作,就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管力度,管理層要不定時檢視工作情況,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企業可以設定專門的稅務檢查崗位,安排專業人員對企業的納稅狀況進行檢查,還可以尋求稅務師事務所的幫助,讓他們幫忙檢查。雖然定期進行稅務檢查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這些相對於出現稅務風險後要負擔的損失小得多,企業應當有長遠目標,不能因小失大。

參考文獻:

[1]李明.榮安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財經大學,2015.

[2]吳家鳳.企業財務管理中稅務風險成本控制建議[J].統計與管理,2015,(12):108~109.

[3]羅尾瑛.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風險成本控制策略[J].時代金融,2017,(29):210~210.

稅務管理論文4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同時正處於經濟改革的重要時期,我國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經濟新常態轉型,稅收政策有逐漸對企業有益起來,各種行業的優惠稅收政策增加,但是相應的企業的發展也就受到稅務管理是否專業化的影響,企業稅務管理的專業化與高效率是企業有效降低稅務負擔的保障,本文從企業稅務管理現狀出發,探究企業稅務管理的問題所在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稅務管理;存在問題;對策探析

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不斷的從各個環節來降低其運營成本,而稅務管理就是其中關鍵的環節。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稅務管理與控制在企業中的地位,要想在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環境中穩健發展,就必須要提高稅務管理的專業化與高效率,此舉能夠保證稅負降低、有效控制稅務風險。所以加強稅務管理的建設對企業有著極大的意義。

一、企業稅務管理現狀

企業稅務管理目前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並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只是進行簡單的稅務繳納與核算,並沒有結合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來制定出降低企業稅負的稅務籌劃。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稅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從更加深層次來進行稅務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企業稅務管理是根據國家多種規章制度構建的稅收政策進行企業相關的稅務籌劃等問題的管理。稅務成本同樣也是企業中重要的外在成本,只有通過合理的稅務管理來控制稅務成本,才能夠有效的控制稅務風險。企業的運營重心主要是放在經濟效益上,而忽略了其他管理方面的重要性,稅務管理逐漸受到重視的原因也正是由於稅收成本逐漸加大,企業不得不加深對稅收政策的研究,來進一步通過管理降低稅收成本,從而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而企業稅務管理通常需要精通財務會計及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人員,只有將兩者有效結合才能提升企業的稅務管理。由於企業重視稅務管理起步較晚,因此提升稅務管理的專業化與高效率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二、企業稅務管理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稅務管理理念存在嚴重的滯後性

我國的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並沒有一個十分規範的制度。由於稅務管理的過程繁冗複雜,同時所涉及的相關規章制度制定起來也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人員多數是從財務會計專業出身,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由於稅務管理髮展的時間較短,許多企業並不能使得這些財務會計人員進行轉型,使其更好的為稅務管理工作服務。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企業的管理層並沒有從心底上重視稅務管理工作,只是簡單的認為稅務管理僅是對企業稅務進行籌劃,但是並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願意花費時間與成本進行研究管理。因此多數的情況下,企業稅務管理其實就是向稅務部門繳納相關稅費,並沒有更多的策略去對稅務問題進行處理。可以看出企業的稅務管理理念存在嚴重的滯後性,也是提升企業稅務管理的專業化與高效率的思想上面臨的問題。

(二)缺乏稅務法律意識

我國依法治國,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同樣也需要依法納稅,依法納稅是納稅人作為國家公民必須具備的.傳統美德之一,只有自覺的遵守稅務法律,稅務管理才不會脫離法律軌道,不會產生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但是企業在繳納稅收的環節中,總有些企業會違法繳稅,其通常採取的是偷稅、漏稅的方式來降低稅務成本,但是其要面臨著更大的法律風險,對企業來說是極為不明智的。可能是由於我國稅法違法成本較低,就算是被查到之後,最多就是罰款並沒有相應的刑事責任。因此,許多企業就敢於頂著法律來進行相關稅務的籌劃,這樣就為稅務管理營造了不好的“生存土壤”。而且該環境下誕生的稅務管理充滿了違規的氣息。企業通常注重自身的商業信用,而偷稅、漏稅的企業必定發展不長久,也會被商界所恥笑。從長遠來看,企業缺乏對稅務管理法律的認識,就極易產生漏稅的違法行為,儘管獲得短期的不正當利益,但是不利於其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缺乏與稅收部門深層次交流

當前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只是根據正常的稅收政策進行稅務籌劃與繳納,並沒有參考國家稅務部門所頒佈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樣也就沒有辦法制定出企業最優的稅務籌劃方案。稅務部門通常第一手掌握國家相關稅務政策,只有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加強與稅務部門的聯絡,同時加深兩者之間的交流,企業的稅務管理才能夠把握住企業相關的優惠政策,再根據這些優惠政策制定出符合企業稅務籌劃需要的方案,此舉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稅務管理的優勢,從而為企業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稅負問題。

(四)稅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匱乏

前文已經提到稅務管理人員多數是由財務會計人才擔任的,其缺乏對稅收理論的學習,自然在進行稅務管理工作時肯定會有所欠缺,其稅收方案多數都是從財務會計出發,就不能夠從稅務的角度出發,不利於稅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企業稅務管理中稅務弊端的優化路徑

(一)構建稅務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套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樣稅務管理也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稅務管理負責人應該主動學習稅務相關知識,再結合企業的管理制度構建出符合企業稅務管理的制度。稅務管理制度中應該涵蓋了稅務籌劃、方案等具體的操作方式,以及稅務管理人員的選拔制度等等。而且稅務管理制度應該為企業的展露目標進行服務,同時要緊密聯絡當前國家稅務政策,避免與國家稅務政策出現衝突,損害企業利益。而其在構建稅務管理制度後要不斷對其進行完善與更新,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加強對國家稅務法規的瞭解

國家儘管對稅務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在企業進行稅務管理的過程中要主動的去對相關稅務法規進行了解,國家不可能給你進行科普。企業稅務管理部門應該定期對相關稅務法規進行了解,尋找其中的差異,從而制定出適合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同時應該組織稅務管理人員對新的稅務法規進行學習,一旦出現法律問題也能夠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而不是一旦違法後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這樣就會極大的損害企業的利益。

(三)加強與稅務部門的聯絡

應當著重讓稅務管理人員瞭解國家實時的有關政策,並根據不同的政策制定不同的經營投資方向。降低風險,做好每一步的籌劃。瞭解企業的不足和問題。企業應該重視稅務管理的重要性,不斷優化解決問題的對策,促進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發展步伐,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稅務部門作為國家稅收政策的執行者,其必定比企業更加了解稅收相關優惠政策,企業稅務管理部門只有加緊與稅務部門聯絡才能夠更好的把握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稅務管理部門可以與稅務部門進行稅務活動的宣傳,通過聯合承辦活動來加深與稅收部門的聯絡,這樣向社會公眾宣傳了稅收相關知識,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加深了稅務部門的聯絡;稅務管理部門還可以與國家稅收部門商討進行稅務上的學習與交流,促使企業稅務管理部門更好的掌握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而國家稅收部門也能夠了解企業的稅收需求,從而更好的落實稅務政策。

(四)提升稅收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

稅收管理專業人員的匱乏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首先企業在已經成型的稅務管理人員中選擇能夠接受新的稅務理念的人員進行培養,這部分人思想活躍,能夠接受新的思想理論,更值得培養為稅收管理中的專業人才;其次就是通過招聘的方式招聘稅收管理的專業人才,可以通過獵頭公司進行人才挑選,為企業挑選到經驗豐富的稅收管理人才。最後就是通過與高校合作培養稅收管理專業人才,儘管此方法較為繁冗複雜,但是培養出來的稅收管理人才是極為符合企業的需求。

四、結束語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企業要想更好的立足並且獲得勝利,加強企業稅收管理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強化稅務管理工作不止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加強納稅風險,提升企業的運營價值。稅務管理的過程中要認清稅務管理,要對其目標與原則有所把握,這樣才能夠合理的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稅務問題。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夠對企業稅務管理人員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徐鵬.現階段企業稅務會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xx,43:48-4.

[2]劉雲龍.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探究[J].經營管理者,20xx,32:123.

[3]劉曼麗.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02:126.

[4]楊麗芸.探究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xx,15:327-328.

稅務管理論文5

一、分析當前電網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現狀

1、稅務管理工作觀念不能夠符合時代發展需要,迫切需要改革和創新

受“三集五大”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電網企業制度趨於完善化,在與之前比較的過程中可得知,電網企業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很多以往未出現的業務形式,例如:合併、產權轉讓等。不過依據當前形式來說有很大一部分電網企業存在問題,還沿用傳統工作模式,如:按固定時間進行申報、足額繳納稅款等,稅務管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沒有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在一些環節上使得其成本大幅度提升,例如:從業務拓展和財務發展橫向銜接等角度為出發點,電網企業內部稅務管理職能有所弱化,而稅務管理其初衷就是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強化其職能,但是卻起到了相反效果。

2、相關稅務管理人員工作素養低下,亟需提升和強化

鑑於“三集五大”體制不斷完善和強化,及時有效填補了稅務管理的“真空地帶”但是也致使電網企業內部稅務管理人員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從深層次上說,沒有安排專業性人才進行稅務管理,而專業性管理機構中所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專業性人才與其所從事的`工作不能夠有效銜接起來,儘管其具備一定的稅務管理能力,但是其沒有經過系統化學習,不能夠及時處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導致稅務專業知識架構長期不能建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再者,在對稅務管理人員培訓和教育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單純向其傳授知識,沒有注重技能方面培養,所學知識與工作實踐不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稅務管理人員的發展,也阻礙了專業人才隊伍的壯大。當前,社會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充分依據現實情況制定相應計劃,但是相對應的對稅務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為嚴格,有關稅務管理工作的相關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整合。

二、電網企業稅務管理中諸多風險因素有待解決

以往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新業務拓展沒有深層次強化。在當前電網企業中,管理工作與業務開展不能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也是很多風險因素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所在。籠統的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營業收費業務

受託執行維護收入、居民更換電錶等營業收費,雖然多次與相關稅收部門進行協商,但是在材料費進項稅抵扣方面存在著風險。例如:以臨時接電費為例,稅務部門、物價部門、電力監管部門其要求都是不同的,而這制約了企業運營,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都率屬於不同的管理部門,兩者之間難免存在矛盾,無形之中為電網企業稅收帶來障礙。

2、資產產權重組業務

當前,網省公司輸變電資產歸屬總部、東西幫扶是電網企業資產劃轉存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稅務機關並不承認這一舉措,例如:從東西幫扶來說,公益性捐贈在稅前就應當扣除,而這些都直接與所得稅、流轉稅等稅收掛鉤。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電網稅收管理體系的措施

1、建立專門的稅收管理機構

依據當前形式來看,電網總部已經在各省設立專門財稅管理處,但是在其下屬區域其財稅管理處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繼“三集五大”之後,多數省公司認識到在市公司建立核算大大增加了其成本,因此將其撤銷。但是在當前體制下完全可以在縣級以上設計專門稅收管理機構,才能夠更具系統化管理,為加強稅務管理提供前提條件。

2、依據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使其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稅務管理與同層次的財務管理比較後得知,稅務管理更具在專業性、政策性強,對人才要求較高,要想根本性改變以往稅務管理現狀,就必須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大對人才引進力度,及時發現稅務管理中存在問題並及時解決。例如:在電網企業招聘人才過程中,不應簡單注重人才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該充分考慮到人才是否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夠為稅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保障。再有,電網企業建立健全激勵制度,這不僅可以增加工作人員的憂患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更好的服務於企業發展。

四、結語

從上述不難看出,稅務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要向實現財務管理創新,就一定要突破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要時刻更新自身知識,同時也要引進先進人才,才能夠充分把握事情發展總體趨勢,從而為企業提供更為精確資訊,在充分遵循各項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稅務管理論文6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深化,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建設對事業單位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前形勢下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有所變化,同樣需要承擔依法納稅的義務。但事業單位為有區別於社會企業的非營利性部門,在前期對稅務風險管理及防範相對薄弱,有待進一步的提升,更好的為事業單位現代化建設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發揮作用。本研究通過對事業單位目前稅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剖析,探討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及防範。

關鍵詞: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防範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改革發展及法律體制的不斷健全,事業單位所處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對事業單位的要求和影響也不盡相同,事業單位的經營範圍得到了一定的擴充套件,使得事業單位在日常綜合管理對稅收風險管理和防範也十分重要。稅務風險也成為了事業單位經營不可忽視的風險。稅務風險是指所有在納稅職責範圍內所涉及的風險,同時包含一些與受稅務影響的相關業務風險。所以事業單位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規避稅務風險,提升管理水平,使事業單位稅務工作規範有序的進行,為事業單位的發展創造條件。

一、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的問題分析

事業單位的稅務風險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事業單位有偷稅、漏稅等違反國家稅收法律規定涉稅行為;二是事業單位沒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造成不必要的稅務負擔;三是稅務行政執法不規範產生稅務風險。總體上分析,導致問題發生的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事業單位財稅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的科學、完善,合理直接影響著單位防範稅收風險的程度。內控管理制度的不科學、不完善,不合理是發生稅務風險的源頭,在此制度下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防範稅務風險的效益。部分稅務管理人員對稅務風險產生的影響認識不夠,對稅法的認知不到位,防範稅務風險的能力有限從而導致在制定稅務風險防範措施時出現不科學、不完善,不合理。

(二)事業單位稅務管理意識較弱

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不高,在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發生變化時,缺乏對稅務正確處理的能力,從而遭受處罰的風險。隨著稅法的日益健全及稅收稽查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於稅務管理意識較弱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會讓他們發生稅收風險的概率越大。

(三)事業單位的稅務規劃不當

稅務規劃總體目標是在合法節稅的同時做到零風險,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稅務實施過程中監控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並及時修正。但是有些事業單位內部稅務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強,企圖利用不法手段進行稅務籌劃從而達到逃稅、漏稅的目的,鋌而走險,最終遭以處罰。

(四)稅務執法時不規範導致事業單位產生稅務風險

我國稅務體系繁多,事業單位稅務可能涉及到國稅、地稅、海關等稅務體系,但不同的稅務體系對同一種涉稅行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處理方式。稅務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有一定的解釋權及自由裁量權,且稅務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也加大了事業單位的稅務風險。

二、提升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的管理能力及防範措施

(一)逐步提升稅務風險管理意識

對稅務風險有正確的認識是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有效規避稅務風險問題的前提。在明確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危害,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稅務風險規避意識的培養,使稅務風險管理人員能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管理和預防財務風險,從而達到良好的稅務風險管理效果。提升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人員稅務風險管理意識,使其能夠積極主動承擔稅務風險防範責任,促使稅務風險防範管理工作更加規範和務實,為事業單位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二)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為有效地管理和預防稅務風險,事業單位可依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稅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系。協調處理所有涉稅專案,建立標準專業的涉稅事項處理流程。配備專門的'稅務管理人員,對相關稅務資訊的收集、傳遞和處理,確保事業單位稅務管理部門內部及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和反饋,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相關措施防範。通過稅務管理部門進行稅務專業籌劃,瞭解稅務各種優惠政策,及時享受稅務優惠政策,發揮稅務管理部門在防範稅務風險中的積極主導作用。

(三)逐步提升稅務風險防範人員的綜合素質

稅務人員的風險防範和管理能力是事業單位有效規避稅務風險的前提條件。事業單位想要保證稅務風險防範工作有效進行,就須加強對人的重視,通過對稅務人員的綜合有效管理和培養,促使其風險防範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為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基礎。因此事業單位在管理髮展中應加強稅務風險防範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使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和防範工作都能夠順利進行。

(四)加強員工對財務會計制度和稅法的認知,減輕涉稅風險

一般情況下,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法是有本質性區別的。以事業單位經營業務涉及的所得稅為例,有些收入會計制度是不予確認的,但在稅法上必須確認;而會計制度對有些財務支出會計制度是可以扣除的,但是稅法卻要求不能扣除,在這種情況下單位在辦理納稅時,對相應的專案就要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單位就要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加強稅務相關人員對稅法的認識,對一些專案做出相應的調整。總的來說單位財務會計制度越完善,對稅法的瞭解程度越深,掌握的越好,越有利於對納稅金額的計算,從而減少涉稅風險。

(五)加強風險評估,加強稅務風險控制

單位以主要負責業務流程為主線,仔細分析整個業務流程涉及的稅務風險點及風險發生的概率,評估風險的影響程度。對稅務風險全面系統的評估,從而有效的降低稅務風險發生的概率。與此同時,一切結合實際,將稅務制度落實到到位,不斷完善稅務制度,責任到人,為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相應的對策,降低稅務風險。

(六)強化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的溝通能力

我國關於稅務風險管理的條款辦法已有不少,雖不同條款各有不同,但條款的目標是相同的。這些條款中特別強調事業單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資訊與溝通制度,事業單位應強化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的溝通能力,特別要與稅務部門建立一些溝通與協調機制,遇到模糊、較複雜、不明確的的稅務問題,應及時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了解,並徵求稅務部門的意見回覆,不能在不明確的情況下處理,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稅務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稅務管理工作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有者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認識到稅務管理的重要性,將稅務風險管理及預防作為重要工作內容進行,才能夠有效規避稅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經濟和名譽損失。因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應對稅務風險管理有正確認識,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管理措施,改善當前管理問題,才能為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參考文獻:

[1]馮冬梅.淺析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及防範的問題[J].現代經濟資訊,20xx,(05):267-269.

[2]韓光.關於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實務的思考[J].知識經濟,20xx,(13):33.

[3]高黎珠.中小事業單位稅務風險管理實務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xx,(18):151-152.

[4]王金一.稅務執法風險防範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xx.

[5]羅佳.中國大型中央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財經界,20xx(24):349-350.

[6]蔣欣.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涉稅業務的會計處理[J].財會通訊,20xx,(10).

稅務管理論文7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出“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承包工程專案以及投資專案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稅務問題逐漸成為突出的問題。部分企業疏於稅務管理,偷稅漏稅、重複繳稅等時有發生。企業應該重視稅務管理,分析面臨的稅務風險,瞭解專案所在國的有關稅務法規,構建稅務管理體系,建立防範措施,培養稅務管理人才,積極開展稅務籌劃,降低企業整體稅務成本和風險。

【關鍵詞】“走出去”;企業;稅務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出“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承包工程專案以及投資專案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隨著海外業務的發展,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稅務問題逐漸成為突出的問題。有的企業管理混亂、法律意識薄弱,甚至在境外偷稅漏稅,最終受到專案所在國嚴厲的懲罰,不光損失了經濟利益,也損壞了中國企業的聲譽。部分企業忽視了稅務管理,在境外及境內重複繳稅,沒有實現企業經濟價值最大化。企業“走出去”程序已逐漸由分包、總承包過渡到投資、併購等更復雜階段,隨之相伴,“走出去”過程中的稅務管理也更值得所有企業重視並深入研究。

一、企業“走出去”主要稅務風險

(一)專案所在地的稅務風險

1.不瞭解當地稅收制度和徵管方式。不少企業對當地的稅收制度和國際稅收體系缺乏瞭解,對專案所在地稅務機構的徵管嚴格程度估計不足。例如在非洲某國的一中資企業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及時整理稅務資料,稅務機關突擊審計時發現上一年度的納稅申報無法提供準確明晰的檔案和資料支援,結果財務經理被捕受罰。

2.缺乏海外財務稅務人才,總部監管不到位。有的企業缺乏海外財務稅收管理人才,境外專案也沒有專人負責稅務工作。有的企業海外財稅人員培訓體系不完整,總部沒有及時向海外機構進行指導,或者當地財稅人員無視公司內部的稅務管理制度,未按照總部的規定去執行稅務處理。也有當地財稅人員對於新的、不明確的涉稅事項,沒有諮詢總部或稅務機構的意見,而是自作主張,導致操作嚴重失誤、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時才與總部溝通。

3.專案所在地的稅務風險。專案所在地的稅務風險中,大部分原因是專案管理人員在經營決策、簽訂合同等方面沒有考慮到稅務問題及影響。其次,部分國家當地主管稅務官員不執行該國稅法或稅收協定。例如,中國公司在投資東道國的子公司賬上列支的成本費用擁有完整的合同與合法的票據,按照當地稅法規定允許扣除,但當地稅務機關不予認可,要求進行納稅調整,補繳公司所得稅。

(二)中國稅務風險

“走出去”企業面臨的中國稅務風險主要因為不符合我國相關的稅務制度和規定。

1.居民企業的規定。中國企業在境外設立的子公司,如果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會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其全球收入均需繳納25%中國企業所得稅。

2.受控外國公司的規定。中國居民企業設立和控制的外國公司,實際稅負低於12.5%,留存大量利潤又沒有合理商業理由的,就可能被認定為“受控外國公司”,其歸屬於中國居民企業的利潤需要計入該中國居民企業的當期收入,繳納中國企業所得稅。現在企業在開曼、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設立的公司非常可能被認定為“受控外國公司”。

3.境外所得稅抵免的規定。中國企業從境外專案取得的收入均需繳納25%中國企業所得稅,但可以在一定限額內抵免已經繳納的境外所得稅。很多中國企業在境外沒有取得合格的完稅憑證,或者計算不清境外所得稅的金額,結果無法抵扣境外所得稅,需要全額補繳中國所得稅。

4.一般反避稅條款的規定。我國稅務機關會對企業可能存在的避稅安排啟動一般反避稅調查。主要包括:濫用稅收優惠,濫用稅收協定,濫用公司組織形式,利用避稅港避稅,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稅務機關會按照經濟實質對企業的避稅安排重新定性,取消企業從避稅安排中獲得的稅收利益。

二、企業“走出去”常見稅種

(一)境外專案常見稅種

所得稅:如果不在當地設立子公司,多數國家規定工程承包超過一定時間才需要在當地繳納所得稅,中國和大多數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都以6個月為限。但某些國家規定,只要外國企業在當地承包工程,就需要繳納所得稅。徵稅方法一般有核定法或實際利潤法,如果在當地設立子公司,通常按實際利潤徵稅。要特別注意成本費用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明材料,尤其是關聯企業的費用。流轉稅:常見營業稅、增值稅等。財產稅:有固定資產稅、房產稅、地產稅等。海關稅:包括進出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等。合同稅:有些國家規定對承包合同一定比例徵收合同稅。印花稅:合同、證照等通常都需要繳納印花稅。

(二)常見的中國相關稅種

所得稅:中國企業的海外專案,取得收入需要繳納中國企業所得稅,但可以在一定限額內抵免境外已經繳納的`所得稅。如果海外專案在當地免稅,但中國與當地沒有簽訂稅收協定,或簽了稅收協定但沒有“饒讓”條款,就很可能要在中國補交25%所得稅。營業稅:境外建築業勞務可免徵營業稅,但設計、監督管理等勞務仍需繳納營業稅。如果境外建築業勞務(施工)和設計、監督管理包含在單一合同中,存在免稅勞務和應稅勞務金額劃分不清的問題。增值稅:出口貨物和自用舊裝置可申請出口退稅,外購舊裝置出口免稅但不退稅。印花稅:總分包合同、貸款合同、購銷合同等,即使在境外簽訂,如果帶入境內使用,也需要繳納印花稅。

三、稅務風險防範及措施

(一)商務談判階段提前做好防範工作

各國的稅收政策差異較大,在商務談判階段應重視合同中有關納稅的條款,認真瞭解相關稅法規定,匡算稅金影響,以提高海外專案的經濟效益,避免遭受經濟損失和法律風險。

1.對於固定價合同,因其涉及的稅種較多,稅率也不相同,最好的辦法是在合同中規定由業主負責繳納所在國的應納稅金,而承包商僅負責其本國的應納稅部分。如合同規定均由承包商納稅,則應瞭解清楚稅種和稅率,並將稅金計入合同內。

2.對於合同額較大而且複雜的跨境工程專案,應當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從中國企業角度考慮專案所在地的稅負等國際稅務問題,降低專案的整體稅負。

(二)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防範措施

海外專案需要特別關注專案所在地的稅務風險,在充分了解當地法律和稅務規定的基礎上,通過對經營活動的事先籌劃、事中控制和事後審閱,準確合理的申報納稅,建立稅務防範措施,儘可能控制相關的稅務風險。

1.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管理制度,設定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或專職崗位,培養專業的財務稅務管理人才。

2.設立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流程,確保稅務規劃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作經營決策時要考慮稅收因素的影響,

3.稅務事項的會計處理符合相關會計準則和稅務規定,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稅務檔案管理以及稅務資料的準備等涉稅事項符合相關規定。

4.建立稅務風險評估機制,對稅務風險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改進。

四、稅務籌劃的原則及方法

企業可以利用各個國家不同的稅法、稅收徵管制度的差異,提前謀劃,以避免或者延緩納稅行為,實現企業商業決策的稅後價值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稅務籌劃並不是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而是合法行為。

(一)稅務籌劃的原則

1.戰略原則。綜合考慮海外專案執行的各個環節,統籌安排,同時要符合稅務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最終著眼於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負,而非僅僅減少某一環節、某一稅種的納稅。

2.預見原則。稅務籌劃的重點在事先安排,根據專案具體情況、所在的國別的法律規定,事先作出合理安排。

(二)稅務籌劃的常用方法

在專案商務談判中,爭取達成免稅專案,由對方政府或者業主承擔稅負。爭取稅收優惠政策,我國海外專案大多在亞非等欠發達地區,各國為吸引投資,多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應該積極爭取這些優惠政策。還可以根據海外專案情況,設計有效且可操作的控股構架,使用國家間稅收協定,或考慮將利潤停留在海外控股公司層面,以遞延納稅時間,從而降低海外經營的整體稅務成本。

(三)設立海外公司控股構架的注意事項

1.應考慮向稅務局證明海外控股公司對利潤不做分配或減少分配是出於合理的商業原因,比如海外再投資等,以降低觸及中國受控外國企業條款的風險。

2.根據中國企業所得稅法,中國企業從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等投資收益,在滿足中國企業的直接或間接控股比例達到20%、該子公司為中國企業的三層以內海外子公司等兩個條件時,收到投資收益已實際繳納的境外稅款可以在計算中國企業所得稅時進行抵免。

3.為了確保企業能夠享受控股架構涉及的稅收協定的稅務優惠,有必要根據稅務機關的要求對海外控股公司的商業實質進行適當的管理和維持。

五、結論

“走出去”企業面臨的稅務管理問題越來越複雜,企業應該注意建立稅務管理的專業機構、培養專業的稅務管理人才,建立稅收風險防護措施,積極開展稅務籌劃,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整體稅負成本,實現公司稅後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稅務管理論文8

一、高校實行“營改增”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於國家教育總局對辦學規模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使得教育改革體系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那就是:日常稅務活動的增加,給稅務管理工作帶來的難度,且這個問題的出現,也給高校的內部管理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而“營改增”在各大高校中的實行,可以進一步提升高校稅務管理的水平,從而讓我國教育事業可以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由此可見“,營改增”在高校中的實行,是極其重要的。

二“、營改增”對高校稅務管理的影響

(一)納稅方面的影響。過去,高校在簽訂各種科研專案協議的時候,都必須要繳納相應的印花稅,且按照協議的要求,如果高校向社會提供教育服務,那麼它就必須要上繳一定的營業稅,若銷售物品,則必須上繳定額的增值稅。另外,協議內容中還牽涉到其它的一些稅種,比如:房產稅、所得稅以及契稅等。然而,高校在實行“營改增”之後,則不再需要上繳相應的營業稅。其中,針對具有“一般納稅人”性質的高校,它們過去需要上繳的營業稅稅率是5%,而在實行“營改增”之後,它們在“營改增”使用範圍之內的稅率則只有6%,且其稅率也增長了20%。假設,高校的進項稅額抵消稅率是17%,那麼“營改增”中的營業稅則會增值,但高校能夠向社會提供的所有教育服務的稅收率基本不發生任何變化,將其設為s,同時將能夠進行抵消的含稅購進金額設為h,然後依照“營改增”的稅率要求,將城建稅定為7%,教育附加稅定為3%。那麼,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未實行“營改增”時的稅負為:s*5%*(1+7%+3%)=0.055s;

(2)實行“營改增”時的賦稅為:[s/(1+6%)*6%-h*17%]*(1+7%+3%)s=0.062s-0.187h;

(3)實行“營改增”時增加的稅負為:0.062s-0.187h-0.055s=0.007s-0.187h。倘若,0.007s-0.187h的值等於零,那麼不論高校是否實行“營改增”,其稅負都是一樣的。可0.007s-0.187h的值大於零時,高校在實行“營改增”之後,其稅負會增加。若0.007s-0.187h的值小於零,那麼高校實行“營改增”後,其稅負則會減少。

(二)稅務核算方面。一般來說,高校需要上繳的納稅額是依照營業額的多少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營業額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納稅額的總值。但是,當“營改增”將營業稅納入增值稅之後,高校所需要上繳的增值稅除了要受其營業額的影響之外,還要受到進項稅額以及抵扣憑證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稅務的核算工作就需要財務部以及高校各大部門的全力配合了,以確保財務部可以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較多的增值稅發票,從而為稅種的抵扣提供方便。

(三)發票管理方面。目前,增值稅的發票只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發票,另一種則是專用發票。因高校在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消的過程中,會利用到專用發票,這就會影響到其自身需要上繳的增值稅額。所以,從該角度上來看,專用發票相對於普通發票來說,高校對其的管理要更為嚴格一點。其次,國家有關部門針對“營改增”,將“增值稅違法犯罪”條例列入了《刑法》中。與此同時,現階段國家稅務總局對專用發票的開具要求也比“營改增”實行之前,更為嚴苛。

三“、營改增”的應對措施

(一)嚴格申請納稅人身份。雖然,高校依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對“營改增”進行了全面的落實,但高校在現階段中,也面臨著一個有關身份認證的選擇題。國家相關政策中提及到:還未申請納稅人身份的“營改增”試點,只要其年銷售額達到了五百萬,那麼就可以向國家申請“一般納稅人”的身份,而那些沒有經常性為社會提供應稅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則可以申請“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因此,依照高校的服務性質,可將其判定為“納稅人”的範疇,年銷售額也達不到“一般納稅人”的申請資格,所以這些高校還應當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

(二)建立完善的發票管理制度。

因“營改增”提高了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還應當為這種專用發票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並讓該管理制度對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規範,以確保專用發票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從而讓高校的各類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其次,高校還應當對能夠進行抵消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全面的審查,保證其資訊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而確保這些專用發票都能夠實現稅率的抵扣。另外,由於“營改增”的實行,讓稅務管理的基礎理論出現了較大的轉變,所以管理人員還應當不斷強化其自身的稅務管理能力,並對傳統的稅務管理模式進行科學的改進,以完善高校稅務管理體系。

總之,面對“營改增”給高校稅務管理工作造成的影響,各大高校就應當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為主要依據,並結合“營改增”的試行情況,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後從中挖掘出能夠有效應對“營改增”的策略,從而將“營改增”的影響程度降至最低。唯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國各大高校在“營改增”的帶領之下,實現持續、全面的發展。

稅務管理論文9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我國的稅收體制日益完善,稅法日趨健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完善成本約束機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而稅收作為成本管理的核心因素也逐漸成為了企業重點關心和重視的課題,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和落實,在給我國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其提出了新的要求,產生了新的影響,所以本文通過理論分析法、調查分析法和實證研究法就新會計準則的新變化進行了分析,論述了新會計準則給企業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不利影響並進行了實證研究,探究了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稅收籌劃的可行性,提出了相關的稅務管理和籌劃措施。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業界人士的關心和重視,進而在降低企業稅務成本的基礎上促進企業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企業;稅務管理;籌劃措施;案例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要想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進行全方位的籌劃,而稅務籌劃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不僅能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而且還能規範企業的納稅行為,改善企業的經營方式,促進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新會計準則的落實和執行,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新會計準則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一、新會計準則的新變化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讓中國財務會計更加的國際化與市場化,標誌著我國企業在會計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新會計準則更加規範化、嚴謹化、細緻化和全面化,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而相比舊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核算範圍、確認標準、初始計量、後續計量、處置和披露等方面都作了修改,其中變化的主要方面有規定了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辦法、預計棄置費用、取消了減值準備的轉回以及引進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概念。總結來說新會計準則在三大方面發生了主要的變化,具體會計準則有七大變化。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新會計準則三大方面的主要變化

第一,相比舊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的目標有所改變,即用“企業應該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關於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方面的資訊以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幫助資訊使用者更快更好的做出決策”的目標代替了舊會計準則中“滿足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需要”的舊會計目標。第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要素進行了重大調整,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基本要素給予了新的定義,同時還吸收了國際會計準則中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內容,引進了“利得”和“損失”兩個概念,使得我國的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更加接近。第三,新會計準則對舊的會計準則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引入了公允價值,也就是說在公平交易的過程中,相互熟悉彼此情況的交易雙方可以自願進行債務清償或確定資產交易的金額,公允價值的引進符合我國的巨集觀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打破了會計核算的基本準則,能夠讓企業通過相關的會計報告及時的瞭解企業各個階段的情況,但是與此同時,需要稅務管理更加謹慎和規範。

(二)具體會計準則的七大變化

第一,新會計準則中實現了費用的資本化,也就是說將開發企業的開發費用和研究費用分別對待和處理,使得開發費用實現了資本化,此外,還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第二,新會計準則中,使得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發生了變革,也就是說實施新會計準則後,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無形資產跌價準備等減值準備計提後不得迴轉,已經提取但是沒有核銷的金額職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在進行會計處理。第三,新會計準則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了變革,新會計準則基本採納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基本做法,規定所得稅處理方法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採用了國際會計準則中暫時性差異的概念,據此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明確了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第四,新會計準則落實後,取消了“後進先出”法的存貨管理辦法,而是通過“先進先出”的方式來記賬,相比“後進先出”的存貨管理方式,“先進先出”的存貨管理方式對企業的發展有利有弊,優點在於對於生產週期比較長的'企業,這一方法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成本,增加其毛利率與會計利潤,弊端在於當存貨的價格有所上漲時,企業的當期利潤就會有所降低。第五,新會計準則的落實使得企業債務重組的方式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嚴格規定了可能產生損益的債務重組,即新會計準則中對於債權重組的收益不再計入資本公積中而是計入營業外收入,而且對可能產生的債務重組分為了非現金資產償還債務、轉化為資本償還債務、以現金償還債務、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償還債務四類,相應的,這一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稅務管理的改革。第六,新會計準則中金融工具準則發生了變革,金融工具的四項具體會計準則即《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主要適用於金融企業。第七,新會計準則中對證券投資做了新的規定,也就是說新會計準則要求交易性證券投資期末應該按照交易所市價計入當期的損益,而交易所市價被視為公允價值。

二、新會計準則給企業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帶來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就目前新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來看,新會計準則給企業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得企業損益的確定口徑有了一定程度的趨同,例如債務重組的新規定並且對其加以確認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成本核算的風險,此外,納稅調整程式的精簡,能夠有效的減少由於程式複雜、過程冗長而浪費的不必要的時間,同時有利於稅務風險的規避。其次,新會計準則中對於無形資產的新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我國的製造業和創新類企業。即對於無形資產涉及到的費用分為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兩部分,對於研究階段的計入當期的損益,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如果能夠滿足相關的規定可以進行資本化處理,進行攤銷,而且對於無法準確判斷壽命的無形資產可以先不計入攤銷,這樣一來對於相關企業來說無疑是降低了稅負壓力。第三,新會計準則中對借款費用有了新的規定,相比舊的會計準則,擴大了可資本化的範圍,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不僅包括固定資產而且還包括飛機、輪船、發電裝置及房地產等資產,而且可予以資本化的款項不僅是專門借款而且可以是一般借款,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稅務籌劃的空間,增加了企業降低賦稅壓力的可能性。第四,新會計準則中“先進先出”存貨管理辦法的確定對於企業來說也有利於降低其賦稅壓力,當物價呈現下降的趨勢時,“先進先出”方式的採用就能夠通過延緩的方式來達到將其企業賦稅壓力的目的。

(二)不利影響

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和落實,使得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又面臨著新的風險和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新會計準則對某些稅務的規定上存在超前性,而我國現階段實行的稅法和相關的制度規範與其缺乏統一性和一致性,這樣一來對於企業來說不管是納稅任務、納稅時間還是納稅法則等層面都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產生稅務風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公允價值的引入對於那些依舊採用成本計量法進行納稅的企業來說無疑產生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因為歷史成本計量法不承認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損益,所以公允價值的引入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計量法進行納稅籌劃的企業的工作量,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稅務籌劃成本,而且還容易造成資金的損失和浪費,給企業帶來較多的潛在風險。

(三)實證研究

1.論點的提出

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初期會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

2.計算公式

營業現金流入的稅負=納稅現金流出÷營業現金流入主營業務收入所承擔的稅負=(所得稅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企業的實際稅負=納稅現金流出÷營業現金流入×0.6+(所得稅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0.4

3.檢驗與分析

由上述的公式可知,企業的實際稅負與企業的營業現金流入稅務和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所承擔的稅負有關,而當企業的營業現金流入有所降低,主營業務收入有所降低時,企業的實際稅負會有所增加,也就是說當企業的現金流入比較少時反而會需要支付比較多的稅務,這樣一來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納稅壓力和稅務風險。

4.結論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研究發現,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初期會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的論點是成立的,而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初期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務壓力,所以企業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克服壓力,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稅務籌劃措施。

三、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進行稅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可行性分析

對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進行稅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方面,近年來我國依法治國的力度有所加強,有關稅收的法律法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稅務管理和籌劃活動也有了根本的保障,所以在我國稅收法制環境越來越好的狀況下進行稅務籌劃是十分可行的;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從事稅務籌劃的專業人才在不斷增多,我國通過註冊會計師和註冊稅務師的考試選拔了一大批專業知識豐富、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型人才,有利於企業高質高量的完成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此外,就目前的市場經濟活動來看,各行各業涉及到財務會計活動越來越多,加之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和落實使得企業的涉稅事宜更加多樣化和嚴謹化和法制化,所以為了使企業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企業既得利益的損失——稅負,進行進一步的管理和籌劃是十分可行的。

四、稅務管理和籌劃措施

(一)稅務管理措施

1.提高納稅人對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重視程度

企業為了有效的提高企業稅務管理和稅務籌劃的績效,首先需要加大對稅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從企業的管理層開始加大了對稅務風險的防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將稅務風險防範融入到稅務籌劃的每一個環節,使籌劃人在進行稅務籌劃方案制訂過程中能全面地考慮到各種風險性因素的存在,在風險規避的基礎上實現稅務籌劃收益的最大化;此外,還需要企業將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融入到企業的文化建設中去,使其能夠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良好的稅務管理和籌劃氛圍。

2.注重稅務籌劃的成本效益分析

為加強企業稅務籌劃的成本效益分析績效,促進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企業主要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充分考慮和分析企業的成本效益,涵蓋各種隱藏的成本,確保稅收管理成本低於所獲得的收益;二是認真分析和研究各種稅收籌劃方案,選擇最優方案,以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三是,實現全員參與,也就是說在進行稅收管理時調集了企業的各個相關部門,共同商議,共同決策,避免資訊失真、多繳或者少繳等問題的發生。

3.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和聯絡

為加強企業與稅務機關的聯絡和溝通,企業首先需要在行業內部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其次,通過網路、電話、走訪等方式加強了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和聯絡,以取得稅務機關的信任和認同;此外,企業還要主動向稅務部門諮詢,瞭解最新的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規範和政策,為企業稅務管理績效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內外部的監督和管控的力度,在企業內部建立統一的資訊化系統,實現了時時的溝通和聯絡,完善了配套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二)稅收籌劃措施

1.對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針對企業的增值稅,可以採用了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採用贈送促銷品銷售方式以降低產品的稅務壓力;第二,改變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方式來降低賦稅;第三,採用不同的結算方式來降低企業的稅負,例如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託收承付和委託銀行收款方式銷售貨物、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委託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等方式;第四,改變購貨方式增加進項稅來降低企業的稅負;第五,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適當的延緩履行納稅義務時間來降低企業稅負的壓力。

2.對所得稅的稅務籌劃

對於公司所得稅的稅務籌劃,可以採取改變銷售結算方式、改變存貨計價方式、嚴格區分業務招待費與業務宣傳費、購買國債等方式進行稅務籌劃,以確保公司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降低不必要的稅務風險,降低自身的稅務壓力。

五、結語

總之,新會計準則在給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新的要求和壓力,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及時掌握新會計準則給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認真研究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和戰略目標,掌握其稅務管理和籌劃空間,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不斷提出切實可行的稅務管理和稅收籌劃措施,進而在合法的範圍內降低企業的賦稅壓力,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和進步,而本文僅是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稅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探索性分析,筆者將在今後的實踐工作中做進一步的探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玉泉.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營者,20xx(11).

[2]呂聿芳.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06).

[3]隗夢.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的完善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研究[J].商,20xx(31).

[4]季曉燕.稅收籌劃對企業價值影響的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xx.

[5]趙強.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分析及其控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xx(02).

稅務管理論文10

摘要:營改增對各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於現代物流業來說,不僅行業稅負上升,同時還存在工作劃分不清的局面,出現增值稅抵扣鏈斷裂等問題,與改革的初衷相距甚遠,嚴重製約了物流業發展。做為國民經濟行業,它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探求營業稅改增值稅對物流業的影響,文章對營業稅、增值稅及營改增、物流業等相關概念進行描述,與物流業特點相結合,以物流業企業為例項,從各層面對物流業營改增後的影響加以分析,找到營改增後物流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使物流業與稅收制度改革有效統一,實現真正意義上減稅的目的,使物流業可以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增值稅;稅收負擔;物流業

引言

經濟發展對於物流業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業具有規模大、工作複雜的特點,在該行業中實行20xx年全面營改增涉及的內容較多,11%的稅率對於物流業來說更是嚴峻挑戰,此時物流業應該做好戰略部署,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模式、調整經濟戰略,規範行業發票、供應商管理,才可以使物流業更好的應對20xx年全面營改增政策變化,同時推動稅制改革在物流業中順利實行。

一、“營改增”前後的稅收分析

物流業企業20xx年全面進入營改增改革階段,該行業從20xx年試點時期就已開始推行,而且運輸發票已納入增值稅發票管理體系,改革的基礎較好。20xx年全面營改增改革中,增值稅稅率同試點階段基本一致,物流業企業中一般納稅人為11%,小規模納稅人為3%。20xx年全面營改增使物流業企業稅負普遍上升,對於物流業企業來說,本來盈利就不高的物流業受到稅負上升對盈利的擠壓。

首先,由於物流業稅率上調,物流支柱服務貨運服務適用11%的稅率,輔助服務適用6%稅率,再加上各項服務實際可抵扣的專案較少,試點後行業實際稅負增加過大,而且運輸業競爭激烈,稅負增加使低盈利率的物流業盈利再度被擠壓,最終使得行業運價上漲,物價推高。

其次,物流各環節稅率不統一,當前物流業實行一體管理,提供一票到底工作,在實務中對於6%的輔助工作及11%的支柱服務很難區分,導致增值稅鏈條不完整,推高物流業企業稅收負擔。

最後,物流業企業取消了差額徵稅,並且一些與之相關的優惠政策很難被貫徹,財政補貼推廣不足,基本上不能惠及所有稅負上升的企業。

二、“營改增”前後物流業企業的稅負數值分析

(一)企業稅率和稅負

物流業企業100萬元收入,假設燃油費和修理費可抵扣率為40%,企業每萬元收入,需要納4.1萬元增值稅,附加稅0.41萬元,與20xx年全面營改增前營業稅3萬元,附加稅0.3萬元,多繳納了1.21萬元,增加比率達43.3%。實際運營過程中,物流業企業20xx年全面營改增後,稅負是否上升,與企業可以得到的進項可抵扣的稅款直接相關,即進項稅額多,那麼企業的稅負必然會降低,反之,企業的稅負則會反向上升。

(二)企業利潤

增值稅是價外稅,20xx年全面營改增後對物流業企業的現金流產生影響,物流業競爭力較為激烈,近年來,平均利潤水平不斷下降,而稅負卻一直高於全國巨集觀水平,全面營改增以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降低,增加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利潤,而作為一般納稅人,稅收負擔增加,削弱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對物流業企業壯大十分不利,物流業企業的稅負與利潤成反比。

(三)發票管理更加困難

由於物流業企業涉及行業較多,票據繁多。實務中從發票的取得、核實、申報到抵扣,這一過程較為繁瑣,取得也比較困難,由於物流業企業集約化程度較高,工作板塊較多,從貨物運輸到倉儲,每一個環節的工作緊密相聯,很難進行區分,容易出現多開發票的行為,這樣就會增加物流業企業稅收負擔,甚至出現企業利用發票開具,而進行消極避稅行為,從長遠來說,這種情況對於物流業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十分不利,背離的20xx年全面營改增這一稅改的初衷,影響了增值稅抵扣鏈條,加大了發票管理的難度。

三、營改增下對物流行業稅務管理提出的建議

(一)做好物流業企業稅收籌劃工作

1.根據物流業企業戰略目標,建立增值稅管控體系,不斷完善納稅流程,防範納稅風險,做好增值稅發票領購、認證、抵扣等工作,合理設定防偽稅控,準確控制物流業企業納稅申報與彙算工作;加速增值稅相關制度的建立,修訂內部納稅管理制度及相關會計核算制度,加大對物流業企業員工相關工作的培訓,更好的化解由於全面營改增給物流業企業帶來的經營衝擊。

制定投資策略針對稅負不均衡的情況需要及時瞭解,並且做好應對措施,這種不均衡主要包括:工程週期長、發票獲取時間延時等,而這些問題都會使物流業企業現金流提前流出,成本上升對效益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物流業企業需要制定投資規劃,均衡投資專案時間程序,做到及時履行義務,開具增值稅發票,使物流業企業損失降到最低,細分物流業企業可抵扣專案,按不同稅率進行管理,最大可能得到增值稅專用發票。

2.制定納稅籌劃策略按增值稅規定,在簽訂合同時明確發票開具時間,將裝置價款及運費等開具一張發票,使物流業企業獲得最高比例的進項稅額;改變採購方式,將統一談判的模式轉為分別支付模式,達到進項稅可以充分抵扣,對零星採購改變集中採購方式,充分發揮集中採購成本優勢,各分公司各自產生進項稅,避免內部抵稅不均衡的情況;合理籌劃物流業企業可抵扣進項稅額,在稅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不斷改良經營投資模式,降低物流業企業稅負。

(二)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

1.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物流業企業在不增加固定資產的情況下,主要抵扣專案為燃油及維修費,而這兩項費用較為分散,並且工作人員並沒有發票索取意識,因此,物流業企業在經營中,應該對於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十分重視,儘可能多的索取進項稅發票,同時,對外開具發票時,也應該完善管理制度,對於開具流程嚴格規定,對物流業企業全員進行稅收知識培訓,培養開具發票的能力及習慣,強化物流業企業不同部門對於稅制結構的調整認識,使各部門相互配合,使財務人員深入瞭解相關政策,適時進行納稅籌劃,合理避稅,最大限度的降低稅收成本,積極參與納稅部門的培訓,對專業知識足夠掌握,熟練掌握相關知識,與物流業企業自身情況相結合,以制定出稅收籌劃政策,合理利用稅收政策,降低物流業企業稅收負擔。

2.提高可抵扣增值稅發票的獲取能力物流業中的運輸企業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較長,購置成本較高,而且大部分企業都是通過外包給個人的方式進行經營,固定資產並不歸物流業企業所有,所以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少。因此稅法對於運輸物流業企業應擴大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範圍,將保險費和人工成本納入進來。同時要規範上下游物流業企業的納稅環節,讓運輸物流業企業可以從上游物流業企業獲得更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物流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其技術、裝置更新較快,運營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全面營改增後大量的裝置投入,增加了增值稅可抵扣額,減少了物流業企業的稅負,並且隨著全面營改增的全面鋪開,行業進項稅情況將大大改觀,合理分析物流業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改變自身投資模式成為關鍵。

(三)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

1.簡併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全面營改增後對物流業實行3%和11%的稅率,對於小規模納稅人,3%的徵收率與改革之前維持一致,影響較小;對於一般納稅人,11%的名義稅率使稅收負擔顯著提升。適當降低物流業的稅率是削弱“全面營改增”負面影響的主要手段。經計算,若要保證物流業企業的稅收負擔在改革前後維持一致,物流業的經營成本中要有一半比重的部分能進行抵扣。所以,稅率應當下調到6%,即改革前的兩倍,才能保證不增加物流業的`稅收負擔。

2.按照增值稅將自身業務進行歸類對物流業企業工作進行分析,適用於現代服務業,根據物流工作特點,對物流業企業現有工作進行整理,將具有現代服務業的工作安排在相應的目錄中,通過與稅務機關溝通,達成一致後歸集到6%的增值稅率的現代服務業中,實現物流業企業節稅的目的。我國政府應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對物流業推出全面營改增改革的優惠政策。優惠政策應覆蓋物流業的各個子行業和各環節,適當的對服務型行業實行免稅政策。在保證社會效益的願景要求下,建議在全面營改增改革程序中將稅收優惠傾向於外賣、物流服務等新型服務行業,同時對於高科技的物流業也要推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結束語

20xx年全面營改增所具有對現代服務業可能是影響巨大,我國經濟發展多元且複雜的大背景下,圍繞20xx年全面營改增的戰略佈局和對策選擇,具體改革程序必然是非常複雜的。本文通過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20xx年全面營改增後物流業的實際稅負偏高。第二,20xx年全面營改增前後政策銜接不夠完善。第三,擴大進項稅額的抵扣範圍是降低稅負的重要舉措。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包括稅制進一步改革、物流單位自身加強管理,努力營造適合物流業企業良性發展的經濟環境。

參考文獻:

[1]陳少克.稅制結構的性質與中國稅制改革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

稅務管理論文11

一、稅收籌劃空間

雲南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集水力發電、礦山探採選、鋅冶煉及深加工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其可能存在的稅收籌劃空間如下:首先,降低或控制計稅依據。主要方法有:規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額,充分利用據實扣除和加計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棄調減扣除。如,羅平鋅電可以通過對“三廢”產品的利用來享受減免稅政策。其次,合法合理避免應稅所得。避免應稅所得就是要合法的取得不被稅法認定為是應稅所得的收入。如,從購買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金融債券轉為購買國債,可以降低企業稅負。再次,合理籌劃稅率。其主要的方法有:在累進稅制下對較高階次邊際稅率的迴避;通過稅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通過稅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利用稅率優惠進行籌劃。最後,合法合理遞延納稅時間。納稅人可利用對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的靈活選擇權,調節稅基的期間分佈。合理合法的推遲納稅時間的方法有,選擇合適的結算方法、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結合納稅年度的盈虧情況和應稅狀況選擇收入或所得的實現期間等。

二、存在的風險點

(一)新稅改產生的風險

新稅改將會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帶來諸多挑戰。首先,企業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為價外稅,其計稅方法是有差別的,“營改增”後,企業財務需要對相關專案的稅收核算進行調整。其次,新稅改會致使企業面臨主營業務收入下降、利潤減少,企業的整體稅負上升。再次,對企業財務報表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不能直接衝減企業實現的利潤額,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

(二)發票管理風險

發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既有來自企業內部的,也有來自企業外部的,主要風險點有:其一,發票管理意識不強,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虛設。其二,部門管理職能弱化,發票資訊實時掌控困難。其三,專職管理人員缺乏,管理環節混亂供電企業基本未設專人負責發票管理工作,管理人員總是身兼數職。其四,發票取得意識不強,稽核不嚴由於宣傳不到位,發票管理意識薄弱。其五,社會流通虛假的發票,鑑別困難。

(三)重組風險

企業重組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歷史遺留稅務問題。第二,稅務架構不合理引起的風險。第三,交易方式缺少稅務規劃引起的風險。第四,未按規定申報納稅引起的風險。第五特殊性稅務處理不合規引起的風險。第六,間接股權轉讓被納稅調整的風險。

三、公司稅務管理制度設計

稅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內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據稅務風險評估找出公司內部控制上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公司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稅收風險點

根據前面的稅務風險點,分析羅平鋅電的稅務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缺乏稅務會計專門核算部門,對於企業涉稅經營活動的處理存在不準確、不合理等問題。

(2)缺乏稅務專職管理人員及機構,不利於開展稅務籌劃、稅務審查以及相關稅務風險控制等活動,這體現了公司在組織結構設計上的`缺陷。

(3)缺乏對稅務風險的審計監督。內部審計工作受總經理主觀意志影響較大,影響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和獨立性。

(二)基於風險的公司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設計

從稅務風險角度來完善內部控制,企業需要建立標準化內部控制流程,考慮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監督與反饋五個要素。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應包括三方面內容:完善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稅務審計制度和構建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1)公司稅務風險控制組織架構設計首先,設立專職稅務會計機構與人員。可在財務部門設定兩個層次的稅務崗位:稅務主管、稅務會計員,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分工合作關係。其次,設立專職稅務風險內控機構與人員,在審計委員會下增加稅務風險控制崗位,加強對稅務風險的控制。各自的崗位職責和分工合作關係。

(2)公司稅務風險控制活動設計其一,部門內部建立及時的涉稅資訊溝通機制,部門外部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稅務中介機構的聯絡,對稅收資訊變化進行及時更新。其二,嚴格遵循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法的規定,確保成本費用與收入的核算符合稅法的規定,對各種票據、憑證及相關資料嚴格稽核,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憑證資料不能作為記賬依據。再三,編制稅務會計報告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稅務狀況。稅務會計報告不僅需要反映各稅種的納稅情況,還要說明公司的納稅變動情況、原因、稅務處罰等重大事項以及稅務風險控制點。其四,具備一套完整的稅務風險控制流程:首先,稅務風險審計員對稅務風險進行評估與制定稅務風險控制方案,內部審計部門主管對稅務風險控制方案進行第一次稽核,然後將稅務風險控制方案上報董事會進入下一步稽核程式。其次,管理層將董事會稽核通過的稅務風險控制方案下達給公司各部門,各部門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稅務風險控制。最後,內審部門對公司各部門的稅務風險控制活動進行監督,並對其控制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將各部門稅務風險控制活動與控制方案的實施效果反饋給董事會。

稅務管理論文12

1高校內部加強稅務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助於降低涉稅風險

高校涉稅風險主要有稅款負擔風險、稅收違法風險等。高校不斷加強內部稅收管理,對涉稅業務所涉及的各種稅務問題和後果進行謀劃、分析、評估、處理、組織及協調,能夠有效降低高校涉稅風險。

1.2有助於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高校的稅務管理逐漸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加強高校稅務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強對高校稅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而稅務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業務處理能力的增強,不僅提高了高校的稅務管理水平,同時也提高了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想降低涉稅風險,就要先進行納稅籌劃,對有關的會計法規和稅法有所認識,明確高校中相關的業務流程以及財務政策的有關規定,規範和完整地做好會計核算,以防出現稅務機關的異議時,得不償失。這同時也相應提高了高校的財務和會計管理水平。

2當前我國高校內部稅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內部管理理念更新不到位

目前,高校忽略稅收的管理現象較為嚴重。一是因為很多高校對簡單的稅務事項不重視,只由高校的財務人員兼辦稅務事宜;二是一些高校認為納稅只是一種遵守稅法的形式,對稅收事務管理僅停留在被動執行稅法規定的水平上,自己無所作為;三是管理者對自身及員工的稅務知識培訓不重視,稅務資訊相對遮蔽;四是對稅法置之度外,出現逃稅現象;五是雖然少數高校已經有了稅務管理意識,但一直處於較低的管理水平之中。另外很多高校模糊了稅務管理與稅務籌劃的界限,把稅務籌劃等同於稅務管理,認為只要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就能搞好稅務管理工作。事實上,稅務籌劃是稅務管理一個重要方面和一個重要環節,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層面,並沒有包括高校內部稅務管理的全部。所以這些高校在稅務問題上,很容易產生以下結果:首先,高校會因不懂納稅籌劃以及計算所繳稅款等原因,造成稅收利益受損;其次,正當的納稅權力得不到稅法的保障。

2.2沒有納入統一管理

目前,高校的內部稅務管理沒有納入統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沒有設定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稅務管理比較分散,例如學校財務部門負責大部分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後勤部門負責小部分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這樣不僅給在計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者由於管理疏漏,個別教職工的個稅無法正常繳納。二是財務部門的個人所得稅的管理工作也比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後臺核算在職教職工的個人所得稅,在前臺核算科計算退休及外聘人員的個人所得稅;三是稅務發票的`管理也比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財務部門開具科研協作費房租、場地費等收入發票,在後勤部門開具餐飲住宿等的發票。

2.3缺少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高校稅務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和環節,合理必要的納稅籌劃不僅能夠給教職工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而且能夠提高學校在教職工心中的形象。但由於一些高校認為納稅只是一種遵守稅法的形式,對稅收事務管理僅停留在被動執行稅法規定的水平上,認為只要及時準確地計算繳納了所有稅款工作就算完成了,幾乎沒有考慮到納稅籌劃事宜。

2.4無資訊交流平臺

由於現在高校的涉稅收入的種類越來越多,內部涉及人員範圍越來越大,準確及時地把學校各方面所需要的稅務資訊傳遞給相關人員,給他們做好稅務指導工作,例如稅務辦理流程指導、稅務籌劃指導等,能夠大大提高辦事效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這樣的資訊交流平臺,使得相關教職工人員的辦事效率低下,甚至其利益嚴重受損。

2.5相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我國的稅法法規種類多、變化快,高校應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種渠道,幫助高校稅務管理人員加強稅收法律、法規、各項稅收業務政策的學習,瞭解、更新和掌握稅收新知識,使他們既知高校內部的涉稅活動情況,又精通高校涉稅收入的稅收政策法規,成為管理和控制稅收風險的中堅。但是目前高校的稅務管理人員和辦稅人員都停留在準確及時繳納稅款的水平上,使得其對稅務其它相關工作重視不夠。

3完善高校內部稅務管理的對策

3.1更新管理理念

筆者認為高校內部稅務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人員應該建立起以最新的稅法法規為指導,以稅務正確及時繳納為基礎,以稅務籌劃為關鍵點的稅務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適應高校的各項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高校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3.2設立專門的部門,納入系統管理,制定完善各項制度

隨著我國稅收法制的健全和稅收體系的完善,高校涉稅事務越來越複雜,單憑高校會計人員兼任稅務管理人員遠遠不能滿足高校稅務管理的需要。高校應設定專門稅務管理機構,建立起合理的崗位體系,配備具備現代稅務管理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專業人才進行稅務統籌管理、稅務檢查、納稅籌劃等一系列與稅務相關的工作,提高稅務管理水平。高校稅務管理部門要做好涉稅事務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穩定獲得稅收政策資訊的渠道,認真研究國家巨集觀經濟動向,動態掌握各項稅收政策變化,對高校的納稅行為進行統一籌劃,統一管理。同時應參照相關法律,結合自身情況,納稅業務情況,稅務風險特徵和已有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相應的稅務管理制度:稅務管理崗位責任制、學校重大業務涉稅分析制度、稅務風險管理應對措施、稅務資訊管理與溝通制度、稅務風險監督和改進機制、發票管理制度、納稅申報與稅款繳納操作辦法、稅務檔案管理制度、專業人員稅務培訓制度等。

3.3夯實基礎工作

稅務日常工作看似簡單,卻是整個稅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是高校獲取納稅管理基礎資訊的來源。做好日常稅務管理,可以使高校的各項涉稅行為規範合法,避免因稅務管理失誤而造成的罰金和滯納金,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損失。

3.4做好納稅籌劃

做好納稅籌劃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在完全符合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下用好稅收政策;二是健全內控體系,重視稅務風險的管理。從一些高校稅收籌劃的情況看,所謂的合理避稅有時是逃稅,有必要加強在稅收風險方面的控制。主要措施有宣傳稅法,加強與領導人的溝通交流等等。

3.5建立資訊交流平臺,提供資訊服務

在高校內部建立資訊交流平臺,明確稅務相關資訊的處理和傳遞程式,提高稅務資訊的科學解讀能力,積極主動地通過稅務資訊平臺,向高校的領導層、管理層、其它部門和分支機構負責人提供需要引起關注的資訊,並就稅務方面的資訊釋疑解難,提供資訊服務。

3.6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建立內部稅務管理機制所需要配置的稅務專業人才,並不是傳統的所謂只要熟悉稅收法規程式辦理申報納稅就可以的辦稅人員,而是指能夠勝任稅務管理職責,發揮稅務管理機制功能的現代型綜合管理型人才。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僅是依照稅收法規程式申報納稅問題,而且要具備從事稅收籌劃、稅收優惠政策運用,稅收資訊收集解讀、稅收風險防範的能力或潛質。因此,最初建立稅務管理機制之處,就要考慮到在稅務管理崗位上配備能夠勝任該崗位的合格人才,對敬業精神不足,職業道德不佳,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能不適應、在稅務管理崗位難以有所作為的人員予以調整。同時要認真制定在崗稅務管理人才的“充電”規劃,實施有針對性的系統而有序的繼續教育,幫助其確立新理念,充實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吸取新經驗,在開創稅務管理新局面方面多做貢獻。

3.7加強與稅務部門溝通

由於我國稅收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稅收體系不夠完善,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在高校進行稅務管理時,稅務管理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況且各地具體的徵收徵管方式有所不同,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稅務機關在整個高校稅務管理中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強與稅務部門的聯絡,進行積極的溝通,瞭解稅務機關內部的運作和職能分工以及當地徵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及時、透徹地領悟稅收政策的含義,以便更好地指導日常的稅務活動,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在正確的時間,通過正確的程式,找到正確的人。同時,要與稅務部門協調好關係,通過透明自己的涉稅活動,使稅務機關了解高校的稅收狀況,爭取得到稅務部門在稅法執行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以充分運用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實現與稅務部門的雙贏。

3.8充分利用社會中介機構

目前,社會中介機構如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日趨成熟,高校可以聘請這些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稅務代理或諮詢,提高稅務管理水平。

4結論

總而言之,高校在加強稅務管理的全過程中,要堅持自覺維護稅法的原則,維護稅法的嚴肅性。要設定稅務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加強專業人員的素質培訓。充分利用社會中介機構,積極爭取稅務部門的支援與指導幫助,使高校在依法納稅的同時,更為充分地運用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提高高校的競爭力。

稅務管理論文13

近年來,自治區地稅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資訊管稅為依託,以分類分級為基礎的稅收專業化徵管新體系的建立,進一步明確了“徵、管、評、查”各環節的工作職能,建立起納稅服務、風險監控、風險應對的稅源管理新格局。可以看出,在新體系中,風險管理所擔當的角色十分重要,風險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徵管改革是否成功,影響到稅收任務的完成。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是風險管理規範高效執行的保證。基層稅務局就如何建立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作初步的探討。

一、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概念

稅收風險管理是將現代風險管理理念引入稅收徵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範稅收流失,規避稅收執法風險,實施積極主動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徵收成本,創造穩定有序的徵管環境,提升稅收徵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稅收管理模式。而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則是按照稅源專業化管理要求,在風險管理的全過程,科學評價各單位各部門各工作環節的工作績效,對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起發揮引領和導向作用,是風險管理績效的保證。

二、建立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是稅源管理的需要。要把潛在的稅源轉化為稅收,在稅源風險識別源頭環節上,必須結合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經營者素質、企業效益等因素綜合評價確定稅源風險點。建立起有效的,與實際情況差別不大的風險識別模型是關鍵,風險模型建設的成效如何,針對性是否較強,風險識別的準確如何,均需要通過考核體系來評估,以便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進。二是風險管理的需要。風險管理是由“資訊採集-資訊核實-風險識別-風險應對-績效評價”等環節組成。風險管理工作本身,既是對徵管質量的再次檢查,也是對稅收執法過程的重新評定。因此,風險管理自身的工作,必須納入監控之中,如果風險管理存在無計劃性、無目的性、無責任性,則風險管理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礎。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就是來保障風險管理的正常秩序的開展,使風險管理形成完整的閉合執行環鏈。三是納稅人遵從度的需要。促進提升納稅人遵從度,是風險管理的目標。通過風險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最終達到消除風險的目的,這種風險的消除,對於某一物件而言,是一次依法納稅的教育,是一次提高納稅意識的過程,可以說是一次性的,如果能達到同一問題而不再次發生,則對納稅人遵從度的提升起到了應有的成效。因此,風險管理的社會責任重大,必需要依靠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來對風險管理工作進一步改進和督查。

三、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風險管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必須要符合其規律,符合風險管理的工作實際,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貫穿於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風險計劃環節考評。此類考評的物件是風險計劃的制定、下發和落實,要對其內容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時效性進行考核,對未按要求的進行扣分。如:未及時編制年度風險計劃等的情況。風險識別環節考評。一是資料資訊的準備。基礎資料來源於大集中系統和第三方,基礎資料必須符合其固有的.基本屬性,風險識別對此應提出標準和要求。二是模型建立。依照稅收政策和相關征收管理的規定,建立起規範的、可操作的、有針對性的資料模型,是風險識別的基礎和條件。風險等級排序及推送環節考評。風險監控部門首先要負責依據風險識別結果對稅源管理影響的大小,分別計算風險點的得分,按納稅人歸集風險積分,實行積分制排序。其次,對臨時突發性並有跡象表明可能產生重大稅收流失等問題的稅收風險點,及時調整相應風險指標的權重係數。排序結果確定後,不得隨意更改。第三,根據按戶綜合排序結果將納稅人風險等級分為高度風險、中度風險和低度風險三個等級。第四,按已確定的風險應對任務,及時將高等風險推送稽查部門、中等風險推送稅源管理機構、低等風險推送納稅服務部門,並明確應對期限及反饋要求。第五,及時收集風險應對的反饋結果,並對反饋結果進行初步分析,為風險應對複審工作提供依據,為監督、評價和考核提供依據。風險應對環節考評。高等風險的應對主體的各級稅務稽查部門,考評的重點是是否嚴格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進行風險應對,並以稽查考核質量標準進行流程控制。中等風險應對的主體是稅源管理部門。其應對的主要方法是納稅評估,應按納稅評估的工作規範進行考評,重點考評評估過程的合規,時效性準確、應對指標是否達標、應對結果的成效等。低等風險的應對的主體是納稅服務部門,一般情況下的風險應對在日常的服務中完成,可以結合徵管質量指標對其進行考評。風險應對複審環節考評。風險應對的複審是對應對的最後的監督和檢查。對應對的複審也有具體的標準和要求,如每年複審數量應不低於該級風險完成應對總量的1%,其中應對過程未發現問題的不低於3%等,這一系列的指標,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是我們進行評價的抓手。

四、建立稅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注意事項

緊緊抓住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核心。要緊緊抓住風險管理的核心風險點:一是抓住稅源管理風險點。二是抓住稅收執法風險點。嚴格控制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過程。一是要完善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方法,形成縱橫交錯、相互制約的績效評價體系。二是要評價到崗到人。以個人的風險管理績效推進單位的風險管理績效。三是要嚴格獎懲。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結果要與榮譽相掛鉤,成為促進稅收工作的有力抓手。深入營造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氛圍。一是在評價指標建立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廣大幹部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全體幹部的共同奮鬥目標,逐步形成習慣、養成氛圍,並長期堅持。二是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進一步改進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完善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措施,促進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對納稅人的宣傳,幫助他們知曉稅源專業化改革的意義和風險管理中的做法,營造更為融洽的徵納關係。

稅務管理論文14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的 30 多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平均增長速度高達 9. 9%,目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居世界第二,貨物出口總額己位居世界第一[1].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出越來越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1999年中國企業在世界 500 強企業中僅有 2 家排名較為靠後的企業; 而 20xx 年中國企業在 500 強中已經增加到 11 個,中石化排名 68 位,位居中國企業之首; 而發展到 20xx 年,中國在 500 強中佔據 79個席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分列第5,6,7 位[2].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企業的競爭力,大型跨國公司己經成為配置全球資源,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載體。由此可見,中國大型企業已經逐漸走向世界舞臺,成為中國經濟的骨幹和中堅力量。

當前,中國大企業面臨的經濟形勢極為嚴峻。

從國際形勢看,20xx 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復甦乏力,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布的《20xx 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指出: 世界經濟增長在 20xx 年很可能會繼續保持低迷,並且在隨後的兩年中全球經濟面臨再度衰退的極大風險。從國內形勢看,20xx 年中國 GDP 增長率下降到7. 8% ,為近 10 年來的最低水平; 20xx 年的經濟形勢並未好轉,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長7. 7%,低於預期的 8%; 失業問題日益突出,截止到 20xx年 5 月,北京高校畢業生簽約率僅為 33. 6%,創歷史新低[3].此外,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 20xx 出現絕對數量的首次下降,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未來人力成本的上升[4].從企業的角度看,經濟增長速度的減慢,人力成本以及企業融資成本的上升,都極大程度地制約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合理降低成本和理性控制風險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而稅收作為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企業風險的重要來源,己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

當前,研究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 研究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可以降低企業風險,使企業信譽良好,使企業稅收成本降低,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 研究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有利於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特別是在企業推行國際化的程序中) ,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意識,重視企業稅務籌劃工作。

(3) 研究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可以使中國稅務風險管理理論更加豐富,進而推動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髮展的步伐。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與發展綜述

(一) 國外研究與發展綜述

儘管各國學者對風險及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早,但是將稅務風險列為重點研究物件,還是20 世紀 80 年代之後特別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的事情。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增加了對企業稅務風險的研究和認識。澳大利亞學者 MichaelCarmody (20xx) 認為企業稅務風險既包括內部風險又包括外部風險,而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是不受企業自身控制的,因此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實際上指的是對企業內部風險因素的控制[5]eubig(20xx) 強調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在納稅義務發生之前採取措施,在不引起稅務機關注意的前提下儘量降低稅收負擔; 採取的措施通常是對企業經營或投資行為進行系統審閱,尋找最易引起稅務機關關注的事項,事先對其進行合理安排[6] Segal(20xx) 認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基於全面風險管理的一種行為方式或管理模式,這種方式或管理模式最終會成為企業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

(二) 國內研究與發展綜述

當國外學者對企業稅務風險的認識日益深入之時,國內學者也紛紛展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但是國內學者在翻譯"tax risk"這一概念時,使用的詞語並不一致,具體包括稅收風險、納稅風險、涉稅風險和稅務風險。

1. 稅收風險

田鳳平(20xx) 認為稅收風險是政府在組織獲取稅收收入和使用稅收進行經濟調節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性[7].胡云鬆(20xx) 認為稅收風險是納稅人未全面遵守稅法形成的稅收流失的可能性[8].因此,一般而言,稅收風險是從政府的角度進行闡述,是指稅收體制、稅收徵管對整個國家的稅收經濟安全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影響。

2. 納稅風險與涉稅風險

李鵬(20xx) 認為納稅風險是納稅人在計算和繳納稅款方面承擔的風險,即納稅人因違反稅法規定造成經濟利益損失的可能性[9].莊粉榮(20xx) 認為涉稅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沒有遵循稅收法規的具體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10].

3. 稅務風險賀志東(20xx) 認為稅務風險是納稅人在涉稅活動中遭受損失或喪失潛在收益的可能性[11].蔡昌(20xx) 認為稅務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具體表現為多繳稅導致企業稅收負擔增加或者企業少繳稅導致企業遭受懲罰[12].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獻彙總和歸納演繹的研究方法。在文獻彙總方面,以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為主題,蒐集和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出了關於稅務風險管理的理論現狀、政策現狀以及企業實踐現狀,為問題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在歸納演繹方面,本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歸納學術界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主要觀點,企業風險管理的界定、稅務風險管理等概念,研究稅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同時,借鑑企業風險管理中常用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方法,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實踐之中。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理論分析

(一) 稅務風險的概念

當前,世界對企業稅務風險概念的主流見解包括以下三種: 一是因未依法納稅而被稅務機關檢查、稽查,引發補繳稅款、繳納滯納金和罰款、被追究刑事責任,從而對企業聲譽和生產經營造成惡劣影響的風險; 二是因未正確理解和充分使用稅收法律和政策而導致承擔過多的稅務責任、承擔不應承擔的稅負,而造成經濟利益損失的風險;三是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因未能合理進行稅務籌劃有效降低稅負,而影響公司潛在收益的風險。

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司有關負責人在權威解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 ) ) 時指出:"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 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率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

綜合上述觀點,本文認為稅務風險是指企業涉稅行為未能正確遵守稅法相關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產生的不確定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未按規定納稅而遭受懲罰,二是企業未能充分利用稅法相關規定而多付出納稅成本,產生潛在經濟利益損失。

(二) 風險管理理論

1. 傳統風險管理理論階段 (20 世紀初-20世紀 80 年代)。20 世紀初,理論化的風險管理理論成型。1916 年,法國的科學管理大師亨利 · 法約爾(Henri Fayol) 在他的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首次把風險管理的思想引入企業經營。1930 年,美國的所羅門·許布納(Solomon Schb-ner) 博士在美國管理協會一次關於保險問題的會議上正式提出風險管理的概念。在傳統風險管理階段,風險管理研究的內容主要限於可保風險和財務風險,此時將保險作為風險應對的主要手段。

在這個階段,風險研究首先出現於保險業,進而擴充套件到銀行業和證券業等金融領域。例如: 1952 年馬克維茨的"組合選擇理論"以及 1965 年夏普(Sharp) 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2. 現代風險管理理論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20 世紀 90 年代初)。20 世紀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和複雜,企業逐漸意識到不能僅僅從某項業務、某個部門的角度考慮風險,必須根據風險組合的觀點,從整個企業的角度審視並管理風險。1992 年,英國的卡德伯利報告(Cad - bury Report) 和美國 COSO 委員會《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出臺,標誌著風險管理進入現代風險管理階段。1995 年,出現的全球第一個企業風險管理標準: 澳大利亞/紐西蘭風險管理標準(AS/NZS4360) 就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3. 全面風險管理理論階段(20 世紀 90 年代末-至今)。1999 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推出了蘊含全面風險管理理念的三大監管支柱---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正式開啟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新篇章。20xx 年,美國出臺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C Sarbanes - Oxley Act,對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要求。20xx 年 9 月,COSO 在《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基礎上,出臺了《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以此為標誌,風險管理進入了以風險效益為價值取向,以實現公司發展戰略為目標,全面認識、全方位整合、全過程管理的全面風險管理階段。

(三) 中國風險管理理論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在中國發展得比較晚也不夠成熟,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也比較少。目前,有代表性的理論有以下 2 種。

20xx 年 6 月,國資委釋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xx]108 號) ,這是我國第一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指導性檔案,借鑑和吸收了 20xx 年 COSO 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有益成分,對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總體原則、基本流程、組織體系、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監督與改進、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資訊系統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及時總結了中央企業的風險管理經驗,對其進行了有益探索,為中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尤其是中央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鑑的普遍性思路。

20xx 年 7 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門聯合釋出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財會[20xx]7 號) ,此後,又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 號-組織架構》等18 項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自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的公司施行。這些規範及其應用指引為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提供了寶貴建議。目前,中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企業集團內部的子公司數量眾多,不同子公司之間的業務流程對接存在困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嚴重阻礙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因此五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基本規範及其應用指引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 大企業界定標準

目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在內的世界上 50 多個國家均設立了專門的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根據相關國際經驗,在稅收領域中的大企業是指因為自身運營背景具有國際性、經營範圍呈現多元性、經營業務具有特殊性、內部治理存在複雜性等特徵,從而能夠在稅收管理服務方面受到特殊對待的納稅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對大企業的認定標準主要包括: 營業收入、資產規模、註冊資本、應繳稅款、僱員數量、特定行業等。

20xx 年 6 月,中國的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制定了《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xx]300 號) ,同年 9 月,國家統計局印發了《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20xx]75 號) ,按照行業門類,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種類型。但是,目前中國尚未確定稅務領域的大企業分類標準,只是在 20xx 年 12 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下發國家稅務總局定點聯絡企業名單的通知》(國稅函[20xx]1064 號) 中,決定將 45 戶企業(集團) 作為國家稅務總局定點聯絡名單。

在確定這 45 家定點聯絡名單時,國家稅務總局考慮了納稅額、營業收入、所有制形式(國有、私營)的代表性、資本構成(內資、外資) 的代表性、行業代表性等因素。

綜上所述,儘管中國在統計上已經明確了大中小微型企業的劃分方法,但是在稅務領域中國尚未按照國際經驗清晰界定稅務領域上的大型企業,而是通過國家稅務總局定點聯絡名單和全國重點稅源監控企業的形式來認定需要重點關注的大型企業。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大企業以國家稅務總局 45 戶定點聯絡企業為中心,向全國重點稅源監控企業不斷進行擴充套件。

四、大企業稅收風險成因分析

(一) 大企業稅收風險內因分析

1. 大企業對稅務風險的認識存在風險

中國企業應用風險管理理論的實踐過短。將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引入中央企業是在 20xx 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頒佈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而且這份指引雖然提到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但並沒有提及稅務風險。至今為止,很多企業還對稅務風險的認識非常淺薄。即使部分企業逐漸認識到稅務風險對企業的重要影響,但絕大部分對其認識還停留在單一的財務階段,沒有貫穿至企業的日常業務之中去。實際上,企業的稅務風險幾乎源於企業的一切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企業這種將稅務風險侷限於財稅部門的認識無法將稅務風險的防範和控制貫穿於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無法在整體上取得協調,以至於無法從根本上防控稅務風險。

2. 大企業缺乏專業辦稅機構和人員

如今絕大部分中國企業沒有獨立的稅務部門,稅務問題幾乎全部由財務人員代為解決。由於缺乏稅務方面的理論支援,會計或出納人員受到專業的限制較大,無法準確把握有關稅收法規的精神,對稅務風險管理時常手足無措。實際上,企業稅務風險有其特殊性,稅務業務辦理涉及到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和交易方法,要求辦稅人員對企業的整個經營流程有精準瞭解,同時也需要辦稅人員能夠較為專業的瞭解財務、稅務等方面的知識,這對辦稅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3. 大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中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尚在發展之中,內部控制標準尚未成熟,很多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樣一來,即使企業認識到稅務風險的重要性,並且想要將稅務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往往會成為一顆毒瘤,使得企業的實際結果與預計相去甚遠,使稅務風險控制無法貫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無法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在中國企業中並不普及,不能根據稅務風險的特點針對涉稅事項進行定期檢查和有效評估。

很多企業沒有主動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自查或者委託中介機構進行檢查,同時外包中介機構檢查還可能存在風險,因為外包機構並不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涉稅情況。因此,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會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無法運用到實踐當中,而企業稅務問題處理上的被動往往都是內部稅務審計制度的缺失導致的。

4. 大企業稅務籌劃不當

企業稅務籌劃不當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一方面,如果沒有通過稅務籌劃來安排出最優的納稅方案,企業會面臨多繳納稅款的風險。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沒有清晰認識到納稅人的權利,沒有具體瞭解企業遭受的稅務風險,常常一味地巴結稅務機關、缺乏主動納稅意識、沒有站在企業的角度進行整體稅務籌劃等問題,從而導致企業蒙受了過分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稅務籌劃活動本身並非完全穩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5. 大企業的多元性和複雜性導致的稅收風險

大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集團,國際化、多元化經營開展得較為徹底,它們常常會涉及多不同型別的稅制和稅種。僅僅中國就有 19 個稅種,每個稅種都有不同的納稅要求; 而且中國稅務徵管機關就包括國稅局、地稅局、海關,企業需要打交道的部門太多。大企業作為擁有多元性業務以及多層級子公司的納稅主體,既需要處理多稅種的涉稅事宜,還需要與多層級的稅務部門打交道,這大大增加了大企業的資訊流通成本和稅務風險。

同時,大企業在進行納稅申報時,它的資料需要經過子公司的層層上報,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經手人的不同主觀意識和計算方法會導致一定誤差。

(二) 大企業稅務風險外因分析

1. 稅收立法方面的稅務風險

中國是一個以憲法為主要法律的國家,法律體系包括稅法體系首先體現出的是國家利益,因此對納稅人利益的保護遠遠小於對國家利益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在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上,納稅人處於一種相對劣勢地位,稅務機關常常可以利用"稅法解釋權歸稅務機關"這一條款作為說辭,而稅務機關人員的主觀意識判斷會使納稅人的稅務風險大大增加。

2. 稅法本身存在的稅務風險

稅收法律制度本身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各種紕漏,如稅法實施條例與具體制度不配套,政策不清晰、不具體,內容不完整等,這使稅法本身就存在風險,以至於稅法在某些稅務問題的應用上存在不確定性,極易引發企業稅務風險。同時,中國稅收徵管體系較為複雜,既涉及到如國稅局、地稅局、海關等,也涉及到不同層級的政府機構。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層級政府機構之間在具體稅務處理上由於理論依據的不同,具有極大的差異,但大企業集團往往要同時與不同種類以及不同層級的稅務部門交道,而在具體稅法條例的理解上,企業和政府部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加劇企業稅務風險。

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實行稅收分享制,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不匹配,導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會引起極大的矛盾,這加劇了稅收徵管的複雜性。而且國內稅法與財務會計準則無法完全匹配,企業需要從財務會計資料中通過運算得到稅務資料,從而加大了稅務處理風險。

五、解決大企業稅務風險的對策

據上文的分析可知,大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十分複雜,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一項企業各個納稅環節相結合而得出結論的工作。因此,大企業必須將稅務風險和自身情況相結合,建立一系列稅務風險管理制度,以便於從整體上控制稅務風險對大企業的不利影響。

(一) 建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

1. 合規性目標

合規性目標是指企業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各種涉稅活動,這是可以有效地使企業在規避風險時免除稅務部門的處罰,因此合規性目標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要達成這一目標,就必須充分了解稅法,對企業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應當熟悉,在稅務登記、設定保管賬簿、開具使用發票、稅務申報、稅款繳納、代扣代繳稅款、接受依法檢查、提供稅務資訊這八大環節中嚴格按照稅法的相關規定執行。

2. 戰略性目標

戰略性目標是指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必須圍繞公司發展的整體戰略來進行,樹立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與政府建立和諧的關係。這就要求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應該符合企業在每一個階段所制定的戰略目標,企業管理層在決策時應將稅務風險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警惕稅務風險對企業聲譽和形象的損害。學習如何對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並應當貫穿到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從而在稅務問題上與政府部門保持良好關係。

3. 效率性目標

效率性目標是指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要爭取降低稅務成本,創造稅收價值,從而達到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時,要有一套自己的衡量稅務風險管理的成本和收益的方法,儘可能讓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建立在現有企業風險管理體制之上。稅務支出是企業成本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稅務風險進行管理就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及稅務籌劃手段,減少企業被稅務機關處罰的機率,併合理增加企業的節稅收益。

(二) 設立稅務風險管理機構

為了確保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企業必須擁有一套多層次的稅務風險管理機構,使得治理層、管理層、職能部門、業務部門都能認真履行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職能,並且明確稅務風險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將稅務風險管理狀況納入到績效考核之中,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措施落到實處。

稅務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與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除了稅務知識,更要熟悉風險管理知識,這就決定了公司為了完成稅務風險管理的規劃以及方案的制定,就必須設立專門的機構與人員。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規模大小及納稅業務的繁雜程度,建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構或專職崗位,聘請專業的稅務人員處理企業稅務相關事宜。

(三) 正確評估稅務風險

稅務風險評估是指在稅務風險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稅務風險發生的影響程度、可能性等,來確定稅務風險重要程度的過程。由此可見,稅務風險評估可以從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兩個方面來進行衡量,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影響程度越強烈,則稅務風險越高。

(四) 正確應對稅務風險

在大企業稅務風險被找出之後,就需要根據稅務風險表示的事件的不同、緊迫性的不同、嚴重性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稅務風險管理策略來進行應對。風險應對首先必須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來採取應對策略。在《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這樣的方法被稱為風險管理策略,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的不同,外部環境的不同,圍繞企業所制定的發展策略,選擇風險管理方式、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工具、並確定風險管理所需要各項資源的配置原則。

在應對稅務風險時,考慮到實際操作性以及成本效益問題,企業並不需要完全消除稅務風險,因為為了消除稅務風險所耗費過多的人工、時間等成本都是不划算的。因此,不同的方法是適用於不同的問題的,具體將風險的應對方法劃分為如下三種,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和風險轉移。

1. 稅務風險規避

稅務風險規避指的是企業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稅務風險,來儘量使得稅務風險達到 0 的過程。

具體表現為企業在面對可能發生稅務風險的活動的時候,完全選擇迴避,例如企業為了不受到稅務部門處罰,完全不去做偷稅和逃稅等一些行為,如企業寧願放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資格,也不願使用不健全的會計核算制度,如企業在收購企業時,由於對方稅務問題嚴重,而放棄收購。這種方法固然沒錯,可是成本極高,是通過放棄本身應得的收益來獲得的成果。因此,必須細緻地衡量企業的成本與收益,來決定是否採用稅務風險規避。

2. 稅務風險降低

稅務風險發生的事前事後兩個時間段決定了稅務風險降低計劃的關鍵。在稅務風險的事前階段,企業可以通過稅務籌劃或是完善企業本身的內控制度,來降低稅務風險; 在稅務風險的事後階段,企業應該積極應對已經發生的稅務風險,爭取將不利影響降低。如: 能夠通過及時上交稅款,繳納滯納金來遏制事態擴大的勢頭,以免企業聲譽遭受更大的影響。

3. 稅務風險轉移

稅務風險轉移包括兩個方面,即保險轉移以及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通常是指企業以購買保險的方式把企業自身的稅務風險轉嫁給保險企業,以不確定的.未來收益來套取固定的保險費用,但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幾乎很難出現,幾乎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提供這方面的保險服務。非保險轉移是指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納稅風險轉移給第三方機構的當事人,例如企業通過聘請稅務顧問,使得稅務風險損失和法律責任全部由稅務代理機構來承擔,或者企業將不承擔交易事項的風險作為一項明確的規定表現在合同之中,從而達到將稅務風險轉移給企業的客戶或者供應商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極易對企業的名譽造成傷害。

(五) 加強大企業稅務方面資訊與溝通

在如今這個資訊行業日益發展,且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資訊能否做到及時傳遞溝通極為重要。《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 》指出: 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資訊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資訊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式,確保企業稅務部門內部、企業稅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企業稅務部門與董事會、監事會等企業治理層以及管理層的溝通和反饋。本文認為資訊與溝通應當包含企業內部的資訊與溝通和外部資訊的傳遞和溝通機制兩個方面。因此,筆者認為增強企業資訊溝通能力應當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 構建和完善基礎資訊系統

企業應根據企業本身的特點,在原有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通過資訊科技應用來構建和完善貫穿企業生產活動的風險管理資訊系統。該系統能夠如實地記錄、分析、整理企業在何時存在何種稅務風險,其成因、影響後果如何,如何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並且將這些資訊共享,使得整個企業的各個部門都能因此受益。

2. 構建內部資訊溝通渠道

稅務管理部門應該編制相應的業務涉稅資訊反饋表,來明確稅務風險點及各自的稅務風險管理責任。企業生產經營各部門應針對購買、損耗、損失、出售及庫存等可能產生稅務風險的事項進行資訊反饋,如實填寫資訊反饋表,使得企業稅務管理專員能對企業管理風險及時做出處理。

大企業由於公司多層級、經營多元化等特點,涉稅事項相對較多。所以,大企業應該將其資訊化的優勢發揚,通過財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執行機制來建立企業內部稅務資訊系統。該系統應該擁有各項稅種的具體相關規定,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規定,企業正常辦稅流程規定,以及企業的一些主要風險提示。同時,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應當與其他各業務部門保持良好的關係,稅務諮詢應當及時可靠,定期通過培訓提高各部門的風險管理能力。此外,企業重大決策應當有稅務管理人員參與其中,並且應當從戰略層面上提供稅收風險管理方面的建議。

3. 建立外部資訊傳遞和溝通機制

企業生產經營各部門應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定期拜訪供應商與客戶,及時反饋給稅務管理部門,使得企業稅務部門對企業整體經營情況更加了解。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強與同行業中稅務風險管理做得比較出色的企業交流,通過學習借鑑其他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之中的經驗和教訓,來提高自身稅務風險管理水平。

此外,企業稅務部門應定期與相關政府機關進行溝通,逐步建立良好的政企合作關係,與企業相關的重大涉稅事項應與稅務機關一起探討,與稅務機關聯手製定一套企業涉稅事項的具體處理流程來降低稅務風險。20xx 年 10 月,國家稅務總局首次與大企業簽署稅收遵從合作協議,約定加強政企合作,共同防範稅務風險。簽訂稅收遵從協議之後,大企業一方面可以申請事先裁定,來提高稅法適用的準確性,增加稅法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能力和社會聲譽。因此,簽署稅收遵從協議是大企業改善政企關係的一個良好契機。

(六) 加強大企業稅務方面監督與改進

監督與改進是指對稅務風險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督、評價、管理,並且根據最新形勢,不斷將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優化的過程。監督與改進的主要方法包括:

1. 設定監督崗位

《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 》指出監督職能可以由企業內部稅務管理組織機構擔任,也可以從外部聘請有資格的中介機構擔任。內部監督的優點在於稅務風險管理流程時刻處於關注狀態,而監督者是比較熟悉本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執行的企業人員,有效降低了成本。但是內部監督受到外部質疑的可能性大,這是由於這種方式主觀性太強引起的。可是外部監督往往發生在稅務風險發生之後,沒有了及時性,極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是外部監督者的監督與改進的方法,可以被企業學習與借鑑。

2. 明確監督重點

監督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從成本效益原則上來考慮,企業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重要風險點上,這就要求企業將風險進行分級。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不同等級的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監督的重點也應該隨著稅務風險重點的改變而改變。

3. 改進監督結果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中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會通過監督而體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出具一份有針對性的報告,闡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案措施,不斷完善和發展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

六、結束語

本文的研究主題是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本文以風險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通過解讀國家稅務總局釋出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 》,首先對稅務風險的概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隨後詳解了企業在稅務方面風險產生的原因,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出建議。

筆者認為,大企業稅務風險是指因企業涉稅行為未能正確遵守、利用稅法相關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產生不確定性,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企業不遵守納稅的有關規定,稅務機構對其進行的懲罰; 二是企業未能充分利用合理避稅的方法,對稅法相關規定降低稅收負擔沒有理解透徹,而使企業蒙受的經濟損失。稅務風險是大企業面臨的一項重要風險,其產生的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個部分。內因是指大企業對稅務風險的認識不夠完全、專業辦稅機構和人員匱乏、內控方面有較大缺陷、稅務籌劃所採用的方法不適合以及經營多層級結構導致的稅務風險; 外因包括稅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稅收執法人員主觀意識上的偏差以及稅法的時常變更引發的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為避免稅務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需要進行恰當的稅務風險管理,一方面為企業建立高效的內控制度,另一方面也應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稅務管理論文15

摘要: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髮展,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風險日益突出,而稅務風險則是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文章將從內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討在新發展形勢下企業稅務風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強化;措施

一、企業內部控制要素概述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的發展環境之下,為了更好的獲得有效資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業內部所採取的一系列程式、計劃和方法。總體來看,企業的內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點:第一點是環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層和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以及所採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職能、治理職能等。第二點是風險的評估工作,這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資料進行分析,識別經營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第三點是資訊的共享溝通。第四點是監督,主要是指企業制度以及內部工作人員的監督。第五點是控制活動,其主要包括業績評價、實物控制、資訊處理以及職責分離等方面,幫助管理層的指令可以有效執行。

二、我國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現狀以及問題分析

(一)稅務風險認識不足,防範意識缺乏對於企業管理層來說,其主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市場的開拓方面,對法律風險以及財務風險關注度較低,再加上對稅務風險的認識不足,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並未構建完善科學的稅務內部控制系統。具體來說,企業對於稅務風險認識存在兩個誤區,一是企業將稅務風險單純的歸納為稅務機關的管理任務,認為只需要關注財務管理,但事實上,企業稅務風險涉及企業整個發展經營的過程,它涵蓋了每一個生產經營需要涉及稅收的環節。二是企業將稅務風險防範單一的歸為會計核算部門的人物,忽視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研發、生產、經營等部門對稅務風險的重要作用。

(二)企業過於強調收益而忽視了稅務風險

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等特點,這與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對立性,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違反稅法,以非法的方式來獲得財富,這樣的行為將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稅務風險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納稅人擅自更改、銷燬、藏匿記賬憑證、賬簿或者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少繳納甚至不繳納稅款等行為都屬於偷稅,國家相關機關將對企業偷稅行為進行嚴懲。同時,企業為了減輕自身的納稅負擔會進行納稅籌劃,但一旦相關人員操作不當,企業很有可能會出現違反稅務法律法規等行為,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三)缺乏專門的稅務管理隊伍以及稅務風險管理機構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企業有效實施風險防控措施,及時避免風險的基礎,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稅務機構的設定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大部分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都只是讓公司的出納或者會計擔當相關的辦稅人員,並未設定獨立的稅務管理崗位及機構,企業稅務管理的獨立性與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與此同時,財務人員在承擔繁重會計核算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應付稅務申報繳納工作,這些使得其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及精力來關注國家稅務政策變化、及時瞭解最新稅務資訊,再加上專業風險管理人才的缺乏,企業在處理複雜的稅務風險時很容易出現問題,以上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四)缺乏針對稅收風險管理的約束機制

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控工作都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的體系以及制度都還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業都尚未構建其一套科學的稅務風險控制制度,嚴格規範納稅的各個環節階段,規範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並將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避免稅務風險控制的主觀隨意性。同時,儘管我國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流程進行了規範,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因為缺乏相關的約束機制,多存在主觀隨意性,其真正的作用並未得到有效的發揮。

三、內部控制視角下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

(一)明確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目標

通過構建相關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來有效的防控企業稅務風險,減少稅務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企業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企業加強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需要從監督和制約這兩個方面入手,企業在分配權責、設定機構、治理結構以及業務流程時注意其相互的監督與制約,以此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二)堅持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的相關原則

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時需要遵循多個原則,包括合法性原則,這要求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時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牽制原則,企業在具體構建稅務風險內部防控系統時,一個事項需要有多個具有相互監督制約關係的部門來完成;授權原則,企業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員相應的權責,確保其權責的明確;成本效益原則,企業之所以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標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發展效益,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應該堅持效益大於成本的原則,保證風險管理的.經濟性。

(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要素的稅務風險管理

1.規範稅務事項,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系統內部環境是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的前提與基礎,它主要包含了企業的內部人員分工、結構治理以及內部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根據相關規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團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在下屬企業或者是產品事業部、地區性總部等設定專門的稅務管理崗位或者是稅務部門;而某些組織結構較為複雜的企業,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在分支機構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崗位;對於有條件的企業來說,可以採用外包的形式將自身的稅務事宜包給經驗更為豐富的中介機構,從多個方面來加強自身稅務風險管理,保障稅務事項的規範化,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系統。2.加強企業的風險控制評估工作,降低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評價和稅務風險評估工作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評估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方面,企業應該提高自身對於風險的防控能力,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當遇到特定稅務風險時,企業才能夠對於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準確的評估,並及時的借鑑相關的技術方法以及原理,對系統中所潛藏的風險進行準確的定量、定性分析,從而為企業相關的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基本保障,幫助企業及時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3.加強企業內部業務流程規範化企業進行內部控制活動,主要是通過企業的相關領導者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實現的。具體來說,內部控制活動主要體現為企業管理者針對企業發展情況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規章流程、制度、授權、分權與集權等。例如,企業運營部門對資訊處理的控制、整理、傳達,對企業的績效進行考核、分析。不僅是企業管理層對資產進行保值,確保企業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進企業科學、正常運營的重要保證。企業在加強內部控制,實現內部業務流程規範化的同時,還可以制定相應的稅務風險應對措施,以有效、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來保證稅務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實現稅務風險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資訊共享平臺,健全資訊管理系統資訊的有效溝通共享,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實現自身正常發展的關鍵,因此,建立資訊共享平臺,實現資訊管理系統的建立健全,是企業的首要工作,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企業還應該根據法律法規的不斷變化來及時更新自身的資訊儲備系統,健全資訊管理系統。除此以外,企業應該重視業務部門與財稅部門,自身稅務、財務人員與地方稅務機關的交流溝通工作,從而保證稅務風險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強內部監督,以稅務自查、內部審計促進涉稅事項的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工作是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應該重視監督工作,對自身的稅務事項進行定期檢查,並以內部審計的方式對納稅進行統一管理,查漏補缺,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聘請專業的稅務審計人員或者稅務審計機構對自身稅務事項進行審計,從而有效的發現潛藏的風險。

四、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未設定完善的內部控制機構、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稅務風險方面,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仍然還處於初級階段,稅務管理缺乏規範性、對稅務風險認識缺乏科學性,在稅務風險內部制度設計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各個主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不斷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周志國.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xx(09).

[2]劉茜.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山東大學,20xx(09).

[3]劉慶國.簡論公司稅務風險及防控控制[J].商場現代化,20xx(07).

[4]朱榮恩.審計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