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木蟲生物的文章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K
  篇一:【小木蟲】生物材料研究領域

生物材料也稱為生物醫學材料, 是指以醫療為目的, 用於與生物組織接觸以形成功能的無生命的材料。

關於小木蟲生物的文章2篇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醫療、保健、增進生活質量、造福人類為目的的生物材料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生物材料主要包括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醫用金屬材料等。具有主動誘導生物組織自身修復、再生,從而達到使病變或受損器官、組織最終完全或主要是由再生的自身天然健康的組織或器官所取代;以及利用靶向給藥載體並控制藥物釋放速度達到治療和殺死病原體或癌細胞,實現這些功能的生物材料複合技術和奈米技術成為最有發展活力的研究方向。

生物醫用材料是材料學重要研究領域之一,目前較活躍的研究內容有用於人工心臟、人工血管和人工心臟瓣膜的高抗凝血材料;用於人工骨、人工關節、人工種植牙的生物陶瓷和玻璃;用於骨科修補及矯形外科的鈦及其合金;用於區域性控制釋放的藥物載體的高分子材料; 用於替代外科手術的縫合及活組織結合的生物粘合劑,以及血液淨化材料等。

生物材料學的研究日新月異,全國許許多多科研院所都在致力於生物材料研究。蟲子們來自於全國各地,對於生物材料的研究也是方方面面,您想知道自己當下的研究內容、所關注的熱點處於什麼水準嗎?為了充分發揮蟲子們的力量,開拓蟲子們的眼界,為了讓您更準確地把握研究動態,讓您的研究處於最前沿,那麼就請把您的研究內容、或是您所關注的熱點內容拿出來晒一晒,看看自己的研究方向,比比別人的研究內容,小木蟲生物材料版為您構建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大家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1、【研究方向】TiNi表面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現狀】表面塗層法、氧化法、鐳射熔覆、離子注入、高分子複合改性等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被用在TiNi表面改性上,使其耐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熱點及難點】作為長期植入人體的材料,Ni離子的溶出及潛在的毒性問題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之一。

前景】由於TiNi合金具有的獨特的形狀記憶效應和超彈性,加以適當的改性,使其Ni離子的溶出降低,生物相容性提高,必將在生物醫學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代表文獻】這個領域代表文獻很多,就不一一列出了,下面是一篇綜述,個人認為總結的比較全面。

Critical overview of Nitinol surfaces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2、【研究方向】軟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現狀】用於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主要有膠原蛋白、纖維蛋白、甲殼素、透明質酸、殼聚糖以及纖維素衍生物等。天然高分子的優點在於可以作為組織填充物而長期存在,有較好的組織相容性和親和性。廣泛研究的組織工程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為聚己酸內酯(PCL)、聚羥基乙酸(PGA)、聚羥基丙酸(聚乳酸,PLA)及它們的共聚物(PLGA)等聚酯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適合批量生產,易於加工,結構和效能可以按需修飾和調控。

【熱點及難點】目前組織工程用支架材料還存在許多缺點,如力學強度有限、降解速率與新生組織的生成速率不匹配、材料與宿主的整合性差、材料缺乏表面特異性等。

【前景】隨著組織工程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單一材料難以構建理想支架,複合支架可提高材料效能。

【代表文獻】[1] , , H.-Y. Chan, et al. Composite chondroitin-6-sulfate/dermatan sulfate/chitosan scaffolds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2007, 28, 2294-2305.

[2] B. Grigolo, L. Roseti, M. Fiorini, 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chondrocytes seeded on a hyaluronan derivative (Hyaff®-11) into cartilage defects in rabbits, Biomaterials, 2001,

22, 2417-2424.

[3] C.-H. Chang, H.-C. Liu, C.-C. Lin, et al. Gelatin-chondroitin-hyaluronan tri-copolymer scaffold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 2003, 24, 4853-4858.

[4] F. A. Muller, L. Muller, I. Hofmann, et al. Cellulose-based scaffold materials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 2006, 27, 3955-3963.

[5] Y. S. Nam, T. G. Park,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microcellular foams by modified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Biomaterials, 20, 1783-1790.

[6] Y. Cao, J. P. Vacanti, K. T. Paige, J. Upton, C. A. Vacanti, Transplantation of chondrocytes utilizing a polymer-cell construct to produce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in the sharp of a human of ear,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997, 100, 297-302.

[7] Huiling Lai, AbuKhalil Asad, Q.M.C Duncan,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drug-loaded alginate and chitosan spon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3, 251, 175-181.

[8] Misao Nagahata, Ryusuke Nakaoka, Akira Teramoto, Koji Abe and Toshie Tsuchiya, The response of normal human osteoblasts to anionic polysaccharide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Biomaterials, 2005, 26, 5138?5144.

3、【研究方向】可降解鎂

【現狀】現在的研究內容主要有:體外降解(浸泡)速率和產物、動物體內植入後的組織觀察和樣品觀察、表面改性。體外的相容性不太常見,比如直接在材料表面種植細胞觀察不太多。

【熱點及難點】無論是骨科的還是心血管內科的,降解速率的控制是大問題。現在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速率降下來,要慢些,再慢些。。。控制速率的方法很熱門,也很多,典型的如各種各樣的表面改性。體內降解過程的觀察也是個難點,畢竟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取材,中間發生了些什麼不容易觀察。鎂組織工程支架貌似也比較熱門,這個不太熟悉,只是聽說過。

【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鎂合金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有太多太多問題沒有解決,最關鍵的就是速率的控制問題。還有就是安全性評價問題,文獻報到了很多動物實驗,無論降解快慢,至少不會產生嚴重的毒性,但時間都比較短。想用到臨床甚至代替可降解高分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我覺得把鎂合金和聚乳酸做成複合材料也許會很不錯。。)

【代表文獻】文獻蠻多,不一一列出了。仿照樓上的一位同學,列一個綜述吧。這個領域的大哥witte寫的一個綜述比較有代表性,總結的比較全面。

Degradable biomaterials based on magnesium corrosion

4、【研究方向】LbL膜在生物醫用材料上的應用

【現狀】功能生物大分子自組裝膜在分子器件、分子調控、生物晶片、生物感測器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分子水平構築的功能生物大分子自組裝膜是化學、生命科學、材料學、物理學等學科的交叉科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因此,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單組分到多組分組裝,從單層到多層交替組裝,從蛋白質到DNA 組裝,從平面到膠體顆粒組裝等方向發展,許多研究成果已成功地應用於實踐。

【熱點及難點】1.應用於生物感測器

2.在藥物緩釋,與實現可控釋放某些特定藥物方面的研究

3.作為藥物載體,以及實現生物大分子的特異性識別自組裝

【前景】自組裝在國內的研究這幾年很火熱,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優質論文。本人就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但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現在仍然屬於基礎性的研究,要實現產業化,工業化,還得繼續努力。這樣才能真正讓我們的科研造福於民。

【代表文獻】 Biomaterials 30 (2009) 2799?2806

功能高分子學報 Vol. 14 呂德水,林漢楓,李揚眉,徐立恆,林賢福

5、【研究方向】新型骨組織修復材料的研究

【現狀】人工骨組織修復生物醫用材料越來越受到臨床青睞,它是一類可對機體組織進行修復、替代與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材料,該類材料在臨床的應用,為傷(患)者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創造自立和自強的生活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可避免採用自體骨和異體骨所帶來的問題。

【熱點及難點】為獲得化學組成、聚集態結構和效能與自然骨接近的骨修復材料,模仿自然骨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得到具有較佳力學效能(強度高、韌性好),彈性模量與人骨匹配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仿生骨醫用生物修復材料已成為近年來該領域研究熱點之一。

【前景】國內外現有人工骨修復材料的規格品種還較少,銷售價格亦十分昂貴,迄今還沒有一種在力學效能上接近自然骨,並具有理想的重建生物活性、可承重的骨修復或替代材料。而從仿生學原理出發,模仿自然骨無機K有機相組成和結構的奈米複合骨修復醫用生物材料的研究為人工骨修復材料帶來了光明前景。對於HA/ 高分子基複合骨修復材料,其HA含量高,生物活性就好。

【代表文獻】The research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in bone tissue grafting and replacing

6、【研究方向】兩親性生物降解高分子奈米材料

【現狀】高分子奈米材料具有廣泛的用途,近年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由於人體和其它生物體中含有大量的奈米結構,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多糖及其複合物)、病毒、細胞器等均在奈米尺度範圍。人們渴望模擬生物體內的奈米組裝結構,設計製備出形形色色的奈米裝置,以用於探測機體內的生化物質、定位釋放治療藥物或人體所需要的微量物質、誘導缺損組織修復等方面。

【熱點及難點】由於疏水性生物降解高分子奈米粒子難以在含水生理體系中穩定分散,一些兩親性生物降解高分子被合成出來並用於製備能夠在含水體系中穩定分散的高分子膠束

[1-3]。兩親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大都是由較長的親水鏈段和疏水鏈段接枝或嵌段形成的共聚物。在選擇性溶液中,由於受疏水、靜電、配位或氫鍵等弱相互作用力影響,兩親性生物降解高分子能夠自組裝形成具有“核-殼”結構的奈米膠束,聚合物的疏水部分聚集在膠束的核心,而親水部分則在膠束外表面形成親水殼層

【代表文獻】[1] Senthilkumar M,Mishra P,Jain NK,Long circulating PEGylat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ulate delivery of Docetaxel to solid tumors,Journal of Drug Tageting, 2008, 16(5): 424-435.

[2] Drumond WS, Mothe CG, Wang SH, Biodegradable nanosize particles of poly(L,L-lactide)-b-poly(ethylene glycol)-b-poly(L,L-lactide),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08, 48(10): 1939-1946.

[3] So Young Kim, Kyung Eun Lee, Sung Sik Han, et al., Vesicle-to-Spherical Micelle-to-Tubular Nanostructure Transition of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trimethylene carbonate) Diblock Copolymer, J. Phys. Chem. B, 2008, 112 (25): 7420?7423.

7、【研究方向】心血管方向,新型人工心臟瓣膜的材料

【人工心臟瓣膜材料的要求】

耐久性,耐磨損,抗衝擊,抗疲勞,耐腐蝕,生物相容性,組織相容性,血液相容性 。

【人工機械心肌瓣膜材料存在的問題】

人工機械心肌瓣膜耐久性好,在材料選擇上存在力學效能與血液相容性的矛盾,為了預防術後血栓栓塞的發生,人工機械心臟瓣膜在手術後尚需終身抗凝。

【關鍵點】

提高與血液接觸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在不改變材料本體效能的基礎上,通過在氧化鈦薄膜表面構建催化活性層,使材料在植入體內後能原位誘導一氧化氮的釋放,改善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效能。

【代表文獻】

Walters D A,Ericson L M,Casavant M J,et tic strain of freely suspended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ied Physics Letters,1999,74(25):3803-3805

Iijima S,Brabec C,Maiti A,et ctural flexibility of carbon 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6,104(5):2089-2092

Dikey E C,Grmies C A,Jain M K,et ble photoluminescence from ruthenium-doped multiwall carbon ied Physics Letters,2001,79(24):4022-4024

Sun W X,Huang Z P,Zhang L,et nescence from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Eu(III)/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on,2002,41(8):1685-1687

Ma R Z,Liang J,Wei B Q,et y of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utilizing carbon nanotube nal of Power Sources,1999,34:126-129

Dillon A C,Jones K M,Bekkedahl T A,et age of hydrogen in single-walled carbon re,1997,386:377-379

Luo J Z,Gao L Z,Leung Y L,et decomposition of NO on CNTs and 1wt%Rh/lysis Letters,2000,66(1-2):91-97

Rubianes M D,Rivas G on nanotubes paste 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3,5:689-694

Besteman K,Lee J,Wiertz F,et me-coated carbon nanotubes as single-molecule Letters,2003,3(6):727-730

Wang S G,Zhang Q,Wang R L,et al.A nove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based biosensor for glucose 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3,311(5):572-576

8、【研究方向】膠原蛋白生物材料

【現狀】 使用膠原蛋白作為生物材料,主要是作為某個組織的支架材料,因此對其高分子量、力學效能、生物降解行為(即生物保留時間)和相應的生物相容性、細胞毒性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果膠原材料達不到這些基本的指標,它作為生物材料的生命力是有限的。現在的交聯膠原蛋白材料,有的以合成高分子作纖維材料,在其外包覆有膠原蛋白,雖然在初期材料的效能可以滿足,但是經過一段不長的時間,隨著膠原的降解,合成高分子對生命體的細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差等問題都會暴露出來。若以純膠原為纖維材料,如果交聯程度低,則分子量較小,強度不夠,反之,如果簡單的提高交聯度,而由交聯劑帶來的細胞毒性無法去除,也不能很好的應用於實際。

【熱點】仿生神經的新型神經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類人膠原蛋白-透明質酸血管支架

組織工程心臟瓣膜

【難點】作為生物支架材料,在體內生物降解時間的不同要求,只有通過交聯改性來達到調節降解速率的目的。因此對交聯劑的選擇是難點。

與人體的排斥反應也有一定影響

【前景】 由於膠原蛋白有諸多優良性質,使這類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目前用途非常廣泛,遍及醫藥、化工、食品等領域

9、【研究方向】生物活性陶瓷——羥基磷灰石

【發展優勢】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組織介面發生化學鍵合。

【缺點】強度太低。

【改進】可用別的才來哦進行增強如碳奈米管。

10、【研究方向】:PDMS微流控晶片

【現狀】 : PDMS製作工藝研究。大量用於DNA,化學混合反應等等各種微量流體實驗

【熱點及難點】:人造血管。微反應器。微泵。....... 難點: 清洗,鍵合。PDMS材料收縮性,表面改性。

【前景】: 新材料。。會很好。

【代表文獻】 木。

11、【研究方向】生物可降解骨質瓷--偏磷酸鈣(CMP)

【現狀】偏磷酸鈣玻璃陶瓷是一種非常新的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大量的研究均證明其具有非常優異的細胞相容效能和降解效能。

【熱點及難點】由於偏磷酸鈣結構較複雜,存在形式多樣,其降解效能的研究不夠深入。

【前景】可降解骨修復材料。

【代表文獻】未找到。

其實這方面文獻我搜索過,本來發表的就不多,切多是05年之前的,05年之後就沒多少英文文獻發表了,所以我很猶豫,但是老闆佈置的課題又沒法反抗,所以只好在這求助了,如果有做這方面研究的希望能夠給予一點指導。

12、【研究方向】生物材料奈米特性研究

【現狀】建立在奈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磁性、催化效能等特性基礎上的新型感測技術進行了綜述和探討,如奈米單通道技術利用隨機感測形成的電流脈衝訊號來實現DNA測序、單核苷多型性、特異序列DNA等的識別分析。此外,奈米陣列通道技術、奈米陣列電極、奈米微流控通道、奈米間隙等技術對基因識別、蛋白質的結構及修飾特徵、藥物作用靶標的發現與確證、藥物篩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熱點及難點】醫學與生物工程 奈米粒子.奈米材料是奈米技術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際上競爭的熱點和難點。各種奈米結構混雜在一起無法分開,這大大地限制了納米材料的有效利用

【前景】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紡出了幾乎由百分之百的奈米管組成的線,韌度比任何天然或其他人造纖維都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這種線有望織成防彈衣,或者繞成比鋼強許多倍的電纜。研究人員還發現奈米管既可以作為像銅那樣的導體

【代表文獻】新型奈米材料的生物電化學研究

13、【研究方向】細菌纖維素在醫學上的應用

【現狀】由於細菌纖維素純度極高,而植物纖維素摻雜木質素、半纖維素和其他雜質。細菌

  篇二:小木蟲論文投稿經驗

前段時間,一直忙著畢業,再加上考博結果沒有確定,一直沒時間寫寫自己的實驗想法。現在都已塵埃落定,我就以自己的三年研究生為例,說說我是怎麼看參考文獻,怎樣開始試驗的,怎樣寫論文的。

第一步,選擇關鍵詞,要做的物質----磷酸鐵(我要做的物件)。先查磷酸鐵的中文文章,通過中文文章瞭解介孔磷酸鐵的研究現狀。包括磷酸鐵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用哪幾種方法合成,有哪些效能,並瞭解不同形貌(介孔、奈米等)磷酸鐵的合成方法。

第二步,查英文文獻,中文文獻只能讓你瞭解磷酸鐵的基本概念和術語,現在研究都做了什麼,做到什麼地步。要做實驗,獲得有價值的資料和理論就必須看英文論文。對於低影響因子論文的價值與真實性不敢恭維,最低要看3以上的。要發1的,就看3的;要發5的,你就要看10的;要發10的,就要看nature了,哈哈。

第三步,看了這麼多論文,對於自己該幹什麼應該有個大概的瞭解。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看過的東西,寫一篇中文綜述,然後投出去。這樣既可以對於自己課題有著更深的理解,又可以達到練習寫作和投稿的作用。同時反過來,將相關的知識擴充套件,比如瞭解介孔材料的相關知識,瞭解生物合成的相關知識等。重要的是將基本概念記住理解,這對於科研很有幫助,可以使你少走彎路。

第四步,在寫綜述的同時,根據自己試驗室的條件,對於研究內容加以取捨。主要包括合成條件,測試手段(結構和效能測試)和可行性及實施計劃(最多一年半時間)。基本確定後,購買樣品,確定實驗方案。實驗條件至關重要,不要選那些實驗室無法實施實驗和測試,不然時間就會在你等條件,等測試結果的時候很快溜走。

第五步,重複實驗,可以適當的做一下別人做過的研究,有時候這是有必要的,可以瞭解磷酸鐵合成中的基本現象和常見問題。在對於基本合成已經熟悉的情況下,就可以實施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創新。創新,老師要求創新,期刊要求創新,但是實驗中有多少創新?我們的創新不要求達到nature水平,但搞點小創新,忽悠個小期刊對於我們這些實驗條件不好的小碩士來說是比較實際的。對於創新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始的,一是學科交叉,我們主要是生物和材料結合,我們是做材料的,對於生物只瞭解個皮毛,也許在生物研究人員眼中我的實驗無比粗糙。但只要有結合,只要能做出東西來,就可以忽悠人,特別是現在生物材料很火,所以發論文也比較容易。二是實驗交叉,這是最簡單的創新,比如說用合成磷酸鋁的方法直接合成磷酸鐵,這就是創新。這是建立在多看資料的基礎上,所以前面的看本課題的論文的基礎,要想創新,就要看相關領域的資料甚至不相關的資料。比如合成磷酸鐵,你可以看所有磷酸鹽的資料或者關於鐵的化合物的各種文獻,拿合成其他物質的方法直接用。還有多瞭解一些講座,一些看似不想管的論文,也會給你啟發和靈感。試驗中,不要放棄失敗的實驗,跟不要放棄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現象,往往這些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七步,寫論文。建議寫英文論文,這當然也是導師所希望的(不用花錢)。第一篇英文論文是比較難寫的,從其他論文中一句一句的複製來的。這個過程是不可避免的,而第一篇對於你以後的論文寫作的風格和習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複製或者套用模板的時候一定要選高影響因子的文章,最好是英文為母語的作者。我寫第一篇是這樣的,先是大片大片的複製相關的內容,然後一句一句的刪除,最後再用自己的話將其融合起來(英語不好,做法有點笨)。一開始寫論文是容易犯錯誤是句子很長,而且一句話多次重複,並且長篇大論還點不到重點。論文寫好後,要多檢查幾遍,不連著看,要隔幾天在檢查一遍,最好讓別人幫忙看。如果不清楚自己做的論文的水平,可以從高的影響因子開始投,如果編輯不接受,就降

影響因子,直到編輯接受審稿,一般你論文的水平就在這了。如果你論文的結果很好,而且不是投的很高,應該很快就有訊息。如果結果不是很好,審稿人的選擇就是你論文接不接收的關鍵,一般選審稿人要選低影響因子的,不要選大牛。有時候國家也很重要。

就先說這麼多,三年中並沒有寫的這麼簡單,每個人都要有個摸索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快和慢的區別。再就是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三年很快,最多也就一年半,所以實驗儘早為好,不然對於考博或找工作的碩士來說時間很緊。

也許這些都是簡單的東西,當然說的很簡單,其實每一部分都可以拿出來好好說說的。如果將這些做好已經不錯了,也許我說的沒有說服力,因為我沒寫上自己發表nature多少篇,其實內容都一樣,但不同人說出來就有不同效果。做人要低調,哈哈

看到這麼多蟲友支援,非常感謝。語言功底不好,寫的很彆扭,見笑了,哈哈

我作碩士研究生的一點個人經驗 [修訂稿]

作為一隻潛水魚發貼不是我的習慣。但是看到大家如火如荼的討論,也不覺為之感染,於是就有了下面的這篇純屬個人感悟式的經驗。

01 從來就沒有太晚的時候。很多人老是說自己基礎如何如何差,擔心搞不定。有這種心態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來的。我當年本科也是爛的一塌糊塗,但是上了研究生後我說要用三年的時間做一點事情證明給自己。事在人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畢業的時候論文專利什麼都有了(SCI 6篇,1作四篇,IF總和超過16,專利一項現在公示)。

02 定位決定地位。我當初上研究生的時候,老聽博士師兄們討論SCI,一問才知道就是發表的文章被一個叫web of science的搜尋引擎收錄的文章。雖然中文雜誌有一些被收錄,但是英文雜誌幾乎全部收錄。於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發英文文章豈不省事。中文文章審稿慢,週期長。另外再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自己以後想走的路。還是直接走國際路線比較好。我畢業的時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也覺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難。

03 導師的層次決定你的層次。如果你是一個勤於努力的人,想要飛的更高的話,導師的層次決定了你的層次。以我導師為例,他在我們這個這個方向研究搞了幾十年,是國際公認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觸的都是我們這個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經常邀請一些大牛來所以做報告。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一般導師的學生是不能有這個機會的。他看問題和做事的方法給了我很多啟發,所以選擇導師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04 交流很重要。通俗的說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什麼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強的都是牛人。所以不管是教授博導,副教講師,還是前輩師兄,只要能就某一個問題和你討論,都是學習的好機會。我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導師也是我導師的在讀博士,剛開始聊很具體的問題,後來討論的面就比較廣了。三年下來,感覺就不一樣。當然為了準備討論的題目而翻看資料論文,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05 文獻要多看。剛開始看文獻的時候,什麼雜誌都看。到後來就發現了本專業的主流雜誌,所以這幾個雜誌幾乎是每期瀏覽,重點閱讀。一個雜誌一旦成為了本專業的主流,那一個定

有很多年的積累,對於一個初入此到的新人來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 of 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報告,對於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詳細資訊,通過引用可以間接的瞭解這篇文章的分量。當文章看到一定數量之後,你也會發現其實一個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幾個到十幾個小組。這樣的話就可以對這些小組的文章進行系統閱讀和跟蹤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界也是另外一個江湖,不瞭解江湖的形勢怎麼能混的下去呢?。

06 文章多多益善。這是一個人心浮動的年代,也是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像愛因斯坦那樣靠兩三篇文章就可以驚動世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搞研究的人如果這一輩子只有幾篇文章也是不正常的。而文章往往是對科研工作的提煉和總結。因此只要做研究,尤其是基礎研究,論文應該是必須的。現在很多人是大同行,而不是小同行。具體到某一個點上,可能與你相同的組全世界也沒有幾個。 因此通過發表在國際公認的學術期刊上的文章作為一個評價體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考慮的中國的國情,如果只靠同行的評價,礙於人情世故,很難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既然國內現在以SCI為標準,那這個引數的值當然是越大越好了。有人說不能為了文章而文章,不能灌水。但是如果一個人可以在本行業的主流國際期刊發表文章,只要不造假抄襲,就算灌水也總比在國內那些雜誌上灌水強。在不能得到一個更加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前,多發SCI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與其抱怨論文,還不如趁早研究論文是個什麼東西。很多事情外面看很難,走進去了也就是那麼一回事情了。

07 水平是慢慢提高的。大家都想發IF高的雜誌,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來的。 像我剛開始的論文投在IF一點幾的雜誌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點幾的雜誌上。所以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從良到優還是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

08 活要乾的漂亮。很過國際一流的雜誌,文章的`組織,圖表的設計都很漂亮,還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們要好。有人說有了好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不會完美的表達自己的結果也算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一個好的研究人員,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還需要將此工作介紹給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論文不光是一篇好的報告,應該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回國頭來看,現在自己對當年發表的論文在構圖方面還覺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當然了現在的眼光也很當年不一樣了。像Latex這樣的軟體學會了還是很有用的。

09 要有一點歷史知識。對於本學科的發展歷程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最好做一番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橫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學科發展相比較,認識到本學科現在所處的地位。縱向就是比較它的發展過程,如果該學科現在熱,為什麼熱,如果冷,為什麼冷。一兩年看不出來,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這樣一個範圍,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很多國外專業的經典書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紹學科發展歷史的。

10 如何找牛人。下面幾個辦法我覺得還不錯,大家試試如何。一個是本專業的主流期刊,裡面的編委都是在本領域成名的人物。第二就看本專業的會議的顧問名單,再爛的會議也能找幾個牛人來充充場面。至於他們來不來開會就另當別論了。第三一般一個成熟的學科都會有國際的學術團體,學會。像APS,ACersS,IEEE等。這些學會一般每年都會有年會,會上一般都會發幾個大獎來肯定牛人鼓勵後進。找到這樣的獲獎名單,一個一個的看,也會找到不少已經是牛人或者快要成為牛人的人。對於本專業的牛人,尤其是國際上認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們的名字,更要知道他們為什麼成名。用web of 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個人最高引的文章。不管懂不懂下載下來看看,如果你能從文章裡面看出來該文為何高引,你的水平

也就很不錯了。

寫了這麼多,純屬一家之言。如果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本文也算有了價值。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家給予批評。畢竟小木蟲這個平臺給我們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地方,有時候一個可以自已表達心聲的平臺是不容易找到的。

最後也祝願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做出自己的成績,畢竟江湖風雲出我輩嗎。

就說心態的問題

題記:收到蚊子的邀請,盛情難卻。就談談我對科研心態的一點看法,拋磚引玉,旨在和大家一起探討,同時感謝蚊子的信任。

一、瞭解另一個自己是自信的前提

我是個比較自信的人,這種自信並不是來自別人的讚許,而是來源於我對自己的肯定。自信的前提是要承認自己錯誤的,堅持自己正確的,站在鏡子前,裡外都是一樣的自己。(我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還有個內在的自己,我也在試圖瞭解他)

看的文獻多的蟲蟲一定有同感,那就是多數文獻也都是不過如此,有的甚至漏洞很多,這裡也不乏有些號稱的大家。所以有些東西,大家說了也未必就對。所以,科研不可盲從,多做思考,要敢做自己的判斷。(我拿來論文要是精讀,不光會把其中覺得可以借鑑的畫出來,而且會給文章挑不少毛病,甚至有些僅僅是結構上的,這個習慣我覺得自己很受用)

二、浮躁的心態會任由時間溜走

剛進實驗室時,我也是激情滿懷,對自己的課題充滿期待,恨不得馬上開始著手研究。真的到了拿到課題,做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浮躁。要看這麼多文獻,要做那麼多試驗,還要做報告、發文章……當做實驗過程中會發現有很多是不理想的,試驗裝置精度不夠、原料不理想、甚至失誤作廢了一批實驗等諸多因素,反正每一步都要花好多的時間,好多的心思,甚至要做不少重複試驗,會搞的自己身心疲憊。千萬不要輕易就給自己帶個帽子:我不適合搞科研。其實這就是科研再正常不過的過程了。(有人把搞科研,做課題比作懷孕,一點不假。我把科研看作一次涅??。)

浮躁,往往會使時間耗的很快。

三、突破點也許就在你忽略的某些細節中

不要有糊弄的想法,認真思考,細心實驗,才能發現工作問題,才能及時發現研究中的錯誤。實驗結果出乎意外,不要回避掉,很可能這個就是當年砸在牛頓腦袋上的那顆蘋果。某些被忽略的細節很可能就是研究的突破點,或者能給你突破性的啟發。多多思考,有想法就儘快動手去Try

四、想要什麼都拿下,就要多合作

在科研工作中,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融入科研團隊,就要了解團隊任務,並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這樣對工作的激情才不至於枯竭。沒有誰是萬能的。多多請教,多多合作,你會發現自己避免了不少彎路。

五、科研不是全部也不是任務

我估計不會有人真把科研作為自己的全部吧?我們是人。即使是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也不是隻有科研,只不過社會對他們的宣傳過於片面,搞得感覺要成大科學家就要遠離人群,遠離娛樂。(啥東西吃多了都膩味)

科研心態很重要,還要注意休息,精神狀態不可小窺。

六、看點哲學的東西沒有壞處

我個人喜歡古希臘哲學的人文,和易經中的衍化。哲學探討的和科學研究的非常一致。

總之,不管做什麼事,我們心裡都應該有數。選擇了搞科研,那就要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現在在幹什麼(這個很重要)。往遠看一眼往往會找到解決當前困惑的方法。

七、科研想法和科研行動要始終貫徹一致(第七條來自liuhongjing補充,謝謝liuhongjing的經驗交流)

我補充一點,科研想法很重要,沒有好的想法即使做了大量工作也是白費,如果這些白費的工作至少能給將來的想法提供一些借鑑的話,也不能全盤否定;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不去執行,想法也付之東流,久而久之想法也枯竭了,因此大膽去試,大膽去創新才是出科研成果的關鍵。

實驗的想法哪裡來--帶著思考的頭腦去品讀文獻

一直以來都在小木蟲上潛水,呵呵,看了不少蟲子的精品原創,收益匪淺,藉此活動機會,也分享一下自己的些許科研經驗。

本人今年年底就要博士畢業了,讀博期間前前後後發表了十多篇文章,不過對08年發表在chem commun上的一篇paper (2008, 1088 - 1090, Facile 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silver nanoclusters using a polyelectrolyte template)的感觸還是比較深的,原因不僅僅在於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個人認為比較好的paper,還在於這篇文章idea的誕生以及文章發表過程中的不少感悟。

  篇三:如何找到自己以前在小木蟲所釋出的求助帖

最近有不少的蟲蟲站內信問如何找到自己以前所釋出的求助帖,這對於剛接觸本論壇的許多小蟲子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題,想想自己剛接觸論壇時也有同樣的迷惑,所以決定做一個小小的牽引貼,希望對該問題有困惑的蟲蟲們閱讀了此貼後會有所收穫

首先,要跟大家明確一點:在文獻版求助成功的求助帖,一週之內還留在文獻完結子版塊,超過1周帖子就會存檔。查詢存檔的帖子和沒有存檔的帖子方法稍微有些不一樣

1.首先找到“我的話題”

在“我的話題”中,詳細的記錄著自己的發帖資訊。

2.如果是找已經存檔的帖子(釋出超過1周),請在我的話題中找到“存檔”該項

在該欄目下找回自己之前的已經存檔的求助帖,點選一下即可

3.一週之內的求助帖,在“我發表的帖子”中可以直接檢視也可以有針對性的的篩選主題

選擇“文獻求助版”(如果是在綠色版釋出的選擇“綠色求助版”),後面的日期項可填可不填,如果是想有針對性的找到某時間段所釋出的帖子,可以加上限制。

這樣就可以輕鬆的找到自己以前的求助帖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