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昆蟲記》的國小讀後感(精選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昆蟲記》的國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昆蟲記》的國小讀後感(精選13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法布林是一位法國的科普作家。他是法國第一位深入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終於寫成了《昆蟲記》這一本著作。

《昆蟲記》第一個特點就是,法布林是親身實踐的,體現出了法布林對於昆蟲研究的嚴謹性。這從中也體現出了法布林熱愛真理。所以他在編寫《昆蟲記》時一貫“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說廢話,也不少一個字。

在法布林的那個時代,動物學家就是在給動物做解剖。昆蟲學家則是把昆蟲釘在木板上,再浸在燒酒裡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卻很少思考昆蟲這個部分幹什麼用。法布林卻深入觀察昆蟲的的生活習性,行為舉止。將自己變成了“蟲人”。他深入昆蟲的生活,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生命的本質。

《昆蟲記》的第二個特點是語言的生動體現了很高的的文學性。《昆蟲記》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法布林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寫了出來。在表現手法上,主要以擬人化的手法使昆蟲具有想象力和愛憎感情。讀來會感到身臨其境

《昆蟲記》的第三個特點是昆蟲會思考人類,體現了很強的思想性。法布林憑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描蟲、悟蟲,以蟲來反觀人類。他筆下的昆蟲世界彷彿就是人類的縮影。在法布林看來一切自相殘殺,是違揹人類法則的,而人類對昆蟲呢?孩子們非常喜歡聽到他們踩踏蟲屍而發出的脆響。

所以,任何時候人類都不能違揹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於自己法則的事。

  《昆蟲記》讀後感2

我讀了《昆蟲記》一書後,我知道了《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裡,生活條件很差,但是他仍然生活的很快樂,因為他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法布林七歲時就被父親送入學堂,在外頭野慣了的小法布林一時難以收心,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小法布林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別人花一分精力,他就花兩分精力,他的成績就慢慢追上來了。

三十一歲的時候,他擔任了教學工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們在外玩,看見了一個蜂窩,回想起他的童年,寫出了《昆蟲記》。

《昆蟲記》分蜘蛛的故事、蟋蟀的故事、蟬的故事和松毛蟲的故事。其中,蜘蛛的故事最為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裡面詳細描寫了塔藍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和蟹蛛等蜘蛛的生活習性和外貌特徵,比如蟹蛛捕食時,會用兩隻長長的腳一邊轉動獵物,一邊用絲纏繞獵物,直到獵物不能動彈後,才用嘴上的吸管,吸取獵物的汁液。還有塔藍圖拉毒蛛,會編織一張大網,等獵物撞上來後,它就會先用它的毒牙毒暈獵物,然後慢慢地享用。

讀了《昆蟲記》一書後,不僅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自然界還有那麼多的昆蟲,而且,每種昆蟲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領。還讓我學習到了作者的熱愛生活、勤於觀察和不甘落後、刻苦鑽研的精神。使我深受啟發,我要學習法布林的這些精神,努力學習,今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法布林所寫的——《昆蟲記》。

《昆蟲記》詳細地寫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小括號,那落一個小數點什麼的。同法布林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昆蟲記》讀後感4

學校要求我們讀一本科普書,我思來想去:讀什麼書好呢?在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之後,我確定了最合適的“書選”——《昆蟲記》。我曾在四年級時讀過它,但因為認為它不好看,所以把它放入了書櫃。今天,我走到書房,開啟書櫃,終於在一個角落中發現了它。我把它取出來,輕輕吹去它封面上的灰塵。頓時,它那令我熟悉的容顏就擺在我面前。我坐在書桌前,認真細緻地閱讀起它——《昆蟲記》來。

讀著讀著,我不禁跟隨著書中的情節而沉迷其中了。我彷彿進入了書中,跟著作者——JH法布林做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昆蟲實驗,如解開螻蛄的生存習性等等;我讀著讀著,讀到了有趣的一幕:法布林發現了一種新昆蟲,而蟲子卻有三隻時,你可知道他是怎樣捕捉的?兩隻用手,一隻眼看要逃走了,法布林急中生智,連忙用嘴去“捉”蟲,蟲捉到了,就含在口中。可就在這時,忽然間,不知名的小蟲子分泌出一種辛辣的液體,辣得法布林一口把蟲子吐了出來,“哇哇”大叫,而蟲子呢?卻趁機逃走了。我看到這兒,忍俊不禁,可腦中大多數還是對法布林的敬佩:天哪,竟然有如此厲害的人,不但敢捉噁心的蟲子,而且還敢把蟲子含在嘴中!看來,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確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昆蟲記》在不知不覺中被我讀完了。我輕輕合上書,坐在椅子上,開始思索:作者法布林竟能將這些平時不受我們注意的小小昆蟲進行細心地觀察,觀察它們的習性與生活,並將其變成一部鉅著,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呀!不用說找到、觀察這些昆蟲所用的精力,就連寫這本鉅著的時間都是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這樣看來,跟法布林相比,我們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太小了。更可貴的是,法布林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細緻的觀察能力,他能觀察到如此多的昆蟲,實在是難得呀!

我們要向法布林學習,像他一樣細心觀察,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人吧!

  《昆蟲記》讀後感5

在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昆蟲,有一些我們都沒見過,連它的名子、外行、大小和形狀都還不知道。但從我讀了《昆蟲記》,對於昆蟲我有了更深的瞭解。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林。法布林從小就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而且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的昆蟲學家,所以他一生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奮鬥。但那時候他爸爸和媽媽都不讓他去進行一些危險的觀察,他就偷偷的去。

記得有一次:他去爬一座離他家很近的山,在這座山頂上,有一大片他很感興趣的樹林。那次爬山,他用了很長時間。突然,他發現在他的腳下有一隻十分可愛的小鳥。很快他就找到了這隻鳥的巢。這個巢是用乾草和羽毛做成的,裡面還排列著六個純藍色的蛋,十分光亮美麗,他就拿了一個。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一個牧師,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牧師。牧師說:“這種鳥叫薩克錫柯拉,你不可以這麼殘忍,去搶可憐的鳥媽媽的蛋,從現在開始,你要把蛋送回去,以後不能再碰那個鳥巢了。”回家時天已經很晚了,這件事讓他一生難忘

我想法布林在觀察昆蟲的時候一定非常著迷,常常會忘記了時間,可能他還會把他看到的寫在一張紙上。《昆蟲記》我雖然才讀了一點,但我已經知道了許多昆蟲的名字、外形、大小和種類。

現在,我真想告訴法布林,我會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會把他寫的《昆蟲記》認真讀完。

  《昆蟲記》讀後感6

法布林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書中的每一則故事都讓我感想萬分,其中有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夏天的下午,我經常看見紅螞蟻出征的隊伍。當它們看見黑螞蟻時,就派幾隻間諜似的紅螞蟻往前跑去,其它仍然往前走。過了一會兒紅螞蟻終於找到了黑螞蟻的巢穴,它們就會長驅直入地跑到小螞蟻的臥室,將小螞蟻抱走。在巢穴中,紅螞蟻和黑螞蟻搏鬥一番,結果黑螞蟻敗下陣來。紅螞蟻不但搶走了小螞蟻,還搶走了糧食。

從這件事上,我發現螞蟻的殘忍和無情,老喜歡不勞而獲,殘酷地侵佔別人的勞動果實。黑螞蟻雖然敗下陣了,但還是奮力拼搏。它靠自力更生創造勞動,收穫勞動。

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得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萬物的讚美之情。同時我也更敬佩法布林堅持不懈的創作精神,在逆境和困難中不屈不饒的學習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7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捧著一本《昆蟲記》貪婪地閱讀起來。我對其中的第三十六篇《蟹蛛》印象最深。

我們為什麼叫它蟹蛛呢?因為它會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路,又有點像螃蟹,所以叫它蟹蛛。它還有一個特點:不會織網。它只能在獵物靠近的時候獵取。

它長得非常漂亮,面板有白色的,黃色的,粉紅色的,綠色的,它長得胖胖的,身上有一塊小小的隆起的肉。

它最喜歡吃蜜蜂。它吃蜜蜂時,會一下刺中蜜蜂的神經中樞,然後再喝掉蜜蜂的血就走人。

它的巢穴,是一個乳白色的絲袋。這個袋子有點像頂鍾,在屋頂上方有一些凋謝了的花瓣,這個地方就是蟹蛛的?望臺。在?望臺上,它整天守在這裡,守著它的寶貝卵,只要一有不速之客過來,它就會揮舞著腿來嚇敵人,把它們嚇一大跳。在小蟹蛛快要出生的時候,也就是母蜘蛛快要死了的時候,這時,母蜘蛛使出自己全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來,在每個卵上打一個洞,讓小蛛們出來,做完這件事情之後,它就安詳地死去了。

讀完這篇故事後,我的感覺是:母蟹蛛太偉大了!它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蟹蛛的出生。當我讀到它不吃不喝地守著自己的卵和用盡自己最後的一點力氣為它的卵開啟通往生命之門時,我禁不住流下眼淚。這種蟹蛛可真偉大啊!

  《昆蟲記》讀後感8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奧祕。它不僅是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絕世佳作。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它行文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情趣。楊柳天牛像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鵲,也會“愉快的進食”。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的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最小的螞蟻的魔爪。蜘蛛織網,“即使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螢火蟲的進食過程,狼蛛是怎樣獵食的,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的……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不過有一次例外,去上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返回再搬。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但這是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無處不成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涵著大學問呢!

《昆蟲記》這本書告訴我要多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好作文的道理。

  《昆蟲記》讀後感9

我有很多課外書,但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是《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林耗盡畢生心血寫成的。書裡講述了很多昆蟲的樣子、習性和特長,是一本昆蟲大百科書,裡面記入了很多似乎部知道的昆蟲,如:天牛、金步甲、舍腰蜂等等很多很多。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書中的幾種昆蟲吧,第一種是天牛,天牛的外殼是黑褐色的,長著一對長長的觸角,會飛,也會爬,天牛的幼蟲喜歡躲在樹幹裡,它們在樹幹種汲取營養,身體慢慢長大,成熟以後才從樹幹裡飛出來,天牛跟蝴蝶一樣要在蛹裡成長,而且它成長的時間很漫長,要三年才能出來,這就是天牛頑強的生命力。第二種是金步甲,顧名思義,金步甲全身穿了一套金色的盔甲,它善於消滅毛蟲,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園丁”,金步甲還喜歡吃松毛蟲、刺毛蟲、蚯蚓和蝸牛,它每每吃飽了以後,還會喝點熱水,這樣吃飽喝足後它就會蹲在土窩裡休息,但是金步甲還會吃掉自己的同伴,這可能就是昆蟲界生存之道吧!

其實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有友情、暴力和自相殘殺的,也會繁殖和哺育後代。在昆蟲的世界裡也會有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是我從《昆蟲記》裡學到、看到的。

我很想大家都來看看這本被法布林以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描繪的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10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由法國作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百科,也是一部文學鉅著,同是又是一部謳歌和命的巨集偉詩篇。作者用輕鬆詼諧的語調,生動有趣的描寫將我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

整本書向我們展示了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作者在對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的描寫中,無不滲透著對人類的思考,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對萬物的讚美,讓我知道了其實昆蟲也如同人類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即有著善良的一面也有著醜陋的一面。

比如蟬,在大家印象當中,它是隻顧夏日歡快而不管冬天悽慘的昆蟲,它在夏日裡高歌,但因大家都因它聲音太吵而不喜它。而日日夜夜不忘勞作的螞蟻卻是勤勞的象徵。但法布林卻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細緻的描寫,將螞蟻的掠食過程刻畫的栩栩如生,從而講出了事實真相,蟬是心胸寬廣的施捨者,而螞蟻卻是卑劣而殘忍的掠奪者。螞蟻在掠奪水源時是那麼的貪婪,對蟬是那樣的無情……這讓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看表面,而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去尋找正確的答案,要從不同的角度的看問題。

昆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我不知道的昆蟲知識,也讓我明白昆蟲也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員,正是有了它們,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豐富多彩。

  《昆蟲記》讀後感11

我是個喜歡閱讀的女孩,從小書就是我最好的朋友,《白雪公主》、《醜小鴨》、《綠野仙蹤》……伴隨著我一起長大。上學後爺爺訂的《南方週末》我也經常拿來看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童話書,因為在童話裡很多美好的願望都可以得到實現。前不久,何老師讓我們讀一本科普書,書的名字叫《昆蟲記》,我心想關於蟲子的書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去抓幾隻蟲子來觀察一下好玩呢。可是我剛只看了個開頭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

《昆蟲記》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用盡畢生心血才完成的傑出作品。書裡給我們介紹了蟬、蟑螂、蠍子、蜘蛛、黃蜂、等幾十種昆蟲。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蠍子《白蠍自殺之謎》。有人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法布林就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燒紅的木炭圍成一圈火牆,然後把一隻白蠍子放進火牆裡。熱浪烤在蠍子身上,它倒退著捲成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彎曲,動作快極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陣抽搐,接著,就一動不動了。法布林用鑷子把它夾到一塊涼沙土上,過了一個多小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蠍子竟然奇蹟般的活過來啦,和以前一樣變得生氣勃勃了!這個實驗證明,根本就沒有蠍子自殺的這種事情,那都是人們亂猜疑!

讀到這裡,我想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不會願意結束自己的生命,就連這小小的蟲子也不例外。當我們想故意去踩死地上的螞蟻、扯斷蟬的翅膀時,不要忘記那也是一條生命。生命是一種很寶貴、美好的東西,上天給了我們每一個人生命,那我們就應該勇敢地面對困難,珍惜生命,做一個堅強而又勇敢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12

想想去年冬天的事,還歷歷在目,不經意間,今年冬天就來了。好在今年有《昆蟲記》,不然前幾天的寒冷也使人不知所措呢。

關上書時,時不時總會想起書中的昆蟲世界裡所結識的好友——不知疲倦的歌者,蟬;多疑謹慎的螳螂;心靈手巧的被管蟲幼崽;辛勤勞累的聖甲蟲;寄人籬下的泥水匠蜂;外貌美而內心抽的金蜂等等。

這樣看上去似乎就是在說這本書不過是描寫幾種昆蟲罷了。確實如此,但作者那幽默風趣的風格,生動形象的描寫總能使人露出會心的微笑。這也僅僅是其中之一,當你真正讀完它時,不需要別人的點評,每一個人都很清楚,那書中描寫的,正是縮小版的我們。每一個章節似乎都在闡述著不同的“人”。即使並不是,但卻又讓人覺得那麼熟悉。

蟬,不正是扮演著街頭賣唱的歌者嗎?螳螂般多疑的人,我們世界中還少嗎?被管蟲母親在它生命的最後時刻,不僅將自己精心建造的房屋留給它們的孩子,還把自己身上僅留的絲絨帽貢獻給了子孫,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前可謂是一絲不掛了。有著這般無私的聖潔心靈,不正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嗎?為了過冬而辛苦一整天收集食物的聖甲蟲,也有不勞而獲去偷取別人勞動成果的同類。這還不夠形象嗎?這正是在這個純淨的世界上染上汙漬的人吶。

願那個世界的“人們”在這嚴寒的冬天能吃飽穿暖,能平安地與家人團聚。我們有著殺死昆蟲的能力,但並沒有那個權力,更沒有理由去破壞和我們一樣的美好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13

今天,我閱讀了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中的一篇文章《孔雀蛾》,令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故事主要講:法布林看到了一種美不勝收而極為罕見的昆蟲——孔雀蛾:它全身披著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打算把它帶回家去,好好研究一番。

當天晚上,他突然聽見隔壁發出了很大的聲響,邊跑去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屋子的上空全是黑壓壓的一片,那是許多大得像鳥一樣的蛾子,圍著那隻被法布林關在籠子裡的孔雀蛾,一會兒向上飛飛,一會兒向下飛飛,一會兒向右飛飛,一會兒向左飛飛,一會兒飛到外面,一會兒又向高空飛去,然後使勁兒地俯衝,想把籠子撞壞,救出它們的“孔雀蛾公主”,讓它成為它的伴侶。

其實它們的壽命很短暫,只有3~5天,它們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伴侶。於是,它們便開始拼了命地尋找,它們和伴侶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線”連著,無論其中一方在哪,都能找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