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國中生物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國中生物教學反思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用中思”的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包括“2個分析活動”和“1人方案設計”3部分。第1部分是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分組活動,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分析出農田中6種動植物之間“誰被誰吃”的關係,自然建立食物鏈的概念,歸納出各種食物鏈的特點,達到“做中學”的目的。第2部分指導學生分析食譜中的生物。使學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第3部分是指導學生設計一個生物防治的方案,是對食物鏈知識的運用。這樣設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形象思維發達但抽象思維有所欠缺,因此利用卡片做遊戲的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做中學”,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可主動構建知識。引導學生分析食譜中的食物,連出包括人在內的食物鏈。另外,本節精選了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科技發展緊密聯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可使學生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教學設計合理,引入時播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錄象由學生說出這句諺語,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卡片遊戲活動,並選代表用展臺展示作品說明意圖,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知識,而不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探討問題時教師適時創設情景,循循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師生雙向交流順暢,課堂環境寬鬆,在學生的活動中,師生的交流中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做得不夠,有些吝嗇,且鼓勵性語言單調,課件中打出的個別問題有點過於細緻,有些簡單的問題應一提而過,這樣能使教師更好的擺脫課件的約束,上得更加得心應手,對課堂出現的意外情況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即我們常說的教育機智,教師對課堂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還有待與提高。

一點認識:本節課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學校吳巨集玉,樑西西老師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也和掌政中學陸軍老師進行了交流,確實感覺獲益匪淺,在此也可看出同學科老師集體備課的必要和好處,但同時也有一點感受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上課的風格不同,對教材的理解不同,你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為我所用但決不可以照單全收,要根據自己的風格來設計教學,上自己的課,絕不可在課堂上丟了自己。<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2

6月19號,教研室徐主任帶領城關中學、銅井中學、代莊中學三處學校的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聽評課交流學習,徐主任做了重要講話,首先肯定了我們學校的變化:

1、教師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深入落實126策略,積極套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已見成效。

2、學生的轉變,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由原來聽老師講轉變為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教師退到幕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濃厚的課改氛圍, 在曹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課改的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忙碌著聽課、評課、反思、總結、實踐。所以課改已有了小小的成功。

課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徐主任是第五次來孫祖中學聽評課,作報告,可見,他對我們學校的課改是多麼重視,有了徐主任的引領和大力支援,更加堅定了我們課改的決心。短短的四個月,已有十幾個學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可見,孫祖中學的課改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力,更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我們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3

近段時間,我時時瀏覽老師們網上的工作室,老師們的工作室裡真是資源豐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個人的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以及每位老師的點評等。我都是認真的閱讀,收穫很大。特別是看到每位老師的教學反思,觸動很大,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工作態度,只有不斷的實踐、反思、在實踐,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高效課堂才能實現。看來網路教研打開了交流視窗,教師的工作室就是一個交流平臺,可以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熱心研討,形成了平等、合作、開放的教研氛圍,在敘寫、反思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昇華。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4

國家科委在《迎接21世紀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報告中指出: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技術,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因此,步入21世紀的我們,更應擔負起這一技術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學”之稱的生物得到重視。

尤其在貧窮落後的山區,在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和有利條件,振興山區經濟,就需要發展種植、養殖等多種生物產業,在此過程中,生物科學的利用不能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認識我國的基本國策,搞好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環境也是生物學為之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為此在教學中,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極為重要的。

我們所居住的山區是西部的貧困區之一。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後,生態環境較為惡化,而生物教學則可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貧困的原因及脫貧致富的辦法。所以,它將為本地區的脫貧致富、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

首先,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認識,搞好素質教育。農村中學管理幹部的思想比較落後,應該在他們心中牢固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把自己綁在應試教育上。只有實施好素質教育,才能使生物學等非升學式學科得到應有的重視。同時還應做好社會宣傳,使社會各界及學生家長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配合學校、教師共同實施好素質教育,減輕學校和教師的壓力。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5

我不是生物教學專業畢業的,但從大學畢業以後參加工作時,當時由於學校需要安排我從事國中生物教學。在從事國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總結反思,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多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國中生物學科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

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務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靠。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潛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由於教材熟練、教法新穎,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十分濃厚,在剛剛舉行的國中生物畢業會考中,我所任教的XX班有XX人之多,僅僅只有XX人不及格,優秀有XX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上面是我經過多年的國中生物的教學實踐所得的經驗之談,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在教學中也有自己的寶貴經驗,期望大家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然後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6

20xx年4月10—11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第一片區生物實驗優質課評選活動,非常感謝學校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大好時機。此次活動在臨沂九中舉行,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們聽到了“不同風格”、“不同模式”的省級生物教學優質課,以及多位教授的精彩點評,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現將自己一些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科學課程,生物課本上的許多知識往往需要從實驗中來獲得。精心準備課堂實驗,是對每一名生物老師的基本要求。在這次聽課過程中,我看到各位老師對實驗採取了不同的處理。

有的老師以演示實驗的方式,使學生觀看到實驗的全過程;

有的老師以全班分組實驗的方式,使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

不同的實驗形式往往與具體的實驗內容有關。

但無論如何,實驗的重要性已在每名老師的授課中體現出來。

通過實驗,學生體驗到了觀察的重要性,只有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完成對實驗現象的收集與解讀。

而在實驗前後教師出示的溫馨提示或問題討論中,學生或通過設計實驗提高了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或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初步得出實驗結論,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從實驗中獲得了知識的豐富與能力的提高,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講課時,與會老師們的授課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教態親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有的教法嚴謹,注重科學性,還有的注重學法的指導,注重學生的反饋資訊等等。讓與會老師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每位老師在課堂上都使用了多媒體進行授課,為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有力的條件,而且體現出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給我印象較深的是煙臺市牟平實驗中學的邵錄老師在講《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時,用幾段自己寒假錄製的視訊演示實驗過程及結果。課堂內容被極大豐富且具體可感,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節約了課上時間,實現了原本一節課完不成的內容。

在我驚歎諸位老師精彩有趣的課堂時也引起了我對於自己教學的更多思考,加上教授的點評,讓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這樣進行:

一、把握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在現在一個課標,多本教材的情況下,一定要研讀課標,準確把握住所使用的教材的度。

二、堅持鍛鍊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獲得第一手資料。改變學生過度相信課本,過度依賴老師的現狀。

三、注重教學基本功的培養,使自己在課堂上能夠更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更和諧的和學生進行交流。

四、注重細節,對學生的回答評價要恰當和多樣。

五、對一些能應用直觀教具的課堂,要充分應用,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課堂活潑化、直觀化、實際化。

六、課堂上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方式。小組合作和活動不能只留於形式,要有教師的指導和重難點的突破。

當然,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是我會按照專家的指導,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水平,紮紮實實上好每一節課。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7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努力創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責任。通過培訓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以下收穫:

(一)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習動機

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七年級、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生物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掌握實驗步驟,規範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範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範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三)教師精心引領,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範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一定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後,按步驟規範操作解剖,將觀察後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並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並給予全班表彰。

(四)把握教材要求,反覆考查實驗

教師要深鑽大綱和教材,明確考試重難點和學情。通過反覆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複習、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差的`學生及時發現,加強個別輔導,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克服實驗儀器少、學生多、難於動手的矛盾,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

通過幾年的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和國培專家團理論引領,我體會到生物實驗課對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自己決心將實驗課的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繼續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和認真的科學態度,發展智力,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8

作為一名新特崗老師這半年來我學到了很多,對生物學的認識也增加了不少。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剛入學安排的是七、八年級兩個年級,對我來說壓力很大,但對我的成長來說也是很好的一種鍛鍊,所以我信心百倍的迎接新這份工作、新崗位、新挑戰。

剛開始上課感覺整節課上下來學生的反應不是很好, 上課廢話太多。經過反思覺得還是備課備的不充分。後來請教了李豔榮老師,李老師告訴我:首先得熟悉教材,也就是說你要認真的備教材,熟悉教材上安排的每一環節,各個環節怎麼銜接,慢慢的要學會分析教材,並且上課的時候要組織好語言,否則上課可能就語無倫次。其次你要熟悉教參,明白這節課的重點在哪,難點在哪,難點怎麼突破。最後你還要備學生,因為課堂其實就是學生和老師合作的一個過程,並且新課標要求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要進行探究性教學,並且讓學生們帶著興趣來學習這門課程。經過李豔榮老師細心的指導我逐漸的進入自己角色。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及李豔榮老師的悉心指導,我認識到在上課之前一定認真的備課, 備學生、備教材、備教參。根據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把課程設計的儘量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重難點突出,上課之前把所要上的課程講幾遍。並且堅持聽師傅的課,跟她學習寶貴的經驗,聽課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很好的一種途徑,李豔榮老師的教 學經驗豐富,課堂氣氛也很好,聽她的課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但是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課堂紀律的維持。尤其是八年級的課,感覺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沒什麼興趣,有些同學上課做其他作業,有些同學甚至根本不聽。經過與班幹部以及部分同學的交流。大多數同學都覺得生物不參加會考所以他們還是以主課為主,覺得生物學不學對他們來說不重要。針對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很多老教師,最後經過老教師的指點我覺得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興趣上,生物課程本身來說是很貼近生活實際的尤其是八年級的課程。

後來上課的 時候我就給學生們講生物學的重要性,學習生物學的必要性,但是感覺效果還是不好。好在學校這學期在每個教室都裝了電子白版,在備課的時候我就在網上下載一些與本課程有關的教學視訊加到課件中去,這樣穿插著視訊給學生講大大增加了學生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課堂氣氛和氛圍也逐漸轉好,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就是我這 半學期生物教學 的反思及感想,下面是我通過學習對生物學教學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除知 識體系外, 生物科學中含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獲得科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此外,還包括科學工作者在研究科學過程中的特殊情感、態度和心理體驗。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果僅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學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生物課程既然屬於科學課程,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

我認為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道德、行 為、人生觀、世界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加強在生物教學的各環 節中滲透德育。比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的時候與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決策之中,並承擔起社會發展的重任。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學科,它和自然現象以及生產、生活是緊密相聯的,因為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生物知識。所以,在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要把生物知識教學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使學生理解“計劃生育”、《森林法》、 《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或瞭解到生活、生產及社會熱點的問題,並鼓勵學生勇於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來源om]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僅僅培養學生的 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 方法。如,要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處理或整理資料的能力,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這和過去只要求驗證和定性為主的實驗有著顯著的區別。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很多實驗受到條件的制約而無法完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各種資訊科技手段,使微觀的、不能動手實驗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如:“血液迴圈”、“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等一些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資訊科技模擬,讓生物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使生物知識易學易懂。

面向全體學生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這是現代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在生物教學中樹立“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生物學”的觀點。

(一)尊重每個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善意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展,促進他們的發展。實踐證明,很多所謂“調皮”的、“後進”的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這是對傳統教學觀的挑戰。

(二)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這是所有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條件。比如各種探究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參加,而且在實驗小組 分工中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過去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候由一個學生負責操作,其他學生只是看看,甚至個別學生連看都不看的現象必須消除。

(三)對每個學生的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這是學生學習機會均等的可靠保證。新課程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探究式學習、課堂觀察、實驗、調查、採訪、網路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這些資源。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9

今天聽了楊立鳳老師的一堂生物課,評課時,曹校長提到了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還不夠到位的問題,如果單純的用語言來表達,我認為稍顯蒼白了一些。

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教師實現準備好幾個袋子,裝上越7公斤的東西,讓學生一上課就綁在腰上,不管是小組合作活動,還是上黑板答題,都綁著這個袋子參加活動,等最後要實現情感目標的'時候,讓這幾個同學說說綁著袋子的體會,然後想一想我們綁著這樣重的袋子一節課都很累,而母親卻需要10個月的時間,母親經受了如此的艱辛,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

另外,對於人的生殖過程,如果用語言表達,可能很多老師都難於表達。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0

1、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應注重一個“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樂,“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2、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當學生沒有方法、思維沒有開啟時,教師幫助引導;當學生迷路時,教師引導、辨明方向;當學生畏懼時,教師引導鼓勵增強信心;當學生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去感受。

3、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教學內容和背景鮮活起來。教師將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把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實際,運用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利用獲取的知識,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4、改變生物學習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程中實施探究學習要突出幾點: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空;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5、生物學習要理論聯絡實際。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生物。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要求學生對環境汙染的原因充分認識之後,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地球的生存,一定要珍惜環境。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上節已講遺傳,本節講變異現象。

教學目標:

1.認識到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2、舉例說出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3、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4、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

5、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變異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科學探究生物變異的原因。

教學難點: 1.深刻認識生物變異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及總結規律。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和討論法

教學用具:兩個品種的小麥若干,關於變異種類的掛圖,和變異現象有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二片葉子

(一)變異的現象與概念

在自然界中,與遺傳現象一樣,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問,討論: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哪些現象是變異現象?根據同學們的討論,什麼叫做變異?請做一個小結。

變異: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稱為變異。或生物在生殖過程中,在上下代之間、子代之間表現出的性狀差異。

提問:比較遺傳和變異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有什麼共同點,有什麼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通過生物的生殖過程實現的。在生物的生殖過程中,上下代之間的相似性為遺傳。但是生物的後代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與祖先一樣。後代在繼承親代特徵的主要特點時還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稱為變異。所以,我們所說的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變異是在一定範圍內的變化。小貓與大貓的樣子有所不同,但是小貓仍舊是貓,並沒有變為其他生物。

提出問題:為什麼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

(二)變異的原因

1.外界環境的影響: 播放有關的資料,每個學生髮放2--3個花生。學生討論熱烈。

提問,討論:產生花生性狀變異的原因?

(可多讓幾個學生回答、討論,最後老師給予總結。)

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象中,哪些是屬於這一類?

提問,討論: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裡,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麼?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於環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穫後分別種到田裡,它們的後代會如何?

小結:田中小麥的大穗和小穗的變異是由環境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一般是不能遺傳的。

提問:什麼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後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情況。

2.遺傳物質的變化:

提問,討論: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後代呢?

我們從上一節的學習中已經知道,若這個孩子是單眼皮,他的雙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Aa。孩子與父母的性狀不同,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傳給了他決定單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說,他的遺傳物質組成與父母有了差異,因此產生了與父母不同的性狀。他的這種性狀可以是通過生殖過程傳遞給他的後代。

小結: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根據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

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境影響引起。

請同學們再分析兩個例子。(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麼?

提出問題:是否由環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若環境影響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這樣產生的變異是可以傳遞給後代的。根據這一原理,人類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環境因素使遺傳物質改變而製造出能遺傳的變異為人類所用。

所以,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提出問題:變異對生物個體、對生物界會產生什麼影響?

(三)變異對生物個體的影響

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的生存。我們看兩個例子。

小麥要獲得高產,人們採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在這種小麥中,出現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發生變異會出現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麼影響?

——前者有利於生存,後者不利於生存。

根據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四)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變異對進化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環境複雜多樣,不斷變化。多種多樣的生物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此外,生物由簡單到複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變異對進化的重要意義,我們在以後將繼續學習。

(五)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人類出於生存的需要,在遠古時就開始注意遺傳和變異現象,並對遺傳變異的現象加以利用,特別是在農牧業生產中。人類在農業上利用變異的方法主要有這樣幾種:

(1)在農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變異,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培育,獲得新的品種,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雜交的方法,將不同生物個體的性狀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性狀組合的新品種。如高產不抗倒伏的小麥與產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麥雜交,讓兩種小麥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產生變異,可以培養出高產同時抗倒伏的新的小麥品種。

(3)為培養新的品種,也可以改變環境因素來影響遺傳物質,使生物產生變異並對變異進行選擇,培育出新品種。如用射線照射或用藥物處理植物的種子,種子產生變異後進行選擇,選出有利於生產的變異培育成新品種。

應用以上方法,人類曾經培育出許多品種。

板書設計: 第五節生物的變異

一、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生物性狀的變異決定於遺傳物質;同事、時也受環境的影響。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2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創造的課堂、生成的課堂。因為知識具有主觀性、生成行、開放性。課堂不再是以知識為中心,對知識的分解和按部就班的傳授,而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認識。課堂中,教師要把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給他們自主生成的機會,真正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是現代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現代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實施創新教學,逐步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將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並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設計教學。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所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實施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條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要讓學生從“學會”生物知識走向“會學”生物知識。這就對生物教學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師要善用、巧用教材,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但不依賴教材,不唯教材是從,以課標為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教學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資訊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學習,新課程刪除了“難、煩、偏、舊”的內容,加大了學生的活動內容。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高質、高效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如“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節中,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倡學生在“做中學”,我通過讓學生填寫概念圖,繪製示意圖,解讀座標圖,描述模式圖來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在“做”中“學”。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於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七年級生物第二章第1節細胞結構一節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通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援學生自己鼓勵他們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八年級第5章第3節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鬆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麼?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絡。

4.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生物教學的開放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善於發現、肯定、總結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鼓勵肯定,並將這種閃光點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我在所帶的6個班中,學期初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鼓勵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對於教材中的活動建議性的實驗以及課標未要求的實驗,鼓勵生物小組的同學去做,並且自己準備實驗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製所需試劑,不清楚怎麼配,建議他們上網查詢資訊。這一嘗試,大大鍛鍊了一部分同學的動手能力及敢於探究敢於實踐的能力。

三、布白,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

教學“布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通過講述、討論、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通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佈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裡實踐與操作、聯想與想象、思考與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談,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學生的許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學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來的“冷場”中迸發出來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的思與學應為互動。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但問題提出後,得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為了心中的滿意答案,而急於要求學生回答,甚至自問自答。教師不僅要善於設計問題,更要留出時間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可能去比較其他同學的發言,比較奧老師的點撥與講解,菜才會去感悟領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比較過程中有所提高,思維能力才會有所發展。這段布白讓學生在“思”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學”的平臺。

四、給學生健康、豐富的思想營養

課程標準強調要了解並關注生物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TS教育,教師在課堂中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給學生補充健康、豐富的思想營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八年級必修一第五章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後,引導學生看科學技術社會欄的酶為生活添姿彩,學生通過閱讀,能瞭解酶在處理果汁使果汁變清亮中發揮作用,能明白加酶洗衣粉為什麼比普通洗衣粉的去汙能力強,能清楚為什麼當你消化不良時可以服用多酶片。

五、重視生物教學資訊資源和教學媒體的利用

生物教材中的圖片、圖形、圖表是生物資訊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充分利用圖片、圖形、圖表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資訊,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積極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優化生物教學。

六、尋求並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式

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合作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創造一些學生參與的活動,但是要注意這樣的活動不宜過多,一至兩個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為促進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寫法,也未停留在經典的啟發式寫法上,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不如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有些問題,並未敘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讓自己手機資訊,特別是聯絡當地和當前實際的資訊;介紹生物科學上目前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或存在的爭議,體現科學體系的開放性等。

七、我的困惑

1.過程性評價不夠

由於七年級是首次增設生物課,課程資源缺乏,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任6個班以上的課,各班也都是大班額,老師難以完全認識每一名學生,這樣就很難對每一位學生給出完全公正的過程性評價。而過程性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推進課改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障課程改革的關鍵之一。

2.現實課程與理想課程的差距

新課程對學生有了新的評價標準,那麼如何評價老師呢?當一位教師滿腔熱情的投入新課改,而對學生檢測試題不變,體現不了新課改理念。學生的真實水平沒能體現,從而也影響了對老師的正確評價,這樣就傷害了老師的課改積極性,怎麼辦?

總之,通過參與新課程的經歷,我們已經注意從自身教學行為的轉變來帶動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建立了民主、平等、理解與對話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我從事生物教學也有好幾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收穫。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現在則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經歷生物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講拒絕毒品這一講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啟用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4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防寫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5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

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

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

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

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