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2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

營造學習氣氛 增強課堂生機 從事國中生物教學工作十餘年了,常有一種失落感,本來應該是充滿著生命氣息的生物課堂,常常因為不當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而變得死氣沉沉,被學生痛苦的形容成“死物”課。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生物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必須想辦法使學生關注生物課堂。應在如何營造課堂學習氣氛上多下功夫。 “血液迴圈”一節課的教學實踐,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細想起來,這節課我成功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 更新觀念,還生物課以生趣 以前講“血液迴圈”,只會照本宣科,讓學生聽枯燥無味的講解,學生很容易被淹沒在學科知識的海洋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迴圈途徑和血液成分變化,學生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只記得空白的知識本身。

現在再講,先放下對教學目標的急切追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完成了哈維的血管捆紮實驗,自己動手通過顯微鏡看到了小魚尾鰭內生生不息的血流。相信孩子們肯定感到新奇,也肯定感到喜悅——因為他們再也不是機械記憶“紙質的生物”,而是感受到了生命本身;再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可以向科學家那樣去完成科學探究。

我有理由相信,抓住機會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生自然將心思迴歸到課堂中來,自然將精力放到學科知識上來,自然可以體驗到“學”的輕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策略的更新自然也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情,也會體會到“教”的快樂。

二、 鼓勵合作,還生物課以生機 以前我的課堂死氣沉沉,是因為“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思想長期禁錮著我,也禁錮著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常是我喋喋不休的講解,提問和回答只是“串場詞”,學生沒法自主交流,更不能自我展示。

《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課堂學習不單是“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也不是完全由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的過程。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中老師只是機械地“死添硬灌”,把學生當作是機器,是老師工作的目標和物件。學生只有義務被動接受,沒有權利合作,沒有權力思考,更沒有權利質疑。這種課堂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是壓抑甚至是摧殘學生的課堂。

備課時,我意識到課堂模式應該得到改變,我的思維更應該更新,應該將課堂還給孩子們。指導思想變了,課堂模式也就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孩子們不像以前那樣拘謹,不像以前那樣只會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只要老師肯放手,孩子們也是那麼的充滿生機!

現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合作學習,要求老師把課堂建設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天地,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人際交流,學會互相幫助,和諧競爭。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課堂氣氛和師生行為模式,自然會使課堂充滿生氣,自然會讓同學們充滿希望,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2

今天聽了楊立鳳老師的一堂生物課,評課時,曹校長提到了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還不夠到位的問題,如果單純的用語言來表達,我認為稍顯蒼白了一些。

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教師實現準備好幾個袋子,裝上越7公斤的東西,讓學生一上課就綁在腰上,不管是小組合作活動,還是上黑板答題,都綁著這個袋子參加活動,等最後要實現情感目標的時候,讓這幾個同學說說綁著袋子的體會,然後想一想我們綁著這樣重的袋子一節課都很累,而母親卻需要10個月的時間,母親經受了如此的艱辛,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

另外,對於人的生殖過程,如果用語言表達,可能很多老師都難於表達。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3

對於細胞的生長,學生易於理解,但對於細胞如何進行分裂,怎樣由一個變成兩個,學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對於細胞分裂的步驟有的學生還會弄混,應反覆對這一問題進行復習、練習。

對於染色體先加倍後再分裂這個概念,如果直接傳授,學生雖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對於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分裂時果蠅的染色體是不是由46條分裂成兩個含有23條染色體的細胞,然後分裂成11.5條的染色體?學生對於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分裂的,對於如何分裂後還保持每個細胞46條染色體,學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體的數量加倍,再進行分裂,這樣分裂後每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就跟原來的一樣了。用這個方法啟示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方法,這樣學生學得快,也記得牢。

對於這節課的細胞為什麼不能無限量地生長這個問題,課本上用籃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比的差異而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量地長大,這個問題學生很難理解。我讓學生先討論“同步學習”上的合作交流-----自己歸納出隨著邊長的增加,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會減小。表面積相對是變小了。

然後介紹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飯量會增加,可見隨著人的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會增加,其實細胞長大同樣需要從外界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而細胞表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營養物質的吸收,表面積越大吸收的營養物質越多,而隨著細胞的長大,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卻在變小,這必然會影響細胞的吸收,使細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因此,細胞只能長到一定的大小。

同學們恍然大悟,再做課後練習2非常容易了。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4

1、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應注重一個“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樂,“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2、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當學生沒有方法、思維沒有開啟時,教師幫助引導;當學生迷路時,教師引導、辨明方向;當學生畏懼時,教師引導鼓勵增強信心;當學生不理解時,教師可以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去感受。

3、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教學內容和背景鮮活起來。教師將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把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實際,運用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利用獲取的知識,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4、改變生物學習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程中實施探究學習要突出幾點: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空;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5、生物學習要理論聯絡實際。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生物。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要求學生對環境汙染的原因充分認識之後,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地球的生存,一定要珍惜環境。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5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創造的課堂、生成的課堂。因為知識具有主觀性、生成行、開放性。課堂不再是以知識為中心,對知識的分解和按部就班的傳授,而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認識。課堂中,教師要把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給他們自主生成的機會,真正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是現代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現代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實施創新教學,逐步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將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並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設計教學。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所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實施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條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要讓學生從“學會”生物知識走向“會學”生物知識。這就對生物教學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師要善用、巧用教材,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但不依賴教材,不唯教材是從,以課標為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教學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資訊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學習,新課程刪除了“難、煩、偏、舊”的內容,加大了學生的活動內容。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高質、高效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如“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節中,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倡學生在“做中學”,我通過讓學生填寫概念圖,繪製示意圖,解讀座標圖,描述模式圖來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在“做”中“學”。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於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七年級生物第二章第1節細胞結構一節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通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援學生自己鼓勵他們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於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八年級第5章第3節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鬆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麼?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絡。

4.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生物教學的開放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善於發現、肯定、總結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鼓勵肯定,並將這種閃光點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我在所帶的6個班中,學期初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鼓勵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對於教材中的活動建議性的實驗以及課標未要求的實驗,鼓勵生物小組的同學去做,並且自己準備實驗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製所需試劑,不清楚怎麼配,建議他們上網查詢資訊。這一嘗試,大大鍛鍊了一部分同學的動手能力及敢於探究敢於實踐的能力。

三、布白,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

教學“布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通過講述、討論、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通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佈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裡實踐與操作、聯想與想象、思考與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談,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學生的許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學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來的“冷場”中迸發出來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的思與學應為互動。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但問題提出後,得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為了心中的滿意答案,而急於要求學生回答,甚至自問自答。教師不僅要善於設計問題,更要留出時間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可能去比較其他同學的發言,比較奧老師的點撥與講解,菜才會去感悟領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比較過程中有所提高,思維能力才會有所發展。這段布白讓學生在“思”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學”的平臺。

四、給學生健康、豐富的思想營養

課程標準強調要了解並關注生物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中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給學生補充健康、豐富的思想營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八年級必修一第五章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後,引導學生看科學技術社會欄的酶為生活添姿彩,學生通過閱讀,能瞭解酶在處理果汁使果汁變清亮中發揮作用,能明白加酶洗衣粉為什麼比普通洗衣粉的去汙能力強,能清楚為什麼當你消化不良時可以服用多酶片。

五、重視生物教學資訊資源和教學媒體的利用

生物教材中的圖片、圖形、圖表是生物資訊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充分利用圖片、圖形、圖表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資訊,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積極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優化生物教學。

六、尋求並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式

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合作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創造一些學生參與的活動,但是要注意這樣的活動不宜過多,一至兩個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為促進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寫法,也未停留在經典的啟發式寫法上,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不如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有些問題,並未敘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讓自己手機資訊,特別是聯絡當地和當前實際的資訊;介紹生物科學上目前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或存在的爭議,體現科學體系的開放性等。

七、我的困惑

1.過程性評價不夠

由於七年級是首次增設生物課,課程資源缺乏,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任6個班以上的課,各班也都是大班額,老師難以完全認識每一名學生,這樣就很難對每一位學生給出完全公正的過程性評價。而過程性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推進課改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障課程改革的關鍵之一。

2.現實課程與理想課程的差距

新課程對學生有了新的評價標準,那麼如何評價老師呢?當一位教師滿腔熱情的投入新課改,而對學生檢測試題不變,體現不了新課改理念。學生的真實水平沒能體現,從而也影響了對老師的正確評價,這樣就傷害了老師的課改積極性,怎麼辦?

總之,通過參與新課程的經歷,我們已經注意從自身教學行為的轉變來帶動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建立了民主、平等、理解與對話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6

6月19號,教研室徐主任帶領城關中學、銅井中學、代莊中學三處學校的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聽評課交流學習,徐主任做了重要講話,首先肯定了我們學校的變化:

1、教師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深入落實126策略,積極套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已見成效。

2、學生的轉變,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由原來聽老師講轉變為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教師退到幕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濃厚的課改氛圍, 在曹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課改的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忙碌著聽課、評課、反思、總結、實踐。所以課改已有了小小的成功。

課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徐主任是第五次來孫祖中學聽評課,作報告,可見,他對我們學校的課改是多麼重視,有了徐主任的引領和大力支援,更加堅定了我們課改的決心。短短的四個月,已有十幾個學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來我們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可見,孫祖中學的課改已走在同行的前列,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力,更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我們繼續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7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絡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即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方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8

會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來說就是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會考試題表現出突出能力考查、緊密聯絡實際、注重知識綜合,鼓勵創新探索等特點。

在深刻領會考試特點、內容、範圍的情況下,重點內容強化訓練和應試訓練:抓住考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舉一反三、考前調整。方式是回扣課本,檢查以前的錯題,讓學生查漏補缺,並做好學生考前的心理輔導。

我認為,複習的起點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研究學習內容的具體目標,立足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使學生通過複習既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抓好基本內容的複習。在第一輪複習時要把課本內容吃透,把課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弄明白。學生一定不能死記硬背,現在考試內容都很靈活,如果死記硬背的話,考試形式稍有變化,就會應對不了,而出現錯誤。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將知識多與生活實踐相聯絡,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我們對所學知識經思明辨,促進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9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

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

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

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

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 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下面從國中 生物課角度,談談如何提高有效教學。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1、創設的問題要有現實性。生物是一門與實際聯絡緊密的學科,因此在創設問題時應緊密聯絡學生 的生活實際。如,在學習”關注食品安全“時,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吃的零食(帶包裝)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如何注意食品安全,互相補充,收穫頗多。

2、創設的問題要有思考性。生物教師應為本學科知識的思考者,並在問題的提出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問題應有思考的價值。

3、創設的問題應有針對性。問題應緊扣有關的學習內容,要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4、創設的問題應有挑戰性。要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先進的生物技術和高階的生物學科技。使學生”跳一跳拘得到“。

5、創設的問題應有趣味性。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後就會自主的進行學習。教師將問題置於有趣的情境中,要把學生對生物學的零散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的動力,使學生好學、愛學。

二、組織有效的生物學探究活動

1、創設良好的生物學探究情境。探究應是與目前的生物學知識內容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就近取材,有可操作性。

2、靈活採用探究的形式。生物學的探究活動一般有:獨立探究,臨時自願組合探究,既定小組合作探究,大班集體探究等。教師應根據要探究的主題,靈活採用。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不可袖手旁觀,應主動參與,熱情引導,親身體驗。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啟發、設定情景問題、營造認知衝突等策略,來促進學生互動與交流。

5、寬容與欣賞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結果。不要挫傷學生的生物學探究的積極性,時刻鼓勵。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作成員的分工要明確;

(2)、要建立合作機制;

(3)、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適時引導。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資源

目前,追求互動生成的教學課堂已成為生物新課標課改教師的教學追求,”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生物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意外通道“的”美麗的風景“。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現,不少有生物學價值的生成又可能是對預設的背離、反叛、否定,還有一些是隨機的偶發的神來之筆。那些沒有思考而生成的內容應被教師視為無效的泡沫。教師應根據預設與生成的辨證關係,站在生物學知識的高度,儘量捕捉有效的生成,避開無效的生成。

五、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教師改進教學。

1、評價的原則應是客觀公正。對那些有錯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時,應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熱情和創新的火花才能較好的發展。

2、教師應錘鍊課堂的評價語言。

(1)語言要準確,不能模糊;

(2)語言要生動並且豐富;

(3)語言要嚴謹但又不失幽默;

(4)評價的語言要中聽但更要中用;

(5)語言獨特但又不乏創新。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反思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1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很多優點,他們有了很多的進步!我看到了學生們對期會考試有了緊迫感,看到了學生們的激情,看到了學生們學習的勁頭!這周講的裸子植物和珍稀植物這一課,在課上只有一名學生沒聽講沒有寫,其餘的全部在自學,在填導學案!而且在課上學生總是積極、踴躍、爭著回答問題,學生們的這種狀態,看得我很欣慰!而且在展示時竟然一個後進生跟我說讓他展示下一題!當時都給我震住了,我就馬上答應了他!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很擔心他們不好好配合我,我也擔心他們的成績,而在課上竟出現這種情況,我還擔心什麼呢?即使後進生他們的成績不會迅速提升,但他們的學習勁頭讓我看的很舒服!我也很感謝他們這樣積極的配合我!

雖然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畢竟人無完人,他們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導學案整理得不夠全面、不夠好,有待提高導學案的質量

2、糾錯本不能好好利用,總是馬馬虎虎的寫上,也不能很好地利用雙色筆

3、還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的熱情還是不夠高

4、有的生物小組長還不能做好自己的職責,不能及時的收作業判作業!

針對學生出現的缺點,我初步設想了一下改進措施:

1、在課上一定要讓39名學生都動起來,慢慢的那一名他就會有觸動,慢慢地會被感染,達到全動!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大家擁有一個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希望他們珍惜吧!

2、糾錯本要每天堅持,這是項作業,但更是一種習慣,這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

3、小組長一定要負起責任來,認真檢查作業,督促組員認真完成作業!

七五班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他們有著一個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學生,關心學生,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優秀班主任!在這樣的班主任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批很懂事的孩子,一批優秀的學子!期會考試就要來了,寄語五班的學生們:每位老師都很喜歡你們,用你們的努力,發揮出你們自己最出色的成績來吧!

加油吧,相信通過一步步改進努力,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2

生物課,對於七年級的同學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一門課程,但從同學們的觀念上來講已經把他定性為副課。針對這兩個情況,為了讓同學們能認真學習生物知識,上好課,我一開始就做了相應的努力。

作為生物老師,我首先認真學習了教學大綱,刻苦鑽研了課本教材,做到對教學心中有數。對於學生來講,既陌生又枯燥的東西,學起來肯定沒有興趣,也就學不好知識。所以我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上課前我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做好準備。如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和圖片、去田野採集生物標本,或者親手拍攝或錄製一些動植物素材,精心製作,編輯到教案中去,創設了形象直觀的課堂教學環境,每次實驗都要在課前親自做一做,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身邊的許多生命現象就是自己正在學習的生物科學,從而增添了學生學習信心和探索神奇奧妙的生物世界的求知慾。

要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我自己的業務水平非常需要提高,除了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平時要努力學習。同時要進一步分析教材,分散知識難點,讓不常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參與。對於每節課的重點知識要及時鞏固,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理解和掌握。還要做到及時獲取授課的反饋資訊,對於部分後進同學要常交流和給予鼓勵、關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3

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提得很響,但農村中學還受會考“指揮棒”的影響。仍咬緊升學率不鬆口,淡化了非升學考試學科的教學。教師把學校安排的生物課挪用於語文、外語、數學、物理等應試科目。而生物專業畢業的教師安排去上語文、外語、物理、數學等課程,而將其它非生物專業的教師安排上生物課。學生家長也不重視學生學習非考試科目。更有學生則把開設生物課視為累贅,表現為:非考試科目的教材從不帶到學校,甚至有的學生把生物課本撕了燒掉、或扔掉,他們有的利用生物課堂來做考試科目的作業,有的背外語單詞,有的看課外書……這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物學教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它著眼於全面的提高,它要培養的是既博又專的人才。這就要求考試科目和非考試科目的教學均要抓好。

此外,就發展趨勢來看,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早在1994年10月國家科委在《迎接21世紀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報告中指出: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技術,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因此,步入21世紀的我們,更應擔負起這一技術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學”之稱的生物得到重視。

尤其在貧窮落後的山區,在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和有利條件,振興山區經濟,就需要發展種植、養殖等多種生物產業,在此過程中,生物科學的利用不能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要認識我國的基本國策,搞好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環境也是生物學為之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為此在教學中,搞好生物學科的基礎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極為重要的。

我們所居住的山區是西部的貧困區之一。經濟、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後,生態環境較為惡化,而生物教學則可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貧困的原因及脫貧致富的辦法。所以,它將為本地區的脫貧致富、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4

近段時間,我時時瀏覽老師們網上的工作室,老師們的工作室裡真是資源豐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個人的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以及每位老師的點評等。我都是認真的閱讀,收穫很大。特別是看到每位老師的教學反思,觸動很大,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工作態度,只有不斷的實踐、反思、在實踐,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高效課堂才能實現。看來網路教研打開了交流視窗,教師的工作室就是一個交流平臺,可以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熱心研討,形成了平等、合作、開放的教研氛圍,在敘寫、反思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昇華。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5

隨著國中教學有很大變化。表現在從原來的三本教材改為現在的六本教材,從原來的12個生物實驗改為現在的二十幾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生物個實驗。從教材內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學基本知識,同時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識,以及探究性學習等內容。因此,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教學任務重了,複習時間少了。因此以往那種全面敘述講解,反覆複習訓練講評等等這些過程已經受到了時間的限制,已不再適應目前教學的要求。因此許多九年級生物學教學的教師都共同的感覺到了教學的不習慣,認為時間不夠用,練習做少了,複習過程不再允許反覆講解,總感到不放心。應該怎麼辦?下面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複習中實際只可以切割成六個知識大塊,具體是:

1.分子與細胞:包括原生質成分細胞結構和增殖。

2.生物代謝和調節:包括動植物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內環境及穩態調節、免疫。

3.生殖發育與遺傳變異:包括生殖與動植物胚發育,dna與基因,4大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生物三種可遺傳變異和應用。

4.生物進化與生態:包括新進化論內容和應用,生態型別結構功能和特點以及調節和保護。

5.現代生物科技:包大四頭生物工程內容和應用。

6.二十二個配套試驗:包括原理操作、技術設計和結論。這些知識版塊是以後專題複習的主要依據。

二、高三年生物教學和複習安排

目前各校教學進度安排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一邊複習一邊結合選修本教材講授,一竿子插到底。這種安排的優點是:能清晰地結合知識板塊,有較強的知識系統性,而且省時間不重複。但缺點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老知識認識度有很大差異,尤其是程度較差或一般程度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銜接非常勉強,容易形成夾生飯,其形成的知識系統不能有自己的獨立體會和串聯,因此出現較多的邊找書本知識邊做練習的現象。另一種進度是先講授選修本教材內容再接部就班順序複習總複習。這種進度的缺點是有一定的複習重複,複習花時略多,顯得緊張。但優點是符合教師教學習慣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習慣。在基本知識有一定熟悉情況下,教師的板塊複習串聯比較易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全面體會總結知識系統,因此更易於知識系統化。我更贊同這一種進度,因為根據現在大學聯考趨向,知識不是老師灌出來的,而更應該是學生學出來的。必須有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採用這種進度的時間安排應是這樣的:總時間約36周。

選修本花10周時間完成授課和一次複習。而總複習一般花四輪:

第一輪是單元複習:抓單元過關,配套單元練習。花12周時間。

第二輪是知識聯絡:主要針對上下聯絡的交*知識的銜接和串聯(如:減數分裂與遺傳,動物代謝與穩態)配套綜合練習。花4周時間。

第三輪是專題複習:主要知識板塊複習形成知識網路,目的是知識系統化。配套專題練習。約花6周時間。

第四輪是缺漏複習。主要針對練習中的出現共性缺漏進行知識重現重點補漏。配套練習模擬練習,花4周時間。

三、教學與複習方法要求

平常講課與總複習必須是兩碼事,他們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

(一)教學方面

教學原則是講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現象和結果,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因此必須富於啟迪,善於尋找知識點本質所在。必須克服面面俱到講到根根底底不留一點餘地,節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求講道理,要求精練地表達知識本質清晰而簡練能表達本質的課堂板書。我認為課堂必須有懸念,必須有學生思維的時間和內容。聽出的東西和悟出的東西有明顯差別。一包到底包出來的學生一定是不會思維的笨學生,不想思維的懶學生。

比如:講授有絲分裂,老師講清同期概念,各時期細胞整體變化特點就已足夠了,讓學生通過識圖繪圖悟出染色體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得出他們自己的思維結論,沒有必要老師清清楚楚總結出來。再比講授七大細胞器我們可以通過形態結構成分、型別、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張表,讓學生來填表比較,就能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沒有必要老師列表。

(二)複習方面

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記憶。因此主要在於如何形成簡煉的知識網路。目的在於在今後應用中,解題中尋找知識根源和依據,使學生能以基本知識為依據掌握解題和應用方法。因此必須克服總複習變成授課的重複。因此複習不是反覆講解知識過程,而是明確告知學生有哪些知識點,必須記哪些東西,必須懂哪些東西。板書語言都必須肯定而又明確。複習必須是總結式複習,不能是敘述式複習。

比如複式植物代謝:明確告知原理是原生質成分更新過程,知識記憶有2種吸水方式(包括2種吸水原理,2種不同細胞結構條件,2種不同吸水結果)。再如:礦質代謝,明確告知知識點是1個概念(礦質),1種吸收形式(離子),1個特點(選擇吸收),2種表現[2無關(濃度、吸水),2有關(呼吸、載體)]。

只有明確告知,簡練總結,才能使學生知道,知識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未理解,未記憶。

因此,總複習尤其第一輪複習必須以利於學生記憶和明確知識缺陷之所在為目的,提倡總結式複習方法。

四、關於配套練習

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克服沒練習沒作業的現象,但更要克服練習過多過濫的現象。

教學過程課本練習要完成要講評,但更必須有教師設計的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的少量作業。比如剛才說的:讓學生繪製分裂圖,總結染色體變化規律,比較細胞器官差異這些都是富於啟發的作業,有助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記憶。

複習過程中必須有配套練習不能缺少。但練習題目要精選,練習量不能過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題目這本有那本也有反覆出現,這只是浪費學生時間和精力,而且會養成學生的馬虎習慣。因此高三老師必須有自己自編自匯的練習。

練習要完成,講評更重要。講評不能僅僅對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節練習,三節講評不嫌多。講評既講正確答案也講錯誤答案,講正確的知

識依據,也講錯誤的知識依據,每一道題目都必須尋找答題的知識依據和題目告知條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分析掌握基本解題方法。因此切忌練習過多過濫,必須舉一反三,堅決反對題海戰術。

五、關於學科配合

現在生物屬於綜合科。學生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生物教師必須客觀地認識到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須同命運共呼吸,要有全域性觀點,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生科教師僅能完成我們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不要過分爭時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學生的練習量,提高練習質量,提高複習效率,爭取儘量多一些在課堂時間裡完成練習。複習不能趕進度,最忌諱的就是搞成夾生飯。

六、關於生物實驗

實驗題目會考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

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覺到目前實驗複習主要是結合課本實驗內容,總結以下兩方面:

1.實驗基本技術

(1)玻片標本的製作技術:包括塗片製作法,壓片製作法,裝片製作法。

(2)顯微鏡使用技術:包括對光、對焦、高低倍轉換、物象識別、倍數計算。

(3)紙層析法技術:包括制樣、濾紙製作、點樣、層析。

(4)比色法技術:糖、眙、旦顯色步驟和過程。

(5)設定對照:單因子變數。

(6)恆溫技術:包括恆溫箱冰浴。

(7)研磨過濾技術。

2.實驗研究採用方法

(1)顯微鏡觀察法;

(2)分類法;

(3)等組實驗法;

(4)觀色法;

(5)雜交試驗法;

(6)化學分析法;

(7)理論分析法:(向光性條)。

以上主要講究技術要點,便於答題,瞭解這些實驗方法便於試驗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