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教學設計

《正比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即它們相對應的數的比值一定,從而概括出正比例關係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答(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學

(一)匯入新課

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些數量關係中的一些特徵.

(二)教學例1.(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千米,2小時行駛180千米,3小時行駛270千米,4小時行駛360千米,5小時行駛450千米,6小時行駛540千米,7小時行駛630千米,8小時行駛720千米

2.出示下表,並根據上述內容填表.

《正比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正比例這個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比的好處、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有關比例知識的初步認識,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帶給了三個情境,其中一個是影象,兩個是表格,讓學生在具體問題、具體情境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自主發現正比例的變化規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會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乘法時,已經明白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就擴大幾倍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實際上就是正比例的一個變化規律,所以,學生對這個資料是有個初步的接觸。在這個資料的學習中,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據表格中的具體資料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資料,根據文字敘述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個性是學生對學過的數量關係不熟悉時就更難了。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並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狀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資料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這兩個表格中的變化狀況與上兩題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說說從資料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必須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四)歸納正比例的好處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麼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麼關係?

3、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什麼關係?

4、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

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並且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5、小結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就是正比例關係。

二、鞏固練習

1、想一想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麼?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狀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群眾彙報

三、全課總結:

說說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正比例

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必須)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或縮小),並且這兩種量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

《正比例》教學設計3

教學資料:

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透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決定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好處的理解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決定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保亭縣的認識。你明白保亭縣最高的建築物是什麼?它位於何處?

2、對於保亭縣最高的建築物,你還想了解些什麼?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電視塔的大概高度。這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後,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電視塔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自學互動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應用題

(1)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這道題要求什麼?已知什麼條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邊彙報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適時點撥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能夠有什麼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討新知

1、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題目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聯絡。

(3)______行駛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學生自學例題後小組討論。

3、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果在班內交流

4、學生嘗試解答後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概括總結

(1)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答應用題的解法不同,但計算結果相同,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採取任何一種方法都能夠,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分析決定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聯絡

3.設未知數列等式

4.求解

5.檢驗寫答語

四、測評訓練

1、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40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讓學生解答改編後的應用題,群眾訂正。

③小結:比較一下改編後的題和例1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改編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後,題中成正比例的關係仍沒變,解答的方法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40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後,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總結全課

同學們,你們這天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呢

《正比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徵及其斷方法。

難點:

理解兩個變數之間的比例關係,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複習鋪墊

商店裡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後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係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資料,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學生自學並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資料,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麼規律。學生計算後彙報:===…=3、5,每一組資料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資料的比值表示什麼?(綵帶的單價,也就是綵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綵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係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並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麼?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並延長,你還能發現什麼?

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m綵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綵帶?

小明買的綵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預設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係,小明買的綵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資料,引導學生髮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後結合正比例圖象,把資料與點聯絡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5

教學資料: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掌握成正比例變化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3、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重點:

認識正比例的好處和怎樣決定兩個變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決定兩個變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路程、單價、正方形的邊長……

根據上面的某個量,你能想到些量?為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象這樣的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天我們就繼續來研究這些相互依靠的變數間的關係。

二、新課探究:

(一)、活動一:初步感受正比例關係。

1、課件出示正方形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狀況:

(1)請把表格填寫完整。

(2)觀察表格,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群眾填表後,獨立觀察,發現規律,

2、組織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引導學生比較兩個規律的異同點。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雖然都是隨著邊長的增加而增加,但這兩個規律又有一個不同點,在變化的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是不變的,都是4,而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向在變化的。

所以兩個相互依靠的變數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

(二)、活動二:結合例項體會正比例的好處:

1、課件出示:

(1)將表格填完整。

(2)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個情境進行研究。)

2、交流彙報:

(三)、活動三:揭示正比例的好處。

1、這2規律有什麼共同點?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都是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這兩個變數所對應的數的比值持續不變。

2、教師揭示正比例的含義。

像這樣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兩個量的比值不變,這兩個量就成正比例。(教師隨著板書完整。)

3、結合例項說明:

表一中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並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不變的,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學生說一說表二的兩個量。

4、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關係。

如果我們用X、Y表示兩個變化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成正比例的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能夠怎樣用式子表示?

(四)、活動四:決定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活動一中的表格: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麼?

學生自主決定後交流。

2、看來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務必具備幾個條件?

強調:只有具備兩個條件,我們才能說這兩個量成正比例。

三、課堂練習:

1、根據下表中的資料,決定表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cm2

6

12

18

24

30

平行四邊形的高/cm

1

2

3

4

5

買郵票的枚數/枚

1

2

3

4

5

所付的錢數/元

0.8

1.6

2.4

3.2

4.0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狀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齡/歲

32

33

(1)把表格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3、決定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必須,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和長。

(4)圓的周長和直徑。

(5)圓的面積和半徑。

四、課堂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本領?其實啊,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成正比例的兩個量,課後請大家用心去發現,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設計:

正比例

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

兩個量的比值是不變

x=ky(k必須)

教學反思:

1.課堂流程的設計,延展了探究空間。

本節課為學生設計了四大板塊,第一板塊“初步感受”板塊,在這一板塊利用學生熟悉的數學情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明白同樣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變化過程中卻存在著不同的關係。讓學生對正比例有個初步的感受。第二板塊是選取材料、主體解讀的“體會好處”板塊。在這一板塊中,藉助兩則具體材料的依託,讓學生經歷自主選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和評價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積累了與正比例知識密切相關的原始資訊和感性認識。第三板塊是交流思維、構成認識的“概念生成”板塊。在這一板塊中,學生立足小組間的觀點交流和思維共享,藉助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自然生成了正比例的概念,並透過回饋具體材料的概念解釋促進了理解的深入。第四板塊是“應用”板塊,在學生認識了正比例後,讓學生自主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這兩先以表格出現,再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從直觀認識向抽象思維發展。這樣的設計,使探究空間卻更為寬廣。

2.數學材料的呈現,豐富了體驗途徑。

為了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給更為充足的材料,將第二三個情境作為可供學生自主選取的兩則數學材料進行整體呈現。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對於自己選定的數學材料,學生能夠憑藉個體獨立解讀、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充分深入地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達成學習目標。而對於另一個未選的數學材料,學生則能夠藉助全班交流這一互動環節分享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在傾聽和欣賞中達成學習目標。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是面面俱到和點到為止,而是重點突破且走向深入的。

3.學習方式的選取,促進了深度感悟。

教師讓學生採取選取材料、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學習方式,並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度的點撥,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深度感悟。由於學習材料是自己選取的,因而學習過程便更多地體現自覺、自主、自我的主體意味。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初步積累了豐富真切的原始體驗。在與同伴交流時,學生在表達中鞏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同時又在傾聽中分享了別人的學習收穫、體會。能夠說,雖然每個學生只重點研究了一則材料蘊含的規律,但卻全面收穫了三則材料所彰顯的數學事實,這正是數學交流的魅力所在。在此基礎上,藉助教師恰當及時的教學點撥,自然實現了“數學事實”向“數學概念”的提升。

《正比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徵及其斷方法。

難點:理解兩個變數之間的比例關係,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複習鋪墊商店裡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後

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係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

(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

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資料,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學生自學並在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

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資料,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麼規律。

學生計算後彙報:===…=3。5,每一組資料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資料的比值表示什麼?(綵帶的單價,也就是綵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綵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並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

(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麼?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並延長,你還能發現什麼?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 m綵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綵帶?小明買的綵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

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係,小明買的綵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資料,引導學生髮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後結合正比例圖象,把資料與點聯絡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7

【課題】: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正比例的好處》

【教材簡解】:

正比例的好處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下)第三單元的教學資料。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識以及認識常見數量關係的基礎上編排的,透過對兩個數量持續商必須的變化,理解正比例的好處,初步滲透函式的思想。

【目標預設】:

1、知識潛力:使學生認識正比例的好處,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等潛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潛力和分析決定潛力。

【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好處。

難點: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發現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即它們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必須),從而概括出正比例關係的概念。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以下幾點設計理念:

1、抽象實際事例中的數量變化規律,構成正比例的概念。

例1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相關聯的量”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含義。教材先指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用“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具體解釋兩種量的“相關聯”。再指出這輛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必須,能夠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它們是成正比例的量,學生在那裡首次感知了正比例關係。“試一試”是在另一組數量關係中繼續感知正比例關係。使得學生在上面兩個例項中感知了正比例的具體含義,然後教材再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好處,這一環節是概念構成的重要環節,也是發展數學思考的極好機會。

2、用影象直觀表達正比例關係。

例2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編排的,設計的三個問題體現了教學正比例影象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影象上的點,說出其他各點的具體含義,體會各個點都表示汽車在某段時間所行駛的路程,也體會這些點是根據對應的時間與路程的資料在方格紙上畫出來的。

第二步認識影象的形狀,從圖中描出的點在一條直線上,體會正比例關係的影象是一條直線。

第三步應用影象,估計行駛時間所對應的路程或者行駛路程所用的時間。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我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入手,複習一些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打破了傳統的正比例好處教學“複習 ——教學例1——教學例2——揭示概念——鞏固練習”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是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用心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探究潛力,進而總結出新知的嘗試,本節課的教學依據“自學——反饋——探究——應用”這一課堂基本模式設計,結合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下學習,以求在理想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理想的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答(課件演示)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學:

(一)自學

課件出示以下兩組自學材料:

1、一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時間(比)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50

100

150

……

觀察上表,填寫表格並思考下列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

(3)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分別是什麼?比值是多少?

2、一種圓珠筆,枝數和總價如下表

數量(枝)

1

2

3

4

5

6

……

總價(元)

1.6

3.2

4.8

……

觀察上表,填寫表格並思考下列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變化而變化的?

(3)相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分別是什麼?比值是多少?

【設計意圖:以學生常見的數量關係入手,以表格並附思考問題的形式出現,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邊填邊思,為學生用心參與後面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二)反饋:

師:在填表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每一組材料中的兩種量有什麼關係?它們的變化有規律嗎?

1、學生自由說,小組內總結。(小組彙報,教師小結。)

小結:像這樣表裡的兩種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它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兩種量就是相關聯的量。

【根據學生反饋板書】: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必須的

(說明: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都一樣或固定不變,在數學上叫做“必須”)

2、概括正比例的好處。

(1)師:剛才同學們透過填表、交流,明白了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必須的。總價和數量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數量擴大,總價隨著擴大;數量縮小,總價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總價和數量的比的比值總是必須的。這樣我們就能夠用數量關係式來表示:

【板書】:路程÷時間=速度(必須)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問:誰來說說這兩個數量關係式的意思?

(2)小結: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我們這天要學習的資料。

【板書課題】:成正比例的量

追問:決定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必須)

(3)字母表達關係式。

問: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

【板書】:=k(必須)

(4)質疑。

師:根據正比例的好處以及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務必具備哪些條件?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學兩例“正比例”好處教學素材的反饋,讓學生感悟其基本特徵,從而由兩個具體數學現象歸納抽象出數學結論,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豐富他們的數學體驗,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新課程理念的轉變。】

(三)探究:

1、課件出示表格

時間/時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根據表中列出的兩種量,教師在黑板上分別畫出橫軸和縱軸。

問:你能根據表中的每組資料,在方格圖中找一找相應的點,並依次描出這些點嗎?

2、學生嘗試畫出正比例的影象。

3、展示、糾錯。

強調:每個點都就應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對應數值。

4、回答例2影象下面的問題,重點弄清:

(1)說出每個點表示的含義。

(2)為什麼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你能根據時間(路程)估計所對應的路程(時間)嗎?你是怎樣看的?

藉助直觀的影象理解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彙報、師生交流後概括出的數學新知,再透過用影象直觀表達正比例關係,進一步驗證學習正比例關係的`兩個量用影象表示的狀況,以幫忙學生構建立體的概念模型。師生的平等交流與探討,激起情感共鳴,增強課堂的活力。】

(四)應用:

1、決定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必須,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長方形的長必須,它的寬的面積。

(3)每小時織布米數必須,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課件演示核對。

2、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決定,再指名學生有條理地說明決定的理由。

3、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先讓學生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後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釐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並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必須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設計意圖:給學生練習的空間,加強學生對成正比例量的認識及正比例好處的理解,在對知識的實際應用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實現對新知的鞏固。】

4、完成練習。

學生先獨立填表,再根據表中的資料描出長度和總價所對應的點,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組織同桌討論和交流)

三、課堂小結: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明白了什麼?怎樣決定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課堂延伸:

思考:正方形的邊長和麵積成正比例嗎?

【設計意圖:知識的拓展,能啟用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潛力,給學生更廣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五、課外作業:

完成練習十三第1、4題。

六、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好處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必須的

路程÷時間=速度(必須)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k(必須)

《正比例》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蘇教版六數下83-84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1-6題。

教材分析:教材第83頁的“整理與反思”主要是複習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回憶並整理比的意義、基本性質以及比的應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要求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有什麼聯絡與區別。這樣的比較有利於學生體會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規律內在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比與分數、除法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內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3.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難點重點:正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比的知識:

1.舉例說說什麼是比?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

2.說一說用比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3.完成教科書第83頁“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一題:學生獨立數出班上男女生人數,再完成此題。

(2)完成第二題:兩人一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後,全班交流結果,讓學生比較後回答有什麼發現。

二、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絡

出示:a∶b=()÷()=(b≠0)

1.先填空,再說說這樣填的根據是什麼?

2.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的聯絡。

3.練一練:

(1)判斷: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填空:

=()÷()=()∶()

(填好後展示學生不同的結果。)

三、比例的知識

1.什麼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後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4.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作用?怎樣解比例?

5.練一練:完成教材第83頁的“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3題:在做第二小題時先讓學生估計,再說估計的理由。

估計後再算一算,來驗證估計。

(2)完成第3題:解比例,做好後選兩題驗算一下。

四、完成教材第84頁“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4題:先學生獨立做最後交流,第二小題應弄清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的93%,可理解為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的。換句話說把全國耕地面積看作100份,東部佔93份,西部佔7份。使學生加深對比與百分數關係的理解。

(2)完成第5題:

第一小題讓學生獨立得出:深色與淺色地磚鋪地面積的

比是20∶40,化簡得1∶2。

第二小題這兩種地磚鋪地面積,讓學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計算。

(3)完成第6題。

五、評價小結:

學了本課你對所學知識有什麼新認識?還有什麼問題?

通過讓學生回憶比和比的基本性質,從而自然進入複習序列,從比到比例。

溝通比、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為接下來比較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商不變的規律奠定基礎。

對比和比例進行比較,強化理解,進一步優化知識結構。

複習解比例。

應用比例分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根據正比例函式的影象,觀察歸納出函式的性質;並會簡單應用。

(2)能力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過教師指導發現知識,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比例函式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發現正比例函式的性質

三、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本節課的難點是發現正比例函式的性質,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畫圖)、多觀察(圖象),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最後發現其性質。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歸納的學習方法。

四、教具準備

電腦PPT,洋蔥學院電腦版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課題

溫故:正比例函式的影象是什麼?

答:正比例函式影象是經過原點(0,0)和點(1,k)的一條直線

(二):知新:

在兩個直角座標系內,分別畫出下列每組函式的圖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

引導學生觀察影象,看看每組直線分佈的特徵先讓學生在座標紙上畫出上述函式的圖象,之後利用洋蔥學院播放《正比例函式的性質》,以動態的演示畫出函式圖象,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查漏補缺,找出自己所畫的圖象與視訊中的圖象有什麼不同?

觀察影象,思考問題:

1.影象經過的象限與k的取值有何聯絡?不夠明確。影象經過的象限與k的取值(特別是符號)有何聯絡?

2.對其中的某一個正比例函式影象(例如y=3x),當x增大時,函式值y怎樣變化?x減小呢?是不是要提出減小?請斟酌。

3.你從中得出什麼規律?

第一個問題:影象經過的象限與k的取值有何聯絡?

估計生:發現第一組的五條直線都經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組的五條直線都經過第二和第四象限。

師:從比例係數來看呢,函式的比例係數和他們的影象分佈有什麼聯絡?用詞前後宜一致

估計生:第一組k>0,而第二組k<0。

師:很好,誰能把他們聯絡一下?

估計生: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

師:那麼是不是對於所有的正比例函式的影象都有: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呢?【電腦演示:任意正比例函式的影象,當在一、三象限運動時,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大於零的,反之,影象在二、四象限運動時,k的`值都小於零的。】(這個演示過程可以登入xx這個網址,進行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到k的正負對函式圖象的影響)

下面由老師來證明這個性質:(由觀察猜想到邏輯證明)

板書: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

證明:當k>0時,若x>0,則kx>0,即y>0∴點(x,y)在第一象限

若x<0,則kx<0,即y<0∴點(x,y)在第三象限

當x=0時,則kx=0,即y=0∴點(x,y)即原點。

即函式影象上所有的點(原點除外)都在一、三象限內,所以影象經過一、三象限。同理,當k<0時,亦可證明函式影象經過二、四象限。

我們看到:當k>0時,函式影象的走向很像漢字筆畫裡的“提”,當k<0時,走向是“捺”。這樣更形象,容易記憶。

PPT展示正比例函式的性質: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

師:現在我們做個小練習,由正比例函式解析式(根據k的正負),來判斷其函式影象的走向。

y=-xy=xy=xy=-xy=(a2+1)x(其中a是常數)y=(-a2-1)x(其中a是常數)

鼓勵學生踴躍搶答。

反過來,由函式圖象所在的象限,請你說出一個滿足條件的正比例函式解析式。好,我們來看下一個問題,(電腦重現第二問題:2、對其中的某一個正比例函式影象,當x增大時,函式值y怎樣變化?x減小呢?)播放洋蔥視訊。

板書:當k>0時,自變數x逐漸增大時,函式值y也在逐漸增大;(即“提”的走向)當k<0時,自變數x逐漸增大時,函式值y反而減小。(即“捺”的走向)

師:小練習:由函式解析式,請你說出它的變化情況:y=3xy=-xy=xy=-y=(a2+1)x(其中a是常數)y=(-a2-1)x(其中a是常數)

鼓勵學生踴躍搶答。

第三個問題:你從中得出什麼規律?

歸納總結(由學生回答)正比例函式y=kx(k≠0)的性質:

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自變數x逐漸增大時,函式值y也在逐漸增大;(也就是“提”的走向)

當k<0時,函式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自變數x逐漸增大時,函式值y反而減小。(也就是“捺”的走向)

歸納為一句話,正比例函式圖象的性質歸根結底看k的符號。

即:k>0提(一、三,增大);

k<0捺(二、四,減小)

(三)應用

1、正比例函式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它的影象一定經過___________。

2、y=-的影象經過第___________象限。

3、已知ab<0,則函式y=x的圖象經過___________象限。

4、已知正比例函式y=(2a+1)x,若y的值隨x的增大而減小,求a的取值範圍。

5、當m為何值時,y=mxm2-3是正比例函式,且y隨x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題:

①已知正比例函式y=(m+1)xm2+1,那麼它的圖象經過哪些象限。

②分別說明下列各正比例函式,當m為何值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隨x的增大而減小?

a、y=(m2+1)x

b、y=m2x

c、y=(m+1)x

(四)小結這節課讓我們知道了……

以表格形式小結,可以整理知識點,形成網路.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和內化,讓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先播放視訊,之後PPT總結本節課的重點)。

(五)作業89頁練習題

(六)課後反思

1.成功之處:本節課的重點是正比例函式的性質及其應用。難點是發現正比例函式的性質,通過教師的引導,洋蔥視訊的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的去分析發現函式的性質。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達到了統一。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突出,難點得到了突破;對學生學習中的情況進行了指導,作出了反饋;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由傳授單一的知識技能,轉向為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總結規律”,使學生對新的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不足之處:

(1)在探索正比例函式性質時,沒有預估到學生畫函式圖象費時太長,導致後面的教學過程比較緊張

(2)在應用新知這一環節中對學生習題的反饋情況瞭解的不夠全面。

(3)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的課堂語言應精煉。

3、改進措施:

(1)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在學生總結規律過後給予肯定,不必加以過多的語言進行重複,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思考回答問題。

(2)在學生明確正比例函式的性質後,應用新知反饋練習時,可以採取課堂小測驗等方法進行,這樣教師可以更準確的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

(3)在性質的發現總結過程中,應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不必著急幫助總結,這樣可以更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教師教學的主導性,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在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上,但如何能更好的處理好學生探索過程中的引導和講解,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

《正比例》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正比例的意義間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絡的,存在著相依關係,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我們先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

讓學生觀察表裡兩種量變化的資料,思考。

(1)表裡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的?

(2)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提問:這裡比值5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係式?)

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2、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後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

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回答。然後再提問,這兩種數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

比值1.6是什麼數量,你能用數量關係式表示出來嗎?

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像例1、例2裡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係呢?請同學樣看課本第40頁最後一節。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2裡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麼?

(2)做練習八第1題。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

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

強調:關鍵是列出關係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並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八第2題(小黑板)

讓學生把成正比例關係的先勾出來。

指名口答,選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麼?

五、家庭作業。

《正比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式,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預習指導:

一、自學教材。

閱讀教材第62~63頁。

二、檢查學習。

1.怎樣兩個量成正比例?

2.完成"試一試"。

教學準備:

課件和口算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談話:通過將近六年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數量之間的關係,例如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嗎?再如購物問題中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你知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嗎?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一種新的觀點為,更深入地研究數量之間的關係。什麼觀點呢?事物變化的觀點,讓一些量變起來,從變化中發現規律。

二、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的表

⑴看一看,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的數值是怎樣變化的?

⑵表中有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通過觀察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量是有關聯的,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2.那麼這兩種量的變化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來作進一步的研究。建議大家可以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

3.我們可以寫出這麼幾組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

⑴發現了它們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這個比值80表示什麼呢?這個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⑵這個比值80就表示汽車行駛的速度,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個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這樣一個式子來表示這個規律

⑶同學們,在這個題目中,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課件出示: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⑷現在你能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嗎?

4.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正比例的關係,接著我們繼續來看下面這個題目,教案《正比例意義教學設計》。

⑴課件出示"試一試"

⑵請大家先根據題目裡的資訊把表中的資料填完整,然後說一說總價是隨著哪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課件出示表中的資料。

⑶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鉛筆的總價是隨著購買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集體交流:

⑷我們先來看第2個問題,可以寫出這麼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0.3、=0.3…它們的比值相等,你寫對了嗎?

⑸再看第3個問題,這個比值表示的是鉛筆的單價,我們可以用總價:數量=單價(一定)這個式子來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

小結: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因為總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數量變化,總價也隨著變化,當總價和是對應數量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單價一定)時,我們就說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成正比例,鉛筆的總價和購買的數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⑹你能完整地這樣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

⑺同學們,我們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認識了正比例的關係,想一想,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麼正比例的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

課件出示課題。

⑻回顧一下,我們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兩種數量能成正比例的?

指出:我們可以根據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來判斷兩種數量能不能成正比例。

5.完成"練一練"

⑴請大家根據表中的資料判斷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什麼比例?並說說為什麼?

⑵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因為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零件的數量也隨著變化,當生產零件的數量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每小時生產零件的個數一定)時,我們就說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你知道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了嗎?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請大家繼續看課本66頁第1題

2.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⑴繼續看第2題,請你判斷,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⑵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和影長成正比例,因為每次物體的高度和它對應的影長的比值都是三分之五,是一定的。

3.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課件出示題目)

⑴課件出示放大後的三個正方形、

⑵大家看一看,你是這樣畫的嗎?

⑶接著請同學們對照表格計算出放大後每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

校對學生做的情況。

⑷請大家根據表中的資料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②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四、總結。

通過計算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因為它們的每組比值都相等,都是4;同樣通過計算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我們可以判斷它們不成正比例,因為它們每組的比值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說是不一定的。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

我們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教學設計12

趙喜梅老師執教的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正比例》第19頁——21頁的內容。趙老師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比較分析,自己歸納,來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常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難點,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下面,談一下我對這節

課的個人看法:

一、注重數學和生活的聯絡,課堂靈活開放。

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買了一些蘋果,已經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麼?”入手,引出數學的關聯的量上,然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相關聯的量,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從“人的體重與門的高度”還有“我們班的總人數,滿意的人數和不滿意的人數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無不體現了數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的特點,課堂設計靈活開放,鍛鍊了學生的分散思維。

二、如花微笑,溫暖學生。

這節課上,趙老師從開始到結束,臉上都洋溢著迷人的微笑。微笑讓學生感到溫暖,身心放鬆,創造了和諧的教學課堂。我想在課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難的是微笑一節課,不管是引導學生髮言,講授新知識,還是針對練習我想趙老師是達到了教學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問題引領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你能想到什麼?”“你能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嗎?”“請同學們挑選其中的一個表格認真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把5個表格進行分類,你該怎麼辦?”每到關鍵的部分,老師並不著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問題引著學生積極思考,最後由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總結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正比例》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例項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設計理念:

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徵。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複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絡的,存在著相依關係。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資料,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資料,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並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後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係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後觀察表中資料,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麼關係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後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釐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並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於是小張就說:“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說法對嗎?為什麼?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正比例》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透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好處,能決定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例項,並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推理潛力、歸納潛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潛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視訊展示臺,多媒體課件;學生在布店裡自己選取一種布,調查買1米布要多少錢,買2米布要多少錢…,將調查結果記錄好。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什麼是比例?

2、下面是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用這個表中的`數能寫成多少個有好處的比?哪些比能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都寫出來。

時間(時)27

路程(千米)180630

二、匯入新課

教師:在上面的表中,有哪兩種數量?(時間和路程)我們還要遇到許多數量,如單價等。

三、進行新課

用多媒體課件在剛才準備題的表格中增加列和資料,變成例1。

時間(時)

路程(千米)

教師:先獨立思考後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3)還能夠從表中發現哪些規律?

教師:同學們發現表中有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並且時間在擴大,路程也在擴大,路程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是相關聯的。

板書:相關聯。

教師:你們還發現哪些規律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

(1)時間和路程是相關聯的兩種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3)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90;時間和路程的比值都是1/90。

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什麼?(速度)

在這個表裡,作為比值的速度即每小時所走的路程都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說比值必須。也就是:(板書)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數量(米)1234567…

總價(元)…

先觀察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再觀察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是否必須。

學生分析後引導學生歸納:

(1)表中買布的數量和買布的總價是相關聯的兩種量,總價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2)數量擴大,總價隨著擴大;數量縮小,總價也隨著縮小;

(3)總價和數量的比值是必須的,每米布的單價都是8.2元,它們之間的關係能夠寫成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必須。凡是貼合以上規律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正比例關係,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能夠用式子表示為X/Y=K(必須)。

教師: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導學生完成第56頁“做一做”。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結後教師對全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

創意作業

小組四人分別出題,正比例的例子,一人回答,3人決定對錯不會的可請教老師。

《正比例》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94頁《正比例和反比例》“練習與實踐”的第1-6題。

教材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正比例和反比例》複習的第二教時,教材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的思考方法,並要求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練習與實踐”第7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兩組資料判斷相應的兩種量分別成什麼比例,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認識,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以及成什麼比例的基本思考方法;“練習與實踐”第8題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以及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繼續練習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方法;“練習與實踐”第9題的第一題讓學生根據表示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千米數和耗油量關係的圖象,先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再根據其中一個量的數值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第二題要求學生根據一輛汽車在市區行駛的千米數和耗油量關係的資料,在方格紙上畫出表示它們關係的圖象。通過上述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正比例關係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使進一步體會數學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練習與實踐”第10題是一個與比例尺有關的實際問題。教材先讓學生量出一幅平面圖上相關的圖上距離,再讓學生利用給出的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教材這樣的安排,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有著密切聯絡的。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的數學內容有著密切聯絡的。

⑶使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教學難點:

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流程:

一、教師談話,揭示課題。

⑴教師談話。

教師談話:上一節課我們複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我們繼續複習這方面的知識。板書:正比例和反比例。

⑵揭示課題。

揭示課題——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師生互動,合作交流。

⑴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呈現“練習與實踐”第7題,明確要交流的主題:表中的兩種量分別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班級交流判斷的方法:一是利用表中的資料進行判斷,在次體會正比例和反比例量在變化中的不同規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它們擴大或縮小的倍數是相同的;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一個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它們擴大或縮小的倍數也是相同的;二是利用數量關係式判斷,表格一:因為鋼材質量:鋼材體積=比重(一定),所以鋼材質量和鋼材體積成正比例;表格二:圓柱底面積×圓柱高=圓柱的體積(一定),所以圓柱底面積和圓柱高成反比例;利用圖象判斷,用描點的方法畫出圖象,如果是直線,則成正比例。

⑵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明確要思考的內容:先寫出數量關係式,再判斷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為什麼?獨立寫出數量關係式,同桌交流。

第一問:因為每塊磚的面積×磚的塊數=一間教室的面積(一定),所以每塊磚的面積和磚的塊數成反比例;

第二問:因為圓的周長÷半徑=2π,所以圓的周長和半徑成正比例。

⑶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明確要交流的內容:判斷行駛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據圖象用一種資料判斷另一種資料是多少。

班級交流理解、完成題目的情況,進行“根據圖象用一種資料判斷另一種資料是多少”的練習;反饋學生形成的正比例圖象的情況;比較汽車高速公路和市區耗油量的不同情況,體會比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⑷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呈現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分別量出學校到各個地方的圖上距離,形成以下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學校-少年宮4釐米?米

學校-體育場3.5釐米?米

學校-市民廣場2.5釐米?米

學校-火車站7釐米?米

多種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思: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00釐米;……

解答:在多種書寫形式的基礎上,體會用“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的優越性。溝通和正比例之間的聯絡。

⑸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