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8.31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感悟詩人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教學難點:

抓住“冰心”“玉壺”感悟詩人高尚品格。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對詩遊戲。(送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匯入課題

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來欣賞他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3、理解詩題。

4、背景介紹。

二、整體誦讀,品評朗讀。

1、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1)指讀正音。

(2)指導讀出節奏美;指讀、男女生共讀。

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能不能讀出節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時是怎麼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奏與韻律。

2、師範讀,讀出韻腳音調。

3、生試讀,指讀。

4、齊讀古詩。

三、感悟詩歌內容。

1、自讀自悟。學生結合註釋仔細地讀一讀,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讓你看到了送別時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課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別時的天氣下著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別的時間。

(3)“楚山孤”可以看出詩人送別好友時的孤寂心情。

四、走進詩人感悟品格。

1、教學三、四兩句,感受詩人高潔的情懷。

(1)師:芙蓉樓一別之後,辛漸即將回到洛陽,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髮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後可能會問些什麼?(他為什麼不回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屢遭貶謫?)

師: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讓辛漸告訴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壺。”這究竟是為什麼?

(2)播放動畫

通過了解了詩人的經歷,請再讀讀這一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字詞體會到的?(板書冰心、玉壺)“冰心”是什麼意思?詩人想用它說明什麼?“玉壺”是什麼樣子的呢?(裡裡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由此可見,詩人以冰心玉壺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師:多麼正直的人,多麼高潔的心啊!(板書:高潔)

(3)補充“玉壺”典故詩句。

3、歸納主題。

師:《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一孤一寒,烘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淒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同時“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成為了全詩的主旨所在,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

4、熟讀成誦。

師:當我們理解了詩人與朋友離別的傷感,理解了詩人那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之後,讓我們再一次跟隨著這悠揚的樂曲吟誦這首詩,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播放古詩新唱)

五、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六、作業佈置。

1、默寫古詩。

2、蒐集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2

一、本詩進入課堂的一些想法:

1、對於唐人的送別文化已有一定的瞭解;本詩在送別詩中屬於比較特別的一首,可以說雖名為送別,實際上卻是以表達個人的情操為著力點。可以說,與已學的送別有同有異。學習本詩,有助於學生對唐人送別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2、本詩為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進入課堂,可作為教材詩歌的延伸。

3、本詩具備“以寫促讀”的若干要素,將寫擠進課堂,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助於個性化地理解本詩。

二、學習目標初定:

1、讀通本詩,並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瞭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在以寫促讀中達成對詩人內心的理解,並能將個人的想像體驗融入到寫作活動中;

3、背誦本詩並適當閱讀與本詩有關的一些詩句。

三、有關資料:

唐天寶七年(748年),“詩家天子”王昌齡因“不矜細行,謗議沸騰”,被貶為龍標尉。詩人謫貶龍標,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龍標野宴》:“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絃歌愁遠謫,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達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懷。詩人擔任龍標尉時,由於為治以寬,政善民安,被譽為“仙尉”,鄉民慕名來訪者終日不絕。至今尚有“苗女聽歌”、“遮道乞詩”、“佳句退兵”、“王昌齡補靴”等動人傳說廣為流傳。詩人橫遭謫貶,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與了“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詩篇表示深切的懷念。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亂起,王昌齡為避戰亂,迴歸鄉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縣)時,被刺史閶邱曉所殺。

四、學習過程:

學習活動一:整理已有的關於送別詩的學習經驗。

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

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時間、地點、人物、環境、難捨之情)

(學習成果呈現:背誦的熟練情況、教師板書)

學習活動二:運用經驗先自學本詩。

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驗學習,教師作適當的反饋;

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

(學習成果呈現:問題標註於課文)

學習活動三:將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

1、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送別的時間、地點與人物;

2、第一次寫作日記並交流。

3、估計的爭議(1):前面兩句詩均為描寫環境,在日記中應從哪一個環境入手?達成共識的途徑為引導學生想像:晚上王昌齡在想些什麼?

4、第二次寫日記。

補充詩歌閱讀:“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以達成對王昌齡昨日晚上內心世界的瞭解。

5、對第二次所寫的日記進行補充修改並交流。

6、想像:分別在即,作為好朋友,王昌齡會有哪些話對辛漸說?

7、第三次寫日記並作交流。

8、適當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點明王昌齡一生的堅守,第四次寫作日記。

(學習成果呈現:學生寫成的日記。)

學習活動四:感動與拓展性閱讀。

1、配樂閱讀《王昌齡日記》。

2、略讀李白詩: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

(學習成果呈現:學生在感情地朗讀。)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3

一、解題匯入,讀題質疑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芙蓉樓送辛漸”,生齊讀)

“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古詩,適時正音辨音“洛(luò)”,認識生字“壺”。

2、朗讀檢查。(正確、節奏、速度)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讀好詩句是前提。從正確朗讀、讀好每一個字做起,引導學生讀出節奏,把握好速度。

三、詩文理解,自主交流

1、這首詩寫了些什麼?你能不能讀得懂?請你一行一行地讀,一行一行地想。(生自學)

2、同桌之間交流,聽聽你的同桌對這首詩是怎麼理解的。

3、認為自己讀得懂的請舉手,說說這首詩大致講了什麼意思。(生答,師結合註釋講解字詞意思)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從字詞入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弄清詩歌表達的主題。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說詩意,考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

四、詩文品讀,賞析感悟

1、請大家默讀前兩句,作者到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的依據在哪裡?如果你能說出來,說明你真的弄懂了。

“連”“入”兩個動詞寫出了“寒雨”的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出離別時的黯淡氣氛。“楚山孤”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詩人離開朋友時強烈的淒冷孤寂感)(板書“淒冷”“孤寂感”)

【設計意圖】詩歌是用來表達詩人內心情志的,在理解詩歌大意之後,還需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一字一詞推敲,從而由意象深入理解意境。

2、前兩句有一對錶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送別辛漸一共寫了兩首詩,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前一天夜裡兩人在芙蓉樓裡飲酒話別時的情景。

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麼感覺?(淒涼、憂愁)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尉,後來因事被貶謫至嶺南。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其間又遭人詆譭,再次被貶為龍標縣尉。他一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句。(生讀)

【設計意圖】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音韻之美、漢語之美,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魅力、詩歌的意境。

3、讀一讀後兩句詩,說說你的感受。(詩人還在寫自己的離愁別恨嗎?詩人筆鋒一轉,從淒冷孤寂中振作起來,表明自己的信念)

詩人沒有再過多地抒發離愁別緒,而是借辛漸向遠在洛陽的親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麼,詩人是想表明什麼?(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高潔清廉的品質)哪些字詞告訴了你詩人的信念?

“冰心”的字面意思是什麼?詩人想用它說明什麼?

“玉壺”是什麼樣子的?(裡裡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玉壺冰”首次見於南朝鮑照《代白頭吟》中的“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至唐代成為一個久寫不衰的意象,多次出現在詩詞作品裡。(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玉壺冰”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也是理解詩人精神品質的難點,知人論詩,因此補充“玉壺冰”的歷來寄託就有了依據。

4、想象:詩人會向辛漸說什麼呢?

5、歸納主題:全詩句句是景,句句是情。即景生情,寓情於景,通過送別友人的表白,不僅烘托詩人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表明詩人永葆高潔清廉品質的崇高氣節。

6、指導背誦。

送別詩我們學了很多,有的借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離別的不捨,同時體現了詩人深厚的友情,託物寓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有的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有的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有像今天我們所學的,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設計意圖】拓展處安排群詩閱讀,既對送別詩做一個小結,又指向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從人物語言、動作中感受人物品質”,圍繞書後習題展開學習,群詩閱讀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主題性閱讀,這樣的學習,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精神。

古詩,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其節奏感、音韻感、畫面感、意蘊感都需要反覆誦讀。朗讀,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讀,教學生讀準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這是基礎;入口入心讀,讓學生能夠讀懂詩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讀,引導學生聯絡創作背景,體會詩情。讀之有層次,在朗讀中充分感受古詩的張力與魅力。

古詩文字簡練,但內涵豐富,意味無窮,所謂“詩言志,歌詠言”。對照註釋理解詩句,抓住關鍵詞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感悟,和作者來場穿越千年的對話,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意。

古詩教學最終指向“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指向學生核心素養,而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有思維的參與。拓展閱讀,引導學生走進經典,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讓美感流淌在學生心中,把文化的種子種在學生心中。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書讀背誦古詩。

2、瞭解詩句的大體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體內容。

一、激趣匯入。

1、我們在過去三年裡,同學們在

老師的帶領下積累了不少古詩詞,在不斷的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每一首詩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還記得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請同學背誦,說說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體會一下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板書課題,請同學朗讀。

二、創設情境,瞭解古詩。

1、簡介作者及書寫古詩的時代背景。

2、教師範讀古詩。

3、自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同位互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用卡片檢查生字認讀:

吳孤洛壺

6、檢查指導朗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詩句中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三.指導自學

過渡: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的瞭解詩句。

1.請同學們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板書:讀(劃停頓,熟讀)

解字詞(藉助註釋、查工具書)解詩句(串詞串句)

解全詩(串句連詩)

朗讀(體會感情,有語氣朗讀)

2.小組學習。

3.學習彙報。(按學法彙報)

“寒雨連江夜入吳,”一場冷雨連著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間悄悄地來到吳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別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樣孤寂。

“洛陽親友如相問,”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問起我的景況,就請轉告他們。

“一片冰心在玉壺。”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玉壺裡的冰一樣晶瑩透亮,沒有受到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

四.深入學習,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為了更深入地瞭解詩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我們還需要了解詩的作者及背景,這是我們這節課增加的學法之一。

1.介紹作者王昌齡及背景。

2.瞭解作者、背景,與詩歌相結合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瞭解了背景,理解了詩句,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寫友情的句子)

(2)體會詩人表達他和辛漸之間的.深厚感情的。

3.深入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你能把作者與友人深深的離別之情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不僅理解了詩句,瞭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後我們可以多積累一些古詩詞。

[註釋]

1.芙容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裡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賞析]

“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和地理環境。雨後的清晨,天氣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一個“孤”字,也形象地傳達了詩人此時的心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寫的是詩人對辛漸的叮嚀和託付之語。意思是說:你到達洛陽後,假如有親戚朋友詢問我遭貶後的近況,你可以告訴他們,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這兩句詩並不僅僅是詩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詩人以凜然的姿態對小人誹謗所進行的駁擊,表現出詩人不肯屈從於惡勢力的頑強鬥爭精神。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