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1

《司馬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絃。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根據文字我定下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本課的重難點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設計理念: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不妨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的空白處,創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讚司馬光,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一篇傳統的老教材。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課的一開始設計了讓古代的司馬光超越時空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今天,並準備了司馬光自我介紹的錄音,來拉近古今間的距離,使其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聽司馬光自我介紹錄音,其實一方面也在培養學生學會專心聽講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在“複姓“這一陌生的姓氏上進行了拓展,鼓勵學生進行質疑。

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瞭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化難為簡,設計了讓學生看圖,聽老師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故事內容來看懂圖片,然後再提出幾個問題,如:這個故事主要講誰?哪個是司馬光?你是根據什麼知道的?學生圖文結合,主動地會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直奔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以此來開啟,清理閱讀的思路。我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讓他們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舉”、“砸”、”使勁”“幾下子”等詞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樂乎時,我又設計了:“這麼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馬光為何要把它砸破?”來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導學生讀出別的小朋友焦急,慌張的語氣,讓他們進行合理的想象,別的小朋友會怎樣叫喊,學一學,喊一喊。體會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我讓學生討論:這些表現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得出結論:哭一點也沒用,喊比哭好,但周圍沒有人在的話也沒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有人來也怕晚了,總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後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司馬光遇到這件事是如何做的,與別的小朋友的區別,從而使學生感受司馬光的聰明。在感知司馬光的表現之後,我讓學生髮散想像:假如當時你在場,會想什麼辦法來救人?學生有的說:“把水缸扳倒過來, 讓水流出來,讓小朋友爬出來。”有的說:“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給拉出來。”我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結論:都不如司馬光的辦法好。從而使學生再次感受司馬光的聰明。在教到課文結尾處,我讓學生髮散想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脫險後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說些感謝之類的話,我再問:“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夥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這是就會想到說些誇獎之類的話,我再發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就會說出一些感謝兼誇獎的話。這樣層層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達到了文以載道的教學目的'。

最後通過朗讀來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在教學中我把朗讀始終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覆體會。

教學過程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並從中認識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親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還不行,我們還是聽聽司馬光的自我介紹吧!放錄音:小朋友們好,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好幾百年呢!

(1) 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指導瞭解複姓,理解“古時候”當學生說司馬光姓“司馬”時,隨機問:那你們姓什麼?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個字的姓,而司馬光他是兩個字的姓叫複姓。你還知道哪些複姓?教師補充幾個如:皇甫、使徒、東方、歐陽。讓學生認讀。)

(2)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今天所學的課文就是寫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開啟書找找課文哪句話也是介紹司馬光的。(出示第一段讀一讀)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鼓勵質疑,梳理問題)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剛才,老師發現大家在讀第一段時,小眼睛忍不住看書上的插圖,這樣吧,老師把這個故事讀一讀,大家可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不過,老師講完了,要考考你們聽的能力。

1.教師範讀。

2.大家聽得那麼認真,那麼你知道故事主要講誰?(學生回答)

3.插圖中,哪個孩子是司馬光?你是怎麼知道的?

4.小節:這是一個益智小故事,讓我們來讀懂它好嗎?

5.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6.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7、快速再讀一遍課文,邊讀邊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已經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說說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

△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麼意思?其餘學生再作補充。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願意做的站起來做一做。

(4)這麼漂亮的一口缸司馬光這樣用力把它砸破,想幹什麼?(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裡怎麼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瞭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麼?(快來人啊!救命啊!有人掉進水缸裡了!)

③學著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緊急。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小朋友慌張的樣子來。小組討論:這些表現能解決問題嗎?

(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麼呢?

(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瞭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2.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求異思維)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會怎麼說?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4.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麼話?

(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5.讓我們有感情地來讀一讀課文,感受司馬光的沉著勇敢。

四、延伸走進人物,教師講解總結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五、指導寫字: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播放故事,學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認讀生字“司”。

4、簡介司馬光。(司馬是複姓)

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你自己也想試著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裡我們很久遠,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表示?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裡遇到了什麼事?

2、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誰來把課文的二、三自然段讀一讀,大家認真聽,看他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自己體會讀,再指名讀)

3、看圖說一說:別的小朋友看到小夥伴掉進水缸裡是怎麼做的?(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句子。)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書上是怎麼說的?找一個同學讀一讀。

比較句子:

a、他搬起一塊石頭。

b、他搬起一塊大石頭。

c、司馬光砸那口缸。

d、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從這兩個句子我們看出來,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詞語就能使句子更具體、清楚、明白。)

4、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指導朗讀。比較“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邊讀邊體會。

5、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你們高興麼?應該怎麼讀這一段?複習生字

學寫生字:(別、到)

1、讀字

2、分析

3、觀察

4、臨摹

5、書寫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休,設計了抽讀生字詞,個別朗讀自然段,講故事的活動,激發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猜想、大膽表現,體現了國小生活潑開朗的`個性。

在本堂課中,我感到設計得較好的是引導學生思維循循善誘,學習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如:先引導學生學習本堂課的興趣,再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範讀。整體感知,認識生字,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問題:“司馬光在這篇課文裡遇到一件怎樣的事?”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司馬光和夥伴在花園裡玩……掉進了水缸)我又接著問:其他夥伴遇到這件突發事件,有怎樣的表現呢?這時學生根據思路,爭先恐後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舉起石頭砸缸。)這裡為了很好的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加深感知。量後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課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同學們身邊,你們會怎麼做呢?讓學生說說,再和司馬光的方法比較,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在這節課裡,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不能很好的匯入課文,組織教學不夠理想。(如:有個別學生不專心聽課等。)學生自己讀,個別讀的機會少,沒有把本課的重點詞語引導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這裡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導學生用身邊熟悉的字說說,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後採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範,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瞭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background:#b2ec0a;">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⑴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⑵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⑵“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⑵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不小心”是什麼意思?

⑵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為什麼著急呢?掉進缸裡的小孩子面臨著什麼危險呢?

⑷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⑸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

⑹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麼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們為什麼這麼驚慌?

⑵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⑶小組內練讀。

⑷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⑸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⑹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麼?

⑵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⑶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⑸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裡為什麼要一口大缸呢?有什麼用?

⑹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⑺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⑵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奏,並嘗試背誦。

2.通過藉助註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一)出示圖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麼?名什麼?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複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複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裡就曾經接觸過複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語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

(預設:字數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裡。

二、初讀文言文

(一)教師範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文。

(三)字音指導:“甕”和“迸”。

1.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裡面,再讀一讀。

(四)藉助停頓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請同學們藉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奏和韻味。

(五)配樂全班讀。

(一)圖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並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二)學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2.這個“戲”字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群兒戲於庭”是什麼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麼地方玩耍”,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麼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是“群兒戲於庭”,一群孩子在公園裡玩耍是?(群兒戲於園)

一群小鳥在樹林裡玩耍是?(群鳥戲於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範書寫,並強調書寫要點,然後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麼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一)剛才讀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1.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時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還有一句說的是司馬光的表現。你能分清楚嗎?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麼?(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採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論:真是一個冷靜、鎮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後,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後把什麼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句。

這個故事最後怎麼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板貼:迸、活)

(一)再讀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二)講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藉助註釋,也可以藉助圖片。(指名反饋)

(三)嘗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藉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冷靜、鎮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群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中字詞的含義。

2.能夠流利地翻譯本篇課文。

3.通過此篇文言文,我們能夠學習到司馬光身上的哪些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能翻譯此文,讀懂其意思。

2.學習司馬光身上的捨己救人品質。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語言簡練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言文是怎樣敘述《司馬光》這個小故事的。老師還要告訴你們學習文言文的訣竅,就是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老師先讀一讀,請同學們注意聽。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悟大意。

1.請同學把課文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請畫出來與同桌交流。

2.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並讀給同桌聽。

3.教師抽查學生讀文情況,學生評議。

三、看註釋,自解句意文意。

1.自讀自悟。

每讀一句,就看這句有關詞語的註釋,把註釋的意思放到句子裡,揣摩句子的意思,這樣讀懂每一句話,自己弄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小組合作學習時提出與同學研討。

2.小組合作學習。

各自彙報對每句話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討,說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應予以點撥。

②各組提出疑難問題,同學討論,教師點撥。

③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你能說說在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師走到學生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能幫助自己理解“持”“擊”的意思嗎?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這兩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裡怎麼想?

(5)繼續探尋司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馬光在想什麼。

(6)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砸缸砸得好!

(7)瞭解結果,引讀“水迸,兒得活”。

2.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3.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麼話?

五、品讀,讀出理解和韻味。

1.自己練習朗讀,把對詞句的理解讀出來。“與群兒戲於庭”要讀出歡快的語氣;“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光持石擊甕破之”要讀出沉著的語氣,敬佩的語氣;“水迸,兒得活”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2.指名讀。評議是否讀出文句的情感、韻味。

3.齊讀,讀出語氣和韻味。

六、拓展延伸。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同學們想進一步瞭解司馬光的話,課後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吧。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知道司馬光嗎?你對他了解多少,能對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複姓,著有《資治通鑑》。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的課文。

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多媒體課件和課文朗讀的錄音,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

2.提問: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麼事?(學生概括故事)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③標出課文有幾小節。

4.師檢查讀文情況。①出示詞語,指名認讀。②出示帶點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③分段讀課文,集體評議、訂正。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引讀第一小節。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

(3)“古時候”是什麼時候?從圖上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小結:

(1)自讀,標一標有幾句話。

(2)指名讀,想一想:他是誰?

(3)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

(4)讀第二句,把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讀清楚。(學生自由讀。)

(5)花園裡有什麼?(自由讀。)

(6)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水缸究竟有多在?缸裡的水多不多?你從哪看出來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讀出來嗎?(生練讀、評讀)

3.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1)這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的?什麼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進水缸裡了,著急嗎?用著急的語氣讀讀。

(學生練讀、評讀)

4.學習課文第四小節

(1)小朋友們都怎樣了?“慌了”是什麼意思?學生自由讀,用“──”畫出小朋友表現的.句子,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2)交流彙報,師板書: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麼叫,怎麼喊?(學生試著叫、喊)

(4)讀出小朋友慌了的語氣。(學生練讀,評讀)

5.學習課文第五小節。

(1)司馬光是怎麼做的?(自由讀)

(2)出示句子:哪句話好?為什麼?(學生讀句子,比較異同)

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標出△。

板書:司馬光沒有慌拿起使勁砸

(4)把自己當成司馬光,邊讀邊做動作。

6.學習課文第六小節。

(1)指名讀,想想結果怎樣?

(2)用輕鬆愉快的語氣讀一讀。

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己讀,指名讀)

四、總結全文

1.談收穫: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麼?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麼?

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什麼辦法救人?

板書設計

20.司馬光

小朋友司馬光

慌了沒有慌

哭叫喊跑舉使勁砸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讀好停頓,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體會人物品質。

3.掌握學習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請同學們默讀單元導語,看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什麼?(美好的品質)

過渡:同學們,我來說一段話,考考你能不能聽懂,好嗎?(吾姓為劉,乃河北人士。愛靜亦愛動,運動、音樂、閱讀皆為所好。)這就是古時候人們寫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跟老師數空寫課題。(可相機講解“司”的.寫法:半包圍的字不要包得太嚴,“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動一:讀停頓。

1.試讀:學習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頓讀好,請大家藉助拼音讀一讀這篇小古文,讀準字音,試著讀出停頓。

2.過渡:同學們都讀完了,來,讀給大家聽聽。(出示課文停頓,再次練習,熟練掌握停頓)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活動二:讀理解。

1.過渡:這篇小古文你能讀懂嗎?每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藉助文後的註釋或者猜讀,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全班交流,預設句子:

(1)足跌沒水中(“沒”的意思是什麼?怎麼“沒水中”的?)

(2)甕(圖片區分“甕”與“缸”,知道“收口為‘甕’,敞口為‘缸’)

(3)兒得活(什麼叫“得活”?用哪個詞更合適?“得救”)

3.再次自主練習講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譯文對照,從字數上感受古文的“言簡意豐。”

一群小孩兒在庭院裡玩遊戲,其中一個小孩兒登到大甕上面,不小心跌了進去,就要被淹沒了。其他的小孩兒都嚇得扔下他跑了。這時,只見司馬光從地上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只聽“嘩啦”一聲,水甕破了,裡面的水流出來了,小夥伴得救了。

(四)活動三:背誦課文,議品質。(這篇小古文大家都讀懂了,那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呢?說說理由。)

群兒(),一兒(),足跌(),眾(),光()

破之,水迸,兒()。

(填空試背誦,去掉輔助背誦)

預設:他機智,危機時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辦法;他仁義,沒有棄夥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總結本課學法:本節課我們就是用這樣“一讀停頓,二讀理解,三讀思考”的方法讀懂了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馬光的美好品質。

(六)整合閱讀《人與自然》第59頁《司馬光》。

1.過渡:司馬光小小的年紀,為什麼會有這樣讓人敬佩和讚歎的仁義和智慧?讓我們從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尋找答案。

2.出示學習要求: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篇小古文,說說司馬光為什麼具有這些優秀品質?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們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一讀停頓,二讀理解,三讀思考,學習這篇小古文,思考:小小年紀的司馬光為什麼具有這些優秀品質?

3.全班交流。(司馬光具有這些美好品質是因為他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他的仁義、勇和智慧是從書中而來。)

結語: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具。)請大家把這句話記在心裡,希望同學們像司馬光一樣做一個仁義、智慧、勇敢的人。(齊誦結束)。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熟悉“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3.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的詞句。

難點: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語: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板書課題,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裡與“馬”組成複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筆順。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出示司馬光圖片,學生簡介)。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為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詞,學生自由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朗讀。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4.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師小結:觀察圖畫時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並且注重詳略得當。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相機學習詞語:

古時候(輕聲)一口水缸一不小心舉起使勁砸破得救假山

對學生掌握不熟練的詞,多讀幾遍。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卡片出示: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興奮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平時你有沒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況?誰來讀好這詞?指名讀。試著用這個詞語說話。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請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麼著急呢?掉進缸裡的小孩子面臨著什麼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師總結學法: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課文讀好。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方法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5)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5.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課文。

討論:從哪裡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別的孩子是怎麼表現的?(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表演讀這句話。

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練習說話。

出示句式: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1)思考:小朋友們為什麼這麼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想自己曾經什麼時候有過這種害怕的感覺?試著讀出來。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別的小朋友心裡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樣嗎?為什麼?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嗎?

(5)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敬佩、讚歎的語氣)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想象說話,拓展思維

1.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麼辦法救這個小朋友?

讓學生討論這些辦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說說)得出結論: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司馬光的辦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會怎麼說?

3.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夥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4.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文是國小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湧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圍繞“司馬光砸缸”這一核心事件,全文僅用30個字,就清楚地介紹了司馬光砸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並通過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描寫,用一系列“動詞”,生動再現了一兒失足落水及司馬光“持石擊甕”那一瞬間的場景,語言極富形象感、畫面感。面對“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的緊急情況,眾皆棄去”,而司馬光卻選擇了“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行為對比中,司馬光富有愛心,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顯露了出來。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對應著故事的結局:甕被砸破水從中噴湧而出,司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夥伴。插圖有助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感受司馬光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這種文體,教學時一定要降低難度,消除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可以先讓學生聯絡已有的學習經驗,簡單地講述“司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期待。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朗讀,邊讀邊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但對朗讀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著老師讀出正確的詞句停頓即可,至於朗讀的語氣、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註釋、插圖,藉助文白對照的方法來理解詞句的意思。從中段孩子認知出發,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適當展開想象,從而在走進文字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領悟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講述故事。除此之外,由於是首篇小古文的學習,可以在學習中適當總結閱讀小古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匯入,感受不同

1、揭示課題,學寫“司”字。今天,我們的教室裡也來了一個小朋友,他就是——司馬光。司馬是一個複姓,他姓司馬,名光。指導寫“司”字,三筆起筆成一條斜線。

2、聯絡舊知。關於司馬光,你瞭解多少?交流:如愛讀書,很聰明,支援編纂《資治通鑑》。聯絡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說一說這個故事嗎?

3、感知特點。(出示古文)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這篇古文跟平時學的課文哪裡不一樣?交流:短小,難讀難懂。

4、學習註釋。你還在哪裡看到過這樣的註釋?今天學古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請教註釋這個不說話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初讀正音。至少試讀兩次,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相機正音。

2、指導難讀字。關注兩個後鼻音的字:甕,迸。借註釋、看插圖理解“甕”,瞭解甕和缸的區別。

3、指導朗讀。個讀、齊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正確。

三、再讀課文,讀出味道

(一)讀出節奏

1、教師範讀,學生劃出停頓。彙報交流,劃錯了的同學趕緊改過來。對的小朋友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交流: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二)讀出拖音

1、拖音地讀。部分音節適當拖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2、搖頭晃腦地讀,入情入境。

四、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隨機交流學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據字形理解“跌”。

(2)聯絡生活理解“庭”“群兒”。什麼是庭?你家有庭院嗎?你的庭院裡有什麼?課文的庭院裡有什麼?群兒是什麼意思?拓展群山、群鳥、群馬。這個群兒裡邊裡都有誰呀?交流:司馬光、掉進缸裡的小孩子,司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兒在庭院裡幹什麼呢?哪個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戲?在庭院裡嬉戲叫戲於庭,在樹林裡呢?在公園裡呢?在水池裡呢?

(3)指導寫“登”字。

2、文白對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話你讀懂了嗎?我來考考你們,我來說白話文當中的句子,你們就說小古文當中意思和它一樣的相對應的句子。

(二)第二句話: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同桌合作貼一貼。文白對照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請小朋友們拿出抽屜裡的學習紙,同桌兩兩合作,把小古文當中的句子貼到和白話文意思相對應的地方。上臺彙報交流,說說理由。

2、師生合作讀一讀。教師讀現代文,學生讀小古文。

3、理解“棄”字。眾是誰呢?就是群兒嗎?全部都在裡面嗎?司馬光也在裡面嗎?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甕裡,他們在幹什麼?哭,丟下缸裡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丟下水缸裡的小朋友去找大人來救命了。丟下水缸裡的小朋友跑了。丟下他,其實就是哪個字“棄”。

4、聚焦司馬光的行為。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交流:光持石擊甕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裡,“之”是指什麼?持石擊甕破之,之就是“甕”,(手拿碗)那持石擊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擊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牆壁)持石擊牆破之呢?——牆。總結:呀,這個“之”字可真有趣!以後咱們在讀文言文時還會經常讀到它。

6、小朋友們,現在這個小古文你讀懂了嗎?你能借助註釋藉助插圖,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嗎,自己試試看,然後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五、總結學法,嘗試背誦

1、總結學習方法。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還用了借註釋、看插圖、聯生活、文白對照、演動作的方法來讀懂小古文,以後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方法。

3、背課文。現在你能把課文背下來嗎?來,我們一起來看著板書試一次。自己試試看。

4、寫字指導。接下去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課堂作業本,開始寫字,先把我們課內指導過的這幾個字寫起來。課堂作業本,寫字:登、跌。還沒寫好的帶回教室寫。

作業佈置:

晚上回家以後把這篇小古文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要求,一要背正確,二要背出記節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還會搖頭晃腦地背,爸爸媽媽一定會表揚你!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繼續學習

1.回顧背誦。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誰能背一背?

2.回顧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走進現場,感悟品質

1.小組合作表演,再現故事場景。

全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可司馬光砸缸的場景卻好像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可以通過表演來重現當時的場景。

表演分工建議:一人當旁自;一人演登甕落水者:一人當司馬光;2~3人演“眾皆棄去”的.“眾”。

同學們先選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依據課文的描述,準確而生動地演出情境現場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請一組同學到講臺前即興合作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師演中採訪,聚焦人物品質。

(1)教師在學生表演後隨機採訪。

採訪觀看錶演的同學:你們覺得“落水者”和司馬光都演得對不對?依據是什麼?(應依據文字中的“動詞”描寫,評論“演員”演得是否準確從中感受到這篇小古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可以隨機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動詞,如:“沒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沒”:司馬光:“持一擊一破”)

採訪眾人:當時你們為什麼都跑了呀?(預設:驚慌害怕、沒有辦法、想找大人幫忙等)。

採訪司馬光。司馬光,你呢,你慌嗎?那你也太鎮定了,人都掉水裡去了。你怕嗎?真的不怕嗎?我可是很害怕的。你為什麼不跑啊?(預設救朋友,是呀,時間就是生命呀,在水裡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險。你真勇敢,講義氣,聰明等)。

(2)說說你眼中的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交流:機智、勇敢、講情義等等。

3.連結相關資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補充資料,組織討論:說一說你對司馬光又有了怎樣的認識?

交流:司馬光遇事不慌、沉著應對、機智果敢的特點。

三、角色體驗,發展語言

1.司馬光破甕救友的故事很開就傳開了,在京城和洛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至於“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讀讀看,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交流:在這以後京洛兩地把這個故事畫成了畫記錄下來。

2.假如現在學校的文化牆也出現了這幅圖,想讓你向低年級的小朋友介紹介紹,你會怎麼講這個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當的想象,讓故事的來龍去脈聽起來更清楚、更生動!自己講一講,將給同桌聽一聽,全班展示。

四、補充資料,推薦閱讀

1.補充課外資料,擴充人物形象認識。

交流:聰慧,愛讀書。

2.推薦閱讀《宋史·司馬光傳》。主要記載了司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後在朝為官的事蹟。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②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③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點撥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蒐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圖:司馬光砸缸)

1.看見大螢幕上的這幅畫,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生:司馬光砸缸

2.對,這個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裡面,(板書:文言文)也叫做司馬光救友.請大家齊讀課題——《司馬光》。

3.同學們在課前都進行了預習,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蒐集到了不少資料吧!你瞭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識?知道它有什麼特點嗎?(提示:簡、韻……)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不錯。現在,請先自讀課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詞能多讀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

2.課文比較短,請大家再讀一遍.這次試著讀出停頓,讀懂句子。

3.看大螢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麼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剛才幾位同學都能做到“音準”,“文順”,但老師覺得你們的停頓還掌握得不太好。現在,請聽老師的範讀,可以拿出鉛筆,一邊聽一邊體會,哪裡該斷句,哪裡該重讀,作上記號。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這次,請大家跟著老師小聲讀,看作下的停頓和重音的記錄是否合適。

7.現在的感覺和剛開始自己讀不一樣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讀,反覆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看註釋,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課文都讀得很不錯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則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出示自學指導:小組同學一起,結合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向老師提出。(5分鐘後,比一比哪一小組講得好。)

1.小組合作學習。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全班同學交流不懂的字詞。

2.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予以點撥。

3.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4.講故事比賽。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們一起感悟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據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3.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裡怎麼想?

4.砸缸的結果怎麼樣?

5.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學生交流、反饋,反覆朗讀,理解感悟。

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6.當堂訓練

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麼?寫下來。

五、總結文言文學法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到危險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險時,我們要急中生智,動腦筋想出好辦法……)

七、拓展延伸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同學們想進一步瞭解司馬光的話,課後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一讀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