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畫山繡水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畫山繡水,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語言清晰、絢麗、凝練。

2、學習精巧的藝術結構。

[重點、難點]

1、重點:在賞景中受教育。

2、難點:散文中創造的詩的意境。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作者簡介:楊朔(1913~1968),我國現代作家,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曾擔任過新華社特派記者,到過抗美援朝前線,寫過不少通訊、中短篇小說,並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代表作還有《雪浪花》、《櫻花雨》、《海市》、《茶花賦》等,均收在《楊朔散文選》裡。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理清結構

討論並歸納: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1—2)寫讚美桂林山水人間少有。

第二段(3———16)寫桂林山水凝聚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象。

第三段(17)寫桂林山水在新生活裡將會被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

三、分析並提問:

作者灕江遊主要寫了什麼景象?

討論並歸納:作者先寫綠水怪石奇峰,並提出質疑無數的詩人畫師誰又能得那山水的精髓,接著筆鋒一轉,暫不寫桂林山水,而開闢了另外一層意思,寫自己灕江遊的總感覺:從來沒有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見過一條水,這樣氾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圍繞這個總感覺,作者循循善誘,引導讀者神遊灕江,當讀者沉浸在灕江美景之中,一幅魚鷹捕魚圖出現在眼前,正當看得有趣,作者提醒不要怠慢了眼前的船家,沿途從船家口裡知道了很多迷人的故事和神話傳說,如: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新娘巖的來歷。作者由人之口說出生活變了山也應該改改名字,但馬上提出反問,為什麼要改呢?

從全文結構看,楊朔很講究藝術結構,他採用了曲徑通幽、卒章顯志的園林式結構,於雲遮霧障中間峰迴路轉、層層疊疊,變化多端,顯得縝密精巧,引人入勝,同時他又善於運用虛實、隱現、抑揚、張弛等藝術辯證法,對各種材料進行剪裁、縫合、佈局和組織文章的波瀾。

四、朗讀課文(同學分段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五、小結:

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全面感受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全文以“我”對桂林山水的總感覺為線索,巧妙承轉穿插,感情跌宕,層次井然,融畫意、詩情、哲理為一體。課後要多朗讀,把握文章感情基調,深入挖掘文章深層含義。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3、課後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語言

楊朔散文具有濃郁的詩意,語言清新、絢麗、凝練,試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語句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1、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這段文字概括寫出了灕江的山水。用“瞧瞧那灕水”和“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句式突出了灕江山水令人憐愛,使人目不暇接的特點。這樣寫語言簡潔生動,又突出了重點。作者還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灕水綠得令人陶醉,用香醇的美酒比喻很有新意。作者用“有的……有的……”的擬人句把靜態的山寫得動了起來。“像大象在江邊飲水”、“像天馬騰空欲飛”寫出了怪石奇峰令人產生無窮的想象。最後一句是承上啟下句,灕江水引無數詩人畫師的'讚譽,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引發人們思考,但誰又能描繪得那山水之精髓?引出下文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探究。

2、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氾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這兩句話讀起來很工整對稱,很有詩意。“沒見過一座山”對“沒見過一條水”,“凝結”對“氾濫”,“生活感情”對“智慧的想象”,這是在口語化的基礎上提煉的精通曉暢的語言。特點“氾濫”一詞用得特別好,如是改用“表現、洋溢、充滿”都沒有那麼恰當。“氾濫”一詞雖然也有“表現、洋溢、充滿”的意思,但表現的程度更深。它的意思是多得向四處漫流,這與寫水非常貼切,突出勞動人民的充滿智慧的想象就像這灕江的水,是無窮無盡的。這也說明了這神奇的灕江水處處都有奇妙的故事。]

3、“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灕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黑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

[這兩句使4、5段銜接非常自然。灕江美得、靜得使人渾渾欲睡。文章於雲遮霧障之間突然又峰迴路轉,夢境被魚鷹打破,使結構顯得縝密精巧,引人入勝。]

4、不管是誰,心胸裡都貯藏著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誇張句,突出船家心中故事多得一觸即發,說明了勞動人民是灕江的主人,灕江確確實實凝結著他們的生活感情。灕江山水全在他們心中,他們也彷彿成了灕江山水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小結

問:全文介紹了有關灕江的四個神話傳說故事,分別說明了什麼?

[ “父子巖”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強暴,寧死不屈。

“寡婦橋”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品德。

“望夫石”“新娘巖”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不幸命運。

作者抓住眼前的一景一物,生髮聯想,卒章顯志,寓遠於近,表達了對人民嶄新生活的嚮往,堅信新的生活一定會賦予桂林山水以新的想象新的神話新的故事,讀者讀至此才同作者一起得桂林山水的情趣。]

楊朔散文十分講究藝術構思,本文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詞隱燭幽,見微知著,具有詩的視角和詩的容量,作者借景抒情,創造出詩的象徵比附的境界。文中對各種材料進行剪裁、縫合、佈局和組織文章的波瀾。

三、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四、作業:完成練習冊作業

授後小記:

1、也可以尋找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給學生展示。

2、作者為何要在寫山水之中引入許多傳說,這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人文的景觀。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課文的學習中感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重點]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

1、2自然段,瞭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灕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那裡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讚歎。

1、出示書中插圖。

2、播放《桂林山水》圖片。

3、教師範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麼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這裡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麼,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讚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後才能得出結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灕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板書:

3、體會詞語和句子。

出示:“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麼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淨;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美來,讀出對灕江水喜愛讚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

1、背誦第

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

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

三、四自然段,瞭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彷彿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麼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麼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並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習。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後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後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板書設計: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水:靜、清、綠

桂林的山:奇、秀、險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3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豐富的重要語句。

2、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作者乘船遊覽灕江的情景,認識作者一邊遊覽灕江山水,一邊聽船家講述怪山的來歷和神話傳說的情景,認識桂林山水的奇麗,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鑑賞能力。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課文運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自然結合的方法反映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文章詩意濃厚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3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多媒體放出一組桂林山水畫,讓學生觀賞一遍。師:這就是畫,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認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疊,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茂林修竹,田園似錦,一江流水千幅畫,好似人間仙境。關於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而作者卻標新立異說成“畫山繡水”。你們看如何?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真美!就像畫上畫的!”。可見作者說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如繡是再恰當不過了。“畫山繡水”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水。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多媒體展示本堂課目標(內容見教學目標)。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準備交流。

4、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自主探究“課文怎樣反映生活”的問題,理解課文寫作。

5、品味課文語言,品出課文語言的詩意。

三、學生自讀、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註釋、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於作者和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後)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後指名學生朗讀指定段落,並點評指導。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顯示下列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並糾正錯誤讀音。

褒貶biǎn醇chún攢cuán聚

嶙峋línxún玲瓏剔tī透精髓suǐ

恍惚huǎnghū恬靜tián遲鈍dùn

怠慢dài兩鬢bìn花白貯zhù藏

螺螄sī山嫋嫋niǎo心如刀絞jiǎo

黑黝yōu黝yōu嶄zhǎn新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說說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褒貶:評論好壞。

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精髓:比喻精華。

恬靜:安靜,寧靜。怠慢:冷淡。

嶙峋: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積攢:一點一點地聚集。瞭望:登高遠望。

攢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黑黝黝:沒有光亮;黑暗。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的生活,說說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同時老師追問。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後,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作者隨著船家一起遊覽桂林到陽朔段山水的情景,反映作者一邊遊覽欣賞自然風景,一邊聽述怪石奇峰的神話傳說的情景,這樣既反映了桂林的奇麗景色,也反映了桂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感情,這樣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桂林山水和過去人民生活的情景,反映勞動人民不忘過去苦難生活,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桂林“四絕”是什麼?共同探究,大家發言略。

4、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發動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髮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1)、課文運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自然結合的方法反映生活。本文不但反映風景區的.自然風光,而且反映風景區的神話傳說,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這些神話傳說是間接材料,不是作者自己直接體驗和蒐集到的材料。運用這些間接材料,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增強了文章的趣味,給人較大的想象空間,也是旅遊實際的反映,因為旅遊時,導遊都會介紹風景,介紹傳說的。有傳說導遊不會不介紹的,因為介紹傳說會增強旅遊的興趣,不會單調乏味。神話傳說令人神往,令人回味無窮。神話傳說使風景大為增色。悽慘的故事也使風景增色,使人永志難忘。

2)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巧妙交代遊蹤,段與段銜接自然,全文渾然一體。如“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作者是這麼說的也就是這麼做的,帶著讀者遊覽了桂林山水。文章景與景之間、景與傳說之間銜接自然緊密,嚴絲合縫。如“你不妨這樣問一問:‘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麼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一段話自然引出下文重點介紹岩石的神話傳說。再如“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一個“另”字自然引出父子巖景色和傳說。再如“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婦橋了,也有個故事”、“前面那不就是寡婦橋?”、“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等語言不僅點明瞭遊蹤,交代了景點,引出了神話傳說,而且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文章運用第二人稱作為反映生活的視角,好象面對面談心一樣,使人倍感親切。如“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灕江上了呢!”等。作者通過設想你身臨其境遊覽灕江的情景,把桂林的奇麗景色反映得十分令人嚮往。這反映作者構思的巧妙,值得我們學習。

5、品味語言,品出文章語言的詩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追問:課文詩意的語言體現在哪些地方?師生交流發言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統一認識的要點如下:首先體現在構思上。文章用第二人稱作為視角反映生活雋永生動,意境甜美;文章採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結合的方式反映生活,使文章內容豐富,情趣盎然;文章段與段銜接緊密,嚴絲合縫,結構精巧。其次體現在內容上。作者刻畫江上景色很細緻,很有詩意。如灕江水色圖、魚鷹捕魚圖、陽朔石乳圖等充滿了詩情畫意。

五、點對點遷移運用,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課文采用第二人稱反映旅遊情景的方法和直接見聞間接材料相結合反映旅遊情景的方法都是很有表現力的,我們寫作遊記類文章時,是可以信手拈來加以運用的。本次作文,你們可以用第二人稱反映家鄉某處景物,將寫景和故事相結合。

六、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3、課外閱讀楊朔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4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揭示課題:師:孩子們,還想跟著老師一起旅遊,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嗎?還記得,上一次,老師領著大家坐火車去哪了嗎?(黃山)我們去看了黃山鬆,黃山鬆美不美。孩子們,還想去一個同樣很美的地方嗎,那裡有山有水,想去嗎?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絕代風姿吧。

2、板書課題——《桂林山水》今天我們學習11課,桂林山水。

3、齊讀課題

4、猜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或者你想知道什麼?師:帶著我們的問題快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考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同學們,這些字,你都認識嗎?咱們開火車讀一讀吧

擴紋筍兀蒙筏

3、指導書寫。煉字中間部分,不要出頭。

4、一字組兩詞領讀。

5、讀詞語灕江翡翠泰山波瀾壯闊水平如今紅葉似火奇峰羅列怪石嶙峋

對於怪石嶙峋這個詞你是怎樣理解的?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6、請孩子們快速瀏覽課文,告訴大家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悟。

1、這篇課文寫了桂林山水的美,那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到底有多美呢?我們的小木船馬上就要來到灕江了。。

2、學習第1自然段。

請同學們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了什麼?(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甲字什麼意思?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如此美嗎,堪稱天下第一?那就讓我們坐上小木船,趕緊欣賞一下吧。

3、學習第2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請用橫線畫下來,自己再讀一讀。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有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從這一句你能看出什麼?(灕江水與眾不同)哪裡與眾不同,有什麼特點呢?

【靜清綠】靜清綠

靜: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你是怎樣理解的?所以讀的時候,要怎樣讀?要讀的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你能試著讀一讀嗎?

清: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你是怎樣理解的?灕江的水真清啊,你還能看到什麼?你的心情怎樣?(很驚喜)那應該怎樣讀呢?這句要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小魚,水草。讀給同桌聽一聽。綠:灕江的水真綠呀,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讀這一句時,要讀出讚美的語氣,聲音要洪亮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誰能發現,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灕江水的特點的?(比喻,排比)。排比句有什麼作用?

出對比句: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你覺得這樣寫好,還是文中這樣寫好?(文中)描寫景物時,要寫具體,生動形象。你能仿造句子,再說一句嗎?教室真靜啊,靜得。校園裡的花真美啊,美得。真啊,。

4、學習第3自然段。我們欣賞著灕江水,這時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我們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灕江的水那麼美,美的那麼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近,要好好欣賞一番桂林山。請同學們小組學習,記得學習方法嗎?自由讀課文,跟組員交流桂林山有什麼特點,是怎麼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用橫線畫下來,再讀一讀。好,孩子們。桂林山有什麼特點?【奇秀險】

奇:奇什麼意思?奇特,樣子很少見。奇在哪?你能畫一畫嗎?老師和大家一起畫行嗎?老師畫的好不好?不是老師畫得好,是真的有這樣的山,是桂林的山真的很奇,很美。

秀:還要什麼特點?美不美,自己試著讀一讀,然後把他讀給你想讀給的人,老師或同學?

險: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是人栽倒下來,還是山栽倒下來。

5、學習第4自然段。播放音樂。師朗誦:這樣的山圍繞……【畫中游】此刻,你心情怎麼樣,你想說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同學們的收穫真多,這是一節愉快之旅。

四、總結昇華。俗話說,學以致用,這樣一篇精彩的文章,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第一點:文章的結構是總分總,先總起全文“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後分別介紹桂林的山和水,最後總結桂林山水相依,互為輝映,而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第二:在描寫景物時,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這篇文章抓住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具體,生動,形象,將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在我們眼前,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與喜愛之情。木船劃遠了,大家心中充滿了不捨之情,我相信這是一段美妙的學習之旅,在你心中一定有一幅長長的桂林畫卷,就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裡吧。也願同學們能有一次真正的山水之旅,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帶給我們的美感。

五、作業佈置,能力提升。

收集更多關於桂林山水的詩歌或歌曲或地理知識。

六、板書。

桂甲天下

林灕江水:靜清綠喜愛山

水桂林山:奇秀險畫中游

讚美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藉助工具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3、讀通課文。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和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裡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2、剛才看了圖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麼?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請開啟課本翻到第2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按要求自由閱讀課文。(課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看看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3)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麼? (4)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2、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小黑板或課件)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裡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邊上面左邊不封口。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2)檢查對新詞的學習及理解情況。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漓:注意右邊的寫法。瑕:玉石上的斑點,無暇,是說玉很純淨,沒有斑點。奇峰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峰散佈陳列。危峰兀立:兀:高聳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疊。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彙報學習情況。

(1)課文是怎樣評價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麼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麼?(出示課件)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

(5)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第一段寫了乘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灕江的水。第三寫了桂林的山。第三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組討論

(1)題目和內容有什麼關係?

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中桂林的“山”和“水”來寫。(板書:山水) (2)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怎樣的結構形式

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後總結”。結構:“總——分——總”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灕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 (2)彙報學習情況。

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相機板書:靜清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感嘆概括)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ā)!真清啊(ā)!真綠啊(yà)!)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灕江的……灕江的……灕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樣是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讚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嘆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總結學習方法: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不僅體會到了作者對文章的寫作特點,感悟到寫作方法,還進行了感情的朗讀和想象仿寫,從而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希望你們在下一課時裡再接再厲。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抄寫描寫水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寫一個排比句。

3、預習課文第

3、4自然段,背誦

1、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誰來說一說它的特點是怎樣的,在寫法上是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指名說。)

二、精讀課文,感悟“山”的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複習了有關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帶著問題自由讀(問題:這段寫了桂林的什麼,它的特點怎樣,作者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

(2)結合插圖邊讀邊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和句。

2、彙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說說。板書:奇秀險

(2)所表達的方式是怎樣的?(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寫。)

3、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再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

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麼。譬如:還有的像揹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用比喻來突出)

C、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採用形象的詞語來表現)

4、練習朗讀。

A、讀描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特點的句子。指導讀好“真奇啊(yá)”“真秀啊”(ā)“真險啊(ā)”。

B、讀描寫山和水特點的句子,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5、想象說一說桂林美得怎樣,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樣淋漓盡致。

6、體會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課件:

1、讀句子,

2、想用什麼方法寫具體,如果用比喻句說出是把什麼比作什麼。

3、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三、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麼用“單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段:指山脈河流接連不段。“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從圖片和資料介紹中知道:“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用“單引號”是因為它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

3、再讀第四自然段。

(1)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說說自己的體驗。

(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灕江水,而靜、清、綠的灕江水裡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山和水聯絡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伐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找出課文中的對偶句。在句子下面畫上“_”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寫法上你學到了什麼?(對比寫法和採用多種修辭方法把句子描寫得具體形象,還有先讚歎再具體描述的描寫方法,以及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形式。)

2、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的感受相同嗎?

(我們隨同作者欣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3、體會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樣美?(因為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後“閱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2、(出示課件)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對桂林的讚譽,以及我國其他一些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意念。

六、總結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地區,我國也不少,這些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覺,我們應該感謝它們,保護它們,熱愛它們。

七、佈置作業

1、抄寫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抄寫第4自然段中的對偶句。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2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險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並不陌生,我曾在六年級多次教學。而對四年級的教學卻是第一次,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成功之處在於:

1、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嚮往的遊覽勝地,於是會很自然地產生去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中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收集有關桂林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

教學時,當我出示灕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啊,好美的景!”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為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說出美在什麼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說,讓學生嘗試說說。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說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說”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並在欣賞中歸納出灕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於呈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學科內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資訊交流。讓我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2、“重讀促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節作為我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遊覽者從容、輕鬆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採用“先讀感嘆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接著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合語境理解,積極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情的薰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並從讀中領會“先用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鑑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灕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灕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誇張等,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閱讀、欣賞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有關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出令人讚歎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教學設計:畫山繡水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在反覆吟誦中提升語言的感悟能力,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理解作品所表達主題,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教學重點:

在反覆吟誦中品味文章的詩意美。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並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認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放出(1-4)桂林山水畫,讓學生觀賞一遍。師:這就是畫,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認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疊,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一江流水千幅畫,好似人間仙境。關於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而作者卻標新立異說成“畫山繡水”。人們常說“真美!就像畫上畫的!”。可見作者說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如繡是再恰當不過了。“畫山繡水”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水.(出示幻燈片5)

二、交流預習情況:

1、走進桂林:(出示幻燈片6)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星羅棋佈的突兀石峰,瑰麗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匯成了桂林“山清、水奇、洞奇、石美”的美麗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風景秀麗,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點。

2、瞭解(2)你能按你的理解讀出語段的“美”嗎?(請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奏、輕重、感情,同學間相互點評,師適當點拔。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二句說說你的理解和欣賞的理由。

(4)、你還發現哪些“美”的.語句、語段?(請學生各抒己見,繼續賞讀自己喜愛的語句、語段)(板書:語言準確生動)

2、師:剛才作者帶者我們一路欣賞桂林山水,大家不僅領悟到它的風光美,而且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美,那麼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呢?

學生交流,明確:(出示幻燈片16)

第一部分(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有異於其他名勝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種種傳說。

第一層( 4 ~ 5段 ) :江上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6~16段):寫關於山岩的名稱和有關傳說。

第三部分(16~17段):啟示人們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板書)

四、品讀傳說,思考探究(出示幻燈17)

通過品讀我們領略到楊朔散文的語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還穿插了一些傳說故事。其中哪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個說說嗎?(請學生講述故事)

1、這些傳說故事都有什麼共同特點?(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情感及美好的願望,故事都很悽慘)

2、你從中體會到什麼?(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

3、你認為這些傳說對錶現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嗎?有人認為把眼前的美景和悽慘的故事聯絡在一起,很不協調,你是怎麼看的呢?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2)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文章引用傳說的作用:

a、傳說增添了山的神韻,使桂林山水美的內涵更豐富。讓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時,不要忘記舊社會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b、間接材料豐富作品的內容(板書)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楊朔的《畫山繡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樣的碧綠、醇靜;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傳說也很美,充滿了神韻。這就是楊朔在《畫山繡水》這篇文章中的獨到之處。他不但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畫了桂林山水的神美,達到了散文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課堂訓練:

桂林山水美,美在————————————————————。

七、課外延伸訓練:(出示幻燈片18)

1、收集有關家鄉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2、蒐集古詩詞中描寫山水的詩句。

八、板書設計:

四 畫山繡水

楊朔

總寫桂林山水 描寫江上景色 點明寫作意圖

清奇峭拔 介紹有關傳說 牢記過去

凝結著感情和想象 詩請畫意 暢想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