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瞭解課文多角度進行說明的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嚴密生動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蘇州素以園林著稱於世,葉聖陶先生也是蘇州人,蘇州人遊園林,蘇州人寫園林,更覺得親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入葉聖陶先生的文章《蘇州園林》。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用各自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讀後說說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方法提示:在文章關鍵詞句下做標註。

閱讀後,學生交流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1.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文章,讀完後說說你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瞭解?給大家6分鐘時間,專注的閱讀,可以在書上做勾畫。開始,

2.時間到,請同學起來談談,你從文章中瞭解了什麼?

三、以關鍵詞語“標本”作為教學切入口進入對文章的講析。

剛才大家都談了對蘇州園林的瞭解。同學看書的時候,我也在讀,我在想,要把蘇州人熟悉的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應該怎麼來寫呢?我找到了一個詞語,足以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起找找看。在第一自然段中,是“標本”。(板書:標本)

1、什麼是“標本”?

2、為什麼說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因為它具有代表性,“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特徵。

3、那麼,這幅圖畫中有些什麼內容呢?在蘇州園林這幅畫中都有些什麼景緻呢?我們一起到文章裡去看看。

閱讀相關語段,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抓住“佈局、配合、映襯、層次”四個詞語。(用課件輔助。)

明確:有亭臺軒榭

(1)作者是怎麼樣來介紹亭臺軒榭的呢?好,我們來朗讀有關語段。

齊讀第3自然段。(打圖片PPT)

亭臺軒榭佈局時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絕不講究對稱。(打PPT“亭臺軒榭佈局”)

這樣的佈局最終是要讓蘇州園林成為一副?美術畫。

(2)畫裡還有什麼?

有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假山池沼要講究配合,他們是怎樣配合的?(默讀2分鐘)讓我們也來直接感受一下。(打圖片)

高牆之外是喧鬧的城市,可是在裡面,你覺得身在山間。池沼的河岸,用文章中的話來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要用花草點綴,不僅是岸上,水中也有,水陸草木之花各盡其妙。

因此說,畫裡還要講究花草樹木的配合。

這些景緻,方寸之間而有山林之趣。

4、其實大家發現沒有,任何一副圖畫雖然都有側重,但實際都體現了這四個講究。畫中有亭臺軒榭、池沼、花草,將構成美麗途徑的諸多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很難把它們分開。可見,佈局、配合、映襯、層次都體現著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追問,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明確:完美的。

如果要講到完美,那僅有這四副還遠遠不夠。完美是什麼?無可挑剔,沒有一絲缺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都要像一副畫,這才稱得上完美。因此,同學們在文化章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也是要講究的?

學生繼續閱讀文字,明確園林的角落要注意圖畫美,門窗要有圖案美,色彩要引起人安靜閒適的感覺。

明確:角落、門窗,另外,不要忘了,什麼都注意到,構成圖畫還要講究色彩。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有,作者寫到,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發現,補充講講還要注意些什麼?

5、小結:只有這樣,才能構成完美的圖畫。(板書:完美)一座園林,大到亭臺軒榭、假山池沼,小到一個角落、一扇門窗,都體現出設計者的用心。如果說,我們以前去蘇州園林,覺得她美,可是又說不出它美在哪裡。那麼,我們現在再去蘇州園林,你就會知道如何去觀賞園林的美了。我想,這就好似標本,因為它代表了園林的特徵。

我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我們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來寫蘇州園林的。葉聖陶先生從遊覽者的角度來鑑賞園林,我們也借用這個詞語,“鑑賞”文章的片段。

四、分析重要語段

以第5自然段為例。(PPT打出字幕)教師範讀。

這一段是從花草樹木的映襯來說明蘇州園林特徵的。我來朗讀,同學們注意字音,看看哪一句是中心句。

1.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哪幾句寫“栽種”?哪幾句寫“修剪”?

(明確層次)

2.品味“寂寞”這個詞語,誰不感到寂寞?

明確:遊覽者不感到寂寞,為什麼?因為他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花木。想想看,還有誰也不寂寞啊?另外,花草樹木之間也不寂寞。

明確: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為什麼不說“高低錯落”,是什麼手法?擬人。多麼靈動而富有生機啊!我飄升秒落葉,你綻開花朵,我們也不寂寞啊!

3.“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指的是什麼?文中有相關的資訊,把它找出來。

明確:好西哪個是藝術課程的範疇了,那麼我們看看文章裡怎麼說的,我們把相關資訊找出來。

回到前文,“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而松柏和道旁樹是講究對稱的。

文章從正面寫樹木的栽種,從反面寫修剪,也和河道上的橋樑一樣,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4.體會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感來。

和圖片相比,感受文字的魅力。

朗讀文章,讀出感情來。

(1)舉例說明。“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就是一副好畫”,已經是一副好畫了,國畫中寥寥數筆一枝枯藤。開花時又將是什麼樣子的呢?“開花的時候……沒法說出來”,我們學過《紫藤蘿瀑布》,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日陽光下,開著紫色花朵的滿架的藤蘿,站在這藤蘿前,你想說什麼呢?

你來說說看,作者沒法說出來,“好美啊!”

確實已經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了,當作者沒法說出來,可是他還是寫了他的感受“無限的繁華和歡悅”,比我們說得好!“

(2)老師手邊正好有一副畫片,我們來看一下。應該說,畫面很美。但是看畫面,僅僅是從欣賞者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副畫。當你置身於蘇州園林這副立體的畫卷時,完美的圖畫中,你除了滿心的歡躍,滿眼竟的繁華,你還能說什麼呢?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帶著歡躍把這些句子再讀一遍。

學生齊讀。

5.拓展

找出文中其他用字用得好的地方,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用詞精妙之處。

文章的好處要細細體會,真正好的作品經得起咀嚼,這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文章裡還有。找找看,說一說。

五、結語

蘇州園林一百多處,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把蘇州園林說得清清楚楚,讓讀者油然生出“如在圖畫中”的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剛才我們研究過了,他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明。他的語言平實中蘊涵著生動,富有畫意,也和蘇州園林一樣,很美很美。

學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希望再到蘇州園林去遊覽一下,一定會發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獨特的美。

板書設計

文字框:蘇州園林

葉聖陶

標本:完美的圖畫

鑑賞:結構美語言美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背景:

1、這是本人從國小轉教國中語文的第一節課,雖然是七年級,但是在教學上還是有很多困惑。

2、班裡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自己六年級是教過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本校國小生升入的,剩下的則是其他兩所學校考入的。

3、這也是學生們進入國中後的第一節語文課,對國中語文課和語文老師都充滿著好奇。

教學創意設計:

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使學生明白怎樣學好語文(怎樣的老師——怎樣的語文課——什麼是語文——怎樣學好語文)

教學簡要環節:

1、不熟悉我的學生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2、熟悉我的學生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3、學生自己探討語文課應該怎樣學上。

4、探討什麼是語文。

5、探討怎樣學好語文。

6、協商佈置作業。

教學實錄選萃:

一、不熟悉我的學生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師:我是本學期大家的語文老師,將和大家一起攜手,走向語文。那麼,有些同學不認識我,你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生:希望老師幽默,不要太凶。

生:希望老師的作業比較少。

生:希望老師知識淵博、說話風趣。

生:希望魏老師是一個可愛的人。

生:希望魏老師是一個溫柔的人。

二、熟悉我的學生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師:認識我的老師向大家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注意,要具體,要使用先概括後具體的結構,或者先具體後概括的的結構方式。

生:魏老師是一個上課嚴肅認真,是嚴師,下課和我們打成一片,是益友,嬉皮笑臉的。是一個上課“辣”,下課“甜”的老師。

生:魏老師的作文課教得特別好。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設一個圈套就完成了一篇作文。

生:魏老師是我見過得秀的老師。課上的既嚴肅又活潑,對同學都一視同仁,可後又像一個我們的好朋友。

生:魏老師是我最見過得最會偷懶的老師。作業都是讓我們學生自己相互檢查批閱,作文都讓我們自己點評。

生:魏老師是我聽過得最凶的老師。聽班同學說,魏老師一生氣,眼睛就睜得比燈泡還大,聲音就像老虎的一樣。

三、學生自己探討語文課應該怎樣上。

師:好,現在大家都聽到了有關我的介紹,各個側面都有,但都是一面之辭。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就會有更深入地瞭解,用一句歇後語說: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那麼,你覺得語文課應該怎樣上,你才會喜歡?

生:老師應該提出問題,讓我們自己討論,然後我們自己解答,不能什麼問題老師都講清楚了。

生:老師還是應該作業讓學生自己批閱,特別是作文,在相互批閱中可以借鑑其他同學的長處,學習其他同學的好句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生:老師可以讓我們查閱大量的資料,然後帶著資料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

四、探討什麼是語文。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可以聽出,對學習語文大家都很自信,都相信通過努力,自己一定能夠學好。那麼我還要提出一個問題,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和語文打交道,整整六年了,你認為什麼是語文?

生:語文就是“語”和“文”組成的,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心聲的話就是“語”,寫下來就是“文”。

生:語文是生活的殿堂。

師:這兩個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語文就是美的,美在它可以記錄生活中我們的喜怒哀樂,記錄大自然的時令變遷,美在通過它我們可以瞭解別人的心聲,可以看到異地的風景。所以,我們要學好語文。

五、探討怎樣學好語文。

師:既然語文是美的,我們就要學好語文。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生:學習語文就要三多,多說、多讀、多寫。

生:學習語文就要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細節。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既然語文是美的,我們學習語文就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多發言,積極主動地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多讀書,和文學大師的心靈接通,多寫作,記錄自己的生活歷程,就能學好語文。而且,如果說語文是一座高樓大廈,那麼構成這座大廈的的每一塊磚就是每一個詞語,就是每一句話,所以,我們要學好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才能學好語文。

六、協商佈置作業。

師:這節課是一節見面課,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同學們還覺得缺少什麼?

生:佈置作業。

師:佈置怎樣的作業,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生:寫一篇作文,就寫今天的第一節課。

師:這節課怎樣寫?可以寫人——魏老師。可以敘事——第一節語文課。可以抒發感受——對人、對事、對語文。任選一種寫法。

生:還應該有預習的作業。

師:怎樣預習?佈置怎樣的作業?

生:課文讀熟,字詞會寫,課後問題要思考。

師:這就是作業,這可是大家自己佈置的作業:作文和預習。既然是自己佈置得就一定要說話算數,一定要完成,而且要書寫工整。

生:詞語抄幾遍?

師:寫會為止。願同學們真正學好語文。下課。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感悟中心。

2、在快樂中學習,在合作中進步,並運用寫景狀物的方法,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品真誠坦然的美麗,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優美字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揣摩紫藤蘿所蘊含的深刻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一幅一瀉千里的瀑布,李白也曾說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如果花兒也能組成一條瀑布該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將紫藤蘿和瀑布進行對照,發現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由當代女作家宗璞寫的優美散文《紫藤蘿瀑布》。

(二)檢查預習

1、走近宗璞

讓學生自由發言,饒有興趣地說說自己預習查尋到的有關女作家的基本概況。

2、正音正字,掃除障礙

檢查字詞是一個常規手段,它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過字詞關,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節省時間。

(三)整體感知

1、擂臺大挑戰

老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用“我認為——————讀得好,好在—————”和“我認為——————讀得不好,因為———————的形式“作出評價,並選取一段用你認為好的方式進行自讀。挑戰老師,爭當擂主。[說明]通過這個環節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

2、全班齊讀、並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為什麼要不由得停下腳步?

(2)面對藤蘿花作者的心情有變化嗎?怎麼變化的?

(3)由此,作者產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利用三個問題的提出,理清“看花——憶花——悟花”的思路和情感的變化,並讓同學們自己對花的感受和作者對花的感受進行碰撞,初步瞭解本文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四)合作探究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瞭解,紫藤蘿的勃勃生機不僅感染了作者,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因此,我在以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探討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2)、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紫藤蘿瀑布?

先把全班分為八組,討論以上兩個問題,並做好記錄。

(1)、明確:繪色,繪形,繪神

(2)、明確: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區域性的順序描寫的。

(五)體驗感悟

教育家曾說過,在教學過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學生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開啟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立足文字,暢所欲言)

1、在我們的分析中,感受了紫藤蘿的繁盛,那麼,你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不好?好在什麼地方?在文章中還有沒有其它地方也寫的不錯?(進入特寫:忍俊不禁的笑容頁面。為突破難點,課件設計特寫鏡頭,對其中描寫花苞的妙喻作最精彩的展示,突破重點。生動再現作者新穎生動比喻的藝術匠心)

2、作者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生命長河無止境?結合自己的人生談談體會。

(六)拓展延伸

作者從紫藤蘿的由衰到盛的變遷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包含了許多這樣的事物,那麼,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大螢幕上的圖為物件,發揮想象,進行描繪。

(七)總結全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最後,我通過“這節課,學習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自我總結本次課的收穫和不足,瞭解本節課是否達到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小結全文,並佈置以下作業

(八)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2、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並加以賞析。

結束語:

宗璞的這篇《紫藤蘿瀑布》筆觸生動而細膩,手法靈活而多變,它的意義真實而深遠。那盛開的紫藤蘿花生機勃發、輝煌燦爛,讓我們感受到了它頑強的生命力,更讓我們深刻體悟到了生命長河的永無止境。所有的苦難都無所畏懼,只要用一顆豁達樂觀的心去面對,相信我們會有一個輝煌燦爛的美好人生!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瞭解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雲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應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雲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1)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2)掌握課文註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3)朗讀課文,註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雲和天氣的關係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雲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點字寫法》

解釋詞語:

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四)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提示:聯絡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後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髮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l)為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後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雲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徵,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著,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係?起什麼作用?

學生髮言,歸納。

“薄雲”“晴朗”;“低而厚密的雲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雲的各種形態”,啟下引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係;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

按課後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雲的“位置”一欄。

┌───────────┬─────┬────────────────┐

│雲種類│ 雲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

├───┬───────┼─────┼────────────────┤

│ 捲雲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

│卷積雲│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

├───┼───────┼─────┼────────────────┤

│ 積雲 │像棉花團 │20xx米左右│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

├───┼───────┼─────┼────────────────┤

│高積雲│像羊群 │20xx米左右│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

├───┼───────┼─────┼────────────────┤

│卷層雲│彷彿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

├───┼───────┼─────┼────────────────┤

│高層雲│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層雲│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

├───┼───────┼─────┼────────────────┤

│積雨雲│形成高大的雲山│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

└───┴───────┴─────┴────────────────┘

由上面雲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係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徵”“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捲雲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麵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

“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寫捲雲聚整合卷層雲時用“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雲變成高層雲時,用“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寫高層雲變成雨層雲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捲雲”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峰模糊”、“雲山崩潰”、“烏雲瀰漫”描繪“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雲”變化為“積雨雲”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

│光名│產生和分佈情況│光彩│天氣徵兆│ │ │

├──┼───────────────┼────┼────────────┤

│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佈在日月周圍│裡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裡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

│ │ │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一 │

├──┼───────────────┼────┼────────────┤

│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緻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後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麼,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侷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後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更好地體會詩情。

2、運用已有策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區分同音字“異”和“憶”。展開豐富的想象,詩文結合,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並背誦古詩。

3、結合“文包詩”的特點,將故事與古詩對照閱讀,抓住“扶老攜幼”“思緒萬千”“興高采烈”等詞語想象畫面,在角色體驗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4、通過詩文對照,走入情境,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一、詩曲匯入,兩相對“情”:

1、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古詩,那誰能來背給大家聽聽?

2、在這些古詩中,有描繪如畫的美景,有表達濃濃的情感,還有的蘊涵了動人的故事,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含有動人故事的古詩。(出示古詩)誰來讀讀?

3、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誰能來介紹介紹他?師補充。

4、那這首詩的背後到底有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一起用心靈的眼睛去感受他內心的深情。

二、初晤文字,漸生情義

1、課前已經讓同學們回去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老師要來檢查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2、誰來領讀?

一年一度 歡度節日 登高遠眺 扶老攜幼 頭插茱萸

天各一方 思念兄弟 思緒萬千 倍思親 回憶情景

¤ 讀準音。

¤ 讀懂詞。

(1)“歡度節日”和“一年一度”兩個度意思一樣嗎?

(2)文中歡度的是什麼節日?重陽節人們一般會做些什麼呢?是啊,在這麼多豐富的活動中,親人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深厚。

(3)同學們,我們來看“天各一方”這個詞語,文中是誰和誰天各一方?是啊,他們一個在山西,一個在長安,相隔千里,真遠啊!

(4)我們再瞧這個“緒”字,絞絲旁,心有千千結,王維想到了很多很多,那麼他在重陽節這天思念著誰?

(5)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那能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看到家家戶戶登高遊玩、歡度節日的情景,他思緒萬千,想起了天各一方的弟弟,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藉以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6)在大家的努力下,攻克了詞語的難關,掌握了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著作者來到長安,離王維走得近些,再近些。

三、移情對話,品味“獨”“異”

1、請同學們開啟書,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我,你讀懂了什麼?

2、出示句子並交流。重點:時間長,距離遠,年紀小。

3、同學們很會讀書,能抓住關鍵詞來幫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大家對王維就有了更多的瞭解。

4、王維來到長安,這個地方對他來說不是故鄉,而是——“異鄉”。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山西和長安相隔千里,中間有高高的華山阻隔,小小年紀的王維,告別父母,告別兄弟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來……兩年來,王維每天挑燈夜讀時,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油燈與他相伴,王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涼了,他撫摸著身上的單衣,看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王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有時生病了,可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王維又想______________

是呀,此時此刻的王維,是多麼——孤獨寂寞啊!(相機體會王維的孤獨寂寞)

5、王維他獨自一人品嚐著這所有的孤獨、冷清、寂寞、傷心,來讀好這段話。

評:你真是王維的知音。

你讀出了王維的心聲。

四、對比喚情,“憶”滿心扉

1、日子在思念中滑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我們一起去大街上看看吧。(出示句段)

(1)指讀句段。誰想來讀?(2~3個)

(2)我們在大街上已經走了好幾回了,你看到了什麼?(邊說邊指“扶老攜幼”“興高采烈”)是的,這些老人臉上……。小孩子們……

(3)他們還可能在幹什麼?

(4)多麼熱鬧的場面啊,我們也一起來感受下吧!(齊讀)

2、那麼王維呢?他融入到這熱鬧的人群中了嗎?(引讀,他看著……出示句段)

(1)齊讀

(2)從這兒,你又讀出了王維怎樣的心情?(突出“更加”)

預設:別人的節日過得團團圓圓,自己的節日過得冷冷清清;別人的節日過得興高采烈,自己的節日過得分外孤獨。

(3)讀著讀著,我們現在就是王維,心中也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出來,(出示:“我站在街頭,想起了家鄉的 ,我們一起 。”)(兄弟情;骨肉情;真摯友情)

3、通過想象,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王維內心的孤獨寂寞了,再來讀讀這段話。

4、這第一、二節就凝成了詩的第一兩行,讓我們對照著來讀一讀,老師讀詩句,你們來讀文章。(出示第一、二段)

5、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想起了往事一幕幕,好像看到——“遙知兄弟登高處”,可現實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6、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剛才的方式學習,(指黑板)找到後兩句詩對應的語句,自己讀讀並思考:你眼前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又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a、每逢節假日,總要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抓住“每逢”、“總要”)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深厚,而且也不是一次出去,是隻要到重陽節就會和兄弟們在一起頭插茱萸登高遠眺。

b、大家歡聚在一起時多麼讓人高興啊。說明他們的內心是感到非常愉悅開心的。

c、如今……不能相會……說明他們的心裡都感到很寂寞、難過、悲傷……

7、是啊,王維和他的兄弟們都在思念著對方,由此可見,他和他的兄弟們的感情有多麼深厚啊,讓我們也來體會下手足情深的深厚情誼吧,齊讀三、四段。

五、拓展延伸,情歸“思”字

1、今天我們走進了王維的心裡,品味了他的孤獨、思親之情。思念是一杯苦澀的茶;思念是一封綿長的信;思念更是一首詩,(齊讀這首詩)下次我們再來品王維的這首詩,體會思念之情。

2、溫情作業。

(1)把這個故事回家講給父母聽,感受與家人團聚的溫馨之感。

(2)蒐集以“思念”為主題的古詩、歌曲等,下次來交流。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把握文學,並萌生對文學的興趣;

2、品位並積累優美的文學語言;

3、投入“我愛文學”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瞭解文學,學會合作。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瞭解把握文學,並萌生對文學的興趣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把握生字詞,理解課文;

2、能正確朗讀並書寫文中字詞;

二、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並對照註釋把不認識的字詞標註在文中相對位置。(用圈點讀書法)

學生自己解決字詞教師補充:

閱世:經歷世事。

瀏覽:大略地看。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洞開:(門窗)大開。

千姿百態:形容姿態多種多樣,各不相同。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憧憬;嚮往。

肅穆:嚴肅安靜。

帷幕:掛在較大的屋子裡或舞臺上的遮擋用的幕。

熱淚:因非常高興、感激或悲傷而流的淚。

沾襟:浸溼衣襟。

無拘無束:不受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跌宕:這裡只起伏、上下。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追名逐利:追求名利。

(二)分組朗讀自己體會課文。

初步體會什麼是文學?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一個三遍。

2、準備材料,辦手抄報。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把我瞭解文學的意義、作用。

2、能夠對文學產生興趣。

3、積累優美好詞好句。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能夠對文學產生興趣。

三、教學方法:分析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全體朗讀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裡有一個關於們的故事,女主人每開啟一扇門,總會在門裡看見許多珍禽異獸、其珍異寶,從今天起老師也將為你們開啟一扇門,在這扇門裡只要你願意你會發現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你會看到一個未曾體驗過的世界。。

(二)、請同學朗讀1、2段。請同學弄清“世界上有無數關閉的門”指的有哪些們?題目中的“門”具體指什麼門?(學生討論完成)

文學之門――也就是老師今天要為你們開啟的門。

(三)請同學讀3-4段;

思考:1、什麼是文學?

2、如何理解文學這個概念?

3、文學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4、如何才能開啟文學這扇門?

學生討論完成思考題。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四)全體朗讀第4段,並背誦。

(五)作業:造句

徘徊、千姿百態、憧憬、危言聳聽、廣袤、帷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文學的豐富多彩。

2、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

3、朗讀比賽

二、教學重點:

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文學的豐富多彩。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情況。

全班集體背誦。個別抽查。

(二)文學可以把我們引進遼闊美好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世界上最奇麗的風景,讓我們懂得人生的真諦。我們已年了6年的書,也已接觸了一些文學作品,那位同學可以給大家講講你瞭解到的文學作品。

(同學自由發展)

(三)六個小組分組朗讀《致文學》

評出最優秀的一組,教師適當點評。

要求:1、聲音洪亮。

2、字正腔圓。

3、抑揚頓挫。

(四)作業:

寫一篇介紹你最喜歡的書或文學人物的短文,200字以上。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7

基本資訊 課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背影》

作者及工作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猛山學校唐智勇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國培作業: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二單元是在第一單元(以戰爭為話題的單元)的基礎上發出的呼喚:再也不能讓人類之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所以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對普通人的的關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們總是說,母愛溫情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同學們都是沐浴在愛的雨露下幸福成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愛是征服人類最有力的武器,也難怪錚錚鐵漢朱自清先生,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是父愛面前潸然淚下。作者將別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愛,濃縮在方寸之間,就是父親的這個背影,幾十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令許多人淚溼衣衫。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好,在本片區同年級18個班處於中偏上的水平,聽說讀寫思查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因學校多次開展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大多數同學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現和較好的成績,回報關愛過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樑月輝、田姍姍、吳歡洋等同學能通過自己的詩文朗誦或動情講述,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文章有的在徵文大賽中獲獎,有的在報刊上發表。儘管如此,但很多學生的家庭並沒有經歷過“禍不單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很難站在作者和作者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將成為本節課學生認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

2、過程與方法:

理解關鍵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淨化自己的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激發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教案《國培作業: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匯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引人課文

二、自主學習與交流

1.學生交流你所瞭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釋義

瑣屑xiè 頹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籍jí 簌簌sù 蹣跚pānshān

賦閒fùXiān 惟一wēi 舉箸zhù 橘子jú

妥貼tuǒ 柵欄zhà 拭乾shì 晶瑩jīngyíng

三、合作探究

請學生研讀全文,回答問題。

(1)1——5自然段中,“父親”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對“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領情了嗎?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課後作業第四題

一、教師動情地述說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態和父子當時的心情 。

二、教師指導學生介紹作者,並做適當的補充。教師用普通話正音,並指名學生說出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

三、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不時點撥,鼓勵。

四、教師要求學生在“背影”、“流淚”“父親的語言”三項中,任選一項,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五、教師要求1——3學習小組做第四題第1題,第4——6小組做第四題第2題

教師總結作業情況。

一、有的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為之欣喜,為之感動,想一睹為快。

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三、學生通過合作探究,(1)明確:安慰兒子,為兒子送行,照看行李,給小費,講價錢,再三囑託兒子路上小心。(2)完成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

四、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五、各組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後分組交流,看誰的作業有特色,最後在全班交流。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發學生急於認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因為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瞭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詞,有助於很好地學習課文。

三、研讀是讓學生真切地熟悉內容和體驗感情。

四、各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

五、通過完成書面作業和班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背影——4次

背影(朱自清) 流淚——4次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自 評 表 自評人: ___月____日

自評內容 情況記載 總體自我評價 好 較好 一般 差 聯絡閱讀,主動提問 好 較好 一般 差 能否積極參與合作 好 較好 一般 差 你的觀點的價值 高 較高 不高 差 小組發言次數 課堂發言次數 學會的方法有 最大的收穫 最大的遺憾 感觸最深的知識 語文教師的評價 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課文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產生自己的體驗並進行評價?這一節課,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在簡練而深情的匯入環節,用“研讀”來體驗課文“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幾次寫眼淚”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當地點一下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後讓學生完成“討論、寫作、交流”的課後作業第四題,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洩,水到渠成。難怪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評價說:“唐老師這堂語文課做到了步步鋪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專家組樑曉華先生說“整個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有教師的獨特理解和創意;環節新穎,內容厚實。” 但是,我自己認為:對重點語段的表情朗讀太少了;思考、答問的時間過多了一點。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重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於寫夏的文章,好,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樑衡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樑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榮譽稱號。

2.瞭解背景

樑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讚的典型觀照物,使夏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徵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詩人作家筆下,夏並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樑衡同志卻敢於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重點字音

主宰(zǎi)   積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貯藏(zhù)

迸發(bèng) 遺憾(hàn) 芊芊(qiān qiān)

磅礴(páng bó) 閒情逸致(yì) 輕飛曼舞(màn)

4.解釋詞語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氣勢)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統治。

靈秀:秀美。

終極:最終,最後。

春華秋實:春天開放,秋天結果。

迸發:由內而外地突然發出。

細滋慢長:細細滋生,慢慢長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盪漾的樣子。

閒情逸致:閒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5.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作者說夏的色彩是金黃的,為什麼?

明確:作者如是說的原因是,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麥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著金黃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作者和不少歷代文人不同,與“有閒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歡夏天。請說說原因。

明確:課文抒發的是對“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裡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的正是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之情。

(二)寫法探究

本文善於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徵更鮮明,請舉例說明。

明確: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對比,寫出了從春到夏的過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強調了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於歌頌勞動,讚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三)揣摩語言

文中讚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力。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各三至五個),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明確: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裡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常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湧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表明了麥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擬人句:

(1)“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寫法,想象蜂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2)“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3)“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裡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板書設計

夏總特點:緊張 熱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讚美夏天

讚美自然

讚美農民

讚美生活

五、課外拓展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著事物的終極。”請你發揮想象,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雲,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瞭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理解“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讀音和區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3.瞭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具準備

1.查資料瞭解扁鵲和蔡桓公的生平。

2.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0)

1.自讀課文,留心生字新詞的讀音。檢測正音。

2.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詞語,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4.簡介扁鵲生平。

二、激發興趣,深入研讀(20)

1.同學們想把這個寓言故事演一演嗎?

(引導明確要演好故事,必須先精讀課文。)

2.自由分組,研讀課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讀悟結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發現時間的變化,即時間順序:一天——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幾天——五天以後。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斷惡化:病在面板——發展到皮肉之間——發展到腸胃裡——深入骨髓——渾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鵲拜見蔡桓公神色動作的變化:站了一會兒——只好退出——連忙退出——立刻掉頭就跑——最後跑到秦國。

(鼓勵展開想象。注意精讀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語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說“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請賞。“

②假裝沒聽見,沒有理睬他。

③滿臉不高興。

④覺得奇怪,派人去問原因。

⑤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

⑥病死。

(注意透過這些詞句走進蔡桓公的內心世界,指導讀出感情。)

三、課堂小結(3)

四、佈置作業(5)

1.寫本課生字新詞。

2.複述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瞭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覆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8)

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和書寫。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表演評價(20)

(強調錶演和評價都要緊扣課文內容,最好能展開想象。)

1.小組合作,分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彩排。

2.表演評價:是否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人物形象是否鮮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諱疾忌醫十分有害)

2.你從故事中還得到了什麼啟示?

(比如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自己的壞習慣、壞毛病要儘早改掉等。)

四、佈置作業(10)

1.看拼音,寫漢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請( )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天,扁鵲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告訴蔡桓公面板上()。過了十來天,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發現他的病已經發展到()之間了。十來天之後,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告訴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裡。又過了十來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立刻掉頭就跑,因為蔡桓公的病已經(),無藥可治了。

板書設計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反應

扁 病在面板 豪不在意

鵲 病在皮肉之間 假裝沒聽見 諱疾忌醫

治 病在腸胃裡 滿臉不高興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覺得奇怪

結局在意料之中 渾身疼痛而死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彷彿、廚房、刺蝟、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學習課文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學情分析】

因為課文寫的是少年時代的事情,學生容易產生共鳴。但由於時代的原因,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很難理解,教師要注意指導。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前置性作業: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3.自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講了什麼內容?

4.自讀課文,想想課文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課前準備】

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幻燈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鳥、分別時的動畫)。

生:瞭解魯迅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課時安排】

4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課前兩分鐘:講有關魯迅的故事。

2.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不僅健康、天真、活潑,而且勇敢、聰明、有本領、見識廣。大家想不想認識他,瞭解他呢?

三、讀文展示:

1、提出讀書要求,小組合作讀文並交流討論: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

四、班級展示:

1、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課文的生字、生詞(每個小組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難記的生字、如字謎、小遊戲等)。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學習重難點生字、生詞及學習的方法。

3、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閏土):

第二個環節:小組交流

第三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找出你認為在本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小組展示(談談你所找到含義比較深刻句子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自由交流(個人交流、班級交流)

第四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1、第四個環節:整體回顧(學習了這篇課文,談談自己的感悟?)

2、課堂小結。

3、進行課後綜合性學習。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1

一、導語

1、同學們!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將相和》裡面有兩個人物廉頗和藺相如,廉頗憑藉幾百次戰功位居上將,而藺相如僅僅憑藉“完壁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口舌之利位居上卿,廉頗不服氣,非要和藺相如比個高低,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多次忍讓,最終廉頗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折服廉頗的是藺相如的精神和靈魂。人類的靈魂到底可貴、珍貴、高貴在哪裡呢?相信學了我國當代學者周國平的文章後同學們會有所瞭解。

2、不過,請同學們先不忙去了解周國平的想法,我先來了解同學們的想法。人的靈魂有高貴、平庸乃至卑鄙之分,那你認為人的靈魂高貴在哪裡?

答:有愛心、富有犧牲精神、能堅持自己的理想、誠實守信等等

3、題目中的“高貴”能否換成“高尚”?

“高尚”往往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形容靈魂通常用“高貴”。

二、拎清觀點並理清思路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是如何提出這個論點的?

(1)、題目點出來的。所以議論文,有時題目就點出了論點。

第一小節中的有關語句。

(2)、引用名言,並在分析名言過後得出本文的論點。這是什麼論證方法?引證。

(3)、背誦這句名言並講解。

人是脆弱的,任何一場疾病或一場意外都可奪去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曳的柔弱的蘆葦,但人又是不可戰勝的,是無比堅強的,因為他會思想。

2、周國平認為人高貴的靈魂體現在哪裡?

(1) ①找出有關語句,總結得出“愛自由的思想”。

②用什麼論證方法來證明這一點?例證,舉了阿基米德、第歐根尼的例子。

③這些優秀人物把思想的權利看作生命的價值,他們為了思想的自由,不屈從於權勢,更無懼於死亡。你能舉出其他的人物或名言嗎?

如為了言論思想的自由而被權勢處死的蘇格拉底;為了真理甘受火刑的布魯諾;法國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等。

(2) ①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

②用什麼論證方法?同樣是例證,舉了王爾德的例子。

③介紹王爾德其人和猶太人教育子女要愛書愛知識的故事。

④你所擁有的房子車子錢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你很容易因為某種緣故而喪失它們,唯有你學到的知識和從中養成的思想是永遠屬於你的,只要你不願意,任何人都奪走不了。所以明智的人,高貴的人應該養成以求知識為榮的意識,要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

(3) ①有著純正的追求。

②用的什麼論證方法?也是例證,所以全文的主要論證方法就是例證。舉了少女專心讀書和青年畫家參看名畫展覽的例子。

③前面舉的都是名人的例子,這兒卻舉了普通人的例子,能否去掉或換成名人的例子? -

不行。那些都是名人的事例,沒有普遍意義。有這兩個事例說明普通的人也能擁有高貴的靈魂,使論述更嚴密準確。

④“動人的光彩”指什麼?在大多數人都追求物質生活的社會中,能堅守內心對精神的追求,不被外界誘惑,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如,當一個班大多數同學都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學習是得過且過,但卻有一個或幾個同學內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顧周圍環境的影響,依然能不放鬆自己的學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學習,那我們就說,這個同學的靈魂是高貴的。希望同學們都能積極地追求屬於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要把大好的青春時光白白地耗費掉。

背誦這句話。

3、最後一小節能否去掉?

揭示了一個十分普遍也十分嚴重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往往為了物質享受而放棄自己靈魂的追求,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精神空虛,迷失自己。這一節從反面再次強調了人要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讓自己的靈魂高貴。

4、區別這幾句話中“靈魂”的含義(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清楚本文所論的“靈魂”的含義):

①人的高貴在於靈魂:自由獨立的思想②他的靈魂深處有一絲懺悔:心靈③他是這個組織的靈魂人物:指這個組織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人物④他的靈魂已飛昇天堂了:宗教迷信中指離開人的軀體而獨立存在的非物質的東西。

5、課後請模仿周國平分角度來論述的方法,同樣以《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的題目寫一篇練筆。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以教師引導、點撥為輔。教學過程中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思。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並利用《鄉愁》及配樂來創設課堂情境,開啟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本課的學習,教給學生通過“讀”、“圈”、“畫”、“注”、“問”的方式自讀課文,所謂“讀”,即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圈”即是圈劃出生字詞,並結合工具書自行解決;“畫”即是畫句子,畫出喜歡的、精彩的句子或細節;“注”即是做批註,可以是對具體語句的理解賞析,也可以是對某處文字的感受體會;“問”即提出質疑,師生共同交流解決。而從更好的指導學生掌握自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充分感受“鄉愁”這一文化現象,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整體感知與春酒有關的人和事。

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所蘊含的風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字的字裡行間所滲透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鄉深情,並充分感受“鄉愁”這一文化現象。

教學方法:

朗讀法2、品析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新課。

中華文化,淵源流傳,自上古以來,酒文化就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這酒裡包含著人生百態。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悅,家人團圓共飲的溫馨,獨自舉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場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夠品味出酒裡帶來的人生百味。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琦君走進她的家鄉,品嚐她家鄉的《春酒》。

二、朗讀,初識春酒。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

思考:什麼是春酒?童年的我對春酒懷有怎樣的情感?

讀畢,師生交流:

①PPT顯示:春酒,又名凍醪(láo是濁酒的意思),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在我國,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詩經》中就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

在文中是指母親做的八寶酒。

②童年的我是最喜歡喝春酒的。“那麼我最喜歡的是什麼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

三、賞讀,品味春酒。

(朗讀指導和訓練穿插在對細節描寫的品味中)

1、提問: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出我最喜歡喝春酒?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做批註,說說喜歡的原因及精彩之處。

(1)預設學生可能會找到的語句:

①“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手裡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③“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2)師生交流:

示例③:“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說明我內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點點春酒,但還是格外珍惜,捨不得喝。“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裡”說明我對八寶酒的喜愛到了摔倒了都捨不得丟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現了小花貓對八寶酒非常的喜歡,添個不停,很是可愛。這一句以我的饞和小花貓的醉來襯的八寶酒的香甜,從而體現了我最喜歡喝春酒。

小結:通過以上的交流,我們感受到了琦君對春酒的喜愛之情,在這杯香甜的春酒中,盪漾著我兒時純真的童趣,對春酒的懷念之情也盡顯其中。

2、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師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懷念的是春酒中蘊涵的濃濃的“道地家鄉味”。

3、這“道地家鄉味”體現在文中的哪些字裡行間?

師生交流:

①“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裡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裡,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

因為這喝會酒的人,無論是會首,還是那11個人,大家都是為了幫助那個急需錢用的人,而且這幫助都是主動的,從喝會酒就能看出當時村子裡的人們之間是相互幫助的,鄉鄰之間是和睦相處的,這體現了我家鄉的淳樸的民風。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②“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巴結”一詞指人做事勤快,這句話寫出了阿標叔是個熱情好客的人,體現了他樂於助人、勤快淳樸的性格。

③“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足滴酒不沾脣的。”

這裡的“得意”一詞寫出了母親因自己的八寶酒受到鄉親們的稱讚內心的高興之情。“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聯想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受到表揚後的興奮和欣喜,甚至還會有點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態。“其實”一詞寫出了母親從不喝酒,她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嚐到其中的濃香,這樣她就會很開心很滿足了。從這裡看到了一個熱情好客、樸實大方的母親形象。

小結:以上的品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道地家鄉味”,它是從香甜的春酒裡飄散出來的,它融化在故鄉的點點滴滴裡,有我歡樂幸福的童年,有我慈愛能幹的母親,有我淳樸熱情的鄉鄰們。

四、精讀,昇華春酒。

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感受到在這杯甜甜的春酒中,盪漾著我兒時純真的童趣,散發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流淌著鄉鄰樸實的情意。光陰荏苒,琦君還能品嚐到這道地的家鄉味嗎?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的最後兩段。

齊讀文章最後兩段。

師生交流:

“如法炮製”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製藥劑,泛指按照現場的方法辦事。這說明我是按照母親做八寶酒的工序泡製八寶酒的。

“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釀的酒。“醅”是指未曾過濾的酒,這裡泛指酒。

(插入琦君的簡介)

PPT顯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於溫州。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臺灣,後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啊……

明確:作者再不能品嚐到這道地家鄉味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3、研讀最後一段,感受作者對童年樂趣的懷念和對故鄉、母親的思念。

PPT顯示:琦君曾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跟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師生交流:作者以一個問號結束全文,給文章留下空白,讓讀者在她的這一聲詢問中去思考、品味內那份心的濃濃的鄉愁。

(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那種失落,那種懷念,以及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五、延讀,感受鄉愁。

過渡:此刻,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過春酒表達出的對故鄉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著相似經歷的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詩作中表達了自己對故鄉深深的思念,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余光中的《鄉愁》。

老師範讀《鄉愁》

思考,這首詩和我們學的春酒有什麼相同之處?

(PPT顯示《鄉愁》配樂:思鄉曲)

師生交流:

①這首詩和課文一樣,都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②作者都是藉助某些具體的事物來表達情感。

③把自己的某種情感寄託在某些具體的事物上表達出來,這在寫法上可以稱作“借物抒情”。

六、總結,推薦書目。

1、推薦幾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細雨燈花落》《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一對金手鐲》《桂花雨》

2、教師寄語:同學們,通過對《春酒》的學習,此刻我們的內心都被文章所蘊含的深深的思鄉之情感染著。不論你離家多遠,不管你身在何處,故鄉將永遠是你心靈深處那份抹不掉的回憶,也許有一天,當你真的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時候,你會發現故鄉真的就如琦君筆下的這一杯春酒,醇香無比,回味無窮。最後,讓我們一起記住《春酒》,感謝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鄉音鄉情。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

(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投影打出相關資料)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解決生字詞:

撇蘸幽暗√包羅√愜意疏密√坐不牢硃砂水門汀√口頭禪√參差不齊

2、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本文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或: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3、完成表格:

1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思考探究:

1、課文中說:“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這兩句話?

(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中西方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西洋畫重寫實,重形似。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2、找找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

3、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

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欣賞圖畫,要求:

1、迅速瀏覽課文中的相應字句,你能說出下面幾幅畫哪些是中國畫、哪些是西洋畫?

2、用自己的話說說國畫的精妙之處在哪裡?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七、作業: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2、完成本課練習卷,並預習新課。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4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瞭解本文詞語使用的準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1、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2、作者介紹及題解:

3、正音:

(歸)省:xǐng行輩:háng憚: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攛掇:cuānduō鳧(水):fú潺潺:chán(歌)吹:chūi蘊藻:yùnzǎo(家)眷:juàn漂渺:piāomiǎo糾葛:jiūgé

4、補充註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於“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裡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2)、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範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後(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遊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裡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裡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係。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儲存: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裡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設計思想:

《語文新課標》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就是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學習中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反覆閱讀文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希望他們能在平實的課堂學習中,靜心讀書,深入思考,感受賢哲高貴的精神世界,從而理解“靈魂”“高貴”的內涵,樹立引領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二、教材分析: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道德修養”為話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感受高貴,淨化靈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道德上的提升;同時,也從感性到理性,從現實到想象,受到不同層面的思維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本課從“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角度看,這是一篇極有德化作用的文章,在教學中可據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本文又是一篇議論文,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很好地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不僅選取了三個歷史名人的例子來證明論點,而且又舉了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這些例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

三、學情分析:

作為國中學生,對議論文知識已經有所瞭解,但學生的自主閱讀品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欠缺,思考不夠深入;另外,由於生理原因,他們普遍羞於表達。因此可以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閱讀、思考,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提高他們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給予他們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積累詞語和名句;

2、掌握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方法;

3、把握文章中心論點,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學習議論文嚴謹的思路,緊密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探究文章列舉事例的角度和意義的區別,掌握議論文選用事例、運用事例的方法;

2、在對靈魂的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依據文字進行閱讀思考,培養學生從文字中搜索提取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的高貴在於始終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以舉例論證為主,結合引用論證的說理方法。

難點:深刻理解“靈魂”的內涵,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淨化心靈,提高修養。

六、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七、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多媒體制作

八、教學過程:

(一)渲染情境,匯入新課(提前板書課題)

引作者:今天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是一本散文隨筆集,是一個父親用感情的一磚一瓦壘築起來的一座墳!寫了他的女兒妞妞在世的一年半526天,以紀實的筆法記錄女兒的可愛和痛苦,父母為病痛的女兒在愛與痛中煎熬的經歷。在書中,這位父親這樣說:“有一千條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條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它就是我對你的愛。”(多媒體展示)我想如果你能看懂這本書,你一定會更懂得你的父母,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這位父親就是周國平

導課文: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藉助《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齊讀課題),感受作者作品融哲學與文學、哲理與情感於一體的風格。

(設計理念:本篇導語以作者代表作引入作者,“知人論文”,不僅可以使課擁有一個好的開端,也使師生的感情更易溝通,容易活躍課堂氣氛,振奮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用作者的話,激起學生感恩之心,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尚的靈魂,以此期望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

(二)理結構,悟哲理

首讀找論點:通過預習,我們很容易發現,這篇課文的文體是議論文,它最基本的結構方式是:(多媒體)提出問題(提出論點)分析問題(證明論點)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那麼這篇課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又是如何分析,最終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下面請同學串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又是如何引出中心論點的?

(設計理念:依據文體特徵,明確學習目的,學生在初讀課文後,能簡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中心論點,解決“寫設麼”的問題。通過串讀課文,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再讀現高貴:作者提出“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的觀點,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的呢?(舉例論證)作者舉了幾個例子?(五個例子)默讀課文第26節,以(多媒體)“人,在情況下,做事情,作者用它來證明觀點”的形式來說說這幾個例子。

(設計理念:再讀文字,找出論證方法及目的,解決“怎麼寫”的問題,進一步把握文章脈絡與構思;給定不算句式的句式,以期規範學生的表達,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思考問題,以學生的朗讀取代老師的架空分析,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掌握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

思讀悟其理:⑴為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個觀點,作者舉了五個例子,是不是太多了?把後面兩個例子去掉行嗎?或者2、3節任刪一個?仔細閱讀課文,說說你的看法。如果我們能發現周國平作品中的問題,我們可以給他寫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