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散步教學設計14篇

散步教學設計1

教材依據

《散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3課人教版的一篇自讀課文。

設計思想: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已大大提高了,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和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情趣

2、過程與方法:

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瞭解“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2培養學生遵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人性美並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教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準備:

(1)歌曲《家和萬事興》《讓愛住我家》。

(2)ppt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

播放《家和萬事興》,讓學生說出歌名。背出“家和”的兩句……“妻賢福星廣”、“母慈兒孝敬”。現在我國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縮影。家庭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作者:莫懷戚,重慶人,當代作家,重慶師範大學教授。

二。聽讀入境,積累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時散步拆散盡頭粼粼背起後背蹲下。

2、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盡頭粼粼自然仔細。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搶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用原文中的一個詞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圍繞著哪幾個人寫了一件什麼事?瞭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文章講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後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課文,尋找真情。

1、過渡:你們聽得很認真,值得褒獎,但要想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還需多讀。

請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把握好語氣、語調,注意停頓;

b。思考: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分歧?我是怎樣解決的?

2、請同學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其他同學認真聆聽,作出評價。

3、研討。

a。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分歧呢?(媽媽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麼,“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

c。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麼樣呢?

d。文中能表現“我”孝敬母親的句子還有那些?

4。其實一個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家庭和美,還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下面,請分小組交流一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看出這家人的相親相愛?試著用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有涵養;

兒子乖巧、可愛。

這是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諧的家庭、令人羨慕的家庭……)

四、品味語言,探尋美點。

1、匯入。

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為它的語言。如果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會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請同學們賞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圈點勾畫,並與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詞、修辭、句式、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時請用上“我喜歡的句子是……因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請同學說說喜歡的句子。

示例:我喜歡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因為這句話描繪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3、引導、點撥。

4、過渡語。

這裡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景,這裡有崇尚美德的人,這裡更有動人心絃的情!老師也深愛這篇文章。我最喜歡文章最後一段,尤其是最後一句話。

五、深入探究、突破難點。

1、投影出示最後一句話,齊讀。

2、請同學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背母親是尊老的表現,妻子背兒子是愛幼的表現。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一家人尊老愛幼。

母親老了,容不得什麼閃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談“以小見大”手法)

4、結語。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他們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護幼小的生命!有了他們,我們的傳統美德才能得以發揚,我們的家庭才能日趨和諧!他們真了不起!

六、暢談收穫、暢敘親情。

那麼,三十年後,各位同學也人到中年,你們會以文中的“我”與“妻子”為榜樣,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擔子嗎?同學們,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淺吧?請談一談。

2、學生談收穫,教師點撥。

3、同桌交流。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八。板書設計

散步

1、人物:母親:老邁、順從、愛幼

我:孝敬

妻子:賢惠、孝順、克己、體貼、溫柔

兒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

2、時間:春初

3、地點: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

⑴母親不願出來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親改變主意……走小路

5、情感:濃濃親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孫情【敬老愛幼、互敬互愛】

散步教學設計2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並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是敘事散文,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

學生回答後老師總結,並出示幻燈片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學生討論並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並簡單說說理由。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後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奧妙在哪?

(引導學生扣住“尊老愛幼”“責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

①老人和兒童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並做適當的點評。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後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範,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

進行賞析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賞析: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義: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裡大詞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擬了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讓互敬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親相愛

橫批:和諧一家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後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分歧的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散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難點:比較閱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裡頓生出許多感慨。

特別是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讓我更加感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幫媽媽洗腳)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徵著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裡,就帶著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本文寓理於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2)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後,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五、課堂小結

課後習題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在語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

(2)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中的“熬”換成“度過”行不行?為什麼?

答案與提示:1.(1)各得其所:幾個人的想法都得到適當的滿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陽光下明亮閃爍。 2.不行。因為“熬”在文中是“忍受”、“艱苦支援”的意思。強調母親過冬不容易,而“度過”僅指“時間上的過去”,不能體現“忍受”.

散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⑴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⑵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五、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裡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七、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瞭解“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4、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學會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學會感恩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引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看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美景?——一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鋪展著生命的新綠,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真美!就讓我們在這春天的美景中散步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二)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有感情的朗讀,特別要把讀重音的字詞在下面做標註。朗讀後思考兩個問題,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會讀了嗎?

檢查生字詞:分歧qí蹲dūn下熬過ao霎時sha粼粼lin

(四)歸納主要內容: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要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概括)

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多媒體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題

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濃濃親情:尊老愛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責任重大:整個世界

“以小見大”的寫法

三、深入閱讀,品味語言:

默讀課文,品味這篇文章清新、質樸,但是卻又意味深長的語言。

多媒體展示:把這篇散文中最能打動你的字詞句找出來,然後說一說為什麼這些地方打動了你?

師生交流,品味語言

重點:怎麼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兒子和母親為什麼是整個世界?這一句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明確:母親養育我,她老了,贍養她是我的`責任;兒子是祖國的未來,養育他也是我的責任。其實這句話強調了我深深地責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昇華主題的作用。

怎樣朗讀這段呢?又有柔情又要厚重,重音要讀出來。

(三)歸納品味語言的方法

我想通過剛才的品味,同學們應該懂得如何品味語言了吧?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品味呢?

關鍵的字詞句、句式、修辭、標點符號。

四、推己及人,感受親情

(一)說一說你的親情故事,讓我們分享你的感動。

(二)最後讓我們用一首歌表達對的父母的感恩與祝福。

散步教學設計6

第一單元解讀

第一單元閱讀部分有8篇課文,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有: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豐富多樣的親情。解決問題的途徑有:結合閱讀提示和課後練習,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深化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體味親情。

寫作的要求是“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寫作導引”講解了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作生活的方法。“寫作實踐”要求觀察並寫作秋天的景物、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讀

“閱讀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

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四件小事:“我”勸母親去散步,兒子發現有趣的散步隊形,母親和“我”的兒子發生分歧,“我”背母親、“我”的妻子背“我”的兒子,表達了豐富多樣的親情——“孝敬”“慈愛”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責任”。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是教學的重點。第二題是理解文章關鍵句的含義,這一題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第三題是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第四題是品味對稱式句子的表達作用。第二、三、四題是教學的難點。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簡短,語言質樸親切,但意蘊豐富。七年級學生朗讀和初步感知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多大難度。但結合“研討與練習”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正確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基本讀準節奏,積累“信服”等詞語。(重點)

二、學習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豐富多樣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家庭的熱愛。(重點)

三、結合生活體驗,感悟文章關鍵句的意蘊,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難點)

四、瞭解景物描寫及作用,積累文中對稱式的句子。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基礎,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相互發問和探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的豐富性。“研討和練習”的第三、四題,可採用積累的方法摘抄在筆記本上,讓學生今後逐步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正確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播放歌曲《家是溫柔的港灣》

家是溫柔港灣/你我停泊的港灣/風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愛是溫柔港灣/你我渴望擁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多少年以後/所有的溫暖/哪怕只剩一句話/親愛的你好嗎……

家為什麼如此令人魂牽夢繞?因為家裡有親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

2、我們一起來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故鄉為什麼令漂泊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繞?因為故鄉有家,家裡有親人,家裡有親情的溫暖。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和幸福。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分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試讀課文,訂正學生朗讀的字音和節奏。

(1)易讀錯的字 熬áo過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時(剎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魚鱗)

2、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問題: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請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然後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參考:“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兒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景象;“我”的兒子和“我”的母親為走大路和小路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說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3、問題(1)請用一句話概況本文的主要內容。(我們一家四口人在田野裡散步)

(2)題目有什麼特點?(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簡潔的內容交代了哪些內容?(此次可講解記敘的要素和文章開頭的特點)

散步的時間——初春,地點——田野,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起因——母親老了,身體不好,經過——發生了分歧,結果——走小路,“我”和妻子揹著母親和兒子走過不好走的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溫暖的親情。

1、根據“閱讀提示”回答: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齊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孝敬”“慈愛”?除了這些?你還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賴、中年人的家庭責任感)

3、採用個人讀、分組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質樸的語言品味其豐富細膩的情感。

參考:(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我的母親有熬過了一個嚴冬。

(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5)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6)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7)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四、問題探究,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1、請用最簡潔的語言,給本文重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後,教師把關鍵性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媽媽和兒子;孝敬、尊重、關愛、信賴、疼愛、慈愛、責任。

2、請學生把黑板的詞語分成兩組,並引導學生去發現兩組詞語的特點,最後歸納出給文章擬題目的兩個角度:內容和角度。同時也教給學生整體感知的方法: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3、自由發言:在這些題目中,你認為哪些比較好?說說你的理由。

五、課後作業

1、理解並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藉助工具書,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3)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出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出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3、蒐集關於“家”的詩詞、歌曲,並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品讀文章最後一段,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強化對課文內容和主題的理解。

問:《散步》記敘了怎樣一件事?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齊讀課文,培養學生流暢朗讀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然後品味其妙處。

1、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主要是個人讀,對讀得好的要給予掌聲鼓勵。

2、問題探討:你認為,文章最後一段,哪些地方寫的好?

參考:

(1)“在陽光下”烘托了詩一般的意境。

此處可拓展將本文的`景物描寫及作用。(本文有兩處景物描寫,描寫的時春天田野裡充分生機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的溫馨幸福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

(2)“背”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的溫馨與幸福。

(3)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抓住關鍵詞語“好像整個世界”,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好像整個世界”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責任重大,因為作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負著孝敬父母和撫養孩子的家庭責任,維繫著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此處可拓展講講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本文以“散步”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諧和幸福這一重大的社會問題。)

3、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背誦最後一段。

四、摘抄文章對稱式的句子,反覆朗讀,品味其好處。

五、拓展延伸,探討問題,培養學生對家的關注、對親人的熱愛。

1、周國平說,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種漂流,家是什麼呢?家是一隻船,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那麼,你認為,家是什麼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續寫幾句話,表達你對親情的理解。

親情是臍帶,維繫著你的生命;親情是牽手,給予你溫暖與依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或欣賞音樂《家是溫柔的港灣》。

2、《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業

課外練筆:家是溫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悅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 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請拿起你的筆,描寫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的情景。

散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霎時、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隨時批註閱讀的心得、體會,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體,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鑑賞能力。

3.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並在寫作中借鑑,選取一角度,學寫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標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指導學生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學習運用選取描寫親情的獨到角度。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絡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是美點大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文章寫得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文章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悟必然會遇到困難障礙,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品評,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點撥即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歌帶、多媒體CAI課件、列印好的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明確課文主旨;品讀課文,美點尋蹤,包括對一些或用詞生動、或句式精美、或辭格豐富、或描寫細膩、或情感豐厚、或意蘊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讀課文,學習說話,表現自己生活中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播放《白髮親孃》歌曲,學生邊聽歌,邊欣賞畫面。聽畢,教師深情吟詠: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媽媽,是我們每個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們愛媽媽!寒冷的時候,媽媽是棉被;飢餓的時候,媽媽是美食;困難中,媽媽是手杖;黑暗中,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媽媽衰老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對衰老生命的呵護。(板書文題)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新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掌握音、義。

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詞語積累情況。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漢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時水波粼粼( )嫩( )芽熬( )過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師選兩位同學回答。

明確:(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重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選一個同學示範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注:“/”表示大停頓,“∥”表示小的停頓,“///”表示更小的停頓。“ ”表示重讀)

3.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體味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三、請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1.先請幾位同學依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的人物。

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2)祖孫三代人;(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

教師在同學表述的基礎上,板書: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師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紹課文的內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愛是橋樑,愛是紐帶;(3)親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5)沉重的責任,自需揹負;(6)互相愛護、尊重、體貼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師順勢出示板書:

四、學生自由品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或強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內容,集體交流閱讀心得,教師酌情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

1.教師指導學生可從用詞生動、句式精美、辭格豐富、描寫細膩、情感豐厚、意蘊深刻、角度獨特、手法別緻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尋。學會圈點、摘錄及批註。

2.學生自由閱讀,對課文進行“美”點追尋。教師巡視,掌握大概情況。

如:有的集中在對文章語言的賞析方面;有的聚焦於文章的選材的角度、情節的安排、細節的刻畫;有的著眼於文章寫景的兩個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師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同學集體交流,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起他們注意,激發他們深入探究。

賞析文章“語言美”,可能會有如下一些問題:

(1)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提問:這四個人的次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明確:不能。可從再現生活和體現兒子對母親的匠心獨運的愛這兩個角度思考。

(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提問:去掉“熬”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不好,從母親的現狀(思想壓力和身體狀況)角度考慮,“熬”字有“忍耐壓力、折磨,承受艱苦”的意思。

(3)後來發生了分歧……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提問:“分歧”“責任”用在這裡,有大詞小用之嫌,你有什麼看法?

明確:寫小事用大詞,顯然是借散步來談一個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提問: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這個形象有象徵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著的是承前啟後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5)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提問: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何特點?你還能找出類似的句子嗎?

明確:句式整齊、對稱,有一種獨特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寫出了慈母孝子之間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類似的句子還有七句,此處省略。這種對稱的句子為文章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這樣寫既表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嚐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關於文章選材的角度、情節的安排、細節的刻畫,可能會有如下問題出現:

(1)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明理由。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勵創意。如有的同學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為標題,教師應當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節簡單,作者卻寫得饒有興味,發人深思,奧妙在哪裡?

明確:本文作者採用了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在情節的起伏跌宕中,體現了一家三代人溫和、謙讓、體貼的濃濃的親情。

(3)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提問:這一“前”一“後”,一“叫”一“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動人情景?

明確:寫出了一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動人情景。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提問:“我”為什麼要委屈兒子,“我”處事的原則是什麼?

明確:“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現了“我”對老人的孝敬;母親改變主意,順從孫子,是對孫子的憐愛。這段話表現了一家人尊老愛幼的骨肉親情,從中看出“我”處事的原則是“孝”。

關於文中兩個寫景的段落,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到寫景筆墨簡省,有神韻,教師可適當引申:第四段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和禮讚。第七段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字裡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愛。兩處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讀課文,設定情境,練習說話

假如,當你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媽媽或其他家庭成員為一件事有了分歧,後來分歧得到了圓滿解決。請仿照課文相關情節,學說一段話,要注意刻畫家庭成員,如神態、語言、心理等。

選幾位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小結

莫懷戚先生猶如一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個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三代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語言優美凝練、細節動人,景物描寫富含意蘊,值得借鑑。是的,親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欖一般的有滋有味。我們在成長中解讀親情,我們在成熟中品味親情,傳遞親情。

七、佈置作業

1.仿照句式,再寫一句。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閱讀課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明理由。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寫作活動設計

(1)少年的時間,許多是在家裡度過的,對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讀起來使人感到親切有趣,容易觸發聯想,從而產生寫作慾望,請通過生活細節來展現你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

(2)本文寫景饒有詩意,也有深意,試選擇你熟悉的並有所感的一景,也作這樣的描述,注意抓住特點,表達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關於組織以“擁抱親情、感悟親情”為主題的故事演講會的設想

現代家庭中,我們無不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中。有些過於平淡,你忽視了;有些比較常見,你沒在意。請從記憶的沙灘上撿拾這些漂亮的貝殼吧,那就是你閃光的童年。以此為話題,組織一次以“擁抱親情,感悟親情”為主題的故事演講會。

3.星期天,給同學們佈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 ,給爸爸或媽媽洗一次腳,給他們一次成長的機會,在實踐中,讓他們感悟親情。

4.探究性思維訓練

課文中,在我決定順從母親走大路,決定委屈兒子時,沒有寫兒子的反應和妻子的反應,你能對此進行合理而又大膽的想像嗎?

●備課資料

《散步》的語言美

《散步》的語言凝練而又樸實,下面選幾個例子作一番簡析。

(1)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這話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訴我們:誰,在田野散步。若真是這樣,冒號後幾個詞語的位置就可以調換了。而實際上,原句一經打破,它就不能再現生活:(1)“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2)是“我”陪伴著“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帶著“我的兒子”。生活為何要安排得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親”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這個做兒子的;其二,兒子有妻子帶著,自然也就不會太“放縱”;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親的視線就勢必會受擾,這樣,母親就不能靜下心來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體現了一個做兒子的對母親愛的獨運匠心。

(2)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這裡,兒子為什麼就不能“抱”?細究起來,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溼,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傾斜而滑倒,況且兒子還“很胖”;再說了,“抱”容易擋住視線。一個“背”字,看似不經意的動作,在這裡,卻傾注了一位年輕母親對兒子深情的愛。

(3)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這句話的前半截讀來不是很通暢。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穩、很仔細”怎樣?改後確實通暢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們精神的全部寄託啊!如此一來,母親和兒子就是再輕、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穩了,仔細看好了下一步,之後才敢向前挪動……這種節奏,與作者筆下的語言節奏是同步的,體現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滴水中見太陽光輝。上面三個例子充分說明了《散步》一文語言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的特點。讀它,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

散步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讀故事,知道繪本這種文體,初步瞭解讀繪本的基本方法:聽、想、看、猜

2、瞭解故事,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享受繪本帶來的樂趣,激起閱讀的慾望!

教學重點:

讀故事,知道繪本這種文體,初步瞭解讀繪本的基本方法:聽、想、看、猜

教學難點:

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享受繪本帶來的樂趣,激起閱讀的慾望!

教學過程:

課前讀兒歌

一、談話引入,激起興趣

1、在我們班啊,小朋友們最喜歡聽故事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嗎?(喜歡)

2、那麼誰來說說聽故事要做好哪些方面呢?

預設:人坐正;

認真聽(是啊,只有認真聽才能記住故事的內容);

要思考(這方法不錯,邊聽邊想才能讀懂故事)……

教師隨機板書:聽想

總結:小朋友們有這麼多的辦法,吳老師相信今天的表現一定是棒棒的!好,帶上你們的這些好方法,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課堂!

二、繪本導讀,聽、看、猜、說

1、圖片出示“母雞”:看,這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母雞”!

2、拼音卡片出示“蘿絲”:誰來拼拼它的名字?(請2生)

去掉拼音和它打打招呼!

3、蘿絲去幹什麼呢?看老師把題目寫下來,板書:母雞蘿絲去散步(跟讀兩遍)它是美國的作家佩特哈群斯奶奶為小朋友們創作的。

4、母雞蘿絲的家在一個農場裡,它呀每天都生活在那兒。有一天,它在雞窩裡待了一整天,心想著:該出去活動活動了,要不然會越來越胖的,於是,“咯咯噠、咯咯噠”地叫著,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去!沒想到,後面跟著一隻什麼“狐狸”(出示拼音卡片),對,這就是我們故事的二號主人公“狐狸”!猜猜,狐狸想幹什麼?

學生自由猜測並說原因。

5、生:狐狸想吃母雞!

師:你怎麼看出來狐狸想吃母雞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

預設

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一不留神,母雞跑走了;賊溜溜)

躲在屋子地下(這個“躲”字用得真好!)

舌頭吐得老長老長(因為它看到了美食呀!)

準備好了撲(時刻準備著!)

總結:哇,原來仔細看圖,我們能看懂這麼多東西啊!

6、狐狸的壞主意到底有沒有得逞呢?我們看下面的故事!

教師講述:她走過院子!(板貼:院子)此刻,狐狸已經忍耐不住,急著撲上去了!猜猜,母雞有沒有被吃掉!

學生自由猜測

7、預設不會。學生說說理由!

(引導觀察圖中的釘耙。)小朋友們所說的這個東西叫做“釘耙”,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

8、出示圖片狐狸的長嘴重重地被幢了一下,吳老師彷彿聽見了狐狸在自言自語,它會說什麼?

學生想象拓展,引導學生輕聲地說(說得這麼響,就不怕被蘿絲聽見嗎?)

9、幸虧有個釘耙救了蘿絲啊,要不然就慘了!可令人擔心的是蘿絲根本就沒有發現後面跟著一個大麻煩!它繼續往前走,它繞過池塘(板貼:池塘)看,這回狐狸離母雞更近了,蘿絲有沒有發現啊?(沒有)旁邊的誰看到了?(蝴蝶、青蛙、樹上的小鳥)

10、想象說話:你就是那隻可愛的蝴蝶,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說什麼?

小鳥小鳥,嘰嘰喳喳的,你想說什麼呢?

小青蛙呀,你們想告訴蘿絲什麼?

11、師總:是呀,我們都想告訴蘿絲要當心啊,狐狸撲上來了!可是情況實在是太緊張了,緊張得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這回蘿絲估計要被活活抓住了!是這樣嗎?為什麼說沒有?

(圖片出示)到底是怎麼樣的呢?看!

評價:狡猾的狐狸,計謀沒得逞,反而弄得一身溼!

13、可是狐狸啊絕對不會輕易放過母雞的,母雞到底會不會被吃掉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

當蘿絲越過乾草堆,(出示)經過磨坊,(出示)穿過籬笆(出示)的時候,狐狸都想要抓住蘿絲,仔細看圖,四個小朋友為一組,每一個小朋友選擇其中的一幅圖編一編故事,可以講給你的組內小夥伴聽一聽,準備好的,給吳老師發條簡訊!(交流的時候板貼)

14、(1)哪一位小朋友很自信,來說說蘿絲越過乾草堆時發生的事?

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呢?(評價:你們和哈群斯奶奶想得一樣呢!)

(2)當蘿絲小心翼翼地經過磨坊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嗎?(評價:哈哈,看,狐狸變成一隻白狐狸!)(學生講了之後如何引導,如何評價)

(3)母雞依然悠閒地鑽過這籬笆縫,朝前走去!狐狸一看,不對呀,我過不去啊!有了,跳起來不就得了嘛,好巧不巧,誰來接?(跳到了手推車上)

15、手推車沿著斜坡滾了下去,越滾越快,越滾越快,直到撞上那一間間蜜蜂房!(板貼:蜂窩房)母雞按時回到了家吃晚飯,此時此刻的狐狸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

16、母雞回到家呀,蝴蝶姑娘趕緊飛來告訴它它所經歷的'一天,母雞一臉驚訝,說:“今天我真是太()了!”(幸運)

總結:狐狸下手了那麼多次,母雞都沒被吃掉,這就是——幸運

17、師:狐狸回到家,看自己滿身是包,大聲哭了起來,嘆了口氣,說:“今天我真是太()了!”(倒黴)、(可憐)、(鬱悶)

教師評價:誰讓你淨想著幹壞事兒呢!惡有惡報呀!活該!

18、故事讀完了,看看板貼,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一整個故事!

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乾草堆,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鑽過蜂窩房,按時回到家吃晚飯!(師生合作完成)

19、這樣的故事小朋友們喜歡嗎?(喜歡)喜歡就請你讀讀它的名字吧——“繪本”

三、總結閱讀方法,介紹圖書

1、師總:是的,像這樣有著精美的插圖,還配有一些簡單文字的作品我們把它稱之為“繪本”,這些繪本故事啊是最適合我們小朋友閱讀的,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快樂,教給我們許多的道理;可以讓我們看到精美的圖畫,也可以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所以,老師建議大家多讀繪本!

2、那麼回憶下,我們剛才在讀繪本的時候,除了用“聽、想”這些方法之外,還用到了什麼方法?板書:看、猜是的,老師告訴你們,讀繪本,越猜越有趣!

3、瞧,這是一隻愛突發奇想的鴨子,它竟然去騎自行車呢!有意思吧?

《我媽媽》,這可不是普通的媽媽哦,她是一位魔法師,是一位超級雜技演員,還是一位大廚師……媽媽還會有什麼奇特的本領呢?

“胖豬”太貪吃了,每次都是大口大口地吃東西,看,它把木瓜子兒都吃下去了,正擔心著肚子裡面會不會長木瓜呢?這該怎麼才好呢?

當鱷魚愛上了長頸鹿,它們該如何生活在一起呢?

更多繪本故事值得小朋友們去讀!

4、好了,好的作品值得我們反覆看,這本《母雞螺絲去散步》送給每個小朋友,放學之後,小朋友們可以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哦!(自由閱讀)

散步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3課《散步》。

二、教學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在散步這一平常之事中,讓讀者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是“語文與自我”的一個展現層面,以“自我”為核心,緊扣“親情”這一單元主題,與本單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題,引領學生進入中外名家的親情世界。同時與第四單元“人與自然”(科學精神)、第六單元“人與社會”(想象世界)相銜接,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三大板塊詮註了全新的育人觀念,《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用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親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親情中的責任、謙讓、互敬互愛等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為國中的起始階段,學生處於國中學習的適應期,語文課堂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紮實積累,注重理解、審美、創新等各項能力的積極培養。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獨立思維的重要發展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有所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資訊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通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但是,對於我校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缺少生活閱歷和對生活的體驗,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感情較為淡漠。在語文知識方面,學生對“散文”這一文體知識的瞭解不多。

(三)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課文《散步》以“人與自我”為主線,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讓學生在感受濃濃親情的同時,體悟生命與責任。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

《散步》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審美閱讀進行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進入文字的探究,緊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之美的體驗。

當然,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閱讀,能讓學生的聚焦課堂,關注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適時的點撥,培養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作為起始年級,注重學生課前字詞預習習慣的培養,積累散文優美的語言。

關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學會圈點勾畫的閱讀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生活中的濃濃親情,讓學生在家庭裡、生活中學會尊老愛幼,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2、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同時教會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難點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對於人生閱歷尚淺七年級的同學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明確自己現階段責任併力爭做有責任意識的人做起。

五、教法、學法

(一)教法

點撥引導、多媒體輔助

(二)學法

誦讀、圈點勾畫、合作探究、練筆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完成字詞的預習、積累工作。

2、電教準備:多媒體裝置

七、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問題激疑,情境匯入。)

(聆聽音樂《我們的田野》,播放關於春天田野美麗的圖片,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

師:同學們,當你置身於美麗的田野風光時,你最想幹什麼?

生:(回答。)

師:散步,多麼愜意的事情,欣賞美麗的景色,滿懷美好的心情。今天,讓我們用這份美好,學習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一方面起始年級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讓學生學會課前利用工具書學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問題的設定與完成讓學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鍛鍊學生概括能力。)

1、讀前工作

⑴ 強調讀準字音。

分歧( qí ) 霎時(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問題:文章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2、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適時點撥。

⑴ 兩個字概括故事內容。

⑵ 文中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⑶ 關注記敘要素,用一段話概括故事內容。

4、教師歸結:我們於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設計意圖: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要求學生採用圈點勾畫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對文字有進一步的關注,以情感為主線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讓學生關注人物,美的人物為美的情感做鋪墊;學生在此基礎上把握文章情感,並能深層次地探究作者的寫作主旨,感悟作者對於生命與責任的思考。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學會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做有責任意識的人。)

1、學生合作、探究。

2、教師適時點撥,歸結。

3、探究內容。

⑴ 世間萬物皆有情,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提示]:親情。

⑵ 在充滿濃濃親情的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請圈點勾畫文中語句並具體談談。

[提示]:(學生結合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點撥。)

母親:年邁、順從、謙讓。

“我”:孝順、有責任感。

妻子:賢良、溫順。

兒子:頑皮、有靈性、懂事。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謙讓、互敬互愛。

⑶ 文章在表現“親情”的同時,還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點勾畫)相關語句並說說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與責任。(探究並朗讀感悟。生命:重點探究第四段;責任:第六段、第八段,重點探究第八段。)

① 關於第四段

“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提示]:“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綠、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生命律動。

② 關於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屬於人到中年,是承前啟後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攜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教育子女,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擔,責任重大。“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出於對各自背上的親人的關愛,出於對生命的讚美和愛護;正如作者自己說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補充: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莫懷戚《<散步>的寫作契機》

③ 教師歸結:美好的情感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更需要我們用行動去珍愛。

(四)教師歸結

(設計意圖:把握知識;昇華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親情

背 ——責任

(五)創新表達:圍繞“親情”學生完成仿寫訓練。

(設計意圖:句式訓練;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親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見大”寫作手法的練筆。)

1、教師匯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麗的親情,這種寫作手法叫“以小見大”。 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濃濃的親情,請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親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寫練習。

2、仿寫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圍繞主題完成仿寫練習。注意“小事情”中見“大情感”。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

親情是 , 。

親情是 , 。

3、學生完成之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評價。

(六)結束語

親情,是人生永恆的美麗。高爾基說過:在歲月的長河裡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親情,最難以割捨的還是親情。

我想,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並茂地訴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無償給予,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真誠的回報。

學會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做有責任意識的人。

同學們,但願這節課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七)作業

課外小練筆:寫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親情故事。儘量用上“以小(事情)見大(情感)”的寫作手法。

附:板書設計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親情

背 ——責任

散步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 學習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語句,感悟語言對稱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重點、難點】

1.品味揣摩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 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 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 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散步》,那裡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一、尊老愛幼形象美

1.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⑴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⑷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⑸結果如何?我”背母親,妻背兒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據以上資訊,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本文通過記敘祖孫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下面問題:

⑴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埋下伏筆。注意“熬”字。)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決定權在我。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揹著她。

3.跳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麼?用“我喜歡 ,因為他(她)是一個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總結歸納:我:孝順、誠懇。

我的母親:慈愛順從,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詩情畫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麼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麗,感受到特有的溫馨和 美好。你有發現美的眼睛嗎?找出文中你最欣賞、感觸最深、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說話,先小組內互相說,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體不好的母親度過這個冬天的艱難。⑵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度過這個嚴冬而慶幸。⑶與前文“太遲太遲”與“總算來了”相照應。

又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一句很美,美在:開門見山,刻畫了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美在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顯得鄭重其事。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這一句很美,美在: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

又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這兩句美在:運用對稱的.句式寫出了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一樣。這些句子將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襯,形式上有對稱之美,內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句中加點詞能否互換?請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不能互換。“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母親年邁,我正值壯年。“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來說的,兒子還小,覺得父親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僅美在內涵,還美在句式的整齊、對稱。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請從文中找出。

學生自已找出句子讀一讀,感受文句的整齊美。例如:①有的濃,有的淡。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④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三、小中見大主題美

1.認真讀課文,深入理解:“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樣寫難道不羅嗦嗎?)

點撥: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我”這個字擺的地方很重要,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

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這樣寫很莊重,表現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

(點撥: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明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為一箇中年人,處於一箇中間的位置。“我”感到了身為中年人的責任的重大。

3. 說說你對“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點撥: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的,非穩當不可。這個形象有象徵意義,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結束語:

當我們呱呱墜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華,把幼小的生命餵養成人。當我們漸漸成長,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為我們擋風遮雨。羊羔用跪乳來感恩親情,烏鴉用反哺來回饋親情,孟郊用“三春暉”來讚美親情。讓我們回家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讓我們將點點滴滴的愛稀釋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散步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主旨。

2、通過指導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感情、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相互體諒、相互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絡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品讀法。

【教學準備】

1、學生:強調課前自主探究課文,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準備上課用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

老師先來個簡單的調查:近段時間,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很長時間沒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然後,分別請兩類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髮言)

老師: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給我們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莫懷戚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此環節主要是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鋪墊)。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並有感情的朗讀。

抽兩、三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點評,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匯出本文的感情基調及語速等。

老師: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鬆還是沉重?

學生回答後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語調平穩,不應過高或過低,語速為中速為主,語氣溫和、親切中含有莊重。第4自然段應快些,第6、8自然段應慢些。

學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調,再次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請同學們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老師:(投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準備回答以下問題:

1、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課文中的人物。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四人小組進行交流,再在班上發表,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如1題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兒子;②祖孫三代;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教師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順勢引導,並形成板書。

四、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請你換個角度為本文擬個標題,並說明理由

學生先進行四人小組討論,再班上交流。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創意。如有的學生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為標題,教師應加以肯定。

五、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學生自由選擇以下問題中的一兩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再班上發言。

問題:(投影)

1、文章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請舉例談談。

2、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為什麼?

3、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六、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親和兒子走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體會這一段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的主旨。對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起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時候的責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顧兩頭。兩頭都能顧及當然很好,有時無法兼顧,應該先顧哪一頭呢?“我”決定委屈兒子,顧母親那頭,這一問題的解決說明我們要尊老愛幼,但當尊老與愛幼不能兼顧時,應選擇尊老,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因為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美德。

(教師因勢利導)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對他們提出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愛,領悟到先尊老的家庭倫理道德,培養了學生的'責任、使命及珍愛生命的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品嚐到了合作學習所到來的快樂。)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投影)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與課文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理由。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

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範文呢?

(過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較二文,體會散步的精彩之處。

提示:可以從內容,人物形象,語言,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比較。

(允許答案多種多樣,舉例說明)

內容:

《散步》比《三代》內容豐富:《散步》有景物描寫,《三代》沒有。

《散步》比《三代》內容有深度:《散步》不僅抒發了作者對家庭的一種責任感,而且表達了對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責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則沒達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語言:《散步》中用了很多兩兩對稱的整句,互相映襯,讀來有味有情趣,有節奏感,而《三代》則沒有。

《散步》的語言風格多樣:清新、活潑、精美、深沉。而《三代》語言風格單一。

寫法:《散步》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社會重大主題,《三代》寫法一般。

教師小結:通過對比閱讀,同學們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內化理解

仔細回憶,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樣體現濃濃親情的感人細節,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請你挑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說給大家聽。(學生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做好準備,再發言。)

學生髮言,教師適時加以點評。

九、佈置作業

1、把上述的發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佈置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晚上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讓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感悟親情。

散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嗎?當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還記得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嗎?(2~3名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散步》,看看一個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的中年人,在與一家人散步時,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

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

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各自練讀。

⑵讓2~4名學生示範朗讀課文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3、整體感受:

⑴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先寫散步的理由──“我”勸母親;再鋪寫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後寫發生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兒子;最後寫路不好走──“我”背母親,妻背兒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麼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麼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2、作者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3、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

⑴後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一箇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

⑶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箇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4、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思考其作用。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四、質疑問難

針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先由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佈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本教案設計思路】

本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就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並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聯絡實際自然就會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另外,由於本文秀美雋永、意蘊豐富,因而須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散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及其難點

1.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過分析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形象,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設計

同學們,我們都是生活在家庭當中的一員,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沐浴著家的溫暖,是家的溫馨使我們快樂的生活。當我們高興時,家是撒歡的場所,當我們遭遇困難和不幸時,家又是避風的港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莫懷戚筆下的這個和睦友愛家庭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朗讀(配樂)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基調深沉而歡愉,語氣溫和,親切莊重,語調平穩。

2.知識搶答

讀過課文,老師來考考大家:

(1)散步時間是?(初春)

(2)散步地點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4)散步的途中發生了件什麼事?(分歧)

(5)分歧是怎樣解決的?(母親作出了讓步,選擇了走小路)

(6)請據以上問題的答案概括文章內容。

三、再讀探究

1.賞讀美句

要求: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討論: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麼?

板書設計

母親――善解人意 我――溫和穩重

母子情 珍惜親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孫情 互敬互愛

妻子――溫柔賢惠 兒子――聰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說了如此美麗的句子,現在老師來大家一起賞析這一句“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你是怎樣理解“慢慢地”、“穩穩地”這兩個詞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愛護孩子。

4.請舉一個你身邊的例子,說說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師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結及佈置作業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寫一寫“我理想中的溫馨的家庭”,作為本週的週記。

散步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散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於對學生審美閱讀的啟蒙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

同時,因為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希望能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其一,是課外閱讀,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把自己的閱讀積累興趣調動起來;其二,是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裡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匯入新課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說“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大家說說。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多媒體投影“散步”)

(於細微處見真情。匯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雖未涉及文字,卻已“意在言中”。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大家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比賽,藉助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其他同學從以下三方面給予評判:

⑴ 音準。

⑵ 句逗的停頓。

⑶ 語氣、語調的處理。

2、通過討論,統一意見:本文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親切,溫和,並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根據討論結果,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初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師生互動,形成板書。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慾望,我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可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為自己、為集體爭光。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中。)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師生共同探討第一、二節:

學習第一節:多媒體投影第一節“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請同學們輕輕地把這句話讀一遍。(生讀第一節)

師:從這樣一句話的表述中,你能讀出作者在寫這句話時含著的情感嗎?自己再輕輕讀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讀體味作者的創作,學生以最自然的狀態進入文字的情感世界。)

(不急於讓學生回答,給他們時間再次閱讀。)

(生輕聲讀。紛紛舉手。)

(既讓學生猜想,自然給以一定時間。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倉促評價。努力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追問:這樣的內容平常習慣是怎樣表達的?作者這樣選用詞語和選擇句式,你能否發現什麼“特別”之處?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⑴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 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突出“我”對母親的尊敬及對一家人的愛,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並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體驗其中蘊含的真情。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麼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也就是有舉輕若重感覺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師生互動。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

⑴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裡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⑵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麼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⑶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並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絡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麼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絡?”等問題。並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⑷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培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並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探討中穿插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是吞食、咀嚼,是最簡便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沈江峰《主體閱讀的實踐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詞語:

太遲、總算、熬、分歧、責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如:說母親過冬天,為什麼說成“熬”?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個這麼大的詞?我為什麼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假設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為什麼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地背呢?等等。這些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滲透情感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情感,也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語文托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五、拓展:強化發現

1、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括號內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⑴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⑵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⑶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放任思維的潮流。“且放杜鵑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說得通就可以。)

2、呼叫積累,向課外拓展:

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鬆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閱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如“扛著一支鉛筆”。你能否也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寫幾句話,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

學生先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讀與寫結合,同時也希望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六、比較:驗證發現

速讀課後短文《三代》,和《散步》進行比較閱讀。

《三代》與《散步》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提示:可從情節、主旨、寫法和語言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三代》的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後,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

(由同學談本節課的收穫與啟示。)

2、總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這處空白點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以大家齊唱《常回家看看》來結課,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