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父母的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的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

2.理解父母在送孩子時候的心理活動,感悟一家六口的不離不棄的摯愛深情;

3.體會作者字裡行間的淡淡的哀愁,濃濃的愛意。

教學難點:

品味字裡行間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父母送孩子的心理;

2、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視訊創設情境匯入:

放映《我的兄弟姐妹》的剪輯視訊,教師講述畫外音:

《我的兄弟姐妹》講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母親咳血,父親揹著病重的母親上醫院,臨走前囑咐大兒子:“憶苦,你是哥哥,照顧好弟妹”,誰知,意外發生了,天黑路滑,父母跌落山崖雙亡,留下四個年幼的孩子成為孤兒。大哥齊憶苦無奈之下把親愛的弟弟妹妹們送給他人撫養,自己卻流浪在外。當憶苦把最後留在他身邊的大妹妹送給人家後,他一路狂跑,瘋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對著充滿寒意的陽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裡,一遍又一遍的大聲叫喊:“爸、媽,我對不起你們!思甜,齊天,齊妙,哥對不起你們……”這絕望的吶喊,那是一個略帶童聲的稚氣的孩子、歇斯底里的吶喊,既是對弟弟妹妹們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的難以割捨,又是向父母懺悔身為一個家庭長子沒有承擔好的責任落空,也是對老天命運安排的不滿和控訴,更是一個孩子發洩諸多愛與恨的表達。

匯入:命運總是捉弄多難、貧窮的家庭。當一個家庭面臨著分離,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更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親情是血濃於水的。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去體會那血水深情。

二、朗讀課文

合作朗讀:老師讀旁白,男生讀父親的對白,女生讀財主夫人、女傭、母親的對白。

朗讀要求:

1、正音

襤褸(lán)(lǚ)嗓門(sǎng)一妥百妥(tuǒ)

爹媽(diē)酬謝(chóu)失魂落魄(pò)

2、揣摩人物心理,帶著情感朗讀。

3、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

一對窮夫婦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給貴婦人的故事。

三、構思探究

1、“最終”只是故事的結局,這個故事,如果只是一句話,就沒有感染力了。試梳理概括情節。

送走大兒子——用次子換大兒子——用女兒換次子——要回女兒

明確結構特點: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開始就寫窮夫婦拒絕了財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給她,這樣的情節安排與原文相比,哪個更好些?課文這樣一波三折的情節安排有什麼好處?

一波三折的寫法的好處:

1、符合生活真實;2、能把貧窮父母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3、更富於感染力、更能打動人心;

四、小組合作探究

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情節找相應的表情詞句品析,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的心理活動。

情節表情詞句心理活動

財主要求送孩子給她十分猶豫這樣雖好,可是……還是和孩子媽商量後才決定吧。

送走大兒子眼含熱淚難分難捨,但認為對方條件優越,送走一個孩子,可以讓他過好好日子,自己的負擔也要輕些。

用次子換長子無精打采捨不得長子,要把他要回來,怎麼要?

拿老二去換老大吧,就說老大是接班人,不論怎麼窮,也不能把長子給人。

用女兒換兒子失魂落魄次子也捨不得呀,也要將他要回來,怎麼要?用女兒去換吧,就說老二長得和去世的婆婆很像,扔了就像扔了婆婆似的,這是不孝呀!

要回女兒痛哭失聲女兒太小,也捨不得。現在拿了她的錢怎

麼辦呀?如數奉還吧,哪怕餓死也要一家

六口在一起。

五、走進作者,體會情感

1、川端康成經歷:三歲失去父親。不久撫養他的祖父母又相繼去世。所以,他特別渴望父母之愛。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大師,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說和散文。其中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1968年因《雪國》、《千隻鶴》、《古都》獲諾貝爾文學獎。

2、讀讀他的作品選句:

《十六歲的日記》

“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將剩下我孤零零一個人了!”

《文學自傳》

“我自幼是孤兒,受到人們過多的幫助。因此,我成了一個決不會恨別人,生別人氣的人……”

《致父母的信》

祖父母去世以後,自己能活下來是不可想象的。在祖父母的愛撫之下,我有著一顆充滿傻勁的赤誠的心,任性得如同發了瘋一樣,這可能是殘留的一點愛的火焰吧。

你們是不是想看看留在人世間的兒子?你們是不是毫不遲疑地安詳地閉上眼睛?連你們的獨生子也想不起你們了,故去的父母啊,安息吧!

評論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淡淡的哀愁,濃濃的愛心

3、父母的心到底深含著什麼?

可自由說,圍繞“眷愛子女之心”展開。

4、放映《我的兄弟姐妹》結尾視訊。畫外音:長大之後的兄弟姐妹,隨養父母出國的思甜成為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回國後尋找哥哥弟弟妹妹,哥哥憶苦因為在找思甜的過程中,因誤會與人爭執,在追趕的過程中,導致一人被車撞受重傷。哥哥因而被警察追擊。演奏會當天,儘管憶苦在到音樂廳的路上被警察發現並逮捕,在懇求之下,在原先父親創作的音樂中,齊家四兄妹又緊緊擁抱在了一起……他們是齊憶苦、齊思甜、齊天、齊妙。父親生前所說,一家人是從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開了。

六、親情分享

1、收集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兩則故事,也可以是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與大家分享。

2、文中說“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設想一下,這家人在團聚以後命運會怎樣,繼續運用這樣一波三折的寫法,為文章續寫一個結尾,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字數150左右)

教學反思:

此篇為參加區級骨幹教師的課堂教學評比的教學設計。因是第一次借班上課,對學情不熟,便有了諸多的擔心。在設計上反覆斟酌,終有定稿。明確了課堂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和品析表情詞語從而理解父母的心理上。在課堂教學時,面對昆明十一中八年級(五)班的學生,我有太多的糾結,終成了一堂有遺憾的課:

一、關於視訊的啟用。當初選用此視訊一是為了在開篇吸引學生的眼前,預想通過畫面及動情的畫外音,讓學生深深地感觸到,親人分離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二是為了渲染氣氛,使學生帶著情感走進文字,朗讀時能深刻地體會到父母在送——換孩子時難割難捨的情感。三是想在結尾時呼應視訊內容,兄弟姐妹經歷千辛萬苦終在一起,守護親情的完整與父母不捨送走孩子終於團聚相一致,從而得出親情的可貴——父母對子女的眷戀可以勝於一切。然而,實踐中,裝置的音響效果不佳,對開篇時的氛圍渲染有所影響。好在我課前對學生有一定的溝通,加上我的極力描述,學生尚且動容,對朗讀的效果確有些情感的促發。但終是效果不明顯。最後的總結聯絡,也有些倉促,整體說來,這個視訊所起到的作用沒預設的好。對於視訊的啟用,因為是費勁周折找來,課前向劉翥師傅請教時,師傅曾建議我捨棄,但終因不捨,沒能割愛。

二、關於心理活動的揣摩。此環節在預設中,曾認為,給一定的示例,且帶領學生找到相應的詞句,講解轉述的方法後,應該能很快呈現。誰知,在給足思考及討論交流的時間後,呈現並不完美。學生對心理活動的闡述侷限在課本的詞句,或是遊離在課本之外。在做適時的點撥指導後,生拉硬拽將此呈現。現在想來,還是在於沒能更清晰地講解轉述的技巧,單純地將心理活動說成是以第一人稱闡述,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真的不足以理解。示例的呈現有一定的指導和啟示,但對個別學生而言,依然二丈摸不著頭。似乎他們的心思並不在課堂之上。這正是我應該深刻反思的地方。不論是什麼層次的學生,如果老師的課堂魅力足夠存在的話,就不會存在沒有吸引力。

三、關於教學節奏的把握。每個環節的設計本是相銜接的,每個環節的推進,應該有層遞性,可是預設和生成本不是一回事。在一波三折情節安排的好處分析時,本來在問題提出來之後,就有學生積極地想回答,並已經將其中的一兩個要點說出來了。我有意的壓了一下,想給其他學生表現的機會,就讓學生在充分思考後在學案上寫出答案。我在學生中巡視了一圈,學生的答案几乎和之前學生所說的一致,再無創意。大都是說,一波三折的情節更吸引讀者,更有效的表達父母對子女的深情。這便是人與亦云的效果了。好在終有一兩個學生有不同的答案。最後還有一名學生能說出之前我都沒想到的。“這樣的安排能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不過這樣的精彩答案出來已在我預設的時間範圍外了。明知道在此環節浪費了時間,在後面的心理活動環節中又沒能很快呈現,導致在品析川端康成的語言風格“淡淡哀愁、濃濃愛意”時就顯得特別倉促,在主旨探究時也沒能深入。最後還是拖堂兩三分鐘。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讓我收穫了不少。課堂上,我儘量地照顧大多數學生,以達到教育的面最大化,雖然有些力不從心,但還是盡力而為了。我很重視課堂的反饋,讓學生儘可能地表達自己並給以肯定。自認為,自己的情感投入較多,對於親情類文章的教學,教學語言的風格是把握得較好的。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

思路通過師生雙邊活動,讓學生在研究交流中經歷未知知識點的發現,感悟探究合作的方法,從而建構天下父母心相關的知識體系,達到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父母對子女真切無私的付出,情深似海,讓學生認識到父母不僅養育了子女的身體,而且還塑造了子女的靈魂,從而更深刻的理解父母之愛的偉大。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小組活動為主,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體驗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產生感恩之心,形成孝敬父母的內心情感衝動,為體貼、關心父母等實際行動提供情感基礎。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產生感恩之心

難點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產生感恩之心

教學準備: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教學過程提要:

教學環節個人復備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播放音樂《吉祥三寶》並展示課題,渲染氣氛,引起學生關注。

教師:在這個世界上,在人的生命歷程中,你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存的快樂與幸福,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享受世界萬物的基礎。今天我們來學習《天下父母心》,來感受這父母之愛的偉大。投影: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二、講授新課(新知探究)

活動一:愛的感悟

(1)——愛的奉獻

教師: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養育我們付出了很多,作出了很多的犧牲。也許我們平時從沒想過,也沒注意到父母點點滴滴的關愛竟是如此巨大!那今天我們就來算算我的成長歲月裡有著父母多少的奉獻!

我的成長曆程

父母的奉獻

嬰幼兒時期

兒童時期

國小階段

中學階段

教師:剛才同學們所列舉的這些都說明了父母親為了養育我們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罪,怎能忘記,呱呱落地時,我們就成了媽媽的心肝,精心餵養,日夜呵護。怎能忘記,睜開雙眼時,我們就成了爸爸的寶貝,懷抱是搖籃,無微不至。活動二:愛的訴說——我的成長歲月

教師:我想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從前,回想我們成長的歲月裡,爸爸媽媽有多少次的讓我們感動!現在同學講述一個最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學生活動:回憶父母讓自己最感動的故事。

(請3-4個同學發言,分享他們感動的故事。)

師:這些感動將永恆的寫進我們的記憶中。看了同學們的成長曆程,聽同同學們的心情故事,老師想提個問題:

提問:父母對子女的愛,偉大在何處?學生回答(略)

教師:不曾忘記,咿呀學語時,“爸爸、媽媽”這一神聖的稱呼便融入了兒女的心田,從此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又怎能忘記,蹣跚學步時,是爸爸的大手有力地牽引,從此便有了堅定的步伐邁向人生大道。他們扶我們學走路,教我們學說話,耐心地幫助我們解答難題,諄諄教誨我們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描繪人生的巨集偉藍圖,為我們點燃理想的明燈。他們不辭辛勞,關心我們在校表現、學習成績、品德修養、性格養成,他們不僅僅養育了我們的身體,還塑造了子女的靈魂。

投影:父母不僅養育了子女的身體,還塑造了子女的靈魂。(觀點)

教師:同學們都能發自內心的領會這份感情,父母對子女的這份愛,這份關心,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父母日日夜夜,歲歲年年付出了難以計量的時間、精力,甚至於不惜任何的犧牲。這種養育之恩是人世間最無私、最真摯的。投影:父母之愛的偉大在於她是最真摯、最無私的。(觀點)活動三:愛的感悟(2)——《真情到永遠》教師:其實父母之愛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她是最真摯、最無私的,而且她還有更為廣博的內涵,讓我們繼續用心去聆聽,下面掌聲歡迎兩名同學給我們帶來的配樂詩朗誦《真情到永遠》活動四:愛的碰撞——情感劇場教師: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有衣食住行的物質條件、無微不至的愛、家庭的溫馨、做人的道理、遇到挫折時的鼓勵、很多的知識……等等。總之,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恩比天高、情比海深,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千言萬語都很難兒女們的感激之情。可是,在生活中,我們難免也會遇見這樣的事……

情感劇場:小明放學疲憊地回到了家中,爸爸、媽媽急忙……可是,小明回到自己的房間後,發現自己的書桌抽屜被打開了,而且自己的日記也被翻動了,便與爸媽大吵起來並摔門而出……(學生四人一組討論,然後發言交流:分別談談對父母、小明做法的理解)

教師:其實,父母的一句叮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甚至一次打罵,都隱藏著愛的資訊!其實我們在座同學的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起了多少早,貪了多少黑……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永遠也訴說不完。也許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方式各異,但起本意都一樣,都渴望自己的兒女健康、成才、快樂、幸福!常言道:天下父母心!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就能真正理解父母的那份愛,那顆心!

三、拓展延伸

活動五:愛的心聲——一封家書

教師:今天,我們就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

寫一封信,把我們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進信中,把我們的感激裝進信封,通過郵局寄給自己的父母。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深深懂得了“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這句話;讓我們深深理解了什麼是“父愛如山,母親愛似海”讓我們在場的每個人都收穫了一種永遠的感激,所以我們應每天懷著一份感恩之心,接受父母的關愛,並用我們的懂事換取父母的寬心!下面老師想把一首《天下父母心》敬獻你們敬愛的爸爸媽媽。

(播放視訊mtv《天下父母心》,結束本課。)

五、佈置作業

1.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付出辛勞的感恩。

2.為爸爸媽媽做一件能表達自己孝心的事。

板書設計

第四課第二框天下父母心

一、偉大的父母之愛

二、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後感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在情節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結構特點

2.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3.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培養他們對父母、親人、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結構特色,學會揣摩人物心理

難點:理解作者濃濃的愛心下面籠罩著的淡淡的哀愁的風格特點

一、自主學習

1.查詢資料完成下列填空

川端康成___________(國籍)現、當代小說家。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

又陸續病故。孤苦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篇多於長篇。作品重抒情和主觀感受的描寫,富抒情性。主要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按原文填空

①有一位四十歲上下的男人,他______________,那副___________在人群中也十分顯眼。

②該是父母和兒子分手的時候了,這對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走出了艙房。

③財主夫人一聽是女孩,有些_____________,但是看見那位媽媽_______________的樣子,

除了答應也沒別的辦法了。

④您給的錢我們_______________,請把女兒還給我們吧。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詞語:

①襤褸(lán lǚ):

②風度:

③寒酸:

④酬謝:

⑤如數奉還:

⑥失魂落魄:

二、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小說共____段,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基本規律,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題(文章開頭用一二句話說破題目的要義)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6)開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7—12)發展。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13—16)高潮。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17)結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___________________,不願把自己________________送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______________對自己____________的一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鋪直敘,簡單平淡,讀者就會生厭。而跌宕起伏,峰迴路轉,就會產生無窮的魅力。這就是情節的曲折性。本文的故事比較平淡,但作者卻能組織曲折的情節,採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筆法,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你能說出故事中的一波三折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川端康成的作品一般不以情節取勝。他擅長寫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動。仔細體味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寫出那位父親和他妻子的心理嗎?

①財主富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走長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次子換回長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女兒換回次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回女兒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積累一些有關父母愛子女的名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是川端康成作品的風格。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課文如果一開始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女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寫句子

例句:父愛是一座山,有山的偉大和崇高;母愛是一種祝福,一切盡在不言中;父母的愛是沙漠中的綠洲,因為它永遠讓女兒看到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教)後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4

一、教材依據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五課。

二、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親情,是一組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和薰陶的文章,因此在教學上要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品味穩重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通過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體會父母兄弟間的至愛親情,做到懂親情、惜親情、感親情。

《父母的心》便是這一單元中頗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說,作者以他慣有的柔膩的纖細筆觸,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通過父母幾次將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節,告訴我們再優越的條件也割捨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縱然有千萬個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送給別人,進一步體現了父母之愛的偉大,崇高,讓我們窺見的是一顆真摯的愛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文章充分體現了小小說的寫作特點:情節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結構嚴謹,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個人寫作風格: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講述中,必須讓學生重點體會文章的兩美:結構美和情感美。

在閱讀方法上,採用學生齊讀,自由朗讀等多種方法,切身體會文中平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在情感體悟上,我通過深情講述故事,通過讓學生回憶父母對自己的愛心來理解父母的愛心。在內容情節上,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進行合理的想象,體會文章波瀾起伏的結構特點,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拓展上,讓同學們課外收集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從而達到理解父母的愛心並學會愛他們。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小說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文章思路理解課文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體會跌宕起伏這一妙處。

2、通過精讀曲折的情節理解人物個性。

3、通過完成探究練習二,展開合理想象,完成小練筆並更深刻準確地理解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悟父母深情,烏鴉反哺,學會關愛自己的父母。

四、重點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梗概。

蒐集有關作者情況。

收集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語:同學們,你可曾記得,是誰第一次牽著你的小手蹣跚學步,是誰第一次為你背上小書包,是誰在你哭泣時擁你入懷,是誰在你生病時為你守候,是誰冒著雨為你送傘,又是誰唱在你耳邊噓寒問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你開始討厭這種關心,開始躲避這種親情。你們時常想:父母怎麼這麼煩?父母也不時感嘆:這孩子怎麼了,怎麼就不瞭解父母的心呢?同學們,你們理解解父母的心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一起去了解去體會一下《父母的心》。

2、你能展示有關作者的情況嗎?

學生用心聆聽,回答:父母。

多媒體展示課題《父母的心》。

指名展示蒐集到的作者情況。

大螢幕展示:川端康成,日本現、當代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雪國》《古都》《千羽鶴》《伊豆的舞女》(成名作),1968年以《雪國》一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是他作品的共同風格。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所以他特別渴望父愛和母愛。

(二)整體感知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我們帶著一顆善解人意的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並複述課文。

大螢幕展示:

複述故事時應注意:

(1)抓住主要事物

(2)語言生動簡明

2、梳理故事情節

同學們是否覺得文中的父母很可惡,居然把自己的孩子當貨物一樣一個個送給別人?具體說說換回孩子的時間及理由。

3、你覺得每次的理由都充分嗎?同學們認為,應該送走那個孩子好呢?

小結:正如俗語所說: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4、本文的內容其實也挺簡單,就是講一對夫婦送走又要回孩子的故事,為什麼我們讀的時候會感到感人至深呢?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完成以下問題。

指名複述小說梗概,其他同學結合複述注意事項進行點評。

不是,一是因為送給一個又換來換去,最後又換回來了;二是因為生活困頓,迫不得已。

大螢幕出示:

梳理故事情節

送走()——()換()

——()換()——要回()

時間事件理由

當天傍晚送長子

第二天早晨用二兒子換回長子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用女兒換回二兒子像婆婆

第三天上午要回小女兒太小

理由不充分,很牽強,正因為牽強,才更能看出他們的不忍心送走孩子。每個都是掌上珠,送走哪一個都捨不得。

故事情節曲折,大螢幕展示: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三)合作探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你還能從文章哪些地方看出父母捨不得孩子?(點撥:是不是他們覺得送走一個少一些負擔,日子能好過一些,所以如釋重負呢?因此要抓住送孩子時的神態語言等描寫。)

⑴、讀課文,抓細節

從神態描寫可以看出:

師小結:看來真是父母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從語言描寫可以看出:

⑵、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小結:這卻是文中父母的肺腑之言,他們認為摯愛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在優厚的物質條件,也不可能動搖這份天下最誠摯、最濃郁的感情,無論怎麼說,這句話體現的是父母對兒女那份濃濃的愛,這顆心,是窮父母的性格特徵。

3、每每回憶親情,心中溫馨幸福的感覺總是多,為什麼作者的作品卻充滿了淡淡的哀愁?(指導學生結合背景瞭解)

小結:正如古人說,文如其人,所以在創作中總能體現濃濃的愛心和從心底揮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

小組選代表展示後大螢幕展示:

眼含熱淚——無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聲

指名一生深情朗讀15自然段語言描寫。

生各抒己見,鼓勵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

和作者的遭遇有關,有了從小失去親人的遭遇,才有了對人間親情更強烈的渴望。

(四)課堂練筆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文中的父母深深愛著他們的孩子,卻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們的心裡一定是很複雜的。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動。(探究練習二)

⑴。財主夫人要一個孩子時:

⑵。送走長子時:

⑶。用次子換長子時:

⑷。用小女兒換回次子

⑸。要回女兒時:

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進行小練筆。

每生挑選兩個練習寫話。

指名課堂展示,其他同學做簡單必要的點評。

每個情境重點詞語詳見教參。

(五)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我們在平時一定收集並積累了不少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諺語、格言、詩歌,和同學交流一下好嗎?

2、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在女兒過13歲生日時,帶她去滑雪,結果,由於玩的高興,他們在雪地裡迷了路,再加上過度的勞累與飢餓,女兒暈倒在地,母親焦急萬分,正當這時,母親看到了救援飛機,但由於母女倆穿的都是與雪的顏色相近的羽絨服,救援人員並沒有發現他們……但女兒醒來時,發信自己躺在醫院的床上,而母親卻不幸去世了。原來,母親為了讓救援的直升機從空中發現他們,用石頭劃破血管,然後再血跡中爬出十幾米的距離。母親因流血過多而永遠閉上了雙眼,但她的女兒卻獲救了。

4、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讓我們走進自己的父母,說說我們的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事兒。

小結:說到這兒,同學們還對父母的嘮叨,過分的關心反感埋怨嗎?讓我們共同對疼愛關心我們的父母說一聲:謝謝你,爸爸媽媽!

最後讓我們一起祝願文中的父母和幾個兒女能在這份濃濃的愛中度過生活的難關,願一家人能幸福快樂地生活。生自由展示

大螢幕出示諺語: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諺語)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扁擔長。(中國諺語)

歲月給母親憂愁,但未使她的愛減去半分。(華茲華斯)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柯羅裡)

生用心聆聽故事。

用一句話說說父母親做的讓自己感動的事。

(六)課堂練筆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文中的父母深深愛著他們的孩子,卻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們的心裡一定是很複雜的。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動。(探究練習二)

⑴。財主夫人要一個孩子時:

⑵。送走長子時:

⑶。用次子換長子時:

⑷。用小女兒換回次子

⑸。要回女兒時:

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進行小練筆。

完成後全班交流。

(七)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些什麼?

點撥:

⑴。從積累到的詞語、名言、詩歌等上說。

⑵。從本文情節曲折的寫法上說。

⑶。從體會學習到的情感上上說。

⑷。從複述故事梗概的注意事項上說。生自由發言

(八)作業佈置

1、愛是相互的,在我們享受父母關愛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回報父母呢?比如做件讓他們欣慰的事兒,說句溫暖的話,或者和父母談談心,也可以把你學到的諺語詩歌抄一首送給父母。

2、故事的結尾寫道“那一家六口終於又團聚了”,儘管大多數人已經很欣慰,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可是有人仍為他們一家的生活擔憂,他們以後的生活會怎樣,請展開想象力,為課文寫個續。

七、教學反思

學生熱情很高,要展示的諺語詩歌很多,都要分享自己父母的平凡而偉大事情,在這個環節上,多出預設時間,應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學會收,可讓學生課後交流。

本節課我是用心在備,用情在講,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演講,表演天賦,牢牢的把握住學生的思緒,情緒,讓他們在讀中品味了文中平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在分析中了故事情節曲折的寫作特點。對於現在生活條件不錯的獨生子女來說,可能對故事中父母被逼無奈的做法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因此在講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親身感受,加強渲染感情的力度,理解父母的愛子之心,體驗人間至愛親情,並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學習通過曲折的情節來展示人物個性、表現主題的寫法。

2.感受小說“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的風格特徵。

3.體會至愛親情,並珍視親情。

教學重點:

領會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教學難點:

感受小說“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的風格特徵。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日本有句諺語: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筆下,父母又有一顆怎樣的心呢?

板書:父母的心

讀讀課題

二、瞭解內容,進行總述式概括

1.走進故事,閱讀課文。要求:用自己的方式速讀課文,瞭解內容。

2.講述故事,簡練概括。簡單的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一顆崇高的愛心。

學生說,教師隨機作點撥。

3.課文圍繞送與不送,寫了這對夫婦作出的幾種決定?每次做出決定的理由是什麼呢?

時間決定表情理由

當天傍晚送走大兒子眼含熱淚難割難捨可以過好日子、繼承家業、

一百元酬金

第二天早上二兒換大兒無精打采長子是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女兒換二兒失魂落魄長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兒痛哭失聲太小冷酷無情

三、妙點揣摩,進行多角度評析

1.你認為他們換孩子、要孩子的理由充分嗎?

明確:三次理由前後之間很矛盾,基本上是藉口。但是這些理由只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儘管家境貧窮,但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無論失去哪一個孩子,父母的心都會很痛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現出他們對子女無私的愛。

2.你能體會課文中父母的心嗎?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用筆為這顆心塗上顏色,你會塗上哪種色彩,為什麼?

3.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體現父母的愛子之心嗎?文章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如果一開始就拒絕,就顯得不真實,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達愛子之情。

這樣寫的好處:(1)符合生活的真實;

(2)能把貧窮父母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使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3)產生感染力,打動讀者。

四、評說人物,進行分層次表達

1.小組討論:你認為是把孩子送出去好還是不送好?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送與不送都是愛。最後,“愛子女之心”戰勝了“優越的條件”,主題得到了表現。

2.文章結尾寫到“那一家六口終於又團聚了”,我們為他們的團聚感到高興,大家設想這一家六口的生活。

明確:比如擔心主人公的命運;他們能否度過艱難的歲月;他們會不會真的“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等等。

過渡:其實大家的擔心也正是作者的擔心,我們讀這篇小說時,似乎能嗅到一絲淡淡的感傷,這是為什麼呢?

3.介紹作者:川端康成,日本現、當代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等。日本評論家認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這是他作品的共同風格。《父母的心》同樣具有這種風格特徵。這也許和他本身的經歷有關。他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種哀怨的情調和傷感的情緒。有人說,正是這種經歷催生了這篇文章的誕生。(出示投影)

小結:相信每一位讀者會祝願這對父母濃濃的愛心能劈風斬浪,克服千難萬險,讓全家六口健康而幸福的活著。

五、拓展留餘,結束下課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多數對自己的子女充滿著愛,而且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愛是相互的,在我們享受父母關愛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回報父母呢,比如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對他們說一些話……

板書設計:

父母的心

變的是情節,不變的是愛心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較獲取資訊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學、討論、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父母矛盾與愛的情感。

體諒、諒解。

教學重點:

比較三次調換,從中分析總結父母的心裡究竟怎麼想。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出發點,和矛盾的愛子之心。

教學創意:三次調換全方位比較,比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你瞭解自己的父母嗎?父母的心你明白嗎?今天川端康成將我們展示這樣一對父母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讀、朗讀結合,瞭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2、快速默讀課文,請概括敘述本文大意。

3、精讀課文,回答:

本文一共寫了幾次換孩子過程,每次理由是什麼?

分別在什麼時間,財主夫人有什麼態度變化?這對夫婦當時各是什麼表情?

4、你認為他要孩子、換孩子理由充分嗎?如果是你,會同意嗎?

5、既然要孩子,為什麼當初要把孩子給出去?既然給出去,那麼為什麼結果又把孩子都要回來?

三、自學過程:

1、自己讀書,在書中找出答案。

2、小組交流,合作寫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確答案,理解主題。

四、探究、明確;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一顆崇高的愛心。

全文主要寫三次調換

時間人物順序表情理由財主夫人態度

當天傍晚夫妻二人長子眼含熱淚難割難捨貧窮付錢

第二天早上父親二子無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興興答應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兒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興無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傷、落淚(感動)

幾次調換孩子兩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這些理由只要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儘管家境貧窮,但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無論失去哪一個孩子,父母的心都會很痛苦,因此儘管理由不夠充分,甚至前後矛盾,但他們還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藉口掩蓋其事實意圖,直到最後才不得不說出實話。父母三番兩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誠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現出他們對子女無私的愛。

把孩子給出去,是現實所迫,富人家條件好,對孩子有好處,也會減輕家裡負擔,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這麼做。

但是這種理智無論如何都經不起時間情感折磨,骨肉分離,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實在難以割捨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們發現,無論是給還是討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之愛心在支援他們。父母的心就是這麼矛盾,他們在愛中掙扎。

總結:人們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廣闊。父母心時時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優越生活條件,又無法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擔心給孩子帶來痛苦、傷害。所以同學們一定體諒這矛盾的父母心,偉大父母心。

五、擴充套件延伸

1、如果你是這對父母,你會怎麼做,並說明理由。

2、結合你的實際生活,並進行比較,談談你對父母心的理解。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

3、體會父母的愛子之心。

[重點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情境匯入

請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因受到關心和照顧而倍感幸福的事例,匯入新課“感謝同學們讓我分享了你們的幸福感受,讓我在這個寒冷的早晨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當我們在品味幸福的時候,你是否體察過父母的內心世界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體悟“父母的心”。

2、作者簡介

由學生介紹本文作者及他們所知道的相關知識。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課文,複述故事。

複述故事時應注意:1、抓住主要事物2、語言生動簡明

(二)讀課文,理情節。

領會本文一波三折的曲折情節。

(三)讀課文,品細節

1、故事中的父母換了幾次孩子?並用“圈點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況下的神態變化的詞語。

2、根據父母的神態變化,你覺得他們是怎樣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父母的,並說出理由?

(四)讀課文,繪心理

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描繪出父母在以下場景中的心理活動。

1.財主夫人要一個孩子時;

2.送走長子時;

3.用次子換長子時;

4.用小女兒換回次子;

5.要回女兒時。

三、合作探究

1、貧窮父母有沒有愛心?

2、貴婦人有沒有愛心?

3、課文如果一開始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

四、拓展延伸

1、文中說“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設想一下,這家人在團聚以後命運會怎樣。

2、有一種情感也許被我們疏忽了太久,讓我們走近父母,想一想父母最讓我感動的事是……

五、自我檢測

1、仿寫句子,抒寫感受

父母的心是一縷春風,吹暖了我們的心田;父母的心是一條溪流,帶來了一路的歡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找出讚美父愛母愛的故事、詩歌、諺語、歌曲嗎?說給大家聽聽吧!(播放《讓愛住我家》動畫)

六、佈置作業

完成《同步練習》。

附:同步練習

一、給加粗的字注音

襤褸()吩咐()酬謝()失魂落魄()妥()

二、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吩付風度極佳痛哭失生無精打彩冷酷無情如數俸還

三、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國別)小說家,著有散文名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母愛無言>>,完成練習。

聽說過兩個有關母親的故事。

一個發生在一位遊子與母親之間。遊子探親期滿離開故鄉,母親送他去車站,在車站裡,兒子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眼看就要到發車的時間,母親急忙從身上解下褲腰帶,把兒子的旅行包紮好。解褲腰帶時,由於心急又用力,她把臉都漲紅了。兒子問母親怎麼回家呢,母親說,不要緊,慢慢走。

多少年來,兒子一直把母親這根褲腰帶珍藏在身邊。多少年來,兒子一直在想,他母親沒有褲腰帶是怎樣走回幾裡地外的家的。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一個犯人同母親之間。探監的日子,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來探望兒子,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著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

服刑期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無語,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崽,還要節省多少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晚上再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捨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

服刑的兒子垂著頭。作為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的人當中,他母親的衣著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他懺悔了。

一次,同齡的朋友對我抱怨起母親,說她沒文化、思想不開通,說她什麼也幹不了還愛嘮叨。於是,我就把這兩個故事講給他聽。聽畢,他淚眼朦朧,半晌無語。

1.怎樣理解文題“母愛無言”?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兩個故事的內容。

(1)(2)

3.第二位兒子“懺悔了”,他會想些什麼?

4.人要學會感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常受到父母的無言的關愛,讀了本文後,你會想些什麼呢?請你寫一段心理活動的文字。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認識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在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中體會文中父母對孩子的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課文和拓展文章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極其高尚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課文,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極其高尚的情感。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播放MV《讓愛住我家》聽了這首歌能用一個詞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嗎?你能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首歌想要表達的情感嗎?(生答:愛)

因為有了父母的愛,所以我們感到幸福;因為有了父母的愛,所以我們感到甜蜜;因為有了愛,每個家庭才有了溫暖。可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一對父母,卻要將自已的親生骨肉送給別人,難道他們不愛自已的孩子了嗎?

二、初讀感知:

用自已喜歡的方式來讀這篇《父母心》

讀書要求:

1、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

1、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給我們描述這樣一個一波三折的感人肺腑的親子故事,哪個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畫出來同桌之間讀一讀。

2、展示朗讀並說明為什麼喜歡這個畫面。(想把父母對子女的愛體現出來,該怎樣去讀?)指導朗讀。

3、討論(幻燈):

窮夫妻最後決定把孩子留在身邊,你認為把孩子留在身邊好,還是送給貴婦人去過那種富足的生活好?說出為什麼。

四、小結:

就是因為這份親情、這份愛與不捨讓我們看到了父母的愛有多麼的偉大。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

提煉昇華:

我相信同學們不僅體會到了文中父母對子女的愛,也體會到了我們的父母對自已的那份無私的愛。父母的愛就是那清晨一杯濃濃的牛奶;父母的愛就是你生病時那雙焦急的雙眼。我們該怎樣秋回報父母的這份愛,這份心呢?

五、擴充套件閱讀:

《盒裡的頭髮》《父親的愛》《一朵玫瑰花》《孩子 快抓緊媽媽的手》

這些文章裡有寫母愛的,有寫父愛的,也有寫子女的愛的。哪篇文章你最喜歡,把受感動的總分讀給大家聽。(隨機點評)

最讓我感動的是《孩子 , 快抓緊媽媽的手》。大家都知道,08年5月12日和今年的4月14日我國的汶川和玉樹發生了兩次破壞性極強的地震,地震使很多家庭受到重創,這首詩詮釋著人間最溫情最深沉的愛。誰願意與我一起朗誦。(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及玉樹地震後圖片)

六總結:希望玉樹我們的同胞們能早日走出陰霾重建美好家園。孩子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愛我們的父母陪在身邊,我們應該珍惜父母的這份愛、這份情。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播放《讓愛住我家》)

七作業:

製作一張卡片送給父母,以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感謝,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詩歌等。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用簡潔的語言複述故事,感知故事內容。

2學習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探究文章主旨。

助讀資料

川端康成 日本現、當代小說家。他是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亞洲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來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陸續病故,孤獨憂鬱其伴其一生。1926年寫《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國》《千羽鶴》 《古都》獲諾貝爾獎。

一、自主預習,互檢互測(課堂大舞臺,人人展風采)

1、完成練習冊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預習完課文,你認為父母的心是什麼?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我的課堂我做主)

1、複述故事 注意:(1)抓住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開講。(2 )語言簡明生動。

2、窮父母為什麼要一次次從貴婦人那裡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換孩子的理由是什麼?神情怎樣?這是什麼寫法?

送孩子 理由 神情

送走長子時

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要回女兒時

3、用筆勾畫出你認為最精采,最能表達感情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親調換孩子是的理由?他們是父母親的心裡話嗎?

三、展示交流,精講點撥(我參與,我快樂!)

四、鞏固訓練,拓展提升(再接再厲!)

1、辯論:送走是愛還是不送是愛?請你發表你的見解。

2、收集有關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詩歌或歌詞。

3、請以“感悟親情”為話題寫一個片段,要有真情實感。(200字左右)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小說的主題。

2.學習本文一波三折的寫法

3.體悟父母深情,烏鴉反哺,學會關愛自己的父母。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一波三折的寫法

教 學 流 程

一、學生自主完成:

1、我會拼讀我會寫

瀨戶內海( ) 襤褸( ) 女傭( )

失魂落魄( ) 酬謝( ) 不妥( )

2、解釋詞語我在行

失魂落魄:

無精打采:

二、資料助讀

1、走僅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等。日本評論家認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著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這是他作品的共同風格。《父母的心》同樣具有這種風格特徵。這也許和他本身的經歷有關。他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種哀怨的情調和傷感的情緒。

2、文體知識

本文是一篇小說,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必須具備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兩部分。

3.整體感知課文

①分角色創意朗讀課文

②梳理故事情節

送走( )--------( )換( )

------------( )換( )---------- 要回( )

③細讀品味 體會主題

找出窮夫婦三次換送子女時的表現,細細體會。

4.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 當代作家畢淑敏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懂事,當我們懂事的時候不年輕。有許多東西可以彌補,而許多東西無法彌補”所以趁著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應怎樣對待父母呢?

(提示:用“父母的愛是……,我會……”的句式表達)

【個人補充】

三、教師精講點撥、拓展引伸:

1.日本評論家認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就是說隱隱的幽謐和淡淡的哀怨,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共同風格。

就這一評論,談談你對此藝術風格的理解。

2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不能。因為父母總是這自己的孩子著想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當有人開出優越的條件時,貧窮父母是不能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的。如果一開始就加以拒絕,就顯得不真實,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達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的好處是:符合生活的真實;能把貧窮父母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產生藝術感染力,打動讀者的心。

四、達標測評

1、給加粗的字注音

襤褸( ) 吩咐( ) 酬謝( )

失魂落魄( ) 妥( )

2、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吩付 痛哭失生 無精打彩 如數俸還

3、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國別)小說家,著有散文名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句子的括號裡,填進恰當的關聯詞,並說說這些關聯詞的表達作用。

昨晚上仔細地想了又想,大兒子嘛,( )怎麼窮吧,也是我們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給別人按次序也不對,( )可能,我們想用老二換下老大。

5.仿寫

父母的心是一縷春風,吹暖了我們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條溪流,帶來了一路的歡歌;

父母的心是

父母的心是

6.閱讀《父愛晝夜無眠》完成問題

父愛晝夜無眠

父親最近總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聲如雷,新買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聲音“擴”得氣壯山河,很是影響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晝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並且患有神經衰弱的職業病。我提出要帶父親去醫院看看,他這個年齡嗜睡,沒準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親不肯,說他沒病。再三動員失敗後,我有點惱火地說,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沒睡過安穩覺了!一言既出,頓覺野蠻和“忤逆”,我怎麼能用這種口氣跟父親說話?父親的臉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紅得即將崩(kuì),但他終於什麼話也沒說。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點才醒來,難得如此“一氣呵成”。突然想起父親的鼾聲,推開他的房門,原來他不在。不定到哪兒玩麻將去了,我一直鼓勵他出去多交朋友。看來,雖然我的話衝撞了父親,但他還是理解我的,這就對了。父親在農村窮了一輩子,我把他接到城裡來和我一起生活,沒讓他為柴米油鹽操過一點心。為買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債。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寫文章掙稿費慢慢還嗎?我還不到30歲,頭髮就開始“落英繽紛”,這都是用腦過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嗎?作為兒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他給我一個安靜的白天,養精蓄(ruì)。我覺得這並不過分。

父親每天按時回來給我做飯,吃完後讓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隨口問父親,最近在幹啥呢?父親一愣,支吾著說,沒,沒幹啥。我突然發現父親的面板比原先白了,人卻瘦了許多。我夾些肉放進父親碗裡,讓他注意加強營養。父親說,他是“貼骨膘”,身體棒著呢。

轉眼到了年底,我應邀為一個朋友所領導的廠子寫專訪,對方請我吃晚飯。由於該廠離我的住處較遠,他們用車來接我。飯畢,他們又送我一套“三槍”內衣,並讓我隨他們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霧氣(liáo)繞的浴池邊,一個擦背工正在一肥碩的軀體上剛柔並濟地運作。與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隻瘦弱的蝦米。就在他結束了所有程式,轉過身來隨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領取報(choú)時,我們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聲叫了出來,驚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們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親的臉被熱氣蒸得浮腫而失真,他紅著臉囁嚅道,原想跑遠點兒,不會讓你碰見丟你的臉,哪料到這麼巧……

朋友驚訝地問,這真是你的父親嗎?

我說是。我回答得那樣響亮,因為我沒有一刻比現在更理解父親,感激父親,敬重父親並抱愧於父親。我明白了父親為何在白天睡覺了,他與我一樣晝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寫作,竟從未留意父親的房間沒有鼾聲!

我隨父親來到更衣室。父親從那個浴客手裡接過三塊錢,喜滋滋地告訴我,這裡是鬧市區,浴室整夜開放,生意很好,他已攢了1000多元了,“我想幫你早點兒把房債還上。”

在一旁遞毛巾的老大爺對我說,你就是小尤啊?你爸為讓你寫好文章睡好覺,白天就在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為兒為女喲……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親撇下老李頭,不放心地追了進來。父親問,孩子,想啥呢?我說,我想,讓我為您擦一次背……話未說完,就已鼻酸眼熱,溼溼的液體藉著水蒸氣的掩護蒙上眼睛。

好吧,咱爺倆互相擦擦。你小時候經常幫我擦背呢。”

父親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來。我的雙手朝聖般拂過父親條條隆起的胸骨,猶如走過一道道愛的山岡。

(1)看拼音寫漢字

崩kuì( ) liáo( )繞 養精蓄ruì( ) 報chóu( )

(2)解釋下列詞在文中的含義

一氣呵成——

落英繽紛——

(3)仿寫比喻句

如果說母愛如涓涓細流,那麼父愛猶如 。

(4)對於父親睡覺時“鼾聲如雷”,“我”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從中流露出兒子對父親什麼愛的。

(5)有一天,當“我”發現父親比原來瘦了許多而讓他多加強營養時,父親是怎樣回答的?這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6)當朋友問“這真是你的父親嗎?”時,我是怎樣回答的?這流露出我怎樣的思想感情的。

(7) 你的父親肯定也類似於文中的父親,平時對你關心、愛護,能舉個例子嗎?

《父愛晝夜無眠》

(1) 潰 繚 銳 酬

(2)指睡覺的整個過程沒有間斷

這裡指頭髮掉的多、掉的快

(3)如:父愛如山般沉重(海般博大)

(4)我先是提出帶父親去看病,當父親“不肯”時,我“惱火”。所作所為,流露出“我”對父親的不滿和抗議。

(5)父親說“他是‘貼骨膘’,身體棒著呢”,寥寥數語勾畫出父親不願讓兒子為自己擔心的關懷與體貼之情。

(6)“我”響亮地回答“是”,我被父親感動了,此時對父親充滿了感激與敬愛之情。

(7)略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體會蘊含於小說中的濃濃的愛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學習在曲折的情節中展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徵和表現深刻的主題思想。

學習重點:

目標2

學習方法:

自讀、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時計劃: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我們已經感受了那麼多中國人的親情、中國人的至情至愛,讓我們再通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說《父母的心》感受外國人的親情。這樣,我們便會真正明白“親子之愛”是人類共同的感情,我們便會更加理解“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俗語的深刻含義。

二、閱讀主場

(一)教師簡介作者。

介紹要點:

1、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由於他的小說藝術——他以一種充滿技巧的敏銳,表達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靈魂。”)

2、作品風格(熱愛纖細的美,激賞充滿悲哀的象徵語言,淡淡的哀怨常常成為作家致力表現的情感。)(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個人父母早逝經歷有著極大的關係)

(二)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閱讀,完成以下學習目標:

⑴瞭解梳理小說的結構。

⑵確認四次送、換孩子的人物和換孩子的理由,捕捉送、換孩子過程中不同人物的感情變化的資訊,體會這些行為和理由的真正含義。

問題要點:

⑴結構:

破題(1—2)——開端(3-6)——發展(7-12)——高潮(13—16)——結局(17)

⑵內容:

第一次,窮男人和妻子——送大兒子——父母“含著熱淚,難割難捨”

第二次,父親——用二兒子換大兒子——“無精打采”“高高興興”(“我們家的接班人”)

第三次,母親——用三歲的女兒換二兒子——“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些不高興”(與“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樣不好受”)

第四次,兩口子——要回孩子——“痛哭失聲”“悲傷起來,含著淚說”(“把那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太冷酷無情,……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

行為和理由說明:

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至情至愛,血濃於水,濃濃親情是人類所共同的純真的感情。

2、學習小組安排組員代表小組作交流發言。(交流中如有不同意見可進行討論。)

(三)在上面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說人物的特點,整理在寫作上獲得的啟發。

1、人物特點:

窮夫婦人窮志不窮,有一顆至親至誠的愛心。貴婦人富有同情心,能善解人意。

2、寫作上的收穫:

安排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在曲折的情節中去展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深刻的主題。

三、閱讀尾聲

(一)師生合作研究“探究·練習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詞句積累(抄在積累本上)

風度極佳、衣衫襤褸、寒酸相女傭酬謝

難割難捨、失魂落魄

(四)佈置作業。

用幾句話概括“父母的心”的內涵,將自己的概括告訴家長,徵求家長對你的認識的看法。財主夫人懂得了父母之心,但未領養到孩子,畢竟還是遺憾。設計一個故事,滿足她的願望,讓她有機會實踐她所理解的父母之心。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現當代作家川端康成所寫的一篇小小說。作者以他慣有的纖細筆觸和哀怨的情調,記敘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一個感人肺腑的至親至愛的故事。故事篇幅短小,內容簡單,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傳神的神態描寫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現其充滿矛盾衝突而又細膩豐富的心理,深刻地表現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崇高愛心這一作品主題。

學情分析:

本文的授課物件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說的分析方法,能夠通過分析小說三要素,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加上同單元《甜甜的泥土》的學習,對“小小說”這一小說中的特殊文體特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學生對本文故事情節的把握應該很到位,能歸納出其“一波三折”的特點。相比較而言,可能會對文中主人公——窮父母,他們送走孩子和要回孩子的心理動機有所質疑;對於作者川端康成寫作本文的感情基調——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理解上可能也存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我的教學設計立足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側重於引導他們品味分析作者對主人公——窮父母神態描寫的相關語句,從而理解父母的充滿矛盾衝突而又細膩豐富的心理,進而理解天下父母對子女的崇高愛心這一作品主題。再通過反覆閱讀作品,補充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來引導學生對作品文風——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的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學習本文作者以神態描寫間接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3、過程和方法:比較閱讀 藉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以分析文中描寫人物的神態語句,體會人物心理,瞭解窮父母無論是送走孩子還是要回孩子都是出於一顆崇高的愛心。

2、教學難點:要求學生根據人物的語言和神態描寫,改寫作品,以第一人稱進行心理描寫,並和原文進行比較,哪一種寫法更能表現父母的愛心?

3、方式方法:“三到”的閱讀法 比較閱讀 。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解題

1、互動遊戲——心有靈犀

要求兩位學生合作,一人面向螢幕,並將螢幕上所展現的詞語“憤怒” “興奮”

“失望”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讓背向螢幕的同伴猜其所表現的是哪一種心情。

2、交流談論——遊戲啟示

提問:從剛才的遊戲中,關於人物描寫大家獲得了怎樣的寫法啟示?

學生交流:如“通過動作、神態等外部描寫可以間接表現人物豐富的心理世界”

(設計說明:根據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提出的“經驗之塔”理論,“直接的、有目的的經驗。它在塔的最底部,奠定了人類學習的基礎。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者用感官接觸事物,接受事物的刺激,由此形成的感覺印象是認識的起點,其特點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直接反應外部世界”,因此,我設計遊戲這一環節,旨在以直接的動手、表演加深學生對遊戲目的的認識,促進學生把經驗昇華為概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解題

教師講述: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由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所寫的短篇小說《父母的心》,探究作家又是通過怎樣的寫法來展現文中父母的一顆怎樣的心?

4、網路搜尋,走進作家

①要求學生通過“百度”這一搜索引擎,查詢作者的生平經歷、文風特點。

②討論交流,分享資料

(設計說明:“教是為了不教”,旨在通過這一環節,傳授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和觀念,使他們懂得如何利用家庭中的網路設施,使之成為自己學習的輔助工具,而不是單一的遊戲、聊天等)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情節

1、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設計說明:建構主義認為,任何一種他人對文字的閱讀都會帶入閱讀者本人的主觀感受,從而影響學生個體對文字的自我解讀。)

2、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優越的條件,割不斷窮父母對子女的情素,他們三次換送自己孩子,最終決定一個也不送)

4、分析本篇小說的三要素

學生交流:

人物:窮父母、四個孩子、貴婦人和她的女傭;

環境:航行在海上的輪船;

情節:開端,貴婦人想要領養窮人的一個孩子;

發展,窮父母三次換送子女給貴婦人;

高潮,窮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兒;

結局,窮人一家六口又團員團聚了。

3、你認為本文故事圍繞窮父母送不送孩子情節有何特點?作用怎樣?

學生交流:

情節特點: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引人入勝;更突出了曲目窮父母內心的矛盾和對子女的愛。

4、討論閱讀本文時在語速、感情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

學生交流並範讀。

教師指點:語速舒緩,語帶無奈、哀怨,讀出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

5、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母,你認為該不該送走孩子?

學生思考後,交流。

 三、區域性揣摩語句,體會心理

由於學生意見不統一,再讀作品,思考:

出示課件:

1、 用“三到法”圈出窮父母在不同情況下的神態變化的詞語,並寫出自己的看法。

(三到——眼睛要看到,心裡要想到,手裡要寫到)

2、 根據父母的神態變化,你覺得他們當時的心理是怎樣的?試用第一人稱把它表述出來?結合父母要回孩子的理由。

學生交流:

貴婦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送走一個孩子,他可以過好日子,而且可以繼承財主的家業,而且太太贈送的錢也可以讓其他孩子生活得更好,但是孩子不在自己身邊,他的生活會怎樣呢…… ”

送走長子時:

“孩子,不要怨恨父母,我們都是為了你的未來好,也為了弟弟妹妹呀…… ”

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長子是我們家的接班人,再窮也不能送走呀…… ”

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二兒子從眉毛長相到說話的嗓門,都和我們那去世的媽媽一模一樣,把他送走就好象把媽媽扔了,這實在太不孝順了…… ”

要回女兒時:

“她太小了,沒有父母在身邊該怎樣生活呀?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了…… ”

3、比較閱讀,你認為用心理描寫法和原文的神態描寫法,在表現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衝突的效果有何異同。

學生交流:如神態法:含蓄,“此時無聲勝有聲”;心理法:直白細膩

4、為何父母最後還是沒有把孩子送掉?這說明了什麼?你認為他們是怎樣的父母?

學生讀課文,然後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眼睛是心靈的視窗,通過對文字相關神態描寫語句的理解,我們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至愛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再優厚的物質條件,也是不可能動搖這份天下最誠摯、最濃郁的感情的。

5、請回憶你生活中父母照顧自己的往事,體會融融親情。

 四、拓展訓練,妙筆生花

教師指導語:今天我們感受了父母對子女的崇高愛心,更學到了一種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神態法。事實上,我們還可以通過動作、語言等方式來間接表現。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螢幕上的一個心情詞語“遺憾”、“著急”、“激動”、“痛苦”“猶豫”進行一段動作或神態描寫來表現這一心理,並上傳到教師部落格上交流。

1、學生練筆

2、討論交流

 五、課堂小結,情感昇華

師生一起配樂講述《男孩和蘋果樹的故事》,勉勵孩子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家人所給與給予自己的一切……

(設計說明:語文學科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語文課程應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人文的關愛、心靈的淨化。)

 六、作業檢測,鞏固昇華

續寫課文故事結尾,給人物設計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局。

七、板書設計: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窮父母

↙ ↘

情節 神態描寫 → 體會心理

富人要求領養一個孩子 十分猶豫 一

送走長子 眼含熱淚、難割難捨 切

次子換回長子 無精打采 為

女兒換回長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兒 痛哭失聲 女

 教學反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最顯著特點。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 ,“教是為了不教”,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是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過程,是兒童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逐步建構起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以轉換與發展。因此,無論是在教學設計環節,還是課堂教學環節,都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為基點,以體會人物的神態和心理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對作品主題的理解。而從學生的課堂參與看,的確也是較好實現了教學的三維目標,既掌握一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也獲得了心靈的淨化。

此外,明白簡潔的板書設計可以提升學生對於作品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板書的設計。關於本文的板書設計,其中“體會心理”部分,可以安排設計為由學生根據故事情節補充完整,從而自然得出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天下父母對子女的崇高愛心,也明白了本文的寫法之以神態描寫間接表現人物心理。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體會父母對兒女濃濃的愛心,去體會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淡淡的哀怨。

課前學習欣賞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思考——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文章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請讀文章後補充:父母的心是--------- 閱讀文章思考

2. 組織學生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在交流後完善補充自己的思考小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師引導小組互評代表的發言,並作適當的點評 評價,修改小組的發言稿

第二塊:對比閱讀:感受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愛,那在《媽媽,再愛我一次》中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思考發言

2. 組織學生辯論:送走是愛還是不送是愛? 分組準備材料準備辯論

3.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愛是什麼? 認真參考辯論總結評價

課後學習:

1.“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多數 對自己的子女充滿著愛,而且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愛。在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請你發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這種濃濃的愛。

2.課外收集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以“父母心”為話題組織一次交流會。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文在情節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結構特點。

2. 感受濃濃的愛心下面籠罩著的淡淡的哀怨。

3. 學會理解父母關愛父母,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去體會父母對兒女的濃濃的愛心,去體會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淡淡的哀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今天,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題目是《母親以手喂熊救愛子》。

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兒子到動物園裡玩,當他們走到黑熊所在的籠子附近時候,工作人員正準備把黑熊搬到室內過冬,已經將籠子外的鐵絲網拆除,這時不知不覺中,這孩子走近黑熊,拿一塊糖伸向黑熊,於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這一刻,母愛化為巨大的勇氣,使母親將雙手伸進熊嘴裡,一隻手代替小手餵給黑熊,另一隻手護住兒子的小手,拼命的從熊嘴裡往外拉,後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這位勇敢的母親以雙手重傷的代價保住了兒子的小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感到母愛的偉大和崇高。下面讓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表達父母崇高愛心的文章,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說《父母的心》。(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10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後準備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文中的父母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這是什麼原因?(明確:貧窮、多子還有愛等原因。)

②他們既然把孩子送出了,最後又把孩子要回來,這源自於什麼?(簡單的說是太愛孩子了,捨不得孩子離開。)

③課文圍繞送與不送,寫了這對夫婦作出的幾種決定呢?

(四種決定 。在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的“那天傍晚”送走了長子,“第二天早晨”用次子換回長子時,“當天傍晚”又用女兒換回了次子,到“第二天上午”又要回了女兒。板書:送長子 換女兒

換次子 要女兒

四種決定,形成了四次波折,使得小說的情節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板書:(一波三折)

三、再讀課文,探究交流

課文的情節是一波三折的,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是一波三折的。下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窮父母每次做出決定的理由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人家,又索回來的感人故事,說明了優厚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著“血濃於水的至愛親情”這一主題來安排的。從作者的編排意圖看,目的是要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心,做到“我愛我家,我愛我親人”。

課前準備 學生:瞭解作者及小說的故事情節,準備講述父母對我們的愛心故事。

教師:查閱作者的相關材料,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製作課件。

設計思路 這篇小說雖構思新穎,情節吸引人,但內容還是較為簡單,於是首先我以課外相關文章來激發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接著又緊扣課文,通過辯論、講故事,音樂影片的播放等形式,把學生情感一步一步地調動激發起來,讓學生真正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心靈深處產生要感激父母,要報答父母的強烈願望,實現了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的課標要求。

學習目標

1、欣賞文學作品,能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體會父母對兒女的濃濃的愛心,去體會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淡淡的哀怨。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1、以《南國都市報》上的《母親以手喂熊救愛子》的故事,匯入新課。(見幻燈片2)

導語:同學們,老師這段時間在《南國都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很令人感動。請同學們先看看幻燈片,文章的題目是《五歲幼兒被鐵籠中的黑熊咬住小手,母親以手“喂”熊救愛子》,畫面上的是病床上的母子倆,文章講的是這位母親帶著5歲的兒子到撫順市勞動公園裡玩,當他們走到黑熊所在的籠子附近時候,工作人員正準備把黑熊搬到室內過冬,已經將籠子外的鐵絲網拆除,這時不知不覺中,這孩子走近黑熊,拿一塊糖伸向黑熊,於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這一刻,母愛化為巨大的勇氣,使母親將雙手伸進熊嘴裡,一隻手代替小手餵給黑熊,另一隻手護住兒子的小手,拼命的從熊嘴裡往外拉,後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這位勇敢的母親以雙手重傷(其中一隻手肌腱斷裂)的代價保住了兒子的小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感到母愛的偉大和崇高。下面讓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表達父母崇高愛心的文章,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說《父母的心》。(板出課題。見幻燈片3)

2、作者簡介(見幻燈片4)

(二)學生速讀,整體感知課文。

師:同學們,老師前一節課已經佈置你們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再給你們一點點時間速讀或瀏覽課文,然後一起來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先看幻燈片5。(只要同學講之有理就行,老師要多鼓勵他們。)

(1)、文章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你們認為父母的心是怎樣的?請讀文章後給予補充:

父母的心是——————(見幻燈片6)明確:父母的心是純潔的、無私的、崇高的、偉大的……

(2)、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文中的父母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這是什麼原因?(見幻燈片7)明確:貧窮、多子等原因。

(3)、本來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這可使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何最後又不送了,原因是什麼?你能說出具體的原因嗎?(見幻燈片8)

學生討論交流,最好能從課文中找出父母送孩子時的心情的句子。

明確:簡單的說是太愛孩子了,捨不得孩子離開,寧願餓死______

具體原因:1、送大兒子的原因(是讓他過上好的生活,減輕家庭負擔)

2、二兒子換大兒子的原因(大兒子,我們家的接班人)

3、女兒換二兒子的原因(和去逝的婆婆一模一樣)補充提問:這次順利嗎?不順利。原因有二:一是那位媽媽失魂落魄的樣子;二是那位媽媽提出的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實際上是孝順的問題,而孝順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華,所以財主夫人不得不答應。我們中國也有孝順的傳統文化,記得電視上有一則廣告,媽媽給奶奶洗腳,媽媽下班回來,兒子也端著一盆水叫媽媽洗腳,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孝順的傳統文化。

4、索回女兒的原因(她太小,總是擔心,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老師引導學生小結:小說通過______的故事,表達了貧窮父母的______之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體驗,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文字有了自己的瞭解和理解。特別是第三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小說“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又讓學生體會到“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難割難捨的親子之情。)

(三)探究交流,理解課文(見幻燈片9)

師:有人認為兩口子“寧願一家六口餓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理由。

生1:我同意這個觀點,對方條件那麼好,送去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又可以繼承財產,將來也可以幫助其他兄弟姐妹,加上財主夫人也很善良,何樂而不為?

生2: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要是送我,我可不同意!困難是暫時的,現在他們父母不是正在找工作嗎?把我和兄弟姐妹隔開,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其實,困難的環境並不見得是壞事,困難可以鍛鍊人的性格,磨練人的意志_____

(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場面熱烈)

師:同學們,同意或不同意,大家都說得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理由,希望大家課後給這個故事續寫,設想一下,這一家人團聚後的命運怎樣。(要求不少於200字)(通過這個問題的辯論,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一方面既鍛鍊了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又給他們張揚個性,表達自己對問題獨特看法的舞臺,增強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見幻燈片10)

師:同學們,其實啊,親子之情是人類共同的感情,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學也來說說父母對我們的愛心故事吧!讓同學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愛。(自由發言),(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感到父母之愛不是憑空的說教,其實平時父母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充滿著愛意,這種愛像涓涓的流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馨和幸福。)

(五)感情昇華(見幻燈片11,播放音樂影片)

師:同學們,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連“烏鴉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最大願望,可我們做兒女的能為父母做些什麼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詩句告訴我們:小草報答不完太陽的光輝,我們做兒女的永遠報答不完父母養育之恩情。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學習,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做到“我愛我家,我愛我親人。”在這一節課就將結束的時候,讓我們再來欣賞音樂《母親》,來感受一下音樂家又是怎樣歌唱父母對兒女崇高的愛心的。(同學們靜靜的觀賞音樂影片,許多同學眼裡噙著淚花)

《母親》閻維文演唱 你入學的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這個人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走多遠,不論你幹啥,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你身在他鄉有人在牽掛;你回到家裡邊有人沏熱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淚;你露出笑容有人樂開花。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這個人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課後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其中較滿意有兩個點:一是我緊扣課文內容提出了“有人認為兩口子‘寧願一家六口餓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理由。”這個有爭議的問題,讓同學們辯論,真是精彩、激烈,同學們的許多思想現實、觀點鮮明,這是我們老師始料不及的。二是我緊扣課文,開發課外資源,以課外相關的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我上課時報刊上文章的運用,諺語、名言、詩歌的引用,電視廣告的活用,音樂的播放等等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特別是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又通過音樂影片的播放,藉助多媒體的特殊效果去震撼學生的心靈,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起到很好的薰陶感染作用,實現了這節課的最高學習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