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69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鄉偶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5篇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5個生字,會寫“音、何、客”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通過猜測賀知章做詩時的年齡,品讀詩句圖文,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語境中理解詩句,想象課文畫面,體會詩中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懂得熱愛家鄉。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精髓,你們一定背過不少的古詩,誰能給大家背誦幾首?(學生背誦古詩)

1.今天老師再給大家推薦一首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第25課《古詩兩首》中的《回鄉偶書》。請小朋友開啟書,自己先讀一讀,爭取把每一個字讀正確。

2 2、板書課題,指導朗讀課題。特別注意讀準“偶”字(出示課件),“偶”——偶然想到,“書”就是“寫”;“偶書”——偶然寫出的,隨意寫下來的。

3、讀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這首詩上週老師叫同學們回去預習了,可能有些小朋友會讀,甚至會背,但是,真想把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讀正確,讀出節奏,讀得字正腔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朗讀整首詩,注意每句的節奏(二二三停頓)重點夯實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

(指導讀好“偶然 鄉音 鬢毛 衰老 客人 何處”開火車讀準“鬢衰”。)

2.生字我們都認識了,現在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聽聽應該怎樣讀這首詩,你們能不能也讀的這樣好聽?請同學們正確、流利地讀一讀?(指導朗讀)

三、根據圖片和註腳理解詩意

1.剛剛同學們讀的真好,請同學們再自由讀這首詩,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來。(學生猜測年齡,教師板書。)

2.全班討論(根據學生的發言句句落實,並以感情朗讀來展現。)

◆ “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說明年紀小,“老大”說明年紀很大,說明至少50、60歲,而不會10、20歲。

小的時候離開家鄉,到老了才回來,該會有多少感慨在心中啊!請你再讀一讀這行詩?

3 這時候的讀,我發現你變了,讀得高低起伏,讀得慢了,深沉了。誰再來試試?(背景音樂)

我彷彿看到,詩人在搖著腦袋,說——(齊讀)

八月十五的夜裡,圓圓的明月掛在天空,而詩人正抬頭看著天上的明月思念自己的家鄉,這真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示課件)

體會作者悲的心情再讀一讀。

◆ 鄉音無改——“鄉音”指的是家鄉話;“鄉音無改”說明他的家鄉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仍然很想念家鄉,忘不掉。(指導書寫“音”字第二橫長些)

是啊,對家鄉的思念不但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深,越來越濃。

◆ 鬢毛衰——“鬢毛”指的是什麼地方?耳朵兩邊的頭髮;“衰”是指已經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可以聯絡插圖)

家鄉的口音雖然沒有改,但是人已經明顯老了。試著讀出這種感覺。 ◆ 插圖——課文的插圖,畫著一個牽著馬的老人。看圖就知道他的年紀很大,背都有點駝了。

看著這幅圖,看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你最想朗讀哪句詩?(鄉音無改鬢毛衰)

◆ 當詩人回到家鄉想想還會有人認識他嗎?你怎麼知道?“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相識”就是“認識”。兒童都不認識,還把賀知章當作“客人”,問客人是從哪裡來的,也說明他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孩子都沒有見過。

這裡的“兒童”是不是就是指賀知章?(不是。指的是家鄉的小孩,或許也可以是賀知章兒時的夥伴。)(指導書寫“客” –寶蓋頭不要寫的

4 太寬,撇捺要伸展開,“何”—橫要長些,口儘量向左,豎鉤起筆不要寫在橫的末端。)

3.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

孩子,遇到這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麼問啊?(生問)你真有禮貌!為什麼要笑眯眯地問,你從哪裡讀知道的?

[這裡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4.小結:通過大家的發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是不是?到底多少歲呢?請小朋友看大螢幕:

三、感悟詩情,讀出感情

【補充:賀知章是浙江紹興人,鏡湖就在紹興。賀知章告老還鄉之後,皇帝把鏡湖的一角送給他補貼家用,讓他安度晚年,賀知章是我國唐朝著名詩人。他30多歲離開家鄉去做官,直到84歲才告老還鄉。這時,他已經白髮蒼蒼。】

(1)讀介紹,問: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多少歲?

(2)誰猜得最準?恭喜你,掌聲鼓勵!(請他吟誦《回鄉偶書》)

(3)看了這段話,你還想說什麼?

一別就是50多年,離開家鄉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鬢毛衰”。這50多年裡,也許無數次夢迴家鄉,無數次凝神遠望。可是,詩人為什麼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像說話)

7.也許因為交通不方便,也許因為工作不允許,詩人一別就是50多年。終於年紀大了,終於能夠回到家鄉,你猜,作者會是什麼心情?生思考並回答:

5 激動:五十多年了,多少回舉頭望明月,多少回低頭思故鄉。現在,終於告老還鄉了,該有多激動啊!(背)

高興:是啊,回到了做夢都想念的家鄉,一定非常高興的!

難過:離開時還是孩子,現在都成老頭了,連孩子都不認識了,也許心裡是有點難過。(背)

又高興又難過:一直做夢都希望回到家鄉,可是真的回來了,“我”怎麼反倒變成客人呢?真是百感交集啊!(背)

8.帶著你的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齊誦)

四、瞭解詩人,拓展補充

1.回到久別的家鄉,賀知章寫了兩首《回鄉偶書》,請看另外一首: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2.在中國的歷史上,賀知章是一位很特別的老人,因為他很長壽,因為他年紀那麼大了還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老家,實在很難得。讓我們在《回鄉偶書》的背誦中記住這位老人,緬懷這位詩人。(齊誦)

五、板書設計

25 古詩兩首

回鄉偶書

少小離 老大回

鄉音無改 兒童不識

思鄉情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瞭解古詩大意。

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據題質疑

1、介紹背景。(出示課件插圖)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去求學,離開家鄉後,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瞧。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小朋友,請你仔細觀察,說說你從中瞭解到些什麼?

2、揭示題目:

此時賀知章十分激動,於是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回鄉偶書》。讀題《回鄉偶書》。

3、據題質疑:

⑴讀了題目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重點理解“偶書”,這裡的“偶”“書”各是什麼意思?

⑵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師:自由讀詩,讀準生字新詞,並邊讀邊觀察,想想你從詩中讀懂了什麼?

2、生自學,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

3、檢查反饋:(課件)

⑴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再齊讀生字新詞。

⑵指名讀詩;分組讀詩;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師:小朋友,剛才在老師的介紹中已經瞭解到賀知章在10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直到82歲才回到家鄉,古詩中哪個詩句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內容?

2、引出並學習詩句一:(課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嗎?

師: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那麼,第一個詩句的後半句“鄉音無改鬢毛衰”你又是怎麼理解的?或者你有什麼疑問嗎?

引導理解:

鄉音:①小朋友,咱們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一樣嗎?

②老師給大家一句話,請你們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說說。

③秋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多穿點衣服。指名用家鄉話說,理解“鄉音“一詞。

鬢毛:頭髮

衰:白了

師:小朋友們,賀知章在回到家鄉時頭髮都白了,可見模樣發生了改變,可是什麼沒有改變呢?(鄉音)

指名說說詩句一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時,他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是頭髮白了,模樣變老了。

知道感情朗讀詩句一。

3、引出並學習詩句二:(課件圖片)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是賀知章牽著馬兒回到家鄉來到村口時的情景。請你讀讀詩句二(出示句子二)並聯系圖片,猜猜他們在幹什麼?

交流並小結:

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於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

指導感情朗讀。

4、感情朗讀整首古詩。

5、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古詩的意思。

四、故事續編。

1、小朋友們,82歲的賀知章老爺爺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離開了那麼多年,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激動)孩子們遇到這位老爺爺,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

2、看圖進行想象,孩子們和詩人賀知章還會說些什麼,作些什麼?

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這時,他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是頭髮白了,模樣變老了。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於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

——賀知章也笑著激動的說:“我呀也是這個村的人,很小的時候離開了家鄉,現在回來了,你們歡迎我回來嗎?”孩子們聽了,高興的說:“歡迎您回來,老爺爺去我家做客吧!”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孩子們那麼熱情,就更加激動了,激動得流著眼淚說:“謝謝你們,家鄉真好啊!”(等等)

3、師:小朋友們,這麼動人的你會忘記嗎?你願意把它講給家長聽嗎?(要求學生把古詩背給家長聽,並用自己的話把古詩變成故事講給家長聽。)

五、小結。

小朋友們,你聽說過“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這句詩句嗎?我們的賀知章老爺爺在回到家鄉時就有著這樣深切的感受,離開家鄉多年,又重新回到家鄉,這種心情是激動的,又是喜悅的。讓我們帶著賀知章老爺爺的那種心情把古詩背一遍吧。

教學反思:

古詩《回鄉偶書》是唐詩中的極品,這首詩中的“鄉音無改鬢毛衰”在教學中孩子們顯得有點難以捉摸,卻對“笑問客從何處來”產生出會心的微笑。在這首古詩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詩引出賀知章,並且讓孩子們知道李白與賀知章是好朋友,他們都是很有名的詩人,以及簡單介紹賀知章的一些情況,讓孩子們知道賀知章的一些生活經歷,從而對賀知章產生一種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這種情感來學習對於理解詩句很有幫助。其次,在課堂上我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把學生引入古詩描繪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兒童身份把學生融入之中,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裡。除此,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使得那種回鄉之情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裡。因為學生愛表演,這是他們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詩的語言之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續編故事孩子們編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遺憾的是,對於賀知章的那種回鄉之情領悟得還不是很深刻。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客、何”2個生字,會寫“音、客、何”3個生字。

2、情感目標:理解領悟詩意,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力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瞭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

1、談話、激發了興趣: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你願意背給大家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2、匯入新課:同學們背誦的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國詩歌是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這藝術的河流中,我們心曠神怡,今天就讓唐代著名的詩人賀知章老爺爺帶領我們再一次走進古代詩歌中。

3、作者生平

賀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這位老爺爺年輕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去外地求學,他克服困難用功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後來他到京城去當了大官。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詩人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他回到村口會遇到了一件什麼事呢?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就知道了。(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師:讀了課題你知道“偶”“書”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嗎?(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書:寫,偶書:隨便寫的詩。)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回到家鄉,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寫下來。)

5、師:你真能幹!那麼詩人遇到了一件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讀詩,初步感知。

1、師:請小朋友們開啟課本翻到115頁,自由地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師:老師發現你們讀得可認真了,接下來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比比誰的字音讀得準。

3、師:好了是嗎?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讀準了。(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願意來試試?(2個)下面我請一位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誰行?(1個)我們一起來準確地讀一讀。

4、師:小朋友們讀得太棒了,這回老師要把生字寶寶的帽子摘掉了,你還能認出他們嗎?(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

5、師:把掌聲送給這列小火車。接下來生字寶寶和他們的朋友在一起了,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出示不帶拼音的詞語)

6、師:生字寶寶真想請它們的朋友來家裡做客,而我們今天學的古詩里正有這個“客”字,你找到了嗎?(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緊扣“客”字讀詩

1、師:請再讀讀這句詩,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客”是誰?賀知章。“客”從哪裡來?板書“何來”“客”來做什麼?)

2、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提了不少好問題。老師也來問你們一個問題:詩句裡的“客”也就是賀知章是指從外地來這裡做客的客人的嗎?(板書“客?”)(生交流:賀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從詩歌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3、師:他從小離開了家鄉,到老了才回來。這五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什麼變化?

(生:鄉音無改鬢毛衰)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離、鬢、何、衰、客”六個字,會寫“音、客、何”三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3.理解詩人久別家鄉後歸來的悲欣交集之情。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情境匯入

播放少兒歌曲《靜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李白)《靜夜思》是李白客居他鄉時寫下的一首思鄉之詩,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和家鄉有關的詩,他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和李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飲酒作詩,你知道他是誰嗎?(賀知章)

多媒體介紹賀知章。

賀知章三十多歲離鄉做官,直到八十多歲才再次回到故鄉,五十年過去了,當再一次回到故鄉的時候,他的心中感慨萬千,於是提筆寫了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回鄉偶書》(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

三、精讀古詩

這是一首古詩,學習古詩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老師這兒有一顆蘋果樹,樹上有四個蘋果,如果你能把四個蘋果都摘下來,那這首詩你就學會了。我們來看看四個蘋果分別是什麼?(我會認、我會解、我會讀、我會想)有信心把它們摘下來嗎?

1.我們首先來看看第一個蘋果能不能摘下來,多媒體出示生字,帶拼音齊讀,去拼音指名讀。

2.讓我們來看看第二個蘋果,我會解。解,是什麼意思?(理解)很好,你已經知道了解釋古詩的第一個方法,那就是“擴詞”。怎樣去理解這些跟我們隔了一千多年之遠的古人說的話呢?別急!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名字《回鄉偶書》,我想請人再給這四個字擴擴詞。(回到、家鄉、偶然、書寫)我們把擴的詞聯合起來看看,這句話能讀的通嗎?不能,那我們給它補一補,回到家鄉偶然寫下的一首詩,這樣通不通?理解了嗎?(齊讀一遍)你看,我們把書寫換成了寫下,又補上了“的一首詩”這幾個字,回鄉偶書的意思就出來了,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二和三種方法,學會了運用“擴、換、補”的方式,那麼你學任何一首古詩就都不難理解了。是不是真的呢?我們進入詩文你就知道了!

出示“少小離家老大回”,先給加點字擴詞(離開、家鄉、回來)。我們還有少小和老大的意思還不知道,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小兒子離開家,大兒子回來住”對不對?哦,不對,那應該是什麼意思呢?嗯,有些字的意思古代和現代可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換一換,我把少小換成“年輕的時候”,老大換成“年老的時候”,現在能不能解釋的通?能了,再補上一個“才”字就更完整了,“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到年老了才回來。”我們就用上了剛剛講的三種方法,擴換補。

再來看看下面的,這三種方式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課件出示“鄉音無改鬢毛衰”,給加點的字擴詞(家鄉、口音、改變)。家鄉的口音你知道是什麼嗎?(演示)“無”是什麼意思?沒有!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可是“鬢毛衰”,衰在這兒指的是“又白又稀疏”,那“鬢毛”指的是什麼你知道嗎?(耳邊的頭髮)耳邊的頭髮都已經又白又少了,這說明他年紀大不大呀?齊讀釋句: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但我的頭髮已經又白又少了。

我都已經這麼老了,離開家鄉也有五十年了,可我仍然記得我的家鄉話,這說明什麼呀?(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懷著對家鄉的如此情深,五十年後,作者回來了,然而回來後看到的是什麼呢?出示“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擴詞“識”,把“兒童”換個更常用點的詞(小孩子),“相見”誰和誰相見呀?賀知章和小孩子相見,不相識。這句說的是:村裡的小孩子見了我都不認識我。(“我”指的詩作者賀知章)五十年沒回來啦,村裡的小孩子沒見過我,都不認識我,還怎麼樣呀?“笑問客從何處來。”給“笑”“客”擴擴詞,(笑嘻嘻)(客人),把何處換一個現代的話你會嗎?(何處:哪裡)很好,那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擴一擴,換一換再補一補,“還笑嘻嘻地問我這個客人是從哪兒來的”。

好了,這首詩我們已經解完了,現在你知道它全部的意思了嗎?我想請一位同學完整的說一說。

3.第二個蘋果我們也順利摘下了。我們來看看第三個蘋果,“我會讀”,你們會讀嗎?那你們讀來聽聽看!我看你們有點在吹牛,讀詩要讀出節奏,讀出感情,我問你們你覺得賀知章寫這首詩的心情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我說既高興又難過,而且高興少難過多,不信我給你們找出證據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高興,“鄉音無改鬢毛衰”——難過,你還能從哪兒看出來難過嗎?(“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自己回到家鄉,卻被當做是外鄉的客人,別人都不認識他了,他難不難過?所以說他的心情是即高興又難過,而且高興少難過多,我們讀的時候,高興的地方我們要讀出高興,難過的地方我們也要讀出難過的感覺。除了這個,我們再學一招,劃節奏,看,老師劃斜槓的地方代表著停頓,一條斜槓就停頓短一些,兩條橫崗就停頓長一些,看明白了嗎?我想請一位同學按照老師剛剛說的感情和節奏讀一讀,誰試試?讀的好不好?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4.我覺得你們能成功拿下第三個蘋果,祝賀你們,還有最後一個蘋果,“我會想”,有沒有信心?好,我們看到書上這幅圖,圖上有些什麼?(小孩子、賀知章、馬)圖上為什麼會有馬呢?(拓展知識,交通工具)你們試著扮演一下圖中的小孩子,我來扮演一下賀知章,想想看你會問賀知章什麼問題呢?非常棒,我們在學詩的時候要學會動腦筋思考,多問一些問題。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學習解釋詩歌有三種方法,哪三種?(擴、補、換)還有朗讀古詩一定要讀出感情和節奏,我們再試著一起讀一讀這首《回鄉偶書》吧!(齊讀)

賀知章不止寫了這一首回鄉偶書,還有另一首一樣名字的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多媒體出示《回鄉偶書》其二,齊讀。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

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

2、揭示課題:《回鄉偶書》

二、初讀感知

1、範讀《回鄉偶書》

2、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

3、認讀生字:客何

說說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並用它們組詞。

4、說說你在預習中知道了什麼?

5、質疑並適時解疑。

6、看圖說說《回鄉偶書》這首詩的大意。

7、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

三、朗讀感悟

1、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邊,你的心情會怎樣?

2、指導感情朗讀(師範讀、指名讀、生自讀、小組讀、展示讀)

(第一句:語速稍慢,讀出詩人離鄉之久。第二句:“無改”讀得昂揚一些,“衰”讀得起伏一些,讀出詩人對家鄉的思念、熱愛之情。第三、四句:語速稍快,讀出兒童的天真活潑、驚奇。)

3、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實踐活動

1、藉助課文插圖和詩句進行想象,小組合作表演《回鄉偶書》。

2、師生評價表演情況

五、指導寫字:音客何

先觀察字的特點,再描紅、臨寫,最後評一評。

六、拓展活動

課外閱讀古詩,開一次古詩朗誦會。

七、設計板書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

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老年回到家鄉後,感到時光飛逝而寫下的一首古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絃,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第一學段應該“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絡、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據此,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應用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將教學設計成四大板塊:情境匯入——朗讀感悟——情感昇華——拓展延伸。

學習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懂得熱愛家鄉。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思鄉的古詩,並讀一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情境匯入

1、播放歌曲《靜夜思》,談話:李白在思念誰?(家鄉、親人、朋友……)

2、是啊,“月是故鄉明”,所以,每當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會想起自己的家鄉,就會吟誦起——

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漂泊在外的遊子,誰不在思念自己的家鄉?公元744年,一位86歲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時,距離他中年離鄉已經有50年了。五十年了,踏上故鄉的土地,他思緒萬千,隨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回鄉偶書》。

4、簡介作者,理解詩歌題目的意思。

板塊二:朗讀感悟

1.範讀。

2.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指名讀,強調生字讀音,相機指導書寫“客”、“何”。

4.結合註釋理解古詩大意。

5.學生交流。

6.指導誦讀、表演。

板塊三:情感昇華

1. “少小離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詩人邁著蹣跚的步履回到了家鄉,看著親切的鄉鄰,聽著熟悉的鄉音,這位86歲的老人心潮澎湃,又寫下了一首《回鄉偶書》(二)。

2.指名試讀,自由讀,齊讀。

板塊四:拓展延伸

1.故鄉,是每個人心裡的一盞燈,這盞燈,亮在李白的心裡,亮在賀知章的心裡,也亮在無數遊子的心裡。從古至今,正是這盞燈,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詩篇。

2.齊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泊船瓜洲》。

板書設計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

熱愛家鄉

教學反思

《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老年回到家鄉後,感到時光飛逝而寫下的一首古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熱愛。教學伊始,我用了耳熟能詳的、同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靜夜思》創設了情境,把孩子們帶入了思鄉的氛圍之中。低年級的古詩教學,重點在於讀,所以,教學中,對於古詩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只是簡單點撥。同時,利用表演,讓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裡,教學效果良好。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7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詩中的5個生字,會寫“客、何、音”三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緊扣識字教學,巧妙抓住“客”作為切入點,結合“何來”一詞擴充套件開來,讓學生思如泉湧,想象萬千,再通過品讀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詩、悟詩中懂得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剛才有個小朋友一臉興奮地告訴我,本週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請幾個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過生日。看來,這個小朋友是想幹什麼呀?(生:請客。)他想邀請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請客”、“做客”、“客人”都有一個――“客”字。對,現在我們就一起把這個“客”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來。(師範寫,提醒“橫撇”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才好看,生書空。)說說怎麼記住這個“客”字,然後生根據同學的發言再寫寫、記記“客”。

二、讀詩悟詩:

1、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孩子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中恰恰也有一個“客”字,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不認得的字藉助下面的小精靈的幫助來讀準。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裡。開始!

2、檢查自讀:

①(課件出示詞語):偶然、鬢毛、衰老、客人、何處來、鄉音

②解釋:“衰老”(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嗎?那形容怎樣的人,比較合適?)

③解釋“何處來”(換種說法:哪裡來、什麼地方來。)

④解釋“鬢毛” 。

3、開火車讀詞語。

4、分小組朗讀詩。

3、緊扣“‘客’字”,啟發思考: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現它了嗎?

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設想:生提問:客是誰?從什麼地方來的客?為什麼要來?)

師:我們一起寫“何來”,在“客”後板書:何來?)

師:孩子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再來問你們一個問題:這個“客”是“客”嗎?(師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個實心圓點,旁打一個問號。)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它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生自讀詩歌,勾畫。)

4、品讀詩句,分享感受:

(生: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師:你在詩歌中找到了答案,真會動腦筋!那你來讀一讀後兩句詩吧!

(生: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

師:真了不起,你能結合詩歌和插圖找答案,學習就應該這樣!聰明的孩子,你來讀一讀後兩句詩,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不對不對!他不是客。你們看第一句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說他很小離家。)

師:真棒!把你的理解送進去讀一讀這句詩。(生讀。)

(生:我還從第二句詩“鄉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裡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音。)

師:鄉音的“鄉”就是――(生:故鄉、家鄉的“鄉”)我們的家鄉是――龍泉市。如果將來你離開了家鄉,你會想念家鄉嗎?(會!)

師:那麼詩人為什麼要“回”,你們明白了嗎?

(設想:生:因為他思念家鄉;

生:想回來看一看家鄉的人;

生:他想吃一吃家鄉口味的飯菜;)

師:真應了那句“親不親,故鄉人;甜不甜,家鄉水”呀!(隨機板書:思念家鄉!)帶著這種心情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生讀。)

師小結:原來這個看似“客”的人其實――(生:並不是客!)不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來”了!而是離鄉多年的遊子――(生:“回”到這裡了!)不是“來”而是――(生:“回” 呀!)師:不是“來”――(生:而是“回” 呀!)再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迴歸全詩:五十年了,許多的事情都已經改變了,難怪家鄉的小孩子會把我當做客人,笑著問我從哪裡來?詩中哪兩句說的是這個意思。

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我們也來學學兒童,“笑問”?(表演)

師:看到兒童可愛的模樣,聽到他們天真的笑問,詩人的心情?(生說,讓他讀一讀這兩句詩,男女生分讀。)

5、師:那麼怎樣讀好詩呢?老師這裡提供大家一個方法。(課件出示)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①學生自由朗讀。

②指名朗讀。

③同桌朗讀。

三、拓展練筆:

對詩歌進行故事續編:賀知章回鄉後感受如何?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

五、板書設計:

回鄉偶書

客?何來?

思念家鄉!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詩題。

1、談話匯入:我們班的某某某離開家來富陽讀書,離開爸爸媽媽,你想家嗎?趁機引入試題:他離開家幾天就開始想家了。那麼一個人離開家鄉幾十年後回到久別的家鄉,心中一定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回鄉偶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首詩,板書:《回鄉偶書》。

2、學生齊讀。

3、出示頭像,介紹詩人。

賀知章不但是個大詩人,而且還是個大學問家。

二、自主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通詩,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糾正字音。

①出示詞語:偶然、鬢毛、衰老、客人、何處來、鄉音

②解釋:“衰老”(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嗎?那形容怎樣的人,比較合適?)

③解釋“何處來”(換種說法:哪裡來、什麼地方來。)

④解釋“鬢毛”(圖片幫助理解)

3、開火車讀詞語。

4、分小組朗讀詩。

二、交流學習,感悟詩情。

1、學習第一、二行詩。

①自由讀,說說大概的意思。

②圖片出示(年輕和年老):有哪些變化呀?(家鄉的變化)

③家鄉的變化很大,詩人的樣子也發生很多變化,可是唯一不變的是什麼?(鄉音)解釋:家鄉話。

④為什麼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讀這兩行詩:詩人50多年沒有回家鄉,現在回來了,還是衣錦還鄉,見到了家鄉的許多變化,心中百感交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詩人沒有忘記故鄉,而故鄉還認得這位在外多年的遊子嗎?

①自由讀,你能說說大意嗎?

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讀。

三、配樂吟誦,昇華詩情。

1、配樂詩朗誦。(師範讀)

2、學生學習吟誦。

3、那麼怎樣讀好詩呢?老師這裡提供大家一個方法。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4、學生自由朗讀。

5、指名朗讀。

6、同桌朗讀。(配樂)

四、閱讀續篇,深化感情。

1、出示《回鄉偶書》之二

2、學生自由朗讀

3、集體朗讀

五、快樂寫字時間。

1、學習“客”的書寫。

2、學習“何”的書寫。

反思:

今天是家長開放日,6點45分我就來到學校。8點20分活動開始了,家長們陸續來了,每個人都很安靜地關注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各個坐得筆挺,聲音也非常洪亮,也許歸功於家長的到來,可也說明我的.孩子們懂事了。今天的感動真不少。

課堂讓我感動

師:同學們能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嗎?

學生二人小組討論、表演。

師:哪一組來試一試。

徐磊、盛琦兩人表演如下:徐磊扮賀知章,學著老人的樣子(手摸著鬍子,很有禮貌地詢問)走過來。兒童問:“您從哪兒來?”

“賀知章”說:“我從北京來。”兒童問:“你是哪裡人?”“賀知章”答:“我是這裡人。我很小就離開家了。現在回來了。”兒童說:“那我帶你去你家。”……

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品質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古詩精練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從學生想象

“賀知章”與兒童的對話,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創造性地把古詩的意境形象地表達出來了。新課標中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教學中我創造機會讓學生去想象,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在這個廣闊的空間裡交流感情,碰撞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家長讓我感動

很多家長都是在上班,可是還抽出時間來參加,真讓人感動。家長真摯的建議讓我如沐浴春風,家長的表揚讓我眉開眼笑,家長的善解人意讓我感到欣慰無比。

真的這次活動我覺得搞得很成功,我想家長和我的距離更近了。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之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四、教學設計: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匯入:

你是哪裡人,離開家鄉到了寧波,會想念家鄉嗎?你的爸爸媽媽呢?(指名外地的學生回答)看(出示幻燈片:回家),每年春節人們都會趕著回家過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車站,多麼感人的思鄉之情啊。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小生長的故鄉非常依戀,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繫故鄉。

(二)揭詩題,釋題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回家的古詩《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

板書課題:回鄉偶書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範讀,聽清生字的讀音,聽清停頓。

2、自由讀:

(1)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奏地讀通詩句。

(2)藉助詞語手冊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麼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3、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與古詩朗讀情況。

a、檢查生字(幻燈片生字):讀生字卡片,重點記“鬢”的字音、字形。

b、指名讀古詩,評議要求:字音有沒有讀準(2個);停頓是否合適(2個);齊讀。

(2)說說你已經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估計學情:少小、老大;回、相見、相識、客、何處、笑問

(3)說說哪個詞你實在想不明白了?

估計:鄉音、無改、鬢毛衰

4、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說一句,幻燈出示一句詩意)用“雖然……但是……”接“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個句子。

5、齊讀:理解了詩的意思,我們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四)多種方法讀古詩,體會詩情。

1、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首詩呢?

喜悅:因為五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是多麼的激動和興奮啊。

重點品讀:少小離家老大回

難過: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頭髮都白了,很傷感。

重點品讀: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旁白:是啊,又高興,又傷心,這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的變化,聽著家鄉話真是悲喜交加啊。板書:悲喜交加

2、還有兩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問:如果你是村裡的小孩子,看見了一個八十多歲的不認識的老爺爺來了,你會怎麼問啊?

師答:是啊,離開家鄉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以至於孩子們都把我當作遠來的客人啦。這是賀知章老爺爺深深的嘆息啊,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

3、指名朗讀整首詩,師生共同點評,評議要點:你覺得他讀出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4、齊讀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有趣,有效。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會寫“音、何、客”3個生字,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做到有節奏,爭取有感情。

3、通過猜測賀知章做詩時的年齡,品讀詩句圖文,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在語境中理解詩句,感情背誦。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交流】

方案一:背古詩,儘量做到字正腔圓。

方案二:猜方言。假如教師的方言與學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師生的距離,並在不經意間滲透“鄉音”,好玩又匠心獨具。

【教學流程】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今天我們學習第25課《古詩兩首》中的《回鄉偶書》。請小朋友開啟書,自己先讀一讀,爭取把每一個字讀正確。

2.這首詩可能有些小朋友讀過,甚至會背,但是,真想把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讀題目。特別注意讀準“偶”字,並問:這個“偶”字,我們在哪裡見過?(偶然、木偶、偶爾、偶像)

(2)讀作者。

(3)朗讀整首詩,重點夯實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

(指導讀好前鼻音“鬢”,瞭解“鬢毛”指的是耳朵旁邊的頭髮;開火車讀準“衰”,如果學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兩種讀音,告訴學生現在統讀“shuāi”。)

4.能正確讀好每一個字,讓我們再來練讀整首詩,一定能讀得字正腔圓,更加悅耳。(讀詩)

二、紮實識字,端正書寫

1.有的時候,一篇課文會讀了,一首詩會背了,並不等於所有的字都認識了。有的字可能換一個地方遇到,說不定就不熟悉了。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戰?

2.出示生字詞語,認讀:

【偶然 木偶 鬢毛 兩鬢 衰老 衰落】

3.出示生字:【音 何 客】

(1)“小老師”帶讀這三個字。

(2)組詞,給“何”字擴詞。

[“何”在口語中使用少,不常見,組詞可以起到強化作用。]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寫的時候需要提醒注意什麼?(“音”字注意上寬下窄中橫長,間距勻稱日形長;“客”字要注意撇捺舒展,口部稍小。)

(4)寫字。認認真真描一個寫兩個。

(5)評價並改進。

三、猜測年齡,理解詩意

1.生字會認、會寫,而且能把字寫漂亮了,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再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讀全詩)

2.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小朋友能把詩歌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真不簡單。老師能不能提高要求?你們敢不敢迎接挑戰?好,請你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學生猜測年齡,教師板書。)

3.猜,其實也要有根據,你不會說老師只有10歲,也肯定不會說我90歲吧?那麼,賀知章到底幾歲,黑板上哪個年齡可能最正確呢?請你用心地看一看課文115頁,不要放過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幅畫面。找到一個理由,就做上一個記號。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來。

4.全班討論(根據學生的發言句句落實,並以感情朗讀來展現。)

“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說明年紀小,“老大”說明年紀很大,說明至少50、60歲,而不會10、20歲。

小的時候離開家鄉,到老了才回來,該會有多少感慨在心中啊!請你再讀一讀這行詩?

這時候的讀,我發現你變了,讀得高低起伏,讀得慢了,深沉了。誰再來試試?

我彷彿看到,詩人在搖著腦袋,說——(齊讀)

鄉音無改——“鄉音”指的是家鄉話;“鄉音無改”說明他的家鄉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仍然很想念家鄉,忘不掉。

是啊,對家鄉的思念不但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深,越來越濃。讀好“鄉音無改”。

鬢毛衰——“鬢毛”指的是什麼地方?耳朵兩邊的頭髮;“衰”是指已經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可以聯絡插圖)

家鄉的口音雖然沒有改,但是人已經明顯老了。試著讀出這種感覺。

插圖——課文的插圖,畫著一個牽著馬的老人。看圖就知道他的年紀很大,背都有點駝了。

看著這幅圖,看著這位白髮蒼蒼的長者,你最想朗讀哪句詩?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相識”就是“認識”。兒童都不認識,還把賀知章當作“客人”,問客人是從哪裡來的,也說明他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孩子都沒有見過。

這裡的“兒童”是不是就是指賀知章?(不是。指的是家鄉的小孩,或許也可以是賀知章兒時的夥伴。)

“。”——“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後的“。”,說明詩人不僅僅是引用原句,不是“笑問:‘客從何處來?’”,而是敘述,從中也能看出作者的身份,體會朗讀的語氣。

5.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

孩子,遇到這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麼問啊?(生問)你真有禮貌!為什麼要笑眯眯地問,你從哪裡讀知道的?

[這裡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6.小結:通過大家的發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是不是?到底多少歲呢?請小朋友看大螢幕:

【賀知章是我國唐朝著名詩人。他30多歲離開家鄉去做官,直到85歲才告老還鄉。這時,他已經白髮蒼蒼。】

(1)讀介紹,問: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可能多少歲?

(2)誰猜得最準?恭喜你,掌聲鼓勵!(請他吟誦《回鄉偶書》)[這樣的猜測和揭底,讓課堂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挑戰,語文課堂彷彿成了一部“開心辭典”。]

(3)看了這段話,你還想說什麼?

一別就是50多年,離開家鄉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鬢毛衰”。這50多年裡,也許無數次夢迴家鄉,無數次凝神遠望。可是,詩人為什麼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像說話)

7.也許因為交通不方便,也許因為工作不允許,詩人一別就是50多年。終於年紀大了,終於能夠回到家鄉,你猜,作者會是什麼心情?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背一背嗎?

激動:五十多年了,多少回舉頭望明月,多少回低頭思故鄉。現在,終於告老還鄉了,該有多激動啊!(背)

高興:是啊,回到了做夢都想念的家鄉,一定非常高興的!

難過:離開時還是孩子,現在都成老頭了,連孩子都不認識了,也許心裡是有點難過。(背)

又高興又難過:一直做夢都希望回到家鄉,可是真的回來了,“我”怎麼反倒變成客人呢?真是百感交集啊!(背)

8.帶著你的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齊誦)

四、瞭解詩人,拓展補充

1.那麼有感情地背誦,知道詩人是怎麼寫出這首詩的?(“偶”——偶然想到,“書”就是“寫”;“偶書”——偶然寫出的,隨意寫下來的。)

2.回到久別的家鄉,賀知章寫了兩首《回鄉偶書》,請看另外一首:

【 回鄉偶書(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3.補充:賀知章是浙江紹興人,鏡湖就在紹興。賀知章告老還鄉之後,皇帝把鏡湖的一角送給他補貼家用,讓他安度晚年。

4.在中國的歷史上,賀知章是一位很特別的老人,因為他很長壽,因為他年紀那麼大了還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老家,實在很難得。讓我們在《回鄉偶書》的背誦中記住這位老人,緬懷這位詩人。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

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

教具學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詩句,激趣匯入,提示課題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老師今天還來了幾幅圖,大家看看你想起了哪些詩句(出示圖),大家說得真好,是呀幾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這就是詩歌的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看看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它是:《回鄉偶書》板書課題:回鄉偶書

1、作者簡介。(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書是什麼意思?學生:(書本),練習生活實際,誰有寫書法的落款時寫的:**書。(對是寫的意思)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說詩句,讓古詩走向生活,啟發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明白學習古詩的作用、意義,感受古詩的魅力。增加學生語言積累}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範讀動畫,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2、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加強識字:抽生讀詩,其餘聽讀,評價,正音。

{設計意圖: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識字、讀通課文排除學習困難,讓學生讀有所獲。}

三、知詩意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現它了嗎?

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2、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生提問:客是誰?從什麼地方來的客?為什麼要來?

師:同學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再來問你們一個問題:這個“客”是“客”嗎?

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探究、交流的時間和機會。}

4、指名回答剛才的問題。

例:(1)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2)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因為他騎著馬,馬馱了一大包行李,這也是那些小孩認為他是“客”的原因。

(3)他不是客。這首詩是賀知章寫自己的回鄉經歷,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你們看第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這個意思。

你能從詩句中找出反義詞嗎?

(設計意圖: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

(4)從第二句詩“鄉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裡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音。④為什麼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5)出一個難一點的問題:你能不能用“雖然……但是……”說一句話,還可以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5、師:是呀!詩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到八十五歲才回來,整整五十年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啊!詩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可因為公務繁忙、交通不便就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今,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家鄉的一切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嗎?大家一起來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面對“鬢毛衰”的作者,“兒童”是怎樣的呢?

6、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突破本課理解上的難點。通過詩句意思的理解來讓學生體會,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久別家鄉思念故鄉的感受}

四、悟詩情

1、師: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遇到詢問自己從哪裡來的兒童,請你想象一下,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

生說感受。

2、師:是啊,歲月在少年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日子給烏黑的頭髮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遊子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家鄉的人與事每天也在變幻,但唯一不改的是遊子的那顆回家的心,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深深的愛。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再次朗誦全詩。

生自由練讀。

有人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曲,那麼這首詩究竟是歡快的歌曲,還是憂傷的歌曲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放進詩中,美美地讀一讀這首詩。

3、指名讀,師適時指導語氣和節奏。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⑵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思鄉)

{設計意圖:簡單瞭解詩意後,鼓勵學生讀出節奏,為下一步讀出感情做準備。}

⑶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裡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麼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⑷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讀出不同的韻味,進一步感悟作者複雜的感情。}

五、指導書寫。

1.請學生自己先描一描“客、何”,注意觀察有什麼不一樣?

2.指名說。

3.重點指導“客”的書寫,問:寫“客”時應注意些什麼?(上下結構應寫得緊湊,下面“各”的撇捺要寫得舒展,“口”是扁口)。

4.師範寫“客”

5.左右結構的“何”書寫時應寫得怎樣?(左窄右寬)

6.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放古箏樂)。

7.同座位互相評價,寫得好的字加上星。

8.展示。

六、作業:

選擇其中的一項完成:

1、古詩配畫。

2、對古詩進行故事續編。

3、課外閱讀賀知章其他的詩。

(設計意圖:這種作業形式能體現層次性。)

教學反思:

上完了整節課,感覺學生學的輕鬆愉快,教師教得輕鬆愉快,古詩的教學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開放的富於情境的學習環境。古詩所描述的是古時候的人和事,是濃縮的幾個字,十幾個字,必須藉助圖畫等有效的輔助手段,創設詩中描述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看、讀、說、演等一系列的活動來體會感悟。

2、突出以讀為本,落實“讀準——讀出韻律——讀出感情”三部曲。在讀中鞏固生字,在讀中瞭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個別讀、範讀、齊讀、賽讀、引讀多形式、多方法,一切盡在讀中。

3、抓住“詩眼”,突出學生自主。詩意的理解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中切忌老師包替講解,而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再抓住“詩眼”,引導點拔,學生方能把握。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2

一、創設情景,感情匯入。

1、我們今天學習一首古詩,《回鄉偶書》,這首詩是誰寫的?誰知道賀知章是個什麼人?

2、從題目知道了什麼?

3、你現在多少歲?(十一二歲)但賀知章他闊別家鄉五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幾個五十年啊,你說,他心裡是多麼地懷念家鄉啊,現在就要回到家鄉來,心情會是怎樣的?

4、這首詩就如大家所說的,詩人帶著喜悅、憂傷的複雜感情寫了下來。

二、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詩寫了什麼呢?下面自已先讀讀詩句,把詩中的每一個字音讀準,詩中有三個生字,特別要把它們讀好,讀得流利了就可以停下來了。

2、誰來讀?檢查個人朗讀(四五個學生),教師從旁鼓勵、指導。

3、小組各讀一句。

4、有哪些字你要提醒同學們的?解決三個生字。鬢的寫法(寫一個錯字對比),是指哪裡?,衰的意思,你可以說是鬢毛衰嗎?

三、合作解決,讀懂詩意。

1、詩中描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你讀懂了什麼?在小組中說說詩句的意思,可以說讀懂某一個字,某一句詩的意思 ,也可以提醒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哪些字詞。

3、師生交流。

解決第一二句詩。

(1)哪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句詩?

(2)從第一二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還要同學們注意哪些字詞?為什麼?

(3)教師注意抓緊第二句詩講解。誰能用一個關聯詞語放進這句詩中說說?(雖然--但是)

(4)再讀一讀,把這句讀好,可以在第二句詩前加上嘆一口氣再讀。

(4)五十多年了,現在就要回到家鄉了,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心裡是多麼感慨啊!我們把作者的心情在朗讀中表現出來吧,再把一二句詩讀一遍。

解決第三四句詩。

1)哪個同學來讀讀第三四句詩?

(2)誰知道這兩句詩說了什麼?

(3)第三四句我們不多講了,用演吧。誰能來飾演一下詩中的賀知章?兒童?為什麼小童問客人?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想象一下來表演。

四、學過這首詩了,你可以感受到作者這次回到家鄉是怎樣的一番感受嗎?

五、我們背一背這首詩,可以背的用背,不能背的用讀也可以。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客,何,贈,汪,舟,欲,踏,潭"8個生字,會寫"舟,乘,音,客,何,汪"6個生字。

2、情感目標:理解領悟詩意,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能力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悲喜之情。

 教學重,難點:

瞭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生平匯入,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去求學,離開家鄉後,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會是怎樣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相信大家課前都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工作,有哪位小朋友能來理解下課題中"偶""書"各是什麼意思

 二、自由讀詩,初步感知。

1、自由讀,邊讀邊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讀懂了什麼

2、小組交流

3、檢查反饋(課件)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全班齊讀。

(2)出示詩文,指名讀。

(有誰能讀得更好,讀書節奏,讀書感情。)

(3)出示節奏,指名讀,小組讀。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三、細讀品位,感悟體會。

1、學習第一句。

(1)聯絡重點字詞看插圖,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自己試講,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2)師歸納,生質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麼要問的

生1:為什麼幾十年後作者還回到家鄉來

生2:這時他的心情如何

(生自由回答,師引導,歸納。)

(3)看來同學們不僅會讀,還會思考。那麼你們能"從鄉音無改"與"鬢毛衰"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什麼

(4)指導朗讀: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闊別多年後又返回到養育了自己的家鄉與故鄉的人們團聚,想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時一定會興奮不已。現在誰能用讀出作者此時的喜悅心情 (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二句。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鉤出重點字詞,出示插圖,學生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自由回答,師補充提問:"客"在這裡指誰 "何處"是什麼意思 誰再來說說 )

師:幻想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說些什麼呢

(生髮揮想象,說一說。)

師: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無奈,憂傷)

(3)指導朗讀古詩(誰能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 )

 三、活動品位,體會情感。

1、用講故事的方式把詩文說一說。(學生組織語言,全班交流)

2、教師歸納總結,演一演這個故事。

3、看了這段演出,你體會到了什麼感情 (體會:思鄉)

4、 教師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裡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麼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5、齊讀,試背。

 四、聯絡內容,豐富情感。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後,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偶書》。)我們剛才學習的是第一首,現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的那種感受。(出示課件,師誦讀,生品位)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五、示範指導,掌握基礎。

1、觀察生字,課件出示書寫順序,師講解。

2、生描紅試寫,師巡視指導。

 六、選擇作業,鞏固知識。

同學們,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我們都完成了,今天我們來個新鮮的做法,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去認真完成。

1、背誦並默寫古詩。

2、寫一寫,說一說《回鄉偶書》的故事。

3、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設計意圖:一直都想不到一個很好的辦法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次選擇作業去完成,讓學生在樂趣中自覺自願地完成,同時又考慮到了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了不同的鞏固知識的方法,各取所需。)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讀題目。讀準“偶”字,問:我們在哪裡見過?

2.讀作者名,背《詠柳》。

3.朗讀整首詩。(重點夯實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指導讀好“鬢” “衰”,瞭解“鬢毛”的意思)

【評析】聯絡熟悉的詞語復現,能強化生字的讀音,加深“字不離詞”的印象;以學生已學過的詩加深對詩人和詩作的認同,增加親和力;這首詩大部分學生已經有基礎,甚至耳熟能詳,因此正音的重點就落到難讀的第二句上,避免平均用力,凸顯難點。

二、紮實識字,端正書寫

1.過渡:一首詩會讀了,並不等於所有的字都認識了,有的字可能換一個地方就不熟悉了,敢不敢迎接挑戰?

2.出示生字詞語,以多種方法認讀。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客”字。

【評析】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容忽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流程的方便,往往會將識字、寫字環節後置,如果課堂時間把握不好,寫字容易成為“家庭作業”,得不到教師的具體指導和師生的評價交流。為了紮實有效地識字、寫字,將這一環節安排在課中,並在字形的指導上有所側重,不面面俱到。

三、猜測年齡,理解詩意

1.過渡:生字會認、會寫,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再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讀全詩)

2.猜詩人年齡。小朋友能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真不簡單。現在請你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學生猜測年齡)

3.引導:猜要有根據。賀知章到底多少歲,黑板上哪個年齡最正確呢?請小組內互相合作,用心讀一讀課文,不要放過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幅畫面,找到一個理由就做上一個記號,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學生自學、小組內互學)

4.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以感情朗讀來展現)

“老大”說明年紀很大;“鄉音無改”說明他家鄉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仍然很想念家鄉,忘不掉,也說明他離開家鄉很多年啦;“鬢毛衰”指兩鬢的頭髮已經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看插圖:背都有點駝)說明人已經明顯老了;“不相識”就是“不認識”。兒童見面了都不認識,也說明他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

5.解謎:通過大家的發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詩人到底多少歲呢?(補充資料:賀知章30多歲離開家鄉去做官,直到85歲才告老還鄉)

6.評比。誰猜得最準?(請得勝者吟誦課文)

【評析】猜年齡,是理解詩句的一個突破點,也是一個轉折點,將學生從靜態的寫字中啟用,課堂好玩了,學生就投入了。不過,“猜年齡”也容易造成信馬由韁,為猜而猜的現象,考慮到教學效率,板書時寫出年齡的區間,注意收放度的把握。啟用思維後,讓學生獨自品讀詩句,觀察插圖,就是理解詩句、展示推理的過程。當學生有了交流的慾望,再進行同桌或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處於憤悱狀態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推敲詩句的字裡行間,都能品味到這是一位長者寫的詩。如果學生通過“少小”“兒童”誤以為賀知章是個孩子,可以引發爭論,體現言語的衝突和智慧,促進對詩句的理解和領會。這樣的猜測和揭底,讓課堂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挑戰,語文課堂彷彿成了一部“開心辭典”。

7.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⑴如果你現在就是這個孩子,遇到這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麼問啊?(生問)⑵如果你是詩人,你會說什麼?

【評析】這裡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起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四、瞭解詩人,拓展補充

1.過渡:一別就是五十多年,離開家鄉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鬢毛衰”。這五十多年裡,也許無數次夢迴家鄉,無數次凝神遠望。可是,詩人為什麼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象說話)

2.指導背誦:年紀大了,終於回到了家鄉,你猜,作者會是什麼心情?(激動、難過、高興,百感交集)你能帶著自己領悟到的心情背一背嗎?

3.省略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詩歌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如何讓孩子們有滋有味地品讀詩、悟詩、賞詩?讓“詩”浸潤孩子們的心靈,豐厚他的情感世界,積澱他們的文化底蘊?這是我設計《回鄉偶書》這一古詩教學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瞭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

難點:理解詩意,領會作者的感情,培養想像力。

教學方法

採用講讀法,即講解的閱讀,由學生自己多讀、熟讀和背誦,讓他們在讀中自己感悟,思考、分析、概括、鞏固、運用所學內容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詩題。

1、談話匯入。讓學生說說想家的體會,老師引入詩題:你們離開家幾天就開始想家,那麼,一個人離開家幾十年後又回到故鄉,該是怎樣一種心情啊!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首詩。

2、老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解釋課題,理解重點字。

偶:偶然書:寫

4、介紹詩人(播放課件)。賀知章不但是個大詩人,而且還是個大學問家。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回鄉偶書》就是寫他辭官告老回鄉,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時的感情。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通詩文,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糾正字音。(重點糾正“鬢、衰”的讀音)

3、指名朗讀,老師指導朗讀。

4、你體會到詩人這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三、交流學習,感悟詩情。

1、學習第一、二行詩。

⑴指讀詩句。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對應的詞語。

少小——老大離——回

⑵ “老大”具體在哪裡表現出來?(鬢毛衰)

讓學生指指“鬢毛”在哪裡,說說“衰”指什麼。

⑶除了“鬢毛衰”之外,詩人的模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麼多年不變的是什麼?

引發學生想象:詩人“少小”時的樣子(活潑可愛,充滿青春活力),再看插圖(播放課件),用幾個詞語來形容詩人“老大”時的模樣。(老態龍鍾、步履緩慢、兩鬢斑白)

引發學生思考:詩人不變的是什麼?鄉音——思鄉之情

解釋“鄉音”:家鄉的話。讓學生說說家鄉的話。

(借不變的鄉音和衰老的容貌進行明顯對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情感。)

⑷介紹賀知章回鄉的背景。(播放課件)

賀知章在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辭去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86歲,這時,距他年輕時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⑸讓學生想象一下家鄉會有怎樣的變化,詩人會發出怎樣的感慨。(物是人非,同齡的人幾乎都不在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寫下此詩。)

⑹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詩人年輕時候離開家鄉,86歲才回來,離家時風華正茂,回來時卻老態龍鍾。他的心情如何呢?帶著這種感慨的心情朗讀詩句。

2、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詩人沒有忘卻故鄉,而故鄉還認得這回歸的遊子嗎?齊讀三、四行詩。

⑴想象這群嬉鬧的兒童看見詩人會問些什麼話,帶上表情問一問。

⑵“笑”能改成“請”嗎?為什麼?

⑶兒童的“笑問”使詩人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抓住“笑問”這一關鍵詞,通過想象、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與詩人,文字對話,體會詩人的情感。)

⑷指導朗讀。讀出兒童的天真、熱情。

⑸想象一下詩人與嬉戲的孩童碰見時的場面,並演一演。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詩的內容,深入理解詩的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並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四、配樂吟誦,昇華詩情。(播放課件)

1、播放優美的古箏曲,老師充滿深情地吟誦。

2、指句學生吟誦,老師指導吟誦的節奏。

3、師生共同滿懷感情地吟誦。

五、閱讀續篇,深化感情。(播放課件)

出示: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1、老師感情朗讀,感動學生。

2、學生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3、在這首詩裡,你又體會到詩人的何種心情呢?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品質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古詩精煉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從學生想象“賀知章”與兒童的對話,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創造性地把古詩的意境形象地表達出來了。

以讀代講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是很難把握的,弄不好就會“高段化”,也會陷入講解、分析的泥潭。《回鄉偶書》這首詩寫回鄉的感慨。寫一個離開家鄉半個多世紀的老人的回鄉感概,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完全地理解這份情感確有難度。所以,在教學中要“以讀代講”。這是許多專家的主張,也是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當然,朗讀不是傻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興趣盎然、有效的解讀,那才是有意義的朗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