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

有幸聆聽了重慶市特級教師王君老師的報告《我的青春語文觀——我的語文教學探索之路》。報告中,王老師講述了十幾年來的語文探索經歷,詳細闡述了自己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

王老師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是這樣的:1、在新穎獨特的課堂設計中創新。2、在靈活紮實的語文味中創新。3、在誠懇機智的學情應變中創新。4、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和健全語文學習制度中創新。

從她講述的內容中,我窺探出,這所謂四層次,其實包含著她走過的語文教學的四個階段。一是對教材鑽研的課堂設計階段,二是以語文訓練為主的導學階段,三是學生為主體的以學論教階段,四是建立語文學習規範的自主學習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王老師探索語文教學的主要思想歷程。

王老師第一個階段的重點在教材鑽研上。她總是在對教材深入細緻研讀的基礎上,著力於巧妙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麼尋找到巧妙的突破口,要麼設計出新奇的板書,要麼思考出富有創意的處理方式。如《沁園春雪》根據理解設計詩詞TV,《題湖陰先生壁》把湖陰先生家的情景畫出來,《蘇州園林》四張園林圖片四個導遊解說,《木蘭辭》設計木蘭明星檔案,《儉以養德》填充“靶子圖”,《珍珠鳥》設計小鳥寶貝成長日記、人鳥對話,《濟南的冬天》你選誰當濟南的形象代表,《羚羊木雕》請你給同情的物件寫一封信,《石壕吏》課本劇改編和表演,《落棋有聲》辯論“如果你是廠長,你選誰當車間主任”,《中國石拱橋》作石拱橋的設計師重現趙州橋盧溝橋的形象……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青年教師打下堅實基礎的過程,這個過程王老師經歷了整整五年時間。對教材的研讀,是一個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基本功。沒有對教材的鑽研,就沒有對教材的處理,教材鑽研得越深,教材的處理就會越淺易,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教師如果不經過這樣一番歷練,不能養成深入研讀文字的習慣,那麼他的教學之路必然是淺薄而空虛的。

王老師的第二個階段重點是放在學生學習的引導上。如果說前一階段王老師更著眼於從篇章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那麼這個階段則更加重視文字,重視語言的深層挖掘。她遵循陳鍾樑老師的話“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開始踏踏實實地迴歸文字,聚焦於語言文字本身,凸現語文課堂的本色,引導學生苦練語言“內力”。

為此,她總是從文字核心中去尋找能牽一髮動全身的詞句,引導學生沿著語言去探求文字的真意。如她抓一“痴”字教學《湖心亭看雪》,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選擇一些虛詞、標點符號等文字元素強化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完成對語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迴歸階段。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字。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走過的階段。沒有經歷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師,不能叫真正的語文教師,最多隻能算個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師應聘過程中,這樣的假洋鬼子還多著呢。

王老師的第三個階段重點已經由教師的導走向了學生的學。她開始反思自己導學的利弊:“在多數人的詞典中,循循善誘從來都是一個褒義詞,但是,課堂上高度控制的導讀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單向思維的死衚衕,難以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和意識。老師那不無啟發的循循善誘,往往反而會禁錮了學生的自由思想,成為了課堂殺手。”

於是,她走上了以學論教的道路。“教師學生與文字的初始對話一定要在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之前。教師不給學生以有意暗示,讓學生的獨立體驗成為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再由此幫助學生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推進課堂程序的原動力是學生的認知,教師只是課堂討論的首席。教師和學生彼此獨立而又追求和諧。”其結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依循常規,而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結合當前的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

這是一個思想突變的階段,由教師主體走向學生主體,這個思想過程容易,但要轉變為教學行為,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不少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之中,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當我們許多的老師仍然停留在思想層面的時候,王老師已經在行動上走出了很遠。

王老師的第四個階段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規範,使語文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王老師是這樣闡述的:“語文的最佳狀態是:主動地探索語文知識的序列,摸索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規律,使語文學習從零敲碎打似的單項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體做法是:著力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制度,讓玄妙的語文教學有章可循,讓以前在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語文學習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軌道上執行,使學生學得到還看得到,對每一天每一週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麼心中有數。讓班級的學習秩序化、規範化、規律化。明確了巨集觀和微觀的學習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級的語文學習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迴圈的狀態,讓語文的教與學既生機盎然,又腳踏實地。”

為了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習慣,為了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師在班上建立了許多語文學習的制度,如日記制度,日記評講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錯別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課前演講制度,班級圖書館不閉館制度,讀書彙報制度,清晨積累制度,積累考試製度,五分鐘微型課制度,班級“百家講壇”制度,口語考試製度,班級生活語文化制度,專題活動寫作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去規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通過活動把這些語文學習行為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自主的行為,當學生的語文學習滲透到他們的生命裡去了,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它的最終目的。這,應該說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就是王君老師青春語文教學創新四層次的全部意義所在。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2

我鎮於上午組織全鎮語文教師觀摩“問題教學背景下的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活動,活動以二年級的《坐井觀天》和五年級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兩節語文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探討案例,重點探討了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教學建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張老師精心設計的導語,課堂開場地震災後視訊,引起了學生的高度關注。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在愉悅的情緒中完成閱讀過程在閱讀中主動開拓思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章的精髓,享受審美的樂趣,地震災後視訊,給孩子們以直觀的視覺,聽覺觸動,明白地震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災難,房屋倒塌,家園毀滅,到處是受傷的,去世的災民,直擊心靈,孩子帶著對地震的認識與感觸,學習課文,更能調動孩子的情緒,學習以後,孩子的情感能得以昇華;《坐井觀天》一課,蔡老師把課前熱身活動加入課堂,藉助簡筆畫,視訊,生字開花等多種形式,讓課堂生動有趣,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蔡老師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朗讀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蔡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特點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無邊無際”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通過課件親臨井底,感受青蛙的眼光狹小。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緊扣“讀”,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充分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方法、帶著要求來讀書,讀得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採用獨具特色的翻閱式字卡和翻轉字卡,讓孩子們清晰感受漢字樂趣,並能有趣高效識記生字。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蔡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成為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裡,掌握了紮實的知識,這節課無疑是精彩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張老師抓住“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緊接著圍繞“父親的了不起從哪些方面看出來?”讓學生分小組帶著學習目標再次讀課文,深入探究,一步步深入思考並交流,由於這個突破口找得比較準,整體的教學效果很不錯。整篇課文的教學思路就是抓著“了不起”這條主線來展開,條理清晰,一目瞭然。在分析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時,老師主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讀句子。特別是一位年輕的父親因為曾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和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對這兩句話,張老師重點通過朗讀來歸納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讓學生在朗讀中明白父親對孩子的愛,這是一位堅韌不拔的父親,文章的難點也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些環節的設計,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訓練點,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句意,並在美好,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人文薰陶。學生積累了語言,內化了語言,並靈活的運用了語言,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用運的能力,獲得了紮紮實實的發展。

這次“問題教學”的研討活動,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指出不足,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今後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大意義。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3

上週我園蘇欣老師至榆林參加了為期五天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題培訓,於20xx年12月9日下午,蘇欣老師就這次培訓內容對孤山鎮第二幼兒園全體教師進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題培訓的二次培訓。我很榮幸參加了這次培訓,由於二次培訓的時間關係,蘇欣老師就這次培訓內容中的“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對我們進行了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教學活動設計這方面的知識,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幼兒教育也逐漸受到很大的重視,幼兒教育受到的重視越大也就說明社會對幼兒教師素質的要求會越高,這也就是說身為幼兒教師的我們需要努力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本次培訓分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案例與評析三大板塊。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促進兒童在身體、認知、情感,個性與社會性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因此,所選的活動內容至關重要。本次培訓說到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分為: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依據有:

1、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配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2、能引發和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3、慮季節、節日以及周邊環境資源等因素。如此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就應該以此為依據來選擇教育教學的活動內容。

(二)、主題活動內容的確定

而主題活動內容的確定則是要通過三步來完成:

1、選擇活動內容的依據;

2、選擇主題;

3、確定具體活動內容。在教育活動內容設定方面,應以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為目的。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

從這部分我明白我們在準備教學活動方案設計活動的命名要規範化,改變從前錯誤的模式。例如:歌曲:《大樹媽媽》,這種模式是錯誤的,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中班藝術活動:大樹媽媽(歌曲)。而教學活動目標的描述也要做到以下四點:首先,是可以觀察到的幼兒的變化,可以具體操作的;其次,不要把活動的方法寫入目標,例如“通過讓幼兒掌握”;再次,掌握、瞭解、知道、懂得、體驗、感受、學會;最後,學會(行為)按照形狀和顏色兩個特徵分類(標準)。

教師是組織者,也是引導者,作為一名新上崗的幼兒教師,我會盡快將這次培訓內容消化,落實到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4

日常教學中,教學設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統領骨架,是落實教學理念的基礎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在實施新教學思想、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的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已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這次通過網路培訓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板的設計理念是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固之根本、以學定教。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再根據實際進行教學實際。這一課希望我的學生學到哪裡,學生現在懂在哪裡,怎麼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做到了那些呢?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著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放眼長遠,站得高些方能看得遠。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要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常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生動實踐及內容聯絡起來,激發學生心理上上的需求。

三、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狀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瞭解教材間的聯絡,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了兩節課的教學設計課程,我們可以從教材中得知,教學設計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式”。教學系統設計是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學習為目的的特殊設計活動,既具有設計學科的一般性質,又必需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

教學系統設計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一點的,因為它都是一些理論性的知識,有些東西不僅僅是要理解它,特別是考試的時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的學習輕鬆一點,不會覺得乾燥,正如老師這樣讓我們搞一下部落格,共同學習,我想這種方法比較好一點。

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能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它學好。我也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一定會把它覺得很好的。。願我們都能夠通過學習了教學設計來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6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與學生的經歷和經驗相聯絡,所倡導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注重各種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課堂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在本書中,編者能從理論上向讀者闡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觀,引領讀者課堂教學設計方案,能從數學課堂中概念教學,命題教學,複習課等教學各環節使讀者從中受益匪淺,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深深體會到一堂課的成敗與課前的教學設計密不可分,如若你課前能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課的重點,難點進行充分的研究,瞭解課的地位,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中的板書,課堂語言嚴謹性準確性能作準備,大量公開課的成功應歸功於課的設計。

數學課堂要生活化,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產生樂於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數時,新課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在講角的比較大小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足球射門,來比較誰的進球機會大;在學圓的周長時,教學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個遙控模型機器人分別沿兩種不同形狀的賽道進行比賽,一種是邊長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種是直徑為6米的圓形,如果它們同時,同速從一點出發,那麼誰先到達原出發點呢函式的引入時,每個人與他的生日的對應關係,衣服上的鈕釦與紐門的對應關係。通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總是在教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更重要。所謂科學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懷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創造的精神。可是這種態度和精神不可能離開學科教學,離開學科發展的實際過程單獨進行說教。它必須滲透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具體如何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態度來選擇,也可根據教師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長,數學素養和教學風格來選擇。對數學教學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又善於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師運用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往往效果較好,而有的教師洞悉數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又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教師運用引導發現模式就比較適當。如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有的用數學的式子來定義,如正比例函式,反比例函式,一次函式,二次函式等;有的通過例舉一些式子歸納它們的共性用文字來下定義,如方程等。

在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更多扮演一種引導者和激發者的角色。激發了學生求知慾望後,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參與新知識建立的過程,促使學生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顯示"怎樣思考"的資訊,提高思維能力。課堂教學結構雖有其比較穩定的活動程式,但決不是固定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並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教學過程,就要全面考慮教學過程的各因素,使每節課安排的程式成為一個科學有序的組合,每一個環節都成為這個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問題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新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最近發展區之間的問題,以實現知識遷移。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啟思路去想問題。本階段,如在幾何直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加以分析解答,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饋資訊,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釋疑,解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尤其要鼓勵低差學生質疑,耐心地給予解答。

《數學教學設計》能從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我們體會到數學設計中應考慮各要素,根據課的內容,學生做好課前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素材,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7

1.什麼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指教師在對課程標準,教材等教學指導性資源進行深入地解讀和剖析後,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主題,並以一個完整的教學主題作為一個單元的教學。這裡的單元是一個教學主題,由若干節具有內在聯絡的課所組成。這些具有內在聯絡的若干節課相互間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過程,其知識、方法、態度等內容也集合成了一個統一的板塊,不能簡單理解為單元就是“教材的單元”。一個教學單元應該有多大,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根據目標、內容、學生髮展的需要等方面來確定。

2.為什麼要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目前,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大多拘泥於單課時內容的就課論課,一方面缺少了整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對各種教學要素的選擇和應用缺乏迴旋餘地。因此,“單元教學”跟傳統的單課時教學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系統教學,後者是先分散後總結式的教學。化學新課程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整體,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科學素養提升的多個側面。從一般意義上說,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應當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因為這些目標是難以分割地融合於一體的。但是,就一堂具體的課堂教學而言,又有一個更需要突出什麼目標的問題。有的課程內容宜通過“親歷過程”獲得方法的啟示,就可以突出“過程與方法”目標;有的課程內容蘊含豐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著重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那種將三維目標不加分析機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課上的做法,並不是很妥當的。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要全面關注三維目標並將它們整合於統一的教學過程之中;落實三維目標的基本單位不應當是一節課,而應該是一個單元。

3.如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3.1吃透教材,構建單元主題

教材作為構成教學系統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師教和學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載體。但在課程改革中,最現實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實現三維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須從三維目標的實現的根本立場上去認識和建構教學的單元。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從教材中的單元走出來,將其轉化、重組或重新建構適宜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的教學單元,“用教材去教”。如滬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關常見的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學習,由於氣體性質與氣體的實驗室製取方法關係非常密切,製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選擇、生成氣體的檢驗等內容的學習都需要考慮氣體的性質,因此考慮構建“氣體的實驗室製法”為單元主題學習也就順理成章,圍繞這個主題把整個單元的各專案標加以整合,再分別把教學目標分配到各課時中,逐一落實,各個突破,就能達到“每課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圍繞主題,制定單元設計

一個有效的單元教學設計不能是教材內容的簡單呈現、識記或操練,它應該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並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設計。下面是筆者對“氣體的實驗室製法”為主題的單元設計:

主題名稱

氣體的實驗室製法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是九年級化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為了達到讓學生了解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選取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物質氧氣和二氧化碳作為學習的素材,學生學起來親切,易於理解和接受;又由於氣體的實驗室製法與氣體的性質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學思路完成本單元的教學:氧氣的性質→氧氣的實驗室製法→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這樣學生先知道氣體性質可為學習製法作知識儲備,先初步瞭解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到最終掌握、熟練應用製法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單元整體目標分析

1、掌握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及用途;

2、掌握氣體的實驗室製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3、掌握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中裝置的設計、氣體的收集、驗證和驗滿的方法;

4、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5、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及嚴謹的工作作風。

教學課時

教學任務

教學活動

第1課時

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使他們學習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1、教師利用設問、實驗及影像資料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

2、教師演示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要把學生注意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幾種可燃物在空氣、氧氣中的燃燒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學習氧氣的用途時,讓學生體會到物質的性質決定它的用途。

第2課時

1、通過對實驗室用kmno4製取氧氣的學習,瞭解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過對kmno4跟h2o2和mno2製取氧氣的對比,瞭解實驗室製取氣體時設計發生裝置的一般思路;

3、懂得氣體的收集方法與氣體的性質的關係

4、學生熟悉基本實驗技能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嚴謹的工作作風。

引出氣體的製取→瞭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製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及操作注意事項→製取並收集一瓶氧氣→檢驗氧氣。

探究h2o2生成氧氣的條件,同時引導學生從藥品的狀態及反應條件兩方面與kmno4生成氧氣對比,嘗試設計其他的製氧裝置。

第3課時

1、使學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學會鑑別二氧化碳

2、使學生理解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概念

3、瞭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時樹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觀點。

教學思路:

問題情景:自然界裡二氧化碳總在不斷地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變化嗎?

歸納小結: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迴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對自然和人類的影響。

提出問題: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山谷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谷”。當人們牽著小狗穿越山谷時,小狗便會莫名死亡,而人卻無妨。當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時,便也會倒地身亡。知道其中的奧祕嗎?

探究實驗: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聯絡已學的反應例項,歸納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的特點。

交流討論:二氧化碳與人健康的關係。

第4課時

1、能根據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設計實驗;

2、理解為什麼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藥品選擇石灰石或x石與稀鹽酸;

3、能根據藥品與反應原理設計發生裝置;能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收集、驗證及驗滿的方法;

4、學生自己動手製取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及熱愛科學的精神。

1、回憶並寫出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討論有哪些方法能生成二氧化碳?同時演示石灰石與稀鹽酸、石灰石與稀硫酸及碳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通過分析討論確定藥品;

3、引導學生設計發生裝置、收集、驗證及驗滿的方法;

4、學生動手製取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項操作。

4.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體會

4.1有助於學生構建知識

單元教學的著眼點是“單元”。從教學內容看,單元教學以一個“單元”為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強調從單元這個整體出發設計教學,突出內容和過程的聯絡性和整體性。從教學目標看,單元教學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和有效落實問題逐步得以實現。從教學方法看,單元教學不是對單元內各課題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某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有一定思維梯度的科學學習過程,注重學習的階段性和層次性,避免了傳統課時教學的隨意性與盲目性。

4.2有助於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智慧結構

對化學教師而言,顯然單元教學設計比傳統的單課時教學設計更具有挑戰性,通過單元教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視野從單課時的微觀範疇轉向更為寬闊的單元巨集觀範疇,能夠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有利於使巨集觀層面的課程目標落到實處,同時又能使單元內的課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彈性,有利於優化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8

今年此次教師培訓,系統學習了教學設計方面的知識。

新時代的大潮將我們帶入資訊社會、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教育和資訊化不斷交織、融合和深化。具體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認識。

我是一名農村國小教師,在教學時,要用到課件,然而,我沒有接受過真正的課件製作培訓,以前的全是自己看書、問朋友的,其中問題一大堆。這次培訓,從基礎講起,使我比較透徹地認識了。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物件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對於一節課而言,學習評價的核心是評價學習者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它偏重於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形式採用最多的是測驗。

二、找到差距,認清不足,不斷學習。

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深化課堂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培訓,我不斷學習、練習,比較好地運用各種所需的方法技巧,製作出既講究精美,又講究實用的教學設計來,更好地運用於教學。

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學習並沒有結束。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豐富自己,讓學習永遠繼續下去。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9

一、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教學理念

《JSP程式設計》課程對課程開發模式有較深入的研究對“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以典型例項為載體設計教學環節”的教學理念理解透徹 ,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形成了以下的教學理念:

a、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確定課程目標

《JSP程式設計》是培養學生基於java方向的Web開發能力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勝於web程式設計師(JSP)的崗位,學生通過學習完本課程可以應用jsp+javabean+Servlet進行動態網站設計與製作以及資訊管理系統的設計與製作,同時要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以典型例項為載體-設計教學環節

通過真實的專案案例和專案任務的雙線教學方式,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的認知從抽象到具體,由老師“手把手”引導到由老師“放開手”輔導;以當今動態網站和管理系統中的典型功能模組為知識點設計教學環節,建立真實的功能模組與專業知識點和專業技能的聯絡,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理解與掌握。

2、教學思路

《JSP程式設計》的教學思路是根據軟體開發市場、軟體企業、行業對java web程式設計師的需求情況確定了“web程式設計師”為職業崗位培養目標,根據WEB程式設計師的崗位能力標準制訂《JSP程式設計》的課程標準,然後進行教材和參考書的選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任務驅動法、演示模仿法、模組教學法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培養WEB程式設計師應具備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總體設計

按照職業能力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複雜的培養規律,根據課程內容的重構,我把《JSP程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六大模組的內容,然後我又把這六大模組分解為15個教學單元、3個單元實踐和1個綜合實訓。

《JSP程式設計》課程的教學以真實的B/S專案“網上書店系統”為技能實戰貫穿專案,在每個模組中,分三階段完整地實現了教、學、做三位一體,理論實踐緊密相結合。

(三) 教學內容模組化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中級web程式設計師崗位能力的要求,形成了模組化的課程體系結構,以三個支撐模組為基礎,這三個基礎支撐模組是:靜態網頁技術、Java語言技術、資料庫基礎。通過JSP基礎、JSP內建物件、資料庫程式設計模組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簡單的JSP程式設計的能力,再結合javabean技術模組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JSP模式1的開發能力,通過學習Servlet技術模組,培養學生具有基於MVC模式的開發能力,同時這三種開發方法都可以結合高階應用技術模組來增強應用系統的功能。

(四)教學內容的學時分配(理論:實踐為12左右)

教學內容理論實踐教學案例

第一章 JSP基礎模組816體驗電子商務網站

第二章 JSP內建物件模組612使用者登入

單元實踐1 08電子商務網站

第三章 資料庫程式設計模組1224商品資訊處理(增加、刪除、修改)、商品搜尋分頁

第四章 JavaBean模組48使用者註冊、購物車

單元實踐1 08

第五章 Servlet模組48計數器

第六章 高階應用模組612訂單傳送、商品銷售統計、驗證碼

單元實踐3 816電子商務網站

綜合實訓 036把每個章節的知識點貫穿起來進行綜合實訓

總計48132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講授法

講授法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它是傳授知識的基本途徑。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和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應用,講授知識和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能夠使學生具備操作的基本知識。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有別於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效果: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案例教學法

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任務進行案例分析、現場程式設計,學生模仿完成案例,期間生提出下週天兵天將現解答輔導,然後學生完成任務、教師進行評價、最後教師做總結歸納。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積極討論,要求學生不僅獲得知識經驗、思維受到啟發。通過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使學生獲得經驗,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SDSPR教學法

根據程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結合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能力,總結和提煉了“SDSPR教學方法”即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按照“專案展示”、“教師演示”、“學生模仿”、“課堂實踐”和“總結提高”的過程進行展開,如下圖所示:

教師案例分析

程式設計示範

明確教學目標

展示專案功能

展示

演示

模仿

實踐

學生綜合應用

教師答疑解惑

學生模仿實踐

訓練基本技能

師生共同總結與提高

提高

在專案展示環節,通過真實的應用場景明確教學目標,展示要實現的功能;在教師演示環節,教師進行案例分析,對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講解,然後進行程式設計示範以幫助學生分析實現的邏輯和理清楚知識點的應用;在學生模仿環節,學生在小型的任務上則採用獨立完成任務為主,在較大的任務上則採用開發小組形式訓練基本技能培養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進行現場指導,答疑解惑,在期間檢查學生每次任務完成的情況;在課堂實踐環節,學生綜合應用本教學單元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完成實際的工作任務,完成後教師進行評價或者學生進行互評;在總結提高環節,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效果:“SDSPR教學方法”非常適合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易於實現“教、學、做”三位一體,教學中,摒棄高深的原理和艱澀的技術術語,演示和敘述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技能訓練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會做。

5、小組學習法

小組學習法即綜合實訓,“小組學習法”將班級成員劃分成2-4人一組,其中一人為組長,座位固定在一個區域方便小組內成員進行共同學習與討論。“小組學習法”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完成相應的任務。如美工、編寫文件、找資料、程式設計、設計資料庫,但這些工作並不是獨立的,需要時隨時調動角色承擔相應的任務。通過上機輔導學生綜合設計和實現一個簡單的JAVA Web系統,主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效果:通過“小組學習法”,形成小組競爭,易於形成學習合力,同時發揮尖子學生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方面,學生的期末成績分為四部分:平時考勤20%、實驗報告30%、期末考試50%,再根據學生上課的表現情況,酌情加分獎勵以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和活躍學生上課的氣氛。其中期末考試主要是在最後幾周學生根據教師下達的任務書完成作品,提交作品後,由四至五個教師組成一個答辯團,每組學生推薦一個成員上臺演示,講演完成作品使用到的技術和創新點等,然後由教師就學生的作品和講演內容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最後根據各位教師根據評分標準給每組作品打分,求得平均分即為本組的期末考試成績。

四、課程建設與改革思路

在“校企結合”的建設模式下,以理論實踐一體化、綜合實訓、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

1、真實化:以真實的軟體專案為載體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完成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學生完成的工學結合的作品就是企業真實的軟體產品。

2、“專業+公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在“專業+公司”實踐模式下,實現實踐教學場地和真實開發環境相互融合、實踐教學內容以真實軟體產品為驅動、校內生產實習和校外頂崗實習。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0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指導者。一堂課的成敗取決於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技巧。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要具有紮實寬廣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汲取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和其他科學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還要學習最新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總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從而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設計出優質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了3年畢業班歷史課程,過程其實挺枯燥的。因為趕進度,想盡快的進入複習階段,原先在教七年級八年級時候上課的激情逐漸被九年級補材料、劃知識點、檢查基礎知識掌握所代替。作為老師如此,學生更是如此,本來歷史是充滿懸念和激情的課程,到了畢業班卻被大量的習題和作業所代替。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其實都是希望畢業班的歷史也能夠充滿激情。

在九年級世界史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有時特別想慢一些講,作為會考的重點,這個階段有大量的材料和知識點,有些問題確實只有通過探究才能夠得出結論。不知道其他地區的老師怎樣,確實在教學中充滿了迷茫和不解

開放性作業

現在學生的歷史作業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以輔導材料為主,選擇填空和綜合題,答案比較唯一,也有部分歷史老師直接把答案發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做題過程中自行檢查;

第二種就是需要記憶的作業,要求學生背某某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等。通過學習,可以看出,這樣的作業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構建,學生學到的知識永遠是通過教材、練習冊或老師加工過的成品。

要讓學生能夠更有效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要求教師在常規作業的基礎上,佈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沒有具體答案,以小論文的形式呈現。

條件好的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查詢需要的知識,條件受限的地區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看一些相關的書籍。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中美歷史作業對比的文章,感觸頗深。如果我們在學生能力可及的範圍內佈置一些這樣的作業,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將有很大的益處

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在完成當天的作業後對新課進行預習。隨著網路、電視等媒體的出現,現在學生獲取知識更加便利,對書上已有的知識點和例子已經缺乏興趣。

在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注意聯絡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如在講美國經濟的發展和日本戰後經濟時,如果能夠結合當前時事,學生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教學情境不止時事一種,歷史上的今天等方式也能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切忌過深過難。

總結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汙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學生們易於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同時在學校我又採取讓

同學教,小組互幫互助的方法,讓先進學生帶動後進生。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助,他們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在暑期,我參加了河北省20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全員遠端培訓。通過培訓,我認識到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培訓即將結束之際,我感受頗多。培訓課程中,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專家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提高了我的教育素養;專家們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與其他學員的交流幫我拓寬了眼界。總之,通過培訓。使我對新課標和新課標下的教學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認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得到的收穫:

一、通過培訓學習,更深化的瞭解了新課標要求,更新了教育觀念。通過學習,認識加深了新課標下的教育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教學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之中。

二、通過培訓學習,更加意識到肩上的責任,增強了責任感。

我感到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一項事業,教師肩負的責任重大.通過培訓,我從教學案例中不光學到了教學、教研的本領,而且學到了如何為人師表。這次培訓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次加油站、充電站。

三、通過培訓學習,學到了多種教學技能。

通過課例學習,學到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能,通過多種教學技能的分類組合才能找到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發揮每種教學方法的長處,發揮它的價值,這樣在運用於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當中才能去落實我們的教學目標。

四、通過培訓學習,提高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水平。

在此次培訓中,不僅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還掌握了一些現代教育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的學習中,自己已具有了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會製作適用學科的簡單教學課件。

通過學習,我還意識到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只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實踐,學生才能從學習的機器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更好的適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結合自己的不足,學以致用,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1)在教學準備和教學實踐中: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認真準備每一堂課;多聽其他科任老師的課,提高課堂教學組織,瞭解更多的教學方法;

(2)用課堂互動解決教學方式的單一問題。課堂互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新形勢的教學要求,提高了教學效益。總之,在自己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開發學生潛力,真正把應試教育轉化到素質教育軌道。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接下去要做的就是要運用多種形式昇華自己的認識,形成一個自己教育思想的過程,寫出成形的經驗總結,並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

二、媒體設計思路:

三、教學流程安排:

四、教學過程設計

五、教學思路說明

六、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1

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時間逐漸減少,怎樣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成為當務之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從20xx年9月起開始推行學案教學。為此,我校三十餘名教師在李校長的帶領下,前往南京取經。意在吸取他們在學案教學的經驗,避免我們自己在推行過程中走彎路。另外,學校還給全體教師贈閱趙加琛、張成菊著的《學案教學設計》一書,學習如何編制學案、如何開展學案教學和管理。讀後受益良多。

一、學案的實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學案的編寫上。

學案不同於原先的以我們為中心為我們上好課而準備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為意圖。所以學案的編寫是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來解決的“小”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變“懶”了、講得少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2、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業務水平

學案教學要求在制定學案之前由各學科備課組長組織組內教師集思廣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標準和考綱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每個人的教學經驗,精心制定教學案,把授課的重點、難點、教學思路都集中體現在教學案上,使教學案能集眾家之長。同時,這也要求教師們要致力於鑽研教材、瞭解學情,更要致力於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課堂中我們的教學觀念需要改變。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的心理;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要再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特別要在課堂教學中抓好“識標、學習討論、精講、驗標、小結”等幾個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

1、教師在“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全體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有所提高。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放開而去積極獲取新知。

2、“學案”教學將課堂教學中心由“教”轉到“學”上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小結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讚揚,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也學會了交流,提高了學生之間合作能力。

三、重視師生課後反思

學生要學會做“學後記”,就是學生要把對課堂學習的經歷,體驗進行總結,包括本節課所獲得的收穫,學到哪些知識、技能,解決了哪些問題,還要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學習方法上有何收穫,哪些方面需進一步改進等。同時老師也要寫下教學反思日記,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學活動後,對實施教學活動的自我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應包括對本節課教學目標,實現程度,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行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問題的討論還不夠深入,有待下一級課或課後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特別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表現,以便通過溝通交流,提出個別指導方案與補效措施,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做好學案反饋,瞭解學生學情

1.下課時收齊學案,看學生是否用紅筆把錯誤標記,改正。

2.查詢學生共性問題並及時收集整理,為下節課學案設計做好鋪墊。

五、學案中應包含的內容

就我參加學案教學一年多而言,我認為學案裡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應該有教師的引領(體現教師的主導性);應該有教師的板塊式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的此岸走向知識的彼岸);應該有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形成過程);有學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要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最後還要有有價值的練習題(旨在檢查學生學習是否達標)。我校學案的編寫還要精細化,還要多一些個性化。

六、學案使用中的幾點反思

1、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到知識的奧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是關鍵之所在。

2、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層次性,梯度性,題目由簡到難,層層推進,不但便於理解運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限度來提升鞏固知識點,想方設法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

4、小組討論合作後,我們要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5、實施學案教學來,常常出現學習目標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拖拉現象。

6、學案教學中要通過二次開發備課,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學習方法。

7、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怎麼才能組織學生進行高效小組交流?

學案教學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實踐,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尋求改進和完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體會,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幫助。希望我校的“學案“教學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績效。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2

隨著課改的深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看重結果,輕視過程;對學生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比如對“意象”的理解。我曾給學生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

運用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學生讀完後,思考:全詩給你什麼感覺?語感好的同學馬上就能回答:全詩籠罩著一種衰敗、淒涼、孤寂的氛圍。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並沒有感***彩,但是它們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輯”(組合在一起)後,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帶有強烈主觀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謂意象就是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它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比如“遊子身上衣”並不是表現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和“沉舟”也不是現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有時,我們能看到用一種反覆出現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現。“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婚嫁有關,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雀東南飛”;“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簾外雨潺潺”;“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懷遠有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化秋月何時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瞭解這些原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著很大的幫助。意象不但有傳統的色彩,而且有詩人強烈的個性特徵,臧克家的“老馬”是一匹負重受壓、苦痛無比,但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掙扎的老馬,它不同於曹操筆下的雖已伏櫪仍志在千里的“老驥”,也不同於曹植筆下那“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的“白馬”。同時,詩人們用意象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

我們主張“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創造精神,使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素質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這應是語文素質教育的努力方向。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

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現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的大腦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3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鼓勵、思考……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流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確定“以人為本”的觀念,把課堂教學看作自己也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段激盪的生命經歷,鼓勵、激發學生去不斷探索,把學生的“發現”與“創造”視為最有價值的勞動成果,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與他們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湧動。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時的一些認識:

一、聯絡生活、感知數學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在實際問題和數學模型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數學、感知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主體(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既符合自身的認知規律,又有直覺洞察、直觀猜想、合理歸納與活動思維過程,有利於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

二、身臨其境,探索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行觀察、思考、探索。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時,我們可以按下列步驟來創設情境。

1.求三個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一般來說學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來,然後計算,學生可能體會不到什麼,此時課堂氣氛比較平穩。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這時很多學生會感到很繁,怕動手計算,課堂出現沉悶現象。此時教師立即口答出答案,學生就會感覺到很驚奇,為之一振,進而產生疑問:“老師怎麼會看出答案?這裡會不會有規律?”課堂出現竊竊私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3.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你開始的計算和老師的結論觀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們躍躍欲試,開始投入到觀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問題:你敢肯定你所猜測到的結論是正確的嗎?再一次激發學生的鬥志,使他們敢於說理、敢於證明,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三、由點到面,觸類旁通

複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複,而是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複習中的最大矛盾是時間短、內容多、要求高。複習既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絡,讓學生在掌握規律中理解、記憶、熟練、提高。比如在複習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和根與係數的關係時,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根與係數的關係和二次函式的有關知識相聯絡,根的判別式可以作為判別二次函式的影象與x軸的交點個數的依據:當△>0時,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當△=0時,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即頂點。如果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用根與係數的關係可以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之間的距離,可以判別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位置(交點是在座標原點的左邊還是在座標原點的右邊)等等。這樣在複習過程中把知識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獨立、有個性、有思維的學生,課堂教學設計應適應學生的發展,應隨“學情”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情況的瞭解。只有教師具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學生考慮,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服務於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4

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版的設計理念使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二、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實。

三、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總之在今後教學活動中,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瞭解教材間的聯絡,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教學。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15

本學期,學期已經過去近半,我們科學小組開始了教研組活動。每一次的活動對新教師而言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活動之後受益匪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勵自己。

第一,研討了一節課,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空氣的熱脹冷縮》,科學小組進行了三輪磨課:盲備、共備、上課。活動中,每個人都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見解,通過自己備課再共同整合每個人的思想到最後付諸於實踐。索然過程比較漫長而繁瑣,但是從課堂的反響來說還是顯而易見的。一堂好的科學課,有的時候需要反反覆覆的備課,試教,並且需要集合多數人的力量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自己去探究發下科學的奧祕。

第二,正確認識科學課程、注重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科學,對科學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跟著師傅學習教科學。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之後,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科學,首先要學好課標。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習科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董老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入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比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

 第三,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科學教學的關鍵。

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特別是與青少年科技活動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各類活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另外學校還可以積極開展科學課外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我們學校兩個科學老師開了兩個第二課堂,科學實驗課堂和探究試驗課堂。對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見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作為年輕的老師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繼續努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