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氓》 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氓》 教學設計

《氓》 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一、課前熱身

**知識梳理:

1、注音並解釋:

氓( ) 淇水( ) 愆期( ) 將子無怒( )

乘彼??垣( )( ) 載笑載言( ) 體無咎言( )

爾卜爾筮( )( ) 于嗟鳩兮( )( ) 其黃而隕( )

無食桑葚( ) 自我徂爾( ) 淇水湯湯( ) 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 ) 無與士耽( ) 以我賄遷( )

女也不爽( ) 漸車帷裳( )( ) 士也罔極( )

夙興夜寐( ) 靡有朝矣( )( ) 抱布貿絲

?A其笑矣( ) 及爾偕老( ) 隰則有泮(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躬自悼矣( )

2、通假字:

氓之蚩蚩

于嗟鳩兮

猶可說也

隰則有泮

不可說也

3、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古義: 。今義: )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 。今義: )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 。今義: )

(4)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古義: 。今義: )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 。今義: )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 。今義: )

(古義: 。今義: )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 。今義: )

(8)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古義: 。今義: )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 。今義: )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 。今義: )

4、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 )

(2)士貳其行( )

(3)二三其德( )

(4)夙興夜寐( )

5、一詞多義:

(1)其:

①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②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其黃而隕

③士貳其行

④?A其笑矣

(2)以:

①秋以為期

②乘彼??垣,以望復關

③以爾車來

④以我賄遷

(3)於:

①俟我於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③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4)之:

①匪女之為美

②美人之貽

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④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①載笑載言

②體無咎言

③靜言思之

(6)說:

①說懌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猶可說也

6、學成語識文言:(解釋成語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躕不前:

③貽人口實:

④匪夷所思:

⑤圖窮匕見:

⑥若即若離:

⑦爾虞我詐:

出爾反爾:

⑧毫釐不爽:

屢試不爽:

⑨載歌載舞:

⑩忠心不貳:

⑾白頭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興夜寐

7、文言句式:(翻譯下列詩句,儘量保留原詩的韻味)

①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譯文:

②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譯文:

8、固定句式

①載笑載言(載……載……,固定句式,譯為“一邊……一邊……”)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結構,語氣詞連用,表示強烈的感嘆,可譯為“了吧”。)

9、古文化詞語:

總角之宴

二、品味鑑賞:

**整體感知課文:

1、《氓》是以誰的口吻寫的?採用了什麼樣的敘述方式?敘述了哪些經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詩中的“物”與“人”有關係嗎?你能說說詩句的含義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嗎?

三、延伸拓展

1、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題目。

召 南鵲 巢

維鵲有巢①,維鳩居之②。之子于歸,百兩御之③。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④。之子于歸,百兩將之⑤。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⑥。之子于歸,百兩成之⑦。

註解:①(維鵲有巢)維,語助詞,無實義。鵲,喜鵲。②(維鳩居之)鳩,斑鳩。居,侵佔。 ③(百兩御之)兩,同“輛”。御,迎接。④(方)佔有。 ⑤(將)陪送,護衛。⑥(盈)滿、⑦(成)完成。這裡指結婚禮成。

周 南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華:同花。③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④宜:和順、親善。 ⑤?:肥大。有?即??。⑥蓁:葉子茂盛。

(1)對詩中有關詞句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A、“之子于歸”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歸宿。

B、“百兩御之”指迎親的車隊數量之多,可見其富有。

C、“宜其室家”祝願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應該能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2)對兩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鵲巢》是一首悽苦悲怨的棄婦詩。

B、《桃夭》是一首歡樂祥和的頌婚詩。

C、兩首詩在結構上都是重章復唱,各章節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D、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兼起興的手法,顯得生動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兩詩中的比喻含義:

“鵲”喻指__ _, “鳩”喻指_____ _;

“桃華” 喻指___ _, “桃實” 喻指___ __,

“桃葉” 喻指__ ___。

(4)由於兩詩的流傳影響,後來衍化出了兩個使用很廣的成語,請寫出這兩個成語並解釋其常用義。

《鵲巢》的成語:

《桃夭》的成語:

2、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註釋】:

①木瓜:一種落葉灌木,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食用,不同於今天供生食的番木瓜。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音居):佩玉。②瑤:美玉。一說似玉的美石。③玖(音久):比玉稍次的淺黑色玉石。④好:相愛。

(1)解釋詞語:

投: 報: 以: 匪: 以為

(2)一隻瓜果與一枚美玉是價值懸殊的兩樣物品,在這裡確是男女情人傳遞愛意的信物,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古代民歌為表達濃烈的感情,常常反覆詠唱,這在詩歌中就是“重章疊句”。請你就這種寫法在本詩中的表達效果說點看法。

(4)試一試把這首詩歌改寫成一首現代詩或一段小故事。

3、閱讀《采薇》,完成下列題目:

採 薇(1)(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2);今我來思,雨雪霏霏(3)。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4)。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註釋】

(1)這是一首征戰歸來的邊防士兵所賦的詩。詩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戰生活和內心感受。末章抒發歸途遇雪,忍饑受渴的辛苦和悲傷,詩味最濃。(2)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3)依依:樹枝柔弱隨風飄拂的樣子。(4) 來思:指歸來時。思,語末助詞。雨雪:下雪。霏霏(fei):雪下得很大的樣子。 (5)遲遲:緩慢的樣子。

(1)對這首詩中的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說出徵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條隨風搖擺不定的樣子,似乎在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說歸來時是冬天。“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遲遲”的意思是慢慢地走在路上,形容步履的沉重,暗示心情的沉重。

D.“今我來思”一句中的“思”,“載飢載渴”中的“載”都是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2)對這首古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運用了比興的藝術手法,詩歌意象非常鮮明。

B.前四句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對比,寫出了征夫的內心傷悲。

C.這首詩寫的是征夫在歸途中的心情,透過詩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對軍旅生活的厭倦和對和平家庭生活的嚮往。

D.“道遲遲,載飢載渴”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後兩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

(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為什麼一直備受人們的讚賞?

4、語言知識表達與運用:

(1)前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日前在歡迎新黨主席鬱慕明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後引來一片非議,原話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今天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以火一般的熱情在這裡歡迎鬱慕明先生一行。”請問問題出在哪裡?

(2)按照括號中的提示,用“//”標出句中該停頓的地方(每局只能有一次停頓)

①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爸爸媽媽著急)

②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媽媽著急)

③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弟弟著急)

四、大學聯考連結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①

采采??,薄言②採之。采采??,薄言有③之。

采采??,薄言掇④之。采采??,薄言捋⑤之。

采采??,薄言?⑥之。采采??,薄言礻頡⑦之。

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採集野菜時唱的民歌。??,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頡:把衣襟掖在腰間裝物。

①《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採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

答: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覆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答:

答案:

三、延伸拓展:

1、(1)D

(2)C

(3)“鵲”喻指遭拋棄的前妻,“鳩”喻指續娶的新娘;“桃華” 喻指漂亮而興奮的新娘,“桃實” 喻指子嗣興旺,“桃葉” 喻指閤家和睦完美。

(4)逃之夭夭:開溜逃跑;鳩佔鵲巢:不勞而獲,強佔他人成果。

2、(1)贈送(2)回贈(3)拿、把(4)通“非”

(5)把……作為(當作)

好處是:在一“投”一“報”的過程中男女間傳遞著感情,已經不是物物相贈訂禮尚往來,而是一個借果投石問路,一個用玉表達愛的誠意,完成了一首充滿鄉野情趣的戀歌。

效果:表現男女在戀愛過程中反覆試探、迴應的微妙的心理活動;反覆詠唱,不斷加強人物感情的抒發,在誦唱中人物感情不斷升溫,直至表示永結同心。

3、(1)B(2)A (3)四句詩裡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天裡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畫面,心裡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以樂景寫哀;一是寒冬時節雪花紛飛的畫面,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裡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以哀景寫樂。這樣,以反襯手法寫景抒情,耐人尋味。“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對比給他一種不勝今昔之感。

4、語言知識表達與運用:

(1)問題出在“七月流火”的引用上。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裡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原意是指天氣漸冷,而不是望文生義的天氣炎熱.

(2)

①弟 弟 找 不 到 //爸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爸爸媽媽著急)

②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媽媽著急)

③弟 弟 找 不 到 爸 爸 媽 媽 //非 常 著 急(弟弟著急)

四、大學聯考連結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1)賦。(2)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3)婦女們在田野上邊採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氓》 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要求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

2.瞭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

3.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

3.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三、教學設想

首先,解決詩中的難字難音,再次理清詩的敘事情節,並對詩進行全面理解,

讓同學們掌握字音,掌握這首敘事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

四、教具裝置: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2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匯入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出不同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經》中的一首愛情詩《靜女》,通過寫一對青年男女在僻遠的城角幽會時歡樂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這節課呢,我們將繼續學習《詩經》中的另一首愛情詩,大家請翻開課本91頁。(同時板書課題)

(二)介紹課題

現在請某某某同學來讀一下課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反問同學:為什麼不是讀máng呢,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它不是讀máng嗎?),第二種情況,讀錯,及時糾正。

這裡我想特別明確地提出氓是一個古今異義詞

氓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

上節課我們在介紹《詩經》的時候就說到,《詩經》按其內容分,可以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稱15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今天我們講的《氓》這首詩則是15國風中的衛風,大家請看註釋①

現在,大家先認真聽錄音一遍,注意詩的節奏和難字難音

(三)難字難音

匪:fēi湯:shāng

愆:qiān徂:cú

將:qiāng裳:cháng

載:zài靡:mǐ

於:xū隰:xí

說:tuō角:jiǎo

(四)情節和主題

1.情節

剛才大家在聽錄音時就應該感覺到了,《氓》是一首敘事詩,是敘事詩呢就有它的發展情節,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現在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一遍,並參照註釋,試著理清敘事情節。呆會請同學來說說詩中的發展情節,並劃出相應的章節。(請同學回答問題)

《氓》這首詩是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敘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一章: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溫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過“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專一,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痴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後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後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後的辛勞和所受的傷害。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後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對於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一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2.主題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五)佈置作業

1.複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第四課氓

戀愛(第1、2章)(熱情、幸福)

氓婚變(第3、4、5章)(怨恨、沉痛)

決絕(第6章)(清醒

《氓》 教學設計3

一、新課導語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不知演繹了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悽婉,有的熱烈,有的含蓄,有的讓人心嚮往之,有的令人蕩氣迴腸……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來聆聽那裡所發生的一個古老的愛情故事。

二、積累·整合

1、識記下列字的字音:

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將:qiāng ??:guǐ 載:zài 於: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漸:jiān 裳:cháng 靡:mǐ ?A:xì 隰:xí 角:jiǎo

2、製作知識卡片:

⑴ 卡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原本叫做“詩”,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並收錄詩歌305首,所以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才更名為“詩經”。

⑵ 卡片二:

《詩經》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主要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多屬於現實主義作品,後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義作品《離騷》並稱為“風騷”。“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⑶ 卡片三:

《詩經》的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賦”,朱熹在他的《詩集傳》中說:“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鋪陳直敘,它不借助於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辭手段,而是直截了當地鋪陳敘述,把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地敘述出來,給人以明確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動,以增強詩的感染力量。

“興”,就是託物起興,即先寫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風雲雨雪、日月星辰),然後再由物及人,或寫人的情緒,或寫人的情感,或寫人的心理,或寫人的容貌,或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詩經》中運用“興”的方法大致有三種情況:象徵、聯想、比喻。如:由雎鳥成雙和鳴、相依相戀的情景,聯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以盛開的豔麗桃花象徵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衛風·氓》)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

後人習慣上把“風”、“雅”、“頌”、“賦”、“比”、“興”合稱《詩經》的“六義”。

二、感受·鑑賞

1、感受情感:

結構圖:

情節 感情基調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戀愛 熱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痴情(比、興) 婚變 沉痛怨恨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決絕 清醒剛強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 第三、四、五章 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不思其反

載笑載 言士貳其行 亦已焉哉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注意:貼上時,丟失了原來“箭鬥、括號”等符合,抱歉!)

2、鑑賞技巧:

⑴ 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

①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

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② 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二三其德”,

前婚後判若兩人、對比鮮明。

⑵ 賦、比、興手法: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詩人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來比喻女子年青的時候美麗的容貌,同時也是興。詩人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起興,從而引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感受。

第四章,詩人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的情景。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有‘比中兼興’的手法更富有藝術魅力。

總之,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即能激發讀者聯想,增強語言的意蘊;又能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思考·領悟

教師引言:

穿越千年的時空,開啟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衛國,在這裡,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痴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她的勤勞令人讚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讓人折服,她的堅強讓人敬佩。同學們,你能從我們的女主人公的這些典型性格中領悟點兒什麼或從中受到什麼啟發嗎?

痴情──“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後總是牽掛著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痴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痴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痴情的人容易愛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自從嫁到“氓”家,多年來一直是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家裡地理一人幹,裡裡外外一把手。甚至在氓變心後打罵她的那段日子裡,她仍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儘管丈夫移情別戀,但她從未想過要離開他,因為她心存幻想,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心轉意。

結論:勤勞的人是無暇移情別戀的。

啟發:勤能排除私心雜念,勤是會得到回報的──天道酬勤。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並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於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後,並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並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在學習中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

(典故:《不如我的驢》)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並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於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佈,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佈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

四、探究·發現

1、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絡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⑴ 男子負心說。

⑵ 年老色衰說。

⑶ 男權主義說。

⑷ 情感透支說。

2、討論題:透過《氓》中的愛情悲劇,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或神話傳說中的愛情故事裡發現點兒什麼嗎?

⑴ 愛是一見鍾情。

──七仙女與董永

⑵ (2)愛他,就要協助他完成自己的事業。

──馬克思與燕妮

⑶ 愛,是一場永遠不願醒來的夢!

──孟姜女與萬喜良

⑷ 愛是舉案齊眉。

──漢代的梁鴻與孟光

⑸ 愛是相敬如賓。

──漢代的龐公與其妻

⑹ 愛是志同道合。

──漢代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⑺ 愛是對她的忠貞不渝。

──唐代的元鎮與韋惠叢

⑻ 愛,是想著為他做任何事;是想著她為你做過的任何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

⑼ 愛,是為之殉情、比翼雙飛。

──梁山伯與祝英臺

⑽ 愛,是千年等一回,緣分天註定。

──許仙與白素貞

⑾ 愛,是我心化為連理枝。

──焦仲卿與劉蘭芝

⑿ 愛,是虔誠的守望。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與“望夫石的傳說”

⒀ 愛,是“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五、應用·拓展

教師引言:

同學們,魯迅先生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學作品的鑑賞,靠的就是讀者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聯想。你可以根據作品中的敘述進行鑑賞,也可以超越作者的思維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同學們,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給本文的主人公寫一篇鑑賞短評吧!

例文:

孤獨而堅強的舞步

──《氓》中女主人公的評析

秋色的晚霞中,我彷彿看見你的背影,或許帶上些許絕望;欣欣然的春華,也許是你初開的情愫;繁盛的夏花,記載過你的激情。而今,我只能用它們來映襯秋風中的你,只因為擁有這一切,才能在絕望中過濾出你堅強的人生哲學──捨得、敢捨得、敢、勇敢……

愛,是永恆的,只要有人類的存在,愛就不會被擱置,每人都在尋覓一個值得愛或被呵護的人,愛的廳堂中,人各自尋尋覓覓,行色匆匆,蜷縮在自身世界中找自己超負荷的情感載體,卻又各自封鎖,像是不敢驚動廳堂中的聖人先哲們。你,你首先打開了心扉,把自己的一顆滾燙的心毫無保留地擺在了你心愛的男人面前,當你愛的人來了,你非但不會畏縮,反而會迎上去,用一種理想的姿態撲向你的理想幸福。的確,你愛他,很愛他,你看不見他時會哭,卻不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值得你為他哭,值得你為他哭的人正是永遠都不會讓你哭的那位……但你愛了,用心來轟轟烈烈地愛了一把。你愛他,超過了愛您自己!

你本來以為愛是可以永恆的,你本來也覺得你的付出與回報會是等價的。卻不知道泡在愛河中的兩個人誰愛得最深就註定傷得更深。你本來以為他會對你好的,像開始一樣。

所以,那天,陽光明媚得刺眼,燦爛得有些兒令人眼暈,但沒有人會看到,送親的人只會看見灼灼的葉與將來的繁繁的果實,迎娶的人只會不時地向花轎中張望,幻想能透過紅蓋頭看出些什麼,抬著花轎的農夫也許幻想著如何窺視新娘的洞房花燭夜,新郎官也許正勾畫著新婚後的快樂生活。只有新娘,被紅得刺眼的紅綢擋住了視線,任自己在花轎中顛簸在未知的路上。你此時沒有錯,他是愛你的,你希望他一直都這樣愛下去,如同你愛他一樣愛你。至少那時是這樣。你笑了笑,隨手拈出一支筆,寫下:

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沉浸在愛中是快樂的,新婚對你,對所有女人都是難忘的。你有姿色,他有情調,這樣的新婚是完美的。你不會否認,那片你常想起的葵花海,你曾說你愛葵花,那天他就帶你去看了那片葵花海,你驚呆了,只能用它來描述,繁華,盛大的繁華。“你做你的葵花,我來給你光和熱,”他笑了笑,望著你說,接著,他低下頭來,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雖已感受多次,但這次截然不同。你迎了上去,吻了心跳,風起,吹起一潭花海,你們浸在陽光中,淹沒在花的漣漪中……快樂圍著你,浪漫壓得你不容得有更多的理智,這就是愛情,準確的說是熱戀,幸福的。

正是這樣,你認定了他,你開始小心翼翼地經營這份你已認定了的愛情,你願意為他做一切你認為值得的事,於是,你很自然也很主動地衝進了牢籠,我認為這就是你的錯誤之處了。從一位在愛中沐浴的血性女人搖身變成了再平常不過的居家女子,於是,他開始聞不到向日葵的花香,你也不再主動,只是日復一日修補裂痕,很努力,卻很徒勞,因為他是男人,不能給他溫存的窩他會感到厭倦,既然得不到溫存,那便尋找刺激。陽光越來越遠,向日葵卻很努力的向前追,拼命地追,一邊追一邊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卻像在雲裡霧裡……哭了,又哭了,你覺得他離你遠了,太遠了,卻還在離你而去……忽然想起這一追便追了好久……心中卻在說,還要追的……他是一切……向日葵要陽光……再來……

雖然,此時的你重新燃起了得到他的慾望,甚至比以前更強烈,因為你已習慣了蜷縮在他的生活中,做他生活的配角,為他鋪好精緻的生活再跟著他沿著他的軌跡走,可是,你不知,在你不知不覺中,他也漸漸把你推到配角的位置上。

你累了,真的很累,想到他也許在另一個地方對另一個女人說同樣的話……你反倒覺得心不那麼痛了。空蕩蕩的房子,倒也寧靜,你想到。你其實不是灰心,我懂的,你在想著什麼。確切點,是思考,你是很明智的……你也許想了許多,比如說愛,他,理想與現實……目光定格,思想卻不斷運轉,摒棄、昇華……最後,你,追尋過去,那些你曾愛過的痕跡,你也知道很深,卻沒想到如此深。

最後,你來到了葵花海,你終於笑了,笑得很好看,他們還是那樣,很繁華的樣子。物是人非,你說道,信手拈來: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你也許,不,是一定不知幾千年之後的今天的人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而不斷徘徊在藕斷絲連的痛苦之海,智慧的你卻早已參悟,我覺得,你,是真正的國色天香;一生,所有女人應經歷的所有生活、狀態、心情,你都一覽無遺;清純的初體驗,熱戀,新婚,男歡女愛,相離。更難能可貴的是分離後的鳳凰涅??,破繭成蝴蝶,成了飄飛在空中的堅強,孤獨了幾千年的舞者……幸福的舞者……

寫後: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是以我的思想為線索虛構,她其實是幸福的,我是這麼認為的,但幾千年來有多少人憐她,也許,他們是對的,也許,我是對的,不管怎樣,也許就像故事中的氓和她一樣,分不清誰錯,也許……都沒錯吧!

從痴情到怨情

──論《氓》中的女主人公

千年前景,一段曲折悲情,一位痴情卻堅強的女子,牽動著我的每一根心絃,在我的腦海中經久不散。

三千年前的一片藍空下,這位年輕的姑娘,與一位笑嘻嘻的來買絲的男子,展開了這一段動盪的情與怨。

起初是真情,這應是不假,這也是這姑娘對這一段情的期盼與渴望,從而使她在相識時一眼便知那男子的來意,使她不顧路遠而“送子涉淇,至於頓丘”,使她溫柔的安慰易怒的男子平靜下來,又使她在登上倒塌的牆壁卻不見覆關時,傷心地“泣涕漣漣”,更使她在“既見覆關”時“載笑載言”!

想想她與男子依依不捨的遠送,想想她在“不見覆關”時,多麼的緊張難過,擔心無法與男子相見而“泣涕漣漣”,再想想當她“既見覆關”時,因興奮激動而“載笑載言”……

這是怎樣的一種“痴”啊!

她的那一整顆心,都沉浸在了這最初的情意中,全心全意,無怨無悔!

如此純情,如此熱情,如此痴情,我想這也是她在後來無法及早從這段苦情生活中脫離出來的原因之一吧!

最初進入男子之家,生活還算美滿,但似乎是如桑之自然變化,生活漸漸不如意,也許是生活真的過於殘忍,這痴情的女子的性格也開始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巨大的改變!

千年前另一片飄著愁雲的天空下,這位已年老色衰的女子,望著遠處的桑樹黃葉飄落,不禁也想到了自己,現在的丈夫,早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有著忠厚樣子的男子,他早已心意不專,早已三心二意了。可是更可悲的是,做為長兄的卻無法理解她,而且還“?A其笑矣”。這又似一拳重重地打在了她本已受傷的心上。

生活中如此多的變化,使她開始靜下心來,仔細的思索,使她想起要與丈夫白頭到老的誓言,使她憶起童年時如此安然如此快樂的日子,又使她想起曾經的誓言如此誠懇,而今卻反悔了,更使她想到了要從這苦情的生活中逃離出去……

而我只能知道,這三千年前的一段苦情中,這曾經是多麼的痴情多麼全心全意的女子,而今卻對此時的情產生了怨恨,開始靜靜思考獨自傷心,開始決定離開這勞苦的生活,在千年前的這種男權社會中選擇了放棄!

而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堅強啊!

這多麼殘酷的現實生活,把她原來多情的心塑造成了堅固的牆,雖然滿是裂痕但仍堅強地抵擋了這段無奈的苦情。

如此的勇氣,如此的堅強,如此的決裂,使人無法想象當初她是多麼的痴情,只能讓人感嘆,由這“痴情”展開的這一段悲情對這女子身心怎樣的影響啊?!

從相戀到相離,從痴情到怨情,我也只能說,這便是這悲情中的女子性格上無奈的改變!

走出婚姻的枷鎖

──兼評《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據說,一個人朝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調動30幾塊面部肌肉;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說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3只蘋果所能提供的熱量;而當一個人決意遇見另一個人並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來等待,還得用掉六七十年的歲月才會最後完成。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身伴侶的可能性只有50億分之一……

氓和女主人公戰勝了相遇的第一個難關,但又因為喜新厭舊的氓不懂得珍惜堅貞勤勞的妻子,而把這段姻緣給毀了。

如果我們把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都看成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便會加倍珍惜。

女主人公被拋棄後,她的內心一定是憤恨和懊悔的,但再悔恨也無補於事。因為從戀愛、婚後生活的對比中,她意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又從痛苦生活經歷中得出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因此,剛烈的她絕不留戀這破裂的婚姻,“強扭的瓜不甜”,而是理清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真正需要,清醒地走出煩惱的誤區。

狡黠、輕浮的氓並不是很瞭解自己的妻子,女主人並不指望有個飛黃騰達的丈夫,或是萬貫的家產,只希望有一個溫柔體貼的丈夫,能對自己多一點點理解和愛。能體諒自己“三歲為婦,靡室老矣。鳳興夜寐,靡有朝矣”,在疲倦時幫一把,而不是指責她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夠;生病時能在身邊呵護備至,而不是隻在病入膏肓後才痛哭流涕。

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作者在一家超市排隊時,看到一對老年夫婦,男的在後面,輕輕地吻了一下女人的頭髮,女人回眸一笑,拿過男人的手在脣上點了一下。此刻真是很感動,愛情原來可以簡單到一個商場了不經意的吻,簡單到黃昏裡自然地攜手,簡單到回家時的一個擁抱,簡單到陌生人海中遠遠投來的會心一笑。白頭偕老自然是女主人公所憧憬的,但事與願違,她也只能坦然面對。

女主人公“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自己先前的花容月貌在歲月、貧苦之風的吹襲下,乾枯了,老化了,沒有人再欣賞了。真的,沒有什麼比愛情和容顏的失去更能打擊一個女人的心了。被丈夫拋棄,是最讓女主人公痛心的了,她也許想不通,畢竟她是因為生活才變得憔悴?

很想對她說:“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患得患失,才會豁達快樂!

《氓》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匯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裡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溼、浸溼。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後“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後,詩中男女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偽熱情、善良、多情

婚後凶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後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麼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5、佈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氓》 教學設計5

作為這次優質課的參與者,我真是感慨多多,認識多多,收穫多多。

首先要感謝市裡給自己提供了這麼好的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

接下來,針對自己的這節課《氓》,想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並不大,結合課下注釋學生應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又考慮到這節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第一屆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課以前,我就想著,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字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為這節課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是尊重文字作者的創作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字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文字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字,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字的深刻理解,並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探究的動作。

3、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字作者的創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後,才能正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儘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品味,啟發和培養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鑑賞之後,申發出更深層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內容分析的後面環節,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後能獲得幸福嗎。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字。設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髮現和理解之後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

這一節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這與自己設計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有關。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後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範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後的最後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邢老師和宋主任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肯定地評價、藝術地評價。

一節課下來需要總結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計、內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容的有機結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後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澱之後的反思於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所以我說:感謝做優質課!

《氓》 教學設計6

【教材依據】

《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單元第四課《詩經》兩首中的第一首,屬於《詩經》中“衛風”裡的作品。這首詩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由戀愛到結婚再到決絕的愛情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情感內涵豐富,代表了《詩經》現實主義的風格。

【指導思想】

本節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讓學生認同中國古代優秀文學傳統,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圍繞開展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以誦讀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引,以語言活動為基本探究手段來深入研讀文字,挖掘其豐厚的思想、藝術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2、 瞭解賦比興藝術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3、 拓展探究讓學生髮散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從課內到課外、從故事到現實延

伸、拓展。過程與方法:

1、 誦讀體會,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2、 小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認識其情感變化和婚姻悲劇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其婚姻悲劇的原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自信、自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藝術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學法: 課前自主學習 課堂分組討論探究 合作交流展示

教法: 點撥 梳理歸納

【教學準備】

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學生用導學案,蒐集古代婚姻制度等與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課外知識作為導學案上的知識連結,精美的教學課件,每一組學生都準備了課堂小黑板進行課堂交流展示。

【教學過程】

匯入:無論古今,愛情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是我們羨慕且稱頌的美好愛情,但是愛情裡也有不負責任,始亂終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了解一下《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板書題目)

一、預習檢測:

檢測題1、簡要介紹《詩經》(括號部分設空,幻燈片展示)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漢以前被稱為(《詩》)或(《詩三百》)。《詩經》六藝內容上是:(風雅頌),手法是:(賦比興) 形式以(四言詩)為主。《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

師強調:《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浪漫主義源頭是下一課即將學習的《離騷。》

檢測題2、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師生互動,共同評價修正,幻燈片展示)

詩歌內容:1、男子求婚女子許婚;2、男女戀人相思,結婚;3、勸誡女子不要沉溺愛情;4、控訴男子不要移情別戀;5、女子婚後生活痛苦;6、女子決絕離開。

故事情節: 戀愛(一二)婚變(三四五)決絕(六)

師過度:看來同學們預習的還不錯,這節課我們在大家預習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作更深一步的分析探究。請同學們帶著導學案上的問題快速瀏覽全詩,然後集體朗誦課文,注意節拍。

二、課堂探究:

導學案上“課堂探究”部分設計的四個問題給學生12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學科長組織本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展示問題形式為:每組一題,抽籤決定展示任務;剩下一個小組點評其他小組的回答並打分。問題一、二黑板展示,其他的口頭展示。

問題一: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各有何舉動?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麼樣的性格?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並填寫下表。(學生展示教師點撥,依據學生展示成果生成以下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依據文字分析男女主公性格,每一個性格的生成都要從課文找到相關依據。

氓:抱布貿絲 來即我謀 爾卜爾筮(“爾卜爾筮”說明他剛開始對婚姻的態度很鄭重其事,認真。)

任感,現在很多高中生早戀,你現在還處於為自己前途奮鬥的年齡,你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那麼另外一個人的將來你更是負擔不起,在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你給自己的翅膀上壓上太多的東西,恐怕你會成為折翼的天使。

問題二:隨著情節的發展,女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是如何讓變化的?(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輔以幻燈片)

教師點撥:戀愛時: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沉醉愛河 熱情幸福

婚變時: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怨恨沉痛 心如幃溼

決絕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回頭是岸 清醒剛強

師過度:女主人公隨著情節的發展情感從沉醉幸福到清醒轉身,是什麼造成了她情感的變化?她的堅強的形象也值得我們探究。

問題三:除了婚姻的不幸外,有哪些因素讓女子更痛苦?你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的?(學生口頭回答)

設計意圖:①使學生明白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發生不但是“氓”的性格多變造成的,更是時代悲劇。②教師可聯絡古代婚姻制度裡女子被休棄的“七出”拓寬學生知識面。

教師點撥:孃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以及女子在愛情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時代悲劇。

在古代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社會上都處於附庸地位。他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個類似“氓”這樣的丈夫,其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幻燈片展示)

問題四:“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為什麼?(學生口頭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瞭解比興手法在《詩經》中的運用,並瞭解比興藝術手法的好處。 教師點撥:不能刪去,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種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 2

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以桑葉枯黃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這兩句同時也是“興”,先說桑樹再說氓和女子的愛情故事,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拓展探究

女主人公決絕的轉身留給我們一個堅強背影,而男主人公氓的“二三其德”也讓我們唾棄,假如你是她(他)的朋友,請你發一條簡訊或者寫一首詩送給她(他)。

設計意圖:①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對“氓”的做法持否定唾棄的態度而對女主人公是鼓勵支援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②發散思維,鍛鍊學生文筆。③與大學聯考語言運用題掛鉤,力求表達鮮明、生動、準確、得體。

同學自由發揮,精彩展示。

四、師生共結:男主人公“氓”的不負責任讓一位痴情純真的女子遭受了婚姻悲劇,但女主人公決絕的轉身留給我們一個堅強的背影,“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們祝她幸福。我希望在座的女生同學也能像這位女子一樣獨立堅強,最後老師把課文中的這句話送給各位女同學“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五、背誦:最後讓我們一起看著板書試著來背誦這篇課文。

六、作業《氓》中哪些詩句是比興句,好處是什麼?

  【課後反思】

上課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很不錯,討論熱烈,發言積極。展示問題三時學生總結了三點:一是結婚前的幸福甜蜜到結婚後“氓”對女主人公的“言既遂矣,至於暴矣”這麼大的變化讓女主人公很痛苦;二是孃家人的“兄弟不知,?A其笑矣”讓女子失去了依靠的堅強後盾很痛苦;三是當時女人地位低下的時代因素。這個討論結果比我自己預設的答案全面,所以我以學生回答為準。拓展探究題目將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寫詩的同學大有人在,比如一位同學寫給女主人公“多年淚沾裳,愛恨兩茫茫。冷若寒風逝,此戲已散場。世事變無常,勿要空悲傷。願有一人心,伴你天地荒。”不但給予了女主人公勸慰更是對她後面的生活展開了幸福的期盼。另外一位男同學寫給女主人公“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老矣生哀怨。”還有同學寫道“一場失敗的婚姻並不是你一人之錯,不要悲傷,不要哭泣,要樂觀向前看,相信你一定能遇到一個與你相伴終生的良人。”這位同學肯定對《詩經》裡的《國風·唐風·綢繆》 比較熟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存在的問題是展示問題一時,學生回答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說女主人公溫柔純真,任勞任怨等這些性格時沒有及時點出,導致性格和情感扯到一起混為一談。另外展示拓展探究問題時,大部分同學都是寫給堅強的女主人公的,僅有兩名同學是寫給“氓”的。以後課前設計應該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可以設計成女同學寫給女主人公,男同學寫給“氓”,這樣更合理。

《氓》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2、積累字詞

3、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重點

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一起回憶《詩經》中熟悉的詩句,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或書寫追求愛情的幸福,或表達愛情不可得惆悵,或表達相思之苦,或書寫對愛情的忠貞。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學習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詩篇——《氓》

(二)《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於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現代文中的比興手法:

1.無垠的天空,是雄鷹一生的行程;蒼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流逝的歲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斗轉星移,日落日升,花開花落,時間飛逝,我們揹著行囊,永遠行走在這沒有盡頭的旅途中,為了追逐明天的太陽,完成今日的願望,實現昨日的夢想,擁有美好的未來,我們默默地堅守著一個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憊》)

2.天空沒有不逝的彩虹,人生也沒有永遠燦爛的風景。圓滿很美,殘缺遺憾有時也是美。(《殘缺也是一種美》)

3.沒有礁石,大海便沒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沒有沙粒,河蚌便沒有了光亮美麗的珍珠;沒有綠葉,紅花便沒有了婀娜多姿的嬌豔……萬物之美麗,都要藉助於他物的支援或襯托;萬物之精華,無不是自己與他物精美絕倫的結合。因此,我要說:借人精華,以鑄輝煌。(《說借》)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並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6)《詩經》名句:

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5.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8.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採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9.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讚頌品行才學象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作為行為準則。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三)入題

《衛風氓》是一首以愛情為題材的敘事詩,詩中講的是一個古今中外反覆上演的“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拋棄後,回憶當初戀愛、結婚及婚後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詩六章,情節單一:一二章寫婚前,三四五章寫婚後,第六章寫結局,整個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開的。

(四)整體感知

中國曆來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尤其在封建社會中,女子作為男子財產的一部分,與珠寶、美玉並列,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封建倫理又要求她們心甘情願地充當男子的玩物與奴隸。於是,千百年來的中國文學史也就充滿了閨中女子的哀怨與悲泣,閨怨詩在文學史上有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這首詩就是在閨怨詩歌星空中閃著熠熠光輝的一顆明星。那麼女主人公到底有著怎樣的怨恨呢?她又是如何傾訴自己的愁苦情懷呢?讓我們來共同感受詩歌內容。

(1)這首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愛情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的內容:

第一節許婚第二節迎娶第三節勸誡第四節控訴第五節傷自反省第六節決絕

歸納:這首詩寫了一名女子追憶她與“氓”從戀愛、結婚到婚變的愛情悲劇的全過程。

3、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隨著事情的發展而變化,閱讀全詩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戀愛——熱情、幸福婚變——怨恨、痛苦決絕——清醒、剛烈、堅強

(五)具體分析

這首詩的抒情線索是什麼?

【明確】作者很巧妙地把淇水作為抒情線索。女主人公託情於淇水,湯湯淇水成了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見證人。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水是流動的,人是變化的,尤其是心境。第二次踏入河流時,水已非當初之水,人亦非當時之人。而《衛風氓》中三次寫到同一條河流,女子的心境又有何不同?讓我們跟隨流淌的文字走進這位女子的心靈世界。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是女主人公回憶當初與氓的一次約會的情景。當初老實忠厚的氓已經贏得了女主人公的芳心,這次約會是他們戀愛過程中很關鍵的一次約會,是在女主人公推遲了婚期情況下,氓才心急火燎地以“抱布貿絲”為藉口來找女主人公。正是有了這次會面,才有了“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的場景。

可以想見,女主人公對氓的愛是真摯而深厚的,她推遲婚期,是因為“子無良媒”,這是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因此,女主人公一邊送氓回家,一邊敘談家常,一直把氓送過了淇水。也正是這次約會,女主人公向氓許諾“秋以為期”,讓氓吃下了定心丸。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女主人公在戀愛期間像這樣“送子涉淇”的經歷不止一次,這時的淇水不僅見證了女主人公與氓的熱戀場景,而且“淇水湯湯”,流動的都是二人甜蜜幸福的情愫。

【小結】第一次穿越淇水時,正是女子與氓兩情相悅的戀愛時期,對貌似忠厚老實的氓,女子一見傾心。離別時十八相送,情意綿綿,難捨難分。送走之後,翹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時哭時笑,抑制不住的眼淚和笑容洩露了心底最深的愛意。遠古時代的郊外曠野竟有如此清新純樸、芳香迷人的愛情;嫻靜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簡單而真誠、隨意而自由的胸懷。笑是一種幸福,哭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幸福,畢竟還有人讓她牽掛落淚。好一個一往情深,純情浪漫的熱戀女子呀。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溫馨而浪漫。心中有情,眼裡看水,如果此時河流是有顏色的,那應該是一片粉紅,代表的是幸福的愛戀。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這時的女主人公已經成了棄婦,獨自坐在車上,緩行於淇水岸邊,以至於淇水波濤捲起的水花打溼了車上的布幔。

女主人公何以成了棄婦呢?“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是氓家生活清貧,她不能與氓共患難嗎?不。“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是氓家勞作太累,她不堪其苦好逸惡勞嗎?否。

當初女主人公與氓兩情相悅,感情深厚,有詩為證:“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可見女主人公已到了時刻想見到氓,時刻想依偎在氓身邊的痴情程度。如此痴情的女子,一般對夫家的清貧生活與辛勤勞作是不會介意的。

那麼是女主人公品行不貞,紅杏出牆,被氓遺棄嗎?也不是。詩中沒有以上三方面的蛛絲馬跡。而一句“女也不爽”表明女主人公並沒有什麼過錯。她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氓“士貳其行”,而且“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男子婚前婚後行為不一致了,他感情不專,甚至一變再變。這種現象古往今來從未消失過。喜新厭舊是感情不專一男子的通病。婚前女子花容月貌,溫順可人,男子自會不遺餘力地追求;然而婚後,由於生活勞苦,女子姣容衰退而成為黃臉婆,感情不專的男子就會露出喜新厭舊的面目,進而拋棄糟糠之妻。詩中女主人公就遭遇了這種不幸。氓不僅“二三其德”感情一變再變,甚至“言既遂矣,至於暴矣”,發展到家庭暴力地步了,女子被遺棄的命運已成定局。更可悲的是,女主人公被丈夫虐待,向孃家人訴說,卻得不到同情與安慰,反而“兄弟不知,?A其笑矣。”如此酸楚悲痛,“更向何人說”?可憐的女主人公只能“靜言思之,躬有悼矣。”

詩人二寫淇水,自然是讓淇水目睹女主人公被遺棄後的孤寂與悲憤的身影,讓淇水傾聽棄婦飽含辛酸而又怨恨的訴說。倘若淇水有情,那麼她揚起的水花是對棄婦的安慰,她奔騰的濤聲是在為棄婦鳴不平。可以說,此時“淇水湯湯”,流動的都是棄婦內心的苦汁。如果僅寫這位棄婦的悲苦與哀怨,就只能贏得人們的同情;然而作者插入了棄婦的生活經驗,以此告誡世上的女子要慎重對待婚姻,“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棄婦不幸婚姻經歷的經驗總結,是對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的控訴,更是對熱戀中的和後世的女子的善意告誡。所以說淇水揚波,也是對棄婦善良之心的讚許。

【小結】事易時移,物是人非了。“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樹枯萎凋零,女子流年已逝、人老珠黃,氓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棄,痛苦傷悲。而桑樹曾經蔥蘢茂盛,女子曾經青春美麗光彩照人,氓曾經信誓旦旦,兩人曾經感情親密,女子曾經幸福甜蜜。對比是如此地鮮明,桑樹迎來了自然的秋天,女子也步入了人生之秋。

她遭受著雙重的痛苦:身體上,生活貧窮、勞作艱辛、丈夫拳腳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親人譏笑,愛情已丟失,親情也難尋,前路渺茫。這些,交織成一張痛苦之網,使她痛不欲生,身累心更苦。第二次穿越淇水時,她會不由地想到當初的有情人共涉淇水,那時的甜蜜越多,此時的悲痛越重。淇水波濤翻滾,女子悲情洶湧;天地同悲,江河落淚。一切景語皆情語,淇水成了橫跨在夫妻間的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面對湯湯淇水的棄婦“靜言思之”,認識到自己的願望與現實已形成尖銳矛盾,“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夫妻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她清醒地認識到她與氓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就如同淇水“有岸”。此時棄婦面對滔滔淇水,心潮起伏,往事如同電影特寫鏡頭一樣,一幕幕在棄婦腦海中閃現,總角時期青梅竹馬“言笑晏晏”,何等愉快;戀愛時期,“信誓旦旦”,海枯石爛不變心,何等堅決。可是好景不長,沒想到氓“反是不思”(違背誓言,不念舊情),既然氓如此絕情,那就算了吧!此時女主人公已從痛苦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表達了“亦已焉哉”的決絕態度。

【小結】《衛風氓》中的女子,在粉紅的愛情裡痴迷陶醉時,她純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變的黑色深淵後她怨恨悲痛、傷心絕望;幾番掙扎後,她戰勝自我,勇敢決斷,最終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靈之河的一次勝利的穿越。

(六)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女子:勤勞、善良、熱情、淳樸、智慧、堅強。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位善良、熱情的勞動婦女形象,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合後,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真誠地把幸福寄託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後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願望完全破滅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轉為怨恨,終於發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的怨恨多於悲傷,在徹底無望的處境中,她變得清醒而堅強,和氓徹底決絕,這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中守壓迫和欺凌的底層婦女的另一面。

氓:始亂終棄、無信義、自私自利的偽君子。他以虛假的熱情欺騙了淳樸的少女,用謊言和空咒贏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騙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性。

(七)啟示

痴情──“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後總是牽掛著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痴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痴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痴情是一劑毒藥。容易使人利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並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於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後,並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並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錯幾步不要緊,關鍵是知道怎麼錯,不再錯。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並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於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佈,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佈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女人當自強)

惜緣

相關連結:教學設計 高一教學設計 魯人版高一教學設計

《氓》 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瞭解關於《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

2、分清《詩經》中特有的語助詞和語氣詞,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詞義與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變化,鑑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忠貞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情操。

5、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落實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鑑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女主的感情變化過程。

教法:

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法、多媒體展示法。

一、《詩經》相關常識。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詩經六義:風、雅、頌(體裁),賦、比、興(藝術手法)。四言詩,朗讀節奏:二二拍。

二、歌曲匯入

1、課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歡這首歌嗎?為什麼?這首歌講述的是一對情侶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特別是那句“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纏綿悽惻,令人動容。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將要把我們帶入古代一個纏綿悽惻、充滿怨情的故事裡去。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間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由於年代久遠,要進入這個故事的話,需要我們先用現代漢語將這個用上古文言記錄的故事破譯出來。下面,進入破譯關。聽朗讀錄音,注意生僻字詞的讀音與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聽朗讀時用心體會女主情感的變化。

3、播放錄音後用多媒體顯示重點字詞的音、義。

氓之蚩蚩、夙興夜寐、??垣、自我徂爾、湯湯、漸車帷裳、靡、口至、隰則有泮、于嗟鳩兮、猶可說也、載笑載言、體無咎言、匪我愆期、爾卜爾筮、以我賄遷、三歲食貧、將子無怒、無食桑葚。

重點:學生找多音字,教補充:將、裳、漸、載

通假字:匪、無、於、說

實詞:氓、夙、寐、靡、體、咎、愆、筮、賄、食貧、嗤

4、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情感變化。

5、這是一首敘事詩,大家注意找出敘事線索。敘事線索是什麼?

6、明確:女子的感情變化。具體來說就是女子的怨情變化。

7、下面我們進入故事來看,怨情變化的過程。

三、賞析課文

1、男生齊讀第一、二段,女生講述其大意。

2、這時女子的怨情還沒有出現,她追憶當年戀愛的甜蜜,幸福感洋溢於字裡行間。

3、這時女子的性格:熱情、溫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實:抱布貿絲——醉翁之意不在酒。

5、女子是否答應?為什麼?

6、明確:沒有,因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須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當的被認可的婚姻。但是,女子與氓約定“秋以為期”,並且“將子無怒”,充分體現了女子的溫柔。

7、第二章,女子開始了又喜又憂的相思。“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望穿秋水,淚雨闌珊···笑靨如花——瞬息間的喜怒哀樂,只為意中人的來去變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戀愛期間女子相思成災的種種心理。(簡要介紹卜、筮,當時的婚俗,是一種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齊讀,注意讀出第一章回憶時的渺遠、纏綿之感,似低低絮語。第二章熱戀要讀出熱情之感。

9、女生齊讀三四章。男生講述大意。

10、通過“比興”手法,從“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轉入議論,轉入“婚變”怨情開始出現。“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潤澤美麗,她和男子的愛情也十分滋潤。“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愛情也逐漸進入枯竭。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比興,勸誡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愛情。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句話如何理解?請大家討論,再請一位男生來回答。

11、男生回答後,再請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總結: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裡,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負心漢。女子情感專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這是女子在婚後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愛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廣大的姐妹發出的呼喊,告誡她們千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每當讀到這幾句話,我都會心驚不已。這是受過怎樣的創傷劇痛才會發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嘆啊?)

13、怨情產生後,女主怨的是什麼呢?請大家一起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14、“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她勤勞善良,不畏貧苦,與氓結婚後,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沒有什麼不對,而男子卻變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縱無度。女主的感情是憤怒、怨恨。

15、那麼女子的性格,通過這兩章她的自述,可總結為:痴情(三歲食貧),勤勞、忠貞。男子的性格,對比可知:薄情、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齊讀,讀出回憶深入、深重痛惜、強烈憤慨之感。

16、生齊讀五六章,讀出第五章的歷歷數來的切責之聲,第六章的如泣如訴的哀嘆,齊讀幻燈片上的翻譯。這兩章畫面感很強,請大家想象一下,在腦海裡構築一下這兩幅畫面。一幅女子“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畫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圖。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

17、教總結: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淚婆娑,嘴角抽動著,只因忍著不讓淚掉落。修長而乾瘦的雙手不停地擺弄著衣角。心裡想著:初為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是怎樣的輾轉辛勞?為只為曾經對幸福的憧憬,為了維護自己劃定的這個地牢——愛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勞,換來的卻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於暴矣。’沒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傷,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親如兄弟者,不責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卻只譏笑自己。這世道是多麼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個憔悴女子佇立在淇水河畔,江風吹動她的裙角翻飛,髮絲有幾許散亂。此刻無數往事湧上心頭:這裡曾經是自己翹首盼望男子來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時無憂無慮地玩耍,男子發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獵獵江風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還傻傻地記著。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這樣付出又有什麼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長嘆,轉身翩然而去)

19、此時女子的性格發生了什麼變化?又可間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較之婚前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大家討論後回答。

20、明確:女子——清醒、堅強、剛烈,男子——暴虐、卑鄙、無情無義。

四、至此,我們已經完整地解讀完了這個故事

那現在我們來回顧下這個故事的線索,女子的情感變化,在詩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提示,注意課文所用到的表現手法:賦、比、興,表現方式:記敘、議論、抒情的作用。)

五、生討論回答後教總結:

一、靈活多樣地運用了比興手法。

二、成功地運用了邊敘事邊抒情的手法,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充分表現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卻,又無法徹底擺脫的矛盾心理。三、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六、小結:

《氓》敘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過女子自述中歡喜——悲傷——哀怨的感情變化,塑造了一個溫柔、痴情、善良然而卻深受不忠愛情的傷痛,之後變得清醒、堅強的女性形象。今天我們讀著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為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為它並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著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自然而然生成詩歌跌宕迴旋的佈局。其實,文學的真諦正在於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達最樸素的感情。由此我們也可以獲得啟迪,在我們寫作中,也應該拋去那些浮華的外表,用我們手中的筆,去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情。

七、作業:

1、課後背誦並默寫全詩。

2、將本詩改寫成現代詩歌或小小說。

3、推薦閱讀《詩經》《人生若只如初見——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注意比較《詩經》以後的詩歌對其有何繼承和發展。

《氓》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2、品析語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不知大家有否讀過這樣一首樂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痴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報。

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麼。

板書課題,展示目標

教學過程

一、初讀——正其音

找生試讀全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交流糾錯。

(齊讀)正音:愆qiān期 乘彼??guǐ垣

將qiāng子 載zài笑載言

于嗟xūjiē鳩兮 士之耽兮,猶可說tuō也 自我徂cú爾

淇水湯shāng湯,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Axì其笑矣

師作配音範讀。生齊讀。

二、再讀——懂其文

藉助註釋,理解全詩的內容。

找學生將這首詩歌以恰當流暢的語言韻譯。

三、研讀——明其意。

思考: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氓——那個人——人生還只在初見。(初相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於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品讀——識其人。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分組討論。

示例:

1、痴情——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臺,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見覆關,泣涕連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討論:秋以為期,婚期早還是晚。)

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後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垣,以望復關。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於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於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

桑葉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於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嘆——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繼續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著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裡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1)生活貧困(2)日夜操勞(3)男子變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齊讀最後一節。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範讀。

留5分鐘,學生試背這三節詩。

美讀——誦其文

學生齊背全詩。

質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為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女子被休回家。象徵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淇水,就是這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

拓展提升: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裡,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為什麼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恆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於她不願屈服,而是敢於抗爭,勇於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佈置作業:

你認為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後,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推薦閱讀:

1、《孔雀東南飛》

2、《娜拉出走之後怎樣》

《氓》 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覆朗讀並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難點: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二、教學過程

  ㈠匯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㈡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㈢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㈣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並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㈤詞彙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於—籲無—毋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於以為泣涕子賄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並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㈥小組討論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板書)

  ㈦自主合作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⑴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定情送別約期(佈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任性

姑娘:溫柔體貼痴情遷就男子這也預示兩人今後的悲劇婚姻生活。

集體背誦一二章

2、學習“婚變”部分(三四五章)

⑴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⑶集體朗讀這部分。

3、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後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徵。

4、從文中可以看出年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5、體朗讀課文後,利用課堂剩餘時間背誦本詩

6、板書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 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分析衛女形象,培養堅強獨立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分析詩歌人物形象。

【課前預習】

交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解決生字詞和句子的基本理解(要求:讀標題,讀詩,讀註釋)

2、你對這首詩歌有什麼疑問或思考?

【課堂過程】 課前音樂:《詩經 氓》吟誦

第一環節設定懸念,激發詩趣

1、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詩經》中的一首:《氓》

《詩經》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或活潑頑皮,無論是《兼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雎》裡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過學者鮑鵬山卻說“《詩經》裡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主人公,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詩歌。(目標展示)

第二環節賞讀詩文,理解文意

1、教師範讀。

二、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三、學生誦讀展示。

第三環節 賞析細節,把握脈絡

1、一首好詩,我們要反覆讀。要讀出韻味,讀出細節。而意象就是詩歌裡表情達意的常見細節。《氓》這首詩中,有個意象值得我們關注——一條見證氓與女子愛情的河流,它就是——淇水。

2、它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3、你能不能圍繞淇水,從衛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稱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那年,淇水邊_______

4、三次淇水邊,“衛女”心情有什麼不同?

(老師板書:戀愛——幸福而甜蜜;婚變——悲傷而無奈;決裂——清醒而剛烈)

5、自己揣摩一下該用何種語氣、何種表情來讀這淇水三章。

師:“淇水”是一個特定的意象,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見證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過程。

第四環節 探討人物,提升詩旨

1、讀者往往透過一個人的經歷,所作所為,能窺探到他具有怎樣的性格。那麼你感受到氓中的女子是一個怎樣人?分析一個人物形象,最好能找到情感共鳴點。比如女生,你可以去思考、探討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你也具備或應該擁有?男生,你可以思考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值得你把這樣一個女子當作紅顏知己甚至是人生伴侶?當然你也可以去反思,衛女身上有哪些教訓可引以為鑑。

學生自由發言(重視裸讀)

2、我們看看知名學者是怎麼評價這位女子的?

(1)鮑鵬山說:“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為便是那位衛國女子。”

(2)錢鍾書先生曾評價過這名淇水女子:“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旁觀其事,誠足齒冷。”

你們的思想和知名學者有很多共同點我們不妨總結一下。在這場愛情婚姻悲劇中,她有三個身份:作為戀人,她多情溫柔熱烈;作為妻子,她嫻淑勤勞、甘守清貧;她還有第三個身份:棄婦

師補充:棄婦

因婚姻破裂或丈夫變心而被拋棄的婦女。最常見的反應是?

哭訴:男子變了心,我們常常會聽到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我為他操持家務養兒育女,付出那麼多,他怎麼能這樣對我,殊不知這樣的抱怨模式,從詩經裡的女子就開始了。“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嫁給你這麼多年,我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起早貪黑,天天如此,可我的辛苦換來的是什麼:“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你家業有成,生活安定,對我的態度卻越來越粗暴。

被拋棄的女子該如何應對呢?

是低三下四的搖尾乞憐以求一安身之所,還是尋死覓活?隨後我們會學到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女主劉蘭芝和丈夫焦仲卿伉儷情深,但卻不得婆婆喜歡,百般刁難,丈夫被迫將其休棄,劉蘭芝哥哥又想讓其改嫁他人,劉蘭芝選擇了投水自盡。還是選擇夫妻反目成仇?

《氓》中的女子的選擇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心。違反誓言不思恩情,那就算了吧。她選擇了冷靜理性地反思這段婚姻。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

從她被拋棄後的選擇,能看出她有怎樣的性情?

清醒、剛烈的性格。

也就說她無論是戀人,還是妻子,還是棄婦。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結局依然淒涼。

這樣就取得了雙重的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產生無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這樣的婚姻悲劇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獨立自尊,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也許就是因為這些,鮑鵬山先生認為她是中國棄婦的最完美形象!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她過於輕率、識人不明、又過於投入沉湎愛情。相比於《蒹葭》中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朦朧美,《氓》更具有現實主義的力量。

第五環節 思考愛情與婚姻

1、這樣一場以自由戀愛為開始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令人唏噓不已。也不禁令人猜測,他們婚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同學們,你們從詩中找到哪些原因?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朝三暮四。對愛妻是不忠在先,繼而無情拋棄。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葉未落的時候茂盛而潤澤,桑葉落下時枯黃而憔悴。用桑葉的變化來形容女子容貌這是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色衰愛弛,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在那個女子處於附屬地位的年代,這簡直就是加在所有女子的頭上的魔咒。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她向所有天下所有女子發出了善意的勸告: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大家讀一讀這一節,看能不能讀出這種節奏的起伏,體會情感的變化?

小結:愛情和婚姻是一個永遠都值得爭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今後都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通過這篇詩文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

齊聲背誦詩歌。

《氓》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覆朗讀並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二、 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

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 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四、 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 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並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 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詞彙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於—籲 無—毋 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於 以為 泣涕 子 賄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並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4、匪:fēi 愆:qiān 將:qiāng 載:zài 於:xū 說:tuō

徂:cú 湯: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組討論 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 婚變 決絕(板書)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 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⑴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後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 定情 送別 約期 (佈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 任性

姑娘:溫柔 體貼 痴情 遷就男子 這也預示兩人今後的悲劇婚姻生活。

[3] 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討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於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後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衝破了“禮”

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

[4]朗讀第二章,請學生展開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是什麼?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當時女子的心理細 微變化。(“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提問:從這兩章中我們能不能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有所瞭解?

明確:

A、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B 、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 學習“婚變”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讀第三章,提問:

① 本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明確:勸誡女子不要痴情。)

② 既然是勸誡女子不要痴情,為何又要說“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否多餘?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同樣提到了桑葉,有何特殊含義?

明確:

不多餘。使用的是比興手法。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興手法可以激發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⑴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n 朗讀4、5兩章,提問:

① 女子婚後生活如何?(明確:女子嫁給男子后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盡妻子的職責,而男子卻“至於暴矣” “二三其德” “士貳其行”,且女子家人“?A其笑矣”。)

② 兄弟為何嘲笑她?(學生討論)

總結:(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後會對兄弟說什麼話?)

a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違背當時禮節。

b兄弟認為女子不懂得順從丈夫。

③ 推測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和命運?(由於社會政治歷史原因,女子將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託在愛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聯絡現實,不要喪失自我個體的獨立性。)

④ 面對男子的背棄,女子是否是忍聲吞氣,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

《氓》 教學設計13

【教學設想】

“誦讀”規律是以字面認讀為開端,以文意閱讀為深入,情感注入是關鍵,審美評價是創新。據此,設計以下教學方案:音讀→意讀→情讀→美讀。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會詩歌語感。

【教學重點】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激情匯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也是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產生得最早的文學樣式之一,春秋時代編成的《詩經》,是我國上古社會五百多年漫長曆史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經·衛風·氓》。(板書)

二、檢測預習,鞏固知識(2分鐘)

過渡:上一節課同學們通過查詢資料,分成研究小組,相互交流了有關《詩經》的資料,藉助工具書及文下注釋,掃除了文字障礙,並有同學將課文註釋按照“課文相關資料”、“古文化積累資料”、“重要詞語資料”等類別進行了分類整理,大家參照註釋疏通了課文《詩經》三首的大意,大多同學們爭相發言,興趣盎然,激情正濃。三、學生“音讀”《衛風·氓》

過渡:正如上節課同學們所說:《詩經》中民歌是古代勞動人民觸物感懷、隨口唱出的歌,日常生活的內容,里巷歌謠的自然韻律,因物賦形,因情成詠,不假雕琢,因而其語言具有生動、準確、樸素、自然而富有韻律美的特點。古人讀詩謂之“吟”、謂之“詠”,今天我們通過“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板書)的方法來品讀《衛風·氓》。

三、學生“音讀”《衛風·氓》

1、教師明確“音讀”要領:

“音讀”(板書):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出詞與詞的關鍵,讀出句與句間的自然連線。如停頓:句間的停頓要根據不同的標點來確定停頓時間,逗號稍短促,句號稍拖長。章節之間要比句間停頓更長些。而句內停頓,有時是自然停頓,有時音節停頓,有時情感停頓,有時又需要意義停頓,要根據不同內容來確定。誦讀技巧:音讀,字準句清,音正腔圓,語調調控得體。

下面結合第一節詩就句與句間的自然連線略作說明:

(句間的連線是根據句子的大意確定的。)

氓之蚩蚩,(促接)抱布貿絲。(轉接)匪來貿絲,(緩接)來即我謀。(拖長接)送子涉淇,(平接)至於頓丘。(舒緩接)匪我愆期,(怨情接)子無良媒。(勸解接)將子無怒,(促接)秋以為期。

2、學生嘗試“音讀”《衛風·氓》,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膠片:

1、給字詞注音:

2、解釋加點字:

3、歸納通假字:

4、總結多義字:

3、學生互聽互讀,,把握“音讀”要領。

教師提示:

⑴ 注意不認識的字要利用工具書查對。

⑵ 注意古今讀音不同的字。

⑶ 注意音近字不要混淆。

⑷ 注意通假字的讀音。

四、學生“意讀”《衛風·氓》

1、介紹“意讀”要領與要求:

“意讀”(板書):以理解詩歌意義、內容為目的,藉助詩歌內容與詩句之間形成的聯絡,對詩歌進行練讀,讀中理解詩句內容,把握各詩節的聯絡,從而從意義角度把握詩歌。

“意讀”的基本要求:

⑴ 弄清各詩節內容的聯絡。

⑵ 弄清一節詩中的關鍵的詩句是哪句。

⑶ 弄清整首詩意義的核心是什麼。誦讀技巧:“意讀”聲中見人,語中見事,語調變通

2、教師以《衛風·氓》最末一節詩為例“意讀”。

⑴ 概括詩歌內容:詩節寫的內容是,女主人公因為自己鍾情的男子背信棄義,對自己不忠,而徹底絕望。

⑵ 明確意讀的關鍵句,“老使我怨”,“怨”字是整節詩的詩眼,是意義與內容的核心。

⑶ 明確各句間的意義關係:首句“及爾偕老,老使我怨”統領各句,第二、三、四句寫“怨”的緣由,末句由“怨”而生絕望,是意義的延伸。

⑷ 範讀示例。

4、學生分組,嘗試“意讀”《衛風·氓》其他詩節,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誦讀障礙情況預測:

⑴ 不能準確弄清楚各章節詩歌內容重點。

⑵ 不能梳理詩節中句間關係。

⑶ 統領句的詩句把握不準。

⑷ 誦讀時意義與讀音不能和諧地結合。

學生進入誦讀環節:預設文字元號──思考誦讀重點──捕捉誦讀關鍵句──理清誦讀時意義支配下的聲音流動程式。

5、各小組選派代表闡述自己選定的詩節“意讀”內容、程式和原委。

教師提示概括:

春秋以前,由於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觀念仍殘存於人們頭腦中,所以禮教在民間的束縛力遠不如後來的封建社會那麼頑固。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和發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方造成的巨大創傷。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板書)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由結婚到婚變的婚姻生活。(板書)第三章總結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之悼矣”後的感受和決絕(板書)的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學生“情讀”《衛風·氓》

1、介紹“情讀”要領與要求:

“情讀”,(板書)是指藉助是詩歌的節拍、重音、語調、語速等手段,將讀者體悟到的文章的感情誦讀出來的一種讀書方法,核心是“情”,這裡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讀者對文章領悟後散發出的情。三種感情要在某個特定的時空撞擊定位後,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情讀”。

“情讀”的基本要求:注意情與節奏的結合統一;情要與整首詩的韻律和諧統一;情要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誦讀技巧:“情讀”,字字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鳴。

2、討論明確:

⑴ 詩中女主人公是一位鍾情的女子。她“乘彼??垣,以望復關”滿懷期待,“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情意真切,“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熱烈(板書)之情出於自然,幸福(板書)之感溢於言表。

⑵ 詩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慘的。一個鐘情女子,碰到一位“二三其德”的負心漢子,她只有“老使我怨”的痛苦(板書)與哀傷(板書)。

⑶ 女主人公又是清醒、剛烈(板書)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⑷ 全詩籠罩著悲劇氣氛。儘管戀愛時充滿了歡樂,但很快就因為男子的“喜新厭舊”而成了悲哀的反襯,以樂景寫哀景,使得悲劇氛圍更濃厚。

3、情感對接:

⑴ 默讀全詩,體會本詩的感情線索:

明確:順著情節線索:“戀愛→婚變→決絕”,情感線索:“熱烈→冷卻→冰凍”的軌跡發展變化。

⑵ 篩選資訊,捕捉情感承載的重點詩句。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表現出自己對感情忠貞不二,男子則“二三其德”,不能從一而終。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怨”(板書)字是感情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事態演變帶來的悲劇,是女主人公心靈痛苦的凝結,也是詩眼(板書)。

品評情感,喚起共鳴。

點撥:共鳴是心與心的感情溝通,方法之一是角色置換,假如你是詩中的那個女主人公,你會怎樣呢?方法之二是與女主人公進行對話,體悟女主人公由愛情幸福到遭人遺棄的情感落差,愛她所愛,恨她所恨。

六、學生“美讀”《衛風·氓》

1、介紹“美讀”要領與要求:

“美讀”,(板書)是在音讀、意讀、情讀基礎上,對詩歌從美感高度去誦讀。誦讀時,要體現出音調的和諧美、內容的充實美、作者與讀者的情調美。

“美讀”的基本要求:以審美的眼光、審美的心理來關照作者、文章和自我。誦讀技巧:

“美讀”審美:形象、形式、韻律、情趣

2、學生討論、揣摩、“美讀”《氓》:

⑴ 用“欣賞與讚美”的口吻讀反映女子感情與品格的詩句:

摘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處處替別人著想。“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單純、天真、善良。“女也不爽”,說她不僅鍾情,而且品行端正。

⑵ 用“痛苦與同情”的口吻誦讀反映女子悽慘遭遇的詩句:

摘錄:“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經歷愛情挫折以後的心靈流露。“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子恪守婦道的宣言。“夙興夜寐,(成語)靡有朝矣”勤勞可愛,令人敬佩。

⑶ 用“痛恨與輕蔑”的口吻誦讀反映男子薄情寡義的詩句:

摘錄:“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孰端孰斜,孰優孰劣,對比可知。“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一副負心郎的嘴臉。

⑷ 品讀《衛風·氓》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手法(“賦”、“比”、“興”及對比、反襯手法)

“淇水湯湯,漸車靡裳”、“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不是“起興”?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興”手法。

詩歌當中的對比手法。

七、結合所學,齊誦《衛風·氓》

八、教師小結

【附板書設計】

衛風·氓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

詩眼:怨

章節: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氓》的情節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並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註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