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說課稿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的說課稿15篇

設計的說課稿1

一、課題:

所用教材: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第三章第3節第69~70頁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國中階段打好對基本概念的理解、瞭解研究方法的基礎。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能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本節內容主要是關於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控制變數法、歸納法等科學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教學要求是B級。這些內容既是對前面學習的“物體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知識的延續和躍遷,又為後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九年級的壓強、浮力等內容進行鋪墊。可以說本節內容是構建整個國中物理力學體系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形成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的認識。

(2)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產生的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

(2)通過學生親自實驗、體驗並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所產生的效果及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能夠進行合作與交流。

(2)在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和歸納能力。

(3)體會透過眾多的物理現象分析和歸納出本質的認識論的觀點。

(4)體會物理就在身邊,做到理論聯絡實際。

重點: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難點: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三、教學方法:

本節重視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過程及伴隨的科學方法,以大量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為知識背景,通過歸納和簡單的`分析、推理,從而引出概念和規律。

因此,教學中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法,邊活動(舉例、討論、實驗、閱讀等)、邊分析、邊歸納,層層深入,動手與動腦相結合。設計時注重:情景設定生動、設問方向明確、互動目標鮮明、演示實驗清晰等教學環節,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思維引導。主要表現在:

演示實驗,給學生帶來震撼:手指輕壓桌面,能使桌面凹陷下去?通過精心設計的“微小形變演示儀”將現象放大,使學生驚訝的同時對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有了直觀認識;再通過分組實驗加深印象。

分析歸納,注重拓展學生思維:老師通過設問、安排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從大量的實際現象中進行提煉,得出初步結論,使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得到鍛鍊,體會學習的經歷。

關注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實驗、閱讀、設計等活動,不僅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鍊,而且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互助意識,同時也能獨立進行探究、創新。

四、課堂教學分析:

引入課題

投影“神州 6號”發射時的照片,提出問題:火箭為什麼能離開地球升空?

學生說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物理學中的“力”的含義是什麼?

1、觀察、思考並根據已有知識嘗試解釋;

2、個別說,其他補充;

結論

展示日常生活、體育運動和工農業生產中的現象,提出問題;

分析歸納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舉例、引導得出“物體間不接觸也可有力的作用”;

建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概念;

演示同名磁極相互排斥,並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介紹實驗器材;指導學生完成《活動卡》P49~P50活動;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發生改變”;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10、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9~7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

舉例;

討論歸納;

分組實驗(活動卡P49“活動”)

閱讀課本P69;

完成《活動卡》P49~P50“觀察和描述”、“活動”;

討論、概括“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哪些情況;

討論、概括“力的作用效果”指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哪些變化;

閱讀理解;

練習;

10、探究:完成《活動卡》P50“進一步探究”;

通過多媒體展示,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設計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現象中進行概括,進而對力的初步概念有較科學的定義;

通過閱讀、活動、實驗等多種手段進一步促進學生較完整地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理論聯絡實際,進一步刺激學生主動學習並有學好物理的信心和決心;

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進行科學方法的滲透;

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現象進行概括、歸納,領會得出結論,並進行運用;

通過實驗的設計探究,對學生進一步滲透“控制變數法”這種科學方法的教育。

通過練習,加深對力的初步概念的理解;

通過實驗設計和探究,加深對“控制變數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解釋和分析,加深對物理知識的“學以致用”。

進一步掌握科學方法。

練習

見《“力”課堂工作紙》

五、板書設計: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力的初步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設計的說課稿2

一、 教材簡析

國小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湧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示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讓同學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同學對紅軍將士的敬佩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同學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去感悟。

二、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應注意課文的人文內涵,引導同學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於是,我擬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1 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於革命、捨己為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人片斷,協助同學積累語言。

3 培養同學自讀、自悟、自議的能力。

4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將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學法設計

1 激情範讀,整體感知

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為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同學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溢激情的朗讀,引發同學情感上的共鳴,並簡要說出整體感受。

2 自主學習,重點感悟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以此審視閱讀教學過程,課堂首先要保證同學獨立、充沛、深入地與文字對話。

這種對話至少應包括:

(1)蒐集處置資訊並掌握意義(即讀懂了什麼);

(2)受到情感薰陶;

(3)獲得思想啟迪;

(4)享受審美樂趣。第一點是主要的,但並不意味著後三者可以不要。教學中我讓同學找出自身最受感動的段落,並想想為什麼感動?同學把自身的感悟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多媒體把同學可能受感動的段落隱藏起來,到同學彙報學習情況的時候,跟隨同學的彙報一一展現出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加上師生互動的推進,為同學的感悟營造了氛圍,發明了有利條件。這樣的自主選擇性學習,可以給同學更廣闊的空間,同學在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資料、學習夥伴的過程中,真正參與了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真正走進了文字。

3 相互啟發,協同學習

既然閱讀是一種對話,那如何來掌握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對話,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應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是與同學平等的再學習者;第二種是給予同學啟迪的引路人。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啟發、協同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也要給予同學適時的點撥。例如:描寫凍僵的軍需處長那一段,如何讓同學感悟其偉大,我引導同學抓住幾個重點詞語:倚靠、鎮定、安寧、夾著、伸著、單薄破舊,聯絡人物的身份和這樣嚴寒的環境,引導同學質疑問難,緊接著,帶領同學走進軍需處長的內心,想象此時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掌握軍隊後勤大權的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樣,描寫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那一段,抓住“緩緩地、深深地”這些詞語讓同學走進將軍的內心,體會將軍的複雜心情。而文中到最後情感達到一個高潮,同時,多媒體也把我們引進一個高潮,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同學預習時理解的“豐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釋,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這個意思嗎?從而促使同學去研討豐碑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捨己為人的高尚精神。畫面中,軍需處長被大雪掩蓋住了,與雲中山連為了一體,讓我們感受到軍需處長的這種精神與天地同在。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紅軍將士不時前進,文中最後有這樣一句話:假如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可以請同學換個說法,體會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有的會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有的會說:“勝利怎能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有的會說:“難道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嗎?”等等。通過朗讀比較,讓小朋友們知道: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本課要表達強烈的感情,用反問的形式是最好的。同學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富了自身的語言,也讓同學感受到紅軍將士的決心,多媒體同時出現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把整個課堂引入一個高潮。

4 收集資訊,延伸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同學的實際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為重要。同學採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瞭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和一些故事。課堂上同學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區域性來自於這些收集來的資訊。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板書處置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峰為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捨己為人、勇於犧牲”幾個大字型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同學銘記於心。

設計的說課稿3

一、教學目標:

《萬年牢》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引導學生共同去尋找人生的財富,從而明白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它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有了它人生一定會更充實而美麗

課文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的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就件事,分兩部分講父親做事認真和實在的。先講父親自己經營做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的工藝、手藝高超和保證產品質量;再講父親受僱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結尾處講父親的認真、實在、正直的品格影響和教育了下一代,為孩子們樹立了如何做人處事的.榜樣。

二、說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8個生字,瞭解故事內容

2、瞭解故事內容,體會做人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的道理。

3、理解體會文中“萬年牢”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4、學習獨立閱讀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三、說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理解體會文中“萬年牢”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難點是讓學生從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親為人和做事的真誠,學習敘事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法。

四、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啟發誘導法。“思起於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啟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情境創設法。“入境始於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和引導。

2、合作學習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

六、說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激趣匯入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 、檢查詞語(出示)。

(三)、出示預學,自學探究:

1 、出事預學題:

(1)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幾件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

(3)課文題目“萬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幾次之間有什麼聯絡?

2 、小組合作研討。

3 、班內彙報交流

4 、抓重點句子,指導理解問題:

(四)、感情朗讀,深入體驗:

(五)、拓展理解,體會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

設計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美術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10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本課時在教學中,利用大量的圖片展示各種年代、用途、造型、材質的杯子,穿插對區域性設計意圖的觀察,瞭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設計時是要與使用相聯絡的。同時,啟發學生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用設計的思想進行杯子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

二、說學情分析

這個時期的兒童天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一件小事能引起他們海闊天空的遐想,創作生命力強。

低年級的學生對不同的材料和美術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對事物的形與色有了一定的瞭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大膽地、自由地表現。他們對美的事物很感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動手能力較弱。

三、說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內容,我依據教材特點及學情分析,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結構、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識。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瞭解的知識,設計出有個性、實用又美觀的杯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了解設計要素,滲透設計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我的教學目標,我設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設計意圖,瞭解功能與形象之間的關係。

難點:運用設計意識,設計出既實用又美觀的杯子。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提問法、講述法、展示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課件、杯子若干等相關資料。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一)匯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匯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展示一隻一次性紙杯,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中常用物品,感受各不相同的外貌,領略一下杯子的風采。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課題:《杯子的設計》。

(二)直觀感知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首先,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古代的'杯子與現代的杯子圖片,並思考:“喜歡哪一個,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並說說喜歡的原因。”在學生對杯子有一個初步感知時,繼續追問:“還見到過哪些其他材料製作的杯子?”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的興趣。

美術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借古代的杯子圖片,讓學生看到祖先的設計意識和製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歷史。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回憶並觀察生活中各種材料製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質、外觀上的區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分析探究

而後,我將以一隻較為典型的杯子作為分析物件,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瞭解杯子的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設計出杯子奠定基礎。展示一個常見的杯子並提出問題:“剛才見到的這些杯子,雖然材料和造型各異,但是它們在結構上卻較為相似。請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最後,我來總結杯子的結構——是由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蓋。講述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杯身——放置液體;杯口——方便喝水;杯底——使杯子平穩放置;杯柄——便於手握住杯子;杯蓋——保持杯中液體的溫度、衛生、便於攜帶。美術學習中,藉助素材呈現,能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對新穎獨特的杯子圖片加以分門別類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種功能的杯子圖片,更是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設計中體現出作品新穎獨特的一面。

(四)示範講解

為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以及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製作杯子設計圖,內容包括:杯子圖形、簡單的功能說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設計者等,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並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通過該環節的設定,引導學生了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為學生掌握設計方法,設計出新穎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實踐展評

最後,我將舉辦“新穎的杯子”設計作品展。

1、開新產品設計釋出會:要求設計師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並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功能獎、最佳外形獎和綜合獎。

2、評價要求:是否能積極地參與觀察和研究;是否在設計作品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實用又美觀的設計理念;能否繪製出體現自己設計理念的設計圖。借“新品釋出”這一情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引導更多的學生在自主參與評價的過程中,更好地體驗到了美術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六)課堂總結,拓展提高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最後,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用可塑性材料將自己的設計製作出來。

八、說板書設計

設計的說課稿5

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課《燈飾設計與製作》。現在我將從教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教材分析:

《燈飾設計與製作》是湘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利用立體構成結合平面構成的基本方法進行紙質燈飾的設計與製作,並把課堂設計教學與生活實際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讓學生收集資料、進行燈罩基本造型的練習、以及對燈罩進行美化裝飾,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圖形資訊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美、體驗美、創造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的設計與製作主要以平面造型為主,以遊戲的形式簡單結合了一些立體構成的知識。進入中學後,第一次接觸立體造型,興趣很大,創作慾望強,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提供學習中相關知識與技術的支撐,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接受基本的設計方法與製作技巧,體驗成功的快感、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信心。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能較好地運用簡化和誇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並選擇合適的形進行形的置換練習。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增強設計意識,在個性表現的學習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能較好地運用圖案製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設計方案,體現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實物展覽法、引導討論法、練習製作法、自評互評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展示燈的圖片,哪一個傳統節日與燈緊密相連?

燈是“元宵節”的主題,這節課的主題也是燈,讓我們一起走進燈的世界。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幾個問題,請學生討論

(1)、選出你最喜歡的燈。

(2)、這些燈用什麼材料製作的'?能為我們製作、裝飾燈帶來什麼啟示?

(3)、試著比較一下傳統的燈與現代的燈的不同?

2、學生髮言:

3、展示製作燈的材料、傳統燈飾的特點、現代燈飾的功能等,讓學生對燈有一個更為系統的認識。

4、學生利用帶來的工具和自己準備的紙,做一個圓筒形的變式燈罩。請每個小組試著做一個。(活動一。)

5、請學生自己說說是如何製作的?(學生自評。)

請生說誰做的比較好?為什麼?誰做的不好?為什麼?(學生互評,糾正。)

小結做燈罩的注意事項:

(1)、燈罩不能做的太小否則燈泡會燒壞燈罩。

(2)、 摺紙時要用小刀輕輕劃一道痕,折時才會工整。

(3)、 做四邊形、五邊形、或六邊形等多邊形時,每邊都要相等,不然燈罩就會歪。

(4)、紙的兩頭要留一條邊相連線。

(5)、紙質不能太厚,否則燈光透不出來;也不能太軟,否則立不住。

(6)、師總結。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活動二。)

輔導要點:

1、啟發學生借鑑自然、民間燈藝的表現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準備的材料裝飾燈罩,發揮材料美。

3、提醒學生要考慮到燈光的要素,燈與光的輝映才產生美。

(四)、展示作品。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給作品命名,自己說出本作品的得意之處;同學評價,先說優點,再提建議。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製作了圓筒形及其變式為主的燈罩,並借鑑某種形式裝飾了這盞燈罩。在製作過程中同學間相互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每個小組都得到許多啟發。同學們一定還意猶未盡,那就請同學們回家後再想一想在造型和材料上如何設計與製作,使這盞燈更完美。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設計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所編的國小資訊科技第二冊(下)第二課:報頭字設計。知識點主要是:學習用Word製作電子報刊的報頭,能熟練設定報頭字的字型、字號和字型顏色等。教學物件是國小五年級學生,本節課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製作電子報刊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設定報頭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Word製作電子報刊的報頭,瞭解報頭字設計的一般要求,掌握修飾文字的方法。

2、能力目標:讓學生熟悉設定報頭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經歷設定報頭字的過程,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通過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的學習過程獲取快樂的感受和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合理設定報頭字的字號、字型、顏色。

難點:熟練掌握文字修飾的方法,形成技能。

四、說教法與學法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說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四)課堂小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看報紙嗎?都喜歡看什麼報紙?學生回答,交流。

2、出示圖片。這是同學們平時都愛看的報紙——國小生學習報。看,設計的多麼漂亮!你們想自己設計這樣一張美觀的報紙嗎?

3、那麼今天就用我們超群的智慧、別出心裁的創意和靈巧的雙手來為我們學校設計一份電子報刊吧。

(課件呈現:電子報刊應該含有報名、刊號、出版日期等有關要素。)

4、電子報刊內容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怎樣設計報頭字。(板書)報頭字設計。為了使我們設計的報頭新穎美觀,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組報頭。

5、學生交流感受。師小結:是啊,新穎的報頭,再加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會使我們對這樣的報刊百看不厭。下面我們先來學習設計報頭字。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慾望與學習興趣。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1、出示未經修飾的報頭字——校園文摘報

師:同學們,你想改變報頭字的什麼使它變得更漂亮一些呢?

學生交流(顏色、大小、字型——教師隨機板書)

2、教師逐步演示、講解設計報頭字

同學們剛才回答的很好,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字型發生這樣的變化呢?計算機就能幫助我們完成這項神奇的變化。請同學們看老師的演示。

(1)字號的設定。(演示講解時注意“百寶箱”的內容:字的大小有字號和字級兩種表示方法。字號從初號到八號,字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字級從5到72,字的大小依次增大。)

(2)設定文字字型。同時講解知識窗,字型指文字的.形體,如宋體、楷體、黑體、隸書等等。

(3)設定文字顏色。學生自己探索設定顏色的方法。

設計意圖:從觀察教師演示到自己探索方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3、指名學生上臺分別演示設定字號、字型、顏色。

看完老師的演示,有的學生已躍躍欲試,下面就請一位學生來做一次小老師,給大家演示一下。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如:“看,這個小老師操作的多熟練”、“這位小老師表達得多清楚”、“你真能幹”“你不愧是我們班的大才子”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步瞭解“設計報頭字”方法後,必定躍躍欲試,但是在重難點知識的把握上,肯定會存在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個環節,我採用分層教學法,讓操作能力強、反應敏捷的學生上臺分別進行實踐演示,並相機點拔不足之處。

4、講解選定文字的快捷方法。

(1)在Word中對文字進行設定時,首先要選定文字。

(2)選定文字有兩種快捷方式:第一種,在要選定的文字開始處單擊滑鼠,在要選定文字的結尾處按住Shift鍵單擊滑鼠。第二種,按住Ctrl鍵,同時在文字中單擊滑鼠,此時游標所在的一句話(以句號結尾的一串文字)被選定。

設計意圖:學生看到和以往不同的選定文字的方法,必定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百寶箱

(1)教師講解:進入Word後,在主視窗中一般都會顯示“常用”工具欄和“格式”工具欄。如果沒有或缺少其中一個,可以單擊“檢視”選單,將滑鼠指向“工具欄”,單擊“常用”或“格式”,使其前面帶有“√ ”符號。凡帶有“√ ”符號的工具欄,說明已經顯示在主視窗內;反之,則沒有顯示。

(2)學生動手操作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設定報頭字的方法,現在就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做一做練習吧。

1、出示幾種報頭字,讓學生說說喜歡哪種,並照課件中的樣例做出自己喜歡的那種。

2、綜合運用所學的修飾文字的知識,獨立設計報頭字。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與鼓勵。)

設計意圖:提出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掌握修飾文字的方法,逐步形成技能。教師及時鼓勵,使學生通過自我展示獲取到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到了哪些內容?這節課你學得快樂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你還想做什麼?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經驗交流討論,回顧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進一步加深理解與鞏固。總之要讓學生帶著收穫快樂的走出課堂。

七、說板書設計:

字號拖動滑鼠

字型選定文字用Shift鍵

顏色用Ctrl鍵

“檢視” “工具欄”單擊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概括出本課的知識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整體的認識,並構建起他們之間的聯絡。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八、說課後反思:

學生在學習中要主動建構客觀事物及其關係的表象,但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資訊進行主動加工而建構成的。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性。這節課,我始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為以後文字修飾知識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設計的說課稿7

一、說大綱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現代文閱讀和鑑賞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

二、說教材

本單元重在讓學生開闊視野,體會不同作家風格,多角度理解小說主題,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邊城》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長篇小說《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通過湘西兒女翠翠與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學作品。本課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量創設情景加以引導,力爭拉近距離。

三、說學生特點

高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與鑑賞能力,但對於課文背後所蘊藏的深層意義還缺乏進一步的挖掘能力。《邊城》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一個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比較深沉,這是很難讓高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過多要求。

四、說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瞭解沈從文及其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學習小說細膩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3.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4.通過分析小說的環境、心理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5.感悟文中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樹立學生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1.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2.體會課文對人物心理細緻入微的刻畫。

在本課教學中,從人物細緻入微的心理刻畫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環環相扣。從而讓學生感受沈從文先生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教學難點: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以此感受小說中蘊涵的“人性美”。

五、說教學方法

對文筆細膩、情感細膩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學生進行挖掘,並且本課是自瀆課文,要放手讓學生自瀆。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貫徹了啟發式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教”的職能和學生“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採用情景創設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同時,為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提高課堂效率,適當藉助現代化的教學媒體。

六、說學法

對於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意以下兩點:

1.自主討論法。

引導學生運用“自主討論法”,掌握“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方法,通過自瀆認真思考,劃出重點語句,討論交流,議出問題的關鍵,總結特點。從而把握重點。

2.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擬為一課時。

課前準備:觀看電影《邊城》,分發有關作品和作家資料。

(一)匯入

設計思想是以情景動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誘發求知慾。藉助多媒體,以豐富的風光圖片、生動的故事情節把學生帶入古老的湘西地區。

有人說“《邊城》是一首圓潤悲婉的鄉土抒情詩,是二老唱給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靈秀惆悵的田園牧歌。他描繪了一種充滿化外之風的天人合一的意境。為被現代文明撕裂靈魂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塊行將失落的古樸的生命的綠洲。”

你讀了《邊城》,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此處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感悟美、發現美、品味美。)

(二)設定疑問

在充分啟用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因勢提問,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

1.小說寫了什麼?

2.課文中體現了哪些“愛”,重點突出的是什麼?

通過提問,明確小說以“愛”為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課文寫了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重點寫的是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

(三)賞析品味,互動探討

在學生滿懷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時,讓他們自學討論,運用“自讀討論法”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教師多角度層層挖掘,適時點撥,開啟心智。

1.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劃分情節脈絡。

往事如夢——夢中人——未了情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下列問題,品讀文章。

a.翠翠為什麼看到天上的紅雲,聽著鄉生。

設計的說課稿8

【說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的寫作思路是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通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並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說學生】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生命,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聯絡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利用前面的課文已經引發了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這樣可以減少本篇課文教學的難度。教學本課前,還可以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發,為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說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真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生命生命》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這類課文極容易上成道德課,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層面,不但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讓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會,從而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說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說教學過程】

一、整合單元內容,匯入生命主題本課題比較特別,是兩個“生命”詞重複,這課題已經緊扣本單元主題“熱愛生命”,所以我先通過複習17、18兩課內容匯入,既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又能順利板出課題第一個“生命”。然後通過介紹杏林子引出課題第一段,又順利板出課題第二個“生命”。分層次地板題,幫助學生層層深入思考課題。這時請學生讀題,這裡的讀題目,不在於學生能理解多少,而在於讓學生對課題的內涵初步有所感悟之餘也和作者產生同一疑問,帶著問題學下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書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落實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需要老師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導和訓練。在學生初讀課文後,以這兩個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前半部分敘述了這三個事例後引發了杏林子怎樣的感悟?”這時指導學生通過板書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既解決了課文“寫什麼”的問題,又理清了課文敘述脈絡,即課文“怎樣寫”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領悟表達方法,能更好的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三、在說話訓練中走近文字,和作者產生共鳴引領學生品讀飛蛾掙扎求生的事例時,當學生從“只要、就、稍”等詞體會到飛蛾生命的脆弱,從“掙扎、極力鼓動、躍動”體會到飛蛾珍惜生命後,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飛蛾掙扎著,極力鼓動著翅膀,它會對自己說什麼呢?學生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這樣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點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爭取;加油!努力!一定要從這裡逃出去,重獲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一話題的設計既是一種想象說話的訓練,又是對飛蛾不言放棄、頑強抗爭精神的言說。學生看似在替飛蛾說話,實質在表達自己的心聲,於是,文與人、蛾與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一致。

四、在說話訓練中昇華生命感悟,在學完飛蛾求生、香瓜子茁壯成長兩個事例後,我問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了嗎?

[出示幻燈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學生寫到:生命是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裡跳動的青蛙;生命是校園裡開得火紅的木棉花;生命是螞蟻尋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們在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影……在孩子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強烈體驗就結課會停留在單純的文字層面上,而設計了這個練習後等於輕輕推開生活的大門,把孩子從文字引入生活,因為一切的學習只有最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著老師說:“把我們剛才所說的連起來,就是生命的詩篇、生命的讚歌啊”教師如詩般的語言,神奇的點化著孩子們身邊眼前的生命,孩子們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個神奇的生命林子。

設計的說課稿9

說教材:

《我們去旅遊》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口語交際話題,這一話題是圍繞本組課文祖國多麼偉大的專題而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口語交際”目標中要求學生:“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進入二年級的各次口語交際訓練,要努力達到“階段目標”要求。本次訓練,要注重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說,樂意說;同時學會傾聽,努力瞭解別人講話的主要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依據教材以及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我確定了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如下:

1、積極參與交際,輪流當導遊,給大家清楚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

2、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提問,感受樂趣。

3、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願望,能積極參與交際,感受交際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各地的風景名勝圖片。

2、同學們蒐集的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資料。說教法:

1、通過欣賞祖國的風景名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景點名稱,激起了學生談話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旅遊見聞,為下面的小組交際活動做鋪墊。

2、學生帶著目的去看動畫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觀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過觀看教師表演,學生對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覺得更具體,從而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樂於交際。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名勝,很多遊客都喜歡去那裡旅遊,把美麗的景色拍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多媒體出示祖國名勝的圖片(配上音樂)

2、這節課,我們就自由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點

1、師:原來我們班有這麼多的孩子愛去旅遊,旅遊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哥哥或姐姐帶著我們去參觀的,那個人是——板書:導遊!那跟著導遊去參觀的人就是——板書:遊客!

2、馬上開啟課文,自由讀讀口語交際《我們去旅遊》的要求,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讀懂了要求,還要清楚地知道:導遊和遊客是怎麼做的?你想當導遊還是遊客呢?老師準備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認真看。(同學們認真看)聽清楚導遊是怎麼說的?遊客是怎麼說的?

師:動畫片裡的遊客是怎樣做的?生:要仔細聽導遊的介紹生:遊客可以問問題

師:對,遊客可以提問。你還記得剛才的小遊客問了什麼問題嗎?同學們,在參觀的時候,如果你有疑問可以(指板書)嚮導遊提問,如果沒有疑問就要(指著板書:認真傾聽)

師小結:現在,你們明白了當導遊、當遊客要怎樣做了嗎?

三、師生演練

1、現在,老師特別想當導遊,向遊客介紹我知道的景點——府谷河濱公園,(師戴上帽子,拿著旗子當導遊,請幾個學生當遊客)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府谷河濱公園,這裡的景色可美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這裡有一個蓮花湖,湖水很清,湖裡養了許多美麗的魚。公園裡還有亭子,我們可以爬上去看風景。公園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們可以自由參觀。

2、學生自由分組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和遊客,練一練,評一評。

3、小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每組選代表出來表演,表演過程中,師參與當遊客,要是扮演遊客的學生不懂得提問,老師可以做示範提問——導遊姐姐,這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呀?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演的可起勁了,剛才演了導遊的同學舉手,說說當導遊要怎麼做?剛才當遊客的同學舉手,你也來說說當遊客該怎麼做?

設計的說課稿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大山形象。

課前準備:

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學習詞語

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叫《橋》。讀過課文了嗎?讀了幾遍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相信在這堂課上你們肯定會有非凡的表現!有信心嗎? 出示詞語:

咆哮 獰笑 放肆 沒腿深

擁戴 清瘦 沙啞 揪出

這是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認識嗎?誰能來讀讀?(請兩位同學讀。齊讀)

老師把這詞語分成了兩排,上面一排是寫——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寫——老漢的。(板書:洪水老漢)

請你們在上面一排每個詞語的前面,添上“洪水”兩個字讀讀,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這究竟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把它劃下來。(學生交流)

同學們找得都很準,但是,像剛才幾位同學那樣讀,能讓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嗎?老師也摘錄了幾個句子,請看螢幕上,請你們反覆讀讀,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的確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生自由讀好後,選擇一句你最能讀好的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引導:讀到“受驚的野馬”這個詞時,你腦海裡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有了這種體會,你肯定會讀得更棒。

可你覺得是人在跳舞嗎?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讀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師注意到你的表情,來讓我們一起把臉沉下,把聲音提高,一起讀。

課件出示: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板書:如魔

2.多麼可怕的洪水啊!從這五句話,我們彷彿看到洪水在不斷地——上漲,災情在不斷地——加重。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逃生的慾望。我們來看看村民們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讀。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裡。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三、聚焦老漢,體會老漢的黨員大山形象

1.同學們,現在的情景是洪水勢不可擋!村民們驚慌失措!在這危難時刻有一個人出現了,誰?(老漢)讓我們走進老漢,自由讀讀這兩段話,在勢不可擋的洪水面前,在驚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裡,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讀讀這兩段話。

課件出示:

在勢不可擋的洪水面前,在驚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彷彿看到老漢。

反饋交流

在這些驚恐不安的村民的眼裡,老漢像什麼?——一座山(板書:如山)

①哪個動作,讓你感覺到此刻的.老漢像一座山?(如果學生講到“盯”,引導,看看有沒有比它更能表現一座山的動作)

站!老漢怎樣的站著?如果讓你們在“站著”前面加一個詞,你會加什麼詞?(怎樣地站著)是啊,老漢像一座大山穩穩地、鎮定地站在木橋前,擋住了肆虐的洪水,擋住了亂哄哄的村民。誰能站起來,像老漢一樣穩穩地站著,讀這兩段話。我們全班站起來,像老漢一樣穩穩地站著,一起讀這兩段話。

②是啊,老漢像一座山盯著這群驚恐不安的村民,這是一群怎樣的村民啊,讓我們再來回顧,一起讀。課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裡。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橋擁去。

面對如此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裡也沒有說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嗎?

是啊,此時此刻,老漢雖然默默無言,但心中卻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

3. 在這危難時刻,老漢下了一道命令,什麼命令?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好一句“黨員排在後邊”,誰排前面?老漢始終把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這個危難時刻,老漢會如何下這道命令呢?

哪一個標點引起了你們的注意?(感嘆號!連續出現三次!)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段話!

小結: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巋然不動。

四、設定矛盾,體會老漢父親的大山形象

1. 同學們,老漢的大山形象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老漢,文中還有一個人作者也進行了具體描寫,誰?(小夥子)請你們認真默讀最後幾個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與小夥子動作的詞句。

劃好了嗎?老師把他們相關的幾個自然段打在螢幕上。請你們把他們前後各自的動作對照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矛盾的地方嗎? 這一“揪”是把小夥子從哪裡揪到哪裡?老漢猶豫了嗎?哪幾個詞可以看出?(突然,衝)老漢揪得像大山一樣果斷來,一起果斷地讀讀。

後來,老漢與“揪”相反的動作是“推”。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夥子。

這一“瞪”,是小夥子對老漢的不滿,不情願。可是後來這一“推”,又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把生的希望讓給老漢。

矛盾之處【老漢:揪——推;小夥子:瞪——推】

2.老漢和小夥子,他們說的、做的,前後似乎充滿了矛盾。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嗎?

似懂又非懂,令人費解,是吧?如果你讀了下面這段話,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

出示文章的結尾: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裡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課件)背景音樂

讓我們一起懷著沉痛的心情讀讀這段話。

3.同學們,這是這篇課文真正的結尾。現在,你真的讀懂了嗎?(老漢和小夥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那麼,當時老漢的揪和推;小夥的瞪和推,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分組寫

設計的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這篇選自蘇教版教材國小語文十二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了,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槍殺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感情,讚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1)江紅軍過草地時飢寒交迫,後續部隊連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懷忍痛命令把連同大黑騾子在內的六匹牲口槍殺的經過。

第三段(21)講大黑騾子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

二、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高年級識字、閱讀的要求,又根據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認為本課的認知目標是: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②體會“艱苦、燃眉之急”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標為: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②體會“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學生在品味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驗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並閱讀有關於彭德懷及其他偉人的,學習他們的精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討論、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具體的.描寫,去體會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意思。課時建議:由於本課憑藉多媒體輔助教學,再讀中感悟,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用2教時就能完成任務。

三、教法與學法

本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材特點,採用下列方法:

①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③朗讀感悟法朗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本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教會學生學習本科生詞,反覆熟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會用“燃眉之急、艱苦”說話。

第二教時:細讀課文,品味朗讀,增加體驗,拓展延伸。

具體環節:

第一教時(分四個環節:)

(一)、運用多媒體引出課題多媒體出事大黑騾子,畫面轉換出示彭德懷英雄形象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大黑騾子,明白彭德懷的豐功偉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讀懂了哪些內容?有疑問的地方適當作上記號,讀完討論、交流、質疑。老師適當點撥。(這一環節分三步:一是讓學生自學課文,二是讓學生在小組裡討論、交流,三是在班級裡交流的同時遇有疑問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讓學生在下節課再讀課文解決。)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只在課文的重點除給予必要知道,並給學生的學習以積極的評價和激勵,為下一堂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教時

一、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評價

1、教師範讀課文2-20小節,學生聽、體會,然後說一說、議一議、評一評,好的表揚,不足的指出。

2、學生評:重點評議老師是否把彭德懷十分愛大黑騾子的感情讀出來,是否感受到彭德懷不忍殺大黑騾子的痛苦心情。

3、根據學生的評議,老師把大家所說的概括成這樣兩條要求:

⑴讀出彭德懷既愛又不忍心殺大黑騾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讀出戰士不忍殺大黑騾子的感情。

二、學生反覆練讀,體驗、評改

1、學生模仿老師練讀可以分小組、可以分角色讀,教師住個小組進行視察,不足的幫助學生糾正。

2、指明分角色讀(課文比較長,分2-7小節、8-20小節兩個小組讀,其中每個小組四人個分別讀彭德懷、老飼養員、戰士、旁白的話)其他同學仔細聽、體會,然後評議他們那些地方讀的好,為什麼?不夠的我們來幫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齊讀課文。(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價,交流。學生對課文理解得到昇華,領悟把握了語感,從而從整體上對科文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內化和積累。)

三、學習第三段。

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四、總結延伸激發學生看有關於紅軍長征途中偉人的故事。(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而設計的)

設計的說課稿12

一、說教材分析

1、本課題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色彩搭配的特點,認識色彩搭配在視覺傳達中的作用;能力目標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培養學生色彩的鑑賞能力,並運用已有知識和本節所得體會與感悟嘗試進行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的簡單設計;通過色彩搭配的視覺傳達作用,讓五彩繽紛的色彩感染學生,使之認識多彩的世界,更加熱愛多彩的生活。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視覺傳達中的色彩對人們情感的作用,難點是運用恰當的色彩搭配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本節在美術課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視覺形象可以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現代視覺藝術中其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3、對教材的處理:本課教材通過簡潔的文字和大量精彩、新穎的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講解與引導,為了充分處理好教材,本節採用收集的大量圖片,反覆進行展示、比較,以教材為基礎,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直接對學生進行視覺刺激(視覺傳達)。多啟發學生分析好的作品最終達到落實教材的目的。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色彩知識,如:色塊、色調、色相、明度、純度、三原色、冷色、暖色等基本知識而且學生已能夠用三原色調出一些所需要的基本顏色等,部份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和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學習此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

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賞析、思考,從視覺刺激到情感影響,進而引導分析理解,使學生產生一種嘗試動手設計的衝動而表現自己,實現教學目的,給學生具體指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從而培養學生的技能。

四、說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技法訓練。

五、說教學過程:

由學生感興趣的VCD、CD、DVD封面引入課題,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讓學生思考和回答選用的顏色及色彩搭配產生的視覺效果,教師總結視覺傳達的重要環節。再通過出示幾組圖片讓學生比較最為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比較過程中,學生思考、教師總結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純度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視覺傳達中起到不同的情感作用,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加深,通過人們熟知的生活中的`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設計,出示一組圖片,如車站、馬路旁、在櫥窗裡、在公共汽車上、在地鐵、快餐廳、在報刊雜誌上、包裝、裝潢等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普通而又不同尋常的設計,讓學生賞析,進一步理解和認識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對比,總結出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的特點。多媒體展示的豐富圖片本身也是一種視覺傳達,不斷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萌動自己動手嘗試的慾望。

為了引導學生動手創作,進一步介紹冷色、暖色、無彩色表達的情感,賞析一組經典的色彩搭配。讓學生體會色彩情感,產生一種自己嘗試設計的衝動。

六、說訓練:

1、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用自己所學、所悟、嘗試設計一張CD或VCD、DVD封面,學生設計的形式多樣靈活,可用剪紙、拼貼、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與情感。教師巡視加以指導,再把學生中較好作品加以展示,讓學生感悟,原來自己只要熱愛生活、體驗生活,也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2、儘可能地對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評,並且在講評過程中以鼓勵為主。這樣學生會感到自己被重視,就有成就感,從而在上課與作業中能更加認真地對待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評論。在評論他人的作品的同時,自己的認識會進一步提高,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設計的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號選手,今天講課的題目是人美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下冊第四課《設計生活標誌》。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開始上課吧?

1、大家五一假期一定去了不少好玩的地方吧?知道老師去哪了嗎?

大家請看,我坐著公交車到航海東路站下車,順著醒目的路標朝前走,看見了中原福塔的指示標誌,我順著指示的方向走,就來到了這座全鋼結構世界最高的電視塔----中原福塔。

這一路走來,讓我體會到生活中標誌的作用可真不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瞭解、設計生活標誌

出示課題設計生活標誌

二、瞭解作用分析特點

1、課前,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項小任務,請同學們蒐集一些在生活中見到的標誌,誰先來給大家展示?

這位同學蒐集到了麥當勞、寶馬的標誌,還有這些,像這樣為某種商品、產品所專有的標誌,我們統稱為商標!

誰還蒐集到了不同的標誌?

看,這幾位同學蒐集的標誌,這種出現在公共場合、能起到警醒、提示作用的標誌,我們稱它為公共標誌。

還有嗎?

這樣為社會團體、公益活動所專用的標誌統稱為徽標。像同學們佩戴的隊徽、國徽都屬於徽標。

2、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標誌。請大家仔細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標誌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呢?

你發現了標誌的提示作用。這個標誌就提示我們垃圾要扔到垃圾桶裡。

對,標誌還有“識別”作用,看,它能幫助我們分辨、識別不同的商品、產品。

大家說的可真好,老師能順利的找到中原福塔,正是因為標誌的引導作用。

引導、提示、識別就是標誌的基本作用。

3、看了同學們蒐集的標誌,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三個標誌,大家看,你認為哪個最能體現標誌的作用呢?

大家都認為是中間這個標誌,對比中間這個標誌,因為第一個過於複雜、不易識別。最後這個色彩不夠醒目。

4、我們來走近中間這個的標誌,看看,它有什麼特點?

外形簡潔

你可真會概括,設計標誌常選用圓形、方形、三角形這些基本圖形,以達到外形簡潔的特點。

圖案易懂

你很會總結,大家請看,標誌常常藉助我們熟悉的人物、動物、植物或器物等形象簡化、概括為我們易懂的圖案。

色彩醒目

他還發現了標誌色彩醒目的特點,紅、黃、藍、綠是設計標誌常用的顏色,因為他們的色彩純度比較高。

在生活中,黃色的標誌常常起到警示作用,

紅色和藍色分別是禁止、提示標誌。

綠色的標誌常常和環境有關。

美觀

同時,在公共場所出現的標誌,要美觀,才能吸引我們。

大家可真厲害,醒目、易懂、簡潔、美觀就是標誌的基本特點。

三、初步嘗試示範指導

1、同學們,剛才,我們瞭解了這麼多標誌的作用和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來試一試,為我們的美術教室設計一個標誌吧!

看,這是老師給大家提供的圖形(課件)。

每組同學可以藉助老師為大家提供的這三個圖形,貼一貼、畫一畫,開始吧!

2、請組長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組製作的標誌吧!(貼標誌)

很多組已經完成了,一起來展示展示吧!

第二組同學用圖+圖的方式就設計出了即醒目又美觀的標誌。

第四組同學還在這裡寫上了“美術教室”四個字,他們用圖+字的方式,讓標誌易懂的作用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了。

3、看了同學們的設計,我也想來試一試!(示範)

我把兩張紅色的手工紙對摺,再剪一剪,我們在用剪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觀察到我剪的是什麼字母了嗎?

對,我就是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剪出了美的第一個字母“M”。

我還剪好了美術的“術”的第一個字母s,並寫上了“美術教室”四個字。現在我來拼一拼,

你們說我應該選什麼顏色做底最合適呢?

對,用藍色,這樣注意色彩的搭配可以讓標誌更美觀。我用的就是字+字的方式。

圖+圖圖+字字+字是設計標誌常用的表現形式

4、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9頁,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書吧,請開啟課本第九頁,看看書上的同學用了什麼方法來設計標誌呢?

大家總結的可真好,他們用到了剪對稱型和圓點造型的方法。

四、製作標誌展示交流

1、你們都是善於學習的孩子,有個小同學,知道我們正在學習設計生活標誌,想找我們來幫個忙,大家聽!

同學們,你們樂意嗎?

老師幫他把設計標誌的任務分成了六份,每個小組來領一份吧!

為了使我們設計的標誌能讓他們更滿意,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設計材料!

請你把標誌設計在這些不同形狀的卡片上,同時,老師還想給大家兩點建議:

(1)設計標誌的時候要注意標誌簡潔、易懂、醒目、美觀的特點。

(2)標誌設計要新穎、有創意

2、學生在製作時,提醒大家:

各組同學在設計標誌的時候,可以嘗試用圖+圖圖+字字+字等不同的方式

3、我們一起來欣賞大家的作品吧!

我看很多同學都已經設計好了,設計好的同學來把標誌貼到這個展板上吧!

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看,花草區的標誌,你認為他們組的標誌,哪個最具有標誌的特點,最能體現標誌的作用?

瞧這個標誌,看起來很醒目,他的作者是誰?說說你的創意吧。

通過色彩的搭配以達到醒目的特點。

我們來看這個標誌,你能給她提個建議嗎?請你修改後,再貼上去吧!

4、瞧有了標誌以後,這個地圖就完整了!

這是我們合作成功的果實,老師為你們的成果而歡喜,更為你們積極參與的精神而叫好!

5、你們知道嗎?其實標誌並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那個時候他不加標誌,叫圖騰。看這兩個圖騰是不是已經有標誌的特點了?

6、我們來看這些標誌,熟悉嗎?這些我們熟悉的標誌已經作為一種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們甚至是全世界人的腦海中,這就是設計藝術的魅力。

7、在我們的生活中,美隨處可見,設計無處不在!就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去設計,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吧!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請各位老師多多指點。謝謝。

設計的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精美的報刊》,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本課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運用”學習領域,通過對設計精美的報刊、雜誌、畫冊、掛曆、招貼、網頁、唱片封套的鑑賞,瞭解版式設計在生活各個領域中的運用,以及版式設計所包含的視覺要素、構成要素;採用設計製作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校園文化建設壁報,探索版式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規律,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與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平面設計意識與能力,初步形成設計方面的基本素養。

活動一:“欣賞與瞭解”通過欣賞優秀的報刊雜誌等版式設計作品,認識版式設計中圖片、文字、色彩等視覺元素,瞭解標題、欄目、文章、圖片等各構成要素在版式設計中的編排處理方法。

活動二:“體驗與實踐”運用所學的版式設計知識,分組自擬主題,設計製作一份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壁報。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報刊設計製作的學習,培養其熱愛校園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學之間良好合作的精神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瞭解報刊的知識,使學生掌握報刊的設計及製作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從設計報刊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充分體會美術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 掌握報刊設計的基本知識、技巧、方法

教學難點 報刊版面設計創意

二、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物件為七年級學生。基於學生興趣、能力和需要考慮,本課教學從面向全體學生出發,儘可能地使課堂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主體性。 本課主題是圍繞報刊設計基本知識的學習,通過讓學生看、聽、想、練等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版面的認識和了解報刊設計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創新設計的慾望。

三、 教法學法

針對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為了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求知,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理解空間,進而有創造性地表現空間。

在學法上,由教師引導通過學生欣賞、比較、感受、思考、討論、動手實踐等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

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匯入

1、在教師的引導下複習前兩課所學的知識,教師提供服裝設計、報頭圖案資料和有關圖形影象資料。匯入新課的內容《精美的報刊》。

講授新課

2、教師通過大螢幕多媒體課件講解報刊的定義、要素、設計方法、製作方法等,啟發學生設計思路。在講解的同時向同學們提出問題:如我們教室裡的報刊都有哪些要素?我們的報刊都採用了哪些製作方法等。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提出作業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幅報刊作品。

3.實踐階段

將學生分成小組,由組長分工,設計一幅報刊作品(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程式:

(1) 由組長進行分工

(2)首先研究討論確定主題。

(3)由版面總設計將各欄目負責人完成的報刊要素加以選擇、

整理(設計欄目標題、安排文章、插圖、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組合成完整的壁報,全小組同學對報刊的設計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4)全班集中展示報刊設計圖。由各組推舉代表講解本組報刊的設計內容及特點,經全班討論認可,進行整體調整完善,完成定稿。

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設計的說課稿15

一、教材簡析

我今天所執教的內容是語文第三冊第27課《臺灣的蝴蝶谷》。課文介紹了臺灣的蝴蝶數量多、品種全、色彩豔,在世界上很有名,描繪了臺灣蝴蝶谷美麗壯觀的迷人景象。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其中3、4自然段為課文重點段。課文文質兼美,形象鮮明,是學生學習、運用、積累語言的好材料。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本篇課文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臺灣蝴蝶谷的美麗。第三課時:指導書寫生字詞,完成課後練習。我今天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

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祖國寶島臺灣的蝴蝶數量多、品種全、色彩豔,在世界上很有名。感受臺灣蝴蝶谷美麗壯觀的景象。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3、會按原文給句子填空。

4、用“非常”練習說話。

三、設計理念

新大綱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為了體現語文的工具性,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線來組織各項訓練活動。為了滲透語文的人文性,我位學生創設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因為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輸、也不能用貼標籤的辦法單方面的授予學生,而需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感受、領悟、昇華。

四、教學主要流程及特色

本節課的教學,是以讀貫穿始終的。

因為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 讀出內容

正確的讀出內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礎。在這節課設計中,每一次在理解句子和段落之前,我都先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來讀一讀。我認為這是深入挖掘語言文字的前提。例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胸前都貼上一隻小蝴蝶,讓學生體會有的山谷中蝴蝶有很多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很自然的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有的山谷裡有很多種蝴蝶,它們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學生找出句子的同時也理解了句子。

(二)讀出理解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引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在教學“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裡聚會。”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語言文字,來理解“趕到”這個詞語的內涵,我設計了兩個主要環節:首先讓學生理解“趕到”是什麼意思,以此充分啟用學生的原有認知;然後讓學生體會“小蝴蝶為什麼要趕著去?”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把學生很自然的就帶到語言文字的情境當中。

(三)讀出情感

朗讀是把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言喻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教學中,我通過不同的畫面,讓學生在對比當中,體會到黃蝶幽谷的壯觀景象,使學生如臨其境,有感而發。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力爭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感中讀,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將課文中的語言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我心入書,書入我心的境界。

我認為教材是我們必須要開發的教學資源;而學生是比教材更為重要的教學資源;美麗的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生活又為我們的提供了活水源泉。本屆課力爭通過以上教學設計,達到教學目標,體現基本理念。力求使課堂成為學生快樂自由的學習的天地,因為只有讓學生不斷品嚐學習的樂趣,學習的過程才是快樂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