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4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背景: 這是我們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動的前提下,進行了教研觀摩活動。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這次的想法和設計。

孩子對磁鐵有一種好奇:因為它會吸住東西。在以前的日子裡,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磁鐵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是不難的,但是,孩子們在還沒有探索習慣和能力的時候,這樣的活動,無疑會讓孩子獲得許多方法和樂趣,這使我們更關注孩子的活動過程。

活動應該根植於孩子的生活。科學探索活動很容易只關注科學概念而忽視了它對孩子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活動努力將有關磁鐵的每一點認識,遷移回歸孩子的生活,使活動貼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內容與要求: 1、瞭解磁鐵的名稱和可以吸住鐵製品的基本特徵。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3、重點和難點:探索磁鐵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的操作用具:磁鐵、各類鐵製品(大頭針、曲別針、鐵釘、鐵絲、鐵片)、非鐵製品(塑料勺子、積木、雪花片、鈕釦、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別針的筐(每桌兩筐)。

3、教師演示用具:磁鐵、墊板、別有曲別針的娃娃紙片。

過程與指導:

一、擺弄操作 老師:請你把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分的時候要用到這東西指磁鐵),你去試試。

――由於上次活動的開始,老師指導語過於的含蓄,出現了許 多與“磁鐵"無關的操作現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彎路,降低了集體 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活動的開始,直接引入磁鐵,使孩子立即對當前的學習物件進行關注,大大減少了教學上的麻煩。

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在活動中,由於我的指導語的暗示,大多數的孩子都用磁鐵(儘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學名)把東西分成兩堆,有1個孩子按大小分,有2個孩子按材料質地分,有1個孩子按長短分,終因材料的不規則,而無法進行,於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鐵,立即被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現象吸引住,從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將材料分成了兩堆。

二、協調交流 討論: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老師(小結):用這(磁鐵)可以將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這東西叫磁鐵,它能吸住鐵的東西。

三、遷移驗證 找一找:教室裡還有哪些東西是鐵做的?你怎麼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動表明,孩子更容易記住“吸鐵石",而不容 易記憶“磁鐵”,所以,這裡讓孩子有反覆使用“磁鐵”這個學名的機會,如,孩子說:門把手被磁鐵吸住,它是鐵做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既驗證了磁鐵的特徵,又記住了“磁鐵”這個名字。

在活動中,有半數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鐵的東西,就叫“吸鐵石",於是,他們很不容易記住“磁鐵”這個學名。在尋找“鐵做的東西"的過程中,當孩子們歡呼“這是鐵做的”,我就問“你怎麼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為它被磁鐵吸住了”,如此反覆多次,孩子就記住了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四、遷移運用 1、遊戲:找別針。 老師介紹:曲別針掉到雪花片筐裡去了,請大家幫老師一起找曲別針,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別針的雪花片筐裡,挑選別針。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一開始沒有想到用磁鐵,而用手揀。當看到同伴使用時,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於是興趣大增。

2、遊戲:小動物跳舞。

將立體人物別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面,用磁鐵在墊板下面移動,讓人物跳起舞來(也可以準備更豐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裡小魚遊、小紙棍裡紅旗升等等)。

――這些遊戲可以放在區角學習中。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98~100頁"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讀、寫表示幾分之一的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聯想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並引導學生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猜老師年齡,說自己的年齡。生活中還有哪裡用到數?

一、情境--衝突

⑴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⑵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示課題:認識分數,教案《《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②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①學生動手摺長方形紙,並給其塗上顏色。

②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

⑶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圖略),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學生交流,並說明判斷理由。

②小結: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⑴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⑵操作:學生自主動手摺紙、塗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麼表示的?

⑷深究:(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圖形的)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較分數大小

⑴引導:從學生作品中選擇同樣大小圓的和,引導學生比較得出:1/2>1/4。

⑵拓展: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圓表示出它的1/8,猜一猜和1/2、1/4相比,大小會怎樣?

學生猜測後,再結合學生自己的作品,驗證猜想。

⑶交流:組內學生用的圖形完全一樣,各表示出幾分之一?哪一個大,哪一個小?組內交流。

(四)學寫分數

⑴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書空。

⑵看圖寫數: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

(五)認識各部分名稱

⑴學生自學教材,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⑵結合,交流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具體含義。

(六)估計、比較、溝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題的整張紙條全部塗色,可以用數"1"表示。學生估計下面兩張紙條中的塗色部分各用幾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計結果及估計策略。

⑶整體觀察,初步滲透"幾分之一"和"1"的聯絡。

⑷想像拓展:如果繼續往下平均分,還可能出現幾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數將會怎樣?

三、應用--提升

⑴聯想: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結合巧克力圖,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聯想,得到不同的分數。

⑵人體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數。

課件演示把一歲兒童的身長(圖)平均分成四份,其中頭占身高的1/4,把現在的我的身長(圖)平均分成七份,其中頭占身高的1/7

估計:八、九歲孩子的頭占身高的幾分之一?

學生估計,師提供資料:十歲兒童頭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⑵估計:《科學天地》《藝術園地》各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學生估計,並交流結果。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生活中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做有心人,善於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大膽猜想,勇於探索,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設計方案 篇3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注重發揮,塑造幼兒的三性,使幼兒園的環境和活動材料充分發揮教育作用,體現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體現幼兒與教師合作的過程,教師要有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於環境之中,而且蘊含於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幼兒園環境創設也不應用成人的審美觀去營造。因為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應做到讓幼兒自己說美。本學年,我們充分利用空間,以幼兒的參與為主線,拓寬幼兒的視野,促進幼兒想象,讓幼兒在其中受到美的薰陶真正使幼兒感受到幼兒園是他們的樂園,是他們的家。

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沒有以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因為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幼兒是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所以我們並沒有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樣佈置,我想怎樣創設上,而是將精力放在我怎樣啟發、引導支援幼兒參與,幼兒怎樣參與,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麼樣的條件這些問題上。這種參與,讓他們最大可能的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產生主人翁的角色自豪感。

1、教室牆面佈置

班級牆面佈置,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創設與教育相吻合的環境,本學期我們將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融入課程,以便對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決策者,幼兒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識到了自己是環境的主人,人人出謀劃策,人人都來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使幼兒的參與性落到實處。本班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製作了班級吊飾彩圈,激發了幼兒的積極、主動、合作的情感。五彩杯的吊飾作品,也是由幼兒自己繪畫、穿線、剪裁完成。幼兒還和老師一起創作了主題活動(小兔子)(美麗的風車)每位幼兒都獻計獻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師的認證。

2、廊道門窗

根據我班的情況,陽臺一角我們開設了植物角,讓幼兒自發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歡的花草植物,播種、澆水、鬆土全過程都由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完成,植物角的牆面也利用幼兒在戶外玩耍時撿到的樹葉,和教師共同完成了小樹寶寶的造型裝飾。廊道窗戶旁邊的牆面用幼兒的作品來裝飾,稱之為幼兒天地。這樣家長也能看到我們的教學情況,幼兒也知道愛護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體會到成就感。

設計方案 篇4

寶寶像顆種子,如何長成又高又壯的大樹,成了園丁們最苦惱的事。作為園丁,父母們打理花園,灌溉小苗,剪枝修杈,費盡了心思。哪天該添輔食,哪天開始走路,哪天開始磨牙,哪天喊了第一聲媽媽,園丁們絲毫不敢懈怠,只盼著,有那麼一天,這棵樹長高了,葉綠了,開出繽紛的花,結出喜人的果。

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媽媽手記:寶寶長大了,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寶寶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於學習和模仿;有的寶寶羞怯膽小,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比較慢。寶寶啊,哪一天你可以朗誦詩歌給媽媽聽;哪一天你可以為媽媽彈奏一首曲子;哪一天你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媽媽不期望你能成龍成鳳,只是想為你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孩子的智力究竟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還是遵循某種規律發展的呢?根據現代研究顯示,兒童智力是可以通過慢慢培養得到提升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近千名嬰幼兒進行跟蹤,一直到他們成年。他的基本結論是: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布盧姆認為,如果把17歲時人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定為100%,那麼出生後的前4年他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到8歲時已經獲得了80%的智力,從8至17歲只能獲得剩下的20%的智力。

許多研究機構也得出了與布盧姆基本相同的結論,有專家進一步指出:2到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4至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年齡;學習外語應從10歲以前就開始;而彈鋼琴、拉小提琴必須從3歲開始。如果錯過了言語、聽覺和運動區域的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關鍵時期,再來開發其智力就沒有什麼指望了。

聰明寶寶VS動物寶寶

媽媽手記:“ 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生於七八十年代的很多人肯定都還記得這句話,它來自動畫片《布瑞斯塔警長》。片中對主人公這四種超能力的描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們的寶寶不可能像布瑞斯塔警長一樣擁有這四種超能力,但是專家說通過早期對寶寶聽覺、視覺、運動神經的訓練,我們寶寶的智慧潛能才會被開發出來。

聰明寶寶VS聽覺靈敏的狗寶寶

良好的聽覺功能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條件,聽力對語言的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專家指出,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1~3歲。嬰幼兒時期,主要是以聽言語為主,若此時聽力出現問題,必會造成語言發育障礙而導致學習和人際交往的困難,從而影響智力的發育。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平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辨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覆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寶寶像顆種子,如何長成又高又壯的大樹,成了園丁們最苦惱的事。作為園丁,父母們打理花園,灌溉小苗,剪枝修杈,費盡了心思。哪天該添輔食,哪天開始走路,哪天開始磨牙,哪天喊了第一聲媽媽,園丁們絲毫不敢懈怠,只盼著,有那麼一天,這棵樹長高了,葉綠了,開出繽紛的花,結出喜人的果。

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媽媽手記:寶寶長大了,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寶寶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於學習和模仿;有的寶寶羞怯膽小,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比較慢。寶寶啊,哪一天你可以朗誦詩歌給媽媽聽;哪一天你可以為媽媽彈奏一首曲子;哪一天你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媽媽不期望你能成龍成鳳,只是想為你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孩子的智力究竟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還是遵循某種規律發展的呢?根據現代研究顯示,兒童智力是可以通過慢慢培養得到提升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近千名嬰幼兒進行跟蹤,一直到他們成年。他的基本結論是: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布盧姆認為,如果把17歲時人所達到的智力水平定為100%,那麼出生後的前4年他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到8歲時已經獲得了80%的智力,從8至17歲只能獲得剩下的20%的智力。

許多研究機構也得出了與布盧姆基本相同的結論,有專家進一步指出:2到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4至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年齡;學習外語應從10歲以前就開始;而彈鋼琴、拉小提琴必須從3歲開始。如果錯過了言語、聽覺和運動區域的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關鍵時期,再來開發其智力就沒有什麼指望了。

聰明寶寶VS動物寶寶

媽媽手記:“ 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生於七八十年代的很多人肯定都還記得這句話,它來自動畫片《布瑞斯塔警長》。片中對主人公這四種超能力的描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們的寶寶不可能像布瑞斯塔警長一樣擁有這四種超能力,但是專家說通過早期對寶寶聽覺、視覺、運動神經的訓練,我們寶寶的智慧潛能才會被開發出來。

聰明寶寶VS聽覺靈敏的狗寶寶

良好的聽覺功能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條件,聽力對語言的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專家指出,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1~3歲。嬰幼兒時期,主要是以聽言語為主,若此時聽力出現問題,必會造成語言發育障礙而導致學習和人際交往的困難,從而影響智力的發育。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平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辨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覆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設計方案 篇5

一天,一個學生轉交給我一封信,裡面寫著“高老師,小海後背的大包上常被同學畫王八,弄得孩子很苦惱,您能否想法解決這個問題。”署名是小海的母親。

小海是我班一個前雞胸後羅鍋的殘疾兒童。叫陳海。一年前他剛入國中時個子才1米多點,平時他不愛說話,性格內向,學習成績中上等。正因為他是中等生,一年來,我竟然絲毫沒發現他的苦惱。我懷著內疚。自責的心情找他了解了有關情況。他告訴我,從他上國小時起,就常有男同學在他背上寫來畫去,直到現在。我問他為什麼不找老師說說,他天真地說:“我不敢,越找老師同學越起鬨。”

第二天,我召開了班委會,提出陳海的苦惱,讓班幹部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陳海平時不調皮不惹人,沒有誰恨他,所以畫小王八、寫大王人都是惡作劇,不是有意傷害同學。但這個惡作劇為時很長,參與的人數也多,解決起來有一定難度。幹部們你一言,他一語,出了不少好主意。最後形成兩點決議:一是要通過一個主題班會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班會前對此事絕對保密。二是每個班委兩天之內各自向班主任提出一種最為滿意的解決辦法。兩天後,我將7名班委不同的方法做了認真的分析,並確定了主題班會的題目是:“我也說句心裡話”。

準備工作有兩項:

(1)班主任找幾個頑皮的學生座談、家訪,瞭解他們個人有何苦惱,用“己所不欲勿施 於人”的古訓啟迪他們去思考。

(2)到陳海家向他母親瞭解小海還有哪些苦處,取陳海的幾件帶色上衣,用事實讓同學們看看自己的玩笑帶給陳海痛苦。

班會開始了。第一步,寫出班會主題,引導學生思考。之後,每人在紙上寫出自己最苦惱的一件事。不到5分鐘,同學們便一個一個地把小條遞到我手裡。我把注有保密的小條放人夾子內,其餘的看後放在講桌上,分成4等份。

第二步,讓小組長任取一份回去,帶領本組同學討論。要求:

①相互瞭解,袒露愁事;

②為人解愁;

③每組選出1件一1件較大愁事交給班委會備案,待機解決。

小組活動開始了,大家討論得十分熱烈,爭相瞭解小條的內容,並把小條的內容整理。排隊、歸類,自告奮勇選擇解決物件。

第三步,班委會將小組選出的大愁事綜合後,挑出陳海那份“愁之最”向全班分佈。

第四步,用“3件衣服”為道具,將班會推向高潮。

我把陳海3件帶色上衣—一提著讓大家看,每件後農片中間都有一塊被洗得發了白。然後,我對大家說:同學們,我們有手,有筆,應該在紙上去畫美麗的圖畫,寫最美的文章,然而我們卻把陳海的背作為活動舞臺大顯身手,你畫了他洗,他洗了你畫,這發白的布絲中浸透著你、我、他的身影。我想大家就這個問題,都各自想想:“該怎麼辦”。

第五步,全班就3件上衣開展討論。

一個最頑皮、最愛開陳海玩笑的同學發言,他說,過去我只知道自己有苦惱,卻不想他人的苦惱,以往我常在陳海背上瞎畫,看他揹著小王八無拘無束地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別提我有多開心了。今天想來,實在感到對不起陳海,請允許我到陳海面前深深的鞠一個躬,一表我深深的歉意,二表我改正的決心。不少同學擦掉溼潤的眼睛,使勁為他鼓掌。接著,有的同學講了如何對待殘疾人,有的講了應如何關心他人。有的講怎樣正確對待自己。同學們的肺腑之言。燃亮了友誼、關懷的火光。

班會在歌聲中結束了。同學們擁著小海走出教室,有的為他背書包,有的扶他下樓。一直到畢業,小海後背的大包再沒出現過字和畫。反倒是無論誰在什麼地方見到小海都主動為他做點什麼。小海至今說起那個班會,還激動不已地說:“咱班同學對我實在太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