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精華]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9W

設計思維1

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要把握好提問設計的質必須遵循三個原則,即教學統一的原則;整體感知和區域性破讀相統一的原則;閱讀和寫作相統一的原則。

設計思維[精華]

一、教與學相統一的原則學習知識本是叫人聰明善辯,叫人能幹有為,但如果教育使學生產生了厭惡心情,那就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因此葉聖陶先生講:“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與,而在於相機誘導。”②教師的教學設計目的,就是體現一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就是使學生已有的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能力得以發展,解決閱讀情境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障礙。愛因斯坦認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③因此,課堂教學的提問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作用。如學習形聲字時,應把漢字的表義功能和形聲字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分析部首的本義和漢字意義上的源緣關係,再在語境中揣摩其意。如:“他蹣跚地走著。”“蹣跚”是什麼意思?即從足部都與腳有關,下文是“走”,怎麼走?推斷的結論是“一種走路的樣子。”然後查詞典來證實推斷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去識詞斷義,就可以有意識地避免錯別字,同時也是一種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一個學生這樣去解釋“柴”;從“木”部,知與樹有關,“止”與“腳”有關,“匕”與“刀”有關,聯想生活中砍柴的情景,可知,砍柴用刀,上樹、折枝用腳,那“柴”就是用來燒飯的短小木頭。如果簡單地告訴他詞的含義,那麼當學生步入社會後,總不能總帶著一本詞典吧?

在課文閱讀方面,在提問設計上應著重於學生能力的遷移。試舉例如下。

例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學目的:交際語言中用詞的錘鍊。

教學導語及提問設計:

在古代外交上,特別是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臣子為了維護自家尊嚴,在外交場合上脣槍舌劍,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也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那麼當一個弱國的臣子面對強大的對手,如何才能不失國家的尊嚴呢?我請同學們閱讀一下《廉藺列傳》中的“澠池相會”一節,說說藺相如語言的精彩之處。

學生甲:“酒宴上,秦王請趙王鼓瑟,表恭實傲,是凌強欺弱。藺相如當機立斷,進請秦王擊缶以相娛樂。遵循禮尚往來的原則進行了不卑不亢的鬥爭。”

學生乙:“秦使官記載成‘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飲,令趙王鼓瑟’。由‘請’變成‘令’,驕橫之氣溢於言表。而相如讓史官記下‘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飲,秦王為趙王擊缶。’‘請’變成‘為’,強調了結果,行為已成事實。而‘令’有遵令、抗令之分,結果不分明。”

教師小結:從以上分析可知,交際場合的語言要有禮有節。尋找對方漏洞,巧妙還擊而且用詞要準確有力,同時應注借意口語、書面語的微妙差別。今天,在社會生活中,大到國家外交活動如新聞釋出會,小到人與人普通交際往來,商貿活動如談生意、籤合同,都應當注重交際語言的錘鍊,請同學們留意於這方面的素材,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從以上例子來看,教學中的提問設計應當是不斷地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真正地把死書啟用,把語文閱讀能力潛移到廣闊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和區域性破讀相統一的原則整體感知就是在閱讀課文時,使學生整體上領悟作者構思全文的思想軌跡,初步瞭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受和認識是什麼,運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如小說主要表現為故事情節、主要人物和環境氣氛;議論文則是中心論點及與之相聯絡的分論點和論據等,說明文則是事物的特徵等。而區域性破讀則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文章精要片斷的剖析來深化讀者對文章的認識。前者回答是寫什麼的問題,後者則是尋求怎麼寫和為什麼要這樣寫的答案。二者必須是統一的。整體感知對於區域性破讀發揮著控制方向、指導程序的決定性作用。離開了整體感知的區域性剖析是對文章的肢解,是對文章上下文的聯絡的割裂,是盲人摸象的翻版,讀者無法對作者的感受、情懷、思想的源頭、流向和歸宿作深層次的瞭解。同樣不去做區域性破讀的結果也只能是粗知大葉式的閱讀。另外,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來看,現在實行五天工作制,教學要求沒有降低,原來那種“吃不了,兜著走”的做法已顯得蒼白無力,因此,如何把握整體感知和區域性破讀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以《裝在套子裡的人》一文為例,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提示及背景材料的介紹,結合課文閱讀體會一下本文的主題及作者寫作意圖。隨後,教師通過以下的提問設計來實施教學。

(1)本小說的中心人物是準?答:別里科夫。

(2)圍繞別里科夫寫了哪些故事情節?答:漫畫事件、騎車事件、與柯瓦連科談話。

(3)結合背景材料,思考一下作者筆下人物別里科夫有些什麼性格特點?答:墨守陳規,膽小怕事。

(4)別里科夫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答:十九世紀俄國沙皇專制統治時期。

通過以上的提問設計,學生基本上對課文有了瞭解。要想進一步欣賞契訶夫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又進行如下設計。

(一)教學目的:通過神態描寫的關鍵詞語,刻畫人物的靈魂。

(二)教學導語及提問設計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誰為挽著女友散步,男女同騎一輛單車遊玩而大驚小怪呢?但是,十九世紀俄國的專制制度下,確有一位別里科夫不這樣認為,甚至於神色失常。為什麼?請閱讀課文,找出在漫畫事件、騎車事件及與柯瓦連科談話的三個片斷中的神態變化的句子,然後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學生歸納如下:

(1)他臉色發青,比烏雲還要陰沉。

(2)別里科夫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

(3)別里科夫臉色蒼白。

(4)別里科夫……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

學生甲分析(1):

別里科夫臉色發青,是因為沒想到曾轄制全城十多年的“套子”而且竟降落在自己頭上,問題的嚴重使他的臉色比烏雲還要陰沉。其次,人們無法忍受他的陳規陋習,便刺激他這種膽小怕事的人,漫畫起到了戲弄他的目的。再次,也看出他內心很脆弱、虛偽。難道他這個套中人就不擔心這亂子會傳到上司那裡去嗎?

學生乙分析(2):

“發白”是生氣的表現。別里科夫看見華連卡和他弟弟騎車後,認為不成體統。

他說:“老師尚且如此,學生就自然會用腦袋走路了。”可見他的思想已經僵化到荒唐可笑的程度。另外,也看到當時專制思想已經有了危機。

學生丙分析(3):

別里科夫妄圖再“套”住柯瓦連科,沒想到反叫他滾蛋,他氣得臉色蒼白,一點生氣也沒有。企圖落空後,他臉色由“蒼白”變為“恐怖”,說明了他在新生力量面前的慘敗。教師、學生總結:別里科夫是一個拼命維護舊習慣專制的一個時代典型,也是一個害怕新生事物的典型,是舊時代的殉葬品。他既是可憎的,也是可悲的。

通過以上的提問設計,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從一個人物的神態變化的描寫中去思考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歸納他的思想性格,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何等的匠心獨運——一箇舊的時代預示著將要結束,但需要的是打碎套在人們頭上的精神枷鎖,這樣才能迎來新時代的曙光,才能避免發生在別里科夫身上的雙重悲劇。

三、閱讀和寫作相統一的原則閱讀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從識字到悟文,既是一種情感的沉澱,也是一種知識資訊的積累,是一種語言形式和內容完美結合的示範欣賞。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設計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生活中去體驗、分析、提煉,進而觸發聯想,把生活中類似的需要表達出來,就是寫作了。從這種意義上講,閱讀是資訊輸入,寫作則是資訊輸出。因此,把寫作看成是閱讀的延伸,思維的拓展,是訓練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分析、思考、啟迪的良方。“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和服務於生活的(這裡的‘生活’,是廣義的概念,包括生活狀況,包括由生活產生的思想感情,也包括為生活服務的科學技術等)。語文的運用同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聯絡。離開了生活,語文即變成空洞的外殼。脫離生活的語文教育不免勞而寡效和枯燥無味,反之,則生動活潑,往往事半功倍。”④這一點足以說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必須統一起來。教師應該怎樣把握如二者的契機呢?如在教八年級說明文時,在講述完關於橋的一組文章後,進行這樣的設計。

教學導語及提問設計:

通過對《中國石拱橋》、《北京立交橋》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造智慧的民族。從趙州橋、盧溝橋到南京長江大橋、北京立交橋,我們的人民在橋樑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那麼這些傑出的代表作共同的特徵是什麼呢?請同學們總結一下。

我把大家的看法總結成一幅對聯,上聯是:歷經風雨,堅不可摧,利於天下。下聯是:造型紛呈,巧奪天工,美在人間。橫批:形神俱備。那麼我們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的大橋呢?你能不能模仿一下課文的寫法來完成一篇文章呢?在模仿時應注意寫些什麼呢?同學們一下子就投入到了熱烈的討論中去了。他們例舉了如柳江鐵路大橋、文惠橋、壺西大橋等。有的同學還回答了寫橋應注意寫到建橋的時間、地點、設計者、結構造型等內容。接著就佈置了同學寫作文《家鄉的一座橋》。可是同學們對橋的設計者和橋的跨度、橋基、橋墩、橋面寬度等有關資料不清楚,於是發動大家及其家長去有關單位瞭解,然後整理材料,再潤色成文。通過這樣的設計就把同學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把同學們積極創作的思維激活了,同時也把課堂的知識充分地運用起來了。

在第一個設計的目的基本實現後,又推波助瀾進行了第二次提問設計。

(1)橋的功能是什麼?

答:方便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2)教師語言板書暗示:方便交通。把渴望到“彼岸”的願望實現。

(3)請同學們據我的暗示思考一下,人生中有沒有這樣的“橋”呢?

學生甲:媽媽是一座橋,使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學生乙:老師是一座橋,使我從幼稚走向懂事。

學生丙:學校是一座橋,使我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

學生丁:理解是一座橋……。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好,請同學們圍繞著你的中心寫一篇《關於橋的故事》的文章。

經過類似以上的提問設計的嘗試,獲得了學生的贊同。他們感到學語文有用,尤其在生活中處處要用到語文方面的知識。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想把寫作水平提高非理解好課文不可的重要性。葉聖陶老人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⑤

以上的三個原則是從教師和學生主客體的關係上、對課文閱讀理解的處理角度上、課文的示範欣賞與寫作關係上具體地談了課文教學的提問設計對思維訓練“質”的提高的重要性、必要性。因此看來,提問設計的科學預測就顯得尤為重要,陸游有詩曰“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⑥教師的功夫也就在於對學生的瞭解上、興趣上,同時在於教師人格的魅力、知識的淵博、對生活的摯愛。唯如此,才能設計出新穎的方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唯如此,才能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使學生把語文當成學習的工具,從而形成一種對生活現象的冷靜的觀察、哲理的思考以及全身心地追求理想的能力。

設計思維2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初步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默讀。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篩選資訊,初步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瞭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體會本文語言嚴謹平和的特點。

3、理解體驗設問句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真的不止一個,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1、區分觀點和材料的關係,認識本文的論證方法。

2、體會周密嚴謹又親切平和的語言風格。

3、理解文章思路、設問句的作用。

4、培養創造性思維。

第1課時

一、導語設計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國小學的蘇軾《題西林壁》。讓我們一齊來背一下。

2、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什麼?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師: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心神沉浸在字裡行間。

默讀是較快獲取資訊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傾談,字句比較容易進入學生頭腦,啟發學生心智。九年級學生已能較好地把握一般默讀要求,自然會標好段號,勾畫出給自己啟發、留下深刻印象、有疑問的語句。為進一步對話討論作好準備。

(1)字詞積累。

A、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鍥而不捨(qiè)淵博(yuānbó)

B、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反饋默讀情況:說說閱讀收穫。

問題設計:我的收穫:文中________________句子,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

引導交流: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哪些語句給你啟發?你有沒有疑難?圍繞這些語句大家談看法,有助於理解作者想法。

2、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喜好,創造自己的“創新格言”。

這個環節本身就是創新思維的極好鍛鍊。鼓勵原創,教師點撥師生一起評價,把同學的智慧成果記錄在筆記本上。

三、探究寫法,理清思路

明確本文思路。

課文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說起。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後通過對幾種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原因是,“由於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都正確”。推而廣之,“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接著,作者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引申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原因是,“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

既然不滿足於一個答案,需要尋求其他答案。怎樣尋求呢?課文於是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論述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這要素是:(1)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2)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3)持之以恆的毅力。課文特別提出“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並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

緊接著,又引申出如下問題:“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接著的論述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先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結論,並對這個結論進行分析。實際上,自以為不具備創造力的人,是自我壓制;而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的人,則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像貝多芬、愛因斯坦和莎士比亞等傑出的人物也都如此。總之,“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並使之變為現實。

最後,課文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只要具備幾個關鍵性的要素,就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第2課時

一、聚焦論證方法

1、交流名言。

檢查作業,交流分享蒐集的資料,引入對論證方法的認識。

名言(教師可以示範出示名言):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之一。(塞繆爾8226;約翰遜)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陸登庭)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同學們交流各自查詢的有關名言。

2、聚焦論證方法。

觀點: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請選擇一則格言作為論據,寫一段文字來論證上述語段中的觀點。然後小組交流。

啟迪學生,這就是道理論證。道理論證是通過講道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僅僅空講道理,不足以使人信服。怎麼辦?人常說:事實勝於雄辯。那麼還可以舉例子來論證,叫舉例論證。我們來交流查詢的事例(教師可出示事例):

(1)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主要學習氣象專業。大學畢業後,魏格納到了高空氣象臺工作。魏格納曾和他的弟弟乘坐一個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氣球飛上天空,他們在空中整整飛行了54個小時,打破了當時載人氣球在空中停留35個小時的世界紀錄。在飛行中,他們測量了高空的氣溫、氣壓、風速和風向,實現了魏格納到空中親自觀雲、觀風的夢想。

(2)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卻引發出一個巨大的發現。據說魏格納因病住院。住院期間魏格納從牆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偶然發現大西洋兩岸的輪廓非常吻合,特別是南美洲巴西東部的突出部分,與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於是他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曾經連在一起,後來才裂開、漂移開。

(3)從那以後,魏格納注意觀察和研究,發現有許多現象可以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為了蒐集證據,魏格納在第4次考察格陵蘭時遭到暴風雪的襲擊,永遠倒在茫茫雪原上。魏格納去世30年後,板塊構造學說席捲全球,人們終於承認了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

提示學生:三則材料分別論證: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2)要經常保持好奇心。

(3)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歸納明確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二、語文活動:異想天開

主題: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此活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新求異思維,努力尋求更多的不同答案。

鉛筆是學生身邊的最常見的學習用具,學生不陌生,有信心大膽發言,啟發學生勇於做一個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設計思維3

《蜜蜂引路》第一課時說課設計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蜜蜂竟然能當嚮導引領著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蜂人!本課是課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傳統教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準確認讀本課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教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交流資料,輔墊教學。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磁的知識。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國小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國小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質疑問難,激趣讀文。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上課伊始,我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下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3、發展語言,提高思維。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第二自段時設計了讓學生運用“因為…可是…所以…”說說本段意思,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為什麼會親自去找養蜂人,達到思維與語言的統一發展,從而積累語言,在學習第三段時,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麼一邊想象,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找到養蜂人,讓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裡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5、口語訓練,延伸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設計了下次課續編故事的活動,想像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他會說些什麼?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怎樣進行交談?這樣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自由組織語言,準備口語交際練習。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廣泛瞭解資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6、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為線索,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列寧住處和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利用”一詞,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寧找養蜂人之間的聯絡和區別,也體現了列寧善於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設計思維4

走,咱們旅遊去

前言:

20xx年5月6日,《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長篇報道,報道了一位10歲少年在"五一"期間遊密雲雲蒙峽時,失足墜入山崖而又頑強挺住的故事。故事的小主人翁就是我們學校四年級一班的學生-徐文橋,為了及時給孩子們進行安全防衛和自救教育,特設計一堂思訓課如下:

目的:

通過談話討論,瞭解旅遊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旅前準備,以及如何在萬一遇到危險時的自救問題。

媒體::

錄象機及旅遊風光片。

創 思 點:

意外事件的發生與應急處理。

活 動 過 程:

一、錄象匯入

錄象(1):

蜿蜒的長城、壯觀的瀑布、巍峨的泰山……

喜歡旅遊嗎?

好!我們旅遊去。( 板書課題)

那麼,我們要做什麼準備工作呢?

(3 - 5 如若答不出,可暫不提出,在談到“突發事件”後再補上)

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可以出發了。

三、深入探討

錄象(2 ):

“一條小溪,涓涓溪流……”

提出問題:旅途中,所帶飲料都喝光了,能喝小溪裡的水嗎?

學生簡答

討論:

(1 )準備食物;

(2 )準備飲料;

(3 )準備急救的藥,如創可貼、紅藥水;

(4 )防滑鞋、太陽帽;

(5 )雨具等

學生討論:

如何判斷呢?

板書:方法 1、嗅 2、看

小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但儘量不要喝溪中生水,尤其不要喝不明情況的水。

下面,我們繼續攀登。

錄象(3):

“山上樹木茂密,山路崎嶇,周圍是陡峭的山崖…….我們已經走在了山路上,周圍景色真美,不過,我們應注意什麼?

果萬一遇到了危險,或受了傷,四周又無人,我們該怎麼辦?

今年五月,我們有位同學在遊玩時,不幸滾入懸崖,被困達三個小時之久,你想知道他當時的情況嗎?

請徐文橋同學自己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看他是怎樣脫險的.,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1 )當時有什麼感覺?

(2 )想到死了嗎?

(3 )萬一沒人救你怎麼辦?

這件事對大家有什麼啟發?

四、總結

旅行之前大家一定做好準備,不僅是食物、飲料、衣物,還要準備創傷藥、蛇咬傷藥;萬一有了危險意外,千萬不要慌張,要冷靜,勇於和危險做鬥爭,開動腦筋,冷靜思考,請人幫助或者做好自救。

(1 )能喝:水很清,無雜質,無異味,水中有魚……(2 )不能喝:水渾濁,漂有浮物,有味,漂有死魚……

小心路滑,落入山崖;

小心有蛇,。。。。。。

(1 )大聲呼救,

(2 )想辦法自救,

(3 )堅持住,等人來,

(4 )小心地爬上去……

很想知道。

小議:想知道什麼?

徐文橋簡述當時的情況:

5月2日,去雲蒙峽遊玩。九點多了,我不顧家長的阻攔, 堅持要爬到山頂,由於天暗,路滑,我一腳踩空滾下山崖,擋在樹下,當時我的手臂骨折,頭混腦脹,再加上四周一片漆黑,下面是懸崖絕壁,真是又痛又怕。可我心想,不能等死,我大聲呼救,終於等來了家人和大學生探險隊的隊員,我才得救,我被困在山崖上達三個多小時……當我被送到醫院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四點了…….

討論受到的啟發:

1、學習他頑強的精神;

2、遇到危險要冷靜;

3、不可任性、不聽勸告;

2、 4、好心人無處不在;

5、(準備一些藥品和自救品)

等等

設計思維5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國迎來了大資料時代。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提供了很多教學資源,但在給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該文分析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研究大資料時代思維模式在服裝設計領域的體現,探究大資料時代思維模式對高校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啟發。

關鍵詞:大資料思維模式高校服裝設計培養啟發

服裝設計專業對於學生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儘快適應自己的工作。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熟悉服裝設計流程,還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因此,高校應該依據現有的專業,科學調整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方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服裝設計人才。

一、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部分高校大量增設服裝設計專業,致使教育變成批量教育

一些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師並不具備創新精神,其教學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這導致學生依據教師的要求學習相關知識點,忽視了自己的設計是否有創新性。部分高校之前並沒有設定服裝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較低。一些高校甚至讓相近專業的教師進行服裝設計教學。這些教師的專業水平較低,只能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點,還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高校應該增加服裝設計實踐課程,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才可以很快適應日後的工作。

2.一些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使用的教材較為陳舊

服裝設計人才需要掌握時尚流行趨勢。如果服裝設計專業的教材和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後,將導致學生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可能與企業的需求不符。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改變,服裝的流行色和流行款式也不斷改變。陳舊的服裝設計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使用陳舊的教材進行教學活動,將導致學生不能掌握最新的技術與技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應該隨著社會和市場的發展更新教材,使學生可以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

3.教學觀念較為落後

由於教學觀念較為落後,服裝設計專業的一些教師並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也可以去一些企業學習,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而使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要求。

二、大資料時代思維模式在服裝設計領域的展現

1.海量資訊思維模式

在大資料時代之前,人們習慣在發現問題之後,查詢一些資訊解決這些問題。在大資料時代,人們通常會先獲得一些資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再依據自己掌握的資訊解決問題,有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種思維模式應用在調研服裝流行款式和流行色彩的過程中。

2.新媒體思維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各種資料資訊都在新媒體(如網頁論壇、網路日誌、微博等)上有所體現。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思維也在不斷改變。以前服裝企業採用實體店推廣、平面廣告、派發促銷傳單等營銷方法。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服裝企業使用的營銷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目前服裝企業可以使用網際網路植入廣告、低成本營銷的方式,也可以建立網路交易平臺,通過收集消費者的資訊,研究消費者的消費意向,進而實現在推廣服裝品牌的同時增加服裝銷售量的目的。

三、大資料時代思維模式對服裝設計教育的啟發

1.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資訊科技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有許多新型教學方式被納入了教學活動。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很多高校使用了網路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如,在服裝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鼓勵學生使用網路教學資源查詢服裝風格及流派的知識,研究不同時代服裝的不同風格,並且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資料資訊的多樣性。

2.知識點的設定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因材施教,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師並不瞭解學生的真實水平。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教師可以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資料,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實現因材施教。如,教師可以採用測試的方式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並且詳細記錄學生每道題的完成時間和錯題數目等。教師在考查學生對服裝結構設計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時,可以將多個知識點組合在一起設計題目。如,人體測量部位與原型版的對照練習,款式分析與服裝風格分析組合,進而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測試題目,學生需要使用關聯性思維解決這些問題。

3.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

隨著資訊科技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服裝設計的教材內容、教學方法不斷改變,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變得數字化。教師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教師在開展服裝工藝類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實踐課程的設計與實踐過程的考核,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創新能力、操作能力等確定學生的成績。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應該通過這些考核,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型別。

四、大資料時代對於高校培養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

1.獲得資料資訊的能力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教學資源,如教學視訊、網路學院、網路公開課等。高校應該鼓勵學生使用教學資源自主學習,使學生可以掌握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流行趨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自主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2.分析資料的能力

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學生應該具備分析資料的能力,並且依據掌握的資料資訊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在服裝專業考察、服裝創新實踐等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3.建立並管理團隊

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相關從業者應該建立團隊獲得資料、分析資料。因此,學生應該具備較高的團隊意識和較強的溝通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高校應該將大資料時代的思維模式融入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優化教學方式,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服裝設計人才。

結語

高校應該依據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趨勢,不斷改革教學方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較高設計創新能力、專業素質的服裝設計人才。由於我國部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使用的教學方法還較為落後,高校應該改革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建立專業型師資隊伍,從而為我國培養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服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程利.大資料時代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商,20xx(15).

[2]黎春虹,舒洪灶.“網際網路+”時代基於大資料思維的高校學生黨建模式.現代營銷(學苑版),20xx(10).

[3]何為.大資料時代思維方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6).

設計思維6

摘要:創新於現代機械設計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闡述了當前機械創新設計的特點、形式等方面,同時舉了創新的例項,講述創新在機械設計中的關鍵性。

關鍵詞:機械設計創新 基本形式 原則 新型內燃機

引言

創新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並且促進了機械設計的前進與發展, 機械結構一直以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 機械設計與製造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創新才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一旦出現缺失,就會喪失許多本來應該得到的機遇, 沒有創新就沒有機械技術的不斷前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在競爭中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1機械創新設計及其特點

機械創新設計就是要把設計者腦海中潛在的創造力完全地釋放出來,再借助人類已經取得的相關成果重新進行構思,設計出從前更加具有獨特性和實用性的裝置裝置的一種活動。機械創新設計進行的基礎就是機械設計學理論,再對一系列的相關學科進行融合,綜合設計之後產生的技術方法。

機械創新設計具有許多優秀的特點: ①設計的學科比較多,比如機械、液壓、電力等多學科之間進行滲透和綜合。②設計過程裡面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不需要進行計算,而是建立在日常知識的積累上,需要大量的推理判斷,還需要與創新性思維進行一定的融合。③要在多方案中將最優方案甄選出來。大型的設計中,必須根據能力進行甄選,並且對所選方案進行科學的優化。④創新設計需要不斷地進行篩選,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於其他階段的特點,客觀上還有一定的聯絡,又是一個整體。

2 機械創新設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機械創新設計研究,可以提高本身的科技發展水平, 還可以獲取豐富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許多意義:

(1) 深入地進行機械創新設計的研究,可以促使人類發明更多的新機器;

(2) 機械創新設計研究可以使機械專家以更快的速度進步, 有利於機械設計水平向著更高、更快的目標發展;

(3) 機械產品進行創新設計之後,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當時的時代產品追求專利化,這樣才能獲取的更大的收益;

3 機械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

3.1 發散型思維

發散型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將已經掌握的概念重新進行整合梳理,向附近形成輻射,擴散出更多的答案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散型思維。沒有固定的方向和固定的範圍,也不僅限於傳統的思想,很多時候思考問題採取的是比較新穎的想法,常常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發散型思維能力的高低收到好多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遷移能力。. 發散型思維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立體思維、多路思維、反向思維等等。發散型思維想要得到的答案要是最多的、最具有新意的,一定要是前人沒有想過、沒有使用過的方法,這就給機械創新設計帶來了更多的靈感。

3.2 聚合型思維

聚合型思維則是用具體的物件當做中心,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最後思維回到這個選好的中心上來,解決出現的問題,也就是在許多方案中選擇最為合理、有效的那一個。

發散型思維和聚合型思維都屬於創造性思維的範疇,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並且不可分割。機械創新設計一定都是由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的過程,然後再從聚合思維到發散思維,反覆進行迴圈,直到問題最後解決。發散型思維和聚合型思維在哲學上來說,屬於辯證統一的一個過程,創造性思維整個過程都是為了最後創新的目的做準備,從五花八門的設想中選取最優質的方案。

3.3 想象思維

想象是在思維活動裡面,屬於抽象思維的一種,想象可以是天馬行空般的任意想象,也可以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或者是區域性更新的想象. 想象思維一定要以客觀現實作為基本的出發點,還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及形象性。

想象是人類的思維中,最神奇的一部分,也是最美麗的一部分。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創造,想象就是創造精華所在。萬有引力定律只是因為一個普通的蘋果落下地面,牛頓據此展開想象,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嫦娥奔月”也是人類想象出來的神話故事,促使人類發明了可以登上天空的飛行器。想象可以推動社會不斷地進步,科學不斷地發展。

4 機械創新設計思維的2個原則

機械設計過程是由功能要求開始出發,再到作用原理, 最後進行物理結構構思的一個過程。創新設計思維進行的過程中, 一定要將下列的原則牢牢把握好:

(1) 最短路徑原則

首先要對產品具有的功能進行明確, 然後找出最佳的設計例子, 以便在最快的時間內接近目標, 然後選用正確的價值工程方法, 再將價值較低的極少數元件找出來,當做研究的物件, 分析出物件當前存在的矛盾, 嘗試在最小的變動之下將矛盾解決。這種方法需要消耗的能量是最少的, 也就是所說的'選用的路徑是最短的。

(2) 相似性聯想原則

聯想是要針對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進行分析和歸納,聯想合理與否的一點重要依據就是是否具有相似性, 相似性由產品的例項進行決定, 如果多樣產品例項同時滿足一種功能要求, 那麼它們之間就可以說是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

5 機械創新設計例項-新型內燃機的開發

無曲軸式活塞發動機就是機械創新設計的一種例項,它把圓柱凸輪於發動機的中心部位進行安裝,在圓柱凸輪的附近就可以在設定多個氣缸,這樣就形成了多缸發動機。一旦圓柱凸輪的凸輪輪廓形狀出現變動的話,輸出軸的轉速也會隨著進行改變,就起到了減速增矩的作用。上述的凸輪式無曲軸發動機已經被廣泛應用起來,船舶和機械行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旋轉式發動機與從前的往復式發動機進行比較的話,輸出功率上具有明顯優點:體積小、重量輕、噪聲低並且結構照比以往簡單,但是在實際應用的時候還是存在著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進行解決。

6 結語

一定要善於吸收多方的經驗,在追求最佳方案的時候, 成熟的技術可以直接採用。 還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機械設計涉及到許多學科的知識, 設計者一定要具有針對問題自學進行解決的能力。只要對自己有資訊, 努力進行鑽研和探索, 一定會尋求到最佳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沈惠平;機械創新設計及其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1997年05期

[2]劉念聰,王銀芝,李巨集穆,孫未;機械創新設計的概念及其技術內涵[J];礦山機械;20xx年09期

[3]王瑞芳,陳建平,周桂英;機械產品方案創新設計思維的研究[J];機械研究與應用;20xx年04期

[4] 倪洪啟,谷耀新,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 化學工業出版社

設計思維7

一、 需要關注的趨勢:設計思維的應用

為什麼很多人力資源變革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根本原因是一些人力資源的專業設計是基於標杆實踐,忽略了企業的場景,不知不覺得和企業初衷背道而馳。以控制為出發點的企業的組織結構流程規範和行為規範,導致員工的激情和創意的火花無情的澆滅。

設計思維恰恰針對這一問題點,初始應用即從本源著手開啟思考。這些年不管國外線上的課程還是國內出版的圖書,講解設計思維的越來越多。關注設計思維人群正從小眾的設計人員變成企業管理和實踐的大眾,大有比肩甚至超越網際網路思維的趨勢,學習設計思維並將其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HR開始變多。

20xx年9月《哈佛商業評論》專題報道了設計思維的演進和應用案例。設計思維的崛起引起了領先企業的關注,GE、IBM、麥肯錫都開始將設計思維引入企業運作。當期文章《百事CEO:讓設計思維成為戰略》通過一篇訪談和外界透露了設計思維如何重塑百事公司。常規的想法是外企的管理各方面一定是好的,從文章看到,其實不見得,"很多投資者認為百事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而且頂級品牌正在喪失市場份額。"百事的變革體會是“設計思維涉及的領域遠不止包裝。從貨架上的商品到後商品體驗,我們必須反思整個消費者體驗過程。”任何的設計不能脫離使用者場景和使用者需求。

二、什麼是設計思維

1、什麼是設計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外出旅行,你喜歡選擇以下哪個插座:

第一個是插座是我們常見的蠢哭70億的插座!

第二個一個新加坡的90後女大學生髮明的,堪稱旅行法寶。

這個插座設計是基於使用者自身體驗,此類設計被稱為使用者創新(User Innovation),據斯坦福統計,使用者創新佔所有創新的80%,所以真不能忽略使用者的力量。

2、什麼是設計思維

簡單來說,設計思維是通過對人們進行密切、甚至近乎人類學研究式的觀察,來獲取深入資訊,以解決那些可能尚未浮出水面的問題。設計思維不是教人如何讓你做一個平面設計、立體設計、設計傳達設計等等,它不是教人如何做設計,而是教授一種創新的思維,是解決創新問題的哲學。

3、斯坦福設計學院(D School)給出了設計思維的五步法

●Empathize(感同身受)。就是當一次客戶,盡一切可能地站在客戶角度看問題。

●Define(定義)。界定問題,描述我們想做的事情,或者闡述一個問題獨特的關注點。

●設想(Ideate)。儘可能多的去想解決方案,想自己專案可能涉及到的人,然後再簡化為一個具體的方法。

●原型設計(Prototype)。用最短的時間,最少花銷做出我們解決方案。讓大家設定一個場景一起感受一下它到底是否合理,做出產品原型從而反思產品。

●Test(測試)。體驗或邀請相關人員一塊進入一個場景,一塊感受模擬一下,讓大家想像一下這種解決方法是否合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測試。

可以看出,設計思維注重基於企業自身場景的設計,而不是基於所獲取的常規方法的應用,依據需求和使用者群體特點做創新。設計思維從本源思考,既考慮方案產生又考慮執行落地的環節

三、設計思維如何應用於人力資源變革

我們人力資源變革經常出現四個方面的困惑:

1、條件有限,人手少。HR部門總共沒幾個人,又比較忙。

2、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和自己企業不匹配。現在各個學習渠道傳播的經驗分享大多是基於領先企業的實踐,在成長型企業直接借用比較困難。

3、實施者的參與度低或能力不足。方案設計過程用人部門不參與或敷衍,實施的時候不積極或推行能力弱。

4、表面的現象不一定揭示背後的原因,苦於業務部門自己也找不到背後原因。有時候業務部門對自己負責的業務也是一知半解,說不出所以然。

針對於此,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把思維方式從價值攫取者轉變到價值創造者。想象如何創造價值而不是控制或追求匯入制度的多少。不把自己的想象力侷限在已知事物的簡單延伸上,而是從底層思考自己公司面對的問題。

具體可以:

1、人力資源設計和業務設計相結合,而不是簡單的.相匹配。

比如我的一家客戶在招聘銷售人員時,重新分析了銷售的場景,將客戶購買的過程進行剖析後對照本企業的銷售過程發現,其最大的瓶頸關注點是產品的定位賣點而不是客戶數量的開發,後續的招聘聚集在銷售執行能力強的人而不是人脈關係強的人。同時人力資源部把培訓的內容和銷售場景想結合。

2、幫助業務部門構建業務達成和業務的探索機制。

人力資源的工作開展不是為了控制業務部門,更不是代替業務部門,而是幫助業務部門形成驅動,羅傑l馬丁在他的《商業設計》書中講述了知識漏斗的概念設計思維的漏斗,第一二階段可用於此。

知識漏斗分為三個階段:探索謎題、得到啟發、形成程式。知識漏斗的第一個階段是探索謎題,這是一個挖掘本質需求的過程。需要對需求再挖掘、再思考。知識漏斗的第二階段是得到啟發:將複雜謎題簡化理解的思維模式,即隱形變顯性。知識漏斗的第三階段是形成程式即模式明晰化和流程化的過程。

3、人力資源管理是基於使用者為中心的,而不是簡單基於標準為中心的,不是按部就班的設計,而是多視角的複合解決方案。

基於設計思維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需要深度的理解自己的員工的狀況和業務的狀況。定製而不是複製,使用者視角而不是HR視角來設計方案,同時考慮方案執行中關聯的人員和其在執行中的角色。正所謂“要講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4、不但要設計而且要深入運作並迭代,甩手掌故一勞永逸不行。

業務的迭代快捷決定了制度的設計不再是能用幾年,而是如業務和人員的變化制度將隨之變化。

5、人力資源團隊和業務管理團隊成長需要基於需求學習,建立匹配的知識框架。

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無差別的吸取各類知識擴充套件視野;另一類是針對需求的專題研究。在此,第二類尤其值得關注。

我們經常講創新也強調客戶導向,有時候想想似乎什麼都知道,又總是感覺做不到。設計思維可以把複雜想法變成可執行的具體動作,把HR設計業務部門執行轉化未基於使用者的設計,業務部門自己舒服的運用。

一味向成功標杆學習的拿來主義和固化的HR三支柱或六大模組的分步變革,越來越不合時宜。成長型企業需要基於本企業的人員構成和業務特點,從業務的本質思考和解析,有針對性的做人力資源設計。

設計思維8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對護生素質的全新要求衝擊著傳統單向運輸的課程教學模式,急需研製出與時俱進的先進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護理學專業更是兼具了技術性和人性兩大特質的實踐性學科,而臨床實習是護生學習的最後階段,也是護理理論知識在臨床應用的延伸階段,如何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達到實習最佳效果,是臨床教學的重要課題。

評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在複雜的情景中,能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識別假設,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從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取捨的高階思維方法形式。微課是以教學視訊為主要載體,以新課程為標準,按照教學實踐要求,在課堂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時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

微課程帶教模式培訓,培訓成員由護理部及各科護士長開會商議,由科教科護理總帶教老師作為總指導老師,各科推選一位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教學能力和組織溝通能力的護理骨幹( 即總帶教) 組成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微課程設計研究顧問團,培訓成員負責對本病區帶教老師有關微課和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培訓專案進行策劃和實施。培訓內容包括護生中使用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微課程設計研究報告模型等。培訓方式以講課、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訓練為主。

製作教學視訊,教學視訊包含護生在臨床實習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護生反饋。它們是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的小環境,視訊時間控制在3~ 5 min。方案的實施時間定於每月第1 周和第3 週週五晚上在神經外科示教室舉辦。內容由護理部、各科護士長及推選的護理骨幹共同開會商議,以往年傳統帶教過程中護生理論、操作薄弱的科室作為重點。

每次主題確定後,由總指導老師為43 名護生布置任務。按照主題相關的科室要求推選出的對應科室的護理骨幹做總顧問,對應實習的小分隊的小隊長做主持,小組其他護生要合作共同承擔確定1 個臨床病例作為視訊分析報告,其他3 個小分隊的成員都要認真預習相關內容並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實習生每次都需將準備的授課或探討的.內容事先交由所在科室護長和總帶教老師審閱,並在她們的指導下對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充實。先由主持人闡明此次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方案的目的,再由小分隊成員利用多媒體形式將準備好的專題進行講解,然後大家一起展開討論,討論內容結合臨床,以便於理解。然後對護生所在科室的一個病例進行討論,由主持人引導大家展開深入分析和討論,旨在讓護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

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是從培養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出發,結合實際帶教中與之緊密相關的重點內容,打破了傳統帶教法的束縛,做成了可直接指導護生實踐操作的微課程,為新時代護生帶教模式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每節微課都是根據護生在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過反思無法解決的問題,採用微課程展開教學活動,讓護生積極發言展開討論,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效率,有效解決了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小結,把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用於帶教中,是將護理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內容作為專題,共同探討、深入瞭解,並從特殊到一般,尋找規律,便於護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點。不僅能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評判性思維能力,還能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對本職工作的喜愛,既有教學作用,又有師生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廣運用。

設計思維9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根據圖案排列規律記憶、拼圖,我的思維示範課教案。

活動過程:

一.出示示教卡1-(1)和1-(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張卡片的異同。

指示語:請小朋友仔細看這兩張卡片上的圖案象什麼?(一段弧形圖案)什麼地方相同?(底色都是綠色,都有一段由藍色和白色組成的弧形圖案)什麼地方不同?(藍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一張卡片藍色在前面、一張卡片白色在前面)

教師小結:這兩張卡片都有一段由藍色和白色組成的弧形圖案,但是,藍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一張藍色在前面、一張白色在前面。

(建議觀察完後將拼圖塊按與示教卡1-1、1-2相同的面朝上並分類擺放,這樣更有利於幼兒對後面的藍白相間規律的理解和記憶)

2.引導幼兒觀察兩張圓圈大卡片,比較兩張卡片的異同。

指示語:(觀察時用)這兩張卡片上的圖案象什麼?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

提問:每個圓圈在幾個小方格里?兩個圓圈什麼地方相同?(補充提問:“每個圓圈都有些什麼顏色?)什麼地方不同?(引導幼兒以一個相同小方格作為起點,如:我們試著從圓圈的左上方小格開始看,誰在前面?誰在後面?這張呢?——邊觀察邊讀出來。)這兩個圓圈是一樣的嗎?為什麼?(一張藍色在前面、一張白色在前面,兩個圓圈藍色和白色排列的位置不同,)

教師小結:兩張卡片上的圓圈不一樣。雖然兩個圓圈上藍色和白色都是按一段藍色、一段白色、一段藍色、一段白色的規律重複排列的。但是,小朋友經過認真地看,找一個相同的小方格作為起點仔細地比,發現了兩個圓圈藍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就是排列規律不同。

二、幼兒記憶拼圖

(一)出示示教卡1。

⑴.引導幼兒觀察大示教卡1,

指示語:(觀察時用)卡片上4個圓圈排成了幾排?每排幾個?圓圈上藍色和白色的排列規律是一樣的嗎?相同的圓圈是怎麼擺放的?不同的圓圈呢?(語速放緩,問句間略有停頓,便於兒童思考)教師提示:可以先看橫排,再看豎行。如幼兒拼圖時有困難,可再次觀察後扣放。

請你仔細看,認真記,然後用小拼圖塊擺出來。

⑵. 觀察片刻後扣放,幼兒記憶回想

指示語:回想一下,卡片上四個圓圈是怎麼擺放的?每個圓圈什麼顏色在前面?相同圓圈是怎樣擺放的?不同的呢?

⑶. 幼兒根據記憶在托盤中拼擺出來。

幼兒拼擺的過程中,老師注意用語言啟發幼兒回想圖案排列規律,如果還是感覺困難,老師可再次出示卡片讓幼兒觀察,然後扣放,幼兒繼續記憶拼擺,教案《我的思維示範課教案》。

⑷.教師再次出示大示教卡1,同時展示兒童操作結果,(用兒童托盤展示)說說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補充提問:你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看的?只觀察相同圓圈,上下2橫排分別看)

⑸師生共同總結記憶拼圖的策略和方法。

教師小結:要記住這張卡片上的.四個圓圈,找一個相同的小方格作為起點(左上方小格),比一比,看一看,藍色、白色排列的位置是不是相同的,記住相同的是怎麼排列的?不同的是怎麼排列的,看一個放一個,拼好後再放入托盤中,就能又對又快地擺出來。

三、記憶拼圖(大示教卡3)可作為第二次活動

1.出示示教卡3-(1),幼兒在16個立方體中找出相同的畫面,朝上放置。數數有多少個相同的面。

指示語:①請找出所有和這張卡片相同的畫面,朝上擺然後把拼圖塊按藍色在前,一段藍色、一段白色的規律排列,試一試,是不是每一塊都可以接下去,為什麼?

引導幼兒理解每個直條形面上的藍色和白色的位置是可以轉換的。

2. 出示大示教卡1-(1)、1-(2),幼兒在16個立方體中分別找出相同的畫面,朝上放置。

指示語:①請你找出有弧形圖案的畫面朝上放置。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數一數有多少塊?請你拿出一塊,看看什麼色在前面,試一試可不可以把它換到後面去。

②每一個拼圖塊上弧形和直條形的面有多少?在一個拼圖塊的什麼地方?

引導幼兒理解每個弧形面上的藍白色是不可以轉換的,每個立方體中都有一個面是直條形,一個面是弧形,為後面的記憶拼圖作好鋪墊。

教師小結:每個立方體中都有一個面是直條形,一個面是弧形,直條形的藍色和白色的位置是可以轉換的,弧形的藍色和白色的位置是不可以轉換的。

3.出示示教卡3,引導幼兒觀察。

指示語:卡片上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兩個圖形上藍色和白色排列規律是一樣的嗎?弧形佔了幾個小方格?直條形呢?

4.幼兒觀察片刻後扣放,幼兒根據記憶在托盤中拼擺出來。

幼兒操作時,教師巡迴觀察,當幼兒出現需要的弧形拼圖塊無從尋找時,提醒幼兒每個立方體中都有一個面是直條形,一個面是弧形,需要的弧形只能同拼好的直條形立方塊調換。

5.教師再次出示大示教卡3,幼兒自我檢查並糾錯。

三.記憶拼圖(示教卡2)(操作前把拼圖塊從托盤裡取出來分類擺放好)

1.幼兒觀察自己的示教卡2,然後扣放,再根據記憶在托盤中拼擺出來。

指示語:請拿出自己的示教卡2,看看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他們是怎樣擺放的?每個圖形上藍色、白色排列規律是一樣的嗎?請你仔細看,認真記,然後用小拼圖塊擺出來

如果幼兒感到有困難,教師可以讓幼兒照樣拼擺一次後再根據記憶進行拼圖。

2.幼兒再次出示自己的示教卡2,自我檢查並糾錯。

設計思維10

一、現在的環境藝術教學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1、因為受到我國的傳統教育的影響以及應試教育的束縛,對於現在的高校的教學來說,考核的制度還在沿襲著傳統的教學形勢下的相關制度對於考核的形式以及答案,都是具有傳統的教育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以及固定的答案。但是這種具有固定的標準答案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創新的意識。現在的很多的高校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順序的,按照基本的造型基礎、設計理論以及設計基礎和專業設計方面的基礎進行教導,在這方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嚴格的教學標準進行學習,但是這樣就會侷限讓學生侷限於現有的教育模式,不能夠進行思想上的創新以及發展。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及設計的思緒。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導致學生不善於改變學習的思路,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及思維。不管是課程的橫向發展還是課程的縱向發展,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不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

2、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因為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固有的學習模式,並且相對的封閉的教育。這種教育形式在環境藝術相關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學生在進行設計某個專案是,只是單方面的進行相關的環境問題,但是並不能全面的考慮到設計的經濟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學生只是接受了教師的相關的意見進行設計,但是並沒有自己的創新的想法,所以,在進行設計時,相對的侷限性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向,因為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了單一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並且學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將設計的理念以及設計的思維進行有效的結合以及統一。對於這方面的意識也非常的薄弱,還有很多的學生根本不會動用自己的思維進行創新,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教導思維進行設計,這樣不僅不利於設計形式的展現,更不利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體現。

3、禁錮學生的創新性的思維傳統的教學形式最不利於學生的就是比較傳統,抑制學生的相對的開放性的思維。非常的不利於學生的創新以及對於設計的相關的知識的掌握。當然,並只是體現在的學生的思想上面。教師對於學生的思想教育也是過於的傳統以及教條。很多的教師對於學生的設計作品因為不符合或是比較誇張一點的形式就予以否認,這樣就非常的不利於學生的思想創新,並且還會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於環境設計的熱情。

二、發散式教學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的體現

1)發散式教學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可以使相關的標準答案可以進行多方向的延伸,這樣就會促進環境設計教學的多樣化的發展。不管是任何的關於設計的想法,對於環境設計來說都是具有創新價值的。好的創意,好的環境設計的資訊點以及一個關於設計的好的想法都是對於環境設計創新的體現。發散性的教學主要體現就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創新想法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可能成為正確的答案。所以,在進行環境設計得教學中,要重視多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重要的設計價值以及關於設計的知識技能,創造出更好的設計產品。並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具體方案的設計時,將需要講解的相關的知識以及設計理念在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發散性教學不僅推翻了關於環境設計的基礎教學以及專業性的教學之間的差距。並且在面對大型的考試時,可以讓學生掌握各個階段不同的環境設計的狀態,在進行考試的同時,不用過於的煩惱與固定的答案不符的現象。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分的展現。

2)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思想,可以讓學生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展現。想象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中,永遠離不開的就是學生對於設計的想象。關於發散性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於環境藝術的設計,離不開的就是學生的創新性的思想。發散性教學可以讓學生打破固有的思考模式,採用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可以改變學生的單向的思維方式,將學生慢慢的引向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中,通過多角度的思考進行創新設計理念。針對於同一個設計方案,需要學生們通過多方面的進行思考,無限的延伸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於設計理念的無限潛能。並且在挖掘潛能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延伸,實現設計的效果的最大化。隨著現在的經濟形式的多元化的發展,對於環境藝術的設計已經不能單單的從表面進行定論,需要學生從多角度的方向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然後進行設計。

設計思維11

摘 要: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核心,國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可以增長學生的數學知識,開拓學習的思維視界。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國中學生特有的身心特徵、知識結構和數學思維的發展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國中數學;思維能力;直覺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數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數學題目也浩瀚無邊,而現實的課堂教學是受有限的45分鐘時間限制的,現在有很多國中生要麼圍著教材和老師轉,要麼就是陷入題海之中,不會靈活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或依葫蘆畫瓢,不能領會解題方法的實質,沒有養成將所學知識歸納總結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培養和發展,使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僵化。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非常必要的。

一、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注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可以說是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動力。當學生處於疑問、質疑的心理時,會發散思維,開動腦筋,從多方面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平時教學時,我們應儘量採用啟發式教學,將要講解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法去實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問題意識,積累數學經驗。

2.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反思和總結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反思,學生可以自己找到欠缺和不足,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經常性地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反思、歸納和總結。比如,自我提問和對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獨立反思的好習慣。

3.訓練學生獨立思考

自主地學習和思考是思維能得到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我們尤其應注重這一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訓練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1.2三角形全等判定(2)”時,讓學生動手操作並思考:“用一張長方形紙任意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嗎?”“如果重新利用這張長方形紙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要使全班同學剪下的都全等,你有什麼辦法?”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並驗證結果,得出結論。這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學習方式要比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更能鍛鍊學生的思維。

二、讓學生多運用數學語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說說數學”是學生思維的外在表現。應訓練學生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和描述數學問題,在一定情境下條理清楚地“說數學”,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上例三角形的全等條件判定時,在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探究活動後,讓學生說一說“你認為的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條件有哪些?”用語言進行敘述。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每個小組再派代表面向全班同學說,各小組間相互補充,最後教師再進行總結補充。這樣運用數學語言多講多說,在說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幾何語言表達能力,使之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從模糊走向清晰,從單一走向厚實,使直觀的教學材料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使抽象思維變得有形。

三、創設直觀環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是指以一定的具體表象為材料進行思維和判斷,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完整性,以此來幫助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數學的原理。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可以說是形象思維的核心,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圖象、聲音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喚起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表象,觸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特別是關於立體幾何知識內容的學習,如果直白地口述或者板演,既費時費力,又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時就可運用多媒體創設逼真形象的環境,讓學生形成立體思維,提高學生的空間立體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我們要靈活地運用教具和學具,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和操作機會,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越全面、越深刻,獲得的表象就越正確、豐富,直覺思維水平就越高。

四、開拓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是每個人都有的,而直覺思維在學生做題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憑藉直覺思維可以解決很多數學問題。它是指綜合運用頭腦中已存在的知識感覺來洞察數學知識的本質。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創造條件,激發學生運用靈感解決問題,實施激疑頓悟的啟發教育,並要對靈感進行線形分析,訓練學生的聯想、猜想能力,開拓學生的數學直覺思維能力的空間。(1)穩抓數學基礎知識,這是直覺產生的根本和源泉。加強整體思維意識培養,提高直覺判斷能力。(2)通過類比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促進思維產生遷移,啟發直覺。同時,適當進行猜想能力的訓練,提高直覺推理能力。(3)教給學生運用數形結合,建立直覺觀念。(4)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數學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對數學事物間存在著的和諧關係及秩序的直覺意識,促進學生數學直覺思維的形成。

五、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相對於單一刻板、封閉的思維方式而言的,是指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去解決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我們可以運用變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考,擴充套件思維。另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提供錯誤的反例方式,讓學生學會分析事物本質上的變化。

國中生的思維正逐漸走向成熟,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之後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要善於啟發、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為思。

參考文獻:

[1]豆留娜。探究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性[J]。祖國,20xx(03)。

[2]高遊雲。國中數學思維多元化教學的實施[J]。都市家教,20xx(05)。

設計思維12

摘要:提升學生實驗方案設計能力是會考化學複習階段的重要任務。以物質鑑別實驗為例,研究學生在化學實驗方案設計上的趨同現象。分析近10年廣州會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的內容與形式、解決思路及答題情況,並複習備考階段開展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要求88位學生獨立完成方案設計與實驗操作。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學生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研究表明學生在方案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有明顯傾向性,為會考複習階段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教學實踐提供建議。

關鍵詞:物質的鑑別;實驗方案設計;發散性思維;會考化學;趨同現象

一、問題的提出

(一)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能力的研究述評

化學實驗能力的評價與測量,已成為近年來會考備考的研究熱點,相關研究集中在化學實驗的試題分析[1]、方案設計課題的教學研究[2]、實驗能力結構的評價測量[3]等。其中實驗方案設計能力作為化學實驗能力的高階認知技能,是會考測查的重要內容與備考難點,具體包括學生對實驗目的、原理、方案的理解,對實驗過程的設計、決策、評價和優化,對實驗現象與結果的認知、判斷、分析和處理的綜合能力。然而一些國中因班數較多或實驗條件有限,無論在新課教學還是複習階段都無法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與操作活動。教師主要通過一定量的實驗報告書寫訓練題目來強化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能力,導致學生不能充分將所學知識理論與待解決的問題融會貫通、實驗設計不夠嚴謹合理,實驗評價的切入點無從下手。

(二)會考化學物質鑑別實驗的研究概況

“物質的鑑別”的會考試題及操作考查是一類測查學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實驗方案設計思維和操作能力的綜合試題。評價學生對鑑別和檢驗物質方法的認識,同時考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和書寫實驗報告時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以及具體的實踐能力。學生設計的物質鑑別實驗方案是一種根據物質性質、實驗目的與原理而推理論證得到的問題解決方案,而面對開放的物質鑑別問題,學生可通過不同思路設計出不同方案。毋庸置疑,學生是否具備系統縝密的方案設計思路,是否能夠規範操作並完整書寫實驗報告,是順利解決物質鑑別試題及操作考試的關鍵。目前相關研究集中在試題分析及實驗報告書寫和實驗操作考查[4-5]等。

(三)研究問題與任務

在開放作答環境中,同一班級的學生分別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會出現“趨同現象”,即在設計思路、具體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較少有報道對該問題進行討論,值得開展初步探究。在參考歷年廣州會考物質鑑別試題和諮詢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後,筆者設計了一個開放的物質鑑別問題作為實驗操作考查試題,要求學生使用限定試劑中的2種試劑鑑別3種白色粉末,獨立設計實驗流程圖,在實驗考試現場時完成操作、形成結論、書寫報告。本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解答以下4個問題:①學生獨立設計的物質鑑別實驗方案有哪些型別(即在設計思路上是否有傾向性)?②在固體粉末鑑別的順序上是否有傾向性?③在鑑別試劑的使用種類上是否有傾向性?④對會考備考研究與教學實踐有哪些啟示與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會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的研究思路統計分析

20xx年、20xx年至20xx年廣州市會考物質鑑別實驗的試題(因20xx年為除雜試題不計入內),筆者著重研究試題的內容與形式、解決思路及答題情況,為本研究中設計物質鑑別實驗考查試題提供參考。本研究待鑑別的3種白色粉末分別是MgSO4、K2CO3和KCl,可供使用的限定試劑是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酚酞試液和蒸餾水。

(二)學生實驗方案趨同現象的研究思路

筆者提前公佈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的試題,88位學生都要獨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畫出簡易流程圖。學生只要使用上述限定的.2種鑑別試劑來進行2次鑑別實驗,即可鑑別出3包白色粉末的真實組成;若改變鑑別試劑的種類和滴入的順序,該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本研究的要求。為了研究學生在物質鑑別實驗方案設計上是否有趨同現象,筆者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主要研究學生在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等是否有一定的傾向性。

三、結果分析

(一)會考物質鑑別實驗的試題分析結果整理分析近

10年廣州會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筆者將圍繞試題結構、考查內容、考查形式、解決思路及學生答題情況5方面進行論述。(1)試題結構根據歷年廣州市化學會考年報提供的資料(見表1),該類試題屬於中等偏難,區分度良好,能夠較好考查學生的化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2)考查內容學生綜合運用元素化合物及實驗方案設計知識鑑別物質,書寫實驗報告。(3)考查形式該類試題中待鑑別物質主要有3種,可供選擇的試劑包括不提供也不限定任何鑑別試劑、不提供但限定不得使用其他試劑和限定提供鑑別試劑這3種形式(見表2)。(4)解決思路首先,根據不同待鑑別物質在物理性質(如狀態、顏色、溶解度等)或化學性質的差異進行分類。其次,匹配相應、適合的鑑別方法或鑑別試劑以設計鑑別方案、確定具體的鑑別流程及實驗操作、形成物質鑑別實驗的結論。最後,完成物質鑑別實驗報告的書寫。(5)答題情況該類試題的全市平均分較低,學生常見問題主要有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實驗經驗的缺漏、鑑別方案設計的思維障礙及不規範不嚴謹的答題習慣,學生表現有待提升。

(二)學生實驗方案趨同現象的結果分析

除了4名學生的方案設計有誤之外,其餘84名學生都能夠設計出正確實驗方案。筆者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最後得到4大類共10種可行方案。統計各型別實驗方案在學生的作答中出現的頻次,並且用不同編號表示筆者將從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物質被鑑別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等3方面的傾向性,對學生在物質鑑別實驗方案設計上的趨同現象進行分析論述。(1)實驗方案方案1-1、2-1-1和1-2是大多數學生選擇的實驗方案,學生人數佔總人數的79.5%。這3種實驗方案可代表大多數學生的方案設計思路,尤其是方案1-1,有52.3%學生使用該方案來進行實驗,在設計思路上有明顯傾向性。其餘方案由個別學生提出,展現出其思維具有一定發散性,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2)鑑別固體粉末順序設計出第一大類2種方案、約佔63.6%的學生優先鑑別出MgSO4,設計出第二大類4種方案、約佔22.7%的學生優先鑑別出K2CO3,設計出第三、四大類共3種方案、約佔9.1%的學生利用KCl溶液與BaCl2溶液不反應且無明顯現象的思路,用反證法優先鑑別出KCl。這顯示學生在選擇第一種被鑑別的固體粉末時有明顯傾向性,傾向性從大到小順序是MgSO4>K2CO3>KCl。第二、三種被鑑別的固體粉末種類與第一種被鑑別的粉末種類有關,故固體粉末被鑑別的順序也體現出一定的傾向性。(3)在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除方案3、4-1、4-2的第一步外,結合實驗步驟的目的,統計各方案中鑑別試劑出現的頻次(見表4)。在第一、三大類方案,由於有K2CO3的干擾,學生只能使用NaOH溶液優先鑑別出MgSO4。在第二大類方案,即便在排除K2CO3的干擾後,學生在第二次實驗中,選擇NaOH溶液鑑別MgSO4的次數(16次)仍然多於選擇BaCl2溶液的次數(4次)。在第二、四大類方案,為避免MgSO4的干擾,學生傾向於使用稀HCl優先鑑別出K2CO3,其次才用酚酞溶液進行鑑別。相似的是,在第一大類方案,在排除MgSO4的干擾後,學生在第二次實驗中,選擇稀HCl鑑別Na2CO3的次數(46次)也遠多於選擇BaCl2溶液的次數(10次)。換而言之,學生傾向於用NaOH溶液鑑別MgSO4,用稀HCl鑑別K2CO3,即用OH-鑑別Mg2+,用H+鑑別CO32-。沒有學生在第二次鑑別實驗中選擇酚酞試液鑑別K2CO3,可見學生在選擇鑑別試劑的種類上有明顯的傾向性。

四、研究建議

綜上,筆者以一次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為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都有明顯傾向性。學生在實驗方案設計上有明顯的細微趨同現象,這可能與教師在會考複習中曾多次強調Mg2+與OH-的反應、CO2-3與H+的反應且學生對這些反應極其熟悉有關。學生可能更多地將MgSO4視作鎂鹽而僅關注Mg2+,較少視作硫酸鹽而忽視SO2-4。因九年級學生只瞭解樹狀分類法,未曾瞭解過交叉分類法,進而對學生設計思路產生影響。教師應當通過典型練習和變式訓練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即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思維的發散性,同時避免學生間的問題解決思維具有嚴重的傾向性和過度同質化。

參考文獻:

[1]蔣小鋼.立足實驗素養考查的大學聯考“評價型”實驗題的命題特點[J].化學教育,20xx,34(1):41-43.

[2]左勇.國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xx.

[3]楊超懷.高三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結構與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xx

[4]麥裕華.會考化學物質鑑別實驗報告書寫題的分析和教學建議[J].教學儀器與實驗,20xx(12):48-50.

[5]麥裕華,林建芬.化學實驗操作考查能否得到可信的評價結果———以九年級物質鑑別實驗為例[J].化學教育,20xx,35(15):36-40.

設計思維13

摘要:設計思維的獨特性和視覺表象的新穎性是創造性設計思維對視覺引導的雙重表達。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創造性思維與設計的視覺形式都是同等重要的,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從創造性設計思維具有的幾個特徵來表述與視覺的關聯性,進而尋找到設計思維和視覺形式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設計思維;視覺元素;想象力

所謂創造性設計思維,是一種凸現人類新思維和影響人們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體現;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思維動勢,去打破舊的或固有的精神桎梏並創造出許多令人驚歎的奇思妙想的設計品,為人類的生活和行為所用,這就是思維的創造力,同時,創造性設計思維更是依附於人類的生活、行為、需求、理想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導向性、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思維體系,它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又以視覺設計的方式傳達出新思維的具體內涵,從而,使視覺設計更直接更準確地表達人們的各種慾望和思想。因此,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才是讓視覺設計體現其真正價值的內在力量。

一、創造性設計思維與視覺表現的相互關係

設計思維,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加具有社會性,同時影射出愈來愈多的文化概念和時代概念。在現代文化和商業的變奏中,視覺設計從形式上的二維轉變成理念上的多維,從靜態到動態,從動畫到遊戲,從視訊到網路等等的巨集觀拓展和微觀蔓延,已經跨越了它原有的形態,打開了設計從平面到空間,從單一表現到多元整合的新領域,新形態和新觀念也隨之產生,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設計形式。創造性設計思維是我們得以在這個領域裡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

設計思維與視覺表現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設計思維直接引導著視覺傳達的資訊含量以及資訊傳遞的視覺形式,視覺的表現則要充分表達出設計思維的內涵和整體構想的可能性。這裡就自然涉及到一個新的領域——視覺領域,在這個領域裡,新思維被經過藝術化處理的視覺影象形象地表達出來,進而強化視覺形式的可讀性和吸引度,增強視覺表現的新穎性和獨特性,才能更準確更深刻地意識到一種創造性思維誕生的真正價值和實際意義。創造性設計的思維過程就是視覺再現的過程,也是不斷髮現和挖掘事物間顯性或隱性涵義的過程,是將這些內涵進行重組、重構和置換的過程。設計是一種對思維的視覺表達行為,我們對設計的.理解就是對視覺圖象和視覺語彙的破譯,對設計的感受即是對視覺表象的心理反映。

二、創造性設計思維的特徵及其對視覺的引導作用

獨特性和新穎性是產生視覺停頓和視覺吸引的關鍵,《魏書·祖瑩傳》雲:“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意為文章應有自己新的立意和構思,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新”是設計者永遠不變的追求,“創意”是藝術設計的靈魂,更是一種藝術素養和設計經驗的綜合體現。設計思維的獨特性和視覺表象的新穎性是創造性設計思維對視覺張力的雙重表達。無論從視覺形象層面還是從意識形態層面上來分析一件設計作品,創造性思維與設計的視覺形式都是同等重要的。好的設計要在精心創造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中間找到平衡,使其中的一些精妙之處能夠顯現出來。獨特而新穎的設計思維和視覺形象無疑就起到了這樣的視覺引導作用,從而引起人們心理的共鳴。這是視覺設計對受眾的最表層最初始的視覺刺激和心理引導,產生這樣的刺激之後便使得人的視線在視覺圖象上產生停頓和舒緩的狀態,進而產生視覺吸引。

設計思維14

閱讀在語文學科中所佔的比重較大,是學好語文學科的關鍵點。隨著現代教育方式的發展與創新,我們發現“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在提高語文閱讀學習效果方面非常有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是一種以網狀結構的形式將圖形、線條及文字相結合進行展現的可視學習模式,其可以實現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全面引導,並對學生語言認知方式加以規範,將一些零散性的知識點集中到一起,使學生將知識貫穿起來,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

一、思維導圖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國小生本身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思維導圖的繪製相對簡單,不會侷限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使學生建立識字、閱讀、寫作之間的聯絡。閱讀教學中應用影象與文字結合的方式,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閱讀文字內容,提高想象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在這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很濃厚,能夠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

(二)有利於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開展國小語文閱讀活動是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將思維導圖教學模式融入其中,能幫助學生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閱讀體系。思維導圖的引導作用打破了傳統抄、寫、讀、背的作業形式和“填鴨式”教學中的提問、回答、討論、交流的一貫流程,使課堂轉變為學生全程自我梳理知識、感知文意、總結文章、總結字詞、自我評價於一體的“個體戶”式的`獨立創作過程,這是對學生大膽的放手和散養式學習方式自主形成過程的一種期待,也是對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期待,以及實現學生閱讀個性化發展的期待。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國小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思維零散、目標不清晰、知識無體系的情況,想要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自主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框架,使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有序地呈現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繪製思維導圖及整理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明確思維導圖的核心或關鍵詞,基於此展開有針對性的內容查詢,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加強對文字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將閱讀後的所思所想能夠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夠得到鍛鍊,其閱讀實踐水平也會獲得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教師在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將思維導圖應用於字詞識記中

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記憶、理解,是國小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更是閱讀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教師藉助思維導圖開展字詞教學,能夠避免學生機械地抄寫、單調地識記,能使學生強化對生字詞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加深對以往學習的字詞的記憶。在字詞識記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也可以歸類字詞,讓學生根據詞類、詞性的差異來繪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是獨立存在的,教師在字詞教學中也可以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如猜字謎,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分析生字,使偏旁部首能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此外,在複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複習同音字和近義詞,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繪製詞語氣泡圖來辨別和加深記憶。

(二)將思維導圖應用於文章閱讀目標中

國小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及邏輯思維能力。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國小生在課堂上對文字的閱讀通常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閱讀速度慢;在課外,部分學生無法靜下心來閱讀篇幅較長的文章,甚至對整本書的閱讀缺乏耐心。存在以上現象的學生都有個共性,即習慣於線性思維,只能發現與事物表象相關的問題,而不善於捕捉與事物本質有關的問題。因此,教師可藉助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先讓學生明確閱讀的主題,再引導他們對思維導圖的各項分支內容加以擴充,歸納閱讀體系,使學生既能夠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也能夠培養髮散思維。例如,在實際繪製說明文的思維導圖時,教師需要先幫學生明確閱讀的主題,接著明確應用說明文的具體內容及說明順序和方法,實現對說明文內容的整體性把握。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閱讀文章後,可以為學生繪製一幅思維導圖,在導圖中明確故事出現的動物“老虎、狐狸及百獸”為第一分支的要素,再細讀每一類動物在事件的起因、經過及結果的種種表現,如體會老虎的威風、狐狸的狡猾、百獸的疑惑,進而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三)將思維導圖應用於文章內容的總結中

將國小語文閱讀學習與思維導圖的繪製相結合,能使學生明確文章的脈絡、歸納重點、瞭解中心思想,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思維導圖應用到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全面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之上,按照一定的順序層層展開,並且能夠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加以歸納,以提升學生對文章重點內容的篩選能力。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充分了解西沙群島的特點後,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提煉、歸納整理的能力,使他們明確學習中的重點所在,使學習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工作的需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其尊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學生的全面性發展為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可以藉助思維導圖來展開閱讀教學,以實現國小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設計思維15

  一、 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家曾提出,創新是將個人帶到成功終點的交通工具。研究表明,創新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2~6歲,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以後就很難重新點燃創新的火花了。社會飛速的進步,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進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使用便利的飲料瓶(罐)、禮品盒、一次性杯(盤、碗)等應運而生,人們常常在用完之後就丟棄了它們,這樣既不環保也不衛生。其實這些廢棄物既美觀質地又好,是很好的製作材料。將這些廢舊物品再利用可以製作出各種有趣的遊戲材料,這既能滿足幼兒創造力培養需要直觀、具體和形象的特點,又是宣傳環保的好方法。因此我們打算通過環保教育以廢棄物直觀、具體、形象等特徵引發幼兒借形(借物)想象,動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遊戲活動材料。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手製作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廢物”變為“有用的東西”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及環保意識。結合環保問題和創造性的培養,特定本學期小班的教研子課題為——利用廢舊物品製作遊戲材料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 研究目的

(1)幼兒能感受到所收集的廢棄物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想象、聯想,通過引導製作出想象物。

(2)

幼兒喜歡參與創造性製作活動,能在各種材料及各種表現形式中主動創造。

(3) 幼兒在製作活動中,樂於探索,嘗試表現自己的獨特的想象。

(4) 通過對廢棄物的再利用,切實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加入到環保的隊伍中來,為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造環境出一份力。

三、 教研內容的界定與理論假設

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過去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注重多渠道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在利用廢舊物製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動手動腦進行創造。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時間:20xx年9月——20xx年5月

(二)

研究物件:小班各一半的幼兒

(三) 研究方法:①觀察法、個案法。

②行動研究法

③文獻法

④測查法

(四) 研究過程:聽取教研方案→確定小班年級組子課題研究方案→幼兒環保教育→幼兒廢舊物品收集→幼兒廢舊物品製作期→階段性評價總結→整理教研成果

四、 教研實施階段劃分

A、20xx/9 瞭解教研課題,聽取教研方案及實施步驟。

B、20xx/9—10 確定本年級組子課題及其研究方案。

C、20xx/10—11 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通過教育提高

幼兒環保意識。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先以最基礎的環保教育為主,如:節水、節電、節約紙張、愛護周圍環境等等。

製作環保宣傳欄針對幼兒和家長不同的`情況張貼不同的宣傳內容。

教師也不斷豐富自己的環保知識,提高環保觀念,並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學習有關知識。

D、20xx/12 繼續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對幼兒行為注意觀察,發現問題以各種形式及時和幼兒交流。

幼兒開始收集各種對健康無害的廢舊物品,為下學期的製作做好準備。

E、20xx/2 制定對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測評方法與評估標準,制定針對幼兒環保知識和環保行為的問卷調查。

F、20xx/3 對幼兒發放幼兒環保行為問卷表,瞭解幼兒對“生活中垃圾”的認識和處理方式,並結合評估標準對問卷進行分析。

幼兒繼續各種對健康無害的廢舊物品。

G、20xx/4 結合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製作各種各樣的汽車,在班級設立汽車展示臺。

製作戶外體育活動遊戲材料。

由於本月是幼兒初次嘗試製作,因此我們定本月為嘗試製作期,主要以教師動手做範例幼兒模仿為主,本月幼兒要學會觀察所收集的廢棄物的特點,能根據特點產生想象。

H、20xx/5 結合春遊進行親子製作。

為迎接“六。一”的到來,通過製作佈置教室環境。

由於有了上月的經驗及和父母共同製作的經驗,幼兒後半月開始嘗試獨立製作。

I、 20xx/6 幼兒深入製作期 ,將研究拓展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變廢為寶”成為幼兒學習、遊戲、生活的需要,使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最終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發展。

J、20xx/7—8 年級組對實施活動作中期小結和交流。

K、20xx/9—11 幼兒升班,延用中班年級組的教研活動計劃。

L、20xx/12 進行幼兒環保行為與知識的終期問卷與評析,評析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變化和表現。

M、20xx/2—4 進行幼兒前後期評估對比分析,完成子課題總結,撰寫經驗論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