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東林書院作文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林書院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東林書院作文4篇

東林書院作文 篇1

端莊典雅的東林書院位於家鄉無錫的東面,建於北宋1111年,它又名龜山書院。

穿過黑色古樸的大門,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上面刻著“東林舊跡”四個大字,牌坊後背也刻著古樸遒勁的四個大字:後學津樑。牌坊上雕刻著雙龍戲珠、雙鳳起舞、輕鬆翠柏,仙鶴祥雲……這些精美的圖案,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嘖嘖讚歎。幾度風雨,幾經滄桑,牌坊歷經歷史變遷和戰火洗禮,但還是巍然屹立,多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訴說著什麼……

繼續向前走,有一方清池,古人稱之為“泮池”。水面有蓮葉,水中有魚兒。蓮葉在池中間聚成一團,乍看就是一片大蓮葉。紅色的小魚兒姿態各異:有不時跳出水面的,有在水中游弋,有在蓮葉下穿梭……真是活潑機靈、可愛至極,給靜謐的書院帶來一份生機與靈氣。

穿過東林精舍,沿著中軸線往前走,我們進了麗澤堂,這兒曾是顧憲成講學的地方。“麗澤堂”三個大字的匾額下方有一幅畫:只見顧憲成站在人群的最中間,周圍站滿了來自四面八方得仁人志士,有的專心致志,側耳聆聽;有的埋頭沉思,若有所悟;有的聚首商議,針鋒相對……畫前面,許多張桌椅分列四周。我彷彿看到了當時賢人們聚精會神傾聽顧憲成講學的熱鬧場面!

最後,我們來到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名言的“家”——依庸堂。這裡是講學的老師們來到書院後作講課準備的地方,駐足欣賞,我彷彿又看到了老師們精心準備時緊張、嚴謹的身影。我也是一名東林學子,我心中也埋下了一顆種子:發奮讀書,關心時事,成為和顧憲成一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東林書院作文 篇2

聽到東林書院是之前的學習培訓勝地,便要來瞧一瞧。盛春,氣溫蔭涼,我來到了東林書院。

我乘地鐵來到了東林城市廣場,徒步了一小段路,便來到了東林書院的大門。我越過門坎,繞開屏風隔斷,盡收眼底的是印證了東林書院盛衰的石牌坊。這一石牌坊又高又大巨集大,可真好像西遊記中的南天門啊!石牌坊中間刻著“東林舊跡”四個顯眼的粗字。這一石牌坊可真精緻啊!上邊手工雕刻“丹鳳朝陽”“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等精緻的圖案設計。石牌坊是東林書院的代表,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大爺,印證了東林書院的盛衰。石牌坊兩側種滿了綠意盎然的樹木,好像是神氣十足的兵士在守護著這兒。

越過石牌坊來到了泮池。這是一個小池塘,鳥鳴澗跨過著一座短短橋,橋兩側是2個小小方形魚塘。魚塘裡有翠綠的睡蓮葉,如同是睡在河岸的睡美人一般。看!水中也有魚呢!這魚直氣泡,如同在唱動人的歌曲

順著石路向前走,就來到了麗澤堂。來到麗澤堂邊見到三個秀氣整齊的粗字。小匾下邊是一幅畫,畫老師侃侃而談地傳道解惑答疑解惑,學生們聽得津津樂道,神情各不相同:有的略微頷首,若有所悟,彷彿在思索教師講的內容;有的神情潛心,屏氣細聽,彷彿在細心傾聽教師講的內容;有的一手捧書,一手執筆,已經伏案疾書;有的略微側首,低聲細語,彷彿在與夥伴探討難題……麗澤堂的兩側放著很多桌椅板凳,默默地中我好像見到顧憲成,高攀龍等諸位學土在努力學習,我的耳旁好像能聽見顧憲成的響聲:“大學問須大夥兒商議,須有大夥兒扶持,方成功。並膽同舟,細細地參求,細細地感受,不明的要與剖明,已經知道的要與證實,無法的要與感受,已能的`要與維持。”

擺脫麗澤堂,向後走,就來到了東林書院最知名的——“依庸堂”。依庸堂的合理佈局和麗澤堂很類似,它是做為古時候東林交流會以前舉辦授課禮儀知識的地區。這兒懸架著名滿天下的春聯:“風聲雨聲讀書聲,不絕於耳,家務事國家大事天下大事,諸事關注。”原是顧憲成所寫。為何他要把一幅春聯掛在這兒?我覺得:顧憲成應該是鼓勵學員不必讀死書,要多多的關注國事,為國家排憂解難吧!

最終,我又參觀考察了敬奉如來佛的燕居廟,江河圍繞的還心亭這些各種各樣地區。啊!我再一次看向東林書院,它可不愧為之前的學習培訓勝地啊!

東林書院作文 篇3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我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參加了我們五愛國小四(6)班組織的“紅領巾文化傳承”雛鷹小隊的活動,來到了名聞天下的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始建於公元111x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著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之所,後被拆除,於公元160x年重建,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書院培養出了秦邦憲、錢鍾書、薛暮橋等名人大家。經過多次修復,如今的書院,小橋流水,亭臺樓閣,一派江南園林的秀美與精緻。

一踏進幽幽的書院,便看到那副著名的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嘴裡輕輕地念著,我彷彿嗅到了歷史的氣味,似乎真切地看到一群天真無邪的孩童,手捧著書本正在跟老師讀書,好一派安靜恬淡的景緻。

沿著青灰色的小路前行,來到了寬敞明亮的“麗澤堂”。“麗澤”是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意思。麗澤堂是書院聚眾講學的重要場所,在麗澤堂的中央掛著一副對聯:“四海名賢氣節文章,百年舊德讀書尚友。” 對於傳統讀書人而言,讀書從來不只是對知識的學習,更是對氣節修養情操的錘鍊,治學即做人。對聯間有一副高子教學圖,畫面上,高攀龍手捧書本在認真地授課,來自各地的學生們圍坐在四周,討論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同學們見了也紛紛坐在了兩旁的椅子上,那樣子,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書聲琅琅的東林書院,學子們都在商討國家大事,憂國憂民……

如今的書院,早已成為無錫的文化地標。書院雖處鬧市,卻鬧中取靜,在喧鬧繁華中,獨守著屬於自己的書香墨跡、幽靜與自在。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時常記得:“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書院作文 篇4

媽媽單位組織去無錫一日遊。我拋開了這個繁雜的雙休日跟了過去。上午盡興地參觀了靈山大佛,下午被安排逛皮革城。對逛街絲毫不感興趣的我,纏著媽媽離開了大部隊,準備了卻一樁夙願——到東林書院看看。

好不容易打到了車,說出了地點。的哥十分詫異地問:“什麼?”我重複道:“東林書院啊!”“哦!”的哥訥訥地說,“無錫喜歡東林書院的小姑娘可不多哦。”

下車,腳踩在有些古老的路上,聲線變得狹窄,卡在喉嚨中發不出來,心情卻像正弦函式,不時停在波峰。

眼前赫然懸掛著一個長扁,很雄厚地寫著“東林書院”。陽光迂迴在字跡中,打出一圈圈高光,溫和不刺眼。一個手勢,一個笑靨,一張照片應運而生。

買了票,跑著入前門,可剛一抬頭就打了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屏風上。回頭一看,原來是門檻。齊膝高的門檻,常人要抬一抬腳才能進去。不知是否出現了那麼多像我一樣的冒失者,門檻被磨得粗糙,原來精美的木質被條條深邃的裂縫吞噬者,很淒涼的樣子。

過了正門,進入第一個廳堂,牆上掛著寫滿了東林黨人名字的標牌,其中有些頗有名氣的名字。但每個名字後面不是“已處”就是“削籍”,這些詞語濾去了書院的光彩,洗淨了曾經輝煌的流年,掩蓋了血腥和殺戮的惡毒根源……顧憲成,趙南星,左光斗,楊漣,鄒元標……

正廳是有關於書院的介紹,才知現在的書院是崇禎二年後重建的。我竊想:不知道文革時書院有沒有遭到洗劫?

正欲前進,側面的書房中傳出活動的聲音,似乎是一些人在讀“格物致知”,心不禁溼潤起來。中國文化發展長久,真正能讀懂這個詞的人定是不多——

格,物,致,知。

就像是格到了什麼,眼前有些開朗。

陽光漏在草叢中,成出斑駁的小孔,打在門檻上。

人,死一回簡單,活一生不易。每一個東林人士跨入書院時,必然會經過那個門檻。我聽人說,古人生來就很高大,不過是那樣一種高大,靈魂上的。他們不會被絆倒,不會“傻乎乎”地拍照片,只會“庸俗”地“格物致知”,冒著“革”和“削”的危險,前赴後繼地完成他們認為十分偉大的事。他們有的身敗,有的名裂,有的身敗名裂。

傻嗎?不,他們都有自己的信仰。

我眼中的東林書院,卻變成了成全信仰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