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調研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1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調研報告

摘要: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和資訊產業的發展,資訊產品尤其是數字產品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電腦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以及各種應用軟體正被全世界人們所使用和消費。而數字產品與物質產品的不同特性,使得其對國際貿易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而也使得原來的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不再適用,文章提出了新理論框架和相應的國際貿易策略。

關鍵詞:資訊產品 數字產品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理論。

引言

隨著資訊經濟和網路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飛速發展,同時面臨新的挑戰,原來的理論很難對資訊經濟的許多問題做出完善的解釋。

當大家都感到網路使全球變成了地球村的時候,卻發現地球村的居民並沒有走向共同富裕,資訊經濟彷彿把距離拉近了,但是卻把地球村的村民貧富差距拉大了;歐洲的債務危機使得歐盟有分裂的危險,窮國和富國的差距也在拉大。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不能適應現在的資訊經濟的發展,很難去解釋國際貿易中與資訊產品或者知識經濟相關的現象,需要對其理論進行改進或者提出新的理論。

1 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發展。

1.1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說。亞當斯密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於各國之間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別。一國應該專業化生產和出口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口那些外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所謂絕對優勢是指,如果一國相對另一國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有更高的效率,則稱該國在這一產品上有絕對優勢。

斯密主張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反對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認為自由貿易能有效地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

1.2 相對優勢說對絕對優勢說的取代及其發展。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世界各國產品比較優勢的存在,各國應該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並參與國際貿易,貿易雙方均將在國際貿易中獲得貿易利益。任何國家都可以憑藉自己的相對優勢即按照兩優取最優,兩劣取次劣的原則從事生產和交換。

1.3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 H- O 模型。要素稟賦理論認為雙方均憑藉自己的相對優勢從事生產和交換,即各國應該生產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充裕要素的產品,而進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的產品。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於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故稱為要素稟賦說。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2 資訊經濟或者知識經中環境下的國際貿易。

2.1 物質、能量和資訊產業的發展。我們都在喊資訊經濟時代

或者知識經濟時代到了,但是我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對此有很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人類的三大生產要素是:物質、能量和資訊,人類文明也經歷了:以物質材料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一代文明;以能量能源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二代文明;正在經歷的以資訊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三代文明。美國的第一、二、三產業,三次產業結構演變過程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三二一的三次產業結構符合後工業化階段經濟的發展需要的。第三產業的主體是資訊產業和以知識為主的服務業,資訊和知識是其核心。

2.2 資訊產品的邊際成本。資訊產品尤其是數字產品不同於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可複製性和非排他性,使其具有邊際成本為零的特點,從而也導致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於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不同。

作為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家之間通過分工可以提高雙方國家的福利,也就是國際間的分工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然而在資訊經濟下,國際分工可能只對生產資訊產品或者知識產品的國家帶來好處,對生產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的國家之能帶來負效益。

比如美國微軟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但是它出口到其他國家,基本不需要改動,只是將語言本地化即可,而世界其他國家的正版使用者必須和其他物質產品一樣為之付費。而對於美國而言,美國人並沒有為此付出更多的勞動(相對於軟體開發成本,語言本地化成本可以忽略),然而其他國家如果生產物質或者能量產品,則必須付出與之相對應的額外勞動。

3 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影響。

3.1 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假設只有 A,B 兩個國家進行貿易,A 國只能生產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B 國能生產物質產品、能量產品和資訊產品,A 國出口量等於 B 國進口量,A 國進口量等於 A 國出口量。A 國出國產品的總價值。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生產資訊產品的國家可以從國際貿易中得到不平等的好處,在極端情況下,可以無償的從別的國家獲取物質和能量產品。

3.2 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理論的影響。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還是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都不適用資訊產品的國際貿易。這些理論是建立在國際分工基礎上的,而國際分工在資訊經濟之前主要以物質能量產品為主,所以這些理論是適用的,之所以這些理論不適用是因為資訊產品的特性與物質能量產品不同,資訊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而物質能量的邊際成本不為零,因此在使用國際分工理論時,需要區分是資訊產品還是物質能量產品。在資訊產品這個大類中,進行小類國際分工,以前的理論才能使用;同理,在物質能量產品中,進行進行小類國際分工,以前的理論也使用。而不能將所有產品不做區別的進行國際分工。

4 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建議。

通過上面的理論分析,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只生產物質能量產品,或者以物質能量產品為主的產業結構,會使一個國家成為別的國家的免費勞動力,所以應該儘快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大力發展資訊產業,尤其是軟體產業和文化產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