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農業類實習報告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98K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業類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農業類實習報告三篇

農業類實習報告 篇1

轉眼已經實習一個月了,曾經懷念睡覺睡到自然醒的生活。

但是現在農行緊張有序的實習生活讓我一改從前自由散漫的作風,自覺融入到這個優良的工作環境中去。生活節奏變得規律,每天準時上下班,上學時候的散漫、輕鬆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我是在北京西路的新街口支行實習,報到的第一天,有點緊張,也有點激動,我受到了顧行長的熱情接待,他與我進行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談話。

從他的話語和笑容中我能感覺到這個和諧而又熱情的團隊。隨後行長安排我對公服務的崗位。

在師傅和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各方面進步都很快,對銀行工作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銀行工作首先要抱著“認認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則,在實習崗位上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

一顆浮躁的心歸於平靜,但不缺乏激情。從學校走入社會的我有一顆不安靜的心,而從事工作後,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個人的發展和能力的進步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對工作的忠誠和以工作為中心的職業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這主要體現在日常工作的許多小事上,從細節處入手。在金融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除了要加強自己的理論素質和專業水平外,更應該加強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這樣我們以後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的為廣大客戶提供方便、快捷、準確的服務。

同時,我也領悟到學生和社會工作者的區別。工作說不辛苦那是假的,參加工作後讓我進一步領悟到生活中的本質東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狀態,首先你必須付出12分的努力。實習以後,我才真正體會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而且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在大學裡學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實習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除了英語和計算機操作外,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點知識肯定是不行的。我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他人,並做好筆記認真的去理解分析。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社會所淘汰!

這次實習,除了讓我對農業銀行的基本業務有了一定了解,並且能進行基本操作外,我覺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穫也是挺大的。作為一名一直生活在單純的大學校園的我,這次的實習無疑成為了我踏入社會前的一個平臺,為我今後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我覺得工作後每個人都必須要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正所謂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規。在這一點上我從師傅那裡深有體會。比如,有的業務辦理需要身份證件,雖然客戶可能是自己認識的人,他們也會要求對方出示證件,而當對方有所微詞時,他們也總是耐心的解釋為什麼必須得這麼做。現在銀行已經類似於服務行業,所以職員的工作態度問題尤為重要。

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雖然這次實習的業務多集中於比較簡單的前臺對公會計業務,但是,這幫助我更深層次地理解銀行會計的流程,核算程式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使我在銀行的基礎業務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尤其是會計分工,對於農業銀行防範會計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起到了會計之間相互制約,互相監督的作用,也有利於減少錯誤的發生,避免錯帳。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業務往往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所以基礎的實務尤其顯得重要。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如果將我在大學裡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用實踐來檢驗真理,使一個本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基本實務的能力與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這才是我學習與實習的真正目的。

我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為空白。成功女神並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也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實習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實的。生活的空間,須借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領悟而擴充套件。當我轉身面向陽光時,我發現自己不再陷身在陰影裡。我開始學著從看似機械重複的實習工作中尋找快樂,我快樂實習工作著,遊刃有餘。

附:最煩瑣的事——授權,每天至少說上幾十遍。

最過癮的事——蓋章,“砰砰”的很有氣勢。

最好玩的事——校對印章,鍛鍊眼力。

最刺激的事——等運鈔車,荷槍實彈的護衛好威武。

最有意思的事——帶客戶驗證保險箱的指紋。

農業類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地點

本次實習所在地是內蒙古興安盟索倫牧場。

索倫牧場總土地面積107726.97公頃;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淺山地帶,山川交錯,地貌有山地、溝谷地、低窪地三種,山勢大多平緩,低窪地坡度大部分小於10°,一部分谷底較為開闊。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年降雨量450~560mm,年均氣溫2.1°C,無霜期110天,≥10°C年積溫20xx~2200°C,光照時數2789.48,雨熱同季,多集中在7~9月。土壤型別有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沼澤土、暗棕壤。植被型別有次生林、灌木林、疏林地、草甸草原、坡地草原。無風蝕沙化及水土流失。 該牧場主要從事畜牧飼養業和農業種植業,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油菜為主,集約化、機械化程度高,機械配套率較高。全場總人口約為5千人;轄管7個生產隊;農業機械總動力11668千瓦,實際機播面積約為4000公頃,化肥用量約1000噸。但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後,基本上無水利灌溉設施,完全靠天吃飯。農業總產值1千多萬,糧豆總產量12000噸,單產3526公斤/公頃,牲畜頭數30多萬頭(只)。1998年由外地人分別投資建造澱粉加工廠和屠宰場各一個,年利潤均在200萬元左右。

  二、實習過程

8月17日早晨,全班同學24人到達索倫牧場總部。那是幾排陳舊的瓦房圍成的院子。其中兩排房子各扇門前分別掛著寫有“生產科”、“計財科”、“維修科”、“場長辦公室”、“副場長辦公室”……的牌子,一排是十來間招待所,一排是幾間作食堂的房子。 當日11:00左右,場部開了一個座談會,有全班同學、兩位實習帶隊老師和牧場場長在內的部分領導。場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致詞,場長助理給我們介紹了索倫牧場的歷史。我們由此知道,此牧場由於地理位置極佳,牧草肥美,曾為日軍所佔並作為軍馬牧場和掠奪我大興安嶺寶貴資源的必經之路;解放後又作為我軍大型軍馬牧場之一為部隊提供了大量良駒寶騎;後由於其並被淘汰以及不再用馬匹來載重運輸物資,便在我軍精簡機構時被裁出軍隊,歸地方管轄,從此自主經營,兼營農牧;98年後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把土地、羊群以及農業機械分發承包給各戶農民,農戶們每年交足農牧稅和提留後自負盈虧,此狀況至今。

中午,在場部受到殺豬宰羊的盛情款待。 下午,我們去了本次實習所在連(隊)——三連,然後全班同學被分成四組分駐四家農戶。全隊的人聚居在一個村落,一條大道南北貫穿整個村,南頭到北頭不足500步,我和三位同學便被分派到了最南頭的一家農戶。連部在北頭。天黑時下了一陣小雨。而那時我們正在連部受到連部領導的歡迎和款待。還是豬肉和羊肉。 由於頭天下雨了,麥穗溼潤不宜收割,故18日那天我們無事可做。好多同學都爬山去了,我和同住的王學軍也去了。

19日下午,我們總算可以下地實習了。或4人一組,或5人一組,全班同學共分成5組,分別去了5個農場主各自的麥地。我所在的組有5人,由於我原不是與其餘4人分為一組的,後臨時調整去了那組,他們欺我後去,除組長外其餘三人分別自封了副組長、副副組長、副副組長祕書,說唯我一人是組員。看他們那樣洋洋得意和陶醉,不忍破壞其心情,便配合他們自稱組員,他們果然大為興奮。

農場主用吉普車化了50多分鐘才把我們送到目的地。開收割機的兩個師傅正好從地這一頭開往另一頭,我們就站在地頭等他們下次回來。 讓我們驚詫的是地裡麥子還不及膝蓋的一半高,而且麥穗極小。農場主解釋說好幾年都這樣了,因為天旱,沒有水利設施進行灌溉,而且一塊地就成百上千畝,也不方便灌溉,天氣好的年頭還成,一年還能有幾十萬塊錢的盈餘;天氣不好,比如今年,每畝地只能收幾十斤麥子,剛能把種子收回來,這麼大面積土地的投入,像化肥、農藥以及農業稅和提留都沒辦法收回了。他說,你們是農業大學來的,水平高,你們說說該怎麼辦呢?我們沉默了,我們是農業大學來的,卻學的是農業機械,而學校也從未開過與農業相關的課程,好多同學還不認識一些基本的作物,大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現象。我們能做什麼呢?空負著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的稱號,在一片低矮的小麥面前束手無策。那時,心中內疚不已,想著回去一定多學一些農業方面的知識並努力學習,將來能真正為中國農業做點實事。後來,農場主又和我們談了許多,關於農場經營方式,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何種作物經濟效益更好等等。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收割機才開過來,這時我不得不驚歎這兒土地之廣闊了,並感嘆:要是沒有機器進行耕作、收穫,全憑人力,得花多大的功夫啊!眼前則浮現出媽媽為了家裡那四畝多的土地而整日辛勤勞作的身影。一時又為自己學農機感到自豪了。 收割機把收穫的麥粒卸到地頭的卡車裡,卸完之後,卡車車廂裡才隆起一個不大的麥堆。看著麥堆,心中陣陣心痛:這麼寬的土地啊,只因為缺水就只能收穫這麼一點糧食。 後來我們五人坐上收割機看師傅們如何操作機器,並請教他們許多問題,包括每個操作柄的功能和遇到不同生長情況的作物在如何調整等等。 來回三趟,太陽已去了西邊的山頭。我們就停工準備回去了。此時卡車裡的麥粒差一指高才滿。我們五人就躺在麥粒上,兩位師傅則在駕駛室裡開車迴歸。 我們仰躺在麥粒上並半陷其中,卡車來回顛簸,而我們則在麥堆裡來回晃動;彷彿有一床巨大的綠色毯子從天降下,覆蓋著大地,使得道旁的平地和小山坡連為一體,那麼流暢,那麼自然;而不時出現的羊群則似毯子上繡著的白色花朵;天空那麼近,那麼藍,雲那麼低,那麼厚,彷彿一床天鵝絨的被子暖暖地蓋在身上。

21日上午大雨。下午參觀了當地唯一的澱粉加工廠和屠宰場。 澱粉加工廠由一大連商人投資建於98年;整套生產線投資150萬;年消耗土豆能力2萬噸;年產澱粉2400噸;純利潤在200萬元左右。根據澱粉廠老闆介紹,當地氣候很適宜種植土豆,畝產量在兩噸左右,其收益超過種小麥,若當地種土豆麵積擴大的話,他的廠還需擴大規模,而且當地沒有競爭者,成本低,產品售價也高。 屠宰場也是98年為外地人投資所建;生產過程為流水線作業,但工藝簡單,全為人工操作;擁有冷藏庫一個;年屠宰量數萬只。因參觀時間倉促,許多情況未及細問,但曾這樣問老闆:“老闆,你在這兒沒有人競爭,而且這兒的羊數量又這麼多,效益一定不錯吧?”他靦腆而開心地笑,說:“還行!” 22日上午小雨,到場部。下午與場部聯誼,開歡送會。會後即驅車前往烏蘭浩特火車站。至此,實習結束。 三、實習總結建議 本次實習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首先是親眼看到了農業機械在生產實踐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加強了自己的專業自豪感和責任感;其次,在生產實踐中,學會了農業機械的操作和調整,培養了自己的實際技能;再次,看到如此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懂得了在實際經營中經濟核算的重要性;最後,我第一次看到了草原。

對於這次實習,我對學校有以下幾點建議: 1、學校教學安排上存在問題。這之前,我們對農業機械一無所知,當實習時那些師傅問我們如何排除故障,什麼型號的機器效能較好等問題時,我們啞口無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於教學,達不到實際教學目的,還有損我們學校聲譽,讓人以為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除了吃飯和讀書外,幹不了別的也沒有什麼用處。 2、學校在和地方合作力度方面有待加強。首先,當地農作物產量低下,而每戶擁有土地面積又多則數千畝,少則數百畝,若但產量能提高哪怕數十斤也能帶來明顯的收益;其次,當地在生產中有許多明顯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比如牧民們總是捨不得賣羔羊,讓羊群不斷壯大,只賣老殘病弱的羊, 結果一到冬天,由於飼料不足,造成成羊大量掉膘。學校在這些方面可大有作為,利用自己的科研實力,派出專家實地考察分析,找出並推廣適宜當地氣候而經濟效益和產量都較高的農作物,以大大提高當地農民收入。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農大的聲譽,更能提高我校解決實際問題和學術研究的能力,因為索倫牧場是中國農業的一個典型樣本,中國農業大學就應該研究,就應該把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在那樣的地方推廣,要是做不到這些,又憑什麼去與“中國農業大學”這個稱號相稱呢?又憑什麼去去揹負中國九億農民的希望呢? 3、學校在經濟方面應該開拓思路。僅從該牧場的兩個小企業來看,他們投資少,技術含量不高,但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區區小企業主尚有如此經濟頭腦,擁有數千人之眾的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就找不出一人去發現農業領域的那些商機嗎?若如此,要它何用?我最近看到報紙報道說赤峰有一加工羊肉的企業短短几十年從幾間小作坊發展到如今年產值80億元之多,其企業經理還做了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學校的科研優勢,難道還不能做的同樣好麼?若學校能在草原上開辦這樣一個企業,何愁世人不知中國農業大學?又何須在校園建設時窮到要學生捐款的地步?而且,我們去實習的條件定然大為改善。

以上建議只是個人看法,必定有不妥之處,但都是本人肺腑之言,是願學校能更好發展,中國農業能更好發展的強烈願望所致。

農業類實習報告 篇3

實習目的:

現代農業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汙染,對土壤、水體、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同時還面臨著不僅是環境資源問題,還有人口增長,資源不足與遭受破壞的綜合作用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就需要使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合理規劃結構,調配資源。

實習材料:

捲尺,鉛筆,記錄本等

實習原理:

生態工程是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的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現代管理手段和專業技術經驗組裝起來的,以期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工程系統。

在生態工程的設計中,還必須要考慮地理環境、效率、資源、技術、社會因素等條件。只有把一切考慮當中,才能提前對不利情況做出預測並制定應對措施,以避免實際生產中的損失。

實習步驟:

1.對生態農場進行實地考察,記錄。

2.聽取技術人員的講解,學習生態農場經營者的經驗。

3.產生給自己的想法,發現別人在生產中的不足或可以改進之處。

4.通過調查、對比、論證設計並提出自己的方案。

農業生態工程設計方案—生態農業城鎮化:

1.背景介紹與前景展望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可耕作土地越來越緊張,在有限的空間裡,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是一個不可繞過的課題,或者說是一個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思路。

與此同時,在物質基本豐裕的前提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的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枯燥、乏味、一層不變的生活與工作令人厭倦,人們對自然的追求與加強烈。因此,將部分農業生產高效、集約地搬入城鎮,充分利用城鎮閒置空間,無亂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角度,都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並非想要設計一個高度專一的生產模式,而是希望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構建一種更加協調,更加宜於人們生活的模式。當然,在幻想的烏托邦之前,首先要考慮在經濟上採取此類模式集體或個人能否接受。而其中要牽涉的問題,就是我下面要討論的。

2.生態農業城鎮化的風險與利益

2.1.風險及考慮因素

在城鎮中利用節餘空間和人力,其基礎是必須是人們在腦海中建立一個集約、高效的意識。另外,一系列措施的實行不能靠行政力量,不能靠公益號召,如果不能從市場的角度打開出路,並使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在最初的建設之後將會陷入僵局。

在公共場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避免不文明行為對作物的破壞,避免人們為自己利益對作物的破壞。

完善市常農業行為不可能離開生產資料的供應,種子、肥料、藥劑以及必需的工具,並且參與者可能並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市場不能規範,充斥假冒偽劣商品,將會迅速破壞整個產業,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前期的一系列建設將頃刻被荒廢,一切努力將化為烏有。所以我在討論其技術和方案之前首先將建議:①產業最初的建設必須公開透明,可以以地方為單位成立經銷商商會,建立信譽,互相監督。對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的商家堅決逐出商會。②當產業發展到較高階的階段,生產商要積極樹立品牌,保證信譽。③政府監督商會,媒體也要積極介入監督官商關係。④商家可通過網路對客戶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果必要應派遣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建立融洽的市場關係。⑤壓縮產業鏈,從生產商直接到面向使用者的經銷商之間,儘量壓縮代理商的層次。這樣不僅可以使各單元獲得更多利益,還能壓低產品市價,使消費者更易接受。

2.2利益的預估

2.2.1種植與栽培

①家庭小區栽培

城鎮家庭在冬季有較好的供暖保溫設施,可視為小型的`溫室。一戶空出一平方米的空間,採用立體分層種植,假設為5層,則可以視為5m2。一年溫室種菜產值可以達到10k元~15k(1k=1000)元/畝。為便於計算,可設為13.34k元,1畝≈667m2,那麼按比例可粗略估算這一戶可在工作之餘額外產出20元。但事實還不止如此。由家庭種植的蔬菜從安全性上起碼可以達到無公害標準,而市場無公害蔬菜價格在普通蔬菜兩倍以上,且偽冒居多。並且除種菜外,還可以選擇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並且可以為栽培騰出更多空間。另外,如一棟樓,如果做好預備工作,如排水、防蟲,那麼在樓頂栽培也是一個好的方向。這樣算來,一個小區、一個街道、一個城鎮乃至整個城市都這樣做的話,產生的社會效益相當可觀。

②單位企業栽培

不僅可以創造價值,還能優化人們在工作同時的環境,改善心情。在學校、醫院等公益單位利用集體的閒暇時光進行栽培,更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③公共露天種植

如公園,其管理措施可更接近規模化生產。例如在北方種植梨樹、桃樹,不僅有著經濟價值,在花季還提供宜人的景觀。再如公園走廊可以種植能搞攀爬的葡萄、豆角、番茄等,都能達到經濟與景緻的雙贏。

④城市綠化

考慮到城市汙染,建議不要種植以取食為目的的作物,例如在馬路的綠化帶中,可以種植棉花等以非進食為目的作物。

⑤消費休閒場所栽培

如圖書館、書店、咖啡廳等,這些地方一般環境較為優越,因而可選擇的餘地就更大,也更能創造價值。可以選擇經濟作物為主,當然配合環境,也可由不同的搭配。

2.2.2工程學的介入

城鎮中人口密度較大,因而會有大量的排洩廢物,將這些資源加以收集利用,由此發展出的生產鏈會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這點具體的運作在下一部分“支援技術與操作路線”中會詳細闡述。

3.生態農業城鎮化的支援技術與操作路線

3.1立體栽培技術

立體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體化的無土栽培,這種栽培是在不影響平面栽培的條件下,通過四周豎立起來的柱形栽培向空間發展,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培,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3倍。

3.1.1立體栽培的型別

①柱狀栽培

栽培柱採用杯狀石棉水泥管、硬質塑料管、陶瓷管或瓦管,在管四周按螺旋位置開孔,並做成耳狀突出,,以便種植作物,栽培容器中裝入基質(張高遠注:基質也可以使用土壤,配備足夠的肥料),重疊在一起形成栽培柱。也可採用專門的無土栽培柱,栽培柱由若干個短的模形管構成,每一個模形管有幾個突出的杯狀物,用以種值作物。

②長袋狀栽培

栽培袋採用直徑15cm、厚0.15mm的聚乙烯筒膜,長度一般為2m,底端結緊以防基質落下,從上端裝入基質成為香腸的形狀,上端結紮,然後懸掛在溫室中,袋子的周圍開一些2.5-5cm的孔,用以種植作物。考慮起段設施成本、栽培效果和對溫室大環境的要求等因素,立柱式無土栽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且投資少、效益高,在我國各地應用較多。下面就以立柱式栽培為例,介紹其設施結構與管理。

(張高遠注:除此外還可以進行牆體栽培)

3.1.2立柱式無土栽培設施結構

立柱式無土栽培設施由營養液池、平面dft系統、栽培立柱、立柱栽培缽和立柱栽培的加液回液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①營養液池容積按667m2的水培面積需要15-20t水的標準設計。具體建造方法同前。

②平面dft系統。

③栽培立柱立柱是用來支撐和固定栽培缽和滴液盒的載體,立柱使各栽培缽中穿於一體,通向空中立柱由水泥墩和鐵管兩部分組成。水泥墩的規格為15cm見方,中間有一直徑30mm,深10cm的圓孔,埋在水培床的兩邊地下用以固定立柱鐵管,墩距為90cm。鐵管直徑為25-30mm,長約2m,材料用薄壁鐵管或硬質塑料管均可,管下端插入水泥墩的孔中。

④栽培缽栽培缽是立柱上栽植作物的裝置,形狀為中空、六瓣體塑料缽,高20cm,直徑20cm,瓣間距10cm缽中裝入粒狀岩棉或椰子殼纖維。瓣處定植6株作物,根據溫室的高度將8-9個和滴液盒4部分組成。栽培缽錯開花瓣位置疊放在立柱上,串成柱形。

⑤加液回液系統立柱栽培的加液系統由水泵加液主管、加液支管。加液主管為φ40~50mm硬質滴液管,加液支管為φ16mm無孔硬質滴管,滴液盒為一圓形塑料盒,盒的兩端有兩截空心短柄,用於連線加液支管,盒的底部四周有6個小孔,使營養液能下流。滴液盒的底部中心固定在立柱上方。

供液時營養液由水泵從液池中抽出,經加液主管、加液支管進入滴液盒,從滴液盒流入栽培缽,再通過栽培缽底部小孔,流入第2個栽培缽,依次順流而下到達最下面一個栽培缽然後流入平面水培床,再流回營養液槽,完成一個迴圈。

3.1.3立體式無土栽培注意事項

①栽培蔬菜的選擇

立柱式栽培並不適於所有蔬菜,揚長避短才能發揮立柱的作用,一般矮生型葉菜類適宜柱式栽培,其向上生長的高度一般不宜超過45cm,目前已試驗成功的品種有紫背天葵、草莓、大葉筒蒿、散葉生菜、油菜、三葉芹等小株型的葉菜類。株型較高的蔬菜會因空間限制和重力作用莖稈倒下,影響生長,果菜類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一般不宜立柱栽培,但可以採取立柱最上部2-3層種植矮生型果菜,如草莓,下部種植葉菜的方法。由於立柱的特殊構型,蔬菜不能前後左右對稱生長,結球蔬菜因外型不美觀、商品性差而不適宜立柱式栽培。

②光照

光照是影響立體栽培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子。在柱式栽培下,光照強度隨著栽培缽層數的下降而遞減,並且立柱陽面植株獲得的光照好於陰面。據測定,從立柱上到下,每下降一層,光照強度平均減少15%,除最高一層陰面與陽面光照接近外,其餘各層的陰面只有陽面光照的50%左右。為了彌補光照的不足和差異,需要定期對立柱進行旋轉,使每一層的6株作物都能接受足量的陽光,這是保證作物整齊生長和提高產量的重要方法,另外也可以採取人工補光的方法。

3.2排洩物的迴圈利用—垃圾分類,利用廢棄有機物養殖蚯蚓

蚯蚓飼料的調製和發酵工作,是蚯蚓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關鍵。蚯蚓的飼料來源很廣,凡是無毒的有機物質,如畜禽的糞便、各種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爛水果等,經過發酵腐熟後,均可作為蚯蚓的飼料。蚯蚓的生長繁殖,需要多種營養物質,主要的營養指標是碳氮比例。氮素飼料和碳素飼料不宜單獨使用,必須適量搭配,使其比例調整在20—30之間。蚯蚓是雜食性動物,要求營養豐富的有機物質。

3.3蚯蚓糞便作為肥料供給城市栽培

蚯蚓糞呈黑灰色粒狀,無臭、無毒,結構疏鬆,保溼、保肥、透氣性均好,是花卉栽培中一種較好的有機肥.經測試,蚓糞含全氮2.5%,磷酸1.12%,氧化鉀0.7%,分別是一般園土的5倍、7倍、11倍,比一般家畜糞所含養分高.此外還富含多種酶、激素和微生物,有益於營養物質的分解,極易被植株根系吸收.其偏酸性,是栽植茶花、月季、菊花、松柏類、白蘭、米蘭及培養樹樁盆景的理想有機肥。

3.4整體結

4.成本分析

對於一戶居民而言,設施估計售價100元,肥料由於用量細微,參考市場花卉蚯蚓糞肥料的價格可估算一年約使用15元,如果能夠接受,也可以在自己的栽培器皿中養殖蚯蚓節約成本。

對於企業,由於各種原材料獲取渠道不同,盈利難以具體就估計。但是這種路線能夠衍生很多相關產業,帶動一套產業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