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隨筆【熱】

來源:果殼範文吧 4.89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讀書隨筆【熱】

教師讀書隨筆1

作為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為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為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裡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著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著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獻。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05.

[2]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07.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龍泉中心國小)

教師讀書隨筆2

好的書,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光芒會一直都在。

當我拿到這本書首先了解fVR(自由自主閱讀),看了一個又一個研究案例,這本書讓我欣喜一口氣讀了十幾頁,讀著讀著時間到了22:40分,卻沒有一點睡意,在以前看書中從來沒有,真的很棒!充滿了對此書的渴望。從最初的理解fVR就是我們有書讀,可以自由讀的理解,到最後自由自主閱讀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它是一個高能力的讀書人才具有的,我需要一步一步攀登。

在此書中很好了解了校內fVR,其實在沒有閱讀此書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並且很好做到了持續默讀,在每個週三晚上進行師生共讀,但讀了此書後,又讓開闊了眼界,持續默讀安排在同一時間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增加,(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更多更好的圖書資源)這時來了及時雨在六合公益的支援下我們逐步做到自己選擇閱讀,廣泛閱讀。每當學生吃過飯後,他們會走進教室拿起一本自己心愛的書,徘徊在長廊、葫蘆架下、魚池旁、或靜靜坐在長椅上,甚至蹲在垃圾桶旁,我班孩子見了慕校長還向推薦書呢!由於我們重視了閱讀,六合公益又為孩子們的閱讀插上了翅膀。我覺得老師變了,孩子變了,無形中我們進步了,閱讀的力量真是無窮大。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閱讀,作為老師的我在閱讀本書是,特別注重了第二章節的閱讀方法的學習,學習完之後我在行動的有,樹立典範、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直接鼓勵、(現在你們的閱讀已經超過老師了,老師要加把勁了!有點空閒時間,我就在我們班的書架前閱讀,作用很大)還有在家長會上我們鼓勵家長和我們一起閱讀做孩子讀書的夥伴。準備做的有:在班級要進行共同朗讀一本書,課前5分鐘。還有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閱讀可以提升寫作能力,教孩子寫作文是語文教師的痛處,在習作教學中,我也是很用心給孩子們指導寫作方法,很費勁但作用不大,到寫時,還是愁眉不展,我很苦惱。《閱讀的力量》給了我很好的答案。因為閱讀,學生潛意識地吸收或學會許多寫作手法,而且自動地、本能地將它們使用出來。閱讀好的人寫出的東西幾乎都在可接受的程度,要想寫得不好都很難。寫作讓人聰明,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徹底,並且解決問題。當你遇到問題時,你將問題寫下來,至少一部分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有時甚至整個問題都不見了。讓我更加確定要讓自己在閱讀後堅持寫作,也要讓孩子們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後適當增加寫作量。

環境限制了孩子的閱讀,我在55頁批下了孩子們、老師們、感謝六合公益、孟素琴老師、慕志偉校長、崔要娟主任把我們拉上了閱讀之路!在書中介紹圖書館對孩子的閱讀影響非常大,對我的觸動比較大,在64頁我批下了希望我們超化鎮中心國小將來在六合公益的幫助下也會有一高質量的圖書館!期待!期待!現在走向閱讀之路的我是在播種,相信將來閱讀會送給我花朵和果實。

教師讀書隨筆3

當我們曾經深切地愛過一個人之後,就不要再恨他了吧,如果不能再愛,就把愛化成關心,化成理解,化成澄澈的智慧與明心。”這段話,是我在林清玄的散文集《情的菩提》中讀到的。很有感觸,因為暗合了我此時的一種心理狀態。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共有十冊,是作者寫作中的重要之作。20xx年作者將其中的精品分編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而我拜讀的是前者。

菩提,何為菩提?其實菩提就是一種覺悟,一種覺悟的境界。從作者寫的文章中可以看見都是對生活的覺悟,對世間任何細微事物的覺悟。

面對紅燈綠酒、變化無常的世事,人心固然會迷惘,無法辨認自己的真實位置,從而不顧一切的去追求虛無的物質,最終這些會讓心變得浮華、空虛。此刻最需要的就是覺悟,從心而生的覺悟,理性的覺悟。這可以讓你擺脫物質的給養,擁有一個乾淨、素樸的心靈。覺悟更可以讓那些命運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與信心。

覺悟並不是讓你無慾無求、碌碌無為。菩提是源自佛,則覺悟是一種禪境,而佛家中的禪境是為了更好的審視世界,重新的認識自己,使自己遠離苦海,以一種淡泊、純淨的心去生活。而這種生活是世間最可貴的,可貴在於它很少的被人做到,甚為難得。但它卻是最簡單的,“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就能詮釋它的真諦。

雖我功力尚淺,不知道林清玄是否真的覺悟,看淡了一切。但我知道他的靈魂已超越了普通的人,人間的七情六慾已不能操控他,他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就如天空中翱翔的飛燕,棲息到屬於自己心的歸屬,直到在世間消逝。

請靜下來吧,找個空閒時間,去讀一讀這本書,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昇華吧!

教師讀書隨筆4

加入教師這個隊伍,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我苦惱的事情,恰好有幸讀到李烈老師的《我教國小數學》。

原以為這本書還是枯燥的說教,沒想到看了幾頁後,這本書卻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不斷地往下看,看完了全書,細細品味,她猶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掩卷凝思,只覺得思緒萬千,真是受益匪淺。

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 “以會教會”和“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三大板塊。

第一篇“以愛育愛” 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範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一名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讀了這本書,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愛”就是自然真誠的行動,“愛”中融會著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李烈老師對教學的潛心研究的一些優良教學方法。“以會教會”,就是要抓微觀,抓具體,抓落實,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會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搭設平臺,會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情境,會為學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機會,會給學生的創新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些思想觀念都體現著李烈老師對教學深層次的思考,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與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篇教案,她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合理安排每一個練習,盡心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必要準備。在教學中,又不斷運用問題,探討,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讀了這本書,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思考的東西進一步將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為,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鑽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教師讀書隨筆5

紀伯倫曾說過“榮譽是熱情站在陽光中影子,花根是鄙棄榮名花朵”。我想這句話送給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適不過。他是全國人大會委員,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是蘇州大學博導,但他卻一再說自己是一個力圖不讓孩子掉隊老師。初聽他名,緣於他連續11年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提案;敬仰他人,卻因有幸拜讀他《教育之旅——教育承諾》。

翻閱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形式展開,記述朱先生近些年和眾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普及和推廣,他提倡多角度關注孩子人格健全與成長。但讓我最感同身受還是他所提倡“全民閱讀”理念。他認為這是新教育實施最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必由之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個不善於閱讀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精神力量民族,也絕不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民族”。朱先生還以猶太人為例,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書閱讀量。這似乎讓這個種族人才輩出、貢獻良多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

而作為一個一線語文教師,我深知閱讀重要。他有著發展思維、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等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說,學校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是必要乳汁,那課外閱讀就是孩子健康成長其他營養物質。但現實操作中,我們總會感到荊棘滿路。應試壓力、閱讀方式改變、社會觀念不認同等都讓孩子讀好書路徑看似越來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閱讀”理念。由民眾閱讀形成一座城乃至範圍更廣書香氛圍,去吸引那些離書越來越遠人群。例如,他認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閱讀,定能形成共同語言,擁有共同生活密碼。他始終堅持,哪怕多一個人愛上閱讀,這世界便也多一份書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理念,我想就現在來看是夢想大於現實,畢竟太多人認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太多人甚至沒有閱讀興趣。但長此以往,從書香校園影響到書香社會,從推進閱讀到撬動中國教育改造,也並不只有渺茫希望。低頭再看書面上朱永新先生,我驚訝一個身體力行搞教育改革人,看起來卻溫和淳樸、笑聲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書香才能浸潤出儒雅氣質吧!

教師讀書隨筆6

自從聽到你的芳名,我便在茫茫書海中苦苦地呼喚著你,找尋著你―《古文觀止》。“看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最終,在我的小屋裡,你與我靜靜地進行著心與心的交流……

我以前以為“觀止”之意為學習古文,看完這本書就能夠停止了,或是吳公子季札觀賞樂舞時所發的讚歎:“觀止矣”(太好了)的意思。但此刻我明白了,你的“止”應當當是語助詞,所以“觀止”應是“大觀”之意。

你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經典的一本好書。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經驗來透當今的紛紜,以選擇自我的人生座標;文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審美來捕捉當今的生機,以享受自我的人生樂趣;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智慧來詮釋當今的信仰,以培養自我的人生操守。所以,閱讀你,使我丟棄那些幼稚與浮華,而給我帶來的卻是理性和高雅,以及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樂趣。

最讓我們印像深刻的當是張溥的《五人墓碑記》。碑文記敘和讚頌了蘇州市民反搞權閹的正義鬥爭,描繪了五位市民領袖慷慨赴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

這五人雖只是最平凡的農民,他們本是默默無聞的。卻因為他們有一顆正直的心而名聲顯揚。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他們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時候,激與義憤而赴死的。他們五人臨刑時,意氣昂揚,喊著中丞的名字大罵,淡笑自若的從容就義。割下的人頭懸掛在城頭上,神色依然一點沒有變。他們對待死亡的從容不近,令我敬佩。和他們成比較的則是一些身居高官要職的人,一旦被治罪,有的脫身而逃,遠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度閉門唸佛,有的裝瘋賣傻,不知要躲到哪裡去;他們這種可恥的人品,卑鄙的行為,真是他們的常識職位成反比。

他們的付出並沒有白費,周蓼州的忠義品節在朝廷上顯現出來了,追贈了完美顯赫的溢。這五人也所以被後人所敬仰。經過他們墓碑的人沒有一個不到墓前憑弔並且流淚的。若是這五人能保住腦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的過一生,身份比他們高的人都能夠役使他們,怎樣能使英雄豪傑們俯首屈身在他們墓前,扼腕痛心,抒發仁人志士的悲哀呢?因為他們也確實是百年一遇的幸運呢!

“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五人選擇了“重於泰山”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是偉大的,是有重大意義的。經過與你《故觀止》的交流我對死生的意義更加明確: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對國家發揮重要的作用啊。

教師讀書隨筆7

餘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穫,頗有些心得,請略陳陋見。

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古人為學入門讀物,餘在而立之年始讀,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見當代中國教育之偏頗。

就其佈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取《左傳》傳承“春秋大義”的宗旨與韓愈“闢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比較相符。蘇東坡曾稱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載道”論,韓文公逆諫人主,糾治世風,力挽唐代崇佛之狂瀾,足可當之;但若就文字論,韓氏文章似未達這等境界,東坡先生的評價多有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餘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觀止》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無疑是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筆尖所及,氣貫長虹;餘每每讀罷,未嘗不為之折服、為之太息。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這四篇奇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一樣,不必苛求。

《觀止》一書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覺,並且不才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儒家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為本,因而不取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也有異議,故幾乎不取魏晉一代的文章;編者是清代學者,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之爭影響頗深,故宋代理學一脈文章全不取,是《觀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學者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九年級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諸點,令“觀止”黯然失色。

歷朝歷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餘更不足論,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為,或許中華禮貌歷經5000餘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有餘,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重於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復興。可悲可嘆!

教師讀書隨筆8

《瑪蒂娜》是我六歲的時候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一直很喜歡,從第一輯一直看到了第五輯,伴隨著我的成長。這套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優雅女孩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有趣的事情。

瑪蒂娜和我一樣是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她還特別有愛心,從每個故事中都能看的出來。我最喜歡她豐富的生活,還敢於嘗試並參加各種活動,將快樂傳遞給她身邊的小夥伴們,如可愛的小胖、小鬍子、讓、好多好多……

在她的生活中,有些是我經歷過的和進行著的,如:校園生活、學騎自行車,學游泳,學音樂。在這個暑假,我也剛剛學會了游泳,平時一直在學鋼琴呢!有些是讓我特別羨慕和嚮往的,瑪蒂娜可以在農場玩,在森林探險,參加熱氣球比賽,參加古裝遊藝會,參加帆船夏令營,和小雪貂玩,和小馬在一起……,這些都是我所沒有經歷過的,好向往啊。

瑪蒂娜養了一隻小狗叫小胖,有一次小胖丟了,她四處找,當她找不到小胖快要絕望的時候,羽毛球明星叔叔居然把小胖抱回來了,瑪蒂娜非常高興。我也最喜歡小狗了,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養過一隻可愛的小狗,叫佳佳,我和佳佳有著深厚的感情,後來佳佳找不到了,媽媽說,佳佳是去找媽媽了,我的內心非常希望佳佳能找到媽媽,開開心心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瑪蒂娜騎車遇險》是我最喜歡的。它講述了瑪蒂娜因為騎車不小心摔傷在醫院住院治療,她很勇敢,不但認識了很多好朋友還鼓勵幫助好朋友呢,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這套書我反覆看了好多遍,愛不釋手,我知道瑪蒂娜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陽光,因為她有一群好夥伴,而且還有一顆善良的心靈。我也一定要向瑪蒂娜學習,不管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個勇敢、善良、自信滿滿的女孩。

教師讀書隨筆9

記得,有一次署假期間,媽媽推薦黃蓓佳阿姨的一本書——《今天我是升旗手》給我,給我了很深的感觸。

他——————————主人公肖曉出身于軍人家庭,他崇拜英雄,奇想迭出,他有一個願望,就是當一回學校的升旗手,可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才有資格升旗,第一次升旗,旗手理所當然是班長,肖曉是副班長,沒戲。四年級,肖曉在“國旗知識競賽”中名列前茅,去當升旗手是肯定沒問題,可他很倒黴,偏偏在升旗那天生病了,急性肺炎,錯過了機會。五年級,肖曉聰明反被聰明誤,別人摔了一跤,只蹭掉了一塊皮,明明沒有受傷,他卻把人送進了醫院,原來已定他是升旗手,又被換掉。升入六年級後,肖曉意外撿到了一筆鉅款,間接救了一條人命,因此獲得了一次升旗的資格。他為此做了許多準備,還在家裡反覆練習升旗動作,花費了許多心血。可事情在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上級領導要來學校參觀,臨時把肖曉換成了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三等獎的林茜茜。星期一早晨,當肖曉得知這個不幸的訊息後,心灰意冷,甚至不願去操場參加升旗儀式。在梅老師的鼓勵下,肖曉終於又勇敢地站了起來——他沒有放棄做升旗手的願望,加倍努力:團結班上所有的同學,幫助冷漠的“學習尖子”林茜茜,讓她變得開朗活潑,幫助“追星族”祝小娜改掉追星的壞毛病,和包郝、馬馭等同學智擒“偷猴賊”,積極參加“手拉手”活動,冒險一個人去北京看升旗,在火車上,和懷娃、小狗孩發生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通過不懈努力,在臨近國小畢業時他終於親手升起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圓了自己的旗手夢。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鼓舞。升旗,一件既莊嚴又光榮的事,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在書裡,我看到了一位國小升旗手的形象:正直、勇敢、善良、坦誠、熱情,勇於和壞人壞事做鬥爭,對待同學像春天的陽光一般溫暖,書中這位小升旗手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到慚愧。我和他相比,還差得很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要向肖曉學習,做一個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感、,做一個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

教師讀書隨筆10

有了這個交流的平臺卻沒有好好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和同事們交流的機會。今天,在網上閱讀了很多關於國小語文教學方面的內容,把閱讀的可借鑑到的東西轉發。大家共同學習。並結合到教學實踐中。

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中閱讀教學佔了很大比重。其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與新修改的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積累語文材料。記的竇桂梅老師曾說過你想教好語文嗎?那就讓你的學生去讀,從讀中領悟、從讀中發現、從讀中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把閱讀的一般過程教給學生。例如在初步理解階段,要了解文章內容梗概,遇到障礙自查工具書,選好註釋,不能解決的劃出來;到深入理解階段,要理解文章結構脈絡,弄懂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在此之後,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跟同學互相討論;最後是消化運用階段,這個階段要聯絡自己實際進一步吸收,學用結合。

二、把閱讀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就能獨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規律,舉一反三,所以教師應多從讀書方法上給指導。如怎樣默讀、朗讀,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詞句,怎樣分段和歸納段意,怎樣理解課文內容,怎樣掌握中心等。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可教學學生弄清以標題為線索去閱讀課文,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美麗”這個重點詞,帶著“小興安嶺是怎樣美麗的?”“課文怎樣寫小興安嶺美麗”等問題進行自學。此外,也可以教給學生讀某類文章的方法。

三、瞭解閱讀能力有那些

1。認讀能力。認讀不是孤立的讀出字音,也伴隨著初步的理解。只能發出字音或者僅僅看見書面符號,就不能說閱讀。教學認讀,必須做到逐字逐句的認讀,朗讀要讀準字音,默讀要看清楚每個字每個詞,認真的讀。

2。理解能力。它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較好的閱讀能力,不僅指能順利的讀,而且能較充分地,正確的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學生往往偏重對閱讀材料表面含義的理解,而忽視閱讀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兒童逐步獲得理解字、詞、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閱讀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簡單的說:我喜歡這篇課文或者我討厭這本書。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童心”。兒童常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當他讀到有關小主人公說的或做的事時,只要他能夠理解或認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就會讀的十分起勁,甚至讀上數遍,完全被書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這時就與書中主人公的感情溝通了。所以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記誦能力。記誦貫穿在朗讀,默讀和背誦過程中,在朗讀和默讀時,也有記憶活動參與,通過熟讀,達到背誦。背誦能提高記憶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時,背誦也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方法。

二。培養閱讀能力的方法

1。營造自學的良好氛圍,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傳統的閱讀教學無法適應這一要求,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記抄背這一現狀,首先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種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藉對語言及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其次,可以改革課堂的閱讀教學辦法,大力提倡個別化教學,減少集體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學生個別化學習,教師個別化輔導的統一,是一種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進行個別化教學時,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再次,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全班的交流,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及課文主要呢容,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提出”疑”或”惑”,展開同桌或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彙報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進行討論交流,甚至爭論,教師加強調控引導,避重就輕。不僅使學生學有所的,而且諑漸建構知識,方法,諑漸學會學習。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帶這問題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話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現在不少國小生到畢業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低年級就要主要培養。低年級尤其要重視朗讀訓練。

3。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多年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必須從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來,大膽的把課堂時間換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讀書中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一堂課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老師靈活,充分的應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讀!

教師讀書隨筆1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找到教學的“亮點”。閒暇時翻看一下里面的內容,總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充電。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師讀書隨筆12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要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

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我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就應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所以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此刻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援。不要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裡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就應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就應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我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裡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歡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著好。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個性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歡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為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洩,因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裡很難受。其他老師對他的態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誇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裡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後還問我“老師,還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當時我對他的舉動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因為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幹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

教師讀書隨筆13

讀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給教師建議》,我受到深深感觸。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我們有更明確方向,給我們極大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年代有很大變化,但他閃光思想、精練語言,對今天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很大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一堂非常精彩公開課,她風采吸引在場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時間來準備!”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一節公開課,花大量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圖片和知識;有時為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應付,而是出自內心需要和對知識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教師’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許多偉大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年代,不同國度,但他閃光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問題是共性,它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讀《給教師建議》後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財富!

教師讀書隨筆14

摘 要:就閱讀一些教育經典書籍,淺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教師;教育;力量

“讀書”,一個多麼溫馨的詞語。讀一本好書,心情放鬆,雜念盡消。“眾裡尋他千百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徜徉書海中求知的人常會有如此動心美妙的體驗吧。

作為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為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為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裡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著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著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教師讀書隨筆15

最近我買了一本書叫《媽媽不是我的傭人》,看了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書中講述了一個上五年級的首爾小男孩阿章,因為媽媽懷孕了,爸爸又在首爾工作,暫時讓他轉學到鄉下舅舅家。來到鄉下上學的阿章,離開了媽媽的照顧,上學時不但作業沒帶,連顏料也忘帶了,結果被老師懲罰,被同學譏笑。生活上也不會自理的阿章,表妹批評他說:“我不知道你的媽媽是不是你的傭人,但我的媽媽不是”。這句話使阿章想到了以前在家裡的時候都是媽媽幫他準備的學習用品,利用他睡覺或去上學的空閒時間把房間整理乾淨。阿章經歷了不斷的挫折和失敗,使他從一個懶散、怯弱、自私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個獨立、勇敢、節儉、關愛他人的小男子漢。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開始不斷地反醒自己,我想起:在學校開啟書包時,發現書本沒帶,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時,媽媽總能及時送到。老師點名收作業時,我經常在書包裡亂翻一通才能找到。在學習上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也是消極對待。因為我做事總是丟三落四,沒少讓媽媽操心。

我決定要向阿章學習,改變我自己,讓媽媽為我少操一點心。於是我開始獨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拖地、整理自己房間、等等。學習上,我也在努力。暑期,我每天做一篇閱讀理解,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平時也看一些課外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儘管很怕數學,但在媽媽的鼓勵下,仍然堅持做習題。一開始,我笨手笨腳的,總是出錯,慢慢地我越做越好,經常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媽媽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現在我才突然理解這句話:“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父母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就越成功”。所以我推薦同學們讀一讀這本書,讓我們和阿章一樣在成長和陣痛中自我歷練,擁有堅強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