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大全(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大全(3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1

閆學老師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推薦給每位老師的閱讀,這本書是閆老師在十幾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影響所完成的一部書,讀閆學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感覺充滿詩意,她的文筆優美、敘事流暢、內容真切,我只用了十個黃昏大約十個小時左右就讀完了她的這本《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

細讀之後我發現閆學的教育觀點也是很鮮明的“要讓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記憶也需要情感與色彩”“愛情是一扇明淨的窗戶”等等這些觀點和理念雖然脫胎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閆學還結合了當下教育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進行深刻反思後提出的,我覺得我們現在老師在教育中這些細節值得注意。

說說“要讓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這個觀點,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們喜歡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來與與孩子進行課堂上的交流,常常看到積極的孩子不斷髮言,一些孩子一節課開始要聽,不久就無動於衷,上課好像與他們無關,我試圖用各種方法提醒這些孩子,但常常一會兒他們的思想又開溜了,是我們精心準備的活動不受歡迎嗎?未必,看了閆學的“要讓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這篇文章,我茅塞頓開,原來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無法抑制承受高度的緊張,反而就高度的放鬆了,如果我在教學活動有張有弛,在活動中都給孩子想一想的時間,而不是我一問出,就希望孩子馬上能回答出我的問題,給一部分思考慢的孩子都一點思考的時間,也許這些孩子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更多的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課內不放過一分鐘、一剎那,一直要學生積極進行腦力勞動”是一種“愚蠢”,“簡直就是要榨乾兒童全部的精力。哦,我們犯得錯誤真是不小!閆學也在文章做後說“無論如何,課堂都不是軍營,學生也不是玩偶。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片刻的喘息,不要拿‘有效’、‘智慧’這些美好的詞彙來掩蓋。”非常尖銳的觀點。

看過此書後,其中,對《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這篇文章,感受頗深。在這篇文章中閆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學的論述,“教學,這只不過是廣義概念的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沒有主要次要之分,猶如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許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閆老師用這句話引起我們每位教育者的深思:我們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職責時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該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心靈,他把保護孩子免受苦難的煎熬看成是教師最重要的使命。他認為成年人偶爾說出的一句話,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會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害孩子。因此,閆老師認為“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柔弱的心靈是教育中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教育這朵花才能開放得鮮活美麗,也只有這樣,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學,才能鮮活美麗”,這些發人深省的語句表達她對當今教育教學一些短視與功利行為的看法,更表達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應該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會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生存,我們還有更高的目標,那就是教育不僅要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麵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和自尊。所以我們必須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我們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讓他體驗到生活的歡樂和作為人的尊嚴?

想到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學生前年我剛接手三年級沒多久,通過改作業,我發現海雲同學在她的作業本的背面寫道:“活著還不如死了!”凝視著這一句話,我彷彿看到一個多麼無助無奈、痛苦而絕望的小女孩。我放學就迫不及待地找她,看到孩子自卑、恐慌、可憐的樣子,我趕緊把孩子摟在懷裡。得知她一年級入學時才從福建轉來,因為人生地不熟,加之語言不通,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話,因而造成成績差。兩年來,爸媽打工在外,班上誰都不喜歡她,她覺得沒有快樂可言,真的生不如死。後來我經常主動找她談話,關心她,幫助她補課,並發動同學幫助她。我發現她畫畫的好,鼓勵她為班級板報插圖,大家看到她畫的畫不錯也讚美她,還樂意和她做朋友,慢慢地她也融入了班集體,她終於從自卑自棄的絕望中走了出來,臉上時常洋溢位笑容了,人也變自信了。我也就放心了。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因為如果當初我只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個陽光的雲。我總結了轉變學困生的竅門:尊重、關愛他們,用細心捕捉閃光點,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正因為有以上的經歷,所以當我讀到閆老師寫的《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時,引起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內心也更堅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作為教育者有責任把孩子當作“人”來對待,教學重要,但它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真正的人,我認為這也可以成為一名教師引以自豪的事。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2

終於正式放假了。在初放假的這幾天裡,我讀完了閆學老師的著作《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倡老師們閱讀,提倡師生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會閱讀,則不能生活,也不會獲得幸福。閱讀是人生的必須,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著,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閱讀。我們要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閆學老師和許多特級教師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快速成長都與閱讀分不開的。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改善自身課堂教學之現狀,讓我們的課堂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通過閱讀,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交流的地方。教師的個人閱讀,可以促進教師寫作能力的提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帶領孩子閱讀,是為了完善人的內心世界。許多優秀品質的培養,都是從閱讀中得來的。

從20xx年開始,我引領孩子們一起共讀。我們一起晨誦,給孩子們送生日詩;中午午讀,我和孩子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閱讀時光。我們經常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孩子們一起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教師閱讀,給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教師寫作,為自己樹立了班級威信。

通過送詩,陶冶學生情操,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詩歌中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比較易於接受。如:詩歌中有“我發現---教室裡的每一個孩子都很美,每個孩子都形態各異。”這句話,結合大掃除活動,她表揚了幹活主動積極的朱宇川、吃苦耐勞的李陽,寫字很漂亮的大部分同學。通過這些事例,她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美,讓每個孩子發現身邊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樂於助人的王思雨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為班裡做好事的張倩的美。發現“美”的過程,不就是觸及孩子心靈的過程嗎?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來就被重視。現今社會也是一樣,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更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會有社會意識。一個人的責任感對個人社和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來,大凡是對國家、對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物,都在國小時代就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感恩是一項對學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我設計了和孩子互相送詩的活動。在孩子過生日的當天,老師和學生們一起為孩子送詩送祝福;在老師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們為老師送詩。

賽詩會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師歌頌的.太偉大了,蠟燭之類的語言不絕於耳。我告訴孩子們,別人的老路不要緊跟著,要有自己的創新。學生王悅滿臉喜悅地舉起了手,她說《老師,生日快樂》這首詩是她為老師專門創作的,詩中寫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齊刷刷地綻開笑臉,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說聲:老師,辛苦了!雖然同學們總惹您生氣,當您看到我們的作業進步時,您一定會為我們自豪!

老師,今天我們62人與您同在,我們共同譜寫美好的詩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學生高佳麗創作了《老師就如風中的帆》,並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圖。雖然語句不是那麼流暢,但我內心一陣激動,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學會感恩,我手寫我心嗎?這就是閆學老師所說的,讓美好的詞彙不再沉睡。通過讀書活動,我們把孩子平時的積累調動起來,讓孩子表達出來,正如閆學老師在書中提到的:教師要善於在兒童面前開啟通往周圍世界的視窗,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作。正是“閱讀”這把鑰匙,不僅讓孩子欣賞更讓孩子創造了這個世界。

我們在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讓孩子們讀完書後首先進行封面設計。這就是閆學老師說的,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書裡說每個孩子必須參加勞動,在勞動中培養責任感,發展自己的智慧。這種勞動是複雜、有創造性的勞動,只有這樣的勞動,才能有思想,又巧妙的技能和技藝。有手和大腦共同參與、配合的勞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將起到非常關鍵的催化與喚醒作用。動手設計圖書封面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經過兩年對低年級的孩子觀察,我發現,確實有些喜愛這種訓練的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濃厚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他們設計的封面,佈局合理,顏色搭配協調,特別是根據圖書內容設計的孩子,更是有了自己獨特的創造。

閆學老師在書裡說:教育,就是埋下種子。相信通過一首首美妙的詩歌,一本本啟人心智的書籍,孩子們會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讓我重溫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讓我學到了閆學老師的思考,更讓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過程。我更加確信:書,不僅要讀,更貴在堅持!讀書是充實的,讀書,讓我們更接近美好!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在學校提供給每位老師的閱讀書中,精心挑選了閆學老師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這本書是閆老師在十幾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影響所完成的一部書,看過此書後,覺得受益匪淺。其中,對《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這篇文章,感受頗深。

在這篇文章中閆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學的論述,“教學,這只不過是廣義概念的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沒有主要次要之分,猶如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許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閆老師用這句話引起我們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短視與功利行為氾濫的教育行為中,我們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職責時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該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心靈,他把保護孩子免受苦難的煎熬看成是教師最重要的使命。他認為成年人偶爾說出的一句話,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會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害孩子。因此,閆老師認為“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柔弱的心靈是教育中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教育這朵花才能開放得鮮活美麗,也只有這樣,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學,才能鮮活美麗”,這些發人深省的`語句表達她對當今教育教學一些短視與功利行為的看法,更表達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應該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會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生存,我們還有更高的目標,那就是教育不僅要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麵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和自尊。所以我們必須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我們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讓他體驗到生活的歡樂和作為人的尊嚴?

想到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學生小健,小健是有著高高的個頭,憂鬱的大眼睛男孩。剛升入國中時,我看到他的成績單都驚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學科居然得個位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真不知該如何進行教育。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犧牲很多個人時間,為他無償補習,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勞動也不積極,對待班級的各種活動更是冷漠,所以,同學們慢慢的開始疏遠他,有時候有人還會嘲弄他,我在給他又補習,又經常談話都不見效後,也有些洩氣,覺得他簡直是無藥可醫,甚至都有想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時神情的那份專注、自信,動作的一招一式,有條不紊與課堂上呆若木雞的他有天壤之別,於是,我靈機一動,決定聘請他為班級的備品維護員,讓他有機會發揮這個特長。我還特意帶他到學校後勤韓老師處,學習修理桌椅的各種方法,他學的很用心,還會不時的向韓老師提出問題。從那以後,班級的備品一有損壞總會被他及時修理好。同學們看到他手藝高超,桌椅出現問題、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現問題,都會求他幫忙,他總會熱情的相助,於是,他和同學們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他那憂鬱的眼神變得明朗起來。我趁熱打鐵又提供給他很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熱情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於是運動會上有他快速吹氣球無繩系氣球的身影,班級搬家時,有他打理班級物品裝箱打包的身影,跳繩比賽場上,有他靈活跳動的身影。

同學們通過活動發現他身上更多的優點,他通過各項活動展示了自己,獲得了本該屬於孩子的快樂,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與尊重,贏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學習成績竟然也略有提高,八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終於扔掉倒數第一的交椅,當他開心的向我彙報這一訊息時,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因為如果當初我只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個陽光男孩小健。

正因為有以上的經歷,所以當我讀到閆老師寫的《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時,引起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內心也更堅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作為教育者有責任把孩子當作“人”來對待,教學重要,但它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真正的人,我認為這也可以成為一名教師引以自豪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