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師的心得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好教師的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好教師的心得

做好教師的心得1

一教師應參加學校定期進行的業務學習學校集中專題培訓繼續教育學習以及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類業務學習,每逢星期三下午為業務學習時間。由教導主任負責,由學校教導處教研組制訂全學期的教研和業務學習計劃,確定每次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學校安排的外出聽課培訓校內輔導學習,必須按規定時間參加學習和聽課評課及其他活動,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遲到早退,因病因事不能參加學習的要提前履行請假手續,向教導主任請假,記載出勤情況。

三教研組業務學習時間,由各組各室負責人召集,組織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或進行集體備課等活動。

四業務學習納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課時和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並作為晉升職務職稱的重要依據,每學期每人必須達到上級規定的培訓學時,業務學習缺席達20%以上,不能評選為先進。

五凡參加學習人員必須思想集中,積極發言,認真做筆記,不得看與本次學習無關的其他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六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科研促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七教師間互相學習,共同促進,有不懂的問題,互相請教。

八每次學習按安排的位置就坐,期末每位教師將學習筆記交校長室查閱。

做好教師的心得2

讀《教育學》這本書很枯燥。猶如啃石頭一般。這本書上的東西都是老理論了,就算是新理論,我們也早已實踐過。而這本書也算是老古董,從上個世紀的80年開始第一版印刷,然後修修改改,一直到今天的第六版,也有近30年的歷史了。因此,這本書我只看了與自己學科相關的一個章節——就是第十三章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讀這個章節的時候,讓我感觸不多,很少。以前為了考試,這本書看過一次。今天再去看這本書,因為是看書的角度不一樣,所以得到的感觸也不同。

這一次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書,看過之後,也有些體會。

什麼是資訊?

人們都說現在是資訊的時代。那麼資訊是什麼?

是不是以前就沒有資訊了?

是不是有了電腦就有了資訊沒有電腦就沒有資訊?

其實,我們古代人們很重視資訊。孫子兵法就說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其中的“知彼”就是指敵人的資訊。你都沒有敵人的資訊,你怎麼能“百戰百勝”?所以,資訊並不只是現在才有的。只是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對資訊資源越來越依賴,所以我們才會更加主動的去獲取資訊。

舉個例子,從瑞安到上海旅遊。我們一般出發前要了解上海那一邊今天或明天的天氣怎麼樣?為什麼要了解今天或明天的天氣資訊,因為我們早上出發,下午就可以到達上海,路上行程時間很短。但如果,你也學古人一樣,非得要走上10天半個月的,那你瞭解上海今天或明天的天氣資訊什麼用? 所以,隨著生活的現代化,我們身邊的各種資訊裝置或終端會越來越多。如膝上型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

不用等太久,再過四五年吧,到時候我們的身邊將到處是行動式的.資訊終端機器。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處理這些資訊,那麼我們就會是被隔離的孤島一樣,與外界隔絕。曾經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不識字的人被定義成文盲,那麼幾年後,不懂得資訊處理的人或沒有資訊能力的人也將是“文盲”。因此,一個人一定要有資訊素養。

這也正是資訊科技課對學生的要求。

那麼資訊素養是什麼?

資訊素養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資訊意識資訊價值觀和資訊處理能力。

什麼是資訊意識?就是對資訊的敏感性。通俗地講,就是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尋求答案。

資訊價值觀是什麼?就是對資訊的判斷力。哪些資訊真的哪些資訊對我有用哪些資訊對我沒用,什麼樣的資訊會對將來的生活有影響。這就是資訊的價值觀。什麼是資訊處理能力?這個很好理解。它包括資訊的蒐集能力分析能力利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說簡單點,就是用什麼工具什麼途徑蒐集到資訊,然後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和判斷,看看資訊是否真假對自己有沒有用處,有用處就把它用起來,用起來後,這個資訊還要不要與別人分享?這個資訊的處理能力是一系列的過程。因此,資訊處理能力是整個資訊素養中最重要的。

你看,這就是我們資訊科技課對學生的要求。

所以,資訊科技課不是電腦培訓課。

做好教師的心得3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幼兒園所開展的活動本質上應該具有遊戲的性質。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看,幼兒園絕大部分時間要以遊戲性活動為主,幼兒從晨間遊戲開始,上下午有專門的遊戲時間開展區域遊戲體育遊戲戶外遊戲等。從方法和手段的角度來看,遊戲作為一種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兒園教育的一日活動之中。比如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常以遊戲手段開展,象色彩遊戲“顏色變變變”科學遊戲“一切都在變”數學遊戲“誰排第一”語言遊戲手指遊戲等等,以各種方法手段豐富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來看,遊戲作為一種內容和形式融入幼兒園教育,遊戲不應該是孤立的分割的,他應該以反映幼兒完整的經驗為活動目的。安排遊戲的目的不是為遊戲而遊戲,而是為了藉助遊戲這種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來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他們在參加遊戲活動中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當然可想而知。對於遊戲,相信在座的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現在我們肯定也能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組織各種遊戲,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這不僅是教師體位的改變,也不只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尊重。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既在有形之中縮短了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形體距離,使孩子沒有壓抑和恐懼感,又在無形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同大人一樣是平等的,有利於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為要讓自己下意識的蹲下和孩子說話,需要教師長時間的歷練才能將有意識行為轉化為自覺的無意識行為。

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捕捉孩子的內心活動

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活動。作為教師就要勤於觀察,善於捕捉並分析這些資訊,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吃飯時有個孩子在偷偷的看你,這是為什麼?原來他想扔掉不願意吃的蔬菜,這時候,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要看他的手,他就會停止動作,如果扔掉了,我們再去批評他,那就晚了。教師只有善於把握最佳教育時機,走進童心世界,方能讀懂兒童這本書。

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發現孩子的優點

儘管每一個孩子性格不同,出身環境不同,所受家庭教育不同,但他們卻各自有著不同的優點。作為教師就要用發現的`眼睛欣賞的目光去探求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尊重他們的個性,平等地善待每一個孩子,切忌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告訴孩子即使你尿床了或者打壞東西了老師照樣喜歡你。教師要承認每一個孩子都是沒經雕鑿的好孩子,“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得當的教育。”我們不能用同樣的尺度要求於所有的孩子,要因人施教。

教師公平民主的對待每個幼兒,才能使每個幼兒對自己與教師的關係充滿信心。這樣孩子的心情得到放鬆,自尊心得到加強,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活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有的教師在組織遊戲時,生怕幼兒放開了,收不住,因而叮囑了再叮囑,規矩了再規矩,更不用說開展體育活動了,能減的步驟儘量減,能縮小的範圍儘量縮小,給每個孩子都套上一個緊箍咒,“誰玩不好,下次不能玩,”使幼兒在遊戲中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小心謹慎,不敢大膽嘗試新的玩法,不敢超越老師規定的活動範圍。幼兒一旦離開自己的位置,即被教師視為不遵守紀律,罰出場地——儘管遊戲規則中,從來沒有這一條!幼兒想獲得當“角色”的機會,即被視為不安分想出風頭。長此以往,幼兒失去遊戲的興趣,缺少遊戲投入的熱情,有的老師問“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愛玩遊戲?”原因就在我們老師的身上,教師只有自然而真實的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才能滿足幼兒的遊戲慾望,不至於鎖住幼兒的手腳,限制幼兒的創造。教師要“站在下一個路口等孩子,”給孩子一個單獨的空間,一個獨立嘗試機會。

做好教師的心得4

看到這本書,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師範的考試,再次翻著這本書,讀著熟悉的名詞,卻感覺沒有當年的激情,也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動力,也許是當了十幾年的教師,這些理論的戰術已經在課堂實踐的戰場上用不上了。於是,我毫無興趣地翻著,想找一找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章節,跟自己教學實際最接近的教學過程來看看,最後決定翻到“教學過程”這一塊看看。對於老書新讀,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為這些東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則,哪一條不是當年滾瓜爛熟背過的,就連孔子的“因材施教”,盧梭的自然教育,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也都再熟悉不過了……經過三年的師範學習,加上三年的專科與三年的本科鞏固,自以為,自己對教育學的理論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書上看到了我從沒見到,從沒聽過的'教學新詞嶄新的教學理論:

“產婆術”:即在教學中,並不把真知直接教學教學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後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即蘇格拉底的教學思想。這種“產婆術”教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詰問,第二階段:助產。雖然這樣的名詞我們(至少是我)沒聽過,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值得借鑑的。教學中,同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質疑互動,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最後經過老師的推波助瀾和孩子的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昆體良的教學過程思想:昆體良是古羅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理論。這種學習過程,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性條理性等顯著的效果。教學中,偶爾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或穿插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道爾頓制: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佈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聽了昨天陳校長的講座,巧的是,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與昨天陳校長講的新亮點不謀而合,和我們學校的自主作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相吻合。雖然目前不可能實現這樣的教學形式,但對我們的教學以及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特朗普制:這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今年以來,美國學者勞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大班上課:即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由出類拔萃的老師擔任;小班研究,每個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師或優秀生領導,研究討論大班授課材料;個別教學,主要由學生獨立作業,部分作業指定,部分作業自選。

還有“克伯屈伯克華虛朋”等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新詞,我想,不管是哪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其優缺點,針對如今的課堂,都是有其借鑑意義的。因此,對於這本書,我還需好好研讀,全面掌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性質與功能,綜合地利用,有主有輔地結合,以便更好改進自己的教學。

熱門標籤